社會大眾對殘疾人有「偏見」的原因?這裡的偏見並非單指歧視,還包括過分同情等非正常看法。

從我們的日常生活、殘疾人的普遍生活狀況和一些對於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等等可以看出我們大眾對於殘疾人並沒有以一種看待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比如,有些人會看不起殘疾人,認為他們沒用,是廢物;還有些人會對他們抱有過分的同情,認為一個殘疾人如果能像正常人一樣去生活就已經是了不起了,從心裡就講他們放在一個弱者的地位上;還有的可能習慣於將一些殘疾人,特別是有名的如海倫凱勒等當做是勵志偶像。

總之呢,似乎對於殘疾人天生就有一道屏障圍繞在他們身邊,當我們透過「殘疾人」的屏障去看這個人時,他就變了個樣。或高大或矮小。說起來殘疾人與我們只有一些生理上的區別,他們也是人,也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如今比起一些援助,許多人更需要的只是一些尊重,他們希望別人能將他們當做正常人一樣看待而非殘疾人。每個殘疾人都試圖證明自己能夠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們需要給予他們的是鼓勵而不是憐憫。

文筆有限意思大概在,我很想聽聽大家對於「殘疾人」這道屏障是如何產生的的看法


下面是我在另一處的評論,發現很多觀點也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算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朋友共鳴。

作為一個因先天性疾病致殘的人,我患的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一歲多發病,三歲不能走路,十二歲不能爬行,十六歲不能翻身,二十歲不能自己吃飯洗臉刷牙,到現在每天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人照顧,除了一隻右手身體其他部分都不能動,我常常對家人自嘲我是還會說話思考的植物人。

講這些個人經歷不是來比慘的,只是想說明如果想要找到一種正確面對自身殘疾的態度,首先要學會客觀的看待自己以及明白殘疾到底是什麼。

殘疾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是一種限制,想跑而不能跑,想看而看不見,凡此種種都是限制。其實想飛而不能飛也是一種限制,可是沒有人會把這看作殘疾,為何?因為大家都不會飛。原來殘疾的含義除了限制還包含著了另外一層意思:與眾不同。

他們有的東西我沒有,我和大家都不一樣。是的,這就是自卑的根源,也是無法用一種平和客觀的心態去面對自身殘疾的癥結所在。你們用雙腿走路,而我需要藉助輪椅代步,這就是事實,就像葯是苦的,血是紅的一樣,事實如此,其中有什麼丟人的呢?你又沒偷沒搶沒做什麼壞事對不對。以我個人的體會來講,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身體就是和多數人不同的這一事實,就無法徹底消除自卑感,在外面的時候就總是會去在乎他人的目光和議論。

不過不用急,能夠做到輕鬆坦然地看待這一切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多心理上的成長與磨練。

因為身體原因,我從未上過一天學,小時候沒有人和我玩,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待在家裡。父母每天上班都很忙,有時候姥姥會用小車推我出去轉轉。那時候還小,並不覺得什麼。如今回想,那便是整個童年我與世界的全部接觸。後來我家搬進了沒有電梯的樓房,出入更不方便,近乎十年沒有去過外面(坐車去醫院除外)。

講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的生活有些封閉,不過我自覺我的生活還是挺豐富的。正如我在前面說的,殘疾只意味著某一方面的限制,只要心靈與頭腦是健全的,總是會找到人生的出路和價值的。

我從未上過一天學,所以至今仍渴望校園生活。小時候我喜歡閱讀,熱愛文字里的豐富世界,讀了很多書。十年前開始學習電腦,與互聯網的接觸為我打開了一個現實世界。在網上我開始聽各個大學的各種公開課,找一切我感興趣的東西,電影音樂圖書軟體。我自學了心理諮詢,現在在網上做義務的心理疏導。從2008年我開始練習寫作,前年有幸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書。因為我的基本生活過得去,所以我聯繫了我們當地的志願者組織,通過義賣的方式把所有書款都捐給了河南大別山區一所學校的留守兒童。這樣做讓我覺得有意義。

做這些事情的確提升了我的自信心,不過真正讓我能夠不畏懼他人的目光勇敢走出去的是因為一段關係,或者說是愛的力量吧。兩年前我開始鼓起勇氣坐著輪椅走出家門,去到附近的廣場上玩。

第一次去心裡還是非常緊張的,因為到了人多的地方簡直是處於被圍觀的狀態啊,我幾乎半閉著眼睛不敢去看那一道道可怕的目光。偶爾還會有未經世事的孩子問,叔叔你怎麼這個樣子了。當時的感覺說不上羞愧吧,只是覺得氣氛尷尬不知道該說什麼。幸好我當時的心思並不在這上面,所以並沒有因為這第一次的恐怖經歷就選擇不再出去。後來隨著出去的次數的增加,我發現我可以做到用微笑去回應那些異樣的目光了。慢慢的我開始懂得,其實別人都沒有惡意,只是因為出於好奇本能地會多關注你一下,就像我遇到美女也會多看對方兩眼一樣,哈哈。我常常和家人開玩笑說,我在大街上的回頭率比美女們高多了。

過去這兩年我去過不少地方,包括參加志願者活動,好幾次遇到陌生人問我需要不需要幫助,這讓我覺得很是溫暖,也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件事,很多時候限制我們生命的不是身體上的殘疾,而是我們封閉的內心。有很多殘友不是不能出去而是不願出去,正因為如此大家才會對大街上少見的這個群體投注更多的關注。對於習以為常的事物視而不見也是人的本能。我真心希望有朝一日咱們中國能像很多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有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出現在外面廣闊的世界裡。除了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改善之外,克服自卑感勇於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群體,不也是你我可以盡的一點微薄之力嗎。

身體有了殘疾不可怕,只要心靈是健全而豐富的,一樣可以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一樣可以去體味生活的幸福快樂。千萬不要因為殘疾自暴自棄,不能因為殘疾了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更不要把他人善良的給予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故意去博取同情和憐憫。殘疾意味著身體的限制,這不可避免會影響到現實生活,但身體健全者同樣會面臨其他的種種限制。每個人都希望生活的平等和有尊嚴,可平等和尊嚴是一種生命的品質,這種品質是他人給不了你的,必須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去贏得。

樹木有樹木的高傲,青草有青草的芬芳。不必與別人進行比較,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就好。


刷主頁的時候看見了,想來說幾句自己的經歷,希望可以回答好。

我是90後,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時因為難產導致大腦缺氧,現在也依舊有腦癱後遺症,說通俗一點就是肢體姿態有問題,走路歪歪扭扭之類的。

我因為身體原因並沒有去上幼兒園,原因是沒有地方願意收我,所以我是在家度過了童年,跟著外公學認字。我的性格還比較外向,也喜歡跟家門口的小夥伴玩,那會還小,雖然我知道我的走路和跑步姿勢和人家不一樣,走在街上也一直是有人回頭盯著我看,但是家裡一直把我當正常人看,該讓我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會主動幫我,我也沒有意識到什麼。直到到了快上小學的年紀,我戶口在城中,結果卻沒有任何一個小學願意收我。

我那個時候第一次知道有一種學校叫做特殊學校,因為無論我去哪一所小學報名,那邊的老師都會說【這樣的小孩怎麼上我們學校啊?還是讓她去上特殊學校吧,有人照顧。(大意都是這樣)】那個時候我媽都快氣哭了。但是我當時是不知道的。我媽的意思是,我女兒又不是智力有問題,怎麼能去那種學校。(並沒有歧視意思,如有冒犯對不起)

後來是外婆找了以前同事的關係,把我弄進了一個在城南區的小學。當時那個學校的老師也全部是一種試試看的心態讓我去上學的,意思就是如果跟不上就要退學。

而且因為我右手狀況比較嚴重,左手好一些,所以我小時候在家都用左手塗塗寫寫。可是學校的老師說,學校里哪有用左手寫字的,硬是讓我家人把我「矯正」成右手寫字。以前左手寫的很好的,右手就有點歪歪扭扭,但是現在的話,右手依舊歪歪扭扭,左手卻是完全不會抓筆了。(然而我最近在用左手練毛筆字了哇哈哈哈)

開學以後因為跟班主任打點過關係了,所以很照顧我。但是其他同學的家長看見我的第一反應都是把他們的孩子拉開,說千萬不要撞倒我不然不得了(大概是怕撞傷了要賠吧= =)

後來第一次考試,只是語文和數學。考完以後所有老師都圍過去專門把我的試卷拉出來單獨改,結果兩個滿分(畢竟一年級的考試,容我低調的裝個比=。=)後來他們才放心讓我繼續在那裡念書。我媽說她那個時候最難過的就是我跟她說,我喜歡上課,不喜歡下課,因為下課沒有人跟我玩。後來媽媽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就特別安排了坐我前排的女孩子照顧我跟我玩(如今成了20多年的閨蜜甩都甩不掉!!)

後來大概是因為我成績好,性格也好,班上同學也都慢慢地跟我熟悉起來,我也有了很多朋友。我除了不上體育課,其他學習作息都跟其他人一樣(話說我一直到大學都沒有上過體育課所以也完美避開了軍訓!)

小學畢業以後,因為戶口在城中,加上我已經有足夠的成績單去證明我可以在正常的學校上學,所以我又轉回了戶口所在地的初中。當然因為身邊的人全換了所以我又經歷了一遍從遭人歧視過分同情恐懼殘疾人到結交很多朋友的過程。這個過程真的十分令人厭惡,但是我每換一個地方就要重新來一遍導致我現在習以為常甚至能預估時間段了= =

總之,升高中的時候我為了減緩這個過程所以選擇報考了本校的高中,所以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是以前同班的,不同班的就更多了。所以初中換高中這個階段是我銜接的最順暢的階段,也因此跟那些同學把友誼延續到了現在。

之後就是大學,這個過程比較蛋疼。大概是因為大家都把我當正常人看待導致我被慣壞了因此學習沒有以前用功了所以只考了個三本(都是借口……)然後爸爸讓我去報考了他工作的城市的外校的出國留學的2+1項目招生考試。然後過了,然後就在一個不是家鄉的城市又重新開始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暴露一下坐標,大學在南方,所有的同學幾乎都會說粵語,當時對於我這個身體狀況特殊又不會粵語的人來說簡直是災難。因為既不能跟他們一起軍訓活動培養感情,也很難通過聊天加深認識。一個宿舍4個人,3個人說粵語,我一個人插不進去話,離開了中學那個氛圍以後,我幾乎快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但是那個時候又不得不重新面對,其實心裡是有點自卑的,怕這些南方的同學們無法接納我,因此不太敢搭話。

所以大一前期我除了上課就是在宿舍看動漫美劇各種,當然也會和室友同學一起活動逛街吃飯,但是多數時間是我一個人。好在2+1的課程上課基本是英文。英文嘛,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感覺倒是沒啥。

我扯了太多廢話了。總之,後來我在大學也有了幾個很好的朋友,畢竟日久見人心。之後我就出國了,2+1,去了英國。

可能沿海城市是會比較發達,人的意識也會前衛一點。因為學校的老師完全沒有擔心我出國生活有沒有問題,照常給我辦了手續就把我們都送上飛機了。

來到英國以後,除了新鮮感和興奮,作為一個殘疾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走在大街上,並沒有人盯著我看!!!!並沒有!!!幾乎沒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說實話,這一點,在我的意料之外。如果說我在國內走在大街上,路人盯著我看的概率是90%的話,英國大概只有10%,多半是一些很小的小孩子,成年人基本不會。而國內盯著我看的多半是成年人。

不是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是我在英國的那幾年真的是我過的最輕鬆的幾年,我可以隨便穿誇張的衣服,化妝打扮,塗鮮艷的口紅和眼影,走在鬧市區,甚至去酒吧玩,別人即使看我,也只是友好的點頭微笑,並不會像國內,大家都像看怪物一樣看我。

無論我去銀行、商場還是餐廳,大家都很有禮貌,向我提供必要的幫助,卻不會侵犯到我的自尊,他們很會保持距離,是那種既可以得到幫忙,又不會讓你覺得他們是因為你是殘疾人處於同情或者其他什麼原因才靠近你。我覺得這是一種素質、教養和基本的尊重。國人的素質在日益提升,但是想要完全消除偏見,我想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最難過的估計就是我讀完書剛回國的日子。在國外呆了3年,跑遍了歐洲,心似野馬,早忘了我是誰了。回國後第二天,想要上街去買日用品,結果立刻就遭到了國人熱情的注目禮,導致我非常尷尬,一路被別人盯著看著走到超市,就好像我是個外星人一樣,導致我都不知道怎麼走路了,然後我媽還跟我來了句【我看你在國外呆久了怎麼走路越來越晃悠了?】我真是冤!!!然後在店員小姐過度的關心下(店員:「我來幫你拿吧」、「小心點」、「我幫你打開」)買了東西。我知道她是出於好心,可是這明明就是時時刻刻在強調我是個需要特殊照顧的人,這讓我很不舒服。

還有就是回來以後擠公交車,在倫敦都是地鐵,也沒人在意我是站著還是坐著。回國以後上了公交車,無論有沒有座位,從車頭走到車廂這段時間就足以暴露我是個殘疾人的事實,不停的有人要給我讓坐,真的很尷尬,有的時候只有一兩站並不想坐。雖然我走路看起來是很明顯但是我好歹爬山游泳不在話下並沒有體弱多病需要人讓座。現在我已經學會了微笑著禮貌謝絕人家給我讓座。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看起來很正常的,我坐在公交車上,上來一個老爺爺老奶奶,他們都會盯著我看希望我給他們讓座,雖然這是應該的,但是我一旦不站起來,周圍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也會盯著我看,用眼神殺死我。。。殊不知這個座位是人家剛才讓給我的。。。。

另外還有比較現實的就業問題,基本上除了那些特招崗位需要殘疾人以外,除了私企老闆為了節省費用會招聘殘疾人,我去了一些大公司面試劇本都失敗了,可能也是有點偏見的意思吧,明明都是招文案或者前台,反正都是工作時間坐著打電腦,為什麼我就不行呢?長得又不難看。

總之,我覺得伴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這個偏見的問題會逐漸改善,大多數人的過度同情什麼的,也是出於善良,人之常情,反正我現在是可以理解,但是我並不太會接受這樣的同情,基本上都會禮貌的謝絕了,並且表達自己的謝意以及傳達出自己可以做到的信息。因為我覺得要改變大眾對於殘疾人的看法,還是要從我們自身做起。

我個人的做法大概就是先表達對他們的感謝,然後告訴他們自己可以的,如果有需要的話,我通常會加一句【如果我等下要×××,可以麻煩你幫我一下嗎?】因為我得承認,有些事情我確實做不到,是需要幫忙的。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堅持讓我去普通的學校念書,讓我能夠在這樣一個普通的環境下普通的成長,導致我現在並沒有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的意識,好像也沒有拿過什麼福利。

其次感謝這些年來我認識的所有人,感謝你們沒有把我當成異類,而是一個正常的逗比,使我徹底的變成了一個沒羞沒躁的人……(並不是。


感謝題主的邀請。作為具有聽障的非專業人士,以下內容僅表示個人見解,如有異議和表述不當之處還請指點一二。

從2016年2月26日收到邀請之後,我一直盯著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我搜索了「殘疾人」的概念,百度百科上說: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1990年12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二條的規定: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個人認為,因為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這一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健全人理認為殘疾人是弱勢群體,所謂的同情或歧視就會產生。

與其說是殘疾,倒不如說這是一種障礙,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言語障礙、肢體障礙、智力障礙、精神障礙、多重障礙和其他障礙。倒不是因為聽起來多好聽,只是對於這些確實存在障礙的人來說,只不過是生活的某部分出現阻力。

先以自身的事例來說明。(個人經歷的一部分在 聽力不好的人的生活都是怎樣的?你在日常生活里跟他們接觸有什麼不便么?如何克服?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中已經做了介紹,就不再贅述了。)

作為一個聽障人士,最初的生活自然是會有很多不便。自小在溝通方面由於得到良好的教育,屬於那種沒有因為聽力而導致語言表達受到太多影響的人。小時候因為佩戴耳背式助聽器而極其自卑,收到了來自家人和周圍很多人的歧視和同情。但是後來換成耳甲腔式和現在的耳道式,雖然在生活中仍有諸多不便,但是由於外在的自卑來源減弱了,整個人看上去比以前略有自信。儘管在生活中還會因為別人從後面或不遠處叫我的時候仍跟木頭疙瘩一樣沒有回應,或者因為一些說話聲音小或帶口音或吐字不清晰的人導致我完全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但是依靠讀唇術還是解決了占較大比重的後一個問題。所以身邊的人基本上不會想到我有聽力障礙,我也努力讓自己像健全人那樣學習、工作和生活。只有極個別的公司同事當時知道我有聽力障礙後,很驚訝的認為我竟然能讀了大學,又可以在工作上表現如此良好,而對我表示讚賞,還會時不時向我請教一些office軟體的使用技巧和高效工作的經驗。(不是自大,我確實在大學的時候自己窩在寢室學了很多公開課程,人文和技能的都有,算是為後來步入社會提前給自己充電)

不難發現,由於殘障人士本身的缺陷和障礙,自身是極易容易形成自卑、內向、消極的性格,生性樂觀的殘障人士畢竟不佔大多數,後天的積極樂觀大多是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或通過各種渠道學習而得來的。對於消極自閉的殘障人士和積極向上的殘障人士,絕大多數的人比較直接的反應就是消極自閉的那一位更容易引起同情,而積極向上的那一位則更容易得到讚賞。

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讓人為之稱讚的實例,不乏有很多殘障人士通過成倍的努力和汗水,最終達到了健全人也要很努力才能達到的成就。這些人對於收到的歧視、同情、讚許,這三者的比重我想大多數人心裡都有結果(當然可能不只是這三種)。

歧視也好,同情也罷。之所以產生,大部分是由於殘障人士的示弱以及健全人士無法忽略殘障人士有障礙的這一事實。如果想要平等共存,我覺得,殘障人士要正視自身的障礙,並努力克服障礙,就像帶著假肢跑完馬拉松的人,就像盲人寫書、讀報,就像自閉症的孩子們心中那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一樣。只有自己正視自己,別人才能正視我們。當我們努力把生活過得和健全人一樣,才能讓健全人覺得我們並沒有什麼障礙。

從健全人的角度來看,因為世界上有這些看不見和看不清的人、聽不見和聽不清的人、說不出話和不能順暢表達的人、不能行動自如的人、不能理解這個世界的人等等等,難免都或多或少會有一種「這個人有點不一樣」的感覺。可能是殘障人士身上的一些閃光點還不足以把目光從殘障人士的殘障處移開,產生同情是自然的。不過,給予更多的激勵和讚許,好過泛濫的同情和金錢與物質的幫助。

不論有什麼樣的障礙,殘障人士終究是人,那個標籤不應該是「某殘障人士」,而是「XXX」(名字)。因為TA是「XXX」,而不是缺胳膊少腿,看不見聽不見或者精神有問題。每個人都非常不易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只不過生活給了這樣或那樣的「恩賜」,於是就得更加努力更加拚命去陽光快樂的生活下去。健全人不也是一樣在努力生活得更好么,真的沒有什麼差別,差別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呀。

至於國家制定那些對殘障人士的保護政策和福利,社會上有小小一丟丟的人認為是一種不公平。因為各種障礙導致殘障人士能從事的工作比較有限,於是才會有一些如你所見的保護政策。明明人家殘障不是很嚴重但找工作就是被拒,赤裸裸的歧視,再沒有保護政策,殘障人士的生活得多艱難啊。我倒是挺不理解有些健全人拿著不知道從哪兒買來的殘疾證,買票不花錢,進去了就墨鏡一摘、導盲棍一收撒歡兒似的滿院子跑,合影笑得比誰都燦爛。(親眼見過兩次了,搞不好是同一個人,捂嘴笑)

值得慶幸的是,我所遇見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擁有良好教養和素質的人,倒是不會刻意貼什麼標籤,反而是自己曾一度築起堡壘拒絕外來人員。雖然一下子從那樣消極悲觀的性格里走出來有些困難,但是真正努力把自己轉變之後,整個世界都會變得不一樣。很多人都會有相同感受的。

我覺得,那些坐在輪椅上打籃球的男人們,比好多健全的男人都爺們;那些用最好看的舞蹈向觀眾傳達生命力的頑強的女孩們,比好多健全的姑娘們都善良堅毅。不是因為他們不健全,而是因為他們心裡有陽光,身體里有力量,心裡有愛。(我又深陷感性小漩渦了)

上述言論中有一個沒出現的問題,就是對於街邊乞討的殘障人士。這是導致健全人對殘障人士懷有不好認知的原因,「乞討團」經常有拐來的孩子故意弄瞎弄殘、缺胳膊少腿三四十歲的男人女人。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個人對這類人抱有不理解的態度。但凡是能逃離「乞討團」魔窟的人,並不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卻大多仍舊以這種方式過活,這種令人感到悲哀的特例就不闡述了。

(文不對題的話請不要摔,認真想了好久寫了這些內容)


自然產生的。

你能把豬牛羊狗看做生命么?你不吃肉了,還有別人在吃肉,人類都不吃肉了,還有肉食動物在吃。

有人天生熱心腸,不管是不是殘疾人都喜歡幫忙。

有人天生冷血,不管是不是殘疾人都站在那冷嘲熱諷。

尊重這詞太大了,怎麼叫尊重?

普京給彭披上小毯子,是尊重?在很多地方這是性騷擾。

街上一老頭趴在地上,過去扶起來是尊重?看著他自己爬起來是尊重?無視他走開是尊重?過去詢問他要不要幫他起來是尊重?


感謝題主邀請,沒有任何專業背景,但和殘障人群體里同吃同住同工作了兩年。首先排去典型的田耕模式里認為殘障人士人沒有勞動能力導致得歧視(貧瘠山村如果家中沒有勞動力不僅窮,還備受欺辱),這種簡單粗暴的歧視來自家庭宗族甚至父母,這很容易使殘障人士本身自帶一種沉重的自卑,然而只要能走這種陰影,就會有非常強大的精神力量,不是一般健全人能夠擁有的財富。

我覺得這個屏障大部分是來自圈子不同不了解。從健全人的視角里能接觸的殘障人並不多,加上鄭虎引導工作做的太差,能想起來得就只有扶貧助殘四個字了,然而非常多的殘障人士並不一定都是貧窮,又軟弱無力的,其中也有非常多的企業家,高端技術人才等等,分分鐘比太多健全人來的更加優秀。

大環境印象如上,健全人會簡單粗暴得認為扶貧助殘就是對殘障人士的尊重卻從來沒有想過最大的尊重來自把他們看著沒有什麼不同的朋友。

我做義工時是經常被其他正兒八經的義工罵的(其實我連說義工都覺得可恥,主要有殘障朋友在,而我又閑了吧唧沒事幹,那就去了)為什麼罵我,因為只要對方在輪椅上手還靈活,沒有碰上台階或者誇張得上坡,我都不會去推。為什麼?因為他們強壯的手臂分分鐘碾壓一切沒有健身習慣的健全人,真的不需要我們這種弱雞去幫忙,而且強壯使他們可活動範圍更大,每一刻都都是在鍛煉,讓他們越來越好,而不是在還能動的時候過上了霍金的生活。這種衝突經常在我身邊發生,和殘障朋友吃飯,他說要去洗手間,我說你去吧去吧,我又埋頭吃,結果又招來了同席其他人的意見:天啊你為什麼不陪他去,萬一地滑呢,萬一需要你幫忙呢。呵呵,中國惡劣的無障礙設施不再吐槽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人為的,但是我朋友已經殘障二十多年,什麼地形沒見過,他更能明白如何解決和處理這些問題,我瞎操什麼心,退一百步說,有事電聯我馬上就去了,何必還要跟著,像一個看護跟著個絕症病人一樣。

總得來說,在交往中,殘障人士和健全人都會過分敏感,健全人會害怕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會讓殘障人士不舒服,而殘障人士又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說的不夠好而再受歧視的欺凌。這樣的問題可以說出息在任何群體任何關係,但只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我所認識的殘障人士里,照樣有逗逼有傻逼,有愛沉默或愛笑,或急躁或嚴謹,和健全人的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作為健全人我們能提供的是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完善無障礙設施後,很大一部分殘疾人無需幫助也可以順利得出行,第二點是提供公平的競爭崗位,銷售或經常跑動見客戶的職業雖然不太適合殘障人士,但在不少專業技術如軟體開發編輯策劃等職業殘障卻是他們最大的職業優勢,肯專研,耐得住寂寞和扛得住挑戰等等(不全是,也有照樣工作不靠譜的,還是和健全人沒什麼卵樣)。第三點,充分理解殘障人士的需求,不要把對方看做病人時刻看護,如果在交往過程中,你感覺到了自己是一個無與倫比超有愛心的人就要小心了,因為這樣的幫助只是在滿足自己的自我膨脹,並沒有讓殘障朋友感覺到好受。例如和殘聯一起活動 往往送油送米要拍照要上電視等等,人家是可以拄著拐杖走非要人家坐輪椅,在前排的永遠都是重殘人士,這種作秀實在不齒。

殘障人士要做的,就是表達,不要害怕說,很多時候健全人並非真的心懷惡意,只是真的不懂如何交流,當他的幫助讓你感覺到不適或者冒犯,可以禮貌拒絕,例如:謝謝你,我自己可以來,讓我試試可以嗎之類。記得有次和一個殘障朋友去玩,碰上兩個台階我急忙上去搬動輪椅,結果他拒絕了,我就站在一邊看,結果他自己帶動輪椅和玩極限單車一樣蹦了上去,簡直沒誰了。旁邊的路人駐足圍觀,他又愉快得上上下下幾回,強裝了一波,最後他滿意的告訴我,其實偷偷練習半年了,之前感覺不夠成熟,沒敢秀出來,其實老早前就會了,兩三個台階不求人了。這一刻我看到的只是一個運動愛好者。表達,讓健全人更加了解你。

全文中我使用的是殘障,殘不是疾而只是障,障礙是可以通過雙方的互相努力和學習排除掉的,希望可以暖到題主


不請自來,也不匿名,憑自己的經歷回答問題。

聽力障礙,後天藥物過量造成神經性耳聾,現在一耳無聽力,一耳戴深耳道式助聽器,從外表看不出來有聽障。助聽器是初中開始佩戴的,小學初中高中基本是第一排,聽課一般沒有什麼影響,有沒聽清楚的可以問同桌,也可以下課去問老師。上大學,畢業,工作,換工作,繼續工作,直到現在。

個人認為,題主說的大眾,的確會對跟自己不同的人有所好奇,多數人也許不會想太多,但會在臉上和行為上有所表現。不過沒關係,要理解這是人的正常反應,並非一定是「偏見」,就像我見到僧侶、神父、特徵明顯的穆斯林,也會有一陣好奇一樣。

歧視或者過分同情,有的時候的確遇到過,但要相信大多數人是不會這樣的,即使有也是在不了解情況下的無心之失。我覺得,不管殘疾得多重,殘疾人都是生活工作在正常人組成的大環境里,身邊的朋友親人也都是正常人,所以應該和普通人一樣追求公平公正。至於題主說的殘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屏障」,有的情況下的確存在,但要打破這個屏障,得雙方都努力不是?要求正常人公平對待殘疾人,殘疾人也得公平對待正常人,理解正常人的思維和行為,不能搞反向歧視才是啊。

我的朋友不算少,基本都是正常人,我跟他們相處沒有任何聽障帶來的不適感,一起出去玩,一起打鬧,彼此交流事業上的心得和啪啪啪的正確姿勢(咦?)等等。跟同事,跟熟人,我也會跟正常人那樣去交流,也會有價值認同和判斷,也會有求人或被人求,會有比如這個人還行,那個人不咋地之類的想法。

小學時有幾個同學不懂事,針對我聽力說過些難聽的話,我告訴父母,父母告訴老師,老師找了他們家長,家長帶著孩子來登門道歉,孩子受了教育(或者挨了打),以後還是正常地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看,這其實不就是小孩子打架的處理方式么?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小學老師,用正常人的方式來對待我,讓我從來沒有感覺被保護被隔離。

總結:偏見一定存在,但不只針對殘疾人。現在的地圖炮、中國人眼中的世界各國、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等等,不也是偏見的一種?所以有偏見並不可怕,努力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不要被偏見或者反向偏見所左右才是最重要的。

PS:說到把自己當正常人,本人倒算是個老司機,要上車的趕緊了啊!什麼緊縛、醫院、目盲之類的,本人是一律無意識的……


屏障自然是不能相互理解,不能及時溝通產生的。

正常的人怎麼知道什麼樣才是恰到好處的尊重?

可能大部分人不懂的,不同的殘疾人士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時候是不需要幫助的。

熱情的援助不代表不尊重,內心的同情也沒有一絲不尊重。

自古以來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我們就應該有同情心啊,我們說一個人一點同情心都沒有、沒有憐憫之心之類的,都是貶義詞啊。

樂於助人也是傳統美德啊,從小就被教育要樂於助人,所以大部分人都很熱情,看到需要幫助的對象都會想到要伸出援手。

所謂同情、幫助、尊重,每個人表現形式不同,每個人的接受方式又不同。所以就會有屏障吧~


瀉藥,可恥的匿了。

我前男友是需要坐輪椅的,我覺得好多事情他都可以自己做,我們一起走路的時候一般是牽著手,有時候他累了我就推他他就拿東西,有時候遇到的上坡在後面幫他一下。我們一起去爬過山(都是板油路的那種山)遇到大上坡就是我推他,小上坡就是他自己走,下坡就甩我好遠。

我覺得就是不要過度的關注他們,在他可能遇到困難的時候稍微幫助一下。大家可能從心裡覺得他們是弱者其實好多事情他們都可以自己做,有時候我們出去吃飯,門口有個台階什麼的一般三級以內我們都可以自己搞定,但是總有熱心大叔非要來幫助我們,這樣我們心理壓力好大的。


殘疾人很多時候迫於現實狀況,有些事普通人能做到,殘疾人由於身體原因做不到的時候,普通人幫忙可以看作是尊重,那普通人不幫忙,讓殘疾人選擇繼續克服困難完成或者放棄,也算是尊重吧

我覺得,現在這個社會,普通人面對殘疾人時,讓殘疾人自己做決定,某件事要做或不要做,然後普通人根據現場情況,決定自己是否要和這件事產生交集,並詢問殘疾人是否需要自己幫助,我覺得,這對殘疾人就挺尊重的


為什麼殘疾人就必須學習成績很好,從小背這個枷鎖導致壓力非常大。走到哪都有看怪物一樣的圍觀目光。


我是一個二三線城市的志願者,眾所周知二三線城市做公益其實挺不容易的,我最近加入一個無障礙的公益組織,組織里大部分是殘疾人。通過活動和平時聊天的接觸來看,這裡很大一部分人沒有文化,也沒有素質,大部分人覺得那個是個聊天群而不是公益群,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有一部分人每天不工作,只關心能拿多少低保。我個人認為,殘疾人被歧視有社會的原因,更有自己的原因。一個群里的殘疾人素質就這樣了,整個城市的也可見一斑。至少我看不起這樣整天做寄生蟲的人,我認為這不是偏見,沒有文化可以,沒有素質就太可悲了。我絕對不敢針對所有殘疾人,但是我覺得有一部分殘疾人就是覺得我殘疾了全社會都對不起我,我就什麼都不用幹了。所以消除社會歧視,全社會固然要努力,殘疾人自身更要自強,很可惜張海迪這樣的例子在我們那個群體里看不見,如果你自己沒有文化沒有素質,就不能怪別人看不起你,反之你文化高素質高,別人看不起你只能證明別人低俗。


推薦閱讀:

特想生兒子是什麼心態?
你為什麼會關注王寶強離婚事件?
「致加西亞的信」與「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之間的平衡在哪裡?
家庭有哪些功能?怎樣的家庭算是「功能失調」了?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4條)以及刑法(第17條)到底保護的是誰?是在縱容未成年人犯罪嗎?

TAG:哲學 | 社會 | 社會現象 | 社會心理學 | 身障人士殘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