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社會鼓勵年輕人結婚?

在中國社會,「適婚年齡」是隨處可見的詞。

從媒體、或是生活周遭的事物中,都可以看到用大數據來表達表現人們對於婚姻的焦慮。對不起我用了焦慮這個詞,但是我感覺確實是這樣的。從父母、周圍人,到當事者自身,對於結婚已經到達一種「大是大非」的高度了,相形之下,生命中「我從哪來,將到哪去」這樣的問題卻不是那麼的重要。我相信很多人會說是傳統價值觀決定的:我們的傳統價值是:先成家後立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而且我們相比於中國傳統社會十幾歲就結婚成家,現在已經算是「晚婚」了)。

但是我對這樣的說法並不是非常滿意,畢竟我們的國家經歷了那麼多改革和變化、經濟水平飛躍,也早就大大突破了傳統價值。相比於周圍的國家日本韓國等,或是台灣香港,傳統價值更加保守的他們卻對婚姻的寬容比我們高。當然這句話不是絕對的,而是就平均結婚年齡和生育率來看的。經濟水平方面,中國沿海地帶的經濟水平絕不亞於一般的上述國家的普通國民,但為什麼即便是經濟水平發達的沿海地區:如上海,也是急不可耐的讓年輕人結婚呢?上海的人民公園相親市場每到周末擠滿了父母。在上海的職場,哪怕是很不錯的很有競爭力的外企,本地人結婚也是很早的,我觀察到年輕的職員,看起來都還是剛出校園沒三四年的娃娃臉,都已經結婚了。而讓我最驚訝的是,那些工作收入都很不錯的年輕女孩,二十五六歲,都步入了婚姻,過幾年就抱娃了。三十歲生孩子的不少,看起來一臉老成,職場上打拚的焦慮和成為人母的辛勞都寫在臉上。然而與漫長的人生相比,三十歲還是一個意氣風發,在錯誤中不斷成長的孩子,生命本應當是更精彩的。

為什麼這個社會非常提倡婚姻?我的問題是,為什麼當事人周圍的人都會勸說「適婚年齡」者趕快結婚?通過一個人的婚姻,其周圍人能夠獲得什麼樣的好處?結婚者自身能夠得到什麼好處?談談你們的想法,除去與交往多年的對象「真愛「而結婚的角度,是什麼讓你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去相親的路?有研究稱單身者的生活成本比結婚者大很多,那麼你是否是為了找人分攤生活成本而結婚?我感覺一個社會共同反覆作出同一個選擇,背後一定是有理性考量的。比如有些國家鼓勵婚姻,那麼政府規定。夫妻兩人的報稅就比單身者來的更優惠,更簡單;或是有的國家,對於情侶租房的房租優惠比單身者更大等等。那麼我們社會有沒有類似的法律法規來讓人們覺得結婚是有利的呢?或是其他方面?如果我們社會中的大部分男人,女人,能夠靠自己的收入養活自己,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不指望生個孩子來幫你養老(依照現在的情況養孩子的成本也不小),那麼是什麼促使你,和你的家人,讓你放棄這種美好的平衡,去進入婚姻呢?

希望從社會,經濟,福利,等等方面來得到各位大師的理性解答。說說你們怎麼想

類似的帖子:

中國的父母為什麼有催孩子結婚的傳統? - 生活

相關的一些有趣帖子:

男女比例失調為什麼沒有造成女性社會地位的上升? - 經濟學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錯的嗎?為什麼? - 人性

婚姻制度在現代的意義是什麼? - 婚姻制度

獨身者如何規劃養老? - 生活


世界各主要國家法定結婚年齡如下:

伊朗法定結婚年齡9歲;

荷蘭法定結婚年齡12歲;

俄羅斯法定結婚年齡14歲;

法國法定結婚年齡18歲;

菲律賓法定結婚年齡16歲;

韓國法定結婚年齡:男18歲、女16歲以上。未滿20歲者,要申請結婚時必須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婚姻六個月內不能申請再婚,但有醫生的妊娠診斷證明可作例外處理。

日本男18歲、女16歲;

巴西16歲;

中國大陸男22歲,女20歲

中國香港16歲;

中國台灣16歲;

======

以上為網上資料,不準請刪除;

中國鼓勵晚婚晚育。

應王一指正,改法國15為18歲。


或是有的國家,對於情侶租房的房租優惠比單身者更大等等。

你既然說到房子了,那應該稍微調查一下就能發現,兩個人一起生活,無論買房還是租房,確實成本更低……對於上海這種一線大城市而言,這其中變化的幅度還不小。

這不是法律法規,僅僅是市場規律。

————————————————————————————————————

以上並不是解釋中國人鼓勵年輕人結婚的原因,只是針對題主的問題描述發表一下看法。

————————————————————————————————————————

下面說一下我理解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和某些不那麼催年輕人結婚的文化相比,中國的文化有幾個特點:

1、價值觀更追求穩定;而成家和穩定正相關(當然這個所有文化都一樣)

2、不注重隱私輿論對人的影響更大,人言可畏

3、宗族觀念,血緣觀念更重,一個人的財富要能夠福澤後代

根據上面這幾個特點,很容易推導出:

同等條件下,結了婚的就比沒結婚的成功。

你結沒結婚,大家都知道,也會當面或者背後討論——這人沒結婚,是哪方面有問題?

於是你所處的環境就會對你有一個判斷,由於你沒結婚,所以你某些方面存在問題,不是這兒不夠好就是那兒不夠好,要麼文化不好,要麼性格不好,要麼長相不濟,要麼身體欠佳——啥都好?那就是你太挑剔。

就算你是那種公認的鑽石王老五,就算你自身實力足夠強大,別人不會因為你沒結婚而質疑你,你也不得不面臨家族內部的巨大壓力。

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你賺了這麼多錢,死後留給誰?


換位思考一下你就知道了,所有的當權者都希望社會穩定。


養豬…薅羊毛…割韭菜…


本來對「長輩催促結婚生子」這件事是非常反感的。無疑,這絕對是文化中的糟粕。然而面對現在的出生率下降速度,我覺得這個所謂的糟粕正在救國,要知道人口危機是目前中國存在的最嚴重的隱患,而最後可能會靠一個「陋習」度過難關?

我可絲毫沒有為「陋習」洗地的意思。只是感嘆事物的兩面性還真是有趣。就像我們一面想成為「發達國家」,一面又拚命地想把「發展中國家」這個稱號保留的長一點。


謝邀。

因為中國社會並不懂得尊重不同想法,也不大懂得人為什麼要結婚,或許結婚只是一件到了年紀就應該完成的任務。

這只是觀念的問題,和題主說的什麼經濟、福利,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當然間接的可能多少都能扯上點兒)。


我只想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題主理解錯了

佔個坑 晚上填

~~~~~~~~~~~~~~~~~~~

作品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原文翻譯

關於此句的翻譯,有三種不同的理解:

1、不孝有多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訴父母差不多。

2、不孝的情況有多種,以沒有生養後代為最大。舜沒有告訴父母自己結婚一事,這是因為還沒有生養後代,但君子以為,和告訴父母差不多。

3、不孝的情況有多種,不敬父母(後,古意指君王,延伸為君王妻妾,如「皇后、母后」,「後」簡化的「後」才有後代的意思)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在當時封建禮教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鐵律,周禮結婚非常繁瑣),是不敬父母的,但是德高望重的長輩認為舜猶豫了沒有告知父母(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舜從小有被父母虐待,突然獲得堯嫁女兒給他,猶豫了沒有告知父母。不敬父母排在不孝的第一位)。


建立國家,建立城邦,建立家庭,延綿子孫。血脈得以傳承,種族得以延續,經濟得以發展,人口得以興盛。

道理我都懂,然並卵,我是個單身主義者。


今天去相親。可能年底了,家人的壓力和自身的渴求都加強了。

話題過半,對方問我:你準備什麼時候結婚?

這問題把我問住了,只是懵逼的說,時候到了就結吧。

結果話題不了了之,最後對方說,我覺得你可能很享受約會的過程,並不是想結婚,所以,我們還是算了吧。

我回家之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我錯了嗎?最後得出結論,是世界錯了。。。

正常的步驟不是先戀愛再結婚的嗎?我倆都還沒有足夠的了解,你就那麼想敲定結婚的日程啊?

但是環顧四周的同齡人,幾乎都有這種晚婚焦慮存在,都是90年左右生人,以前都說要找一個多好多好的人,真到了年紀,愛情神馬的都可以培養的,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其實隔壁老王也蠻不錯的。。。。

這一切晚婚焦慮的根源就在於法定婚齡。中國最開始定這個法定婚齡可能是想保護女性受教育的權利。畢竟女性的解放和社會地位的提升是從平等的受教育開始的。

就如這個問題最高票答案列舉的,中國幾乎是法定婚齡最晚的國家,要解決晚婚焦慮的問題,必須得先從修改法定婚齡開始。法定婚齡不意味著到年齡了,你就必須得結婚,而是意味著你的自由。就像二胎政策那樣,從政策層面去逐步改善社會的固有觀念。

都說現在的小孩早熟,其實不然,很多人在上了大學甚至工作之後才有各種獨立的生活能力,未成年時期在生活上往往收到了過度保護,如果修改婚齡,可以提前兩三年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大人了,該承擔責任了,而不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工作焦頭爛額的時候,突然告訴他們,趕緊找對象吧,再不找你就老了/晚婚了/不能在最合適的時候懷孕了/人老珠黃了/嫁不出去了/好男人的有主了。。。等等一系列讓人陷入焦慮的「勸世良言」。


亂答的,隱了再說,無論從政治傾向,社會福利和個人福利,價值產生這一切的一切單身狗都是可悲的,原因如下:

1.物種的進化,別說你就是上帝,在一切有神論或者無神論未完全否定以前,你就是上帝這個條件是不成立的,唯獨物種的進化這是現實真實存在的,無論如何你需要對他保持敬畏,別說到時候你殘留的dna發展成別人的一個器官或者完全淘汰出局,是你想要的結局。

2.政治傾向,我看不到世界哪個國家不鼓勵生育的,中國是因為前期欠債太多,so才施行那麼多年計劃生育,現在不是也慢慢掉頭了嗎?西方列強早些年拿人權說事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個事。丁克家族,誕生的前提實際上也是政治傾向,一切為了選票而已,還有同性戀也是,這都是政治傾向,但是如果你拿同性戀和丁克去對比人身自由度,社會優越性和個人優越性的話,只能說明你還在羊群中,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先寫到這吧,看反應繼續更

——————————————

3.中國千年的的經驗,不是西方可以比擬的,大家都知道四十不惑的意思,就是到四十歲你基本上能獨立思考了對一些發展的現象和社會的本質不會在霧裡看花了,不會被羊群效應所迷惑了。我想那些二十幾歲的小青年他父母絕對已經過了不惑的年齡了,這就有了一個時間差的感念了,直白說點就是四十不惑的長輩能很輕鬆的看到如何正確運用財富,創造財富,利用機會,如何能更好的直達一件事情的本質,這是他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所看不到的和比較遺憾的事了,但是這時候他一般還能寬鬆的對待子女的婚姻問題,這時候的子女如果發奮圖強能達到父母從為人從獲得財富從社會地位這方面的滿足的話父母絕對會網開一面不加干涉的。但是如果沒有單身狗絕對會很慘。等子女到三十歲而父母到五十歲會發生什麼呢?父母已經到五十知天命的階段了,如果你現在還沒有而立,他能明確的知道他的晚年大概率是凄涼的,兒子的成就高不到哪裡去了,這不是你有多會掙錢多聰明多會來事官能當到多大的問題了,這對過了知天命的人來說絕逼是頭等第一大事,不信你可以為這個問題深入跟父母討論討論,把自己放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跟父母談談。

————————————

再割一下,上班去


四圖警告!!

婚姻和戀愛不同,戀愛中你可以了解對方的家庭、性格、癖好等等,戀愛也是大多數人選擇步入婚姻的前提,雖然有些婚姻是不需要前提的。我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應該算是比較大的了

辣么,結婚對於各方都有什麼影響呢

國家社會:結婚了啊,要買房買車不咯、要裝修買傢具吧、要辦婚慶典禮吧、要度假吧、不度假也要買嫁妝吧,結婚生了小孩要去醫院吧、要買奶粉吧,要上學吧,要去打工吧,還要.......拉高這麼多GDP還能解決就業問題,嘿嘿*.*想想就....

親人朋友:老爸老媽:這兔崽子終於有點出息,操碎了心,總算可以抱孫子了。親戚鄰居:聽說二狗結婚了,多好的事啊,記得上次還是我給他介紹翠花的,唉~ 朋友:馬德!這貨都結婚了,還有沒有天理!請客擼串的錢又要等會兒了。老闆同事:小馬啊,你都這麼大了還單身,不過單身其實很不錯的,你看,即可以自己吃飯還能自己睡覺,還可以自己上廁所,那個什麼政策都是騙人的,婚姻啊,就是愛情的墳墓。

路人甲:(握手)你好你好!啊!{聊點啥呢,好尷尬0.0~} 唉?你多大啊,哦24了,24啦!!!怎麼還不結婚,還單身那!!也是,現在結婚很貴喲,都是拿命在結,戶口又難拿,是啊,我們村上次狗蛋結婚,親家說要一斤切糕,當時就沒辦法了,嗯。你說我啊,我小學畢業,學些拔苗啊插秧什麼的,哎,你這什麼眼神,小學畢業怎麼啦!我驕傲了嗎!我自豪了嗎!真的是!

我:夏天的蚊子真多,真的好吵啊,但現在是冬天呢。要不要結婚呢?時間過得好快啊,並不是女友和家人朋友催我,我只是想找個家,安穩一點,真的,純粹不是為了我自己,如果要有一點私心的話,我僅僅是為了愛!為了和平!為了正義與光明!為了世界的穩定與繁榮!我都和他們保證了

(一臉嚴肅!作發誓狀~)

我將,堅持老婆的絕對領導。家裡老婆永遠是第一位,孩子第二位,小狗第三位,我第四位。

我將,認真執行「四子」原則,對老婆像孫子,對岳母像孝子,吃飯像蚊子,幹活像驢子。

我將,愛護老婆,做文明丈夫,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笑臉迎送冷麵孔。我將.....」

真實內心:嗯..... 嗯?

我是瞎說的,憋來找我,別問我結婚不結婚了,我有背景關係,小心我咬你

保證那段的來源:能找到最早的來源(冬陽送幽默—),其他網上隨便隨便的


恐懼單親媽媽,無他


中國算寬容的了,起碼現在是。

歐美單身狗都要多繳稅的。


如果一個國家用降低新婚夫婦首套住房價格,延長婚假等手段鼓勵,我還認為是為了鼓勵結婚,但是現實並沒有,甚至還減少了婚假,到底是為了幹嘛呢?


這難道不是正常的生理規律么。。

生物在性成熟之後就需要進行性行為。。

然後同時人這種社會性的發展程度較高的動物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一個穩定的性伴侶。。

幾千年的規律都是這樣。。

那麼。。為什麼不結婚?


個人淺見,這可能和生育率有些關係。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社會進入「嚴重少子化」,意思是說一個社會中0~14歲的人群僅佔總比重的15%~18%。有學者認為,長此以往中國人口負增長的大局已定。

那麼鼓勵年輕人結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勵生育。這樣可以提升內需,增加社會勞動力人口,也讓社會不會因為老齡化而趨於保守。


因為我周邊的人都愛一個人呆著,一個人宅著,一個人過著自己美好的烏托邦生活。但別人急了....


事實是,除非你家財萬貫(必備條件),沉魚落雁(必備條件),才華橫溢(非必要條件),聰明絕頂(非必要條件),否則超過三十歲你還有資本嗎?除非你具備以上條件,而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不具備這種條件可以任性。

還有,很多人如果不相親,想憑緣分找一輩子真愛的話,難難難。既然相親時很多人唯一的選擇,那麼,選擇的對象是年輕的幾率高呢?還是奔三的幾率高?


推薦閱讀:

當年日本90年代房地產崩潰後,日本經濟是如何復甦的?
高級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是怎樣的?
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比較著名的學者有誰?他們的論著是什麼?
為什麼送禮時,經濟學家說送現金比送實物要好?
規律的作息習慣對於科研有幫助嗎?

TAG:婚姻 | 經濟學 | 人類學 | 婚戀 | 中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