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園藝產業發展狀況目前是怎樣的?
中國的園藝產業發展狀況目前是怎樣的?
市場容量、技術、消費習慣與發達國家相比如何?中國的園藝發展有怎樣的特點及機遇?
2/1更 好久沒來,看了大部分答案已經變成對於觀賞園藝定義的討論了,其實我就說一句,目前國內的學科劃分是按照蘇聯或者西方國家體系劃分的(更何況園藝本來就是舶來詞),與國情及實際應用來看,的確會有幾類交叉、重疊的劃分,但本質上並沒有鴻溝,所以就實際情況的植物運用討論就可以了。
2/2更 據我國觀賞園藝學學界泰斗陳俊愉先生最權威的定義,本著專業科普理念,解釋相關異議才有利於大眾認識園藝文化。
但是國內觀賞園藝的現狀並不足以概括整個園藝業的狀況,以後就整個園藝行業的其他方向進行討論。【2/1修改了 民間生產/官方科研技術層面 】
1/12更主要制約我國園藝發展的不是技術,是消費,主要制約消費的不是觀念,是經濟。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消費及經濟水平,而非技術/設計/觀念等因素。消費的層面上有多差?
與世界水平比較,中國的觀賞園藝總體處於花卉業低端。
世界花卉產業金字塔分布第一層級:荷蘭(歐盟花卉貿易中心,先進的技術,把控著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第二層級:日、法、美等(傳統切花生產和消費大國,單位面積產值高,市場成熟)第三層級:哥倫比亞、厄瓜多(新興花卉出口國,自然條件優越)
第四層級:中國、印度(種植面積廣闊,單位面積產值低,國內市場有待發掘)2010年,世界花卉消費總額達到2400億美元,2013年中國花卉產業銷售總額1288.11億。
經濟發展與花卉產業消費密切相關,歐美日花卉消費佔家庭收入3%左右,據資料顯示,發達國家人均消費最高瑞士330美元/人,第10名法國40美元/人,美日30/28美元/人。我國人均切花消費1美元左右。在全產業鏈端看,育種方面緩慢積累,單位面積產出低,技術落後,科技參與度太低。終端服務零售從業者素質較低,專業出身比例非常低,大多依靠半路轉行的熱情從業者。(但花店老闆經常亂認花名,某些微信公眾號經常傳播錯誤姿勢,半路出家的從業者非常之多。)
民間生產/官方科研技術層面 【2/1修改】技術是產業基礎,技術不具備,消費無從談起。
以美國一家花卉生產企業為例,不僅空間高度利用,從種子到出圃,均實現自動化。
嗶嗶嗶嗶,有人說這是腐朽的資本主義乾的事。其實不然,美國全自動化生產盆花的價格是非常便宜的,跟國內花卉企業溫室人工種植的差不多。嗯,這不僅取決於美國的能源便宜(能源價格決定生產成本),更在於科技參與及技術儲備。
我國的生產的環節,主要依靠老農民的參與,好一點的依靠大專畢業生做技術員,大多數農學類畢業生對本專業噗之以鼻,前途迷茫,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懷疑與掙扎。
而我國官方機構的科研水平並不差。
我國的幾個名花國際品種登錄權已經回落到國內了,離不開陳俊愉先生這一輩大師的努力。
光南農就多少自主知識產權的菊花等國花品種,大部分農業高校存有大量的種質創新資源,發達地區的高校/科研所等育種單位都有非常之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種,但是受限於知識產權體系的不完整,推向市場並不受保護、市場管理不規範、消費市場不成熟。
所以-----他們只能呆在種質資源圃裡面。
但是,科研脫節並不一定是因為是純粹的學術原因,呆在種植資源圃裡面不等於沒用,而是市場時機問題,也正因為只有這些資源的把控,才能有所創新。
因為技術是需要積累的,相關的科研工作者和企業主可以看得見,所以一般民眾很容易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偏見。
因為技術一旦不進步,在國際上沒有發言權,也沒影響力,沒有幾個品種登陸權,因果最終一定反應在出口和品種保護上。
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從業者水平的瓶頸。
為什麼目前的家庭觀賞園藝沒有那麼普及。
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是仁民愛物的民族,花卉植物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僅滲透在詩書畫園林藝術等方面,更滲透在中國人的精神層面,借物抒情,君子比德。但我國經歷過百年摧殘,部分觀念意識還有待復興培養。
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消費及經濟水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曾經對目前的插花做過一些評論,見微博:深感眾多所謂的『花藝』充滿著牛皮癬風格,什麼是牛皮癬,就是一味講究植物體的堆疊,誇張的規模體量,看過一遍後便是乏味,毫無醇美回甘之感覺,就像沒有品的酒。這種異常缺乏章法,又鄙視章法的作品講究低級的感官體驗只能叫漂亮,不能叫美。這種現象多見於中國式西式插花,文藝青年插花。野獸派等。
就連roseonly,也不免俗地開始賣「七彩玫瑰」,野獸派已經變成改賣家居的了,(銷售數據就不透露了,慘。)這種帶所謂「設計感」的花藝電商企業也就這點水平。
沒有足夠脹鼓的荷包,終究是沒有底氣。
可見,無論是大多數的從業人員還是消費者,目前我國的觀賞園藝人民的欣賞水平總體處於初級階段。
-----------
補充以下:窺視整個園藝產業。觀賞園藝的定義
中國觀賞園藝的歷史1/4日更
先廓清一些基本定義:「園藝」一詞其實是舶來詞,用來概括中國目前的觀賞為目的的植物產業狀況的確遠非「園藝」一詞可以勝任;中國最早的園藝其實是園圃形式,瓜果蔬菜皆是園藝。而就觀賞為目的植物創作,中國的獨特審美文化,衍生出園林、盆景、插花等獨有的植物藝術形式,也遠非「觀賞園藝」一詞可以概括。而據考證,古代典籍是有「盆花」、「盆景」一詞的,據今已有900多年歷史。依我個人的觀點,「觀賞園藝」一詞不足以概括以上這些以觀賞為目的的植物藝術形式。
按照目前學科劃分,觀賞園藝的確是在林學範疇,但是觀賞園藝植物品類就包括:切花、盆花、庭院植物;但觀賞園藝在西方的形式也並非只是庭院,近年來更是有容器花園的興起,就是以主要的盆花形式擺放庭院製造景觀。攝於蘇州耦園,古典園林才是中國人真正的花園,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培育觀賞植物並直接運用的典型。
不分情況區別中國觀賞園藝和西方觀賞園藝,顯然是不合理的。只按照西方學科的體系劃分,不但不符合實際運用情況,也難以概觀真正的中國觀賞園藝。
那麼,分析中國觀賞園藝就需要從觀賞植物運用的歷史,文化背景出發,根據中國人對觀賞植物運用的習慣劃分,就需囊括以上部分:園林、插花、盆景。中國觀賞園藝現在差是否代表歷史上很差?
觀賞園藝目前由於文化斷層、近代動蕩、一些觀賞植物藝術(古典花藝)已然喪失,但回歸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仁民愛物的民族,凡是歷史上繁榮的盛世,均是中國觀賞園藝的盛世。
古人對花藝的極其狂熱的,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中所述 :「 洛陽之俗 ,大抵好花 ;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 。當時更有年花會等巡遊活動,這種規模就相當於今天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阿姆斯特丹每年的花卉盛事。
而《 墨庄漫錄》中記載「以花為屏障 ,至梁 、棟 、柱 、拱 ,以筒儲水 ,簪花釘掛,舉目皆花。 」
這樣的立體花藝,你想像下,今天黃教主和AB結婚的場面?是否一樣「簪花釘掛,舉目皆花」?
為什麼要講歷史?
因為歷史的花藝、盆景、園林都極其興盛,因為這才是符合當下國情的觀賞植物文化,要談復興,也必須是從基因淵源上來談。其他答主已經說了,傳統的國花究竟有多精巧,但是現在問題是沒人來搞了。
中國的風土與歐美國家都不一樣,日本園藝的發展也與歐美園藝不盡相同。而國內觀賞園藝的審美方向,更需從古典美學角度出發,才符合國內民眾的審美。不知道各位是否經常看國內的花展,總體上都是國花居多,對於國花育種,國內還是比較先進,
國蘭、菊花、桂花、荷花、梅花、牡丹等都是有育種優勢。這顯然才是符合當下國情與消費市場。所以,必須講清楚,歷史上傳統的觀賞園藝繁榮的根源在哪裡----在於經濟發達,栽培技術的極大完備;在於氣候風土下的生長-----古典園林的直接運用、花藝的節慶/日常/盆景裝置點綴的運用,在於自然審美意識的重新覺醒-----仁民愛物,崇尚自然。
這幾點具備,中國的觀賞園藝復興發展道路才會清晰明朗。本科四年園藝專業,研究生觀賞園藝專碩(主攻月季方向),我想跟你講講我看到的園藝業。
對比國外園藝業,我國的園藝業較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國外機械化程度高,其次是人家真的把園藝當做一個產業來發展,在外國可以說人人都可以是園藝家。而國內,各位問問自己的家人同學,聽過園藝的有多少,了解園藝的又有多少。吶,現在說說我國的園藝產業,滿分是100分的話,我給打70分,主要問題是缺少專業的從業人員。舉幾個例子。我的室友是荷花實驗室的,有兩個基地,一片在郊區(浦口,40分鐘車程),一片在金湖(2個小時)。金湖基地的工人都是當地的50多歲大爺大媽,只有我們去播種、採樣的時候,要提前給他們的小頭頭打電話,他們才會出現,抱怨著大中午的過來幹嘛都要吃中午飯了。對他們來說,種荷花真的是兼職。最近金湖基地的老總打算把院子外包給我們,因為2015年沒怎麼掙錢。實驗室正在考慮要不要把院子接下來。浦口基地的老總正在跟政府談地價,談好了他就回重慶老家了。我們班30個人,一半讀研(包括出國),剩下工作的人裡面只有1、2個是繼續做這一行的。有個人師姐本科畢業之後去了上海一家園藝單位,她是我印象中唯一一個還從事正經「園藝」工作的人,負責蝴蝶蘭的生產。園藝業真的不能差錢。現在一些上海的園藝企業,真的也做到了,大筆資金的投入,工廠化生產。真是土豪。投入真是的幾百萬幾百萬的往裡砸錢啊。同時大企業也會向附近高校的教授諮詢,搞個合作項目,教授提供知識基礎,定期派手下的學生到企業交流反饋。 因為投入大,所以起點就很高,先進的大棚和溫室。但是三張圖中,只出現了一個人。
農業是靠天吃飯的,較之那些基礎設施比較差的單位和個人,遇到惡劣天氣就只能祈禱了。下面說說為什麼缺少專業的從業人員了。
一,工作辛苦。我一個同學曾經去郊區一個園藝單位實習了2個月,以下是他的敘述。「就我和老闆娘兩個人在幹活,不,是我一個。老闆經常出差不在。我每天就是收拾葡萄架,拔野草,噴農藥,撒肥料,每天幹活7、8個小時,太累了。」他實習的兩個月里,膚色從神鵰俠侶里的古天樂變成了現在的古天樂。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後來他的室友告訴我,他還要管化糞池……不就是TFboy???對了,他叫黃翔。↑↑↑↑↑↑↑↑↑↑↑↑↑↑↑↑↑↑↑↑↑↑↑↑↑↑↑↑↑↑↑↑↑↑↑↑↑↑↑↑↑↑↑↑↑↑↑↑↑↑↑↑↑↑↑↑
二,生活條件差。
開展農業的地方都是地處偏僻得不行的地方,開車到市內都要1個多小時,生活場所周邊只有一個小賣部就謝天謝地了,生活質量的確會下降很多,有的時候晚飯就只有泡麵和饅頭……畢業很多師兄師姐抱怨,我學園藝不是以後為了做農民的,我聽了之後不知該說什麼。
出自一位優秀畢業生,「我一個優秀畢業生,難道還要拔野草?」「那你想做什麼?」
「我想成為袁隆平那樣的科學家」「袁隆平不是每天下地?水稻不是大田作物?你看看他的膚色,再看看他的手」「……」這就是現狀,無奈但很真實。光有現代化的生產工具,但是沒有專業的人力管理,這條路註定不是很好走。簡單說就是模仿多,創新少,核心就是育種的能力太差了。
對於很多答案,只能點反對了。。因為很多答主,園林、園藝、觀賞園藝,三者傻傻的分不清楚。
簡要地說一下。園林(偏工科)是景觀級別的,偏向於建築設計;園藝(農學),中國的「園藝」確實不是「gardening」而是「farming」,果樹、蔬菜、植物保護等等,但是題主說的「園藝」其實是下面這個;觀賞園藝(林學),種花種樹,切花插花,園林植物與花卉育種。
這個是園林
這個叫園藝(注意這個是荷蘭生產種球的大田)
關於園林,真心不想說什麼,雖然現狀我不是很滿意,業內有褒有貶就是好現象,碰撞之中會出火花,百家爭鳴會有創新,批評之後會有進步,前途是有的。
關於園藝(農學),沒什麼好說的,真的沒什麼可說的,一直在模仿,從來不超越。關於觀賞園藝(林學),重點來了。
國內觀賞園藝處於一個及其複雜的階段,簡而言之就是說:低中端市場的經濟基礎是有的,但是精神境界跟不上,欣賞水平幾乎沒有,大宗花卉產品不能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高端市場自閉且狹窄,生產門檻高,跟風炒作嚴重,炒作過後縮水更嚴重;真正的頂級市場自產自銷完全自閉。為什麼說大眾的精神境界和欣賞水平幾乎沒有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頂級市場雖然自閉,但是偏偏你是看得見的,就是新聞聯播里經常見的那間房子里的花,前朝幾位聖上,案頭插花的主花除了應季的梅花、玉蘭、菊花之外,四季都是牡丹,年宵各類文藝節目的案頭盆栽是蟹爪水仙;今上主花喜歡用非洲帝王花,配花多用春石斛,已經親民了不少(40/支10+/支);然後我有印像大會堂大廳里擺過高山杜鵑,國務院門前的兩盆綠植是桫欏。。。我沒什麼背景,不是親眼見過,只不過看新聞聯播時留意到就記下了,稍微懂一點都明白,不是一般的奢侈。但是全國十幾億人有幾個注意的?你聽說過賣牡丹鮮切花的么(牡丹生長進三退二,一枝合格的切花最少要長七八年)?貴氣么?
淘寶普及之前你買過蟹爪水仙么(水仙產自漳州,挺便宜是吧?蟹爪水仙是把水仙球莖雕刻後的藝術品,養護困難,最早只有胡建本地一些花農會搞,每年春節各大晚就會不知道要幾千盆,具體是在哪裡雕刻的?養在那裡的?)?
什麼叫難度
變態美
北京種桫欏(一種樹蕨,恐龍的主食,國一,孑遺植物,清末世界各大植物園or私人園林掠奪式引種,種活的沒幾個),那玩意長在熱帶雨林里(中國桫欏最多的地方是藏南墨脫),就北京的光照溫濕度出棚能撐幾天?一年我不知道他擺多少天桫欏,反正肯定是隔幾天搬回溫室換兩盆的。
回到侏羅紀?
至於高山杜鵑,山東某大學研究了高山杜鵑的馴化(高海拔植物引種到低海拔地區會發生各種生理病害,主要表現為氧含量過高引起的過度光呼吸、溫度過高引起的生長抑制/失水,還有N多不明機理的問題),最多的時候年產四十萬盆,現在人家不研究了,年產十萬盆保存資源,技術鎖在保險柜里吃灰。。。。。。
好看么?人家三個顏色擺了一個大花壇。
這個市場你就是看見了也摸不著,這些御花園裡的園藝家沒水平么?拿出來估計種植師都過16級了。然而這個園藝頂級水平,不具現實意義。
回到低端市場,國內園藝主要市場是年宵花卉,價格虛高,跟風種,跟風買,不考慮買回家能不能種活,也不打算種活。買家和賣家重視的不是品質,這種畸形的市場,我不學經濟,誰來給我分析一下。
高端市場,一批人搞個風向,從國外引進一批高價貨,圈內炒,紅透了燒到圈外,依據生長周期不同在1.5個周期後急速貶值。仙人掌、龍舌蘭、洋蘭、君子蘭、國蘭、萬象、玉扇、玉露、景天等等。。。單價高,初期供貨渠道單一,生長周期長,養護有難度,良種和普貨價值差異巨大,技術含量高。。。小市場,同樣是惡性市場,但也比低端市場穩定多了。
龍舌蘭(冰山 甲蟹 某個新種 妖炎)
四大名球(光山 花籠 菊水 帝冠)
十二卷屬(玉扇 萬象 玉露 龍鱗)有人說拿個盆子栽多肉不算園藝,就因為這種人掌握話語權,中國才沒有像樣的園藝好嗎?
你種個菊花算什麼園藝?中國大幾百個經典菊花、千多個新種菊花,有多少是推廣了的?
你種個鬱金香算什麼園藝?你可知鬱金香原產地在中國?你種個月季算什麼園藝?四季開花的月季也產自中國,為毛歐月,尤其是英國奧斯汀家族的月季佔領了全世界?你種個杜鵑花算什麼園藝?植物學上杜鵑花科的分類都算是絕代難題,偏偏中國(世界上70%以上的杜鵑種類分布在中國,超過700種)栽培的只有三五種。洋桔梗、瓜葉菊、仙客來、大岩桐、鬱金香、風信子、矮牽牛、三色堇、金魚草、康乃馨、馬蹄蓮、番紅花、洋水仙、西番蓮、大麗菊。。。這些耳熟能詳的植物(搞不好某些人還沒聽說過),各自從野草般的原始種培育成幾百上千個註冊品種的花卉家族,每一朵花的歷史都能寫幾本書了。以上這些本來應該是中低端市場的主力,可惜啊。。。。。。
現在因為版權問題,國外新種對中國都是封鎖的。說回多肉,你知道多肉有多少種分類方法,多少分類么?
按形態來說,觀葉(包括觀刺)、觀莖、塊根、觀花。。。按分類學(雖然現在變化挺大,但是依然遵循「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結構,一般不同「目」之間形態學差異極大,「科」是分類學上比較有價值的分類單元,不同「屬」間雜交一般不親和,同屬植物形態學上多少相似),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蘿藦科、菊科、百合科、蘆薈科(現在分出來了)、龍舌蘭科(也是從百合科分出來的)、天南星科、番杏科、苦苣苔科、葫蘆科。。。你造景天科 伽藍菜屬 長壽花 這一個種 園藝上有多少個品種(「品種」,植物分類學裡面屬於「種」下的單位,和「變種」平級,是人工選育的「變種」)么?你造番杏科 生石花屬 生石花 的園藝種分類圖譜出了一本書叫《科爾圖譜》,編號超過360了么?你造仙人掌有一百四十多個屬么?你造火龍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屬的么?你造曇花一現的曇花是仙人掌么?你造大戟科有些品種長得和仙人球幾乎一樣么?你造花市裡盆子上插個心形大葉子的植物是蘿藦科球蘭屬的心葉球蘭么?你造你小時候吹過的牛角裡面的白毛毛,那不是蒲公英,是蘿藦科的科長大人蘿藦么?你造瓦松是一種景天么?你告訴我,這TMD算不算園藝?如果不算的話,為什麼商家屢禁不止的從韓國、從日本、從德國美國捷克南非。。。。(這些是栽培種,為了保護原產地,不說拉美了)大規模走私多肉植物植株及種子入境?(下面的圖以後補)。。。。現在,請告訴我,中國的園藝發達么?中國人還停留在見縫插針種菜的階段,審美缺失。花市常見花就那麼幾個品種,幾十年毫無新意。另外經濟跟不上,沒有院子沒有大陽台,沒有搞基礎園藝裝備的能力,當然只能買買年宵花和仙人掌咯
園藝、園林、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這三個專業,確實挺糊弄人的。
回答過相關問題 大學是園藝專業是一種什麼體驗?但回過頭來看,園藝專業的定義雖與國外有偏差,但也是個好專業。其實,做設計的也經常在感慨,國內設計水平怎麼怎麼低下,甲方的要求怎麼俗怎麼來。
中國曾是世界園林之母,造園術首屈一指,貢獻的重要種質資源不計其數。改革開放以來卻落了個抄襲世界各國園林的境地。同理,國內園藝水平(乃至設計水平、大眾藝術修養)不高,首先是因為建國以來的文化變革造成的精神文化斷層,大眾失去了鑒別美醜的能力。@逝水如刀 提到「為什麼說大眾的精神境界和欣賞水平幾乎沒有呢?」
我認為不是因為沒錢消費(君不見中國買家買遍全球奢侈品),而是因為自己的文脈斷了,在扒它人的皮毛裝潢自己的門臉。這幾年雖有所好轉,但由於許多傳統已經遺失,品種資源也已斷代。勢必又要重新挖掘、整理、積澱、培育,這樣才能讓御花園高級園丁的傳統工藝在神州大地普及。
目前正在用比較嚴謹的方式,重新收集整理園藝資料,建立一個人人都方便檢索、編輯的植物品種庫,希望可以大家一起做這件有意義的事。感興趣的可以來 園藝極客 http://gardengeek.cn 看看。
另一個原因,是國內人口與土地政策,造成了房地產是以中高密度為主。多數人都擠在一套公寓里,陽台不改成卧室、雜物間就不錯了,客觀上失去了造園、培育花草的條件。於是不佔空間、生長緩慢、不落葉、不用開花也很好看的多肉流行起來,也就不奇怪了。
回顧園藝業在英倫的興盛,跟當時每家每戶房前屋後一片小花園的居住格局不無關係。什麼時候中國的普通大眾也有空間栽花種草呢?這個問題,要麼通過政策解決(估計很難,中國人太多了),要麼通過科技解決。先上結論:中國不存在一般意義上說的「園藝學(gardening)」,中國的園藝學參見百度百科「園藝學」,其下的二級學科有倆,一個是培育果樹的,一個是培育蔬菜的orz。
不作展開,僅舉例子
19世紀末的英國著名園藝師,格特魯特 傑基爾,在她的《花園的色彩設計》一書中,提到了600餘種園藝觀賞植物,其中60%原產地在中國,20%原產地在美洲,10%非洲,10%歐洲本土。而這60%的中國本土植物中的大部分,在中國都見不到,因為沒人知道,沒人生產,沒人應用。(這一部分的數據是我自己總結的大概數據,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本書)想在中國看到這些東西,只能鑽深山老林了。
而且園藝的核心是花園,中國自現代以來就沒有花園文化了,所謂園藝的發展在中國基本只分為兩部分,一是盆栽花卉,二是園林綠化。
最核心的花園呢?沒有花園。
沒有花園哪裡來的園藝?
好吧如果你認為在盆盆里倒騰多肉也算園藝的話。。。祝玩的開心。。。謝邀。不知道題主具體指的哪方面。撿我知道的說幾句。中國的園藝,尤其是觀賞園藝,從學術角度來講是一點也不差的。泱泱中華,地大物博。植物品種,璀璨如星。我國的科研人員也算爭氣,君不見植物志里好多花卉種類命名都有我天朝上國的身影。君不見園藝屆的幾位院士大拿在特定領域也能當個話事人。中國的園藝,尤其是觀賞園藝,從商業角度來講,還是有很大成長空間的,除了雲南的鮮切花有點名頭外,基本上就沒有拿的出手的產業了。歐洲的荷蘭當是我們的努力追趕的對象。換句話說,觀賞園藝在商業領域還不成氣候。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國內單純從事一個植物生產者,尤其是花卉類,沒啥大前途,至少目前是。據我所知,學園藝專業的孩紙,除了個別在政府口(機關或事業單位)做個小職員,從事與專業背景相關的非專業工作,以及極個別在對口的生產企業心不甘情不願的彷徨外,幾乎都轉行了。以上就是我了解的中國的園藝現狀。希望這盛世,如你所願。
園藝產業的發展跟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我們國家的園藝產業也算是已經起步。
從花卉、苗木的培育、到營銷、使用、後期維護、其實都算在園藝的範圍內。
以苗木為例
從社會發展來看,新興城市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苗木,需求足夠帶動苗木產業發展,而很多開設苗木公司的人,他們一開始都不是從事農業的。很多是做海運、化工、機械,有了錢了轉到這上面。做的苗木也有點千篇一律。想我中國多少抗性強的苗木啊,城市裡作為觀賞樹,引種種植的這才幾百種樹不到,苗木市場遠遠沒有被充分挖掘。
這tm是個大商機啊。可惜做苗木是要有一定的資金積累的,園林園藝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畢了業能幹啥,中國工人的工資本來就低,還是農業,大學畢業生誰願意畢了業2K-3k耗在苗圃里,很多人呆在辦公室都不去啊(很多學園林園藝的人,他們並非是真正熱愛,而是僅僅覺著好玩或是因為分低被調劑來,而對於有的人,他們從農村出來這種活是絕對不想再乾的)。考了研的又有幾個願意去苗木公司,所以苗木很多時候都是外行人在領頭,他們的眼界和專業性,肯定是要比業內人士低的,需要聘請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在一線領導工人,但農業類的學生工資確實,這是問題的癥結。想要快速發展起來,必須要有新鮮血液湧入。
至於花卉
了解的不太多,但是我國至少已經有了國際化的育苗公司,科研院所每年對新品種的投資也是可以上百萬。即使這樣,這方面我們確實在剛剛起步。至於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觀賞的很多公園廣場綠化還這麼low,這一部分程度上設計、施工、園藝(植物配置?)這三方面在建設的時候工作劃分不好有關。另外!我國的氣候和某些園藝產業發達的國家氣候差的大了,你說是國內的園林師做不了草坪呢,還是做不了觀賞草景觀,養護那麼貴,冬天都凍死,全是錢啊。(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土地濕潤,是草就長,草坪不被踩,是要瘋長的)中國各地氣候、地形、土壤、小氣候的局限性導致了我們在已開發的植物中的選擇的餘地大大減小,而新興城市的高速建設導致我們及使用老品種也可以去填充市場,能專門去做新品種的公司,有,但是應該不會太多。
從消費水平上考慮,消費觀念上
對大部分人來說,花卉應該還沒有到生活必需品的地步,大部分家庭中有綠植,但也是有土就栽,死了再買,遠遠沒有這麼愛好,突然出現個"多肉"能刺激一下市場了。多肉易養,市場又不長遠。但是不管怎麼說,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這些矛盾會慢慢的被解決掉,中國也不過是落後了短短200年嘛,園藝產業這種新行業肯定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興起、繁榮,想我中國境內喬灌草花成千上萬,還怕你外國多那麼幾個種植資源么?
現階段,千千萬萬的園藝工作者投身其中:繁殖新品種、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建立市場新秩序亦或是為了理想。接下來的這十幾年或者幾十年-----我們將要長期處在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初期,也許沒有多少人會記得他們,但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前仆後繼,才有了園藝產業觸手可及的明天。
總之,如果誰看到了這 願意去從事園藝工作或者正在開著大棚 ,不論在繁殖什麼,我敬你是條漢子!
----------------------------------
最後,作為一個熱愛花卉園藝產業的園林大三狗,我深深地為自己生活在祖國的園藝產業初期感到憂傷:前人栽樹,栽到可以乘涼的時候,這個世界早已是新一批年輕人的了。但儘管如此,如果在將來的某一天,我能夠憑我的努力在行業內找到一份足夠養活自己養活家庭的工作,我願意為觀賞園藝""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借用羋月一句話:""四海歸秦,天下奉秦,是秦國的必將成就。或許你我有生之年見不到,但該要我們的兒孫替我們做到! ""
排名第一的raa lee答案真的不錯
我的文章
教你養多肉 正式入坑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22912003?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教你養多肉 進階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64868?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 ————淺談多肉植物配土中的各種顆粒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16822?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話說這個題為啥不要請我,邀請我的卻是「 要是上海的地鐵採取和車輛牌照相同的措施會變得更好么?」
作為一個本科園藝,研究生怒轉風景園林的人,經常有人覺得我沒轉專業,或者說屬於相似專業;我通常都是看心情來選擇是否解釋其中的區別的;我們學校的園藝是分為蔬菜方向和果樹方向的,並沒有花卉(講道理,很多同學是想學花卉的),我呢,只是因為當年不想學動物方向,就覺得那就研究植物吧......
回到正題,中國園藝好嗎?在我看來,一個行業好與不好,那我們就拿就業和收入說話嘛?我本科園藝的同學,一般是賣化肥、農藥之類的,然後是讀本專業研究生的,畢業一般就是進科研院所,例如:農科院,天津黃瓜研究所(真的有),當然,我們專業也是轉行蠻多的,我的本科同學據我所知,金融一人,法律一人,我是風景園林,然後還有個試睡師......收入不詳,目前來看,那個金融狗最好
最後吐一句槽,現在風景園林也不是很好的行情,研究生同學都說:你好好研究植物,多好!(真的是,我怎麼去哪行,哪行就冬天了呢?)嗯,窮。
干過花店就懂。一線還好,土豪真不大買花也分不清楚好壞。這麼講吧,我們的國民既不在乎花好不好看,品質好不好,也不在乎電視劇在美術裝潢上下功夫。沒見過好東西。窮。四線城市周休一天還要從八點上到五點半。哪裡有空養花?其實一線遠郊也一樣。一個月月收入3000,一盆花三十還養不過兩年。保險都不夠,還養花。房子一萬一平方也是矮的,一個陽台晒衣服都不夠。什麼?你說戶外,院子?哦種菜啊。把綠化推了種菜。見縫插針的種菜。院子可以加蓋啊。對一般老百姓來說 對這些概念都是零。 你說園藝他們第一反應是種菜種果樹(至少這個跟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吃有關係), 如果說園林他們會關聯行道綠化以及公園。 你們說花園文化?我這個花卉專業畢業的人也是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分類, 對於花園一直以為只隸屬於景觀設計。 只能說目前的中國人對園藝、園林、花藝的了解是多麼匱乏。沒有了解又哪來興趣, 沒有興趣哪來消費 ,沒有消費怎麼發展?只能說這個行業目前很弱,還需要更多的普及和發展。順帶說說我從事的工作吧,我專業商品花卉(屬於園藝,而其實園藝的概念太廣泛好嗎)畢業後找工作投簡歷,在分類里只能找農林漁牧業,而我其實要從事的是花藝設計師,是設計好嗎?(知道我腦門有多少黑線掉下來么)然後在工作的這些年,經常遇見客人問各種關於養盆栽、除蟲害的問題,其實我內心是抗拒的,因為我是花藝師不是園藝師呀!!不過不懂園藝的也不是好花藝師,所以幸好我有插花員證書外還有園藝師證,還能接個一兩招。這些只是小插曲,算不得什麼。我說一個數據吧,當年我們系100號人,但畢業後從事花藝行業的人數一隻手就可以數過來,到現在全系只有兩個人一直堅持。我是其中的一個,另一個在上海,偶爾我們會聊聊,對花是真愛才能一直走到現在。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工作環境太差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回報太少,太苦B!!!還記得最開始的幾年,死黨群們送我的外號是「農民工」。我盡無言反駁。還好這兩年這個行業發展得很迅速,就業環境相對來說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依然苦B,依然沒有大而強的公司,依然沒有很多保障,依然沒有正常休息。(前段時間一個同行在連續的通宵工作後倒下了昏迷,沒有醫保沒有積蓄,家中收入支柱,還有兩個小孩,看病的錢都要捐贈,據說其實已經有過好幾個倒在工作崗位的了,說多是淚,這個行業真心很苦很累)但依然還有很多人覺得買花太貴,買花太浪費,而很多有巨大消費能力的人覺得買花不如買個包。但會改變的(已經在改變了),相信以後大家會知道一朵花會讓生活改變很多。
園藝專業的,在我們學校,我們叫做農學院園藝專業,估計單單聽農學院就很low了,於是我在註冊前在大學貼吧里混的時候就有人來嘲諷我說我們學院就是學校的敗類(拜託拜託,本來我們還是一個獨立的學校呢)後來這個人被我們一大堆農院學子罵跑了!回歸話題,園藝其實在中國很不怎麼樣,雖然我們就業老師會告訴我們啊你們專業很好,前景很好什麼之類的話來蒙你,當然怎麼樣我自己心裡也清楚,對比起英國那我們這種園藝真的就是不怎麼樣,你能看到英國有很多很多的節目關於園藝,他們重視,欣賞這個工作,可是在中國,呵呵你就是個種花的吧(一臉嘲諷)不過說實在話,我們的專業不怕沒工作啊~只要你願意做反正就是能工作能養活自己嘛啦啦啦,起碼我們不擔心以後競爭力太激烈這種問題嘛大概吧很多老師都說我們農學院的老師都是有錢的,在外面做外快什麼的!我們老師也自己承認了在學校教書的前還不及在外面的十分之一,啊,好多錢!(我也不懂有多少)畢竟我還沒有正式接觸園藝,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學基礎,連專業課都沒上過只是去學習怎麼養芒果樹的大一小孩子,雖然我也知道社會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但是不管怎麼樣,選擇了也不是不能做下去,園藝有人多樣選擇的,只要你願意做也不是不好,你覺得好那別人還能說什麼啰~這方面不好所以冷門,久而久之在這方面也是缺少人才的,中國是農業大國,終究也是有這方面發展的啦,看開點就好啦大一小學妹的個人感受,單蠢勿噴~謝謝你們~
嗯作為一個園藝專業的學生,有件事不知道當說不當說。就是園藝和園林,還有風景園林,其實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所以很多答主貌似,答錯了?
作為一個學園藝的,茫茫找不到出路,並不是指就不了業,而是沒有一個說得出的就業方向,你說差不差?
其實看過BBC《美味花園》 《家庭和花園》等記錄片,如果對比cctv記錄頻道的《園林》,我個人更喜歡中國試的園林,可能是文化的差異。其實中國的園林不會比國外的花園差,就是我們生活水平不一樣,國外已經很早就過上所謂幸福大康的生活,家庭都有花園,同時國外教育也好,注重小孩的動手能力,從小就會在花園等接觸 工作,我們就不行,目前我們國人還只是追求錢 錢 錢,畢竟那麼高的房價 物價!所以很多人沒有靜下心來去做園林花藝等但是這兩年一線 二線 甚至三線 四線城市很多家庭已經開始慢慢注重生活的品質,越來越多的人種花,買花,所以這個產業越來越大,也就有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當然這就會帶動標準化的生產 研發 銷售等。中國未來花卉市場還是有空間,品種也會越來越多 花當然越來越好看!
中國園藝不差,只是大家對園藝的認識或者說重視不夠,造成了園藝專業的就業難,導致人才的流失。可能你覺得中國的園藝水平不高,但是園林和園藝的結合你就知道中國古代園林園藝有多牛了,頤和園,故宮後花園,拙政園……都是園林結合園藝的列子再說單純的園藝,只能說在現代園藝的發展卻是差了很多,蔬菜、設施、種植、種子這些差距我們都承認。不過看看插花藝術,中式插畫藝術絕對在世界園藝上有一席之地。
-----------------純屬吐槽--------------------------------目前高二理科菌,我只知道,我的同學們分不清茉莉和桂花,分不清韭菜和香雪蘭我可以理解,不認識月季這真的不能理解,分不清牡丹和芍藥我可以理解,不認識水仙我真的不明白,不認識鬱金香我也是很奇怪了.....╮(╯_╰)╭說實話現在我們接觸花卉的機會真的不多,除了愛好主動去,哪有機會接觸呢?出現上面情況我也不奇怪了.......
首先說一說園藝吧,什麼是園藝園藝(horticulture),即園地栽培(gardenhusbandry),果樹、蔬菜和觀賞植物的栽培、繁育技術和生產經營方法。可相應地分為果樹園藝、蔬菜園藝和觀賞園藝。中國國的國土資源雖然大,但是人口眾多,山區也多,無法大規模的發展園藝,只能小部分的發展園藝事業。觀賞園藝中國應該還是處於中等的水平,其中還是有一些特色的例如牡丹和芍藥。雖然不如荷蘭那麼強大,但並不是所謂的那麼差。學識淺薄,如有錯誤請指教。
本人以前學生態的,喜歡園藝,但是看這形勢還是不跳坑了吧。從旁觀者角度談談看(tu)法(cao)。從學科角度來說,園藝似乎處於鄙視鏈底端。大體是:其他學科看不起生物,生物看不起農學,農學看不起園林,園林看不起園藝;學動物的看不起學植物的,學植物的看不起學生態的,學生態的看不起學環境的;搞科研的看不起搞應用的,分子的看不起生理的。以上鄙視心態都是變態,但不得不承認人家混得好。從消費角度講,中國當下似乎真的沒有賞花的條件和氛圍。多數鮮花消費來自於節日,商業慶典和婚慶。感覺中國社會現在像是處於剛剛富起來的暴發戶狀態,拚命買奢侈品化妝品手機這種能往臉上貼金的東西,拚命吃喝看電影旅遊健身這種能發朋友圈炫耀的社交行為。而買花呢,恐怕在大眾眼裡,鮮花是文青裝逼必備,盆景是老人專屬。一種東西被打上標籤就很難拉回來了,嗚嗚。客觀原因也明擺著,工作壓力大,沒心情,天天加班,沒時間,住房面積小,沒地方。不像西方資本主義,房子大有花園,還有專職家庭主婦。中國有時間的大媽都在跳廣場舞,或者種菜。想起移居澳洲的同學,她媽去到後成功把後院改造成了菜地和雞窩。有時也不光是錢的事,中國人就是愛吃。產業方面不了解。不過在一線城市,比如上海,小花店很密集,可見市場還是有的,溫飽不成問題。上海比花店更多的是水果店,但是很顯然當水果店老闆跟專業沒有半毛錢關係。開花店需要一些技術,更多是花藝設計的實操技術,與專業關係也不大。就業還是要到產業中上游或科研院所找機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