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回答轉載自公眾號 插坐學院(ID:chazuomba),作者 | 何川(插坐學院創始人)。

-----------------------------------------------------------下面正文-----------------------------------------------------------------

葬送很多年輕人前程的,到底是什麼呢?

人云亦云,懶得思考

新媒體是一個大概念,我們不要站在大概念的層面討論問題。

那樣會特別虛無,毫無指向,一頓亂噴,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以我的理解,新媒體是之於傳統媒體而言的,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傳播效率的天壤之別。

門戶網站首頁的廣告,雖然長在互聯網上,但它屬於傳統媒體的範疇,因為無法轉發,更很難二次三次轉發,本質上,它和你桌邊的一本書,一打報紙,沒什麼區別。

但一條微博或者一條微信文章則不同,它可以成百上千萬的轉發,也就是說,它的傳播效率(傳閱率)是幾何級的,而傳統媒體的傳播效率,頂多也就是幾倍——一個人把一本書給一個朋友看,朋友又轉給家人看,基本也就到此為止了。如果沒有新媒體,沒有這麼好的傳播效率,你的一篇文章會有7萬人看,1000人點贊嗎?

所以,我們得好好琢磨一下新媒體是什麼,以免委屈了新媒體。

如果你連新媒體到底是什麼,都解釋不清楚,就更不要輕易下結論了。

太在意回報,而忘了先創造價值

一切美好的結果都以創造價值為前提,工作如此,人際關係如此,人的一生也如此。

而年輕,就是創造價值最好的年齡,也壓根兒就不是收穫的季節。

這一條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點是對待本職崗位或者公司。

大多數年輕人其實都毀在這兒了,從小就吃不得虧、受不得累,倒是中華民族的厚黑學滾瓜爛熟。

比如還不清楚自己能做好什麼的時候,先把自己的工資定好了,一問依據什麼?回答:很多人都是這個數啊。

那好,還有很多人都加班加點,從來不讓上級操心、不讓客戶煩心,你能做到嗎?

如果不能,你有什麼資格張嘴就別人怎麼樣?所以,先想想自己能創造什麼價值,你的價值創造出來了,老闆上級都不會虧待你。

他們之所以是你的老闆和上級,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不算小帳,不佔小便宜,所以你大可以放心去做,該得的自然會得。如果得不到,那就瀟洒走人,如果你真是一塊料,你跳槽肯定身價倍增啊,不用別的,我就要。

想起前陣子,我的小同事問我一個問題:你當年剛剛工作時是什麼狀態呀?累嗎?

我舉我在華潤和正和島工作的例子。剛剛去華潤工作時,在深圳,工資6500元,扣掉一堆稅,到手小5000,我租的房子在布吉,1500合租,一個次卧。每天加班之後,先是在附近的咖啡繼續看書,學習互聯網知識,然後10點多了坐末班公交車回家(不堵、不擠)。

而在入職華潤之前(入職流程較慢,我有兩個月沒有收入),我住了兩個月月租800元的小隔斷間,8平米,在寶安南路上,一張床,一個比電腦大不了多少的窗戶,一個蹲式洗手間。除了睡覺,我不想在裡面多待一秒鐘。

後來,我去北京正和島工作,剛來的時候住在五道口,就華清嘉園附近。房租1500元,還是隔斷。不是為了省錢,更不是因為我的工資低。而是因為我需要更多的錢,和朋友吃飯、聊天,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住得舒服,就苦了和我有交往的人,我也需要我的朋友舒服。我還需要一身乾淨得體又喜歡的衣服,我需要買書,我需要參加一些不錯的活動,這些都是花費。

一方面無比省錢、一方面又非常不心疼錢的原因只有一個:我要變得更好。

舉這個不相干的例子,只想說一件事兒,每個人當年都曾經「90」後過,都很苦,都有過月底發工資之前,連100塊錢都沒有的日子。也正因如此,這真的沒什麼。

第二點是對待用戶或客戶,這一條是我特別想說的。

過去這半年,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同樣意思的問題:我怎麼才能運營好一個微信啊?我怎麼才能10萬+啊?我怎麼才能快速漲粉絲啊?

說實話,我不是神仙,所以我從來都告訴你:

1、研究公司業務;

2、研究用戶特徵;

3、研究行業榜樣;

在這三點上下足功夫,然後優化自己的公眾號,從名稱、ID、介紹、自動回復、頭像、菜單、推送時間到內容選題、配圖標題、版式設計、文章風格,再到後台運營等等。

這是每一個牛逼點運營者每天都在重複的事情,他們這樣重複不是為了10萬+,不是為了快速漲粉,而是為了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訂閱這個號碼的人,有收穫,不會後悔。他們為的是更多的人喜歡,喜歡的人多了,自然就會有收穫了。

所以,你說新媒體有什麼竅門嗎?有什麼捷徑嗎?沒有。對了,杜蕾斯的新媒體牛逼吧?運營杜蕾斯的金鵬遠牛逼吧?

他也有一句話:想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就要克服恐懼感。

作為一個老闆,他說得很文藝,我來翻譯一下,最大的恐懼感是什麼?帶領一家不一樣的公司,最大的恐懼感就是用戶不喜歡,兄弟們會失業。就是失敗,但我們必須承擔這種風險,因為我們想要不一樣。

我在這裡也給大家分享幾頁我的課件:

僅供參考

我在課堂上,從來都苦口婆心對跟學員講:要深度理解公司業務,要有資訊饑渴症,我知道漲粉很重要,但是他媽的研究好誰你的粉絲,你的粉絲活躍在哪裡、喜歡什麼,才是漲粉的前提。

確實,任何一種結果都是功利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整個過程都是功利的,我們還是要坦誠的面對自己:我們到底能為用戶創造什麼。

所以,還是那句話,葬送很多人前程的,根本不是新媒體。而是每天意淫10萬+,從來都在耍小聰明找捷徑。如果這一點不改進,互聯網世界再大,也沒有這些人的容身之處。

因為,沒有人是傻子,更聰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呢!

新媒體的美好時代才剛剛開始

說實在的,這跟我自己做新媒體課程關係不大,因為如果這件事情是坑人的,是不可能在這個基礎上,做成一件大生意的,我們做學習課程,最大的前提就是學員價值,我也非常確定,新媒體運營對很多年輕人的未來職業生涯,具備關鍵價值。

最近幾個月,我對很多老闆講過,新媒體根本不是媒體價值,而是用戶價值。

所以,新媒體對於一個公司來講,最大的價值不是傳播,而是用戶運營。所以,新媒體已經是公司戰略層面的意義,而不是戰術。

拿微信來講,它可以做品宣,可以做CRM(客戶關係管理),也可以導流做銷售,這甚至是很多APP都無法做到的。

時間有限,不逼逼了,懂的人自然懂。我的責任是為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為同事提供更高的收入、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回報。

最後,奉勸那位作者,以後別再用那麼偏激的觀點,毫無深意的論據,刺激本來就脆弱的年輕人了。

也奉勸一些喜歡用「公式般寫法」製造觀點衝突,進而顯示自己很牛逼、很善意的」自媒體人,你的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可能真的會葬送很多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判斷力不夠,最容易幻想,也最容易下結論。

這個時候,我們如果有一些經驗,不妨幫他們了解更多的可能,而不是給他們一個輕率的結論。

因為他們年輕,所以更需要可能,而不是結論。

http://weixin.qq.com/r/3Eibg_fELbpSraPg9x3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剛剛看完深圳燈會,第一次看南方燈會,回來就發現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感觸。

原文在此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AwMzIzNQ==mid=212678131idx=1sn=471c534677f6e3dc1f04ad4546820f75scene=25#wechat_redirect

文章中不少觀點確實正確,就如自己剛剛來深圳從事新媒體運營時,有一段時間一直重複這些工作內容,馬上就感覺惶恐,這種感覺任何用心做了超過三個月新媒體運營的人都會感覺到。

於是,必須想盡辦法突破。這是做運營的職業敏感。

入門確實容易,對於沒有經驗的人又沒牛逼師傅帶的時候,職業天花板低到難以想像。

往往在重複的過程中,就迷失了自己方向,而且還會白白浪費自己的青春。

如果長期徘徊在這個階段,要麼馬上找牛逼人帶領突圍,要麼趕緊轉行,千萬別耗著,耗著只會害了自己。

兩年前從房地產跳轉到智能手環的新媒體運營,自己大概走了幾十家公司。

當時自己認為未來會發現非常迅猛的行業,全部都面試了一遍,一半面試一半找各個公司負責人聊天,探討對所在行業發展認識。

當時在大眾中還比較陌生的虛擬現實,車聯網,在線旅遊,外貿等等行業,選擇了一圈之後決定進入智能穿戴行業,從運營切入。

然後,就像瘋狗一樣學習著。每天下班後,保持四個小時左右閱讀思考時間,只要是自己認為牛逼的書或者作者,都會招來各種方式要來聯繫方式,溝通交流自己想法。

常常一回過神發現已經是凌晨一點,周末是深圳各種行業活動,期間在困惑時發起了深圳第一場新媒體線下沙龍,但和自己設想不一樣,就搞了一次就沒了。因為,自己的興趣不在泛泛的新媒體運營,不是移動互聯網運營,也不是app運營,而是想做基於智能硬體的新媒體運營。

目前現任公司給了一部分原始期權,雖然還不多。

同類公司也有獵頭聊過,也不感興趣,做其它類的運營個人確實提不起興趣。

智能硬體深深吸引著我,現在對智能穿戴的理解能夠和一些投資人扯扯淡談談行業理解,對普通人想買智能手環手錶的需求,只要你告訴我你的核心功能+預期價位+年齡,我一分鐘內會推薦出適合的產品(這個活動可在公眾號smartband中體驗吧,我有空會語音回復的)。當然,自己也在帶運營團隊,也在探索。

非常歡迎對智能硬體的新媒體運營同行,一起交流這個行業中基於產品的運營,個人微信465449536,請備註自己的行業產品和名字。

附一個個人圖片

為什麼個人興趣和精力在智能硬體?

一張圖足夠說明一切,所以智能硬體同行可來交流交流。

在深圳你不做智能硬體,你有什麼出息。

不做智能硬體類產品的運營,你在整天瞎搞什麼新媒體運營,沒感覺自己跳槽都沒什麼資本嗎?

房地產累,誰說互聯網就輕鬆,但至少互聯網還是有很多可能存在,可能真的就能讓一個人在深圳留下來。。。。。。

有人贊同我的觀點的話,我會繼續寫一些智能硬體領域運營和面試的文章,當然這還得看用戶需求嘍。


你如何看《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我認為作者以偏概全,而且看事情停留在看現象,看得不夠深。

以自身經驗說說。我干過很多職業,譬如酒店前台、超市保安、派傳單小弟和電器品牌售後小哥等等,見了不少人之後發現——如果想混日子,在哪個行業都可以混

我當酒店前台的時候,有個主管大概大我六七歲,可工資只比我高 1000 塊多一點(我當時工資是兩千左右)。他每天上班就是到處晃,跟人閑聊,要不就躲進總台室里打網遊。他每天固定會買雙色球,把賺錢過更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碰運氣之上。他明明炒股賠了很多錢都不敢再入市了,卻整天指點你應該怎麼炒股……

如果想混日子,在哪個行業都可以混。新媒體運營也一樣。

新媒體這個行業里,很多運營的確是文章作者所描述的狀態,渾渾噩噩,沒有目標,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可其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每個行業里也都有大量這樣的人。如果要寫,我可以寫出——

《酒店前台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超市保安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電器售後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

昆汀成為鬼才導演之前,不過是個錄像廳小弟;

張曼玉成為華語女神之前,不過是個商場售貨員;

劉德華成為天王巨星之前,不過是在美容院給人洗頭。

如果沒有強烈的提升自我的慾望,無論待在哪個行業都會斷送前程。讓時間來見證吧,將來我們回過頭來,將會發現某個「巨人」的履歷表裡赫然寫著——200X年~201X年,新媒體運營。


3.1更新

從來就沒有哪個領域能夠隨隨便便做好,至少以我個人的經驗是這樣。

新媒體這個詞現在被說爛了,但我從來沒覺得讓我有多羞愧。因為我就是喜歡。

就像做新媒體,我關注了上百個質優的公眾號,跟內容運營相關的內容都會第一時間閱讀或收藏。包括一些政策性的文章。

假設我現在要運營一個健身相關的號,我會把所能觸及的關於健身、體育、甚至營養學、人體科學等書籍、雜誌、影視作品都去涉獵。也會把喜歡健身的 人的論壇逛一遍,好知道他們會喜歡什麼樣的內容。是乾貨類還是雞湯勵志類。是美女還是野獸更能吸引他們一點。

新媒體特喵哪裡容易了。反正到現在我都在探索著。

---------------------------

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這就是陳匿的原文,也是許多人在問及我新媒體這一行如何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去看的一篇文章。

從文章中對新媒體工作內容的分析可見這並不是一篇純粹的標題黨,至少寫這篇文章的人是切切實實做過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的。

基本推導的過程和基本的內容都是真實的,相信做過新媒體的人都有這個體驗。

但是,過程推導出來的結論也就是標題卻是偏激的(略有嘩眾取寵之嫌)。

但是如果標題不這麼寫,又哪能引起這麼大的爭論?

如果標題改成了《新媒體行業的前景如何?》是不是完全就激發不了你點進去的慾望了。

標題激烈甚至引起爭議是引發閱讀量最好的法子!

作者正在做的事正好是一邊鞭笞著新媒體,一邊又在熟練的發揮著新媒體的作用。

接下來說說哪些地方偷換了概念和以偏概全。

沒有找到對口專業工作的自信,新媒體運營就成了優先選擇......趁年輕多多學些手藝啊,騙人的技巧多了,為什麼一定要搞新媒體呢。

歸納起來就是:新媒體沒門檻,也缺乏技術含量、更學不到什麼東西。

的確,新媒體入行易,做好難,但這並不表示就完全沒有技術含量。

例如做新媒體主要的是內容輸出的能力(內容輸出並不等同於寫作能力)這一點就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包括選題的能力、整合編輯的能力、運營推廣的能力等等。許多原先在傳統媒體的記者和編輯,在新媒體這個領域同樣做得很好,為什麼?因為他們有紮實的功底。

咪蒙原來就是一名編輯,她有很厲害的選題功底,所以她能夠在紅利期過後還能做到僅憑內容三個月吸粉百萬,打造出刷屏級文章,現在閱讀量基本都能過10w+

正如陳匿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夠傳播、引起爭議也是因為他懂新媒體。

再說得簡單一點,就同樣的文章,不同的標題就可能引發不同的閱讀量。

我看到朋友一篇文章的原標題是這樣的《新媒體運營,沒你想像的那麼難》

我想如果是我,標題應該會是這樣《為什麼你新媒體總是做不好?騰訊大牛教你可以複製的吸粉最強術!》(並不是標題黨,裡面的內容真是講聽了騰訊的新媒體課的內容)

再例如,在原來某公司呆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能摸索得出什麼文章是受眾所喜歡的。什麼文章是閱讀量會比較可觀的。以至於我在離職後,也能夠憑藉著看他們發布的題目,就猜出這篇文章會不會受歡迎,閱讀量會有多少。

再來看看這段

歸納起來是:新媒體運營的人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可以說的是,這確實是很多新媒體人工作的寫照,但新媒體原本就應該多讀多看,以致於我現在手機的訂閱號都數百個(好吧我知道這在同行裡面並不算多)。

就像讀中文系的人,並不像其他理科生在題海戰術而是天天不務正業的在看各種「課外書」和小說」;

就像體育運動員,並不像其他工作一樣天天蹲辦公室或者在外面應酬跑業務,而是天天不務正業的在玩。

以此類推,不誤正業的行業還有很多很多,就不列舉了。其實新媒體當時前提是完成工作任務,此外各種搜索各種看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只不過是內行眼裡的「正業」在外行眼裡是「遊手好閒」罷了。

朋友們,日月穿梭催人老,為爭名利受煎熬,難免生死路一條啊。聽我一句勸,能回頭就回頭,從微博微信里逃出來吧,互聯網真的很大,真·技能真是千千萬萬種,幹什麼不好,非學人家搞新媒體。搞了一年搞不出名堂來就罷了,還好意思接二連三投簡歷顯擺自己的從業經驗。

歸納起來是,大部分新媒體人熬不出什麼頭,大多浪費光陰。

很抱歉,我並不打算辯駁這個觀點,因為事實原本也是這麼殘酷的。

但是,並不只是新媒體這個行業,基本上!所有!行業!都是!這麼殘酷的!

職場原本就是金字塔結構!一將功成萬骨枯!

能混到總監級、vp級的人總是少之又少!小嘍啰總是一堆又一堆!

什麼職位都是這樣,有天賦還要加上努力再加上或多或少的運氣成分才能慢慢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根本沒有什麼領域,是所有人或者說大部分人可以不付出努力,還不具備天賦,就能混得很好的。如果有,請告訴我!

我依舊會希望所有想入行的盆友們看看陳匿這篇文章。並不是因為寫得有多對或者多好。而是想表達,這真tm不是一個毫無門檻的職位。要輕鬆的混,新媒體顯然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新媒體運營有很廣大的職業前途,我從必備技能發展方向兩個維度做個解釋。

結尾還有我的聯繫方式(微信:fengwomedia),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深度溝通。

》》另外,目前誠招二三線城市新媒體培訓合作商,由當地機構進行招生,我們進行培訓和企業全案營銷方案諮詢(感興趣的可以直接私信我)。

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超過2000萬個,至少1000萬以上的人在以全職或兼職的方式從事新媒體這個產業,因此無論微信公眾號興衰,新媒體/自媒體/內容產業都會在未來有持續快速的增長。但是由於這個產業是近幾年疾速增長的,因此相比傳統行業來說,從業者眼前沒有一個明晰的職業發展路徑以供參考。很多新入行的新媒體編輯(運營)都對此感到迷茫。

之前看過一場插坐學院(他們的定位:專註企業新媒體教育)的講座。

  • 現場有個學院問講師:「新媒體運營人員該怎樣做自己的職業規劃?」

  • 講師想了半天,回答說:「你可以做自由職業者啊!」

自由職業者就是新媒體運營人員的未來?我相信這個答案約等於不是答案,我在家裡天天睡大覺也可以說自己是自由職業者,不可以縱向衡量的崗位不算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崗位,意味著它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它沒有向上精進的空間(下圖越往外人才越稀缺,而且在北京,新媒體人才可以給到更高)。

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也好,這個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也好,是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精進空間的,如今融資額巨大的一些互聯網項目,很多都是從一個公眾號做起的(剛開始也許是做媒體,然而後期他們給資本市場講的故事必然不僅僅是個媒體)

對於個人而言,假如你是個新媒體運營,在談職業發展之前,你必須要做好五件事:

  1. 高水準的寫作能力

涵蓋了所謂選題、撰寫等等做一個好寫手的基本素質。微信上成天都有人傳播這些技巧,我就不再做贅述。

2. 深度的了解一個或者若干個行業

當然,時而逗比時而深情做一個像咪蒙一樣有觀點沒文化的人也可以可以的,只要有點寫作基礎,勤於研究人性的劣根性,寫出一篇10w+的文章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假如你想用自己寫作的功底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為產業創造價值,那麼常年深度了解若干個垂直領域是必不可少的,那樣你才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裡的大v,你說出的話才能影響他人的思維與行為,真正創造商業價值(大額融資公眾號的背後都有一個大的產業賽道)。

比如縱深研究科技、股票、金融、互聯網、旅遊、家居等等人們日常非常關注的主題,你能深入的了解,並且能寫出朵花兒來,那麼在這個垂直領域當某個公司/媒體的主編絕對不是不可能,平時你也會因為優質的觀點和內容積累一大波有價值的社會人脈。剛開始工作的編輯可能未必會懂得這些東西的價值,但是隨著你職業的發展,這些資源能夠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機遇。

3. 深入的了解你專註領域的人群/用戶

與上一條略有重合,但是我是想強調用戶的重要性,只要了解了你想去影響的用戶,你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文章的撰寫,嘗試流量變現,進行商業模式的設計。

比如你生過孩子,才能明白哺育一個孩子過程中的痛點,你撰寫此類的文章才會有人看,才會有人根據你內容當中闡述的觀點改變自己的行為,比如母嬰類的購物決策。這是你的內容能做商業轉化的基礎。

4. 懂得商業品牌運作

如果文字僅僅是文字,那沒有意義,除非你是書法家。

只有當文字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才具備更大的意義。

現如今商業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就靠打電視廣告喊幾句口號就能賣貨就能塑造品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而且在2015年互聯網廣告的銷售額早就超過了其他渠道的總和,那麼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去打造一個品牌就成為了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樣的人才是極為稀缺的(我面對的客戶所有人都存在這個痛點),因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太快,也許程序員的速度增長可以跟得上,但是懂的互聯網營銷運作的人才是遠遠滯後的(從互聯網公司里有很多水人這點上就能看出)。能夠把自己寫文章的能力再拔高,轉化為為品牌撰寫故事的能力,為企業為個人撰寫故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企業的首席內容官。相信我,只要你具備了這一點,根本不用找工作,太多的人都想拉你做創業合伙人。

(數據顯示,從2014、2015年開始,大部分傳統媒體出現衰落和斷崖式下滑,2015年廣電報刊四大傳統媒體行業的廣告之和為1743.53億元,低於互聯網廣告市場的規模)

5. 善用渠道資源

除了會寫,一定不要忽略渠道資源。

  • 要會玩: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知乎、直播等等,這些渠道該怎麼玩轉,一定要心裡有數,常用常新,並且爭取在某一個或者幾個渠道成為大v。

  • 要會整合: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去結識大量有渠道資源的人,這能夠幫你在要推進一個項目的時候錦上添花,把一個好的內容一炮打響,知名度指數化增長。

假使你已經具備了以上技能,恭喜你!一年不掙個五六十萬往上都對不住你的名聲。

講完技能,我們講講職業發展方向。從傳統行業的職能、互聯網公司的職能、媒體公司的職能來說,你可以往如下幾個方向發展,而且也會非常的順暢:

一、媒體行業主編

這個無需贅述,媳婦久了還不能熬成婆嘛?

二、市場、線上營銷部負責人

剛才已經說過,2015年互聯網廣告銷售額已經遠遠趕超其他行業的總和,讓我們回頭看看之前企業的市場部,營銷部人都是怎樣的?都只會找個agency,刷牆,打傳統廣告,巧克力用這樣的皮兒包著好還是那樣的皮兒包著好?很多技能和理念都是過時的,因此未來屬於擁抱互聯網的人。

如果你懂得互聯網品牌運作,線上渠道傳播,顯然隨著公司推廣模式的變化,你會逐漸凸顯自己的專業性和價值,你也會成為公司這個部門的主導者。沒有哪個公司的發展可以逆勢而行,只要你的技能是順勢而為的,你個人的重要性也會不言而喻。

三、PR部門負責人

不多說,幫助企業做公關,而且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公關。

新媒體編輯能發揮什麼作用?

詳見linkedin公眾號和經緯創投的公眾號,光是每天的熱文發布為這兩個企業帶來了多大的價值。很多人是從不知道這兩個品牌到了解他們到尋求合作或者服務。

四、互聯網產品經理

沒錯,是這個。

如果你正在一個逐漸塌陷的行業做新媒體人並且尋求轉型,可以想想這個方向。一個強運營的公眾號(服務好、訂閱號)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產品:用戶畫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冷啟動的,你是怎樣拉動用戶增長的,你是怎樣運營用戶的,你是怎樣設計這個公眾號的種種開發功能的。這難道不是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做的么?當然,也許你已開始並不能成為產品經理,但是你要知道你今天的努力可以讓你有機會將之作為跳板進而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往產品經理的方向努力!

五、自由撰稿人

當然,自由職業對於目前的大多數來說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個人建議還是要有一些行業的實操經驗再去做自由撰稿人之類的,並不是前者對於後者有多大的價值,而是有一些實業的實操經驗可以幫助你做事的邊界具備更大的延展性。周圍很多投資人吐槽媒體人創業不靠譜,理由常常是嘴炮打的好,活兒乾的太差(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咪蒙的萬物生長只能做公眾號做不起娛樂產業公司了)。還是要有一些實業的實操,對於我們各方面的創業都有價值。

講了這麼多,我公司是給企業做新媒體服務的,短短半年多服務了七十多家企業,主要針對企業做營銷推廣的諮詢、代運營、推廣全案等等。

近期開了個公眾號幫助新媒體個人找工作,幫企業招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也可以通過這個公眾號聯繫到我做更多交流!

微信公眾號:蜂窩媒工場 微信號:fengwomedia

http://weixin.qq.com/r/rUTH34bEUNsvrcK89x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反正,我會一直做新媒體,因為…

(作者:包子把鼻,微信122245411,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取授權)

前言

首先聲明

這篇文章並不是來撕逼的…

隨著前幾天一篇《反正,我是不想做social了。》爆了10萬+,隨著《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在朋友圈刷屏,截止包子把鼻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直逼6萬閱讀,雖然這篇「鬼斧神工」的文章遭到我朋友圈好友的各種吐槽甚至怒罵,仍然阻止不了文章的擴散,同時也已經有看不慣的筆杆子站出來寫了一篇《新媒體運營,不是你說了算》來釋放自己心中的猛獸……

Ok,其實這個場景很熟悉,撕逼,在互聯網圈子不要太正常,你撕我,我撕你,撕撕更健康,大家一起成網紅。不好意思,我們思想還是要陽光點,凡事都有兩面,而互聯網是個開放的世界,允許各種言論自由,大家也只是在發表各自的看法而已,包括大家看完此篇文章之後,仍然歡迎各種吐槽,拍磚,嬉笑怒罵,當然還有支持。

剛才說了,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來撕逼的…

首先,沒什麼好撕的,又不是什麼大卡司;

其次,我只是來借個熱點;

最後,順便我也有些話想說。

第一,我們來說說新媒體這件事兒

首先我要說,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網路環境的發展,人們的上網習慣漸漸的從PC互聯網時代轉變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由於之前受PC電腦的束縛需要被「關」在家裡、辦公室以及網吧的人們,現在幾乎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隨時擁抱互聯網。被壓抑的人們於是貪婪的享受著「自由」的互聯網生活,造成了信息的爆炸,移動的需求。

國人經商的思維向來都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做生意總得吆喝,於是新媒體應運而生。

正如工業時代來臨,但凡懷疑和否定它的人都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了,也如互聯網時代來臨時,也沒見有人說我再也不做互聯網了,也沒有人說互聯網害了多少多少人之類的,為什麼新媒體出來了,就開始有人各種嗶嗶嗶嗶嗶嗶嗶。(請按照七言詩的節奏讀:2-2-3)

罪魁禍首其實還是新媒體本身,且看分析如下:

1、信息碎片化,每個人都可以發聲,公眾號誰都可以建,微博也都能註冊,然後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發布各種言論,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都有機會被人看見,你一言我一語的碎片滿天飛;

2、傳播速度快,社交平台的開放性,網路環境的優化,給了信息快速傳播的天時地利,再加上習慣上網的我們,更是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於是手指一滑,信息就出去了,手指一點,信息就被傳播了,更是跨越了時間和空間;

3、品牌個體化,碎片的信息以及快速的傳播成就了各種個體品牌化形成,只要你有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服務都能很快被發現和被關注,當然也不乏各種阿貓阿狗也趁機亂叫,比如像我們這種新媒體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我想有些汪肯定能聽懂)

第二,我們來講新媒體這個行業的趨勢

我不敢說微信還能存活多久,我也不能預測微博多久會死…

那怎麼談趨勢?

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滾多遠。

對,我們來談思維。

新媒體,我一直不認為是刷微博,刷朋友圈,也不認為是寫段子和編內容,更不認為是撕逼與借勢…而是一種思維的養成。

刷微博和刷朋友圈,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身邊的人們~

寫段子和編內容,是為了用我們認為比較適合的載體去傳播我們的想法~

撕逼和借勢,是為了用我們認為更好的形式來吸引眼球獲得關注~

而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有著一種思維:發現、分析、思考、總結、嘗試、優化…

環境在變,技術在變,時代在變,人們的需求、習慣、生活也在變,唯有思維的變化來適應時代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一切都在變,所以謂之趨勢。

第三,我們來講講新媒體這個行業的人兒

舉個栗子:

我,包子把鼻,09年畢業,4年銷售(其中3年是賣保險的),14年初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開始接觸新媒體,不,開始接觸微信。

2014年的7月份,我的微信好友人數突破了700人。現在我的微信好友人數5040人(1個月前滿的,不斷的刪人加人ing),其中新媒體相關的小夥伴3000+。

摸爬滾打的一年多時間,積累的經驗總結成的文字,也讓我在百度「包子把鼻」的時候,也能搜出10頁的內容(因區域搜索規則的不同可能會有差異,親測15頁)。

一不小心裝了個B,其實我想扮演屌絲,然後逆個襲。想感謝新媒體給了機會,讓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實現了自我價值,雖然娶的不是白富美,還沒當上CEO,離人生巔峰也還遠著,但是確實在新媒體這條不歸路上走的挺開心,挺充實,並且充滿希望…

文章開頭說的幾篇文章都提到了新媒體從業者的日常,為了避免太裝B,我的日常就此省略,除了偶爾回答各種問題,談各種合作以及獵頭欽點之外,其他工作內容也都差不多…

那麼新媒體行業的人兒,都是什麼樣的呢?

1、敢於突破或者渴望突破自己,作為新事物出現的新媒體,其實並沒有太多經驗可循,所以從業者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所以大多敢於突破以前的自己;

2、愛學習愛到不能自已,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新聞,都能吸收並納入自己的知識庫中,消化吸收並運用,沒有年長年幼之分,沒有行業內外之分,沒有高層基層之分…

3、逗比無節操有底線,逗比並非神經病,而是勇於自嘲,消化壓力的一種精神,做著無節操的內容卻保留著有底線的素質,不違法不害人…

4、好奇好玩正能量,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新媒體從來沒有做的好,只有玩的好,每天跟一群新媒體夥伴討論著如何玩和被玩,無論如何,傳播正能量的小夥伴還是大多數。

後記

最後聲明,此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至於新媒體好也好,壞也罷,愛誰誰,反正也沒見到幾個做的好的出來嗶嗶,比如我。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在圈裡問了幾個問題,想了解圈中小夥伴對新媒體的看法,整理了一些比較有質量的評論附在文末。

對燈發誓,所有評論中有且僅有2條負能量(分別是「新媒體太難做了」和「到底怎樣才能做好新媒體呢」),其他全部都是類似於如下內容,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的感覺,真的是棒棒噠,小夥伴萌萌噠,心裡美美噠,最後么么噠…

附:廣大圈友精彩評論

與生俱來的天賦和使命(by圖森破)

看著自己的想法和文字在朋友圈爆炸特別有成就感,而且自己的奇思妙想能夠有一個載體去施展(by徐廣闊)

我剛剛開始!學體育的,對這個好奇就做了,做這個讓我更專心了,會繼續努力做下去!(by石頭)

因為我總是喜歡新鮮的東西(偷笑)(by春和)

喜歡還需要理由嗎?(by天然呆)

對於我來說,新媒體行業有一個好處就是,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繫加強了。這種距離感的消失另人容易學到更多層次的知識。我希望自己可以漸變成一個更全能的人。(by嗷嗚)

新媒體最大的魅力就是:緊跟時代和潮流、將來可以成為小紅人,最大的收穫:寫得了文章、用得了PS,還有分析問題的角度。(by大智)

因為除了做新媒體,找不到合適的路可以這樣愉快的裝逼,盡情的撕逼,努力的裝逼,直到最後牛逼(偷笑)(by B君)

新媒體行業給了我更開闊的視野,還有一群有趣好玩的小夥伴(by Echo三)

一點一點接觸新媒體之後,最大的收穫就是敏感度越來越強和腦洞越來越大,思維也越來越敏捷(by蛋蛋)

我不喜歡新媒體,但是我得做好新媒體(by王西瓜)

首先這個行業大部分人都比較新,於是碰撞的都是一些比較新的想法;第二,新媒體真的可以接觸到更廣的知識,包括營銷方式,傳播還有最新潮的視野。儘管我不是這個行業的,但是能感受到這個行業在閃閃發光。(by alley里洋)

有料、有趣、有故事(by安晴)

我希望能在新媒體裡面學到新的營銷手法,和新的經營思想觀念!太多太多了,新媒體簡直就是包羅萬象!(by就到)

新鮮世界觸手近,魅力文案口碑親,體大政策群力融,好事做人做初心。(by靜)

興趣,初心(by稀稀粥)

學到了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by餘慶浩)

我是做文案的。我覺得是喜歡「聯繫」這兩個字,把你所知道的有趣的事物串起來,形成一個新的東西,再傳達給其他人。然後你的內容裡面就有了自己的靈魂,引起的關注獲得的反饋,都讓你覺得滿足。同時,學習到的東西也很有趣。你明白如何吸引眼球,如何在一片雜亂無章的網路海洋裡面一下子抓住最好玩最有用的東西。然後我覺得這樣有趣又有創造力的營銷,很大意義上顛覆了傳統廣告行業給人們的固化思維。人們的思維世界變得更好玩,我們的挑戰也就越多。這是很棒的一件事。(by灣灣)

【作者介紹】

包子把鼻,85後射手奶爸,微信號122245411。無限改進型新媒體社群「在一起」創始人,曾聯合創辦微信第三方公司,曾任職某生鮮電商平台新媒體運營總監,撰寫多篇關於運營推廣文章被多家媒體平台轉載收錄,也入駐了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百度百家等自媒體平台。(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取授權)


謝邀!

現在要聊新媒體運營確實有點困難,因為不同的Boss對此賦予了不同的使命與期待。

但一份工作長期處於機械性的勞動(如下圖原文作者描述),缺乏創造、思考和主動性,每日不斷重複昨天的工作內容,就會逐漸喪失工作動力,長期以往容易變成殭屍。

作為新媒體行業里的一員,營銷島認為這是一份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者,首先文筆要過關。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文筆適合新媒體?很多人認為新奇好玩的東西才吸引人。其實不然,這個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整體定位來定下格調。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自身定位為前提,嚴肅活潑搞笑信手捏來,因地制宜才是王道。

很好奇文章的作者把怎麼取標題和注意幾個大坑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這個為了裝得像新媒體而打扮成新媒體的東西可承載不了新媒體的內在。

第二、新媒體的內容從何而來

原創or借鑒?That"s a question !

營銷島是支持原創的,但只能默默的祝君走遠!更多的人走在借鑒的道路上。

君不見小編們兢兢業業刷熱門事件與話題,馬不停蹄想創意,爭分奪秒出內容。自身品牌影響力不夠,搭個順風車,刷刷存在感也是不錯的。對企業來說,大家都在跟,你不跟就落後了。對用戶來說,到處看到都是相似的內容,再好的創意看多了也就沒有感覺了,出和沒出效果沒多大區別。但是你不出,用戶會認為「別人都出了你不出」是你out了。再到Boss這裡一開始滿心期待,等到的結果卻是現實的一盆涼水。不可否認借勢營銷確實能帶來一個不錯的曝光量,但是效果就不好說了,要有一個理性的應對心態。

營銷島著重強調一點,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底線,什麼能跟什麼不能跟要有所拿捏。

一個話題的產生往往來自於事件的報道,拼速度,報道的人自然是第一。那麼如何讓借勢營銷打得漂亮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闢新領域,舉例:大家都在談寧澤濤,你就發起個#寧澤濤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再就是多關心新聞,預見性的創造話題:如#2015蘋果秋季發布會#。

在此一提,不要迷戀高傳播一夜爆紅的內容:

  1. 企業與個人不同!
  2. 從效果來看前車之鑒,「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地方」。
  3. 自身實力。Boss一意淫,傷身的總是運營者。

第三、內容如何呈現,美學範圍的思考

  1. 文字與圖片結合傳達信息
  2. 排版很重要
  3. 如何用圖表表達更準確的語言

第四、再好的內容要有人看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微信後台推送後,求爹爹告奶奶求人轉發朋友圈,以達曝光之效。

再就是推廣,這個後面一起說。

第五、內容展示過後看效果

接引上段。閱讀量上來了,可能感興趣的人就多了,點進空間的人可能就多了,獨立訪客(uv)、瀏覽量(pv)就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再加優質的內容,平均訪問時長得到較大提升也是有可能性的。理論分析,事實說話,以11W粉絲的微博上圖佐證。

那麼微信就有點難說了,很多Boss只看閱讀量。閱讀量是一篇文章質量的佐證。營銷島曾考查過杜蕾斯的微信,閱讀比例大致在4%-30%(這一數據並非來自官方後台數據。只是根據官方微博以及微信閱讀量做出的推算,這是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者的敏感性)。

有人會覺得大號難做,營銷島認為剛開始做的難做,首先在整體格局上已經失掉了微信發展的紅利期,二來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難做是因為Boss都會把視線聚焦在閱讀量上,然而閱讀量活在粉絲數量的陰影之下,龍游淺灘也難以施展拳腳。粉絲數量從哪裡來,從文章中來?運營者可能知道通過文章帶來的用戶是很少的一部分,砸錢做活動的土豪自動過濾。

第六、粉絲數量,這裡有必要上升到一個品牌的維度

粉絲數量是一個部分品牌影響力在新媒體上看得見的沉澱。那麼增加粉絲數量就變成了一個品牌推廣的任務。整個品牌的事情更複雜了,但是隸屬於新媒體的推广部分,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者是應該熟知的。比如微博的粉絲通、微信的廣點通、大V推廣、資源互換、活動策劃之類的,網上教程很多,在此不作細表。

說到品牌,就想提下產品和品牌的關係。產品產品是軀體,品牌是靈魂。不能忽略產品自身的價值。世界之窗瀏覽器產品被做出來,他們沒有怎麼推廣,只是上傳到華軍一類的下載站上。然後便是用戶自己下載、傳播、又吸引新的下載。

再比如我買了你的產品,我覺得很好而且下次我打算繼續購買,但是我就是沒有成為你的微博或是微信粉絲。對於這一點的彌補,最好的做法在產品身上作長遠布局:在自家每個產品包裝上附上一個二維碼,以關注送禮券,禮券可以下次抵現。

第七、分析總結,運營者總離不開數據

數據能更好的幫助運營者調整與優化運營。

最後,再回過頭來說說什麼是新媒體

媒體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它可能不段改變;而信息的本質不變,雖然展現形式在變,但本質上仍然是一條信息。新媒體是一個新式的信息載體,它更多承載的是品牌維護的使命。

信息是把品牌的符號、內涵、意義及文化價值,一遍又一遍地告訴用戶。開發潛在用戶,把他拉攏過來,讓用戶知道這個品牌;提高老用戶的黏性,讓他更喜歡這個品牌。

我記得剛入行做策劃時被教育的是:做策劃要認準一個目的。其他可以理解為附帶效果,切勿本末倒置。

記得讓用戶成為朋友,好朋友。

插播一個小故事:一位優秀的推銷員把老奶奶當上帝當親媽供著,幾個月難賣出一份保險;另一個每天陪著老奶奶跳廣場舞,一個月不到老奶奶就主動詢問並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業績。

再來聊聊新媒體的發展規劃

除了微信和微博主力軍,不少人還會說貼吧、知乎、豆瓣,還好沒人說天涯、貓撲。

行業標杆杜蕾斯微博運營超過10人的創意團隊。Boss打算投入幾何?輸在了起跑線上,後天還沒人家努力。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時代,大眾記住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你的這一規劃註定是蜻蜓點水,用一句有詩意的話就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先把主要精力花在微信、微博和知乎上吧。

微博的發展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經歷過初始期、發展期,現在到了穩定期,至於衰落期得等到下一場革命了。每個社交平台都會沉澱一些用戶,離開一些用戶。不要輕易放棄,能產生影響力的地方不多。

如果確實很看重新媒體這個平台,打算投入精力做更多的平台。貼吧、知乎、豆瓣,這類我就不太建議你去做了。那裡已是別人佔領的高地,還不如把精力投資到未來上。

PS:貼吧玩略有所通。選好話題,不要自己頂貼,控制節點,何時回復,如何回復,預留回復等。做好以上,一個帖子也可以存活幾個月時間。

美好的事物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

對Boss說一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且行且珍惜。

對新媒體運營者說一句:辛苦了!你的努力終會換來不錯的成果。奔跑吧,兄弟!

營銷島推崇一條教義:對現有的規則有足夠的了解,你才可能找到突破點跳出規則的束縛,甚至改變規則。人在江湖漂,你在人家地盤上玩,連人家的規則都搞不清你還怎麼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14年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傅景華(Fu King-wa)最新的一項研究表示,約1000萬用戶創造了新浪微博約94%的消息,與此同時,還有約兩億用戶只是在「轉發」這些消息和貼子。個人認為現在也差不離。你只要知道約5%的用戶創造了94%的內容。一說明了你還是有機會的,二說明了原創內容的重要性。

白洱、「售樓先生」、「銅雀叔叔」三個段子手簽下了中國90%職業段子手。微博是他們的主場,微博上最大的曝光點熱門微博就是被他們霸佔的。他們和微博官方是有利益分成的,這一點無法撼動。所以做最有效的大V推廣找他們比較靠譜,雖然報價略高。然而,這些不代表微信這塊蛋糕他們就會放過。

專註,運營的世界裡有很多小細節,學習是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大眼觀世界,有趣的事情正等著你去發現!

and more


「我是作者,這是我發布在新媒體的文章…」


我倒是好奇作者是幹什麼的,怎麼跟新媒體人這麼苦大仇深


女神很漂亮,但是即使帥如宋仲基,看到宋慧喬時也不是一上去就說:我這麼帥,我人這麼好,你和我戀愛吧。他和女神戀愛的過程也是經歷了各種急迫狀況,在互相關照中一點點靠近 。

企業自媒體前景很誘人,老闆們往往是看見別家微信號做得好,最後帶來了可觀的營收,就YY自己未來有一天也能有一個XX萬粉絲的大號——但是他們卻不願意去思考,為什麼別人做得好。

於是一堆老闆們還沒那個耐心給給粉絲展示公眾號的好,一上來就迫不及待地想來各種「賣賣賣」。

在領導的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下,新媒體運營的小編做得難受。

如果你不想逼走你的新媒體運營,是時候反思下自己有沒有犯以下的五個錯誤,並且學習學習企業新媒體正確的思路了。

老闆說,今天晚上一圖文推送我們最新的促銷活動;

老闆說,公司剛剛贏得了XX獎,這個必須得好好宣傳一下了;

老闆說,這個月,微信號承擔XX萬的銷售KPi;

…………

老闆,我單獨給你開一個號好不好?在這個號的世界裡,我們的產品世界第一,我們的企業在未來5年會邁入世界500強!

企業說,我這麼好的新產品,用戶肯定喜歡,我這麼大的優惠,絕對是對用戶的福利!

用戶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想了解什麼?請不要把你想了解的,當成我想要的。小李子得奧斯卡了,我開心,但是你家得了什麼大獎,關我什麼事?

那一個好的企業微信號應該怎麼做呢?請思考你們微信號的定位,根據定位再確定你們能給用戶持續提供怎樣的價值?

比如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房地產企業可以提供本地的樓盤開盤,價格等信息作為購買參考;餐飲行業可以提供美食推薦,美食製作等信息等。

比如通過微信號提供服務,票務平台通過微信下單預定、支付,汽車類平台開發違章記錄查詢,去解決你生活中的問題。

再比如利用企業的微信號和用戶管理綁定在一起,為用戶推薦優質的活動,折扣以及積分管理,如餐飲店,咖啡店、書店、品牌服裝店等等。

想不想關注你的微信號,是粉絲說了算,不是你說了算!看看下面三個微信號是怎麼做。

江小白,張裕葡萄酒,瘋老闆爆米花,都會承擔企業銷售的任務,但是分別根據「有趣」、「有利」、「有用」三個反向為用戶提供了價值。

老闆,你明白現在的80後、90後們在想看什麼么?不知道也不要緊,但是你要記住一點,所有人都不喜歡看無聊的「官話」。

微信並不是很好的銷售工具,別讓員工成為你發廣告轟炸信息的幫手,美其名曰「全民營銷」,實則讓員工與企業、朋友之間的距離更遠。

老闆,請你想一想你平時願意轉發的內容,是不是這些文章都有一個讓你願意轉發的理由?下面看看具體怎麼做?

老闆說,活動要上線了,要多一些曝光渠道!於是大家就拿著錢去投放自媒體了。

除了閱讀量,你的推廣還帶來了什麼呢?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應該如何做推廣?

一些朋友來問怎樣漲粉的時候,我覺得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投票,病毒式H5,紅包,跟蹤熱點等方式,覆蓋範圍廣效果好,但是這樣追求粉絲數和閱讀量的方式,注意力落在了強推廣上。

而如果你的注意點放在了打開率,轉發率和轉化率上,你會發現你會去做好文章內容,做好客服,做好社群等服務上。

不同的導向,會讓公眾號有著不一樣的前進方向的。

自媒體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是你能夠找到你的用戶。以前你賣書,你就算賣了30萬冊書,你不知道是誰買了你的書,他們在哪裡,也不能和他們持續溝通。

自媒體的優勢,就是你在吸引了用戶之後,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把用戶圈起來,為他們提供持續服務。

但是中小企業老闆是非常實在的,每分錢都要有產出。所以還是抱著「客戶」的心態,用戶像坐火車一樣,這一站一撥人下車,就同時吸引另一波人上車。但是並沒有想著把原有的客戶維護好。

是一回事。那麼地理位置呢?互動習慣呢?別迷信新事物,也別排斥,多思考。

姑婆那些事兒是移動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台,我們邀請一線互聯網人分享實操經驗,內容包括App(android,ios)推廣運營、Wap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大家積極踴躍與我們一起探討推廣運營那些事兒。

http://weixin.qq.com/r/e0lNVQvEi1b0rU829xx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和《新媒體運營,不是你說了算!》,兩篇文章都看過了。有趣的是,把前者推送到各個新媒體運營微信群里,大家幾無例外地口誅筆伐群起攻之,可能文中把新媒體運營與端茶送水相提並論,引起了眾怒。

先來回顧一下兩篇文章。

  • 《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第二段陳述新媒體從業人員簡歷中的四件事,第三段描寫從業人員工作日常,比如關注網路熱點、進群撒紅包、收藏所謂神文等,後面幾段極盡嘲諷之能奉勸從業人員早日出坑。整篇文章比較激進,但不可否認,文中描述的就是大部分新媒體運營者的現狀:微信公眾號已經突破800萬,其中77.6%的公眾號訂閱用戶數量在5000人以下,能達到10萬用戶以上的企業只有3%。對於一般運營者,5000人的訂閱量,你能玩出什麼花兒來?只有拚命地做出特色,提高基數,擴大影響力。這篇文章空有描述困境,但破而不立,不能給出解決之道(或者說作者給出的解決之道就是直接轉行),這也是讓眾多從業人員無法接受的原因之一。
  • 《新媒體運營,不是你說了算!》,這篇文章其實寫得很糟糕,通篇只有三個觀點:第一,咱們新媒體運營工作內容是廣泛的,最核心的是關注用戶的,要找到用戶需求又要去滿足用戶需求;第二,咱們新媒體運營是很辛苦的,要學這學那還不能落伍;第三,在任何行業都有專家,就看你鑽不鑽。第三個觀點,我比較贊同;第一個觀點,我勉強贊同,因為新媒體只是接觸用戶的一種方式,並不是唯一的方式;第二個觀點,我就呵呵了,你說了自己吃了這麼多苦受了這麼多累要學這麼多東西,這些關用戶鳥事啊?你自己愛學不學。

所以,兩篇文章都有可取和不足之處的。

什麼叫運營?什麼叫新媒體運營?

  • 傳統意義上的運營,是指對公司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我們常說的COO(首席運營官)就是公司團隊里負責監督管理日常活動的高階官員,簡單地說就是高級打雜的。

  • 而互聯網領域的運營,是指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其實還是打雜的)。常見的運營方式有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等。簡單地說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拉人用產品,然後讓公司從中獲利。
  • 新媒體運營呢?就是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的運營方式。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你可以說,新媒體運營包括很多東西:內容、活動、用戶的運營,要做好這份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目前很多從業人員的現狀確實就是這樣的:大部分精力都耗在推送文章上,每次發誓做原創,發現效果不佳,又退回去當搬運工;天天刷手機,追逐熱點;到處找群,撒紅包求轉發;自認為文案美工客服一肩挑;常常覺得沒有被認可,沒有成就感,過得不開心等等。

學過市場營銷或者有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銷售和市場是兩個不同的崗:前者是賺錢的本領,是短期攫取市場,是解決當下和現實問題,是做產品賣使用價值;而後者是花錢的藝術,是長期培育市場,是解決競爭問題和未來問題的,是做品類賣品牌的。而新媒體運營其實就是屬於市場崗,它是一個慢工細活,需要時間打磨。

在這個新媒體成為每個企業標配的年代,一個做木材、運輸生意的可能都要去註冊個公眾號;你總抱怨老闆找你要粉絲增長數,但做新媒體運營註定要以粉絲的數量和質量來衡量。

我的觀點是:

想出坑的,就早點出,別瞎逼逼;想撞南牆的,就接著撞,總有一天能撞出滿腦金花。

反正,我是去出坑了,諸君隨意。

另外,實名反對艾Alice這種總是喜歡自問自答愛挑事端的行為。


2013年11月25日入職新媒體(微信),微信運營、推廣、活動運營、推廣、BD、市場、銷售、媒介、公關都做過……

一句話:感同身受!


首先我想說的是,文章作者根本不了解新媒體,而且對前程這個詞也是終於表面的理解。

1.人云亦云

新媒體是一個大概念,我們不要站在大概念的層面討論問題。

那樣會特別虛無,毫無指向,一頓亂噴,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以我的理解,新媒體是之於傳統媒體而言的,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傳播效率的天壤之別。

門戶網站首頁的廣告,雖然長在互聯網上,但它屬於傳統媒體的範疇,因為無法轉發,更很難二次三次轉發,本質上,它和你桌邊的一本書,一打報紙,沒什麼區別。

但一條微博或者一條微信文章則不同,它可以成百上千萬的轉發,也就是說,它的傳播效率(傳閱率)是幾何級的,而傳統媒體的傳播效率,頂多也就是幾倍——一個人把一本書給一個朋友看,朋友又轉給家人看,基本也就到此為止了。如果沒有新媒體,沒有這麼好的傳播效率,你的一篇文章會有7萬人看,1000人點贊嗎?

如果連新媒體到底是什麼,都解釋不清楚,就更不要輕易下結論了。

2.太在意回報,而忘了先創造價值

一切美好的結果都以創造價值為前提,工作如此,人際關係如此,人的一生也如此。

而年輕,就是創造價值最好的年齡,也壓根兒就不是收穫的季節。

這一條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點是對待本職崗位或者公司。

大多數年輕人其實都毀在這兒了,從小就吃不得虧、受不得累,倒是中華民族的厚黑學滾瓜爛熟。

比如還不清楚自己能做好什麼的時候,先把自己的工資定好了,一問依據什麼?回答:很多人都是這個數啊。

那好,還有很多人都加班加點,從來不讓上級操心、不讓客戶煩心,你能做到嗎?

如果不能,你有什麼資格張嘴就別人怎麼樣?所以,先想想自己能創造什麼價值,你的價值創造出來了,老闆上級都不會虧待你。

他們之所以是你的老闆和上級,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不算小帳,不佔小便宜,所以你大可以放心去做,該得的自然會得。如果得不到,那就瀟洒走人,如果你真是一塊料,你跳槽肯定身價倍增啊,不用別的,我就要。

第二點是對待用戶或客戶,這一條是我特別想說的。

過去這半年,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同樣意思的問題:我怎麼才能運營好一個微信啊?我怎麼才能10萬+啊?我怎麼才能快速漲粉絲啊?

1、研究公司業務;

2、研究用戶特徵;

3、研究行業榜樣;

在這三點上下足功夫,然後優化自己的公眾號,從名稱、ID、介紹、自動回復、頭像、菜單、推送時間到內容選題、配圖標題、版式設計、文章風格,再到後台運營等等。

這是每一個牛逼點運營者每天都在重複的事情,他們這樣重複不是為了10萬+,不是為了快速漲粉,而是為了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訂閱這個號碼的人,有收穫,不會後悔。他們為的是更多的人喜歡,喜歡的人多了,自然就會有收穫了。

所以,新媒體有什麼竅門嗎?有什麼捷徑嗎?沒有。

所以,還是那句話,葬送很多人前程的,根本不是新媒體。從來都在只會耍小聰明找捷徑的,沒有努力過的人,如果這一點不改進,互聯網世界再大,也沒有這些人的容身之處。

因為上天是從來不眷顧不努力的人。

3.新媒體的美好時代會持續下去

新媒體根本不是媒體價值,而是用戶價值。

所以,新媒體對於一個公司來講,最大的價值不是傳播,而是用戶運營。所以,新媒體已經是公司戰略層面的意義,而不是戰術。

拿微信來講,它可以做品宣,可以做CRM(客戶關係管理),也可以導流做銷售,這甚至是很多APP都無法做到的。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我們的責任是為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為同事提供更高的收入、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回報。


背景:身處日益艱難的傳統行業,在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思維指導下,正在微信服務號的道路上摸索前進,在知乎看到這這篇文章後,頓覺心塞…

背景已畢,下面正文……

---------------------------------------------------

刷知乎看到這個問題,眼前一亮且心裡一涼。因為它讓我看到我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T^T),So又一次的重新審視了自己運營公眾號的意義。

沒學過互聯網方面的知識,也沒有在這類互聯網公司工作,新媒體運營知之甚淺,只是一枚普通小白。

去年開始注意微信公眾號(哎…早幾年注意就好了),由於種種原因,今年才正式的開始做(無數個苦逼的夜晚從此開始T_T,剛把框架做的差不多了,準備上線,家裡有了急事,停了三個月沒碰。(老紙的道路就是這麼的坎坷…)

三個月沒白停,認識了很多微信運營的朋友,跟各位大神們交流的時候,發現我做的很有問題 !

所以決定要改良我的公眾號,每天晚上聽線上微課,學到很多,感覺剛找到了點門道。

就在此時,有人認為做新媒體沒有了意義,甚至會嚴重到自毀前程,我的心

涼了!涼了!過了許久,冷靜下來,思考,覺得作者說的欠妥,觀點偏激且以偏概全。我認為寫那篇文章的人就沒有理解微信運營到底在運營什麼,怎麼樣運營,已然偏離了初衷。

--------------------------------------------------

有這麼一類人:

雖然我的號還沒上線,但也體驗了很多,也看到很多,有一類人都是以粉絲數、閱讀量作為檢驗自己成果的唯一標準,甚至花錢去刷粉,刷閱讀量,想營造很繁榮的場景,以此來蒙蔽別人,誘導更多的人來關注自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YY中……

久而久之,發現不是那麼回事,發現粉絲原來是這麼的聰明(此處我不禁呵呵一下),所以就沒了動力,不想再做下去了…

另一類人:

刷粉這類人畢竟是少數,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其中的利害,所以很多人都堅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用戶的芳心。

於是就開始了像那篇文章所寫的生活,每天不停的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在關注什麼新聞,看看那些大號們寫的什麼文章獲得了10W+,就趕緊Copy過來,發給自己的用戶。前一陣兒流行集贊送禮活動,就趕緊也做個;後來流行H5,也趕緊跟上;瘋狂刷朋友圈推薦自己的號,求爺爺求奶奶讓別人關注自己……

這樣的模式就是為了運營而運營,為了拉粉絲而拉粉絲,同樣背離了自己做公眾號的初衷!時間一長,這類人也會出現那篇文章所寫的病症……

還有一類人:

這類人我覺得以後能做好(我也往這個方向努力中),他們貼合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風格態度,給用戶提供著以前實現不了的便利服務,只推送跟自己風格有關的優質內容,不盲目跟風做活動,適時的做借勢營銷,真正做好了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

但是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公司本來受眾客戶就小,或者沒名氣的做個人品牌號,短時間很難有自己滿意的效果,畢竟現在早已不是微信的紅利時期。一直輸送優質的原創內容,卻遲遲等不來客戶的關注,慢慢的,就有好多人,堅持不下去了……

就像電影《親愛的》裡面的台詞:這希望就像飯一樣,飯不吃不行,希望沒有也不行……

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上所述

不管是堅持著自己的風格,正步履維艱的前進著;

還是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準備換下帆布重新起航的;

抑或是還在不停苦逼刷粉的……

這篇文章無疑給他們,不對,是給我們一個心理上的打擊,會使很多人又一次陷入迷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走,我覺得那篇文章才真正的可能使別人自斷前程!

最後,一句話忠告(給你們,也給我自己)

不忘初衷!不斷學習!堅持下去!

-------------------The End-----------------


啊,趕緊學習這篇文章為什麼這麼火,觸到了誰的點,轉發到自己朋友圈是為了表示什麼,給同行看?給上級看?給下屬看?給朋友看勞資做的事?


答案作者:360兒童衛士新媒體運營·朱少鋒(微信號:zhushaof1)

整理人:Jan(微信:Jan0207,拇指部落·H5遊戲定製·運營)

說真的,我很憤怒。

憤怒的原因不是因為我看了一篇名為《新媒體運營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這篇以偏概全、充滿詭辯邏輯的文章。

我所憤怒的是,就這樣的一篇文章竟然能被這麼多人轉發,還頻頻點贊。難道說在這個時代只要你能表達下自己觀點,隨便寫個長文就是牛逼人了嗎?

我想,我必須出來說點什麼了。沒錯,我就是文中聲稱已經被葬送了前程的新媒體運營,現在運營著360兒童衛士這個公眾號。

是的,我承認現在有很多沒有任何經驗的大學生,在入職之後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體運營。由於他們領導也不是非常懂,因此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發發微博微信,把領導的講話內容排排版發給用戶就完了。但是,這樣一部分人就能代表整個新媒體運營行業嗎?

我覺得,不能!!

本人是出身於高校微信運營的。在微信公眾號剛剛興起的那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摸索著運營自己學校微信了。

那時的我們什麼教材都沒有,一切都靠著我們自己研究-嘗試-失敗-再嘗試。

我們會笨手笨腳的去嘗試學習CSS來排出好看的微信排版、我們會不斷跟其他學校交流舉辦活動的經驗、我們會充滿激情的去進行線下推廣、我們會一起舉辦全國性的線上活動、我們還會......

那時候,我們拼盡全力去探索這個未知的領域,只求更加了解我們的用戶,給與他們最好的體驗。

等我們畢業了,走上工作崗位,我們又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我們會為了研究排版一遍遍的檢查文章中的錯別字、檢查在不同手機上的排版效果,只求為用戶最好的觀看體驗。

我們會在半夜回答用戶提到的問題,聽取用戶對於我們在運營方面的建議並想出改進方案。

我們會每天查看微信後台的各種數據分析:新增用戶、圖文閱讀、閱讀來源、用戶屬性等等,根據這些數據來優化我們的內容和服務

我們會去進行用戶需求分析,找到我們目標用戶最渴望的東西,然後舉辦一場廣受好評的活動。

我們會去不斷的看書,看心理學、社會學、營銷學、傳播學、新聞學,只因為做我們這一行的要會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還要學著像個產品經理一樣,挖掘用戶需求、設計產品原型、協調多方資源,只因為我們想做出一個好的H5遊戲或者活動。

你以為這樣就算完了?當然不是!

新媒體運營行業瞬息萬變,我們必須要像一個海綿一樣不斷的學習和吸取最新的知識和玩法。

比如微信卡卷、微信周邊搖一搖,還有今天開放內測的QQ公眾號,哪一個你不得搶先去試用,去鑽研?

而且,現在企業訂閱號的閱讀量不斷下降,我們也不得不正式開始運營用戶社群來提高我們的粉絲活躍度,去挖掘我們粉絲中的KOL......

新媒體運營是個極深的學科,不要因為行業初級從業者的存在就以偏概全,說整個行業都不行!

哪一個行業沒有專家?哪一個行業沒有初學者?

難道說只因為新媒體運營是個新興的行業,就要去污衊他嗎?

如果你說,你沒有看到真正的新媒體運營人員都在做什麼,

那麼就請不要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我是新媒體運營者,我很驕傲,我覺得我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你?如果你這麼看不起我們,你為什麼還在用微信發文章?

臉,疼嗎?

掃一掃 ↓↓↓ 關注拇指部落GAME(id:muzhibuluo) 每周 | 推送 | 熱門品牌H5案例 |

拇指部落網站:微信遊戲定製開發


這篇文章作者採用的口吻的確有失偏頗,描述的現象卻不能說是以偏概全的「偏」,而是普遍存在的。

高票答案清一色「高端運營從業者」,跳出來展示自己從業的心血理念付出情懷,然而這並沒有什麼意義。

我不想去贊同他們的結論——「真正葬送你的是懶惰」。因為這種類似雞湯的言論實際上等於什麼都沒講。

「啊,你只要不斷努力下去就好了。」

「會失敗都是因為不夠努力呀。」

「我到今天這個地步也是一步步爬上來的呢。」

這是所謂……成功者的傲慢啊。

為了維護自己的職業榮譽,忽視了對應屆畢業生或者新晉從業人員而言「運營是不是一個良好的職業選擇」這麼實際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偏激的文章會得到廣泛的轉發,因為用那種學術派的很客觀的文縐縐的口吻跟你們講道理的話,根本戳不破大部分「低端運營人員」內心對自身崗位價值的迷茫和泡影。

這篇文章不是來講道理的,而是對泡沫作某種誡言,從效果上看已經達到目的了吧……

只要因為新媒體潮流影響而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團隊甚至土老闆腦袋一拍就組建出的「新媒體運營人員」能夠藉此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那麼「高端運營從業者們」在這裡如何抨擊也好,現身說法也罷,都不在作者的目的範圍內。

誠然大公司、大公眾號、大運營團隊會有很完善的人員配置、很踏實的活動策劃、很高端的H5遊戲,你們會看心理學社會學CSS書籍,會在資深人士的帶領下「有質量」地成長……

這些都不在範圍內呀。

真正會感受到這種誡言的,可能都是作者暗諷的、沒有太多技能就是喜歡玩手機最後加入泡沫中建立起的野雞運營團隊的人吧……老闆每天幻想著10w+和百萬粉,你每天看雞湯心經上微課……三個月後你依然如此,由不得你不迷茫。

如果你反對文章,那麼你一定在努力跳出這個碌碌無為的日常了,恭喜你;如果你無法反抗文章,那麼你一定得做點什麼,重新審視自己的才能與職業規劃,退坑轉崗,或者最起碼,換一個良性的團隊。

文章不是來詆毀在位的諸位運營總監經理小編的,並不需要如此氣急敗壞或者義憤填膺。


新媒體運營說到實處可能並完全不像陳匿寫的那樣偏激,但我也不否認他的某些觀點讓我覺得好想被戳中了。

拿我自身舉例,在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工作中其實你自己肩負的工作應該是會包括編輯、策劃、文案、推廣、用戶運營,有時候甚至包括美工的工作你也得負責了。

如果真是百無一用新媒體運營,辣么,請問那些從事單一編輯、美工等崗位的小夥伴作何感想?(我只是稍稍借用一下各崗位小夥伴,並無惡意。)

其次,與專業技術大牛對比,我們更多做文字類工作,但是這畢竟是必須的崗位需求,要是沒有前端的呈現,系統再好又有什麼卵用呢?

而且寫文案出策劃,真的沒有想像辣么簡單,尤其是當你每天都需要想出一點新花樣的時候,腦洞打不開真的很要命;我們偶爾也會做做圖片剪視頻難道不算在學習技術提升自己嗎,做好了說不定可以改行?

所以從我的角度去看,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小夥伴在後面的職業發展中應該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得到發揮。

但是,陳匿的那篇文章確實也有戳中我的地方,為什麼一開始選擇新媒體?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不是技術股,也沒什麼特長和愛好,這是讓我覺得其實比較汗顏的地方。

反正既然選擇了,站在成年人的立場,我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更新:已經離職 2017 3.20

說得挺對的。如果單純去做新媒體運營或者編輯。沒有任何前途.

當然,如果可以原創,並且做得風生水起另當別論。那是你有別的技能。

如果因為沒有合適的技能,跑去做新媒體編輯,以後會很悲劇。當個搬運工,十分鐘別人都能學會……沒啥競爭力。行業內應屆生一大把

在這個崗位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你想雞湯還是想聽真話?

雞湯: 行行出狀元,只要用心努力,一定能做出成績!

真話: 干三年也就這個鳥樣。談個p夢想,工資漲了沒?獵頭找你了沒?


推薦閱讀:

用戶運營是什麼?如何去運營?
新媒體運營工作應該如何規劃?如何開展?
蘭亭集勢在運營上出了哪些問題?
「簽到」這種功能除了拉升活躍數據外還有別的作用嗎?
今日頭條等媒體平台,對輸出優質內容的自媒體人,有什麼運營價值?

TAG:新媒體 | 編輯 | 運營 | 如何看待評價X | 微信公眾帳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