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閩南話里花生髮音「土豆」。土豆發音「馬鈴薯」?

rt


美洲大陸原產的 花生,peanut/groundnut, 或cacahuete/cacahuate, tlalcacahuatl 等等等稱呼,

它可食的部分,是頗如豆子,故稱其為豆;又因可食的這部分,是長在泥土裡,用以做為定語,

而有將 peanut 稱為"土豆"。如此而命名,直捷且明晰。

【閩南語用語用字註:俗寫的"土豆", 在閩南語的本字及正字,實為「塗豆th?o-tāu」。《廣韻》「塗,泥也」。在閩南語,陽平調字「塗th?o」跟陰上調字「土thóo」這兩字詞,皆常用,分用】

而在閩南語裡面,指稱 potato 這項農產品的稱呼,「馬鈴薯má-l?ng-ts?」只是其中之一種稱呼,而且這反可能是從官話引進的借詞/loanword。以北京官話當底所制定,1945年後才引進到臺灣由官方強力推廣的語言,國語(aka普通話),這套語文它內含指稱 potato 的用詞,就是「馬鈴薯」(或「洋芋」)。

指稱potato的稱呼,各地閩南語尚有諸如「荷蘭薯h?-lan-ts?」,「番仔番薯huan-á han-ts?」,

「蕳砃薯kan-tan-ts?」(或就「蕳砃kan-tan」),等等等稱呼。

我反倒好奇的是,

指稱 potato/馬鈴薯 這項農作物的多種稱呼當中,本是大陸一個地方性的用詞/稱呼,「土豆」,

怎在1949年後的新中國,竟然會成為在普通話裡面的優勢普遍稱呼,顯然取代了原本該是

較為普遍,且多有書寫使用於官話白話文的諸如「馬鈴薯」或「洋芋」這種稱呼?

或許這才該是問「為什麼?」的問題。

跟 花生/peanut 同樣原產於美洲新大陸,十五世紀末,舊/新大陸方得以交通後,

十六世紀才有機會被引進到舊大陸包括東亞,而成為也是舊大陸重要糧食作物的potato,

它可食的部分,至少在直覺外觀上再怎麼瞧,都頗難說它是「豆」,難以跟「豆」的概念連結。

將 potato/馬鈴薯 稱為「土豆」,而且能成為優勢普遍稱呼,因而反倒是頗為顛覆了。

畢竟, potato/馬鈴薯 這項農作物的可食部分,大多數人看得到的部分,

跟中土原生本有的「薯」或「芋」這種總稱詞/指稱物的概念,較為接近。

反而跟「豆」的概念差得頗多。


我這兒的客家話還叫它「地豆」呢


明明是teu dao


花生在閩南話里是「特倒」啊!!(tē"dào)啊!!什麼土豆!什麼塗豆!你這樣說閩南人是沒人聽得懂的呀!做了二十年的閩南人差點哭暈在廁所


想到幾個月前剛上大學沒多久 再一眾同學面前 指著花生叫土豆。。。


管花生叫土豆的地方其實不少的,土裡的豆子么


不是土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閩南話里花生的寫法是「塗豆」!!

塗和土,音調不一樣的。


因為花生看起來像土裡的豆子,所以閩南語把花生叫做「土豆」,但是字面上依然寫作花生。

馬鈴薯的閩南語讀音大致是:嘛零茲,是馬鈴薯的閩南語直譯,是個外來詞,不是本地土話。


推薦閱讀:

土豆燉牛肉怎麼做?
馬鈴薯生汁療法有依據嗎?
馬鈴薯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是外文音譯還是中國本土名稱?
有沒有可以連吃 30 天土豆不重樣的食譜推薦?
怎麼做土豆好吃?

TAG:台灣話 | 閩南語 | 花生 | 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