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若鏡 不將不迎 盼求解釋 如何言傳?
莊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應帝王》
很喜歡「用心若鏡 不將不迎」 這八個字 能意會 請問言傳的話怎麼解釋比較恰當 這裡的「將」「迎」做何解較好 全句如何解釋 百度的答案不滿意 盼望言簡意賅 用詞準確精緻
心若明鏡,鑒而不納。隨機應物,和而不唱。
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就是說人在世間修行,難免有世俗事,要像鏡子一樣有物來照則顯其形,其物若去,則鏡子還是空空如也。有事情來則去處理,處理好了就不要老是挂念。
下面是道家經典 化書 關於鏡子的譬喻,真是非常精彩的,此書不太有名,但是我個人覺得,對於修行有好處。游雲無質,故五色含焉。明鏡無瑕,故萬物象焉。謂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鏡則見人,人不見影,斯為驗也。是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曜之內,無所不見,而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跡處虛空,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
狐狸之怪、雀鼠之魅,不能幻明鏡之鑒者,明鏡無心之故也。是以虛空無心而無所不知,昊天無心而萬象自馳,行師無狀而敵不敢欺,大人無慮而元精自歸。能師於無者,無所不之。
鏡非求鑒於物,而物自投之;橐非求飽於氣,而氣自實之。是故鼻以虛受臭,耳以虛受聲,目以虛受色,舌以虛受味。所以心同幽冥,則物無不受;神同虛無,則事無不知。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至人:道家修行體系中至高境界之稱,此外尚有「神人」、「大人」、「真人」之名,其實一也。1.「至人」與「神人」辨析:《齊物論》篇有「至人神矣」之言,則「至人」與「神人」同也,然緣何有兩名?成玄英云:「至言其體,神言其用」。2.「至人」與「大人」辨析:《秋水》篇有言「大人無己」,《逍遙遊》篇有言「至人無己」,則「至人」與「大人」同也。3.「至人」與「真人」辨析:《天下》篇云:「不離於真,謂之至人」,王叔岷先生注「真人至人,並言其體」。
--將,送也;迎,迎也。《文子·符言》:「來者不迎,去者不將。」--用心若鏡:郭象云:「鑒物而無情」--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成玄英云:「物感斯應,應不以心,既無將迎,其有情於隱匿哉!」
--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淮南子·原道訓》:「夫鏡、水之於形接也,不設知故,而方圓曲直弗能逃也。」劉武謂:「夫不設知故,即不將不迎也。方圓曲直不可以形逃,即應而不藏也。」--勝物而不傷:劉武云:「勝音升,《說文》『任也』。言能勝任物來取照而不致傷也。」本句全譯:聖人的用心有如鏡子,任物的來去而不加迎送,如實反映而無所隱藏,所以能夠勝任物而不被物所損傷。...........................................................有經典其實不必再解。
老君清靜經: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呂祖百字碑: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明道定性書: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佛家也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外不尋塵,內不住定儒家講持敬修身,也是一樣的道理。
道祖講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那是什麼都不看嗎?大錯!還有一句視而不見呢!什麼是視而不見?用大白話說,就是不滯於外物。不滯於外物並不是空虛麻木,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就是顏回。
不遷怒不二過,說的其實就是這種境界。不遷怒並非無怒,而是當怒則怒。這喜怒卻如鏡中虛影,外物過則虛影逝,鏡中心中不留痕迹。留下了就是妄心。
大白話說,就是不要沒事找事,減少與外物的摩擦就是減少業力。做好當下之事,內省不咎,自然心中無凝滯,以至於無妄心。
所以說行走坐卧待人接物都是修行。讀楞嚴經 否則容易把老莊理解俗了
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將」有送、送行的意思。
耒者弗迎,去者弗將。——《淮南子·詮言》
又如:將意(致意);將迎(送往迎來);將送(送行;遣送)
心似明鏡,不被外物擾動,不去迎送來往。
這種問題你就別來知乎上問了,不明白的人瞎說,明白的人說不清,得自己感悟
其實就是萬事順其自然的意思
八風吹不動,不遷就,不迎合
推薦閱讀:
※《馬男波傑克》,《瑞克和莫蒂》等動畫片里蘊含了哪些哲學流派的什麼思想?
※尼採的輪迴和佛教的輪迴有何異同?
※什麼是信息守恆理論,信息是怎麼定義的?
※如何評價海德格爾及其代表作《存在與時間》?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怎麼理解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