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

廣東人到底為什麼對說粵語這麼執著驕傲以致於覺得推廣普通話就是文化入侵?


廣東人,潮汕人,母語不是白話,是潮汕話。白話聽力滿分,口語30分。

我就說幾個個事情。

在廣州,一桌人一起吃飯,只要有一個人是不講粵語的,即使我這種識聽不識講的,大家都會切換成普通話。

去內陸一高校出差,找了路過的學生問路,用普通話,結果聽到的回答都是方言,連續幾個都是這樣,可以聽懂大部分其實,但說實在的,聽得不順暢。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每個地方的人都還是傾向於講方言的,而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更沒有排外和守舊。在包容和接納方面,我覺得廣東人民已經做得不錯了。


一看就是沒走出家門在那裡想當然的年輕人…………記得下次首先問是不是………

作為一個走遍大半個中國最後定居在廣東的我來說,全國各地對方言都很執著……只是有些地方以為自己講的方言是普通話罷了……


想找語言的問題應該去問那些精神阿拉伯人為什麼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推行阿拉伯語,而不是在這找自己同胞的茬。


幾個月前寫這個答案只是為了吐槽一下,沒想到都400個贊了,每一個回復我都有看,我也在這裡統一回復下,

1、我覺得是不是想多了。。白眼。。一般點餐都是粵語問你啊,然後如果不會說就換普通話了。

而且我們真的是在同一個廣州嗎?為啥我旁邊的人都說粵語呢。而且也並沒有禁止說粵語呢??

答:沒有遇到過不代表沒有,學校禁止說粵語的新聞已經見怪不怪。

2、沒覺得在廣東講粵語會被翻白眼,反而說普通話經常會被排擠。

答:歧視都是錯的,歧視粵語和歧視普通話都是不對的。

其實我是支持推廣普通話的,我只是不認為推廣普通話就要扼殺粵語或者潮汕話或者客家話等等等等。推廣普通話,我以為是為了讓全國的人都可以交流,講究的是實用性,而不是讓所有人都只會講一口沒有地方口音的標準普通話。實際上,能夠把普通話說標準的又有多少人?

下面的原回答

像有位答主說的,我們沒有反對普通話,現在是你們禁止我們說粵語好嗎?

別的省份沒有讓你覺得對母語執著是因為沒有人禁止他們講母語,你試試禁止四川人說四川話,禁止東北人說東北話?與其問為什麼我們對粵語執著,不如問為什麼你們唯獨禁止廣東人講母語。

廣東話和普通話是可以共存的好嗎?哪個廣東人不會講普通話的?只是廣東口音罷了,就連我爸媽一把年紀了都學會講普通話了

可是為什麼你們不允許我們講粵語?多少小孩現在都不會講粵語了,這些年來多少廣東的學校規定學生在校內講粵語要受罰?

為什麼我們講粵語就要獨立?

況且,你們的普通話就好標準?


刨除很個人化的母語情懷,還真的和文化有關。

粵劇之類逐漸不被大眾所接受的文化遺產,我也就先不說了;那些什麼粵語歷史更悠久的惹口水的流言,我也不提了。

我只說一些很實際、很生活化的東西:

*黃子華的棟篤笑很有趣

*很多粵語歌很好聽很有詩意

*粵語本身的一些俗語、口語、俚語用詞和用法比起普通話來說又生動又有趣(比如說周星馳經典老電影很多就是用言語表達笑料的,經翻譯後,語感好用戶應該也能隱約感受到那種笑料和普通話的相聲/喜劇味道不一樣)

*粵語中還有很多獨特的歇後語

等等等等。

(謝謝香港,過去數十年來,以區區1100平方公里和不到700萬常住人口的彈丸之地,讓粵語文化爆發出輻射東亞東南亞甚至全世界的輝煌。昨天知乎還有「如何輸出中國文化」的問題,要知道,早在數十年前,kungfu、dimsum、yamcha這些源自粵語的詞語,就已經作為李小龍電影和嶺南早茶文化的附屬品,把粵語文化和中華文化帶向世界了)

這些語言文化以及語言文化衍生物,至今依然非常鮮活,仍在充滿生命力地演變——然而,卻有人利用行政手段,要人為的杜絕粵語。當粵語消失的時候,這些能給人帶來美好體驗的文化的寶貴財產都會隨之消失。

有的人,一提起清朝的剃髮易服就義憤填膺,認為滿清當年在試圖消滅漢文化。可是,其本質上和現在各省中小學以禁說當地語言為前提的「強制推普」並無不同——即,統治者試圖通過根絕被統治地區的有差異的文化,來達成統治上的便利。只不過前者踐踏的是「你們」的文化,你們就在哭天搶地、咬牙切齒;後來「你們」要踐踏「別人」的文化了,就理所當然、甘之如飴。

再說個近點的。京劇文化因現代娛樂方式的豐富,已瀕臨自然消失。設計師在里約奧運自行車比賽頭盔上畫幾個京劇臉譜,於是,媒體就打足雞血地稱讚是展現我中華文化;而這邊廂,同是中化文化一部分的粵語文化,卻被人為地全面打壓摧殘。一邊,尚且對行將就木的語言文化衍生的戲曲文化——中的八分之一(誰還記得中國有八大傳統戲曲而不僅僅只有京劇)強行續命、敝帚自珍;另一邊,卻試圖將整一大塊的生龍活虎、難得在世界上有一定分量的地域文化連根拔起,還對當地人珍視自己文化感到疑惑甚至反感。這雙標有點過了。

為什麼雙標?僅僅因為,「你們」理解不了其中的精彩,聽不懂地方方言、「不方便交流溝通」,所以就覺得抵觸、就覺得應該消滅、就應該被捨棄嗎?僅僅因為,要維護PRC這麼個才建立起來不到70年的政權的和諧統一,所以就應該抹消掉歷經千百年演變到今日的人類文化藝術的結晶嗎?

我只知道,對於人類來說,沉澱下來的各個文明、文化,從來都比那些走馬燈般興衰更迭、分分合合的政權寶貴得多、有價值得多。正如大多數人不一定數得清中國歷史上更迭過多少大小王朝,但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會以「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而自豪;也正如歷史上有的為了統治上的便利而消滅其他文明的政權,例如西班牙和美國,被批評到現在。

我喜歡人類語言文化的多元性,我不希望粵語會消失,正如我不希望滿語、納西文、各個民族的民歌、以及現代再沒有人使用而「我們」卻引以為豪的古漢語文言文、古漢語詩詞歌賦 會消失,更何況——這些語言相關文化中,有的,屬於自然消失尚且令人惋惜,而粵語卻是在充滿生命力的時候被人為地扼殺。

假如現在普通話或者東北話是弱勢語言,我也會因為同樣的理由,不希望它消失——相聲、快板、二人轉、東北方言都很有趣,不是么?正因為多元化,中華文明才如此豐富精彩。

而現在中國網路上很多人,卻為了能消滅其他文化、消滅中華文明的多元化而大聲喝彩。

ps:順便說一下粵語為什麼說是「人為扼殺」。目前廣州的中小學幼兒園是通過行政手段讓學生上課、與教師接觸時都需要講普通話的(學生自然也不會在課外刻意說粵語了),甚至傳達出「講粵語不文明」的信號讓孩子自動嫌棄粵語。

80後大多是精通雙語,90後不確定,但很多00後即使在課外日常交流中,至少我是看不到他們使用粵語了。那他們的後代呢?

無論有些人怎麼洗白「推普」都好,事實勝於雄辯——我們是眼睜睜的看著千百年積累下來的語言文化,30年內 被 急速消失。這不是粵語不適應社會自然衰落和消失,而是有人故意勒緊了絞繩。100年後,恐怕,粵語只有大學語言專業的學生才會說了。

======================編輯補充分割線====================

為了免於空有論點沒有論據,找了一首認知度算是比較高的粵語老歌作為例子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半斤八兩》(作詞、作曲、演唱:許冠傑,1976年)

1.我哋哩班打工仔

2.通街走趯 直頭系 壞腸胃

3.搵嗰些少 到月底 點夠使(奀過鬼)

4.確系認真濕滯

5.最弊波士郁啲發威(癲過雞)

6.一味喺處系唔系就亂來吠(汪汪汪)

7.翳親加薪塊面嗱起惡睇(扭下計)

8.你就認真開胃

9.半斤八兩 做到只積咁嘅樣

10.半斤八兩 濕水炮仗點會響

11.半斤八兩 夠姜就揸槍走去搶

12..出咗半斤力 想話摞番足八兩

13.家陣惡搵食 邊有半斤八兩咁理想(吹脹)

14.我哋呢班打工仔 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

15.嗰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死畀你睇)

16.咪話冇乜所謂

17.半斤八兩 就算有福都無你享

18.半斤八兩 仲慘過滾水淥豬腸

19.半斤八兩 雞碎咁多都要啄

20.出咗半斤力 想話摞番足八兩

21.家陣惡搵食 邊有半斤八兩咁理想(吹脹)

22.我哋呢班打工仔 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

23.嗰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死畀你睇)

24.咪話冇乜所謂

翻譯和註解,百度百科裡不完全是對的:

1.我們這群打工仔

(我哋=我們)

(哩=這,這個字在粵語口語裡面有幾個變音,一般會借音寫作「呢」、「哩」、「E」 ,都一個意思)

(班=群、幫、伙,名詞用作量詞)

(「打工仔」這個詞現在算是普通話的常用詞了,這個詞本身是在8、90年代從粵語引入的)

2.滿大街小巷地奔走,簡直是身體被掏空

(「周街」是「滿大街小巷」之意;「趯」古代漢語遺物,跳躍的意思,不過在粵語口語已經演變為是「跑」的意思,「周街走趯」常用於直接形容市井間的男孩子穿街走巷地活潑嬉耍,但也會引申為成年人「勞碌奔走」)

(直頭=簡直 系=是)

(「壞腸胃」的直接意思是「把腸胃弄壞」,在歌里引申為過於勞損、傷及臟腑)

3.就賺那麼一丁點,到月底時還哪夠用? 背景音:比鬼還瘦

(搵在粵語口語中是「尋找」的意思,在粵語中「搵錢」字面意思是「尋求錢」,也就是賺錢之意)

(「嗰」表示「那」。一般現代人會用同音字「果」代替,因為輸入法不一定有原字)

(些少=一點點)

(點=怎麼,使=「使用」,在粵語口語縮略為一個字。「到月底,點夠使?」字面意思是「到月底時,怎麼夠用?」不過為了符合普通話的說話習慣,稍微調整意譯成上面那樣。)

(奀=瘦;過=比……還,即與普通話中「做a好 過 做b」的用法相同,但粵語裡面「過」的這種用法比普通話普遍很多,幾乎什麼形容詞都可以搭配「過」字。這句背景音意思是:因為月薪太低,打工仔們都很瘦弱,比小鬼還瘦)

4.(錢又少工作又累)確實是非常麻煩

(確=確實 系=是)

(認真,在粵語口語中,比較接近傳統普通話里的「真的」,不過不夠精確——這個詞除了表示「真」之外,還有表示程度加強的含義。近年來普通話為了表達這種意思,引入或者發明了「真心」這個網路流行詞,和粵語里的「認真」是一個意思。)

(「濕滯」是一個比較有地域色彩的詞。由於嶺南一帶自古溫熱潮濕,結合中醫文化,就有了這個詞。表示人體濕氣過重,身體和行動感覺有點沉、不利落,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等。引申為「麻煩、不容易解決的事情」)

5.最麻煩的是,boss動不動就大顯神威。背景音:發起火來比雞還瘋

(弊=糟糕、壞)

(波士=boss,外來詞)

(郁=動,郁啲=動輒、動不動)

(發威=展示威風。除了表達褒義的本意外,還常指代擺架子發火,這種時候帶有一種揶揄的貶義。現在雖然普通話用得少,但在近現代白話文中,也可以看到這種用法:老舍《女店員》第一幕:「我跟陳掌柜的說不來。他發威,我就死頂他!」)

(癲過雞,即「比雞還瘋癲」,典故出自粵語俚語「發雞癲」。各位可以腦補下雞被刺激時亂跑亂叫亂啄,上下撲騰的樣子)

6.一味在這不分青紅皂白地亂吠。背景狗叫:汪汪汪

(喺=在,「處」在這裡並不讀「處」的粵語發音,所以不確認是否原字;喺處=在這裡)

(系唔系=無論對錯,不分是非,不分青紅皂白)

(在這句話中,「亂來」並不是一個固定搭配的兩字詞,「來」字是類似「放慢來做」、「怎麼省時間就怎麼來走」的用法,用於表達前面的形容是修飾後面的行為,這種用法在普通話里用的較少,但在粵語口語里用得相對多一些)

7.但凡求(他)加薪,就一臉凶得嚇死人的表情。背景音:打滾撒潑

(「翳ngai3」在這裡也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寫的借音字。正字讀音應該是ngai1,在粵語是「跪」和「求」之意,一般是特指低聲下氣或撒嬌地讓對方心軟,後者沒有「求」那麼正式和嚴肅)

(「親」在這裡指「凡是(去做『親』字前面的行為)」)

(「塊」,粵語裡面臉的量詞用塊而不用張,面=臉)

(「嗱」在粵語里,原意是用手抓緊使皺縮的意思,例如「嗱干毛巾」指「把毛巾抓干」;「用鹽嗱一下」指「用鹽使某種食材水分外滲而收縮」,這個屬於引申意;「嗱起塊面」就是臉因為極度生氣或痛苦,鼻子和眉頭都皺得像是被用手抓成一團,也是引申意)

(惡睇=難看)

(「扭計」一般是指小孩淘氣鬧彆扭、撒嬌、撒潑、刁鑽為難、耍脾氣等多種意思,有時也會用來形容女朋友、老人之類,這裡諷刺boss用各種低端方計刁難、拒絕加薪請求)

8、然後就真心有你消受的了

9、半斤八兩~幹得如同一隻奴隸獸般的模樣

(積,借音字,已不知道源出何處。形容一個人負擔非常大、非常勞累。有一說是英文jack的音譯,即千斤頂。)

(咁·嘅·樣=這樣/那樣·的·樣子)

10、半斤八兩~弄濕的爆竹怎麼會響?

(「濕水炮仗」典出一個粵語中的歇後語:濕水炮仗——點吾響,即「被弄濕的爆竹,就點不響了」,用於比喻平常能說會道或是聰明伶俐的人,在關鍵時刻卻突然啞巴了,或無法發揮出應有的靈光。在歌詞中,指員工又累又窮,自然發揮不出本事)

11.半斤八兩~有種就拿把槍去搶銀行啊!

(這句最好翻譯了,夠姜=夠辣=有種,揸=拿,「搶」在口語中是搶銀行的縮略語。這裡是一句負氣話,一群卑微的打工仔自然誰都沒這膽量,所以都不得不接受現實。)

12..出了半斤的力氣,說是想拿回足夠八兩的報酬吧

(古代一斤是十六兩,具體可查半斤八兩的成語典故)

13.現在這破世道,哪有半斤能換回八兩那麼理想?背景音:哭笑不得

家陣惡搵食 邊有半斤八兩咁理想(吹漲)

(家陣=現在 惡=糟糕的 搵食=找東西吃=謀生)

(邊=哪)

(吹脹,粵語俚語,就像氣球被吹滿氣一樣,氣鼓鼓圓滾滾的滿肚子氣卻出不來,形容被戲弄後哭笑不得、無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現實窘況)

14.我們這群打工仔,一生一世都為了錢幣去做奴隸

15.那種辛苦落魄,講出來鬼都怕。背景音:死給你看

(折墮:粵語方言,形容受磨難落魄;或是報應;或是墮落,這裡是第一種意思,可能普通話的「折壽」比較能表類似的內涵)

(死給你看:現在普通話裡面偶爾也會用,不過有時含義不太一樣。粵語口語里特指窮途末路或者後果嚴重,只剩下自殺一途,通常是玩笑話。例如「如果這件事搞不成,我真是要死給你看了」)

16.(對於那種辛苦落魄),別說「沒什麼所謂」

17.半斤八兩~就算(這世上)有福緣,你也享受不到

18.半斤八兩~比開水燙豬腸還慘

(滾水=開水,「滾」同波濤滾滾的滾同義,非常生動地描述了水開時候的狀態)

(淥=用液體燙/灼。)

(「滾水淥豬腸」是歇後語——「兩頭縮」。這是廣東常見烹飪過程中的現象:用開水一灼豬腸,馬上收縮。其本意已是困境,屋漏更兼連夜雨,苦不堪言。整句歌詞是指市道不佳,老闆裁員,人手不足,服務素質下降,夥計(即員工)做到暈,投訴卻比以前多,生意額日減,這種惡性循環下去,既裁員,也少了生意。就可以說是滾水淥豬腸。)

19.半斤八兩~只有雞碎米那麼多也要去啄

(雞碎=餵雞的碎米。在粵語俗語中,「雞碎咁多」(雞碎米那麼一丁點)代表非常量非常少)

(「啄」不僅呼應上面的「雞碎」,還表達出兩個意思:

1、像雞啄碎米那樣需要伸著脖子竭力去爭去搶

2、像雞啄碎米那樣一次一粒,真的一粒都不放過。

這個字使用得非常生動形象)

20-24,同12-16

如果你懶得看上面的長篇累牘,可以直接看結論。

之所以很費勁地把整首歌逐字翻譯一遍,是為了用實例說明:

1、很多對粵語不了解的人,會粗淺的以為粵語只是另一種讀音的普通話。事實上,粵語裡面有大量辭彙,是在普通話中無法找到對應辭彙的。粵語豐富的辭彙,能將令粵語表達出更豐富精彩的含義。

2、某些時候,粵語比普通話更精幹
,一個字能頂一個詞甚至幾個詞。

3、粵語最大特點是有大量非常接地氣、生活化的市俗辭彙(例如濕滯、發雞癲、濕水炮仗、滾水淥豬腸等等),這些本身是嶺南文化、歷史、生活的一種折射,同時令粵語顯得非常生動形象。

4、由於粵語的辭彙中包含大量比喻、通感的用法
(例如上面第3點提及的詞),令粵語自帶有一種詼諧幽默屬性(幽默很多時候就是通過「繞個彎」的方式表達的)。在上面的歌詞翻譯中,我已經儘力採用一些普通話中接地氣的詞、口語詞,甚至網路用語,但最終表達出來的效果始終更像是一本正經的哭慘訴苦歌。但是,這首歌用粵語表達的,除了一些抱怨外,更多的還有對boss的諷刺情緒,以及打工仔們自嘲、樂觀、調侃強權、打不死的積極精神。翻譯之後卻失色了很多。

並且,正是由於這種語言特點,最後會衍生出一種有獨特味道的文化和社會性格——輕鬆、生活化、通俗、詼諧、草根。成龍、周星馳、黃子華和大量「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草根喜劇電影(即所謂的「港味」電影)的誕生,以及這類猶如諷刺文學一樣過癮的歌曲,都和這種語言和文化有一定關係。

5、雖然上面我提及一些粵語中有而普通話沒有的東西,但並非表達「粵語比普通話更優秀」,因為衡量一種語言優秀與否,並不是看它辭彙量大那麼一些、或是是否幽默之類,正如英語比德語更簡化卻不代表英語比德語差。我只是表達,粵語具有一些非常獨特而有趣的特點而已,勿過度解讀

而這些東西,就是文化和語言藝術。也是人類不可多得的財富。

我當然知道,我們這些人,這麼在網上說一下,也無法改變粵語以及各種方言被行政消滅的命運,反正我們的國家自毀文化遺產又不是第一次。可是,當有的人因為諸如「香港人有什麼了不起」、「廣東人有什麼了不起」、「消滅潛在分裂因素」之類的原因盤算應該削一下粵語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向引用下 @jyo gan 的話:

你對文化與傳統一無所知,但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樣無知。


由1990年代末開始,廣州部分中小學校禁止學生在校期間使用粵語,違例者可被減扣「道德操行分」,有人稱之為「說二十句粵語,三好學生無緣」。同時間亦有部分家長發現其子女在家裡不說廣州話,甚至乎連看粵語配音動畫片的興趣也沒有。

隨著越來越多非粵語使用者的遷入以及推廣普通話的影響。廣州市甚至廣東省內一些非粵語使用者(尤其是來自北方省份的普通話使用者)不僅拒絕了解和學習粵語,甚至排斥和歧視粵語,稱粵語是「鳥語」、「不是人話」,並蔑稱粵語使用者是「南蠻」、「猴子」,經常引起粵語使用者和非粵語使用者的爭執(尤以網路為甚)。部分極端者更拉攏其他非粵語使用者企圖同化其生活範圍內的粵語

廣州電視台經濟頻道於2009年改用普通話廣播後,收視率大跌,而綜合頻道的午間普通話新聞由於收視欠佳,於2010年1月改用粵語播出。市政協提案委認為電視台為了收視而使用粵語廣播是「因噎廢食」。有人認為廣州電視台其實可以仿效香港電視台的做法,在同一頻道提供雙語選擇,就可以同時服務粵語觀眾及普通話觀眾。

有報道指廣州的廣州市越秀區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也要使用普通話,有受訪家長表示學生如果被發現說粵語,就會被記名及交給教師處理,甚至以扣分、「全校點名批評」作懲罰,因此其女兒不敢說粵語,長久下來就變成不會說粵語了

以上摘自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選了幾段

看到了吧,不是我們排斥普通話,而是有人要禁止我們講粵語,粵語不文明,講粵語沒道德,粵語是鳥語,不是人話,粵語使用者是南蠻,猴子,用粵語是未開智,這就是某些人對粵語使用者的態度。學校里授課用普通話不反對,但上課之外不能講粵語,學校外講粵語還要被處分我和我媽講句粵語你要處分我?會不會太過分了。這已經超出普通話的範圍,這個架勢怎麼看都不是推廣普通話,而是禁止我們講粵語啊。


謝謝突然給了我很多贊的人~~

另一個高票回答說:現在不是我們不講普通話,是你們不讓我們講粵語!

本來我的回答態度算比較溫和,但評論區有些人的話也漸漸讓我有了同樣的感覺。

「掌握普通話,樂於講方言」,我認為大家都應該熱愛自己的方言,不代表我要組團對抗普通話好嗎?反而有那麼多人,對自己家鄉文化不自信,非要要求用普通話把所有他們聽不懂的方言都剿滅掉。

真想不通到底將普通話與方言對立起來有啥好處。

討論區里有些聲音甚至已經發展為謾罵粵語、侮辱廣東人了。 @xiaobieshan 言必長篇大論,扯到印歐語系、扯到秦始王也扯不清邏輯和核心。而我作為一個廣東人,你把我們罵成低劣下流、六親不認,我也只能說一聲:滾!不要再來我這裡回復,回一次我刪一次。

我會說普通話儘管不夠標準,我喜歡粵語,也喜歡客家話(對,我也是客家人!),昆明人愛跟我說昆明話我也不反感,這些都沒有影響過我跟絕大部分人的交流。但是像 @xiaobieshan 這樣不懂得尊重、偏激、說話沒有條理與邏輯的人,我才覺得真的無法交流。

——————————以下是原答————————————————————

題主是見過了多少人而得出「因為別的任何省市的人都沒有像廣東人對方言這麼執著」的結論?

四川人對方言不執著嗎?我覺得他們都很愛說啊~

東北人對方言不執著嗎?無論天涯海角,只要兩個東北人聚在一起就會自動轉換為「干哈咧!」「嘮個嗑嘛!」的聊天模式~

我在昆明生活了十多年,大部分雲南人日常生活中都跟我說方言啊。因為他們覺得我聽得懂,然後他們又覺得說普通話很彆扭……

交流是以溝通為目的。如果一個廣東人有心跟你溝通,在明知道你聽不懂粵語的情況下還強行跟你說粵語,那他一定是智障。而在允許的環境里可能會更習慣使用自己的方言,我認為無非就跟雲南人都跟我說雲南話一個道理。

無疑,粵語地區至今仍流行著很多粵語歌、很多粵語的電視節目、很多粵語的書面寫法等等,看上去很強勢。然而文化產品是政治與經濟背景作用下的產物,並不是為了故意排斥省外人而營造的(有這個必要????)。粵語地區同樣有普通話的電視節目、KTV里有國語歌、絕大部分出版物跟緊全國規範,並不影響看不懂粵語的人生活在這裡、旅遊在這裡、了解這裡。

我想說,我們不應該對自己的方言執著嗎?

那是你最熟悉、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語言,最起碼是比普通話熟悉的,更愛它都是發自心底的事吧。

只因為粵語不是北方語系,對大部分人來說比較難聽懂,所以在區域內大範圍使用就被省外人覺得是「過於執著」么?

如果政治和經濟背景造就的是四川話歌、四川話節目、四川話書面語,或者是吳語歌、吳語節目、吳語書面寫法(難學程度劇烈翻倍23333……),你覺得四川人或者包郵區人民,應該刻意不愛、不學、不唱、不看、不用這些東西嗎?

當我家鄉文化(語言),因為豐富的文化形式,而更具傳播力和生命力,甚至引發了一些人專門去學習(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我國大部分人學英語是主動的嗎?),這必然是一件讓我驕傲的事。

題主,你一點都不愛自己家鄉的方言嗎?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個區域的本土人群想要保護自己的本土文化,是一種應該被指責的行為嗎?

互聯網讓地球變成了「地球村」,我們是否就應該都不說普通話,而說英語?我們在網上反覆討論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是否也應該被歸納到「過於執著」的體系里?

任何外來人口大面積流動到一個地區,都是會造成對該地區的文化入侵的。北京人說話你都聽得懂,上海人說方言的人沒那麼多,關於帝都魔都排外的說法也不比廣東少吧……


既然有不少知乎er點贊,我還想說說別的,有人說某個城市排外什麼的,我覺得不要太玻璃心,因為那也沒什麼用。換位思考一下,就算是我家鄉是一個不富裕的城市,本地人身上也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對外地人文化,語言的排斥,我想這和作為原住居民的優越感有一點關係,不過更多的可能是環境變動帶來的不適應吧。廣州在改革開放後接納了無數外地人在此安家落戶,本地人習慣的生活環境在不斷變化,我想的是既然我們已經來到了廣州這裡,就要尊重這片土地原來居民的文化習俗,帶來更多的交流而不是衝突,因為我也想讓它變得更美好。謝謝各位點贊!

原答案:

先聲明,我是華北某省人,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題主這個問題提的略微挑釁,表示我看了也很不爽,有些答主表示生氣我很理解,我想問題主,你是哪裡人,難道你不看重你的母語,不珍惜你的母語嗎?我認為每種語言或是方言都是美麗的,因為它們沉澱了我們的歷史。我來自華北一個小城市,我愛我的家鄉話,但眼睜睜看著家鄉方言的消亡卻無能為力,白話,客家話,潮汕話作為廣東人的母語,我們外省人有什麼資格指指點點!

廣州讀書的我,在和廣東同學的相處過程中,從未發生過他們在我面前自顧自說粵語的行為,相反,還經常自嘲自己的「廣普」口音,有時候還讓我這個來自北方的同學指點(笑),在中大這個本省人佔據很大比例的校園,我並沒有感受到所謂粵語沙文主義的存在,我這個北方人也和一群「廣州仔」玩的火熱,因此我很感謝這些可愛的廣東同學。同時我也在儘力向他們學習粵語,雖然遭到許多次善意的笑話,但我還是能感覺到廣東同學的開心和善意。

將心比心,我們每個人,不都愛著自己的家鄉嗎?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指責這樣一群熱愛鄉土,熱愛家鄉的人呢?回過頭來,我們要心痛關心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家鄉話,是否走向消亡?而不是浪費時間,花在苛責同胞上,這樣又對我們有什麼益處呢?

如有謬誤,希望得到各位指教!


首先說一下,這個題主讓我感到噁心。

每次有關於粵語類的問題出來,很多人比如@滄溟之鷹 這類(友善度)都紛紛表示向冥頑不化的方言使用者比如廣東人推廣高貴優雅的北京口音普通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這些方言全部通通消滅帶進墳墓,從來不考慮方言和普通話共用共存的可能性。

我一年級才開始學的拼音、普通話,在美國生活的這麼多年來遇到不是廣東人的中國人,都不認為我是廣東人,因為我的普通話沒有一點口音。同樣的,我也會說流利的粵語,和我這一代的年輕人大部分在學校的教育下都是這樣的。

還見到有(友善度)評論說兩個廣東人之間講粵語完全不顧旁邊有不懂粵語的人,很不尊重他。我就呵呵了,兩個廣東人之間講話,吃你家大米了?如果他會講普通話的情況下,明知道你不會講粵語仍然和你講那就是他的不對。為了照顧你聽不懂,不關你事的東西也要在你面前講普通話么??我在美國地鐵和朋友講中文,不知道旁邊老美會不會覺得我們不尊重他們??兩個會講中文的美國人在你面前講英文,你不懂英文的情況下會不會覺得他們不尊重你?

說到底,有些人就是覺得普通話高貴,方言低賤罷了。

加一句,原來還有人認為粵語需要為推普讓位子呀,殊不知大部人廣東年輕人在會說粵語的情況下也在很努力的學普通話。題主這種人可能是看到「哎呀,竟然敢不專心學、說普通話,還敢說你那低賤的粵語,為什麼廣東人對粵語這麼執著?」

呵呵。


@滄溟之鷹 這個人把評論關了,他的說法我一個字都不贊同,簡直扯蛋。說真的,只要在廣東省居住過一段時間,並且在省內到處走走的人都會知道實際情況根本跟他的描述徹底不一樣,他的那些說法都是用最惡意的方式揣摩廣東人。

南粵文化的核心其實就是注重生活。生活好了什麼都好,廣東人重視飲食,重視養生,愛好和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生活富足,對於擢取中央權力實在是興趣不大。

我之前一直都在廣州的學校上學。在學校里,老師上課必須講普通話,學生們下課聊天時都講普通話,因為基本每個班裡都有一些完全不會講粵語的人,只有在私底下出去玩的時候,當在場的小夥伴里確定沒有不會說粵語的人時大家才會用白話(粵語)交流,根本沒用一絲不尊重他人、輕視普通話的意思。他們之中相當多的人普通話非常標準,比我說得還好聽。我北京人。還有就是,每個班裡都會有一些潮州人、客家人,他們說的潮州話客家話都是當地方言,這些語言的發音跟廣州話徹底不一樣,說粵語的人根本聽不懂他們老鄉之間的交流,所以他們也很少在有別人的場合下說自己的「內部交流用語」。不過平時玩耍的時候會要求他們講一兩句給我們聽讓我們學學,這種行為說明了他們對不熟悉的語言是歡迎且接納的。我覺得大家都能很自然地做到這些尊重他人的行為啊,哪有什麼歧不歧視的,沒想到竟然會在知乎看到不了解情況的人這樣污衊他們。

看了一下他在其他問題下的回答,覺得表達能力水平一般,很多句子都辭不達意,也不想計較了。

最後還想就問題反問一下題主,你有沒有想過:如何看待中國人對漢語的執著?如何看待印度人對印地語的執著(既然她們都把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了那為何不幹脆廢除印地語,多快好省地與世界接軌對英語國家示好)?如何看待英國人對英音的執著?如何看待法國人對法語的執著?如何看待義大利人對義大利語的執著?如何看待泰國對泰語的執著(泰國那麼小一個小國人口那麼少還不如直接廢掉自己的文化多快好省地全面改造成西方國家那一套先進文化呢,按照您的意思)?

最後加一張維基百科截圖。我個人只知道有廣州話、潮汕話、客家話、汕頭話(但不知汕頭話在此應歸類到哪一類)。再說,廣東省本地人去了省內別的城市也是很受排擠的2333比如我們廣州一群朋友去了潮汕玩,路過水果攤想買點水果都要讓會潮汕話的朋友過去用潮汕話打聲招呼,賣水果的只要知道是自己人就不會宰你了,否則會故意賣貴。所以廣東省雖然經濟發達了但要想靠這樣一群人謀權篡位實在是太難了。因為這群人內部都在忙著互相賺錢沒空理你。


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值得肯定和鼓勵。全國各地的人都有責任來保護自己地方的文化和語言(方言),你自己不保護不愛惜,更沒有別人來替你保護和愛惜。當然這應該建立在普通話推廣和教育完善的基礎上,但保存方言和推廣普通話並不矛盾,絕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

題主,你與其花時間質疑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不如好好關注一下自己家鄉的語言。因為就算廣東人都不會說粵語了,還有香港人和大量海外華人在說粵語。而國內的很多方言要是當地人都不會說了,未來就真有可能「滅絕」了。


吉川富浪太君:中國人到底為什麼對說中文這麼執著驕傲以致於覺得推廣日語就是文化入侵?

「吉川富浪」用粵語讀的話廣東人多半都能get到,吉川(穿)其實是「懟穿」,富浪其實是「褲襠」的意思。

我大粵語博大精深,一語雙關,斯文跳脫,風趣幽默,信達雅兼備,跟潮汕話、河南話、福建話等等方言一樣,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趣味性。跟太君口中的中國人一樣,作為廣東人,怎麼能不對自己的母語以及其文化內涵感到執著驕傲捏?

中華文化五千年傳承靠的是什麼?不就是漢字和漢語嗎?一個國家和民族,語言都消亡了,她的文化和靈魂還何以得以續存?對於自己所感到驕傲的文化,所熱愛的語言,怎麼能不執著?別說傳承粵語甚至中華文化這麼高大上的事業了。哪怕是題主正在抖腿摳腳爽歪歪,突然被人硬生生打斷,並勸一句「施主不要執著於抖腿摳腳這種低級趣味的俗事」的時候,也會心生抵觸的吧?

以致於覺得推廣普通話就是文化入侵?

問題是真的只是在推廣嗎?

有些學校和單位領導,因為學生和下屬在非上課和工作時間說粵語就實行行政處分。本土電視台為了便民使用粵語播音居然被政府批評不應該「只求收視率」。粵語被人說成是鳥語,不是人話,是未開化的南蠻生番才說的語言……

這真真不是文化入侵(敲黑板),這已經是公然打壓生存空間並人身攻擊了好么!比突然打斷他人抖腿摳腳嚴重好很多的你們知道嗎!

講道理,大家來到廣東地區,肯學點粵語和方言一起交流交流,我們廣東人都很開心。不學也沒關係,我們就用普通話交流咯。國家的「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的倡議,我們是很支持的。但如果因為熱愛自己的方言,為此感到驕傲並享受使用它都要受到指責,歧視,排擠甚至攻擊……

我只想對那些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打壓粵語或者其他方言的「太君」們說一句:收皮啦你!


很普通,那要看各位是不是將粵語和普通話的矛盾上升到廣東省和全中國的關係了

首先,我是個24k純正的華夏男兒。

粵語和普通話的關係在廣東是個很微妙和複雜的存在,一方面,我們這幾代人自從上小學起,就開始接受普通話教育,但私底下生活中肯定用粵語,十幾年教育下來,可能很多外省的朋友聽見粵語會覺得這完全就是一門外語,但對廣東人來講,母語一直都是一個——中文,只不過我們會兩種發音而已。

曾經在二吧看過一個撕了上千回復的帖子,樓主一直秉持著諸如「粵語不是語言而是方言」,「中國人就應該講普通話」之類的,這我姑且認同,因為不會國語在其他大多數人看來是另類的,而且我也認為粵語更多是方言而並非一門獨立的語言,因為能其與官話或其他方言共用一套文字表達,同屬漢語,但如上所述只是發音上差異較大而已。十里不同音的現象在中國很普遍,這也是普及國語的必要性之一,但不是要是限制方言在日常生活使用。連始皇帝都只是推行車同軌書同文,沒叫言同音吧。保護地域文化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環節

還有,你真的以為大多數人講的是純正普通話嗎?只是你們的方言比我們發音更接近官話而已

最後,與其糾結粵語,還不如擔心一下某些把中東沙漠當老家的不明人士,人家可真的把外語當母語教。


作為一個廣州生廣州大的外來人,我想根據個人經歷說說我的看法。

廣州人很少人不會講普通話,在服務業中,除非你開口是粵語,不然服務生也會基本以普通話開頭(老式的一些便利店什麼的除外)。

家人的老家是湖南的,所以上小學前我也是講普通話。那時廣州的小學主要還是本地人為主,課間都是粵語,上課普通話。

開學時,班上有人知道來了一個講普通話的學生,都很好奇,很歡迎,會主動用普通話跟我聊天。即使在後來我會講粵語了,他們還是會跟我講普通話。雖然交流時不是用廣州話,但是這並沒有妨礙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

上課時老師明明是本地得不能再本地的廣州人,為了遵守推普的要求,用很拗口的口音講普通話上課,老師講的很辛苦,學生聽得也很蛋疼,但是都是以善意的心態調侃老師講普通話這種行為。

我在學校沒見過有人會把普通話當做一個對立語言,更多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普粵都學。當然學生之間有矛盾時,「撈仔」這樣的詞還是會爆出來,但是根本不會出現劃分陣營「你是外地來的我不跟你玩」的事。而這個經歷都發生在2000年初,現在的環境, 對於普通話使用者來說肯定是更友好的。

關鍵來了,即使在每個廣州人都能使用普通話時,政府仍然號召推廣普通話。這已經誇張到出現了某些小學要求學生課間也要說普通話等等規定。這一點對於粵語的傳承來說是致命的,因為人的語言形成期在小學是黃金時期。

在2015年去廣州沙面做義教時,我發現,隨著這種強力的推廣,很多廣州本地的小孩子廣州話講的遠沒有普通話好。很多廣州的家長接小學生放學時,用廣州話問孩子學了什麼,孩子可能會開始用粵語說兩句,但是一旦涉及具體的名詞或專業術語,一定是用普通話作答的。這些小學生掌握的廣州話的辭彙量不足以支撐他們流暢地溝通。

對這種情況,我作為一個中立者,都會覺得可怕,因為這已經意味著,起碼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身上,完好傳承廣州話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而他們將會是廣州市未來的建設者。試問,面對這種情況,廣州本地人的心情會好嗎?

對此我有兩個問題:如果一個廣州家庭的孩子,在廣州出生,在廣州長大,在廣州受教育,都不能完全流暢使用廣州話,那麼去哪裡可以找到更合適的粵語環境?長此以往,粵語的使用只會越來越少。那麼當會講廣州話的人變為珍惜物種時,對於廣州來說,誰是真正的外來者?難道在廣州講廣州話都會變成一種禁忌了嗎?

在美國的華人家庭教育出來的小孩,會講中文的不多,但是這是正常情況,因為他們居住的環境是美國,一個以英語為主的國家,而且美國政府對於其他語種的態度都是不歡迎的,例如PITBULL用西班牙語唱美國國歌時,遭到社會的猛烈批評。

但是不少華人群體對華語在美國的沒落是不滿的,會自動組織大量的華人學校為華裔提供中文課程,來希望孩子「不要忘祖」。

同時也有很多美國的文化潛規則,例如「英語不能保證你從東海岸走到西海岸,但是西語肯定可以」。以及在唐人街會講中文基本都能順利旅行。這都足以說明,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也是擁有相同文化的群體不可以割捨的溝通方式。假如兩個中國人一直講英語,這不會讓人覺得可笑嗎?

那麼問題來了,當廣州話的使用,不是在別的非粵語區,而是實打實地在廣州受到了限制,對於本地人和本地文化來說這是什麼一種打擊?廣州孩子在廣州長大不會講廣州話,這難道不算是一種背叛自己出處的行為?實際上,廣州人不是想排斥普通話,只是想不丟掉祖傳的廣州話。這種堅持難道是難以理解的嗎?難道是過分的嗎?可是推普的力度讓這一個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他們的憂慮只是在缺乏一個合理的組織的情況下,通過很多不合理的方法表現了出來,例如之前沸沸揚揚的粵語遊行。在民眾有訴求的情況下,政府繼續無視,民間的頭頭怕惹事也不敢出頭維護粵語地位,廣州人的心情是無助的。而我相信,假如政府願意為廣州話的延續做出那麼一點點讓步,這件事都不會成為大事。

最後只是說一句,我雖然不算是100%的廣州人,但是我為自己會使用粵語而感到自豪,正如我為會使用普通話一樣。這不是政治問題,這只是單純的傳承問題


矯枉時須過正。

說實話,非官話區的方言在官話面前已經非常弱勢了,許許多多官話區的人一邊毫無顧忌地說自己的方言,然後一邊指責非官話區的人不說普通話。更有甚者,直呼六大南方方言為「鳥語」,然後自己依舊很歡快地說著自己的方言。(僅指這些人,非針對所有官話區的朋友)

學術理解,普通民眾都不懂。普通話和方言並行不悖只是理想化的,實際上我國南方大多數地方政府在「推普」工作的一開始,就是奔著「然小孩只講普通話」去的,以吳語區為甚。

本來,同時學會普通話和方言,是非常容易的事情,80後基本都是這樣的。然而政府的持續推普,使小孩不會方言,百姓行於道而畏於講方言,到底是誰的錯?於是,許多人只能用相對極端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母語(特指方言文化,非指漢語)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不消逝,這本身難道就不諷刺嗎?


阿爾薩斯人同樣對自己的母語很執著,但是這不影響他們無比堅定地認同法國人這一身份。


其實並不是廣東人執著,而是粵語區已經把粵語搞出了名堂。

我估計粵語文化應該可以與普通話、東北話並列為中國的三大語言文化。

這是和其他所有方言所不同的。

事實上東北人對自己的方言更為執著,只不過你學了普通話聽不出來罷了。

粵語,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香港這個老牌文化陣地的積累沉澱和輸出。

曾幾何時粵語歌可以和普通話歌做到分庭抗禮的程度。曾幾何時香港地區的電視劇全部都只有粵語版,而沒有國語版,而這些製作精良的電視劇甩同期國產電視劇幾百條街。(我當然不是說現在,現在港劇已經沒有以前的輝煌了)。

而有些人所謂的推廣普通話,就是要把整個粵語文化連根拔掉。而普通話文化並沒有強勢到這個程度,當然會遭到極大的反抗。

推廣普通話本來就是一種文化入侵,這並沒有什麼好洗的。粵語的特殊之處在於粵語文化同樣強大,普通話並未構成壓倒性的優勢。這和那些已經死亡的,或者僅存在於地方戲曲中的方言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


有次我去重慶參加一個朋友婚禮,這是我第一次去重慶這個地方。

後來大家都在跟我說重慶話,我想這很正常,開始他們不清楚我是廣東潮汕人

有人會問我聽不聽得懂重慶話,其實我仔細去聽的話大約也能懂得三四成,但我故意說聽不懂。

但是此後無論是不是在我面前,他們都義無返顧地說著重慶話。我也就安安靜靜地,一句話也不說,看著他們有說有笑。

只有一種例外情況,就是當有人想單獨對我說,想問我問題 或告訴我點什麼的時候,才會跟我說普通話。並且他通常會先跟我說一句重慶話,直到我露出疑惑的眼神,他才又切換成普通話。

最奇葩的是一個看起來也是讀過大學的人,有次他用重慶話跟我說了什麼,我沒聽清楚,就問:「你說什麼?」

然後他繼續用重慶話跟我說。

我又問:「你說什麼?」

然後他居然還把他那句重慶話重複了一遍。

這時我終於不得不說:「你說什麼?我聽不懂。」

然後他才終於切換成了普通話。

好像在此之前,他並沒有意識到我是聽不懂,而是以為我耳朵有問題聽不清楚,因此一直在那提高音量。

好像他的潛意識中是覺得我「理應」聽懂他的重慶話似的。

甚至我那位結婚的朋友,也是經常一脫口就跟我說著重慶話,說了半天才意識過來我聽不太懂。

他們都沒有那種自覺和敏感,或者說難聽點,在語言交流方面缺乏體諒照顧他人的習慣。

--------------------------------------------

我想說的是,這種情況可不止是發生在重慶這個地方。

廣東人對母語的堅持之所以會被大家視作異類,是因為官話地區的人從來沒有把他們的方言跟普通話作一個根本的區隔。

他們潛意識中認為自己的方言跟普通話差不多,認為懂普通話的人也能懂他的方言

他們不會有非常刻意的 維護自己方言的行動,但他們日常的行為中卻總是下意識地 強有力地維護著自己方言的地位。

大家見慣了一個山東人、東北人、四川人、陝西人對著鏡頭時,毫無意識地說著山東話、東北話、四川話、陝西話。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話可能出了省其他人就聽不懂,至少聽得很吃力。

大家會看到一大幫東北喜劇明星在春晚的舞台上毫無顧忌地說著東北方言;

一幫陝西/河南農民歌手 在表演舞台上肆無忌憚地說著土腥味的陝西/河南話,以彰顯、強調他農民的身份;

他們一點都不在意我這個電視機前的潮汕人可能根本聽不明白他那含糊難懂的方言。

他們一點都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大家也從不會去質疑 在央視舞台上說方言會不會不好。連我本人也接受了這種設定。

當大家都說要推廣普通話的時候,他們的意思好像是在說:

你廣東人廣西人,要說普通話;你廣東廣西的電視台,不要再放方言節目;你廣東廣西的學校,不要用方言授課。

他們卻從不說,你東北人四川人山東人,不要再在春晚上面說東北話四川話山東話了。


題主你好。

我是一個在國外出生長大的廣東後裔。我的父母在香港回歸之後移居舊金山並生下了我。我在這裡是Asian American,我在身份認同上也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但是,我也有廣東人的身份認同。

在我小時候,我的父母有培養我說廣東話(漢字和大陸話是我自學的),我覺得,我的身份認同感就是來自於廣東話。在美國,如果我遇到一個會講廣東話的人,我就會覺得,我們很大程度是一樣的人,有一樣的價值觀,過著相似的生活方式,會一起飲茶什麼的。很沮喪,我和很多說大陸話的人雖然會一起玩,但是我發現不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 我們的很多觀點都不一樣

我15歲的時候第一次回廣東,在香港和廣州,我在路上聽到很多說廣東話的人,我當時想,嘩,好多跟我相似的人。但是在深圳沒有這樣的感覺。

所以我覺得,不是廣東人特別喜歡說廣東話,而是說廣東話的才會覺得自己是廣東人。


這位答主在嘲笑別人發泄情緒的同時,居然忘了自己的答案也不過是在發泄情緒。


推薦閱讀:

「鼻」字在古代是否有入聲讀法?
對外漢語愛好者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
漢語拼音的ü是不是母音?
漢語是否過於複雜?
為什麼最新的上古漢語擬音不再認為上古漢語存在聲調?

TAG:廣東省 | 粵語 | 漢語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