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法國率先與中國建交?


謝邀。

法國人曾經有一個大國夢。從戴高樂到希拉克,這個夢一直很堅定。所以法國人才不要美國「免費」的核保護傘,所以法國人才跟中國人做政治不正確的生意,所以他才第一個和中國建交。

這一切到了薩科齊都結束了,江河日下。曾經法國工業驕傲標誌也早已被剔出成分股指數。為了討好短視的選民,甘做跳樑小丑,把國家的前途當籌碼。今天的法國已經瘋掉了,對高收入階層課重稅而拿來養懶人。不知道國家還有多少老底夠他們耗。中國人進入非洲的步伐一刻不停,半殖民地的法語非洲的血還能吸多久誰也不知道。

沒有大國夢甘心做小跟班的,並不一定能得到幻想中的對價。所謂的公平交易還是建立在對方坑你可能代價過於高昂的基礎上。沒有褲子也要搞出原子,當年的政治家是為國家做百年設計,現在的政客是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加油法蘭西。


只是明確幾個概念。,。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個人理解當時算西方大國的僅有美英法日西德)。

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是瑞典(1950年5月9日)

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北約國家是丹麥(1950年5月11日)

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是英國(1954年6月17日)

怎麼評價?互有所求,看別的答案就好。


戴高樂主義已死,勿念舊

戴高樂主義的內容就是法國利益至上,不結盟,法國又有重商傳統,和中國做生意,有什麼不好?後來法國就賣了中國不少工業產品,賺大了。


謝邀

法國和中國建交絕對是劃時代的事情。

對於當時西方陣營的國家們,敢和紅色政權建交還是相當有勇氣的一件事情。

當時法國和中國建交無異於打開一扇通往紅色政權的大門。

看當時的國家,唯有法國能站在兩個對立陣營的中間,某種程度上也是法國國際地位的一個體現。

前幾年,我那個在建交初期前往中國援建的導師還和我說起他和另外一個學校創始人在長城下共商大計的樣子,眼光閃爍,彷彿回到了他年輕躊躇滿志的時代。

補充答案,我的法語啟蒙老師是位60歲的老太,畢業於上外,和法國建交那年開始學的法語,於是這個需要伴隨了她終生。


謝邀。基辛格曾經說過:「法蘭西在世界上發揮的影響遠遠超過你對一個GDP只佔世界百分之三的國家所能抱有的最大期望。」高盧雄雞的驕傲使它不能正視從拿破崙之後法蘭西一直只是二流角色的現實,法國人可笑的虛榮心逼著歷代法國領導人處心積慮、耗盡國力,努力營造一個法蘭西繁榮強大的假象,可最終還是無法掩蓋它外強中乾的現實。

當年羅斯福壓根就沒想讓法國進入安理會,在羅斯福心中,美蘇是挑大樑的,中英是小夥伴,法蘭西則無足輕重,一個40天就投降的國家有什麼資格進入安理會?但高盧雄雞則不氣餒,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進行表演,千方百計的展現法蘭西的大國形象。派諾曼底航空隊去蘇聯參戰,跟斯大林拉關係;撒潑打滾窮形盡相的逼迫艾克剝奪了巴頓夢寐以求的首先進入巴黎的榮耀,而將之讓給了自由法國的勒克萊爾將軍;不請自來跑去參加停戰儀式,法國將軍不顧德國人驚愕的目光,自顧自搶過筆來在停戰書上加上了自個的名字;死乞白賴跪求英國從中斡旋,愣從美英佔領區中又給法國划出了一塊佔領區。

二戰之後,約翰牛心甘情願的放棄了大英帝國的迷夢,安心做起了山姆大叔的小跟班,而法蘭西卻不甘心充當二流角色。英國佬見勢不妙就放棄了殖民帝國,法國人卻將青年派到海外努力維持海外殖民帝國。結果奠邊府全軍覆沒,蘇伊士運河戰爭狼狽撤出,尤其是阿爾及利亞戰爭,耗盡了法國人的鮮血,到最後導致北非和科西嘉發生兵變,若不是戴高樂出面力挽狂瀾,叛軍的空降兵舉要在降落在凱旋門了。

法國軍隊之所以推出戴高樂做領導人,是認為他能維護法蘭西帝國。但是戴高樂雖然傲慢,但卻並不愚蠢,他知道高盧雄雞脆弱的翅膀已然撐不起殖民帝國的大廈,他雖然依靠軍方支持上位,但卻果斷的放棄了阿爾及利亞,將上百萬法國僑民撤回國內。殖民地沒有了,經濟上又一蹶不振,法蘭西只好靠外交來撐門面。

戴高樂不顧美國反對,堅決獨立發展核力量,1960年法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戴高樂痛哭流涕的歡呼:法蘭西萬歲,今天她更強大,更自豪了!1966年,因為謀求法國人擔任北約南歐司令部司令未果,法國堅決退出了北約,給了美國人背後一刀。鑒於法國二戰後虛弱的國力,法國人不計前嫌,大力拉攏昔日的宿敵德國,共同組建了歐共體,瘦弱的高盧騎士騎在壯碩的日耳曼肥馬上來耀武揚威,而將二戰中跟它並肩作戰的英國給踢了出去,用歐洲人的歐洲來跟大西洋兩岸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團結對抗。為了防止美國一支獨大,戴高樂努力跟蘇聯改善關係,進行對話,努力在美蘇之間建立第三股勢力。

所以所謂戴高樂主義的實質就是千方百計吸引眼球,利用一切可以立利用的機會,來跟美國叫板,增加自己的獨立性。所以法國在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跟中國建交也就毫不為奇了,無非是利用完蘇聯又來利用中國,以自己跟中國的交情來跟美國老大討價還價罷了。

對了,還有一個小插曲:美國人知道中法建交的消息後惱羞成怒。以蔣氏父子的自尊心,和所謂漢賊不兩立的原則,他們本來會在中法正式建交之前搶先跟法國斷交來保存顏面。但是在美國的授意下,台灣不但不宣布和法國斷交,而且在中國大使已經到達巴黎的情況下仍然拒絕搬出大使館,甚至讓一名肥胖的文化參贊躺在大使館地上賴著不走,直到最後被法國警察抬走。

----------------------------------------------------------------------------------------------------------------------------------------------

下邊有人提出拿破崙三世時的法國算是一流國家。要我說,小拿破崙就是我說的不能正視自己二流角色的現實,為了裝扮成自己伯父的影子,而到處煽風點火,四處樹敵的作死的典型!他替英國佬火中取栗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最終英國人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庇護者,而充當陸軍主力的法國人獲得了什麼呢?可笑的聖地保護權?他唯一的戰果也許就是讓普魯士免除了後顧之憂。

如果說克里米亞戰爭還只是得不償失,那他參加1859年反奧戰爭就純屬腦殘作死了。他幫助義大利實現了統一,在法國卧榻之側出現了另一個覬覦地中海的競爭對手。梅特涅留下的讓義大利保持四分五裂,讓德意志成為地理名詞,本來是最符合法蘭西利益的國家戰略。結果他卻糾結於報反法同盟的一箭之仇,愣是把自己最可能的盟友給痛扁一頓,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掃清了道路。

人家都說遠交近攻,小拿破崙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幫著英國佬打贏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為英國商品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而法國獲得了什麼?從圓明園裡為拿破崙三世掠來的那座黃金寶塔,還是一個可笑的八里橋伯爵的封號?他萬里遠征墨西哥,最後除了狼狽逃出大丟面子,加上得罪了另一個半球的霸主美國之外,又獲得了什麼好處?

馬漢曾經說過: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成為陸地霸權和海上霸權。所謂陸海複合型強國就是一個陷阱。而小拿破崙卻一頭鑽了進去。如果法國和英國一樣有英吉利海峽保護,那他盡可以去建立海外殖民帝國。然而不幸的是法國卻身處強鄰環伺的歐洲大陸,將法蘭西有限的力量分散到廣大殖民地,將法蘭西軍隊變成一支專註於殖民地作戰的低烈度軍隊,而面臨歐洲大陸的大兵團正規作戰時就完全驚慌失措,反應無力。這又是誰的責任?

從克里米亞戰爭到普法戰爭這十幾年,如果說拿破崙三世曾在歐陸建立過霸權的話,那也是宋襄公式的霸權。

衍水青云:可笑的高盧小公雞――論法蘭西的外交政策


中國和法國關係比較複雜。

1、中法戰爭

其實清朝從來都不是小國,從某種意義上是近現代的大國!但是清朝有一套上國天朝的價值體系,導致清朝和日本選擇了不同的外交價值選擇,日本的外交價值就是脫亞論!而清朝的原則而就是我不和你們掉價一起玩,所以引來西方一片仇視,這也就是所謂的黃禍論。就是今天的中國,很多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都還在脫不脫亞這個問題上糾結。

當時的清朝在越南、台灣挫敗了法國的進攻,但清朝考慮的是不要引起其他列強的覬覦,所以早早的就做出讓步和法國媾和。

現在知乎假設歷史成風,有一個前提就是兩國交戰,其他國家不干涉,我就暈,那有這種好事?

2、越共

越共是中共一手培養起來的狼崽子,主要的作用就是當中國的ISIS,給中國干臟活,比如說向東南亞擴張。但越南人不是這樣想的,越南人其實也迅速的完成了蘇共、中共一樣的民族化,越南人想的是利用中蘇矛盾,遠交進攻,打造自己的印度支那共和國,(他們自己說是印度支那聯邦)而他的印度支那共和國不是你們以為的柬、老、越,而是整個東南亞!

在越南表現出越發不受中共控制以後,蘇共和越共出現了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中共!

3、奠邊府戰役

越南的武元甲認為,自己三倍於法軍,現在已經包圍了法軍,勝利之日可待,可法軍的德拉特·德塔西尼將軍無愧于軍事家的名號,越南由進攻轉為開始防禦。

胡志明不得已去北京要人、要槍、要炮,他要的人就是粟裕,粟裕運籌帷幄,大破法軍。

越共有一批人腦子熱,認為自己有能力趁熱打鐵,拿下南越,甚至印度支那,甚至。。。。。。

而中國想的不是這些。詳見故事1、5、6。

4、日內瓦協議

1954年5月8日,日內瓦會議開始討論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1954年7月21日,與會各國就恢複印度支那各國和平達成了《關於在越南停止敵對行動的協議》、《關於在寮國停止敵對行動的協議》、《關於在柬埔寨停止敵對行動的協議》,並通過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

5、戰爭資源

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不一樣的地方,朝鮮戰爭美國是打著玩,中國還捎帶手的幫著美國滅掉了一個凱撒。而越南戰爭法國希望能打成一個中興的戰役,而且投入的人力、資源也非常、非常的多。法國雖然小,但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假如法國(工業國)下定決心要和越南背後中國(農業國)死磕,那整個遠東的局面就不可收拾!!!

我們假設小米加步槍打贏了法軍的航母、戰列艦,最後中法兩敗俱傷,誰獲益最大?無非就是蘇、美兩國。

SO虧本的買賣我們不幹。而自學成才的泥腿子越共可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他們連法軍都能打敗,造幾千艘帆船就能進攻紐約、倫敦。

6、國際政治

二戰後國際政局比較微妙,中國、美國、法國、蘇聯同時處於第二集團,英國還是第一集團!英國雖然開始衰落,但被美國取代這個過程還用了很長的時間,法國也開始衰落,中美蘇開始強勢崛起,美國崛起的總量相對最強,蘇聯崛起的速度相對最快,中國崛起的時間相對最長。法國總統戴高樂、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一條戰線,他們不敢和美國翻臉,但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中國當時的情況是面對蘇聯、美國兩方面的強大壓力,所以需要英聯邦和法蘭西這種第四、第五勢力的存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多極世界,制衡、掣肘美國的霸權。

7、十七線

日內瓦協議規定:以北緯17度為越南臨時軍事分界線,法軍撤出北緯17度以北地區;越軍從北緯17度以南撤走。

8、接盤俠

法國自二戰以後開始衰落,奠邊府戰役加速了這種衰落,而法國也明白撤出印度支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晚撤不如早撤。但美國不是這樣想的,美國要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要遏制越南的發展!最、最、最重要的是美國要遏制蘇聯的發展!

於是越戰開始,越南其實是狐假虎威,不戰而屈人之兵。自學成才的泥腿子自信心爆棚,居然開始不認乾爹,開始排華。

9、核武器

戴高樂的地緣政治。戴高樂想自從拿破崙大帝以來,法國也是世界大國啊!現在怎麼混成英國的跟班,陸軍打不過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美國,照此以往下去,可怎麼辦啊!

於是法國地緣政治學家(雷蒙)建議戴高樂:為了鞏固自己的海權和陸權,法國要造核武器!為此法國不惜和英國、美國翻臉,最後退出北約。由於法國有了核武器,德國發現法國有實力、有資格和自己成為盟友了,於是親美的(西)德國總理施密特了調整德國的國家戰略,開始全面親法,刻意拉開德國與美國之間的距離。為法德經濟、政治、金融,甚至是軍事同盟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於是法國又誕生了新的地緣政治學派,以拉克斯特為代表的區域地緣政治學浮出水面,意思就是美國可以主導世界,但不能主導歐盟,你們看的是不是個病句,其實不是。

最終法國還是開始構建自己一元的地中海湖,結果連卡扎菲都跳出來反對。

法國真的是無奈了。真的是醉了。真的是怒了。

真是給臉不要啊!

法國出兵威懾卡扎菲 利比亞局勢生變---鳳凰視頻---鳳凰網

薩科齊為何要打卡扎菲?

要知道法國的本質還是帝國!!!請你們不要不把豆包不當乾糧!!!

法國要造核武,英美蘇反對,誰支持法國?!?!?!

廁所那頭說了一句:雷鋒。

奧,錯了答案是:中國。

核煙花的美,是你們這群愛好和平的傢伙永遠不懂的。


在評論中看到有人覺得把法國看成歐陸二等國家有人不服,就忍不住要來黑一黑法國了!

分割線++++++++++++++++++++++++++++++++++++++++++++++++++++++++++++++++++

自從拿破崙失敗後法國就成了二等國家好不好?

歐洲的進程從維也納會議開始就是英德兩國引領的。整個19——20世紀就是英德兩國的歷史而已,法國不過是扮演了一個配角的角色,它是英國海上霸權的威脅者和追隨者,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作為一個陸權國,在土地侵佔過程中往往傾向於向內陸發展,不論是法屬北非領土,還是赤道非洲,都缺少出海口。這簡直了,你法可不是與這些領土接壤啊,你準備怎麼把這些領地的資源與財富運回本土?何況英國就堵在諾曼底對面和直布羅陀,呵呵噠!

沒有了雄心壯志,敢做敢為的領導人,法國最後的殖民地爭奪戰不過是失敗的墨西哥遠征和印度支那面對清朝的微弱勝利(是外交勝利)。

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工業革命開始了,原本與英國同為歐陸雙雄的法蘭西,本應緊隨英國的腳步發展工業,佔領科技高地,同時完成重要的社會改革,可是失去了海外豐富的輸血庫以及本土不斷出現的出血點讓法國始終棋差一招。伴隨著陸上強鄰德意志的崛起,在大革命中失敗了的法國即失去了歐洲大陸的話語權,又不願意安安靜靜的呆著,終於釀成大禍。遭到德國的第一次血腥打擊 !


推薦閱讀:

中外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海戰?
我們驚嘆古代文物的精湛工藝,到底是以現代的技藝來衡量的,還是以文物所處時代的技藝來衡量?
世界各個國家的國名在當地語言里的本義是什麼?
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在戰爭時期不加稅的?
如果你是1941年的日本除了奇襲珍珠港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辦法嗎?

TAG:中國歷史 | 政治 | 法國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