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地區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最接近?

我是河南人,聽過幾個河南不同地區的人說他們的方言和最接近,聽過一個西安的人說他們西安話最接近普通話,一個天津人說天津話最接近普通話,一個福建人說他們福建話最接近普通話,一個遼寧人說他們東北話最接近普通話,一個四川人說他們四川話最接近普通話,在雲南聽過一個昆明人說他們昆明話最接近普通話……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是自戀嗎……還有的人說自己的方言差一票就成為普通話了,還有的說自己的方言最接近古漢語。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一種錯覺嗎?對自己方言的錯覺和自戀。


是的。

這種情結有多種變體,對於方言比較不像普通話的地區,他們會說「我們地方方言和古代的/宋朝的/唐朝的/漢朝的...普通話最接近」;對於其他地區,往往是「我們地方方言曾經差一票而沒被選為普通話」。說出這種話的人往往(&>99%)連歷史語言學和方言學的子丑寅卯都說不上來,卻就是有膽量以專家口吻到處嘰嘰呱呱自己的理論。

所有這些謠言都廣佈於全國各地——這有啥好奇怪的?畢竟經數學專家的權威統計證實,全中國每個地區都有50%的人的智商是不超過中位數的。

如果你跟他們辟這種謠,他們往往會覺得你是在侮辱他的家鄉、他的家人和他本人的尊嚴,甚至會出離憤怒,使盡渾身解數來捍衛自己的這點虛榮,擺出聖戰的姿勢跟你死磕到底。

吹家鄉牛皮吹點什麼不好?就吹點小吃吹點山水唄,這個大家都喜聞樂見。幹嘛非要跟我們語言學過不去?

不用管這種人,這種謠言和所有的高鐵魔盒、冉閔天王、秋褲陰謀謠言一樣,有一個積極意義,那就是讓你看清身邊某些人,使你可以儘早悄悄地把不堪的人排除出你的圈子。


各個地區??不想將話說得太絕,但根據本人廿多年作為廣州本地人的生活經驗,可以說一句,很多廣州人以粵語最不接近普通話為自豪、又以粵語相對接近古代漢語為驕傲。


一個福建人說福建話最接近普通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題主你在講笑話嗎?

你隨便問問哪個福建人會這麼說?

除非腦抽了,否則任何一個了解福建本土語言(含閩南語,閩東語,客家語等)的人都絕不可能說出福建話接近普通話這種大笑話的。

因此我可以順便懷疑下樓主下面的其他舉例也是隨便一寫,題目本身即不嚴謹。

完畢。

==============

隨便補充幾個例子吧

普通話與閩南語(以某山區口音為例,拼音為台羅拼音)幾句話的對比:

今天天氣不錯(jin tian tian qi bu cuo)

今仔日天氣袂歹(ki-ann lit thinn khi bue phai)

你吃早飯了嗎(ni chi zao fan le ma)

汝食早頓未(lir tsiah tsa tng ber)

你有女朋友嗎(ni you nv peng you ma)

汝有女朋友無(lir u lu ping iu bo)

再來舉幾個名詞讀音

中國(zhong guo/tiong kok)

日本(ri ben/lit pun)

福建(fu jian/hok kian)

像嗎?

我還沒標上聲調呢。


各地區?廣東人表示不服!


僅代表天津人來說一句,一個正常生活在市區(不是歧視,天津市區和郊縣話差太遠,要真說普通話,那西青區人民說的最好,基本就是北京話。)的人說一句,老天津絕對不會說這種話。

第一,實際上並不接近。哪怕是最近的北京人民也只能聽懂,但你不會明白意思。因為天津話有自己的語境,有自己的擇詞。天津人說話喜歡加形容詞,喜歡逗比,而且因為沿海有很多種外來詞。比如邦大力的。相信不是來自天津的同學很難知道,來自天津的同學都很難跟你解釋。

第二,真正的老天津並不屑說普通話。在天津,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律,兩個天津人在一起都要說天津話,不然我們只能認為你在姥爺面前背龜殼,裝龜孫呢。如上文,天津人喜歡逗樂,天津衛說話,百分之八十在貧。普通話完全不能滿足我們的梗。比如說一個人奇葩,我們可以說他幺蛾子。外不啦的。臟八燕塞的。說好咸,我們會說齁蛤蟆咸。這麼任性,你確定普通話做得到嗎。

好了,跑題了,只是給大家科普下,大部分的天津人都是可以說普通話的,可卻是最留戀天津話的,哪怕生活在天南海北,普通話里也是帶著煎餅果子的語境的。

最後。天津是個適合居住的逗比城市,春天海棠月季美,秋天楓葉紅。歡迎來我們天津衛玩耍。不過冬夏就算了吧,風大,以及熱


河南人表示不服!

本人河南省林州市人,方言是林州話。因為林州市位於晉冀豫交界處,所以我們的方言融合很多其他方言的特點,以至於和普通話河南話什麼的差了很多。

首先從發音上講,我們沒有前鼻音!!!

我們把「an」發成「a」,把其餘前鼻音發成後鼻音。舉個栗子,「天安門」我們讀作「tia a meng」(好吧,我承認其他地方的人會覺得這樣讀很怪。。。)所以我們家鄉很多的老人不會發前鼻音。還有我們會把一些普通話讀音相同的字讀作不同的讀音。第二個栗子,「千」我們讀作「cia」(沒有前鼻音),就是用「次」的聲母來發音,而「欠」我們就讀作「qia」,這兩個讀音是不同的。

然後從辭彙上講,我們的用詞和普通話有很大差別

「晚上」我們叫「黑兒」,「昨天」我們叫「夜兒」,「太陽」我們叫「老爺兒」,「抽屜」我們叫「抽斗」,「麻雀」我們叫「小雛兒」。還有像「倆」,「仨」代表「兩個」和「三個」的,我們家鄉話從一到九每個字都有對應的變化,德語的變化都不一定有我們的複雜。。。我覺得最霸氣的就是我們把「蛇」叫做「皮料」,一點都不覺得蛇危險了我去。。。

最後從語法上講,我們的用詞習慣也和普通話不同

第一個是「廝」,是「互相」的意思,普通話里有「廝打」,就是互相打來打去。我們用這個詞就比較廣了,比如「我們廝跟著去」就是「我們一起去」的意思。

第二個是「硌」,用在動詞前可以表示「隨意地,胡亂地」。比方說「我早上吃了一些東西」和「我早上硌吃了一些東西」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後者有「隨便吃了點還沒吃飽」的意思在。再比方說東西壞了,你要修理,我著急走,「你在這兒弄吧,我先走了」和「你在這兒硌弄吧,我先走了」也不同,後者有「你在這兒瞎搞」的意思,如果說「你在這兒硌弄弄吧,我先走了」,多了一個「弄」字,意思就變成了「你在這兒隨便修修就好了」。

再多說一點,關於讀古詩詞的問題

方言的發音雖然不同於普通話,但大多能找到對應關係,所以我們若用方言讀古詩詞多半也是押韻的。有人說「有的古詩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我們方言讀起來押韻」,那麼反過來就一定能找到你們方言不押韻而普通話押韻的。

總的來說我們的方言和山西地區的方言比較接近,但同時又有河南話的「中」,「恁」等用語,而且很多辭彙在元雜劇中都是可以看到的。我們方言和說普通話的人根本無法正常交流,作為一個說著接近山西地區方言的河南人,我也不覺得我們方言接近普通話。

結論:

1.不是所有北方人的方言都接近普通話,也不是所有北方人都能互相理解對方的方言。

2.每個方言都有每個方言的特色,代表了一個地區的歷史和文化,都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中國話,那些以為自己方言是「中華正音」並且想證明自己方言優越的,你們腦子有洞吧。

3.我是一個不會說河南話的河南人,我已經和周圍朋友解釋過無數遍了,所以說,我們河南也有很多方言的好吧!


--- 2016 年 5 月 2 日更新 ---

聽了一下山東話和東北話,感覺也和普通話非常接近,好吧,我承認我不知道河南話和普通話是不是最接近的。

----- 原答案(教你 3 分鐘學會說河南話) -----

河南話和普通話之間只有音調的差異。

準確說是一聲變成二聲,二聲變成四聲,三聲變成一聲,四聲不變。

比如,「我在討論河南話和普通話的區別。」這句話。

它的聲調分別是「3 4 3 4 2 2 4 2 3 1 4 0 1 2」

那麼它對應的河南話是「1 4 1 4 4 4 4 4 1 2 4 0 2 4」

他的可以念成「窩在濤論鶴難話鶴撲桐話的斪彆。」

把它放到 Google Translate 里我們就能得到標準(但可能並不地道)的河南話 -&> 鏈接


你問問廣東人?

接近普通話,叫「撈」


很多地方都有「本地普通話」的現象

他說的時候以為說的是普通話,當地人也覺得那就是普通話,但是你聽到的絕對不是普通話!

比如到青島,威海一帶,當地人說的膠東話你是聽不懂的,這個時候對方會說,那我說普通話好了。這個時候他說的就變成了你能聽懂的那種山東話。——但是絕對不是普通話!

另有傳說,北方人去雲南做生意,交流困難,在紙上寫「你會說普通話嗎?」對方寫「我說的就是普通話,請你也說普通話」....


其實除了匿名用戶說的虛榮心什麼的之外。

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對比項的問題。

在我還沒離開家鄉出門上學前,我所接觸到的語言基本就家鄉話、普通話和英語。

再加上我家鄉話又是北方方言。所以我自然覺得和普通話挺像的,括弧除了聲調有點不同平翹舌前後鼻韻高l/n不太分以及多了些方言詞之外括弧。

而且這些與普通話不同的地方,也造成我聽感上不敏感,也就是在聽標準普通話的時候,也常常不會去注意到那些區分點。(即使在北方生活的好多年,en/eng,in/eng的區分基本還是不專心聽就聽不出來)

直到後來我來到北方讀書,發現那些北方同學,根本聽不懂我的方言o(╯□╰)o......


答主哈爾濱人,反正自己覺得和普通話聽接近的。

但我可沒說最接近( ̄^ ̄)ゞ

其實東北人說話並不像趙本山什麼的在電視上表現的那樣。根本沒那麼誇張。甚至一些學生,年紀小一點的孩子都不怎麼知道一些東北話裡面的詞。東北各地的方言差距也挺大的。

難道只有我覺得方言很酷炫嘛?真心想學會那種讓人外地人完全聽不明白的方言。小時候聽到外地方言,我還總問我爸媽那個人是不是外國人( ̄◇ ̄;)

以上


請與新聞聯播做對比


開玩笑胡建棱的方言閩南閩北都不一樣還想和普通話像?


首先說為什麼大家會認為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最接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因為他們只會說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

聽得多,了解得多,就會覺得像,自己會在兩種語言(準確說應該是方言)之間構建聯繫,再難懂的方言詞句,因為自己懂,所以也相對容易從普通話中找到對應的表達方式,普通話類似於一個參照物,而正是因為不懂或不熟悉其他地方方言,根本無法將其與普通話這個參照物構建起聯繫(北方方言大家基本能聽懂,所以更多的是由於不熟悉的心理因素),因此,就出現了你說的那種情況。

至於,投票那個,沒理沒據,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點虛榮心。不過多解釋。


哪有!上學的時候,有文言文閱讀題,初讀,不懂。老師說「用土話再讀一遍」,然後至少能明白大意了。


本人來自貴州省西南部,俗稱黔西南州。去年來南京上大學,和家人朋友打電話,室友都聽得懂我說什麼。然後南京的室友我也聽得懂,武漢的聽得懂一點點。有個蘇州的和什麼徐州的,完全聽不懂……


你是沒去過吉林和黑龍江。

普通話這個問題分分鐘打起來……


我福建人表示沒有福建話。 閩南語算是說的人多的發言。福州說福州話 閩北就更多了 單單一個南平市級地區就建甌話為主 可是同一個縣不同鄉的建甌話都不同的 所以沒有福建話 更沒有接近普通話


上海人表示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說的話和普通話有一絲一毫的接近!

--------------------------------------------------------------------------------

普通話的定義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所以就像某位知友說的,讓說北方方言的北方人去爭吧,南方人就別摻和了,南方方言大則可以分為幾個語系,細分的話,每個語系裡面還都有變種呢,那真是紛繁複雜~~

就拿上海舉例,上海除了眾所周知的上海話,那各個郊區的方言還都不一樣,別說區和區之間的發音差異,就是一個區內不同鎮之間發音的語調就已不同了。


也許是因為他們聽本地的普通話都帶著一股方言味。


推薦閱讀:

你在家裡為什麼不講標準一甲普通話?
方言是否阻礙溝通 是否應該消除方言?
捲舌和翹舌兩種發音描述在語音學中是一回事嗎?
蠅營狗苟這個成語在普通話里的讀音是巧合嗎?
紙牌屋第二季里中國官員的普通話口音是哪個地區的?

TAG:語言 | 方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