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愛打小報告,導致被其他孩子排斥,該怎麼辦?

6歲的孩子,9月要上小學了。今天無意間說起在幼兒園的事情,他說在幼兒園沒有同學跟他玩,即使他主動跟其他孩子說話,帶玩具一起玩都沒用。說到這裡,他眼睛都紅了。

我估計是因為他比較常打小報告。據他說的,他在孩子裡面年紀算大一點的,老師有時候會讓他幫忙監督一下其他孩子。然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也說經常被其他小孩欺負(打,或者罵)。有時候都帶著瘀傷回家。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教育,只能說,被欺負了就告訴老師。他說有時候老師都不管這個。

其實我覺得,打小報告雖然有些求認同,甚至有些虛榮心作祟。但是起碼孩子對日常的行為有了標準,知道分辨是非。我不想跟他說不要管別人(怕他以後成為事不關己,冷漠的人),但是又不得不解決他現在的問題。我只好讓他不要管太多,如果沒有影響到他,就不要跟老師說。而且平常多跟同學打招呼,有好吃的分著吃,好玩的一起玩。

有時候真的覺得,即使是幼兒園,都是一個小社會,從幼兒園,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人情世故,學習忍讓。唉,童年不應該是這樣的啊!我們全家都不算是很活潑的性格,這孩子從小也是比較膽小,上了幼兒園才好一點。但是最近這一年半載他老是說被欺負,現在連最好的朋友都不跟他玩,我作為他阿姨(他是我姐的兒子),覺得好心酸。


謝邀。

背景信息略有不足,導致我還是很難判斷具體成因為何,而且沒有實際觀察到孩子與家人的實際互動模式,也無法分析家人教養層面是否存在問題。一般來講我不太會採信當事人主觀的背景與問題陳述,而更願意相信自己的親眼所見來發現問題。

但從兩個關鍵詞"打小報告"導致"孩子被對立與欺負",至少能看得出來:

1、孩子所在幼兒園老師不懂得如何保護孩子心理發展的策略;

2、幼兒園老師對於發生在班裡的社交衝突並沒有做適當引導,反而讓社交衝突的矛盾點全部集中在了某個孩子身上,讓孩子背黑鍋,顯得極為不專業。

而在這種背景信息缺乏的當下,我想無論是去談家長的問題,還是去談老師的問題,我覺得都是無濟於事的,那就說說如果我是家長,我會做什麼吧。

首先,題主也別覺得小孩就應該一直保持「純真爛漫」,從普一出生開始,走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之上,他們就已經慢慢的在褪去純真思想的外皮,漸漸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只不過是或早或晚的時間段問題而已,誠然,許多教育理論會告訴你,在某個時間段孩子才應該會遇到什麼問題,才會有什麼樣的特徵出現。但,sadly,很多時候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什麼,這不是我們能夠預料的。我們也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所以只能抓住每一次可能讓他們成長的契機,讓他們自己思考:"怎樣做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不是傻傻聽之任之的讓"更糟糕的結果發生。"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即便是在號稱"純潔聖地"的幼兒園,也是一樣的情況。因為孩子也是人,是人也就會有慾望,慾望的交織與衝突,就自然可能對彼此產生傷害。哪怕最初你並沒有想要傷害誰,但傷害仍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這個絕對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主旋律,無論是誰,避無可避,退無可退。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要有成人(無論是教室還是家長)的監護呢?成人的作用,其實只是讓孩子在遭遇這種成長陣痛的過程中,盡量減少經歷此次成長的損失而已(尤其是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損失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然而成人不可能永遠幫助孩子,免除每一次損失。因此,成人應該抓住每一次在自己尚可影響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思考出解決的策略,學會自己做出決策。

而在我看來,這就是一次契機。

我喜歡用問答錄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給我答案,你可以參考看看:

P:"你覺得為什麼那些小朋友要欺負你呢?"

C:"因為我打了他們的小報告。"

P:"你為什麼打他們的小報告呢?"

C:"因為老師要我看到他們做錯事情就要跟他說。"

P:"那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C:"XXX"

P:"你覺得他們做的這些事情對嗎?"

C:"對/不對。"

P:"為甚麼呢?"

(孩子給出合理為什麼,如果給不出來可以一起找出來為什麼,一樣以問題形式誘導期自己答出來)

P:"我覺得你想得很對,不過如果你再繼續做這樣的事情,讓那些小朋友很討厭你的話,那你還會不會做呢?"(引爆矛盾點)

C:"。。。。"

P:「我並沒有說你打小報告是錯誤的,只是我希望你知道,有時候即使你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事情,仍然有可能會被很多人討厭。」(拋出不同做法的後果,幫孩子作出分析)

P:「不做讓人討厭的事情,這樣的人是聰明的人;而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這樣的人是勇敢的人。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更願意做一個。。。的人。至於你想做什麼樣的人,你需要慢慢地去想這個問題。」(重要:給出家長的價值觀引導方向,同時形成明確的選項並定性,讓孩子不再是迷茫毫無頭緒。)

P:"但最重要的,寶貝,無論你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你知道,我永遠愛你。"(奠定情感基石與力量,協助孩子做出選擇與決定。)

(最後面你自然能給個愛的鼓勵狗血一番神馬的……)

拆解以上對話的關鍵,在於你需要將問題真正難解的矛盾點揭露出來,讓孩子發現問題的真正本質,同時讓孩子明白,無論任何一個選擇,他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然後重點在於,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選擇(家長價值觀的體現)。並在最後,讓孩子明白:無論最終他做什麼選擇,你都一如既往的愛他,因為他是你的孩子。

實際上,題主會發現,你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當社會環境逼迫你必須去在私利與公義做選擇時,你會怎麼選?我想有機會你去看看"公正(Justice)"這堂公開課後,你會明白這是一個困擾了無數人無數個世紀的選擇題。

這個孩子只是恰巧比較早遭遇了而已,在我看來,這既是一種不幸,也是一種幸運。就看你是怎麼看待"脫離純真"這件事情了。

我常有這樣的感悟:教育,尤其是教養層面的非智力因素,很多時候沒有所謂正確與錯誤的標準,只是一個選擇與傾向的問題而已,什麼樣的價值觀,決定了你的選擇傾向,而不同的選擇則必然伴隨著不同的風險。

真是完完全全的決策問題呵。

而此處,也就是見人性的地方了。

你會願意教孩子成為一個聰明的人?

還是教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還是連你自己都做不出選擇?

That"s life. Life sucks.

But you gotta choose.

也許各位也會從這發現,我們的社會大環境里,更多教會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了。

不然為什麼說華人其實最現實呢。。。

然而題主,我仍舊必須要說,你其實沒有太多立場去進行這樣的對話:因為總歸這不是你的孩子,在缺乏長期需求循環以建立照顧關係的情況下,你很難成為這個孩子行為改變的力量源頭。So...如果你真打算這麼做,請你抱有合理的期望。

退一萬步來講,我還是要旗幟鮮明的吐槽一下這個不專業的幼兒園老師。連這種轉移階級矛盾的技巧都沒掌握,導致家長必須促使孩子去進行獨立思考,這以後還培養啥社會主義接班人呢。

就醬。


辨別是非是好的,但處理方法很多種,不一定非此即彼只有告老師或假裝沒看見。

比如孩子可以自己想一些解決方法,直接去和同學說。或者用積極正面的態度指出同學哪裡還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威脅或審判)。

其實6歲了,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首先你的娃沒必要去干涉別的孩子,因為他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不需要也不應該由同齡人來額外監控。其次你也沒必要干涉你的娃,頂多引導他去想想遇到這樣的情況還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處理方式。

最重要的是讓他慢慢學會思考和判斷,對自己的行為有自主性,而不是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學習過程會很漫長,但可以儘早開始。

另外孩子說沒有同學玩這個,家長也不要太擔憂,因為孩子說的可能是暫時情緒或有所誇張,可以仔細觀察一段時間,也可以詢問一下老師,情況不一定就很糟。

上幼兒園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熟悉小社會,學習和人打交道過程中自然會有挫折失敗,但人不就是這麼成長嗎。家長多給予鼓勵,多以身作則,給孩子傳遞正面積極的情緒,就好了。


這不是我擅長的,我的群友果凍哥哥建議

這個孩子處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但是身邊的朋友,卻很少和他交流,這讓他心裡會很難過。

而總是打小報告的問題,也是學校的文化,風氣造成的,這樣可以在老師面前「邀功」,以求得老師的關注。

或許,這個孩子在家裡得到的關注就不夠多,因而到學校這來,找老師關注了。

首先在家的時候,就需要給與孩子關注與傾聽,讓孩子能把情緒流淌出來。

第二,幫助孩子清晰的剝離,人和事情的關係,告訴孩子,你很好,只是你的朋友們,不喜歡你做的這些事情。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是值得愛與被愛的,我愛你,親愛的。

第三,給與孩子適當的方法,告訴孩子,你可以你的想法,直接告訴朋友們,並一起來想辦法解決,但同時,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不是別人的。「你的想法,對於你來說,很重要,我尊重你的想法。我的想法,對於我來說,也很重要,希望你也能最重我的想法。」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與認同。

建議家長閱讀《愛和自由》

另外另一位爸爸提到:

求老師的認同是基於什麼心理需求?

來自老師(權威)的認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孩子尋求老師的認同,除了缺少關注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內在,沒有力量,沒有主心骨,用我們機構的話說,就是自我沒有建立起來,精神胚胎被壓制了。

這需要家長繼續深入了解《捕捉兒童敏感期》和《完整的成長》。


嘿,首先,我認為,小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和同學的反饋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啊。他在外面「不受歡迎」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有問題。「打小報告」也是性格有問題的表現。

我一同事的兒子,每次和大家玩總是一輪過後就氣鼓鼓地自行下場。每次都嚷嚷著為什麼別人不按照他的意思來玩遊戲。他下場之後完全不影響其他孩子的心情,人家都玩得很熱鬧。他在旁邊看著又心不甘,又想加入吧,人家也不甩他。

這樣的孩子就是性格有問題,和題主講的孩子情況類似。總結起來就是沒人緣。原因呢?就是家裡太寵了,在家裡稱王稱霸慣了,誰都得聽他的。到了外面,行不通了。

打小報告的孩子本質上講不是什麼壞孩子,他其實非常想引起別人的重視,或許是老師或許是同學,總之,他想別人「怕」他,想被重視。但是這種方式多少含著點自卑和算計。大人得反省一下,平時在家,是不是太寵孩子了。了解下孩子自卑的真實原因。

老師不會管孩子的事,我一向告訴小豬,不要動不動告訴老師,這是非常令人反感的舉動。老師是不可能為了你去出頭的,你想解決問題,必須你自己主動採取行動。如果老師說一句話就有用,那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了。

小孩子要教育他大氣,神經大條,寬容。遇事第一個想,無所謂,不稀罕,沒關係,再來過,多試試。而不是,嫉妒啊,自私啊,告狀啊。沒用!到了社會上,哪吃得開啊。你說呢?


不邀自來,我的寶貝是個男孩,已經過了五周歲生日了,幼兒園中班。

從他上學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他,上學以後不準告老師同學的狀,有問題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告訴爸爸,別人敢打你,直接揍他,有爸爸在,但是你別先動手打人。

儘管我知道,那個時候,那丁點大點小p孩他可能完全聽不懂爸爸說的是啥。但是後來的一舉一動我都是那樣告訴他的,有問題自己解決,解決不了找爸爸,別先動手打人。

他真的非常調皮,老師沒少跟我告他的狀,但是至少迄今為止我從來沒有聽過任何同學老師還有親人跟我說過,我家寶貝在學校告同學壞話的。


孩子為什麼會愛打小報告?是不是家長在帶養的時候有一些暗示打小報告的行為,比如:寶貝兒,這樣是不對的,以後有人這樣做你要告訴媽媽!或者語言暴力,比如:不要這樣,聽見了沒?這樣是不對的!!!!

還有就是有沒有讓孩子特別喜歡去表現自己?孩子會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刻意的做一些事兒!打小報告可以算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刻意而為之!


打大報告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愛打小報告的小同學吧。然而家長、老師都有責任對問題進行解析,幫助孩子辨別原則性問題和非原則性問題,使兒童不會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過度敏感、過分誇大,這可能會導致兒童養成過分關注自身利益的習慣,不利於少年兒童適應群體生活與未來的團隊合作。


他成了老師的工具呀,這是教育出了問題。


題主說的是幼兒教師經常碰見的教育問題,如果題主能說出事情發生的具體過程,那麼更有利於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我只說說我使用過的方法之一。

在這裡,我以幼兒園常見的情景為例,回答一下教師應該怎樣消除別的小朋友對打小報告的這名幼兒的排斥。假設是小明打了小剛的小報告,說小剛喝水又撒在地面上了(教師必須明白:對大人來說,撒水簡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可能是他們生活中的大事,所以教師不要採取小事置之不理的態度,而是站在幼兒角度思考),引起了包括小剛在內以及其它小朋友的排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正面表揚與行為強化相結合的方法來處理。那麼實際上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教師要注意觀察,在經過小明打小報告後,小剛的錯誤行為是否有改正的跡象。一旦發現小剛有進步,那麼這就為小明消除排斥提供了恰當時機。

其次,教師最好利用課上時間,在全體幼兒心情較為平靜的情況下,當著全體幼兒的面兒,用認真、愉悅的聲音告訴所有的小朋友:「老師發現,小剛今天下午喝水的時候不僅沒有掉在地上水!在這裡,老師對幼兒B提出表揚!大家一起為小剛鼓掌 ,老師獎勵他一張笑臉貼畫!(教師的聲音必須要認真嚴肅,這能讓孩子們感受出來老師說是很認真地對待幼兒B喝水不撒這件事,可以引起孩子們認真地傾聽,也也要表現出愉悅,愉悅的聲音說明老師不僅發現到了幼兒B的進步,並且為幼兒B的進步感到高興)」。

第三步:關鍵的一步來了,當大家鼓掌結束後,教師用神秘的語氣與表情對小朋友說:「你們猜猜老師怎麼發現小剛有進步了嗎?」,小朋友們的答案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讓孩子們對老師接下來說的話有印象。讓兩三個小朋友回答後,老師就對孩子們說:「是小明幫助我發現的!小明跟老師說小剛撒水了,老師就觀察小剛,發現小剛不僅撒水的次數減少了,而且喝水也比原來多了!現在老師要謝謝小明,如果不是小明,老師都發現不了小剛的進步!老師要送小明一張笑臉貼畫,感謝他!」然後,教師要愉悅地給小明、小剛發放貼畫。

老師通過表揚的方式,讓所有小朋友知道,是小明的小報告讓老師發現了小剛的進步,老師非常感謝小明,也非常高興小剛的進步。老師這種明顯的情緒性、評價性行為,能夠有效引導全班幼兒潛意識裡減弱對小明的排斥。(注意,教師最好是在課堂上正式地進行表揚與感謝,而不是一兩句話帶過。)但是,並不可能完全消除別人對小明的排斥。這時,老師可以在恰當的情況下促成小明對其它小朋友的幫助,例如當有人沒有帶筆的時候問小明是不是願意借自己的鉛筆、是不是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新圖書等這都可以慢慢地消除大家對小明的排斥。

至此,舉的例子就結束了。但是可能會有人想:如果發現小剛沒有進步依然撒水,那怎麼尋找切入點?在此,我想說:方法不是死的,小剛沒有進步那麼老師可以促成小剛的進步,比如,讓小明告訴小剛,接水的時候可以少裝一些水、喝水的時候慢慢地喝,這樣就不會撒水了。總之,就是尋找機會,把小明打小報告和小剛進步之間聯繫起來。

當然,孩子們的思想都很單純簡單,並不會真的去排斥一個同齡的孩子,如果排斥程度並不嚴重,且不會小明的心理沒有造成嚴重傷害的時候,並不建議老師進行調解,而是讓孩子們自行處理這種人際相處的問題。相信過不了幾天,小明又能和小夥伴們一起開心地浪起來~~~哈哈 ~~~

教師對打小報告這一現象的理性認識、科學處理是引導孩子們正確認識打小報告這一事情的前提。

幼兒打小報告的動機實際上有很多原因,教師根據不同原因。根據我的經驗,幼兒打報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單純為了吸引老師對自己的關注。

2:向老師顯示一個事實:我知道那樣做不對,我不會那樣做,內心更深處是希望老師表揚自己。

3:打報告已經成為本班級的風氣(實際上幾乎每個班裡都存在這樣的風氣)。

4:老師在課上應該是有過一種孩子們要打小報告的暗示,這種暗示通常是這樣的:xxx種行為是不對的,你們不可以這樣做。你們如果看見誰做了,就告訴老師(小班老師)。你們替老師監督(中大班老師)。

5.有一些幼兒規則意識比較強,所以會經常發現其它幼兒沒有遵守規則。

有經驗的教師,會在課上對孩子們灌輸一種意識:當你們看見有人做得不對時,比如有人往地上扔垃圾、有人撒水,不需要告訴老師,你們直接告訴這個人這樣做不對,並和他一起把地方的垃圾撿起來放在垃圾箱。這就是培養孩子們把「發現不良問題」變成了「發現不良問題——解決不良問題」的習慣的一種途徑。但是,並不是老師說一次後所有小朋友都能做到,這需要老師在課上、課下的恰當時機,反覆告訴孩子們如果發現有人違反規則的時候,善意提醒並幫助小夥伴解決,才是更好地方法。

總之,幼兒教師的經驗很重要,可以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取經,或者是看一些專業方面的書籍。但是,經驗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別人的經驗都不能保證可以完全適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所以說,不要認為幼兒教師就是看孩子,每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都要具備高情商的優點哈~~~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學前教育研究生,低情商低智商的我也是感覺未來的職業生活充滿了挑戰~~

分享中若有不合適的地方,歡迎賜教哦~


我也有讓孩子當過小班長,但是是輪流的,為了怕孩子排擠。我的原話是這樣,為什麼讓他當小班長?因為他比你們都優秀,我們要以他為榜樣,他我們班最棒的小朋友,我知道你們他想要的最棒的,所以不準排擠他,要學習他好的地方跟他成為朋友,誰敢欺負他,我跟他不客氣。

所以我想可能怕你兒子的老師的問題吧。


我覺得,乾脆就教他做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吧,至少這遠比打小報告高尚多了。做一個冷漠卻正直的人比一個諂媚的人好多了。至少從我有記憶起我就是這樣的,現在也不見得有多冷漠啊


推薦閱讀:

學前教育發展比較好的城市有哪些?
學前教育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本科生到底是去幼兒園當教師還說做商業化培訓早教等?
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如何才能在高水平的早教中心或者國際幼兒園工作?
請問學前教育本科學生如何提高競爭力?
德國真實的學前教育情況是怎樣的?

TAG:兒童教育 | 校園暴力 | 學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