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紐約生活到底是什麼感覺?

有沒有生活在紐約的人回答一下 雖然遍地黃金下肯定有的是殘骸,可是還是很想了解一下現在沒有機會去的地方。


我只說我的經歷 ,我充分理解很多人不喜歡紐約,紐約絕不是完美的城市,有很多大城市的問題。

在紐約上過學,現在人在德國,這幾年全世界跑了不少地方。對於我來說,紐約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氣候最宜人的,也不是人最熱情的,治安也不是最好的,更不是最乾淨的。但是紐約是世界上最精彩的城市。

什麼吃的好展覽多旅遊景點多我就不說了,什麼物價高壓力大地鐵有尿臭街上很多垃圾也確實不能否認。這些東西百度一下搜搜圖片都能找到。

我在紐約最大的感受是他包羅萬象的感覺。生活在紐約經常忘記了自己是個外國人。這並不是說我覺得自己是個美國人,我當然是百分百中國人。但是在紐約,你從哪裡來,你是什麼膚色,你說話有什麼口音,沒有人在乎,也沒有人會介意。你就是你,你就是你個人,你就是一個人。而且這一點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很多我身邊的朋友,中國的外國的,都有類似的感受。紐約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雖然北京上海也號稱國際化大都市,但是和紐約比還是很不一樣。北上廣雖然外國人也很多,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日常生活基本不太會接觸老外。但是我在紐約的時候,房東是以色列人,樓下手機店服務員是尼泊爾人,對面飯店有中日韓,上門找我捐款的是巴拿馬人,計程車司機是印度人,你每天都會遇到來自這個星球各個角落的人。雖然身在美國,但是可能一整天打交道的都沒有幾個美國人。我並不會因為自己的文化背景感到不同,因為其實紐約文化並不能代表美國文化,紐約代表的就是這個世界所有人所有文化雜糅在一起。

我現在人在德國,雖然德國人都很Nice都很禮貌,但是我還是時刻會覺得自己是個外國人,總是缺乏歸屬感。這種心理上的東西很難說對我實際生活影響有多大,但是我個人更喜歡在紐約的感覺。

多年前看過一篇寫紐約的文章,作者和文章名字都不記得了。裡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你每天走在街上,看著形形色色的人,不一樣的面孔,懷揣著或大或小的夢想,從世界的各個角落來到紐約,你才會被紐約的偉大所感動。


一個井井有條的叢林社會。人精太多的背景下,各種常春藤的高知,各種藝術金融天才,頂級帥哥美女滿地跑,不知來歷的頂級富豪有的是,紐約的房地產就是洗錢天堂,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亞文化群體,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太可怕。再怎麼牛逼另類到了紐約也頓時被淹沒,顯得一般般,平淡無奇,average.

當no body gives a shit about you時,反而可以大隱隱於市,反而可以真正做自己。當個廢柴,打個散工,也可以過一生,反正紐約給低收入者提供的福利可以說是全美最好的之一;或者當個事業狂,拚命追求名利,紐約也有的是舞台供你發揮,背後也沒有公權力來動輒指手畫腳(我的親身體驗)。

我想我是行動派的愛紐約,當初作為一個來自外國的毫無根基的年輕人,在自己有無盡選擇時,把人生籌碼all in 在紐約,到現在積重難返,被深深打上了紐約的烙印了。這就是我的命,命該如此,與這塊土地有深厚的緣分。

紐約不是完美的,人類文化中所有的優點,缺點,在這裡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紐約不是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小清新,而是既頂級熱鬧繁華又極度無情自由的世間紅塵最深處。

在這裡,我既不是外地人,也不是本地人,既不是多數派,也不是少數派,沒有陣營,沒有集體,我就是我,無法被定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者的天堂。

另外我覺得,人即使並不一定一生都在某個一線城市定居紮根,但年輕時要出來看看世界,尤其到世界最繁華的地方看一看,至少碰碰運氣,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所顧忌全世界最廣闊最多元的天地下,三觀不斷摧毀重建,追問自己內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然後了解自己,找到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活著。這個場景在紐約最合適。過程很痛苦,但是最終可以把自己捋明白了,讓人生過的不擰巴,每個人越早經歷越好。


遍地黃金下,有的是殘骸。

這句話說得好。黃金的部分自有人來講,我就來說一說殘骸的部分吧。當然說殘骸是刻薄了,不同的生活雖有賣相上的差異,卻未必有著高低貴賤之分。

紐約有個神奇的地方叫法拉盛,是個魚龍混雜的華人聚集區。

怎麼樣,是不是恍惚間來到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而且還是郊區?

這裡有KTV,有地下美食廣場,也有35元一小時的大保健(反正我是沒去過)。

哦對了,還有最具標誌性的,每隔五分鐘就從頭頂飛過的、高低不等的大飛機。運氣好的話,你可以拼出飛機屁股上的字母。

這裡的華人有很多故事。他們的起點天差地別——有人在國內曾是特種兵、老師、醫生,也有人是理髮師Tony。他們的終點卻大同小異——外賣員,超市工,餐館工,還有造型師Steven。

如果人生可以像電影一樣分成三幕的話,那麼來到紐約,來到法拉盛,對他們而言就相當於是一、二幕之間,或者二、三幕之間的轉折點,戲劇上是一個小高潮。

這裡有一類人我稱為「法拉剩男」。年紀大都不小了,五六十歲開外。有著綠卡或者公民的身份,然而出於某種原因,一把年紀卻落了一個單身。

他們在婚姻市場比你更有競爭力。

只要他們稍微主動一點,不不,只要不那麼拒人千里,都不乏相當多的,身在天朝心向美利堅的追求者。她們的條件相當可以,說是風韻猶存也不為過,卻願意主動、甚至倒貼給這些在法拉盛拿低保或者救濟的人,只為了一個美國的身份。

甚至還可以試婚。法拉剩男們買好追求者們會提供報銷的機票,奔赴祖國大地的各個城市,吃飯在餐館,住宿在酒店,好生被伺候個一兩個月。覺得合適了,方才接受女方的追求。如果不喜歡,那麼一走了事,女方只會反省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永遠不要低估一顆想移民的心,他們可是作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還有一類「法拉剩男」,因為基礎還沒有打好,或者老婆孩子簽證手續的原因,與家人分居中美兩地。人是很容易寂寞的動物,何況獨居的房租還更高。於是,一場合約式的同居便開始了。而這段「感情」的終點,即是男方的家人來到美國。對於「法拉剩女」,也是一樣。

很多人愛說紐約的生活成本多麼高,這話自然不假。但也可能說這話的人沒有見過法拉盛的地下室或者閣樓。

五平米的陽台,那是全景飄窗卧室。七平米的閣樓,那是豪華陽光單人間。

你說房租?不要曼哈頓的2500,不要羅斯福島的1500,只要300塊。

至於吃,全美唐人街標配的三菜一湯,你值得擁有。晚上八點鐘以後還有打折優惠哦。

這些故事悲傷嗎,不悲傷。真正悲傷的故事當然要留給搞電影的人。那麼我就來講一個。

很多年以前,大概四十年了,台灣一個意氣風發、風流倜儻的年輕導演娶了美軍駐地的白人姑娘,懷抱著一顆美國電影夢,他們來到了紐約。他甚至還讀了電影系的研究生。

然而女方的家長竭力反對小夥子搞電影。現實更加殘酷,小夥子畢業找不到工作,靠電影接活兒根本養活不了家人。離婚是很順其自然的結果。

這個打擊不小,年輕的導演一時間舉目無親,流離失所。好在身份的問題拜之前的婚姻所賜解決了,每個月可以從政府那裡領失業救濟。然而年輕人孱弱的身軀完全捍衛不了自己的救濟金,常常剛領到不久,就被一幫街頭混混盯上,搶走錢財還不算,還得暴揍一頓。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婚姻的打擊,也許還有小混混的暴揍,導演的精神出了點問題。

精神出了問題也是要吃飯的。他開始吃餐館擺在門口的泔水桶。他還希望在紐約的街頭遇上因《教父》大紅大紫的阿爾帕西諾。

他想回台灣了。

他跑去肯尼迪機場,到處跟人家講他的故事,日復一日。一群華人航空公司的地勤同情他,湊錢給他買了機票回台灣。

下飛機的當晚,家人拒絕見他。他打給自己以前拍電影的夥伴。

夥伴帶他回自己家,他洗了幾年來第一個熱水澡。夥伴把他的故事拍成紀錄片,拿了大獎。夥伴甚至還介紹他到自己妹妹的餐館工作。

他已經不習慣靠勞動來養活自己了。他懷念起美國的救濟。他甚至攢夠了飛美國的機票錢。

有一天他從餐館消失,人間蒸發。而那位拿了大獎的電影夥伴,和幾年前的他一樣,躊躇滿志,來到了紐約。

某一日,在唐人街拍新聞採訪的夥伴突然想起他曾說要回紐約的事,直覺告訴夥伴,他應該就在唐人街。

夥伴去了唐人街的收容所,直接把他的名字報給前台。居然真的就在這裡。

夥伴和他約定每周見一次面,請他吃飯喝茶。

幾個月後,他再度消失,從此杳無音信。

夥伴說他是覺得和自己見面太難為情。

那個夥伴後來的故事,亦很悲傷,我以前寫過。

五十年一覺電影夢


謝@米爾克 邀,看來我紐約吹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惹...

雖然都愛把紐約描繪成冷漠勢利的水泥森林,但我始終覺得它是一個對生活在這裡的人非常溫柔的城市。紐約的溫柔在於,雖然它不會cuddle你,卻讓人很有安全感,讓人覺得就算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沒有在生活的各方面取得一定成功也沒關係,it"s ok
to live an imperfect life。

在紐約,出門走累了總有室內室外的各種公共空間可以坐下休息,沒看天氣預報碰上暴雨總能在幾秒鐘內在路邊找到躲雨的地方,沒(lan)空(de)做飯有無窮無盡的外食選擇,就算沒錢也有一刀一片的pizza可以吃飽,做飯臨時缺什麼材料下樓就可以買到,晚上在外面吃飯不用擔心聊天聊到太晚錯過回家的末班車,生病不能開車出門的時候也不用躺在家裡靠開水和維生素片度日……

咦,為什麼說到後來都是吃飯的事兒?在紐約生活,沒車沒關係,因為用不上;沒房也沒關係,因為反正大部分人都買不起;沒有家庭沒關係,這裡多的是漂泊的人;沒有清晰的未來沒關係,這座城市給人最大的(也許是)幻覺就是there are endless
possibilities and you are part of it。

也許是之前在美國suburb生活過的緣故,對於紐約對廢柴的寬容特別感恩。血淚經驗:在美國suburb這種生活模式相對單一的地方,想要過得「還不錯」,至少要在當地擁有車/好朋友/家人/愛人/優秀的生活能力/良好的社交技能/十足強韌的內心當中的一兩項,否則分分鐘fail at
life。而在紐約這種生活無比便利多元的地方,稀里糊塗地過日子也不會有什麼特別不好。

紐約的溫柔不是來自紐約人,而是來自城市本身。城市並不會在意我的平庸、軟弱以及其他所有令人厭煩的地方,無條件地接納著我、照顧著我(只要我交房租和市稅)。所以住在紐約,時常有這種感覺:雖然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沒關係,紐約擁有一切。

而且街上的姑娘們腿都好長好好看啊……


我出生在紐約,很高興我能在紐約出生!我左邊的鄰居是一個性轉者(或轉性者?),她十分好看,我小時候瘋狂迷戀她,讓我父母以為我的性取向是性轉者。右邊的鄰居是一個雙性戀的藝術家,也非常性感,她喜歡故意模糊自己的性別。今天她是一個帥氣的男人,明天又會變成女人的衣服,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異裝癖。但是她不喜歡孩子,所以不喜歡我。不過她養的大狗們喜歡和我玩。旁邊還有一個同性戀的老人,不幸患了艾滋病。他說沒有患病的人無法理解他,所以一直單身。他教會我跳舞,吹口琴,彈吉他和一點點法語。

所以,當我發現自己可以喜歡同性時,我很平靜。心想,我和那個高傲的藝術家鄰居是同一類人了,以後我要比她養更多的狗。在這樣的環境中,當我和爸爸出櫃時,爸爸繼續看電視,沒有說什麼。媽媽是美籍華裔人,受中國影響非常大,很擔心我。她有很奇怪的,「別人可以是,我的親人不能是」的觀念。由於她一些不正確的做法,爸爸禁止她來探望我(他們已經離婚了)。謝謝爸爸。

我的性格非常幼稚,直到我進入軍隊才好了一些。我沒有經歷過困難的事,所以可以隨時微笑。紐約保護了我,教養了我。


我在紐約曼島上居住生活工作了三年多時間。紐約作為世界第一大國際大都市是有其原因的。紐約的地界其實很小,曼哈頓一點點大的小島,住在島上的人口就100-200萬吧,很難以想像在國內這個人口規模,大概算一個小縣城?即使算上全部五大區也就800萬人。那麼為什麼他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呢?

紐約的大其實是體現在它文化的多元,對不同價值的包容。上海可能擁有紐約20倍的人口,但是文化的多元化可能不及紐約的二十分之一。當上海人天天聊買房買車工資高低的時候,紐約人民的話題會有趣很多。是沒錯,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熱愛紐約這一座城市。(這裡沒有任何貶低國內城市的意思,僅僅是從客觀角度做一些比較,北京上海最近幾年發展很迅速,已經是僅次於紐約的國際化大都市,尤其是北京,我也認真考慮過回到北京上海的計劃)

紐約36%的常住人口是在外國出生的人。每天都經歷著各種文化的相互衝擊、碰撞,觸碰出無數火花。你在街上看到奇形怪狀的人,剛來到紐約的時候會不由得評價別人,為什麼那麼奇葩,那麼不入流,待得時間久了,就會開始覺得,世界本該如此不同。這個世界之所以豐富多彩,不是因為大家多麼的相同,而是因為大家如此的不同。久而久之你會感激周邊的這些豐富多彩的事情帶給你的,可能是能讓你一生受益的極有價值的經歷。包容,互通,不評價,活出自我。大家的人生不受限,我為什麼要受限制。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能在紐約生活下去;一種人不能。沒錯,就只有這兩種人。前者大多居住在紐約的有趣的地方,東村,西村,地獄廚房,威廉斯堡,中國城。後者大多選擇離開或者居住在新澤西,長島等較為安靜的地方。(這裡沒有任何主觀評價的意思,我對一個人是否願意居住在紐約和這個人的價值觀之間的聯繫不做任何評價)在紐約的生活,你的家裡不會有洗衣機,冬天經常看到紐約人民冒著寒風背著大布包衣服去街邊的洗衣房洗衣服,滿大街的都是老鼠蟑螂,嘈雜,骯髒,地鐵冬天冷的像冰櫃,夏天熱的像桑拿房。計程車一股臭味,我待三年了,每次坐完計程車依然感覺很作嘔。能讓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生活下去的,一定至少有一定包容度的內心,有一定的耐心,願意承受一些不完美,來讓自己體會到不完美背後的有趣。在紐約這座不夜城,無論你是怎樣的奇葩,都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也一定可以找到認同和支持。但這一切都是構建在兩個字的基礎上:包容。如果你是一個看什麼事情一兩眼就定基調的人,相信你在紐約一天也住不下來。不過很可惜,你也沒有機會去理解這座城市,更沒有機會得到這座城市可以給予你的:一顆無比強大的內心。

說到強大的內心,一顆玻璃心是沒有辦法在紐約生存下來的。群居動物也很難在紐約生活下來。在紐約生存到最後的都是很獨立的人。今天和十個人的圈子一起玩,明天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十個人。沒錯在紐約你可能不太會有終身難忘的友誼,也很難有可以一起一到周末就在一起的小圈子。如果你想要的是這些,請看向別處。紐約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表演者,你在紐約欣賞到這個世界最美麗的表演,演繹屬於你的最真實的自我。不需要群居動物之間的相濡以沫,每一顆獨立而美麗的內心足夠讓你無比的充實快樂。在紐約這樣一個塞滿人的城市,卻需要及其能夠忍耐孤獨的內心,其實說回來還是包容,有些事是你包容不了的,那麼自然有些好東西你也沒法體驗到。

我把我的青春奉獻給了紐約,有一天我會離開,我會回到自己偉大的祖國,但是紐約生活的這幾年對我的價值觀的確立,對我的成長、獨立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在紐約居住生活,就是這樣的感覺。

據說最後不爆照,是不會有妹子來搭訕的。


Thank you @喜歡照鏡子的 for the invitati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about how it feels to live in New York City.

謝謝 @喜歡照鏡子的 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在紐約生活是什麼感覺」的問題。

I was lucky to live there for a time a few years ago. When I was first asked to move there by my firm, I was a little hesitant. New York seemed so crowded and chaotic and intimidating. Expensive and hard to get to know people who are a little hardened and tough by a difficult life there. Maybe even a lot of crime. I saw a lot of this on television growing up. But, I was totally wrong. I"ve lived in Paris, the US Midwest, Florida, Texas and California. New York is one of the easiest places I"ve lived. Yes, the living spaces and apartments are smaller and expensive. But, you don"t need a car at all. Transportation is cheap and easy. Taxis (no Uber back then) and the subway work smoothly and are everywhere. The culture is actually very friendly, once you get off the streets where everyone just looks straight ahead with no expression. Everything, and I mean everything, is within a short distance - food, entertainment, shopping..

很多年以前,我有幸住在那裡。當我的公司一開始叫我搬過去的時候,我有些猶豫。紐約似乎是個十分擁擠、喧囂、令人想要退避三舍的地方。花銷很高,而且人們似乎在這種壓力下變得有點兒高冷和嚴肅。這裡可能甚至還有很多犯罪活動。從小到大,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紐約大抵如此。 但是,我其實特錯大錯。我曾經在巴黎、美國中西部、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加州都居住過。紐約是我住過的生活最容易的一個地方。 的確,生活空間和公寓小而且貴,但是你一點兒都不需要車。交通又便宜又方便。計程車(那會兒還沒有優步)和地鐵在哪裡都很方便。一旦你離開人人都直視前方面無表情的街上,就會發現這裡的文化其實也很友好。所有的一切,離你都是那麼近——食物、娛樂、購物……

I was there for work on Wall Street, and it was an exciting time early in my career. I went out a lot at night, made many friends, learned about the famous art community and met many of the people involved in it. Great restaurants and bars are everywhere. I have always thought the most beautiful women in America are in New York City, but I think this is largely because there are always so many people out in the streets. This is not the case in Los Angeles or Chicago where everyone is in cars and nobody walks anywhere. In New York, you are on the street all the time, so you see a lot more people.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Haha. It is also the capital of fashion with many fashion events held there including fashion week in spring.

我當時在華爾街工作,那是我職業生涯早期中激動人心的一段時間。我經常夜裡外出,結交了很多朋友,了解那裡著名的藝術社區,與其中的很多人會面。到處都有很棒的餐廳和酒吧。我經常覺得,紐約是美國最漂亮的女人,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的街上永遠都有那麼多人。在洛杉磯、芝加哥就不是這樣,人們都在車裡,沒人會在街上走。在紐約,你永遠都走在街上,所以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人。人山人海,哈哈~這裡也是時尚之都,經常舉辦各種時尚活動,包括春季的時尚周。

I lived in Midtown at Park Avenue at 38th street. This is between Central Park and Wall Street. It is considered a nice area to live as well as the areas around the east and west side of the Park. I like the area around Cornell University near Columbus Circle a lot. I would easily enjoy living there again and I visit often. One change I notice is there are many more Chinese people seen on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This is a great thing for me since I love Chinese culture and have many Chinese friends. I wish there had been more there when I lived there.

我住在市中心,花園大道38號,地處中央公園和華爾街之間。這裡被認為是適合居住的好地方,還有中央公園東西兩側的區域。我非常喜歡康奈爾大學靠近哥倫布圓環的那片區域。要是我有機會再搬回去住,我很容易就會十分享受它,我現在也經常返回拜訪。我注意到一個變化,就是紐約的街上現在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國人。這對我簡直太棒了,因為我喜歡中國文化,也有很多中國朋友。我好希望當年我在那裡的時候能有更多的中國人。

To sum it all up, New York has an energy you feel when you walk the streets. It is like no other place in the US and could be its own country it is so different. When you walk on the streets there you feel like anything is possible in this one of the capitals of the world. It is an amazing place that I would recommend to any visitor to the US. Thanks again for the question.

總而言之,當你走在紐約的街上,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美國再沒有其它這樣的地方,紐約自己也像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國家一樣。走在那裡,你會覺得,在這個世界大都會之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我推薦每個來美國的人都去訪問一下。

謝謝您的問題。


關於現在的紐約,大家都已經說得很多了。最近正好看了Luc Sante 80年代寫的《My Lost City》(我失去的城市)覺得蠻有趣,他寫了一個超級不一樣,滿目瘡痍的紐約,翻譯一些片段到這兒,算是回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紐約生活到底是什麼感覺」。

Luc說:臟!亂!差!別人說的什麼美好、大城市都是幻想而已。

我所住的紐約,是一個正在極速倒退的城市。而我和我的朋友們都露宿在碎片和墳墓之中。

大家可能在歷史課上聽過,美越戰爭1959年打響,直到七十年代才以美國失敗告終。很多美國人覺得,這場戰爭本就不該發生,它是愚蠢甚至不道德、反人類的。又長又臭的戰役,誘發了很多社會和經濟問題,美國人民非常沮喪。屋漏偏逢連夜雨,紐約還在這時候遇上了財政危機,整個狀態都糟糕極了。

瀝青路面的縫隙里長著香椿樹,街面到處都是積水,野獸回歸城市。

冬天,成群野狗聚集在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廣場取暖;堅尼街上,一幢五層樓的房子全部被鴿子佔領;藤本植物繞著摩天大樓,菌類覆蓋著時代廣場。即使是白天,你也很難在曼哈頓看到什麼人。除了市中心和金融區,其他街區儘是流浪漢、懶漢、妓女、乞丐、酒鬼,晚上回不去的人……

1978年,他和很多朋友一樣,為了省錢從上西區搬到了下東區。他們還年輕,魯莽地嘲笑嬉皮士,羞愧地回顧過去五年,對周邊的其他歷史幾乎一無所知,不知道公共圖書館門上為什麼刻著德文名字,也不知道在第四大街可以看到19世紀作曲家們的半身像。

我們周圍充斥著殘骸,卻從沒想到這些關著的劇院曾經也簇新過,輝煌過。經過一番清潔,我們的公寓設施高級而精美,但我們從來沒有覺得這每個客廳都有的精緻的帶有鐵鑄底的縫紉桌是值得注意的。如果老年人沒有留下繼承人或遺囑就過世,房東會直接把所有的東西都扔到路邊,因為這可比叫卡車來搬便宜多了。我們也會去翻找一下唱片之類有趣的玩意兒,對原來美墨邊境戰役啦,1910-1920年時期的大混亂啦則沒啥興趣。

周邊很空曠,只要你願意簽約,房東就會給你免去一個月的租金。但就算這樣空房率還是超過了50%。要是被搶劫了,我們會有點沾沾自喜,因為大家身上都沒錢,癮君子們——和十年後的大不一樣——也不會再傷害你。不過防盜窗還是要裝的,不然會不斷遭遇入室盜竊。

在A街東面,事情甚至更加糟糕。1978年,我都習慣了每晚的大火。火災通常由被房東雇的縱火犯所放。其實這也是個很好做的決定:付房屋稅,還是獲得保險賠償?

燒焦的樓梯間,裂開的地板,沒有亮光,入口由一樓牆壁上撕扯開的洞組成——一切都成了海洛因交易的心理需要。吸毒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你無聊,焦慮,絕望,自我厭惡或者你正好能接觸到毒品。不過也的確有很多人就是來這兒尋歡作樂的,毒品就好比在夏威夷衝浪一樣必須。

對於那些在城裡住久的人來說,醜惡卑劣都不足為奇,城市的大部分都很髒亂。如果這讓你覺得不舒服,那就離開吧。

衛生系統一旦罷工,廢物便成堆地積起來,散發氣味,裝飾每一塊街邊的側石。千萬別指望誰家會有門童。這兒,也不會有太多的塑料袋,因為每天一把火就能解決問題。火災這個壯觀場景已從末日預言成了每日精彩,簡直就像天氣一樣,有時我甚至覺得可以調解心情。

兩年之後,我和兩位室友住到了百老匯101街。按電梯的,看門的都有,其他租客都是年紀稍大的歐洲猶太人,我們5間大房子的租金是400美元。

在百老匯其他地方住的人要麼不能進入主流社會,要麼就是根本連刻板印象都沒有。比如那些不幸的人,失去親人的人,失業的,耽酒症患者,癮君子,被釋放出來的精神病人……

對於他們而言,對於這條街上的大部分人而言-包括我們-紐約市唯一一個可以想像的家,唯一沒有設置外表或行為障礙的地方。

這段寫得挺觸目驚心的,但是後面一段又有點讓人感動。紐約又臟又亂,可是包容性很強,任何一個種族,任何一種職業都可以在裡面找到歸屬感。它很大,大得讓貧窮、醜惡、富有和妖艷都不足為奇。

1977年,7月13日,紐約大停電發生了。

可參考…1977紐約大停電 - 收藏夾 - 知乎 這個回答寫得很有趣。

這就像是決戰時刻,所有外圍的人都會抓住機會。

搶劫的是那些美國模範,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看看能不能得點消費品。他們對權力毫無企圖,反正我認識的人里都沒有。我們只是想讓權力走開,有時候看起來好像的確權力已經被瓦解了。那些日子裡,警察如果不是集體消失,就是近乎和藹可親,至少是對我們真實參與犯罪的可能性表示毫無興趣。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吸著大麻從街上路過,然後突然發現他們剛剛路過了一群穿著制服的巡邏官,他們不可能對那些氣味一無所知,但堅決忽略。小犯罪是不足為意的,非常普通的,濫用藥物、偷東西都是小事。我們做著鼬鼠般的的工作,一方面是這些業餘愛好實在令人著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懶惰征服了我們,這是這個時代的標誌。

這場革命被無限期滯後,因為我們過得太舒坦了。提醒你一下,我們仍然住在垃圾堆里,地板是斜的,牆壁用膠布粘在一起,窗框1912年就動不了了,隆冬天裡暖氣一停就是一個月。房東通常都是惡棍,最顯而易見的有權者。

幾乎沒有房東會挨家挨戶收房租了。但他們(有些人在大頸鎮有宅邸)還是會在固定地點——衰朽的兩室辦公間——坐在一張二手金屬桌子前打電話。不動產是買方市場,房屋主人錙銖必較,能不多給租戶花的錢就絕不多花。你可以拖欠房租,因為把你趕出去不太合算,沒人續約太麻煩,再不聽話的租客也比沒有租客好。

十九世紀早期就出現的對紐約道德,生活質量的懷疑在70年代到達了新的高度。大概總統也很希望這個城市直接去死吧。如果告訴美國其他城市的居民,你來自紐約,那他們恐怕會像看一個喝高了胡說八道的人一樣看你。大大小小屏幕上的紐約,不管是虛構的小說或表面的新聞,總是模模糊糊由暴力、毒品、骯髒組成。

70年代的紐約根本就不屬於美國,它是一個離岸區間,沒有商場,幾乎沒有連鎖店,沒有重生的基督徒被送到這裡,沒有高爾夫課,也沒有什麼分公司。

事情在80年代開始發生改變。里根入主白宮後,以強烈的保守主義傾向重塑美國共和黨,在內外政策上做了較大調整。對內,他改變了多年來美國政府沿襲「新政」的一套經濟政策,奉行「里根經濟學」,主張縮減政府規模和權力,減少稅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明顯地改變了美國經濟長期「滯脹」的局面。對外,他一方面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大力擴充軍備,利用美國科技優勢,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使美國國防年度預算一度突破1萬億美元;另一方面又積極與蘇聯進行談判,他曾與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先後舉行4次首腦會談和會晤,並於1987年12月簽署了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大大化解了核大戰的危機。

對於作者而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跳蚤市場越來越興盛,原來扔在路邊都沒人要的東西,現在都被收起來規規矩矩地擺開陣勢賣了,街道一天天變得擁擠,空房率越來越低,房價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追求光鮮亮麗的東西。

甚至有很多民間故事說,有人租下醫院的檢查床位,房東謀殺以低價簽約的房客,或者乾脆把他們鎖在外面,扔掉他們的東西。

如今,一切都要搶佔先機,紐約的房子老舊且不穩,但看中其地段的投機商們依然毫不懷疑地買下它們。總有一天這些房屋都會被夷為平地,為更高端的住宅單元讓開道路。或許整個地區都會被重新建設。十年之內,我們這些人就會被遺忘,新的人會住進這片新的地方。我記得,波德萊爾提醒過,城市比人心更不可靠(the city changes faster than the human heart)

大概以後的人們不必像我曾經那樣,在冬天與整個松垮的窗玻璃為伴,不得不承受刺骨的寒風。我幻想著,未來,這些高樓也會一寸寸坍塌。不喜歡舊人的憤恨,嫉妒似的看待新鮮的人和事兒。但確實,拋卻個人原因,我依然希望能紐約能預防已經開始凸顯的遺忘症。

出版《底層生活》的十年之後,這座城市的改變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房屋幾乎沒有改變,但我租不起任何一座先前租住過的公寓。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永遠都在軌道之外的地方,現在也被繁榮殖民。當然了,地方史也不是完全消失了,它像調味品一樣被保存下來,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酒吧招牌。經濟會變壞,但是金錢從未喪失它的掌控力。紐約既不是奇幻城市,也不是一半廢墟,它是一個脆弱的,過分擁擠的,焦慮的,半欺騙又過於人性化的地方,被我們不能預見的災難所動搖著。

我不住在紐約了,哪怕只是去那裡我也會覺得有點困難,因為在我的回憶里,紐約街道充滿了孤魂野鬼。

在最後,作者說:

我並非生於紐約,大概也不會再搬回那裡。它讓我變得憂鬱,但我仍然想說,紐約永遠地改變了我,我的想像力困於紐約。而我將如身披疤痕一般攜帶著它給我的印記,無論發生什麼,無論我是否喜歡,紐約都已宿命般成為了我的家。

這段話看得非常感動,想到人們涌到紐約、北京、上海……不問出處地奮鬥和掙扎。這些裝載著夢想的城市對我們的到來和離開都顯得過於淡定。大部分人的痕迹像一溜煙般迅速消散。可沒有誰會是輸家,這些冷酷又包容的地方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箇中滋味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知曉。


E. B. White在here is New York中有一句話:這裡是世界的首都

呆過兩年,也是這種感受


1 吃的特別好,if你喜歡日料的話絕對會愛上紐約。

2 if你喜歡中餐就有點尷尬了,畢竟法拉盛挺遠的。

3 法拉盛有個烤串攤,是移動的,通常Marriott附近,那是我在美東吃過最好吃的烤串;地鐵站邊上那家蛋撻好吃(好像coco奶茶後面)。

4 人巨多,有時候感覺像在北京。

5 中央公園。。。其實也就那樣,朝陽公園不知比他們高到哪裡去了。

6 中央公園中間那個大湖是某種鳥類的保護區,用欄杆圍起來了進不去。

7 曼哈頓畢竟是個半島,進出島極其不方便,所謂跨海隧道非常窄(單車道),而且時常漏水,剛去的時候,走隧道是需要勇氣的。

8 外面看樓都很舊,裡面往往比較新,有家巨好的超市外面看著像廢舊廠房一樣,充分認識到國內市容部門的「面子工程」有多重要。

9 開車很麻煩,堵車倒是次要的,在曼哈頓一個月停車費+過橋費夠買一個包。

10 但是如果你選擇坐地鐵的話,你會深刻認識到什麼叫「年久失修」,有次我去法拉盛,差點回不來。(半路停車告訴我這條線今天不開了)

11 如果你選擇打車的話,紐約司機的車技約等於北京二環內馬自達司機的車技。(都是F1水平)

12 法拉盛的大保健65-150/hr不等。

13 曼哈頓的外圍就要1000+刀,物價虛高啊。。。

14 華爾街很小而且是步行街。

15 那個著名的華爾街銅牛,其實在百老匯大街上,被摸得都發亮了。

16 那頭牛被摸得最多的地方是--蛋蛋。

17 因為五道口土豪實在是太多了,小資文青們現在都去SOHO。(五道口:5th ave,學名「第五大道」)

18 所以現在SOHO也有好多土豪。

19 關於第12、13條,我知道商品價格不意味著我買過,不要想搞個大新聞然後把我批判一番。

20 五道口百貨(Saks Fifth Ave)在五道口只有很小的兩家店面。

21 夜晚治安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堪憂,特別是中城和下城區,因為凌晨1點還人來人往的,當然中央公園裡面就不要亂鑽了。

22 路邊賣唱的水平夠上好聲音。

23 NYU的妹子好漂亮。

24 如果不介意生活不方便的話,不懂英文咬咬牙也能生存。

25 曼哈頓房租之黑:我在哥村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房租,在波士頓能租一個卧室,在曼哈頓能租一個廁所。

26 步行出門,經常需要在腳手架底下穿梭。。。

27 鑒別一家奢侈品店服務水平的的方法:一般奢侈品店提供中文服務;高端奢侈品店提供粵語和普通話服務。

28 中餐館和奶茶店正迅速普及支付寶。

29 強烈建議:購物不要到紐約,你搶不過你的同胞的,新款不是斷碼就是沒貨。

30 在五道口的店裡偶爾會遇到名人,我遇到過陳凱歌導演。

還有一周就CFA了,我就不立100條的flag了


開學大三,女生,暑假在紐約住了一月。

喜歡的地方:

美食多,可以吃到很正宗的中餐而且還不貴;

百老匯好看,不親臨現場感受不到那種震撼;

建築賞心悅目,隨便拍都是畫;

陌生人很熱心,拿著Google map瞎晃一晚上被好幾個不同膚色的小哥哥問需不需要幫助;

生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生;

講話很輕鬆,調侃很包容;

牛奶便宜又好喝,好喝到炸裂的那種;

中央公園真的很美;

厲害的大牛多且很少有架子,

大牌和國內比便宜好多。

不喜歡的地方:

地鐵破,沒信號,但也因此培養了紐約人愛在地鐵上讀書的習慣,價格也便宜,尚可忍受;

吵,每天都能聽到各種siren聲、直升機聲,與此相對應的沒有安全感,晚上一人回家看到街邊聚集在一起聊天喝酒的黑人們會很害怕,走在人流多的時代廣場會害怕恐襲害怕衝突;

物價高,生活艱辛,哥大周邊隨便一份盒飯換算成人民幣可以在廣州吃一頓很不錯的大餐,米其林雖然好吃但是一頓就要三四百人民幣,生活在中下層的人民的居住條件遠遠比不上中國二三線城市的人們,流浪漢很多;

沒有歸屬感,華人再多也於事無補。

總結:紐約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希望。

隨手發幾張圖:

中央公園

百老匯門票

米其林餐廳

帝國大廈往下看

紐約證券交易所

自由女神

大都會博物館

布魯克林大橋

聽說點贊會讓人變美哦~~~


在紐約生活是什麼感覺。 正好有朋友也問我這個,乘著zootopia大熱映

Where anyone can be anything

紐約對於我來說是個溫柔包容的城市,也是塊巨大的精神春藥。 它寵溺著在這裡生活的人,縱容你成為任何你想要成為的樣子,推著你做最好的你。這裡對人沒有定義,沒有『正常』也沒有『奇怪』。如果你想當一個『怪咖』就請成為最『怪』的那一種。被領域內最優秀的人包圍,不只是能學到什麼,更多的是你知道有一天你也能成為/超過他們。這樣的可能性,在心中種下小火苗,不管以後走到哪兒內心都有小宇宙。

在這兒我成為了一個設計師,紐約讓我從心底信了兩句話,

There is no limitation

Do not ask for permission(並不是指違法犯罪的事兒)

從小的教育讓我做任何事情總希望得到許可。在做之前必須要知道『它能做』,才會做。導致我剛開始的時候做project畏手畏腳,不願意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兒。

紐約的多樣性讓『拓寬眼界』這四個字顯得特別無力,這兒有比你想像中更大的世界。

城市對人的改變是一絲絲滲透的,比起拉薩凈化心靈的『朝聖』之旅。這裡更能幫你找到你自己。

這裡人走路的速度比公共汽車快,全身酸臭的homeless和打扮光鮮的高收入人可以出現在同一節地鐵車廂。凌晨12點到2點的地鐵一樣擁擠。這裡的人友善又暴躁,積極又萎靡,可怕又親切。

Excuse me, I am sorry, No worries 能解決大多數的衝突。

我是不是誇張了?管他呢 反正我喜歡這個地方

我也只是看到了這個城市的小小的一面。如果哪天有感觸再繼續說說。


可能因為是比較純正的新時代中國人,對有名的大城市有無法避免的、欲罷不能的嚮往;甚至也不能說是嚮往,而是一種身不由己的『與有榮焉』。

記得看到過一句話,說住在紐約的人有種『artificial feeling of being the center of the world";所以可以稱自己為New Yorker對他們來說非常珍貴,這是這個城市自動給他們的榮耀。

榮耀,或虛或實,或大或小,對如此多的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

紐約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大概就是擺脫了這種『與有榮焉』。

我一點都不喜歡紐約,因為性格不合。非常不喜歡時刻都被迫花錢、打扮、懂藝術。

最不喜歡的則是那種人人都需要表達『I lover NY. And everywhere else sucks』的近乎宗教式的、愚昧的自我陶醉。

So imposing.

離開之後,倒反而可以懷念一些獨獨屬於她的好處。

個人感覺,純屬一家之言,莫怪。


一路瀏覽過來大家的答案,基本都是圍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而寫。各有各的精彩,我再寫這方面肯定也趕不上已有的答案,就把我對紐約的感覺呈現給大家。

我感覺紐約是一個充滿活力,給生命無限可能的地方。她讓我從跌倒中迅速爬起來,疾速前進,最終順利趕超我的 peers。如果要我用一幅圖來形容我在紐約的 700 個日日夜夜,那可能是這樣:

(我襠永遠佔據重要位置)

紐約是美國為數不多的有夜生活的城市,而時代廣場更是紐約為數不多的 24 小時不停歇的地方。每次來到這裡,感受這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水馬龍的世界,繁華絢麗的都市,都讓我為之一振,甩開所有的不悅和負面情緒,重新投入戰鬥。

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初來紐約

時鐘撥回到 2015 年 8 月。當時我剛從波士頓一所大學畢業,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創業生涯(至於做什麼,往下看就會知道)。選擇了當時最火的項目,由於我本身有 IT 工作背景,所以滿以為會成功,至少不會失敗得太慘,結果現實把我打得滿地找牙。留學生在美國創業,即使有好的項目,融資,一切都那麼順風順水,身份問題很多時候也會把創業者限制地死死的,不能動彈。

於是創業失敗之後,我帶著變賣的家產(當時僅剩一輛二手 08 年產大眾高爾夫)8000 多美元來到紐約,投靠朋友。剛開始來紐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困難。曾記得,每次去 Whole Foods 買一條豬肉(比牛肉便宜),回家都要切成兩半,分兩天做成兩頓吃。我有健身的習慣,所以每天基本上都會盡量吃點肉補充體能。

接下來我的想法很簡單:『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我人還在美國,就一定能東山再起!看看當時最火的專業(現在美國也是),結合自己的背景,我打算重新讀研,專業 CS!於是,在沒有 GRE/GMAT 成績、托福成績過期的情況下,去參加紐約各個大學的 Open House,和那些招生官套磁,找以前的工作單位領導、學校教授寫推薦信。

從 9 月到 11 月,那是我來美國最焦慮的時期,每天都在瀏覽不同大學的 CS 項目。比較,詢問具體申請細節。最終,我一共申請了 5 所大學。

一線生機

大家都知道,等待是最令人焦慮的。那段時間,恰逢紐約盛夏,潮濕,悶熱,我住的地兒沒有空調,每晚只有那嗡嗡作響的電扇。我幾乎天天失眠。打破這個情形的是在 11 月中的一天,我收到這樣一封郵件:

是一份錄取通知書!而且還是一所看上去蠻不錯的學校。我終於不用為身份而發愁。幸運的是,後來又陸續來了幾個 Offer,除了我最想去的 NYU 沒有給我 Offer,一共收到 3 個不錯 Offer。感覺又有了希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知道我想繼續讀研後,又資助我了 35 萬人民幣的『巨款』,作為我這個研究生項目的啟動資金,包括學費和生活費。雖然這個錢遠不夠,但我知道,我們家庭作為工薪階層,已經非常給力。

逐步好轉

2016 年 1 月順利入學後,第一學期我把主要精力花在熟悉學校環境、資源,faculty,peers 等上。但是整個研究生項目僅學費都要 4 萬多美元,已經讓我非常壓力山大。而且紐約的生活成本著實非常高,最便宜的地鐵月票都要 120 多美元。

臨近第一學期結束,我已經摸清我們系大致 faculty 情況,以及校內工作申請和負責人等相關信息。在順利複習好功課,拿下 final 之後,積極面試校內工作,最終在 2016 的暑假,我成功申請了 2 份(同時)校內編程相關工作。周薪約 900 美元。

另外由於這兩份工作主要是遠程,最多每周去 3 個半天(上午),我還有大量時間去接私活。於是在這期間我做過:

此時我已經基本熟悉美國生活。從買保險到看病;從租車到修車;從開車到上庭等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經歷過。當然我也在困難時期做過各種兼職,中餐館的外賣員,搬家,接機,奧特萊斯購物等等。最神奇的兼職是地陪,陪同來自國內學生或家長來這邊考察學校、購物以及遊玩等。$200 美元一天,包吃、包住還是爽的不要不要的。

引用自:沒想到我也成為一名紐約客

http://www.uhaul.com/qr/uh5523ba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我當時做兼職搬家的租卡車收據,最多一天搬過 3 趟,大概 500 美元。

當然這些只是解決燃眉之急,我知道重心肯定是要在學業以及專業相關的工作上。從第二學期開始,我就停下所有的兼職,努力做好校內工作,並且開始找校外實習(因為我已經學習兩學期,有資格 CPT)。

同年 12 月,經過不懈的努力,以及在校內工作打下的關係,通過教授和校內工作崗位經理的推薦,順利拿下一家華爾街創業公司的實習 Offer。約 900 美元一周(20 小時)。加上我之前的校內工作(其中一份我一直在做,直到畢業),我已經基本能供給平衡,而且小有盈餘。

興奮地在公司門口發朋友圈

我很感動,要知道在實習期間都承諾要 Sponsor H1B 的良心公司真心不多見。

於是也就有接下來這些:

  • 橫跨美東/中部/西海岸自駕游上萬公里
  • 健身教練
  • 牙齒矯正/美白

國家化石公園

Sleep No More 浸入式話劇

靠譜黑哥哥教練,讓我增肌 20 lbs

馬上就要治療結束,想想就開心

勝利的曙光

2017 年 5 月 20 日,在這個浪漫的日子,我以 GPA 3.8 的成績順利從 CS Master 項目畢業。再加上有比較好的實習經驗,我也順利拿到一些不錯的全職 Offer(往下看就會知道)。

帶著新夢想離開紐約

終於,2017 年 7 月,畢業後的第 2 個月,出於個人發展,職業規劃等綜合考慮,我決定去到其他地方去看看(往下看就會知道)。很感謝紐約給我這個翻身的機會,讓我又能滿血復活。現在我已經帶著新的夢想,又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波士頓,就著這杯 Whisky 寫下這些讓我瞬間像打了雞血一樣的珍貴回憶。

想知道這些的往下看。

首次創業:沒想到我也成為一名紐約客

全職 Offer / 找工作經歷:三個月找到北美滿意好工作

保證篇篇乾貨,看不過癮你來找我。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吐槽,抱怨在北京辦事時接觸的服務人員素質之低下,攪亂了她一天的好心情,也讓她進一步堅定了逃回紐約的想法。

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但我從未覺得紐約是一個多麼明朗美好高度文明的存在。很多人喜歡拿紐約來與北京上海做比較,以突顯其與眾不同。但在我眼中,紐約不過是一座被大量文學與影視作品過度包裝美化的城市,它同北京上海倫敦巴黎一樣,有著大城市所具備的優點,譬如彙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豐富的文化生活、具有個性的世界各國人士、便利的公共系統;也有著大城市共通的弊病,譬如擁擠與髒亂、人心間的淡漠與隔閡,以及無法消弭的地域、種族歧視。

從紐約回國有一段時間了。偶爾也會懷念在紐約的日子,懷念的是在那裡去過的美味餐館兒,看過的劇和展覽,以及結識的朋友們。但我對這座城本身並沒有多少熱愛。相比國內部分服務人員素質的底下,紐約那種服務員明明服務不周依然要不情願的付小費且給少了還要受到他們白眼的情形更令人氣憤。當生活潦倒的白人大媽在我們面前還總表現出一副不知從何而來的優越感的時候,我就意識到,無論我們在這座城市努力奮鬥多久,攀爬到怎樣的位置,都難以尋得一份歸屬感與認同感。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文化大「熔爐」,只是一個被各種文化「拼湊」起來的Big Apple。


沒來上學之前也是對紐約各種憧憬,來了之後覺得好像和國內沒什麼兩樣。

日常美景毫無P圖

這不是我住的地方嗷!

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堆鴿子每天來看望我 ♀?

然後六七點鐘就好咕咕咕的把我叫醒 ♀?拒絕

1. 紐約是我覺得唯一一個downtown沒有沒落的城市了,看看波士頓看看華盛頓,晚上基本都沒有人,而紐約的downtown。。。基本 沒有 沒有人的時候。。。

2. 紐約好吃的很的多,吃過一刀的金拱門也吃過500刀的米其林。我不同意樓上說的中餐很少,我們學校/我家旁邊就是麻辣香鍋。。。每周吃三次

3. 紐約好玩兒的很多,可以看各種劇各種電影各種ktv酒吧(沒去過蹦迪。。聽他們說很累),各種展覽,各種博物館,各種遊行,冬天可以滑冰和滑雪,有各種高樓大廈可以逛or俯瞰城市,還有女神像也要去,曼島地價很貴但是也有各種美麗公園。

河對面的long island city

4. 紐約的人我覺得都很好呀!有一次我坐地鐵不知道哪站下車我就問了一個小哥哥,小哥哥告訴了我並且在他下車的時候提醒我我還有兩站就要下車了,暖心??但是也有堵車的時候。。。

5. 紐約的建築都很有特色這倒是真的,有個師長住的樓是1940年建的貌似 還有辣種非常浮誇的淘寶的歐式宮廷風的樓頂。。。電梯也是手動的,你要手動拉開電梯門。。。電梯裡面的按鍵。。是木的。。。不過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的電梯的按鍵也是木的 圖書館上面的鐘是裸露的 就是你長得夠高你就可以去撥動。。。

6. 哥大的tree lighting

據說是緩解考試壓力

Gym也來湊final的熱鬧

校醫院也來湊final的熱鬧

在看似全校都關注我們final的時候。。。紐約猝不及防的下雪了。。。而我的UGG還沒到。。。BTW BUG國內一兩千,這邊還是一兩千(微笑)

7. 紐約的大雪

小孩子們就這麼拿著一個塑料板就去滑雪了。。。摔倒也是很正常

女神像更美了

8. 我一直覺得我們學校各種偕

比如打疫苗

比如上廁所

10. 一些趣事

就在身邊的車自燃了

為了拍婚紗包了一條街


二更:

我其實是在拿紐約、洛杉磯、北京三個城市做對比,而不是紐約vs北京。總的來說北京是家,洛杉磯是我喜歡的城市。紐約有的洛杉磯都有,紐約沒有的洛杉磯也有;有些東西紐約有北京沒有,但北京我可以忍一忍,紐約忍不了。

-------------------------------------

已經在紐約生活了一年,完完全全不喜歡這裡。

之前在洛杉磯住了四年。

如果問我願不願意離開北京一輩子生活在洛杉磯,我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給我一百萬美元的年薪問我願不願意一輩子生活在紐約,對不起,我要回北京。

很喜歡一句話,紐約是紐約,美國是美國。

不知道為什麼我過馬路是個弱項。本科的時候每次回國過馬路都要小心翼翼擔心被車撞,在紐約呆了一年回國徹底不害怕車流。

紐約的車是不讓行人的。紐約的車紅燈右轉不但不停一下還會和行人搶(儘管紅燈右轉不停車是違規的),我好幾次差點被撞。至少國內的司機害怕被訛還是會避讓一些。嗯對,在紐約行人可以闖紅燈的,比北京嚴重多了。而在洛杉磯司機就算是急剎車也要讓著行人,行人闖紅燈罰$200。

說紐約美食多的,跟洛杉磯比起來真的弱爆了。而洛杉磯的飲食又比北京弱爆了。聽說上海、深圳、廈門各種各種城市好吃的更多。當然,紐約的米其林三星確實多,可是誰頓頓吃得起米其林三星。頓頓味同嚼蠟不是一個月一次米其林三星拯救的了的。

說紐約是文化大熔爐,不會讓自己覺得是外國人的,在洛杉磯也不會有這種感覺。平時在美國到處旅行的時候基本上也都不會有這種感覺。

還有空氣,在紐約呆了一年我的氣息變得很混亂。大街上的垃圾味天熱的時候甚至能飄進我的窗戶,我住在六層啊,哦對那個破房子房租還賊貴。平時出門大麻味、流浪漢的味道、垃圾的味道、排泄物的味道,我真的不敢大口呼吸。這個暑假我花了整整兩個月呼吸才變深了一些。真的,我寧可帶著口罩吸霾,好歹不臭。我爸春節的時候去澳大利亞旅遊,跟我說澳大利亞的空氣秒殺洛杉磯。假如有一天我真要留在美國,看來他是不願意跟我來了。

還有地鐵,一股潮濕發霉的味道,一趟車最少要等三分鐘,有的線還沒空調。拜託,北京地鐵1早高峰時段剛走了一趟下一趟就即將進站了,我看見車要走了練追都懶得追。報站清晰,溫度適宜。

朋友圈上各種男同學的被搶劫實錄——最繁華地帶走著走著前後左右四個人把他圍起來了。感覺作為男性,紐約被搶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美國人素質確實高,可以討價還價到$20,如果錢包里只有$100,是可以找錢的。真是個素質高的城市。


住在澤西,在紐約上班。

每周必去K-town或者Chinatown或者Flushing改善伙食。

每年固定活動很多,從年初的跨年,一年兩次的餐廳周,到地鐵裸奔(誤),各種神奇的詭異的活動都有。臉書上有神奇的各種活動小組,比如我同事加入的小組就是每個月去做一次義工之類的。

紐約給人的感覺是鐵打的城市流水的金融民工(誤),每年大批的小夥伴因為沒有H1B回國,又有大批的小鮮肉加入到紐漂這個行列。

還是挺想家的。

周末要去打paintball, 打完了回來更。

BTW誰有什麼周末推薦的戶外活動。。。

paintball 被兇殘的美帝產熊孩子差點打哭了,不過也真的爽爆了。

___分割線___

這次來安利幾家NY的餐廳吧。(我真的沒有接廣告)

1, Nippon.

155 E 52nd St, New York, NY 10022

很神奇的一家日料點。就我所知在nyc貌似只有這裡能在可承受範圍內(人均$150)吃到河豚刺身。

它家比較傳奇的有鴨肉火鍋和河豚刺身。

[此圖是我自己拍的,版權所有]

2, Gyn-Kaku

這貨我同事安利我好多次,尤其推薦東村那家的分店,據說它家的lunch special 簡直是NYU學子們的心頭愛。然而我每次都是周末去所以並沒有體驗過Lunch special。

然後,它家的dessert 有lady M的抹茶千層。

[此處應該有圖,回家補]

[此圖是不我自己拍的,版權沒有]

3, MarkJoseph Steakhouse

這個是上次餐廳周去吃的,離公司很近。據我同事(某CBC)安利,他家的牛排是非常正宗的美食牛排,餐廳周去吃的話相當超值。(所以我拔智齒之前又去回味了一下)

[此圖是我自己拍的,版權所有]

4, American Cut

這個餐廳依舊是我神秘的CBC同事安利的。他家的牛排和MarkJoseph相比,長相兇殘了些,但是比起MJ,他家的牛排更加外焦里嫩(可能是皮過分焦所以凸現內部的嫩了)。而且開胃菜的Oyster十分美味。

[此圖是我自己拍的,版權所有]

5, One if by land, two if by sea

這家餐廳是我另外一個神秘同事推薦的,情人節那天帶家屬去的(其實是後一天去的,14號根本訂不上。。。)。餐廳風景相當贊,還有一道據說很少有餐廳能做的Beef Wellington。做法大概是用面將牛排和佐料一起裹上,然後烤熟(?), 味道就保留在肉里了。味道很贊而且環境很好。推薦各位帶妹子去吃。

順帶吐槽一下自己,下面的第一張圖片是他們家的鵝肝。鵝肝是生的,用酒泡著,按服務生的說法應該是鵝肝夾麵包吃,然後我是先手斯了麵包,然後就著烈酒吃的鵝肝。鮮則鮮矣,酒味太濃。

beef Wellington


剛發現全紐約州都沒有Cabelas和Bass pro??


很多人都在說紐約生活的種種好或不好,以及在紐約生活消費有多高,我就結合自己在紐約生活的經歷具體談一下在紐約生活的具體花銷,文末還有紐約街訪視頻,路人告訴你紐約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覺。

學費

先從學費說起,相信很多人是像我一樣去紐約留學的學生

根據USNEWS的數據,哥倫比亞大學14-15年度的學費是$51,008,但依舊阻擋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的申請。紐約大學學費稍遜一籌,但14-15年度的也高達$46,170,福特漢姆大學緊隨其後,14-15年度的學費也達到了$45,623。私立大學的學費太高,還有公立學校可以選擇,比如CUNY和SUNY和位於新澤西的羅格斯大學,這些學校一年的學費不會超過$30,000。

住宿

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房租開支可能是生活開銷中最大的一個,如果你選擇住在曼哈頓,意味著你每個月至少要付出一千美元以上的房租。當然住在羅島和Newport的同學可能會不服,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對居住要求較高的話,紐約肯定可以滿足你。

對於大部分預算不多的同學,布魯克林和皇后區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大概一個月的房租在六百美元左右,而且這兩個區也都有很大的華人聚集區,吃飯買菜什麼的都很方便。

圖為曼哈頓公寓

出行

住的地方定了如何去上學呢,最普遍的方式還是坐地鐵,習慣了國內地鐵的同學第一次坐紐約地鐵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舊,臟和不靠譜。好多地鐵站沒手機信號不說,甚至會看見老鼠。但紐約地鐵也有優點,一是線路多覆蓋面積廣,二是分為快慢線通勤效率高。相比於國內地鐵價格,紐約地鐵的票價還是貴了不少,單程票價是2.75美元,7天票價59.5美元,月票價格是121美元。

圖為紐約地鐵

飲食

吃在紐約,紐約雲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在紐約上學的同學可不要天天吃食堂啊。一般來說吃一頓簡餐在10美元左右,大餐在30美元以上。如果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吃的話開銷也不是小數目,所以多去超市買菜自己做也是一個挺好的選擇。

下面來推薦幾個比較有特色的地方:(作為生活在村裡的我,簡直羨慕嫉妒恨啊)

1.Chinatown

不論是曼哈頓、布魯克林的還是法拉盛的唐人街,中國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個遍,想念家鄉飯的時候就去吃吃吧。

圖為唐人街廣式早茶

2.東村

NYU附近有許多不大的小飯館以日本的居多,也是平時聚餐的好去處。

圖為一風堂拉麵 Ippudo NY

3.32街Ktown

一條街都是韓國特色飯館,喜歡烤肉和拌飯的同學不要錯過。

圖為姜虎東Kang Ho Dong Baekjeong

4.Peter Lugers

來紐約吃牛排,一定不能錯過有百年歷史的Peter Lugers。這家任性的牛排店開在Williamsburg和長島,菜碼很大,只收現金,Dry aged的牛排非常贊。

5.紐約餐車HALAL FOOD

來過紐約的朋友們一定會對滿城的Halal Food有印象,切碎的雞肉和羊肉配上特製的醬料和米飯,真不愧是紐約第一街頭美食

6.Shake Shack

來紐約不吃Shake Shack吃漢堡,就好比沒去自由女神一樣,這家從小餐車走出來的漢堡奶昔店代表著最有紐約特色的快餐。

都說來米國就要study hard, play hard。生活在紐約,逛各式各樣的商場和商店是必不可少的,從第五大道到SOHO,各種名牌潮牌雲集,最新款的產品在這裡都能夠買到,而且價格相比國內很有優勢,如果選擇來紐約上學一定要準備好買買買。唯一讓人遺憾的就是紐約市的消費稅接近9%,看來政府也趁火打劫啊。

圖為第五大道

SOHO區

綜上來看,在紐約上學住宿大概要1500美元一個月,不同的區價格不一樣(此外還有地鐵,吃飯500(出去吃遠不止這個數),超市商場購物300以上),比在美國其他地方上學應該都要貴一些。但是紐約多彩的活動,深厚的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和豐富的工作機會會讓人感到:我來這裡沒錯。

視頻封面【清柚課堂】美國生活大吐槽,誰說美國空氣都是甜的?_搞笑_生活_bilibili_嗶哩嗶哩bilibili.com視頻


推薦閱讀:

中國前五大學軟體學院,前兩年gpa太低,如果以後想去常青藤讀研,有什麼建議?
國外重讀本科的人們現在都過得怎樣?
出國留學後移民當地是一番怎樣的經歷?
如何看待2016.12.2.USC校內發生的教授被殺事件?
高一學生目標NYU的Stern,從現在起應該如何準備?

TAG:紐約 | 美國文化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