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紀錄片《紐約災星》?
紐約災星 第01集
豆瓣歷史上數得著的評分詐騙大案。
如果這不是一部美國紀錄片,我絕對會認為是製片方僱傭了豆瓣水軍。
「What the hell did they do?」
「deceived us all, of course.」
本片在中文互聯網上被吹得天花亂墜,嚇得我影評看到一半趕快關了頁面,怕被劇透。然後大致搜了一下相關的評論,形成的印象可以用3個字概括——神轉折。此時我已經腦補出了1部《消失的女友》1部《記憶碎片》,甚至還大致規划了一下紀錄片的布局,一個「富家子弟蒙冤30載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意外揭露真相」的史詩巨作已經在我腦海中成型。
拿出一個寶貴的假期仔細品位這部神作,開局不錯,相當經典,對案件的分析,受害者家人的態度,嫌疑人的過去,都按部就班。
然後看到主角好友被殺,我開始坐不住了,各種跡象表明——OK,我還是繼續看下去,萬一導演比我想像的還牛逼100倍呢?然後一直堅持到第5集,我已經開始照鏡子看自己的表情像不像黑人問號了。
這部片,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描述刑事案件偵破過程的,記錄片,沒有,任何,戲劇性要素。
是的。
沒有,任何,轉折。
同樣水平的案子,法制進行時每年至少播100個。
所謂的懸念,全都是看了影評之後的先入為主造成的誤導。返回去再看,就是一部劇情普通但是製作精良的紀錄片而已,社會批判力度很強。五毛們從中看到資本主義荒誕的司法制度,五分們看到新聞自由和民主制度對政府的糾錯能力,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這部片子真正牛逼的地方,是當你接觸到罪犯的內心之後感受到的恐怖,嚴格說本片前4集都可以不看,直接看最後兩集就行了。
在知乎看了一個回答,提到了這部迷你劇,覺得挺有意思,據說結局反轉什麼的,於是就刷夜看完了這個,之後好後悔……現在我的感覺就是最後一集的標題:「What the hell did I do?」……
總的來說,這片子很一般。除了配樂很棒以外,其他的真是……感覺這部劇噱頭很吸引人,但是導演拍得實在太混亂,講述的方式太不成熟了,而且感覺最後結局結束得也太自以為是了……而且如果導演認為他做的是紀錄片,他這個完全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剪輯(認為Bob有罪),這在本質上就是另一種版本的謊言,你要說它是一資料片,呵呵,殘缺不全、混亂、主觀色彩強……
但是講碎屍案辯護的第四集完成得還是較為滿意的(實時錄像、當事人(雙方律師、被告、陪審團、被害者朋友)的採訪之間的切換節奏把握的還好),及格啦,其他集的水平覺得非常差……導演你確定你畢業了嗎……(好吧我太刻薄了
說到底,這部片子就是主要賣噱頭。
P.S. 關於Robert Durst到底是不是兇手,這個實在沒有討論價值,我們手裡的資料基本上來自這部劇,而這部劇成心讓你認為他是兇手,你還能怎麼著……「紐約災星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看得有些早,好些細節記不清了。
從紀錄片的製作水準來說,2016年播出的「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在敘述的手法、內容編輯和情節推進上更勝一籌,顯得會講故事些。
這部羅伯特·杜斯特(Robert Durst )主動參與拍攝的紀錄片,有個被媒體廣泛傳播的曝點。在拍攝期間,有次羅伯特·杜斯特在洗手間里沒有意識到自己接受採訪戴著的麥克風還開著,自言自語說了這麼一番話:「我到底幹了些什麼?殺光他們?當然,這是一定要的啦!」在他這通對犯罪行為的告白播出後,隨即遭到洛杉磯警方的逮捕,於2016年初被判了85個月(7年多)的監禁。
同樣對著攝像鏡頭,歐·傑·辛普森(O. J. Simpson)慣常採用自信、具有才能和善於取悅他人的正面形象來偽裝自己,而羅伯特·杜斯特就顯得有些退縮,儘管他的自述上有相當多的合理化和否認事實之處,總帶著些無辜、無奈和年老體衰的可憐相。
(紀錄片的宣傳和拍攝上,有些鏡頭讓羅伯特·杜斯特的瞳仁顯得很大,看似覆蓋了眼白的部分。在西方文化里眼球全黑,意味著該人是惡魔、被惡魔附體或邪惡的生物幻化成的人形)
整部紀錄片最打動我的地方,是羅伯特·杜斯特對著鏡頭說:「一生中,我有花不完的錢,而這並不使我幸福。」
這句話使我聯想起當時正在閱讀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所著的「真實的幸福 (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幸福的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所在章節提到的,「財富雖然可以帶來物質的佔有,但它跟幸福的相關卻很低。」
羅伯特·杜斯特和歐·傑·辛普森皆因殺害親友,成為這兩部有關犯罪剖析的紀錄片主角,似乎是有雙無形的命運之手,把他們一步步推到這個境地。擁有足以讓世人羨慕的財富、名譽和個人成就,都不能讓他們擺脫毀人和自毀的人生走向,以及法律的懲處。禁不住會去思考,現今社會把幸福與功成名就高度掛鉤的功利化教育,是讓追名逐利的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還是無形中促使其中部分人成為羅伯特·杜斯特和歐·傑·辛普森這樣的犯罪者?
----部分內容參考和引用自新聞「傳奇的羅伯特·杜斯特:美億萬富豪拍紀錄片泄露殺妻秘密」。感慨生活才是最好的編劇
也是因為在神轉折的評論里慕名去看
作為個紀錄片的確很不錯後面評論有關大量劇透可以看完影片後再瀏覽******************************************************************結局感覺並沒有特別出人意料只是真相浮現的方式比較戲劇性而已紀錄片里有提到過很多疑點
其實最後也並沒有實際的解答留給觀眾自己想像了比如 為什麼在逃的時候
都剃了頭髮眉毛卻還去超市故意偷一個三明治而被捕難道就因為突發奇想會在這個時候去冒險所以我挺懷疑他的心理層面不過也沒有什麼好的解答還有影片說他
其實比常人聰明
如果沒有什麼什麼的事件...我也並不覺得就是他的所作所為三次謀殺案妻子失蹤
的確做了不少小伎倆 卻漏洞百出 口風還不一致這我就當起疏忽大意他摯友之死
時機什麼也沒有做任何掩蓋車子記錄通話記錄甚至最後的書信信息也都沒有做過處理
就還給警察發了郵件不想讓屍體在那裡腐爛卻還留下了和自己原來一模一樣的筆記和拼寫錯誤我當初看到的時候我都覺得這是陷害吧要說其他都是事發突然或者意外這個應該是謀殺了吧卻能在這麼關鍵的點賣這樣的破綻么就不用太複雜用印表機列印 左手寫字
都比留下這種證據好什麼都可以啊肢解鄰居
那官司打得漂亮是律師的事情11單就肢解分屍如此簡單的拋屍也就算了第二天回拋屍地點看到裝屍體的袋子浮起來了竟然單單只把頭取了出來就算不做相對更好的處理屍體手段
你既然都打撈了個頭不能在做點更詳細的營救措施么就還有最後戲劇性的結尾
自言自語雖然說不是第一次 但是先不提這最後說的話多麼勁爆既然上一次別人已經告訴過你麥克風沒有關竟然還會犯同樣錯誤
自言自語承認罪行么而在別人剛問過讓你惶恐的問題之後會在別人地盤的洗手間自言自語承認罪行讓我簡直有點不可思議是年紀大了還是從來他就是這樣並不在意細節(心理壓力太大需要通過自言自語的手段來緩解?)總之我並不覺得他的犯罪手段和這三個謀殺案有多麼離奇只是聯繫在一起的確建立了一個戲劇性的故事就紀錄片來說 其實堪稱經典讓人感嘆人生如戲**********************************************************************說實話挺想和主犯聊聊的我感覺我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去看這麼一部不知所謂的紀錄片真是日了狗。跟很多人一樣,我是看完那個神轉折故事回答的推薦後去看的。就事論事,我不評論者部片子的好壞,但我完全不覺得這部片子里有絲毫的轉折性。從一開始的分屍案,到妻子失蹤,以及最後的朋友死亡,就片子而言,本身沒有介紹除了主角之外的其他有可能犯案的角色,所以我認為那個答案說的神轉折是會出現在某個警察或是主角的某個朋友里。直至到了第五集兩份字跡的出現,我覺得已經沒有懸念了,雖然看到最後一集只有30多分鐘,我還是僥倖地期待這個故事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發展...然而,並沒有。
假如Durst家族就是《教父》一樣的家族,關於各種動機:
1. 精神病
2. 妻子被殺:Robert讓妻子墮胎,妻子不肯;妻子不聽從Robert安排並與Robert產生巨大糾葛;最關鍵妻子已經知道家族內幕,並還要離婚,殺之。3. 好友被殺:因為Robert已經失去了Durst集團的掌控權,而他弟弟又想搞死他,所以他弟弟讓第二個受害者出來作證說Robert殺了第一個人。Robert為了不讓自己進監獄,再次殺之。因懷念跟第二個受害者的舊情,所以寫了封信跟警察局,讓她留有全屍。4. Robert為什麼男扮女裝逃離紐約:失去權力的喪家狗,逃離家族的迫害吧。。。5. 同住鄰居被殺:同住鄰居跟Robert住在一起, Robert跟他說了自己家族和自己殺人的內幕,鄰居得知後接二連三的問Durst要錢,並威脅Robert告訴Durst的家族他的位置,或威脅跟警察揭發,Robert對待這種人 =》怒殺之並碎屍。。。6. Robert殺死鄰居並從保釋逃出來的原因:1.這個案子沒有底 2 這個案子牽扯到各種利益並且Durst家族不會幫他,他必須有足夠多的時間募集律師,打通關係。當關係打通,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不自首,去超市偷個東西,再被抓。(潛台詞:我不認罪!)7. Robert在拍紀錄片的時候,一定要到Durst的家族的門口逛一圈。這是為啥呢?告訴他們,別想整死老子,再BB,看到紀錄片團隊了么?再BB就不是我殺人的問題了。。。以上內容,完全臆想,從紀錄片的人的視角看。。 貌似是這樣的。。剛剛看完最後一集,緩了幾分鐘仍然覺得驚魂未定,從一開始就預測的結果真正出現時卻無法接受,我想這也就是多數人的「不自知」吧,我們在開始都被灌輸了Bob就是兇手的觀念,但內心又渴望著事情出現轉機,或者我們希望從必然的結果中找到過程的偶然性,我們凡人用肉眼看這個世界,並希望在科學與情感之間找尋所有事物的邏輯關係,但這本來就是一種先入為主,世間萬象,並非所有事情都有因有果,有理有據。
片子里有幾點讓我印象深刻,首先就是Bob本人的採訪,他看上去就像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六旬老人,沉靜、內向、收斂,但伴隨著他對問題的應接,伴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我們再看那雙眼角鬆弛的眼睛,會覺得像一個無底的漩渦,不知不覺就被吸進無底之洞。首先,他了解人,了解人性,他知道如果陪Kathie的母親聊一聊雜誌的文章會討她喜歡,只是他不想那麼做;他知道媒體會如何揣測他的每一個動作並給他安置怎樣的罪名塑造怎樣的形象;他知道該如何隱瞞真相或者說是說不真相的一部分(編造蘇珊失蹤的故事、聯繫密友替自己隱瞞、庭審辯詞)……他對人的認知到了一種可怕地地步,他所做的事只是他想做的,他在必須使自己免於牢獄之災時才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迎合大眾、編造真相),更多的時候他想要不受任何限制地行事,比如在超市拿走一個6美分的三明治而不付錢。他的人生好像因太多的看透而變得無趣,他的世界的規則與現實世界的規則不同,許多人認為是他沒有成為家族事業的繼承人而感到無趣,但其實真正讓他感到無趣的並不是沒有金錢和權勢,而是整個無趣的世界、無趣的看不到他的聰明絕頂的家人,他就像從另外的高智商星球意外降落在了這個平庸而無趣的世界的人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認知了何為人,而這種認知的過程本身就讓他失望。
更加讓人震驚的是他對自我的認知,許多人並不理解片名為何要叫「紐約災星」,而我卻認為這個名字恰如其分,Bob坦言他認為自己是個JINX,因此並不適合養育孩子,在這一點上我們可能多數認同,一個殺妻殺密友並且分屍的人,他的孩子未來命運如何?說得更甚,他的孩子又會遭到怎樣的對待?這些讓人細思極恐。Bob的冷血可能在親情上顯得較弱,這也許是受到了帶給他happy time 的母親的影響,我們暫且相信他在採訪中至少說過一句真誠的話:「happy happy happy!」
第三點就是Bob和Susan的感情,片子說得很對,Susan嗅到了Bob身上的與父親相似的味道,那其中可能有果斷、機警、聰明、能做到一切想做的事等,但她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冷酷也是其中一部分,也是這種氣息的危險使她最終失去生命。而對於Bob而言,能夠有這樣一個人與自己身世相仿(年幼喪親、有一定物質基礎)並且能夠看透自己的與眾不同是非常難得的,這也就能夠解釋他為什麼寫了那封死屍信,又為什麼在最後的採訪中要求留下那張親密的合影,我願意相信這些都是出自他真心所為,首先為了保全自我,他需要殺人滅口,而在這之後,Susan仍舊是能夠理解他懂他的親密朋友,或許在Bob心中,活人已死,但死人永遠活著。
寫到這,其實片子還是講的關於人性的東西,我們看片子並非處於獵奇的心理要關注變態的富翁殺人魔,然後再按照心意大罵資本主義大聲呵斥地主財神,我們是要認知世界,認識人。
聽說Bob現被關押在新奧良當地精神病院,不知道這是否又是頂尖的律師團隊為辯護做的準備,但我認為截至影片拍攝結束,Bob絕對不能被判定為精神病患者,真正的精神病不能理解凡事,而他能,不僅能,而且已經看破、看透,並加以利用。甚至最終的confess都不能徹底地認為是他的失誤,畢竟之前有律師提醒過休息間隙麥克風是關著的,可能他真的已經感到疲憊,想要放棄抵抗繳械投降,這我們都不得而知。
如果非要解釋他的所作所為,那可能就像紐約時報編輯所理解的:就像一個感到無聊的孩子,對世界予以個人化地挑釁,其目的是否是想要引起關注還需要探討,可能就像小時候你不知道你走在路上為什麼要踢石子兒,反正擋路了,反正你剛好看見了,反正你想踢,whatever,總之你就是踢了石子兒。在寫文的開頭我還試圖以外星球為其開脫,而在文章的最後我能夠坦然地接受他也是他所了解的「人」的一份子。
最終我無能地借用前面的影評人說的一句話,「讀書、行走或關注各種不相關的生活,為的不是對世界指手畫腳,而是為了深深感知到一切沒有盡頭、天敵沒有,人性亦沒有。」
關於說帶有主觀色彩的剪輯這個問題,我想說紀錄片應該真實客觀的想法恐怕很......沒有紀錄片是真實客觀的,紀錄片本來就是帶主觀色彩以紀錄的方式呈現~~
還是很同情durst的 正如那個戴眼鏡的男導演後一集說 他對durst的feeling has become complicated的了 他一開始肯定對durst抱有極大的興趣 然後極大的 興趣 導致對一個嫌疑犯莫名的 好感 但是最後字跡專家的鑒定卻讓他好感全無 他的主觀意願片子裡面說了 主要是伸張正義justice
。但是我從一開始就對這位老人有種類似相同的好感 也許是他說mommy時候的pronunciation很像小孩子 是不是有一部電影叫做返老還童?總而言之 作為一個 English fan boy 我還是挺喜歡他的口音的 而且他外表看著不像是一個aggressive的人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the most important phase 的是他那個變態的老爸讓小時候的durst過來看馬上要跳樓的MOMMY!??這老爸為什麼這麼變態紀錄片沒說,dear mommy跳樓的原因也沒有告訴我們。 可以讓一個老人記憶猶新地喊出happy !happy! happy !&
當我看到durst小時候的photograph時,我內心的刻板印象消失了,他不再是犯罪嫌疑人了。
。在我成年之後,我今年21歲 每當我看到小孩子時就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憐愛,但是我對TA們的expression會有所克制免得被冤枉為戀童癖
。一個小孩子,親眼目睹了他母親的死絕對會造 成他的人格障礙 越長大越明顯 之前也在百科上面看過一個美國殺人狂的簡介,百科人物生平第一個介紹就是他的童年經歷,講述了他童年時的家庭,社區的環境是多麼殘忍殘酷和毫無人性,試想如果我們從小出生在一個類似的terrible family 和社區 我們十之八九也會變成criminals。心理學家說過:我們都活在童年之中。HBO導演也講到,durst基本在童年原地踏步。一個漂亮的小男孩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母親的陪伴 oh well
也許我這個想法很different 很bold 但我的確想去撫摸他的雙手 和他見一次面 沒有人天生就會殺人 沒有人 你是上帝遺棄的孩子 魔鬼佔領了你 所以你成人之後變成了一個惡人
而我 也會以史為鑒 現在多留意周遭孩子的情緒與心理 將來有了孩子還會領養一個孩子 。也會
多學習兒童心理學 想讓個世界少一點悲傷,多一份愛與company。
他的妻子是不是被他用壁爐火化了?這樣沒有任何痕迹?
個人直覺,可以根據lie to me 的微表情看出來很多破綻吧。
不用隨便自言自語
為什麼看完沒有感覺到轉折呢。這發生的一切顯然都不是巧合,我也相信Bob就是兇手。至於他為什麼參加錄製,以及一些怪異,漏洞百出的行為,我覺得是他精神層面出了問題。總之看完沒有感覺很震撼很轉折。。。
感覺Bob這個人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整個人的狀態都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裡。包括被抓了之後都很安靜等等,不在乎外界的一些評論。可能和他從小不愁吃穿但又缺少管教有關。感謝樓主的鏈接,看完評論~~碼住~~~————————————2015.04.17更 首先,自己並不是一個影視愛好者,也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是恰好看到知乎什麼樣的故事才能稱得上是神轉折? - 小說 好奇心作祟了一下,居然就找到了題主給的免費鏈接,在此感激不盡。 《紐約災星》篇幅不是很長,六集而已,只需要半天就可以看完。從最為驚悚的肢解拋屍案開頭,進而讓人對主人公羅伯特·德斯特(Robert A. Durst)進行一番展開。其後是根據案件偵查等線索,從受害者親朋,或是相關涉案人士(警官、律師等)的角度,對事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還原。 並不難看出,許多人對於犯罪嫌疑人的推測以及認定,但基於現行法律標準,並不能完成罪證認定。聰明的殺人者可以因此逍遙法外。 也許紀錄片的拍攝者只是想要儘可能還原這一系列的案件,讓普世大眾各自進行評價。但沒想到獨特的拍攝思路以及走訪軌跡觸碰到主人公羅伯特的內心吧。最後沒有明確的結局,但無疑給他的絕倫表演打上了個叉。 蠻喜歡的一部紀錄片。不才,寥寥評論而已。拋磚引個玉~
我特別不理解的是黑手黨的女兒就這麼被殺了?沒有黑幫報仇?還是黑幫惹不起德斯特?
看到第四集我以為他是被人陷害的 兇手是他弟弟
沒有明確證據證明他有罪。
人皮惡魔現行記,第一集就挑起人興趣,從警官,律師,鄰居,家人,一堆人的視角來拼圖,話說我到最後一集才意識到Durst是自己演自己。。。他的表演太魔性了(霍普金斯阿爾帕西諾level),讓人很輕易的沉浸進去,他母親墜樓那一段的描述讓我呼吸都摒住了。
第四集庭審前的精彩程度已經不遜於大多數刑偵劇了,庭審作為小高潮已經可以放任何紀錄片做壓軸點了(like薩利機長?),而最後五分鐘的亮點紀錄片歷史上也是罕見——讓人wonder世界上恐怕真的有這麼變態的psycho,以及在這部紀錄片中不斷快進尋找「反轉,燒腦」真諦的知乎er們確實要加強一點人文修養。推薦閱讀:
※如何預防被室友殺了?
※為什麼1996 年 1 月 19 日南大女大學生刁愛青碎屍案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我被變態纏住,他到我學校鬧事,還跑到我家門口堵我,QQ號也被他盜走,這種情況可以報警嗎?我該怎麼辦?
※如何看待復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為?
※亞馬遜無人機不怕被人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