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靚穎退出《我是歌手》第三季的突圍賽?
《我是歌手第三季》季評之三:張靚穎與孫楠退賽風波
每一季都有歌手退賽,除第二季羅綺是因為待產不便外,其他諸位退賽的原因簡單概括就是——止虧。
《我是歌手》作為全明星音樂競技場,在比賽中得勢則名利雙收,反之,或前功盡棄,或元氣大傷,或晚節不保。歌手雖一人在台前演唱,但每個人背後的藝術團隊、經濟公司、唱片公司都緊密相連,一位成名歌手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他的成敗也關係到眾多夥伴的利益,因此,歌手對比賽邀約都慎之又慎。第三季開播前,張靚穎曾多次公開表示不會參賽,最後卻出現在首發陣容中,可見其中焦灼。
三季中提出退賽以及真正退賽的選手包括:第一季的齊秦、第二季的韋唯、第三季的張靚穎和孫楠。
齊秦與韋唯,顯然都沒有摸清遊戲規則,錯將《我歌》當作了養老院,以為《我歌》是類似央視《公益新搭檔》的綜藝節目,談笑有鴻儒,唱歌走過場,用幾十年的老本享受著觀眾的愛戴和光環。直到發現節目的殘酷現實,才陣腳大亂,在兩輪比賽之後尋了理由匆忙退賽。齊秦的退賽理由是去美國照顧親人,韋唯則在第三場比賽拿到第7之後,在第四場比賽公布結果前起立表示:「如果這一期沒拿到前兩名,我可能就走掉。」,結果真實成績名列第7,遭到淘汰。
齊秦在華語樂壇之地位無需贅言,無奈英雄遲暮,嗓音機能、樂感都大不如前,這本是自然規律,但《我歌》無疑放大了這種缺陷和衰敗,加速了歌手抵達歌唱事業終點的速度。因而哪怕形狀狼狽,失利歌手也要迅速逃離傷害現場,及時止血,保存顏面,讓職業生涯不至於在《我歌》舞台功虧一簣。
但孫楠的邏輯讓人費解。一方面已經意識到節目對於自身事業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又礙於「內地一哥」的面子,遲遲未能退賽。直到全國直播的總決賽現場突然宣布退賽,既不能為個人事業止虧,還險些害得比賽崩潰。退賽理由雖冠冕堂皇,但真實原因人人心照不宣。按照孫楠這種自私且愚蠢的玩法,以後只怕沒有綜藝節目敢邀請他,這實在是一次失敗的個人秀。成功的例子如張宇,雖然在比賽中節節敗退,卻仍堅持唱到總決賽,並順勢做出一派「提攜新人」的前輩姿態,完成了自己歌唱事業的告別安可,這緣於港台與大陸演藝界氛圍的大相徑庭,更取決於歌手的情商和心胸。
比起歌唱事業步入尾聲的老牌歌手,有兩類歌手參加《我是歌手》遭受的傷害更大:一類是公眾形象過譽,印象實力遠超真實唱功的歌手,一類是過度依賴包裝,演唱實力不濟的偶像藝人。前者是張靚穎,後者是李宇春、田馥甄、潘瑋柏等。
張靚穎參加《我是歌手》絕對是團隊的重大失誤,在此之前,張靚穎的公眾形象一直是「歐美系大嗓」,就連初來乍到的The One都盛讚她是「中國的瑪利亞凱麗」。這得益於2005年超女時期她對於英文歌的偏執,更因為團隊後期的包裝宣傳,以及粉絲團體十年來的背書立傳。其中最為濃重的一筆當屬「入圍第52屆格萊美獎」,實情是日本音樂大師喜多郎憑藉專輯《印象西湖》被提名「最佳新世紀音樂專輯獎」,張靚穎只是因為演唱了該專輯的主題曲《印象西湖雨》而同獲邀參,她本人並未入圍,且這首歌是用中文演唱的。
實際上張靚穎在選秀出道後推出的所有EP和專輯皆為中文專輯,英文歌的比重非常之少,這首先當然是出於市場的考慮,但也是自身實力所限。但是一直以來,張靚穎都獲益於這個過譽的實力派稱號,直到《我是歌手》開賽。
原本期待著張靚穎在比賽中大放異彩的觀眾不禁唏噓——「咦?原來張靚穎不是……」張靚穎方面想必也認識到這種落差,因此在選曲上頗為用心,
8首比賽曲目中舞曲就佔了3首,幾乎每場比賽都準備了相關噱頭,如《bang bang》中的轉音,《忘情桑巴舞》中的花腔女高音,《餓狼傳說》中的狼嚎。同時,演出配置方面也不遺餘力,驚艷的大牌時裝、碧昂斯的和聲團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文薇……頻閃的亮點,其實都是為了掩護不盡人意的核心實力。平心而論,張靚穎絕對是一名優秀歌手,其演唱實力、音樂內涵,以及藝人氣質,比起同台競技的譚維維、李佳薇,以及超女校友周筆暢、尚雯婕,都高出了一個維度,但印象實力與真實唱功的巨大落差,讓張靚穎成為該季最讓人失望的選手。
張靚穎在突圍賽前夕宣布退賽,理由是部分歐美的工作不得不處理,分身乏術——這讓人略感諷刺,一方面團隊苦心經營的歐美系大嗓形象已經在《我歌》舞台瓦解,另一方面團隊又借歐美工作為由退賽。
參賽之前,歌手應對節目有充分的考量和準備,既然參賽就該善始善終,何況在前期節目中,已經多次表達了自我革新和堅持到底的決心。不管以何種理由,臨陣脫逃總是讓人失望的,這當然是弱者所為,真正的強者既不會失敗,哪怕失敗,也從不畏懼。▍(未完待續)
本以為她會是這季獲利最大的一位,結果她卻成了這季被批最狠的一位。
雪山之巔 仰望蒼穹握崢嶸大劍 陽光下依舊寒光點點
著襤褸戰袍 寒風中宛如蝴蝶翩翩
血凝固在腳下 是一片紅色的湖泊鎧甲凍結在軀體 有一棵筆直的雪松這世間 誰可為吾之敵永不言敗!————鄙視臨陣脫逃之人!!!!突然想起梅蘭芳裡面的那句,「可以輸,但是不能怕」(原句是這個意思吧?)其實不管她出於怎樣的目的,這個決定給大家的感受就是如此。。。一樣一樣的。。
肯定是各方博弈精巧計算的結果,不是任性也不是臨陣脫逃。
比較坑爹的決定,完全沒必要這麼干。
既然當初決定了參加就要玩得起,就算沒信心突圍成功,像返場那樣唱一首四平八穩正常水準的流行抒情歌也行嘛(返場那首很不錯,即使突圍賽沒成功也能拉一拉印象分)。
像現在這種逃避式選擇,確實授人以柄,連韋唯老師都能參加她為什麼不參加了?張靚穎退賽我是歌手突圍賽,被很多人認為是膽怯,臨陣脫逃,輸不起,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
張靚穎,近十年來華語樂壇實力唱將,來我是歌手就是想唱歌,而芒果要收視--通過我是歌手這個舞台,她任性檢驗了自己駕馭各種曲風的能力,進一步了解市場了解歌迷,而芒果也藉機賺足了眼球和廣告,雙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贏。現下見好就收,好聚好散,下次見面依然是好朋友。所謂的聲明應該就是掩人耳目,也許是雙方早就在合同條款里談好了的。
其實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生意,你想要什麼,我給你什麼,但你也得配合我做點事兒,這一點兒言,她和芒果台不謀而合。
張靚穎為什麼那麼任性的選歌,誰講都不聽,《生如夏花》後她說,有一千個人教她怎麼選歌,但她還是堅持唱了《離歌》。她也許根本就不是來贏比賽的,她是來做實驗的。她在樂壇摸爬滾打十年,她說深知歌迷喜歡什麼樣的張靚穎,要是把十年前拿來比賽的再用到這個舞台上,她的人生就沒有進步。她需要一些新東西,畢竟處於事業轉型期--充分說明了本次比賽的實驗性大過榮譽,剛好我是歌手約她,她就來試驗一把,贏了固然好,輸了也知道個方向,該往哪處使力。也許芒果台與她約定讓她至少唱幾場,期間可以利用她炒各種話題,比如破音、不會選歌等等,她達到這個場次後就自由發揮了,各憑天命了,是走是留看你自己本事了,所以芒果台也要根據合同對她進行「保護」,屢次拿了第七不被淘汰,而其他人一拿第七就被淘汰--這和一些論調稱「芒果台能保張靚穎多久」也是不謀而合的。
這麼多人攻擊她輸不起,我覺得她這樣的人目光放得很長遠,根本就不會在意這些評論,這些人還攻擊的洋洋得意也是醉了。
張靚穎現在在美國做新專輯,她作為公司核心的賺錢機器,參加我是歌手,浪費掉多少商演啊,在美國做專輯應該也需要約這個那個大牌製作人,檔期協調不來這個事情很頭大啊,花的都是真金白銀啊,所以跟轉型、做專輯和賺錢比起來,我是歌手這個節目算個啥,突圍賽還挺吃力不討好的,不如不參加。
這就是博弈的結果。其實大家都各取所需爽了的--歌迷聽了9場,競爭歌手少了個大對手,芒果賺足收視,媒體也鬧夠了,關注度再次起來了--所以大家還有什麼不滿意嗎?
最後我想說,聰明人知道怎麼選擇,請大家拭目以待。看到那些一味批評張靚穎的答主,我也是醉了,我不是個張靚穎的粉,但我覺得她和她的團隊做出退賽的決定一定是權衡各方面利弊的,比如商演檔期,比如營銷等等,怎是某些人一句:膽小怕事所能概括的,遇見這樣的答案,我也真是只能呵呵。
別人都玩兒得起,為什麼她玩兒不起~這個借口真心慫~好像別的歌手就不忙,不錄專輯,不拚命了 。既然名次對她不重要了,當給觀眾唱一首曲子唄,就像她之前唱得:I give my all to you.you give your all to me.而且這種錄製一般還是連續錄製,不可能耽誤太久太久的時間。在之前被淘汰說明她公司的策略有問題,準備不足,選歌雖有挑戰,但好幾首超過了自己聲控的範圍。聽眾批評,樂評人指出就該是自己前進的動力。否則這兩年叫了女神,後來依然會有新的女歌手取代女神的地位。在那個高手如雲的我是歌手,酣暢淋漓地表現自己對歌曲的控制,或者委婉走心去唱聽眾傳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最後歌手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成全不也是好的么。直接退賽,就是逃兵。英文專輯?難道你錄了,你就能改變你聯突圍賽都不敢來參加的現實么。
我是她經紀人也會要求她必須退出!突圍賽她和譚維維肯定只能有一個人晉級,無論誰晉級,她都會被罵。都會產生負面影響。退賽能想到的將負面影響減少最低的選擇。(沒幹過經紀人行業的,沒學過藝管的別搗亂)
「輸,不丟人;怕,才丟人。」 ——十三燕 《梅蘭芳》
有些東西,是要通過時間來得到答案的。這個問題下的好多答案,都經不起時間考驗。貌似好多人裝作很懂的樣子冷嘲熱諷,說她突圍賽不來就是慫了,說她以後也沒發展了,結果過了幾個月。。。之後呢,張靚穎唱了《終結者5》的全球主題曲。「哼,姐有更重要的事,不陪你們玩了。」
張靚穎用行動證明,《我是歌手》真的沒那麼重要。
這種問題就不要問了。。。我只是覺得少城能不能找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張靚穎退出很正常,當時《是否》倒一我就想說,張靚穎最好被淘汰,要不兩次逆襲實在是容易被黑死。作為一個路人,我想說張靚穎來真是虧大發了,不過《一把火》第七真的不能理解。超快出身自帶黑和粉,大家看看就好,我是絕對的對歌不對人,現在手機里還有《餓狼傳說》和《一把火》呢。
按照張靚穎的實際水平(選歌不任性+討好觀眾)
被淘汰就是輸了。
即使突圍賽也不一定能突圍。(一共只有4個名額,但是鄭淳元,譚維維,李健幾乎是鐵定的,等於剩下所有人PK一個。)
即使是突圍賽能過也基本是陪跑的命。
所以還不如現在退。我很喜歡鄧紫棋和張靚穎,但感覺後者和前者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無論努力還是表現力。也許前者更需要《我是歌手》這個舞台,來打進大陸市場,而後者已經無所謂了。從歌迷的角度來看,張還是讓人失望的,無論現場的表現力還是最後的結果,其實也許很多喜歡她的人和我一樣,都希望她能來一個像她的著裝一樣華麗的逆襲,可惜的是,連這個假想也提前破滅了。 毫無疑問,在更多的內幕沒有爆出來之前,張靚穎已經陷入到被眾人拿來進行道德批判的反面教材,而在中國的傳統里,一旦陷入,便難以自拔。初她好運
這只是一個節目而已,而且是商業價值遠高於藝術價值的節目。這個節目需要話題,需要炒作,張靚穎從開始參加到離開,話題一直沒有斷,也算是奇觀了。芒果台在她身上也消費夠了,沒有哪個女孩子願意一直被罵。把時間再花在這樣費力不討好的節目上,不值得。芒果台借著張靚穎一次次的炒作,賺足收視;張靚穎也憑藉這個節目更出名,不管是讚譽還是罵聲,反正是趁此開始自己的海外市場了。能屈能伸,張靚穎也算是聰明人,當然芒果台也不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罷了。沒必要把明星捧地太高,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一旦發現他們不如自己所幻想的那樣,最終失落傷心憤怒的還是自己。
還有,這個節目如果想要博關注的話,勢必是要製造話題炒作的。爭議越大,這越是節目想要的效果。從05超女選秀一直到我是歌手,芒果台是深諳此道的。
所以,都沒有必要太認真。《All Of Me》都唱了,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老問題,新回答:為什麼退出?因為《終結者》。如此看來,只有時間能帶來結論,一時的激憤之語等同於無知。
醬油沒了就不吃飯了?
我不是創作歌手 出英文專輯沒有必要 || 被淘汰了找借口
喜多郎為張靚穎 寫過什麼歌 || ??? 我絕對不會隱婚 也不會欺騙大家 || 準備13首全部的歌 信誓旦旦一定會回來 難怪粉絲會脫粉稱:看不起張跑跑 四七破了《我是歌手》名次倒數最多的記錄 無人超越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張靚穎三度受邀參加格萊美?
※音頻怪物和張靚穎所代表的兩種圈子你更喜歡哪種?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張靚穎?
※如何看待微博上說張靚穎模仿鄧紫棋的事?
※怎麼看待張靚穎代言哥們網天書世界擾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