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嬰孩出生後即與現代文明完全隔離,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

假如有100個嬰兒在會說話之前與現代文明隔離,他們獨自生活在一起,那麼,(1)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一代人可以嗎?(所謂完善,指有較豐富的辭彙量、較穩定的語法規則和較強的可繼承性)(2)如果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多長時間才能夠形成一套書寫系統呢?(3)這套語言系統與我們現有的語言會不會有某種關聯?


科學研究不光需要腦洞大開,還需要實證。

正好有個類似的案例,可能可以部分解決樓主的疑問。

不打字了,照搬。

1970年代以前,尼加拉瓜並沒有聾啞人社團組織。聾啞人大多相互沒有聯繫,只是使用各自簡單的慣用手勢與家人和朋友交流。直到1977年,位於馬那瓜附近的一個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了一所聾啞兒童的學校,剛開始有學生50名,這為語言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到了1979年,即桑地諾主義革命發生的那年,學生數增加到100名。

1980年,在馬那瓜又開設了另外一個學校,這是一所為馬那瓜地區的聾啞青少年所設的職業學校,名為「自由村」(Villa Libertad)。到了1983年,兩所學校總共有聾啞學生400多名。起先,語言學習著重於西班牙語口語和唇讀法,老師使用手勢僅限於手指拼寫(用簡單的手勢比劃字母)。學習計劃成效不大,大多數學生不能領會單詞的含義。然而,孩子們一方面仍不能與老師進行語言交流,另一方面,操場、校園及上下學的公車卻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相互交流的空間。結合他們各自在家裡習慣用的手勢,一種類皮欽語的語言形式很快形成,接著又發展成為一種類克里奧爾語:孩子們在創造自己的語言。這一混雜語的「第一階段」被稱為尼加拉瓜手勢語(Lenguaje de Signos Nicaragüense,LSN),仍被一些入學時已經十幾歲的大孩子使用。

學校的老師沒有意識到這一新的語言的發展,他們把孩子們的手勢當作是在演啞劇,認為他們沒能學會西班牙語。他們看不懂孩子們相互在說些什麼,於是向外界求助。1986年六月,尼加拉瓜教育部與美國東北大學的美國手語學家朱迪?凱格爾取得聯繫。當凱格爾及其他研究人員開始對這一語言進行研究時,他們注意到大孩子的類混雜語傳到更年幼的小孩子那裡,其複雜性更上了一個等級,有了動詞呼應及其它一些語法習慣。這一更為複雜的手語就是現在所說的尼加拉瓜手語(ISN)。


反對 @王贇 Maigo 的答案

1.現代人獨立發展出語言,和猿人進化出語言(origin of language)是有很大不同的。

說起語言的由來,學界主要持有兩派不同的觀點,a 非延續性發展理論discountinuity-based theory). 語言(或者說有說現代語言的能力)來自於一次完全隨機的基因突變,人腦從而演化出可以process語言的功能,這一派別的主要支持者是Noam Chomsky b.延續性發展理論continuity-based theory, 多數語言學家認同這一派觀點,認為語言來自逐步的進化,其中又有不同的派別,如,有的派別認為隨著人腦進化,人類逐漸具有了使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直到人類的聲帶進化成可以發出複雜的聲音,才逐漸完善。

但是無論是哪一派的觀點,從無到有都花費了非常長久的時間。根據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R. Anderson估算,人類開始出現口語的時間點大約在10萬年前至6萬年前之間。

雖然這一時間,不同的語言學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學界基本認同,距今約320萬年的南猿(被認為是人類祖先的古猿)並不具有人類意義上的語言,其交流能力和黑猩猩,大猩猩等現代猿類比較類似。

通常認為,最早的人科(genus Homo)動物是 Homo habilis,既「能人」,距今大約230萬年前,按照Stephen.R.Anderson的估算,既是說,人類祖先從沒有語言進化出有語言能力,至少花費了220萬年。

這個過程大約是這樣的:

A.從無到有進化出人腦中控制語言的區域

B.聲帶進一步進化,從而可以發出複雜的聲音

但是,即使是生理上與我們無異的現代人(Archaic Homo sapiens) 距今也有25萬至40萬年之久了。也就是說,按照Anderson的觀點,與聲帶構造與我們一樣,腦容量也和我們類似的遠古現代人在長達至少15萬年的時間中是沒有語言的。

也就是說,從沒有現代意義的語言發展到有現代意義的語言可能需要上萬年之久。

2. 狼孩的例子有參照意義,但只是參照意義而已。

首先不談這個來自印度的傳說的真實性是存疑的,在狼群中生活和在人群中生活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和狼交流只需要學會類似隔壁家阿拉斯加的叫聲,表達餓了,表達高興/不高興即可。但是在人類社會中,交流的需求不僅更大,而且範圍也更廣。

那麼我們假設,一個不顧人性的科學家把這100個孩子養在了一個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森林中,並嚴格執行不和他們進行任何言語交流,除了給食物之外任其自生自滅。

過了1年,其中的一些嬰兒開始會說, Ma,或者是mama這樣的音了(mama, papa,這樣的純音是比較容易發的,所以很多學者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全球很多不同語言中的媽媽爸爸都是這樣)。意思是餓了。

每到餓了,小女孩03就會說: 「Ma..mamama」

聽到小女孩03開始說,想要先吃到東西的05,06,08也開始說"Ma mamama..."

和自然環境中不同的是,這樣的伊甸園環境不純在危險,但是因為人人都可以吃飽喝足,所以大家每天有很多的時間玩耍,打架,用泥巴堆出在森林中看見的小鳥的形狀。

由於沒有事情可干,加上智力夠高,聲帶足夠發達,很快就會有一些自創的辭彙進入他們的世界中。

小男孩01:(指著森林的方向)kookoo (翻譯:那邊有隻咕咕叫得野雞)

小夥伴都跑去看,從此大家都把野雞叫做koo koo, 和早期的人類語言一樣,很多名詞都來自於擬聲詞。

於是, 有了下列辭彙

Nannanu 給自己餵食的科學家的名字

nan 人

koo koo 野雞

na 太陽

na goo 白天(有太陽的時候)

nana 月亮

nana goo 晚上 (沒有太陽的時候)

mama 餓了

mabuwa 渴了

buma 水

等等,到此為止,他們所謂的語言也只有一系列的辭彙而已,由於沒有生存的壓力,他們不會去打獵,不會去蓋房子,不會有複雜的勞動分工,所以日常中得交流只是以下這樣

nana goo (用手在腦門上轉一圈代表剛剛發生的) nan a ulu booku, nan mama, nan manei buma.

翻譯:昨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我喝了水。

或許到這裡他們語言的進化就已經停止了,由於衣食無憂,沒有生存壓力,所以也沒有高低貴賤,辭彙中抽象的概念很少,他們的語言和黑猩猩的叫喚本質上的差別只在於,他們的聲帶更加複雜,所以可以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

要想發展出更加複雜的語言,那麼等吧,幾十年或者成百上千年甚至上萬年不一定。

3. 即使我們給他們筆墨紙硯,他們也不會馬上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當然我相信他們會拿來畫畫,會拿來在身上塗抹,但是文字的發展絕不是一觸而就的。

在這裡我想說一點私貨:由於他們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再就是無聊、打架、畫畫,而沒有標準人類社會需要的分工,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再加上環境單一,a).或許很多年過去了他們的語言也不會發展得和我們一樣,辭彙中不包含抽象意義的辭彙,如學習(to learn),如思考(to think)等。

與此同時,由於和原始人不一樣,他們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躲避野獸,去打獵糊口,而是有充足的時間去玩耍,發獃,加上沒有野獸,此外,我們的科學家很有職業操守,幾十年來喂得食物都是熟食,所以這群實驗室人類的人均壽命或許可以達到40歲,這和原始人10多歲,20多歲的人均壽命也大的區別。

換言之,由於閑暇加上沒有死亡率低,b.) 他們語言文字的發展過程很有可能比我們的祖先更快,(尤其需要考慮到由於原始人死於非命的情況很普遍,所以文化傳承並不好,設想一群人發明了文字,但是因為戰爭或者饑荒或者瘟疫,他們全部死了,那麼等周邊其他的人發明出文字可能又需要再等許多年。)

很快他們會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看到的東西,比如樹木,比如食物,比如森林裡的野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們的「文字」都將是這樣的象形文字(pictograph)。

直到有一天,畫畫的人發現在他們的語言中,「人類」和「善良」(nan)是同音的,畫兩個人可以表達「善良的人」---1.「善良」這個概念是抽象的,用象形文字不好表達,2. 文字的發展總是在不斷簡化的。

這時,畫家01就開始用 !!來表達「善良的人」的概念,並以此發明了一套記錄口語的方式; 畫家02,畫家03繼續用 ##!或者 ¥¥!來表達同樣地概念。

但是畫家02,03沒有後代,或者性格古怪,不願意跟人交流,畫家01卻子孫很多,並且樂於向家人,向後代,向身邊的人推薦自己的畫法,

至此,人類/善良 開始被廣泛使用 ! 來書寫, 這群人的文字開始走向了表音文字的道路。

4.這套語言系統和我們現有語言會不會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是沒有特別大的關係,但是又有一定的關係。

好比貓在中文中讀作 mao1, 在日語中讀作neko,在英文中讀作cat,在西班牙語中讀作gato一樣,不考慮外來詞的情況,不同語言對於相同的事物表達通常是不一樣的。原因在於語言學中所說的,language is arbituary. (語言是任意的。)

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的語言也和我們的語言也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排除擬聲詞的巧合,大的語法結構上,語言的發音上可能會和我們的語言類似。

因為現代人的耳朵構造是一致的,所以不純在一個人可以聽見超聲波,但是另外一個人聽不見的情況,同時由於我們的喉嚨結構也是類似的,不純在一個人可以用喉嚨發出超聲波,但是另外一個人發不出的情況。

那麼這群人的語言,無論是輔音還是母音,都只能是所有人類語言輔音,母音的子集,(可能會有特例,如一種發音比較獨特的語言滅絕了,而這個語言中的某一輔音又再其他語言中找不到,碰巧這群實驗室人類的語言又包含這個發音的情況)。

從語法結構上來說,要表達一個句子 如 I love you (我愛你),要麼寫成 I you love (SOV結構,如日語), 要麼寫成 i love you (SVO結構,如漢語,英語),要麼寫成 love I you 或者 youn (you在表示賓語的形式) love I, 要麼寫成 love you I,

總之,我想說的是,無論哪一種結構,都會和我們現今的某一人類語言相似,因為這些是一個複雜的語言總是需要動詞吧,而動詞無論有沒有屈折變化,無論放在句首還是句尾總得放一個位置吧,這個具體不說了,自己查詢language universals.


我的猜測是,他們能形成一種成體系的語言,少則1代人,多則3代人。

我的依據如下:

1.人類已經有高級認知功能的生物基礎(發達的大腦和神經可塑性),雖然人類嬰孩的幼態持續使得其需要成人的照料。但既然我們要開腦洞,就要假設他們能得到照料,只是照料他們的人不教授他們任何語言。

2.不同語言的成年人混居時,會形成皮欽語。這是一種混合語言,沒有固定的語法,辭彙量也少。

3.這群操持著皮欽語的人的後代,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會自發形成克里奧爾語。這是一種混合的,有著系統語法的語言。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同地區的克里奧爾語竟然有著相似的語法。

4.在聾啞小孩們在互相玩耍的過程中,可以在無人傳授的情況下,自發形成「手語」。我們還可以在孩子學會有聲語言之前,就能教他們嬰兒手語,這是一種能起到有限交流作用的簡單手語。關於小孩自發形成手語,見一群嬰孩出生後即與現代文明完全隔離,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故,我認同一群嬰孩出生後即與現代文明完全隔離,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 - 王贇 Maigo 的回答這個答案中的,單個人是無法形成語言的。不過狼孩的例子並不恰當,狼孩不僅僅沒有語言環境,甚至還有其他干擾環境(她模仿學習了狼的習性)。而這100個嬰孩可都是正常的嬰孩,它們面對的環境就是彼此,這些正常的人類。

我認為,100個嬰孩足夠形成語言了。他們有著交流的慾望和需求,雖然沒有現代社會豐富的語言環境,但它們可以自發創造出語言環境。至少手語是能很快形成的,而系統化的有聲語言也不難。

文字體系的話,因為有書寫工具和載體的加入,我不太確定這群人是否能很快地發明文字體系。因為人類發明文字和書寫工具以及載體的發明是分不開的,這裡憑空提供了書寫工具和載體,我不太好判斷。

關於這套語言和我們現有的語言,可以想像有一些基本語法上的共同性,很可能都是主謂賓結構。在文字元號上雖然有任意性,不過象形來源會使得一些文字也會相似。甚至在聲音符號上也會有相似,比如對爸爸媽媽的稱呼可能都是以簡單的baba、papa、mama來代表。而k這種尖銳音和b這種不尖銳的聲音也會指代現實世界中尖銳和非尖銳的對象。


這個問題恐怕不是幾千年幾萬年就能驗證的。這等於是在問語言起源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恐怕是科學界數一數二的難題了。

語言是社會化的人類用來交換信息的一套符號系統和表達方式,收到社會的制約,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不受個人意志支配。注意「社會」兩個字很關鍵,社會性是語言的重要屬性,我認為它是語言的基礎。

初民們出於生存的需要,要開展合作。長期的合作使初民具有了社會性和社會認知。為了有效率地交換信息,才開始逐漸形成語言。

而語言的出現是一回事,文字的形成則是另一回事了。

根據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家Johanna Nichols用統計學方法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有聲語言的出現至少在10萬年之前。

至於文字,公認成體系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公元前第四千年的蘇美爾文。和語言的出現時間隔了九萬多年。

看看題主的問題:

1)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一代人可以嗎?

答:這等於把人類打回了原點。。。時間難以估計。一代人可能么?

2)如果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多長時間才能夠形成一套書寫系統呢?

答:先有語言,才有文字。語言的形成都夠嗆,何來文字?即便書寫工具是現成的,他們要使用,也先要有對書寫工具的認知。沒有社會性,沒有語言的傳遞,他們如何馬上知道筆墨紙硯是用來寫字而不是吃飯的?

3)這套語言系統與我們現有的語言會不會有某種關聯?

答:這個可能性不能說沒有,然而。。。好比電子云,你在其中隨便指一個位置,你不能說電子不會到這兒,你有沒法肯定它能到。況且實驗之中,一百個嬰兒不可能獨立存活吧?實驗人員養活嬰兒的過程也會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造成影響。

題主的設想,太。。。


好吧,假設有一群啞巴來撫養這群小孩……

我覺得這種情景事實上就是在重現語言的進化過程。其實不只是語言,它重現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

歷史上曾經有過「狼孩」的故事(卡瑪拉和阿瑪拉)。它說明,儘管人類的大腦具有學習、使用語言的能力,但語言並不是人類的本能。如果沒有幼年時的語言教育、沒有使用語言的環境,單個的人類個體不可能創造出語言。語言是在人類群體中萌芽,並通過代代相傳才發展成熟的。

所以我覺得,題主假設的這群嬰孩發展出完備的語言所需的時間,應該至少是成百上千年。

而文字的產生肯定又要顯著晚於口語。現成的筆墨紙硯,頂多是免去了人們發明書寫工具和文字載體的探索,但是對文字的產生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


(1)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一代人可以嗎?(所謂完善,指有較豐富的辭彙量、較穩定的語法規則和較強的可繼承性)

首先按照題主問題描述,這些嬰兒都是現代人(我的意思是如果不是這個實驗他們都能正常學會說話寫字的)

語言的作用是交流,如果這些嬰兒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語言系統,那肯定也是他們出於他們交流的需要。不過,把這些嬰兒放那裡,他們會不會站起來都是個問題吧…

所以假設他們能活下來並選擇用語言作為交流方式。可能性比較大的情況是:先有常用的辭彙,比如如果他們以採集為生,可能會產生關於各種果子啦,有毒沒毒,顏色形狀之類的辭彙。可能也會產生用來指代不同的人的詞,關於住處的詞,日常用品的詞。當然這些詞在最開始可能因人而異,比如 @張揚 的例子中nan 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表示。比如A會說nan,B卻說mam。如果兩個人很熟悉的話這樣也還是可以交流的,就好比兩個說不同語言的人在交流。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完全不同的表達,長時間尤其是人越來越多之後就會產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不同語言的融合吧,不過這時候還算不上是語言。

其他的回答中有提到狼孩,狼孩已經融入了狼的社會,所以狼孩用的也是狼的交流方式,和在人類社會中成長的孩子使用人類社會的交流方式是一個道理。

還有提到皮欽語的,但是這裡的情況是還沒有產生語言,哪裡來的混合語言。。。

假設「有一群啞巴來撫養」似乎也不符合題主的意思,啞巴也有啞語這樣完善的交流方式,

(2)如果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多長時間才能夠形成一套書寫系統呢?

這就說不定了…很多族群到現在還沒有文字呢…

產生文字終歸還是有記錄東西的需要,如果他們的社會結構一直保持十分簡單的狀態,天天打獵采果子,需要記錄的也就是今天打了幾頭鹿,采了多少果子,那估計怎麼也產生不了文字。

如果社會發展得比較複雜,有了宗教(也許會以那個最開始給他們食物的科學家為神~),產生口頭文學等等,考慮到甲骨文是在商代後期的事情,之前二里頭,龍山這些已經有比較複雜的社會結構了,所以要形成一套書寫系統需要的時間說不定。

(3)這套語言系統與我們現有的語言會不會有某種關聯?

題主沒有明確是何種「關聯」,我們試著從辭彙形態語法多方面考慮一下。辭彙,如果有相似也是巧合,畢竟這種語言完全是獨立於我們的語言發展出來的。音繫上人類能發出的音就那些,多多少少特別是/m/,/p/這種嬰兒最容易學會的音,基本是肯定會有的。形態、語法什麼的也就那些可能性,肯定會有相同相似之處的,但一定也有著對我們來說十分神奇的點。總的來說,由於這種語言是獨立發展出來的,所以要說「關聯」無論怎麼都會很牽強。


心理學家與語言學家的許多個案研究證實,一代人之內是可以創造出語言的。

其典型案例就是奴隸交易中的人們為了獲得煙草,棉花,咖啡,或糖塊的奴隸交易,會將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奴隸,和勞動者們混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謹慎地避免了奴隸團結起來造反。然而,事實上,這些來自不同文化的被奴役的個體會創造出一種臨時的交流系統,以便他們之間能夠互相交流,這就是所謂的」混雜語言」。在這種語言的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卻學不會這種混雜語言,反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語言,他們用豐富的語法,語態和語音創造出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被稱為克利奧爾語。

以上某種程度來說,語言的使用,理解和學習能力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無需深遠的文化歷史,即使是一個未接觸過成熟語言環境的普通的小孩,也可以創造語言。

此外,通過神經學的研究,語言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的這個觀點也得到了支持。

事實上,負責語言功能的腦區的損傷,或則基因的缺失和突變,將直接影響人理解與創造語言的能力。

參考

http://openmedia.yale.edu/projects/iphone/departments/psyc/psyc110/transcript06.html

http://en.m.wikipedia.org/wiki/Creole_language


模仿撫養他們的人。

ps:語言起源與物種進化歷程密不可分,用這種實驗類比是不恰當的


建議答主看本書《第三種黑猩猩》。裡面有一章提到過這個問題


他們吃什麼長大,此處應有發獃臉


應該都會變成啞巴


要怎麼樣才叫語言?是只要能夠交流就叫語言,還是有固定的發音才叫語言?

我覺得以人類的智慧在本代足夠互相交流了,如果要固定發音也不過兩三代就可以了。

其實語言這東西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


大致上贊同張揚的回答,一群嬰兒在與世隔絕沒有其他人類語言的情況下長大,要形成辭彙可能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演化出有複雜文法的真正「人類語言」而非「孩子話」要的時間恐怕要很長時間。那要發明文字那更要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事實上題主的設想早在古代就有人想到了,根據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斯(Psammeticus)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為了確定最早的語言是哪一個,國王把兩個新生兒交給一個獨居的牧羊人,並命令他不得與嬰兒說話,並仔細聽嬰兒說的每一個字。起初嬰兒只會說一些無意義的咕嚕咕嚕聲,然後突然有一天那兩個孩子突然冒出一句「My precious!」【劃掉】其實是「becos」,這個詞在土耳其中部的弗里吉亞語里是麵包的意思,於是國王同意,弗里吉亞人是最古老的人類。當然這個實驗是否嚴密遵循國王的指示在我看來是十分可疑的(一些學者因為對這個故事的懷疑把希羅多德尊為「謊言之父」)

我來做一些稍稍離題的補充,如果把嬰兒換做是能說話但是語言不相通無法交流的成人和幼兒呢?這就是上述許多回答都會提到的「克里奧爾語」。克里奧爾語並不是指一種語言,而是指一系列混合了多種語言文法和辭彙的語言,(creole一詞就是混合的意思)。全世界有幾十種克里奧爾語,大部分都是在大航海時代產生。最經典的克里奧爾語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新美拉西尼亞語。大約1820年左右英國的船造訪新幾內亞的美拉西尼亞諸島,把島民擄到昆士蘭的工廠里,為了與殖民者交流,不知怎麼第就出現了新美拉西尼亞語。這種語言中有80%的英語辭彙(但是有些字意完全不同)和15%的托來語(美拉西尼亞地區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語言)。產生的第一階段叫做「洋涇浜英語」,這種語言沒有文法,辭彙也魚龍混雜,100個人說100種「洋涇浜語」。比如新幾內亞人發現英語里的f和v比較難發音,就捨棄了,同樣殖民者發現鼻化音比較難發,同樣也消失了。沒有文法,只有短句子,是洋涇浜語的特點。

這種洋涇浜語可能不會進一步演化,比如挪威漁民和俄國漁民為了貿易發展出來的「挪威俄語」。因為這種語言只有在兩者接觸的時候才會使用,絕大多數時間還是與自己的同胞在一起的。然而在新幾內亞的案例中,工人的孩子這一代發生了變化,在家中可以向父母學習托來語,但是在與他們同齡的不同族群的孩子交流的時候(新幾內亞的面積與瑞典差不多大,但是語言卻錯綜複雜而且變化多端,沒有一種語言的使用者超過總人口的3%)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只能用洋涇浜英語(由於社會藩籬將他們與殖民者的孩子隔開來,他們也無法學習真正的英語)這時,貧乏的洋涇浜英語已經不足以使用了,所以「克里奧爾語」就誕生了。

這種語言與英語,托來語的文法都不同,也有幾分相同,比如都在名次前使用冠詞和介詞,也都用主謂賓結構。然而這些孩子卻實在貧乏的洋涇浜英語中長大,在一代之內就能達成文法一致的「克里奧爾語」這是十分令人驚訝的。主流的解釋就是人類大腦中已有語言的藍圖。人類語言及其複雜,理論上沒有幼兒能夠在短短几年內掌握,因此兒童大腦中應該有一套語言學習線路,也就是兒童腦內就有一套默認的語法,並且可以根據母語要求改變一些「開關」,而克里奧爾語就是人類語言藍圖的「默認設置」。全世界有幾十種「克里奧爾語」,是在不同地點,由不同種群的人混合而來,但是這些語言的文法卻出人意料地一致,這也從側面論證了這個理論。從它演化而來的新美拉西尼亞語仍然帶有不成熟語言的標誌,它缺少一些必要的因素,導致有的時候不得不繞圈子來表達原本成熟的語言一句話就能表達的意思。使之初聽起來又臭又長(實際並非如此)

多答了一些離題的,但是可能對理解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推薦你去看《狗牙》


先佔位。

Steven Pinker的The language Instinct有講到這個問題,但我不太記得細節了,先讓我回去看看書先。

1. 只要他們是兒童,就一定會有有系統的語言出現。一代就夠了,pinker有提到洋涇浜語的改變

2. Pinker貌似沒沒講到書寫語言

3. 語法上會有一定關聯,但很可能不多

細節等我看完書再補充


這群嬰兒在遠離文明的情況下怎麼被撫養至成人?


分組做實驗(不同的嬰兒群體,不同的環境),取平均值


推薦閱讀:

英語發生母音大推移的原因是什麼?
中世朝鮮語有聲調嗎?
方言是何時、如何形成的?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語言學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