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地名與今地名的差異?
剛剛看完了《國家寶藏》第三期,其中有個叫淇縣的地方,古時候叫朝歌。個人覺得相比較於淇縣這個名字,朝歌更能體現出該地的厚重歷史,況且讀起來也比淇縣朗朗上口。
類似諸如,長安之於西安,汴梁之於開封等。另有關於外國地名,佛羅倫薩之於翡冷翠,聖弗蘭西斯科之於舊金山。
其實樓主所謂的古地名與今地名的差異多數時候是個偽概念。也就是說,很多風雅的古地名跟本沒改名成你們聲稱的「庸俗不堪」的今地名;那些「庸俗不堪」的今地名,其實古已有之,而且存在的時間比你知道的要早得多得多。一句話,絕大多數人混淆了不同級別行政區劃的古今差異。沒明白?好,這裡就給大家做個科普帖子。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古代的行政區劃級別,就以清代為例子吧:
中央——省——府——州——縣
或
中央——省——州——縣
(衛所,比如天津衛、金山衛等軍事駐點;廳,新開發的地方。這兩個,這裡不涉及。)
然後呢,以很多好事者心心念念的古地名「長安」為例子吧,在清末是這樣的:
中央——陝西省——西安府——長安縣
看到了嗎,你們所鄙夷的「西安」二字自明朝(洪武2年)之後,便長期與「長安」並存,但是因為是不同級別的行政單位,所以並不打架。
這裡再說一下」府「和」縣「的關係。明清兩代,一個府管轄數個縣,府城會落在其中的某一個縣,這個縣就是「府縣同城」,又叫附郭縣。
截止大清被推翻了之前,西安府下轄15縣1散州1散廳:長安縣、咸寧縣、臨潼縣、高陵縣、藍田縣、鄠縣、盩厔縣、咸陽縣、興平縣、涇陽縣、三原縣、富平縣、禮泉縣、渭南縣、同官縣、耀州、孝義廳、寧陝廳。
西安是府,長安是縣。西安府管轄數個縣,西安府的衙門駐地在長安縣縣城,當然長安縣的駐地也在長安縣縣城,所以兩個級別的行政機關都擠在一座城裡(當然,陝西省的駐地也在長安縣縣城)。那麼,久而久之,人們既可以用長安縣來指代那做城池,也可以用西安府來指代那做城池。
那麼,民國之後,為了精簡行政機關,決定實行三級行政體制(當然,縣下面還有鄉鎮,不提了):
中央——省——縣
那麼,撤掉了府這一級別的行政區劃,保留縣級,就是自然而然,非常合理的事情了。
知道你要問,既然撤掉了「西安府」,保留「長安縣」,為什麼「西安」之名保留到今天,「長安」之名又哪去了???
這裡不得不提及另一個概念——「市」。
首先,設立「市」的初衷,當然不是為了讓「府」換個馬甲繼續存在(當然,如今確實成了「府」的2.0版),而是為把那先發達的、先進的地方單獨畫出來便於管理。
「西安府」沒了之後,「長安縣」依舊,但是呢,因為長安縣的縣城是千朝百代的古都、陝西省省會、西北地區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人財物,所以,為了便於城市發展,便把縣城從長安縣的管轄範圍內單獨划出來,成立「西安市」(噹噹當,西安市終於誕生)。
而長安縣呢,當然不只有縣城那一塊兒地方,還有廣大的農村、鄉野,和各類鄉鎮。所以,長安縣就把縣政府遷到一個新的地方,老縣城南邊,建立新的縣城。這樣,民國之後,我們再一次看到了「西安」和「長安」同現:
中央——省——市
中央——省——縣
但此時,西安市和長安縣是兩個互不相關的行政單位,在地域上沒有重合,也不存在誰管轄誰的問題,長期並存。
當然,也存在畫出來的市與舊有的縣同名的現象,例子有:南昌市與南昌縣,長沙市與長沙縣,紹興市與紹興縣,衡陽市與衡陽縣,株洲市與株洲縣,湘潭市與湘潭縣,贛州市與贛縣等。
即使是到今天,在我國的Constitution之中,還明確寫著:
第三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看到了沒:
中央——(一)省——(二)縣
但是呢!問題又來了!
你想想啊,西安市就是從長安縣縣城那划出來的屁大點兒的地方,完了還積聚大量的人財物,沒有廣袤的農田、河流、礦山,城裡那麼多人吃什麼、喝什麼、工廠哪兒來的礦產?等等。
所以,建國之後,為了優先保證大城市的發展,比如供應糧食蔬菜食品水源礦產等,逐漸實行了「市管縣」體制,也就開始了「市」管(ya)理(zha)周邊「縣」的歷史。這樣,包括長安縣、戶縣、周至縣等等一批縣又劃回到西安市的下面,接受縣西安市的領導。
至此,終於形成了你所理解的「市管縣」的行政體制。
再後來啊,就簡單很多了。西安市越發展越壯大,底盤不夠用,就怕下轄的長安縣、戶縣等撤縣成區,成為自身的一部分。
所以,你去了西安市,發現有長安區這麼古雅的地名,不要驚訝哦!
好了,知道了自古至今的行政區劃嚴格之後,再理解那些所謂的「改名」就容易多了,比如:
山西省——太原府——陽曲縣,以府名」太原「作為城市之名。
甘肅省——蘭州——皋蘭縣,以府名「蘭州」作為城市之名。
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以府名「常州」作為城市之名。
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以府名「濟南」作為城市之名。
當然,也有反過來的,比如:
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以縣名「合肥」作為城市之名,
山東省——東昌府——聊城縣,以縣名「聊城」作為城市之名,「東昌府」成為區名。
當然,現實情況比這要複雜的多,比如:
有的府城在兩個縣的縣城都擠在一個地方的,
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番禺縣,以府名「廣州」作為城市之名。
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仁和縣,以府名「杭州」作為城市之名(其實,錢塘和仁和縣一度合併為杭縣,再從杭縣划出的杭州市)
再提一句,兩縣同城的現象,這在古時常常出現的:比如A城,不僅僅是B府的縣城,也是周遭兩個縣C縣和D縣共有的縣城。這種例子很多,如:
西安府——長安縣、咸寧縣(不好意思,剛剛跟你賣個關子)
長沙府——長沙縣、善化縣
開封府——開封縣、祥符縣
成都府——成都縣、華陽縣
還有NB的三縣同城:
蘇州府——吳縣、元和縣、長洲縣
還有都不用的,比如:
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宛平縣
江蘇省——江寧府(應天府)——江寧縣、上元縣
因為大家都把上面這兩個地方叫做北京和南京,所以畫出來的城市也以此為名了。
還有新設立的城市,既不在原來的府城,也不再縣城的,不如大名鼎鼎的:
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
因為上海市是從洋人的新建的租借發展起來的,所以,既不在松江府城(現在松江區),也不再上海縣城(黃浦區老城),但是在上海縣管轄的範圍內,所以就叫做上海了。後來,上海縣城也併入了上海市。那麼,上海縣之得將縣城搬到南邊更遠的地方,並與上海市長期共存。直到80年代,翻翻老地圖,依舊有上海縣。之後,為了區別兩個上海,上海縣改名「閔行」,並很快併入上海市成為區。
在提一下,中國這種將「市」從「縣」畫出來的體制很特別,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在國外,縣的級別都是在市之上,日本就不用說了,愛知縣下面管轄名古屋。在美國呢,華州有個金縣King County,下面就是管轄西雅圖市。畢竟,縣的範圍要比城市大很多嘛。
至於貼住所說的朝歌和淇縣更是兩碼事,因為朝歌的故城在淇縣的縣域範圍內啊(當然,是一片鄉野田地),不能因為朝歌在淇縣,淇縣就叫朝歌吧?朝歌還在河南呢,河南也改名叫「朝歌省」???
當然,要說真的改地名兒這事兒,也是有的,比如
徽州地區,改名黃山。黃山,本來就是自然景觀,從沒有被當作行政區劃名稱,所以,用「黃山」更替「徽州」,算是改名。值得諷刺的是,這邊紛紛嚷嚷要讓「黃山」改成「徽州」的時候,去年5月30日,江西千年古縣「星子縣「悄悄改名」廬山市「(縣級)。
送你一個蜜汁微笑吧
首先,有的是俗稱,有的是正式區劃名。
比如朝鮮的漢城,幾百年來正式區劃名一直叫漢陽、漢城,但是長期以來民間俗稱為「首爾」,前幾年從俗改名。
極端一點的例子比如明代有個朝鮮人遇到海難漂流到大明國的浙江沿海,遇到的村民說:「我們這兒是大唐國。」
有一種特例是,唐代以後都城會有「京號」,比如「東都洛陽」,「東京開封」,「南京析津」。這裡面的「東都」等「京號」雖然為政府所確認,但也不是正式行政區劃,可以看做是「職位名」,類似於現在的「首都」。「把開封任命為東京」類似於「把北京任命為首都」,當然,這類京號演變出了南京北京這兩個正式政區名。
還有,隋唐以後,高級政區如道、路、省等,一般都帶有非正式色彩,取名也相對隨意。因此汴梁二字雖然做過「汴梁路」,但也不算是開封的正式政區名。
第二 建制是否連續 是否有區划上的繼承關係
最有名的例子 太原。今太原(唐明鎮)離晉陽時代的太原有20km以上,根本就不是一個城市。儘管在很多方面對古晉陽城有所繼承,但建置上的嚴重中斷是無法否認的。(而且太原的情況,從縣一級來說不能說成是「遷治」)
有很多時候,「某縣,古稱XX/古XX地」的說法中的兩者可能根本沒有建制上的繼承關係,只是某個古遺址恰好在那兒而已。對鄴城的繼承,安陽和臨漳爭了好久。石家莊城市擴展到了東垣古城,便要把城市史順著這舊土檯子上溯到兩千年前——在我看來,每一個抱著東垣古城乃至正定硬說石家莊歷史悠久的文化局老幹部,都對隨著正太鐵路而來的第一代石家莊城市開拓者有極大的不敬。
政區命名要尊重歷史,不是轄區內什麼東西名頭最大就叫什麼名。
第三
唐以前用縣名,唐以後用統縣政區名。
比如廣州這個城市,漢代時是南海郡郡治、也是番禺縣縣治。當時會用「番禺」指代這個城市。唐代以後一般是廣州/廣州府的州府治,也是番禺縣(有時也是南海縣)縣治,但一般都會以「廣州」稱呼它。
隋唐時的州也是大多是中國城市名中「州」字的來源。但一開始其實並沒有預料到州名會固定成城市名,所以還是按照區域名去起的。所以就造成了鄭州的鄭來自新鄭、杭州的杭來自餘杭、廣州的廣來自於廣信的結果,自己的縣名管城、錢塘、番禺現在反而丟了。
第四 挖心設市以及市廣域化
這是造成今人難以理解古代政區的罪魁禍首。
現代縣級政區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傳統城區,比如北京的城六區,上海的黃浦靜安什麼的,在地圖上一般是很小一點兒。還有一種是縣,或者由縣改來的區、縣級市,地圖上看大約是一小塊。
但是在古代,所有的地方都被分成縣(除了元代以後的州),這些縣的規模相近,建制相同。一般來說,古代再NB的城市也是某個縣的縣城。
民國時期,對於一些重要城市設「市」,就是把城市(大多是原本的縣城)從原來的縣裡面挖去。挖去的是「很小一點兒」城區,原本「一小塊兒」的縣(殘渣縣)剩下的還是差不多的「一小塊兒」,但是縣治就要另尋他處。這就使很多縣名流落到「沒什麼歷史」的地方,比如什麼大興、宛平、長安、吳縣市、南海市、上海縣等等等。
最早的市名很奇葩的,「京都」、「津沽」、「淞滬」,就沒按照傳統的府縣路子來,我估計是一開始也沒想到後來遍地都是市。大量設市後命名也從俗,基本都用府治名,也出現了以京號名市。這也是現在命名混亂的因素之一。
八十年代至今,開始市管縣。本來「一小點兒」的市,變成了下轄「一小點兒」的市區和一些「一小塊兒」的縣,組成了一個「一大塊兒」的地級市。本來正定縣不是石家莊市的,在這之後成了石家莊市的一部分——不過正定仍然不是石家莊這個城市的組成部分。
當然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縣名稱呼,並且剔除掉高級政區名下移、縣名侵佔等情況。
這樣標準的話,西安就叫長安,開封應該叫祥符。
謝邀~~個人認為淇縣比朝歌有意義多了。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對中國文化稍有涉獵的人,看到淇縣這兩個字,肯定會想到詩經中的衛風,那段中國先民的浪漫時代。
朝歌嘛,這倆字是靠封神演義為國人熟知,大部分人會想起的只是酒池肉林,醇酒婦人。
開封比汴梁有意義多了好不好。顧名思義,汴梁只是汴水上的一個普通地名,和鄭州,徐州一個意思,沒啥區別。
開封這兩個字就不同了,開啟盛世,拓展封疆,打開中原的封印。這才是最美的名字,這才是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的中國大都會的名字。
xieyao。
看了一些回答,其實是答非所問。
題主所問的,其實是地名改名的邏輯。
中國現在的地名,大多數都改過,為什麼要改?是一個很大的學術問題。
第一次全國規模改地名,是王莽;他為的是托古改制。
第二次全國規模改地名,應該是隋大業年間;
第三次是全國規模改的是路名,在1966年,其特色是革命化;但1972年其全改回原名了。
瀉藥
知乎上有過類似問題,其實還是距離產生美,一種陌生感帶來的新鮮感。
都說Pearl harbour是「 珍珠港」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 蚌埠。
都說Greenland是「格陵蘭」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青島。
都說Deep River是宇多田光的專輯,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神奇的名字叫"深圳"。
都說Newfoundland是紐芬蘭,其實有更北京的翻譯:新發地。
都說rock hometown是「搖滾之鄉」的 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石家莊。
都說New York是「紐約」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新鄉。
都說RedRiverValley是「紅河谷」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丹江口。
都說Table mountain 叫桌山,其實還有個更土的名字叫平頂山
都說Phoenix是「鳳凰城」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寶雞。
都說Portsmouth是「 朴茨茅斯」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 浦口 。
都說open horizon是「一 望無際的原野」的意思,其實還有更社會主義的翻譯:平壤。
都說Broadway是百老匯,其實還有還有更中土的翻譯:寬街。
都說西方姓Downer 的人叫唐納,其實他們還有個更土的名字,叫衰人。
都說gunman是槍手,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武漢。
都說Tiger Woods是老虎伍茲,其實還有更中土的名字:林彪。
都說5th Avenue是第五大道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五道口。
都說a land of infertility是不毛之地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中關村。(想想「中關」二字的意思……內涵不解釋)
都說Mont Blanc是萬寶龍,其實有更中土的翻譯:長白山。
都說 Wolfsburg是沃爾夫斯堡,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狼窩鋪(中國河北省灤縣杏山鄉)
都說Queensland是昆士蘭,其實還有還有更中土的翻譯:秦皇島。
都說Westfield是韋斯特菲爾德,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西單
Evergreen不是常青樹……是長春
以後見到Kingston一律譯成皇上屯!
Double Tree Hotel:雙榆樹賓館
The Whitehouse:白家大院
Wall Street:大柵欄
習慣了就好。
感覺湖北省宜昌市的古稱有很多,例如夷陵、巫縣、宜州、彝陵、西陵、峽州、宜都、臨江、拓州、硤州.......不過【宜昌】之名出現的也比較早,是東晉時期改的,寓意「宜於國運昌盛」但是本人最喜歡的還是【夷陵】之名。一是源於楚先王在此建有陵寢,見《史記》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二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意思是長江到這裡變得平緩、山脈到這裡變成丘陵。【夷陵】之名現已變成宜昌主城區之一的【夷陵區】【西陵】之名一是變為宜昌境內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二是變為宜昌主城區的【西陵區】【宜都】之名用於宜昌所轄縣級市【宜都市】【臨江】之名用於宜昌伍家崗區內的一條注入長江的河流【臨江溪】有意思的是宜昌境內的幾座長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在宜昌夷陵區,而【夷陵長江大橋】卻在宜昌西陵區和伍家崗區之間。
很多,好想看不出古代的影子喇叭!
譬如,長沙古稱潭州,寧波古稱明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好一點的,也有啊!
譬如,衡陽,,古稱衡州,那算是比較接近吧
本人孤陋寡聞,知道的很少,已經儘力回答啦!
謝邀,其實本人覺得這只是一個稱呼而已。無論叫什麼,它都是一個地方。只是有些地方的古今名字好聽不好聽而已。
好萊塢 荷里活
謝邀,朝歌比淇縣朗朗上口我是不認同的,大多數人第一次見到的時候會猶豫到底是念朝(chao)歌還是朝(zhao)歌的。
再說怎麼看待古今地名差異,平常心看待就好。我覺得古代地名和外國地名有時候會讓人感覺高級,主要是日常不用的陌生感造成的。
代入到日常語境下的那些詞感覺也就一般般,舉個例子:長安汽車。
大膽預言一下:成為歷史後的朝陽區海淀區也會有高大上的感覺,一個向著太陽一個有大海般的積澱。棗莊,石家莊這些庄們遲早也會跟幽雲十六州聽著一個感覺,當然前提是都已經成為歷史。我提供一個視角,搶古地名。今山東濰坊,漢晉之北海郡,隋至宋「北海」尚為今濰坊市城區(基本對應明清之濰縣)之名(北海縣)。但現在呢,北海市在廣西。據說濰坊爭取過,申請哪怕城區稱作「北海區」,但也被駁回了。
有很多無可奈何吧。
另外,山東為我兔解放區,所以建國後魯中幾個帶有工礦、商貿性質的區域(城市)往往用組合地名。濰坊是一例(濰縣城+坊子鎮),淄博也是(淄川-博山),建國初淄博還有張周市(張店+周村)。說實話,要是都能改回古稱,山東的人文意味才有的(打比方的話,北海市、臨淄市)。
舉個外國的例子,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古稱:君士坦丁堡),古代名字聽著可比現代的名字霸氣多了,可是人家民間就習慣稱伊斯坦布爾,所以現代的土耳其建國後,就順應民意改了。感覺挺可惜的。
現在的地名總是能和經濟與製造經濟價值聯繫在一起,像是要榨乾最後一點價值
翡冷翠並不好聽,聽起來更像一種石頭的名稱。長安一名還在用,現在叫西安市長安區,古時叫西安府長安縣。
名字代號而已,人如此地方亦如此
地名的變遷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政治作用的變化如長安變西安,東京變開封,軍事作用的影響,如西北很多地名的變化等。
關於開封:
春秋時鄭莊公命鄭邴在今日朱仙鎮古城村築了一個城,取名「啟封」,即「啟拓封疆」的意思。戰國前期,魏惠王九年(前362年)遷都於此,建「大梁」城。
漢代避諱漢景帝劉啟,改名「開封」。兩漢時梁孝王把開封作為他的封國——梁國的都城。在此之後於此建都的朝代有: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
宋朝時汴梁是俗稱,正式名稱是東京開封府。古地名去哪裡了?
很多古地名的流逝都是因為改名(廢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避諱。但是改名之後原來的地名並沒有完全消失,從當地的街道、河流、山脈甚至店名都可以看到遺迹,而且其中很多所謂的改名,不過是該區域最廣為人知的名稱變了(原有地名變成了下屬縣市甚至村鎮的名字)。例如題主列出來的朝歌:
可以看到淇縣縣治朝歌鎮,這個地名並沒有消失。中國所有的縣城基本上都是在某個鎮的基礎上建設的,即古時候的縣治,而縣名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指縣城而是指整個縣所轄區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就用縣名來代指縣城了,所以很多時候縣治本名不如縣名有名。
還有長安:
西安市至今仍然有長安區,這一地名並沒有消失。但是今天人們不會用長安來指代整個西安市了。
類似的還有蘭陵:
汝南:
正定:
九原:
即墨:
姑蘇:
江陵:
夷陵:
黃州:
等古地名,現在都保留在下一級或者在下一級的行政區劃中,它們並沒有消失,跟無從談「如何看待古地名與今地名的差異」。應該變成如何看待它們被降格。這些地名被降格有很多原因,比較常見的有:與其他相近城市合併,從而改名,例如武昌、漢口、漢陽合為武漢;原城市附近發展起了一個足以取代原城市地位的新城市,從而被降格,例如正定與石家莊、汝南與駐馬店、即墨與青島等。這種變化在歷史上十分常見,屬於城市發展的自然規律,無需覺得惋惜(因為並沒有消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被降格的地名某些時候還會被再次升格。
而題主列舉的另外一個例子汴梁,今天在當地確實沒有以汴梁命名的鎮及以上行政區劃。但是百度一下汴梁你會發現:
今天在當地仍然有很多以汴梁命名的地方(店面、公司等),雖然汴梁不再是行政區劃,但是這個地名仍然以另外一種方式存活於世。如何看待古地名與當今地名的差異?當地的群眾已經回答你了。被當地所接納所認可的古地名,即使不再是行政區劃名,也會以店名、公司名、公園名、路名、電視節目名甚至報紙名活在當地人的視野之中。這種差異不影響當地人知道,你說的汴梁就是開封,不影響當地人對自己家鄉的認同。好的地名總是會被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所紀念。類似的還有廬陵:
廬州:
而那些連當地一家用它命名的店都沒有的古地名,消失了也沒有什麼可惜的,這說明當地人對這個地名不認同。
我家在邯鄲。。。。。。
按官方翻譯來吧。你說佛羅倫薩可能許多人都知道,但是說翡冷翠就有點生僻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李天霞沒救出張靈甫就被指責為見死不救,張靈甫沒有救出常德的51師 沒有救出方先覺怎麼就沒人黑?
※歷史上有沒有子女成為國王或是皇帝,而他們的父母卻是臣子的情況?
※日本和清朝哪個對中國文化的破壞最嚴重?
※為什麼辛亥革命之後,是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而非立憲派的人物?
※古代結婚男女都是十六七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