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古以來中國都沒有將朝鮮併入?

看歷代中國的版圖,除了因為天然地理原因形成的天險或者是土地貧瘠幾乎都被中國併入了。但是為什麼朝鮮一直都作為一個附屬國並最後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國家?


主要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解讀這個問題,但在這之前先釐清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歷史背景有助於之後的分析。

漢武帝時期,曾征服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置四郡,謂漢四郡。後為高句麗等國所侵蝕。唐元亦有征服朝鮮之舉動,但並沒實現長期統治。明朝朱元璋更是直接將朝鮮列為不征之國。

中央王朝對朝鮮要麼是征服失敗(隋),要麼很快就為土著復權,中央王國很難實現對朝鮮的嚴格控制,由此衍生出題主的問題(我更改了一些描述,更加精確):

為什麼自古以來中國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將朝鮮嚴格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

所有這類問題都能歸結到統治的成本問題,特殊的地緣因素導致直接統治的成本過高,不是不能,是不值得,所以中央王朝的選擇一般都是羈縻政策(朝貢體系),無論是安南還是朝鮮,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下面從地緣角度詳細展開。

黃仁宇先生曾經提出「十五英寸等量雨線」的概念來解釋中國核心區的北方邊界。他認為年降雨量低於 15 英寸農業活動便無法展開。這條線在中間的一部分大致和長城吻合,似乎可以解釋古中國始終無法向北方形成有效突破的現象。【亦有400mm等降水量線等說法,但本質沒有區別】

【15 英寸等量雨線圖】

但這條線在東北部出現了問題,即東北地區除黑龍江以北,亦屬於這一區域,即,按這一觀點,朝鮮應該是從屬於中央帝國的嚴格統治之下,所以說這個角度來看,並不能解釋朝鮮為什麼能夠長期獨立於中央帝國的統治。【除了遼東地區漢族能夠與「東北漁獵民族」長期形成拉鋸狀態以外(明亡清興的那一段歷史就是典型),中央王朝很難深度控制朝鮮。】

那麼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東亞地緣圖1】

【東亞地緣圖2】

由於大興安嶺和蒙古高原的存在,華北地區大部分時候只能通過燕山邊上那條狹窄的遼西走廊(山海關)與遼東地區聯繫,而北部「漁獵民族」很容易切斷這種聯繫。因此這塊古典時期最北部的農耕區成為拉據區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意味著中央帝國想要控制朝鮮,必須先要穩定的控制東北地區,然而,狹隘的通道,意味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條件,使得中央帝國想要控制東北平原就已經是力不從心了。更別說更遠一點的朝鮮半島了。中央帝國反倒是經常容易被來自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入侵,鮮卑,契丹,女真都曾肆虐中原。如此強大的東北漁獵民族,能夠肆虐中原,為何沒有真正統治朝鮮半島呢?相信那些喜歡思考的童鞋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

(在古中國核心區的北部防線還有兩個類似的拉據區,分別是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只是拉鋸的原因不同)

地緣看世界的作者,溫駿軒在其著作地緣看世界裡面提出了一個「42 度暖溫帶」理論。

這一理論不僅能解釋東北的問題,在一定程度山能解釋朝鮮半島和日本能獨立存在的原因。

【42 度暖溫帶】

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北海道除外)基本都處於北緯 32——北緯 42 度這一暖溫帶地區。因此很適合發展農業,並由此獲得足夠的人口抵禦外來勢力的入侵。

與中國同緯度地區略有不同的是,中國這一地區由於受蒙古高原的影響,氣候過於乾燥,因此適合發展以小麥為主的旱地農業。而日本朝鮮的地形多山多水(實為丘陵地帶),與中國的長江流域類似。並且由於周邊環海,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氣候較濕潤,因此反以稻作農業為主。

日本由於在氣候上適合農業發展,地理上又與大陸隔海相望,因此形成獨立的文化並不足為奇。

但朝鮮半島屬於大陸的一部分,在其他東北漁獵民族和漢族的雙重威協下能獨立生存下來實屬不易。

這其中地緣因素起來決定性作用。

從圖上(東亞地緣圖2)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核心區在陸地上只能通過遼東地區與朝鮮發生聯繫。而遼東地區的前突位置又使得它很容易被「漁獵民族」所佔據(也包括朝鮮半島上的民族)。因此漢族很難將勢力長駐於朝鮮半島。

而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形多山(80%山地),不利於農業生產,但利於防守,而南部有幾個相對面積較大的平原,農業相對發達。這樣也獨立形成了一個類似於中國的南北互肋的地緣結構。即北部地區用來阻隔外地的入侵,南部地區提供相應的經濟支援。(朝鮮人口2300 萬,韓國 5000 萬,雙方面積相近,人口差距卻將近一倍。就是這種差異造成的) 【可以將越南地形圖和朝鮮半島地形圖結合一起看,很有意思。】

因此從地緣角度看,無論是其他漁獵民族(半島民族也是漁獵民族出身),還是漢族都很難打入這個小系統。因此朝鮮半島的獨立也就可以解釋了。

最後提一句,中央王朝是到了近代闖關東大移民才解決了東北問題。

至於當代朝鮮韓國分裂的問題,有其特殊性,大國博弈可能是超越地緣的因素。

相關問題:為什麼韓國人認為長白山是韓國領土,有何歷史和法理根據?

本文主要資料,論點源於地緣看世界,黃仁宇先生的一些研究觀點,及之前個人在知乎看過的一些相關問題的答覆。

特別感謝@Why Dee 的提醒。


天朝不是沒努力過。

漢武帝時期,大漢攻滅衛朝鮮,設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帝國疆域由此擴大至朝鮮半島。

但隨後,半島高句麗部落崛起,開始攻伐漢朝四郡。武帝死後,漢朝國力衰弱,無暇東援。

時間一點點流逝,高句麗實力逐漸擴大。到了三國時代,魏國為了攻滅遼東公孫淵,而與高句麗聯盟。但公孫氏滅亡之後不久,高句麗即單方面撕毀條約,進兵遼東,覬覦中國。

曹魏大將毌丘儉臨危受命,兩征高句麗,燒毀丸都,高句麗幾乎滅亡。

但天朝這一次對朝鮮勢力的攻伐也就到此為止。曹魏不久便陷入內亂,毌丘儉叛變,司馬氏專權。再過幾年,蜀國大將姜維掌權,連續對北方發動攻勢,於是中原再也無暇顧及高句麗。

高句麗由此得到了喘息,不久之後,朝鮮人重建了丸都城,而天朝則陷入了長達三百年的南北朝大分裂時期。

等到天朝再一次對朝鮮大規模用兵,已經是三百年之後。那時帝國剛剛重歸一統,百廢待興,軍勢旺盛。

隋煬帝登基,野心勃勃。他是一位相當有頭腦的實幹家,也是一位相當好面子的工作狂。

相信我吧,我的臣民。我將建設一座世界上最龐大的都城,我要讓周邊所有勢力都臣服於我,我要為這個王朝建立萬事不滅之功業。

於是,這個僅僅休養生息了二十多年的龐大帝國,迅速陷入了由南到北的瘋狂。修馳道,挖運河,營建東都大洛陽,每月徵發民夫高達兩百萬人。

但這仍不能滿足隋煬帝的野心,當他發動全國的力量征服吐谷渾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朝鮮。

那時,朝鮮也正在進行他們的三國時代。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彼此攻伐,互有勝負。當隋煬帝要求周邊勢力臣服於己的時候,高句麗說了「no」。

於是,盛怒之下的隋煬帝發動百萬軍隊,從陸上、海上兩路向朝鮮進發。

第一次,陸軍敗於遼東,海軍止步於平壤。

第二次,隋煬帝親征。後方督運糧草的楊玄感趁機起兵反隋,皇帝被迫撤軍。

第三次……嗯,人民已經不會允許再有第三次了。

登基十餘年間,為了維持隋煬帝進行的各項龐大工程及戰爭,隋朝徵發了民夫達一千餘萬。全國每戶服役者至少一人,而死者高達半數以上。人民再也受不了這位好大喜功的暴虐君主,民變四起,天下大亂,楊廣已經無力控制全國。

幾年後,隋煬帝楊廣在他的侍衛擁簇下,上吊自殺。歡呼雀躍的衛兵搶了些皇帝的財寶四散而去,只剩下些哭哭啼啼的侍妾們,拆掉床板,勉強為隋朝第二位皇帝做了一口棺材。

隋朝滅亡,朝鮮半島的高句麗也因此逃過一劫。想想那些洶湧而來的百萬軍隊,真是心有餘悸。

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再次見識到天朝軍威。

中原的混亂很快就過去了,來自山西的李氏家族降服各路勢力,成為天朝的新主人。東方的雄主派遣唐軍出塞北,挑戰東突厥在亞洲的霸主地位。這是一場慘烈的戰爭,唐軍艱苦奮戰,在血與沙構成的戰場,與兇猛的突厥騎兵展開肉搏。

最終,大唐滅亡了東突厥。

唐朝由此勢力大增,在滅高昌、平吐谷渾之後,帝國實際控制範圍達到貝加爾湖。於是,在西域平定之後,東亞新霸主、天可汗李世民,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東方的朝鮮。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從洛陽出發,御駕親征高句麗。

但此次用兵未能達到全占其境的戰略目標,唐軍攻佔遼東數十城,最終止步於安市城下。冬天,李世民撤兵。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死,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繼承其父遺志,派遣蘇定方進攻朝鮮百濟。百濟滅亡,高宗便對高句麗連續發動攻勢。最終,唐朝大將李績、薛仁貴率軍攻佔平壤,高句麗徹底滅亡。

唐朝在平壤設安東都護府,從此,天朝開始了對朝鮮的第二次短暫統治。

這也是最後一次統治。武則天時期,唐朝撤走了駐朝部隊,安史之亂後,唐朝已無力控制半島。待到大唐滅亡時,朝鮮新興的政治勢力已攻滅新羅,統一朝鮮全境,建立了高麗王朝。

後來,元朝吞併過朝鮮,但蒙古人保留了朝鮮王室,僅僅要求了對半島的管轄權。

明滅元,朱元璋成為天朝主人,冊封那個半島上的國家國號為「朝鮮」。從此,有明一朝,幾乎沒對朝鮮用過兵。

到此,中國歷史上幾次試圖兼并朝鮮的戰爭便說完了。本來還想分析分析中國為什麼沒能吞併朝鮮,但發現已經有了幾個很好的回答,便不多說了。等我想到什麼決定性因素再更新吧。

就這樣。


有很多原因啦。

我說下,貌似大家都比較忽視的原因。

第一,兵者,國之大事,守成之主要發動戰爭你得具備能力呀,而且還要說服已經安於享樂的官僚階級。

第二,咱天朝講的是,興滅國,繼絕世。周朝建立,也把三皇五帝的後人封了遍。話說當年豐成秀吉想侵佔朝鮮,萬曆皇帝出兵,使朝鮮免於被佔領,他的舉措挽救了朝鮮王朝,因此一直到丁卯(1627)、壬申(1632)朝鮮被迫尊奉清朝之後,朝鮮的朝臣還是自稱「神宗皇帝再造之國」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並且堅持明朝的紀年,(這點一直被明粉拿來說事,當然,我並不是有意說明粉什麼的.......)甚至一直到很多年以後,萬曆皇帝在朝鮮仍然被隆重地祭祀。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即朝鮮肅宗三十年三月,那時,清廷統一中國已經六十年,在朝鮮卻仍然記得「甲申之歲,回於今日,而又逢三月之朔,今三月十九日,即皇都淪陷之日也」。所以,在這個改朝換代一甲子的時候,朝鮮官方依然要舉行祭祀,祭祀逝去的舊王朝,而且國王還特意說,明神宗即萬曆帝的祭祀「是早晚必行之盛禮」,表示「空望故國,朝宗無地,追天朝不世之殊渥,念列聖服事之至誠,祇自嗚咽,流涕無從也。昔我仁祖大王當天翻地覆之日,不廢焚香望闋之禮,則經今丁皇朝淪陷之日,豈可遣官設祭而已耶」。於是,他三月親自去祭崇禎,九月特地築壇以祀大明神宗皇帝,以盡古代諸侯祭天子之儀。——節選《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說到這裡提一句:其實我對棒子從前真是無甚好感,而又對為啥是曾經咱們大天朝畢恭畢敬的屬國到現在的宇宙國很感興趣,大家讀完這本書,相信能理解不少。

第三點:原因固然有什麼自然分界線呀,降雨線什麼的,還得是咱奉信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用,本不用再開疆避土什麼的,再者,古時地域觀不一樣,不知道「天下」之外還有這麼多地方呀,你把周邊的小國都滅了,誰給你萬邦來朝.......事關天朝場面。

第四點,朝鮮可以說是箕子遺國。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大天朝既然需要你朝貢,而且還瞧不上你那點土地。聽話就大大有好處,厚往薄來,不聽話敲打敲打就行了,認個錯奉個表,這件事就過去了。


先秦時代朝鮮北部為燕國地盤。漢武帝曾派兵攻滅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設立漢四郡,長期統治半島北部,但後來國力衰弱,逐漸被高句麗、百濟等國趕走。魏晉南北朝北方動亂,無暇顧及。隋煬帝動員全國兵力三征高句麗,有吞併的野心,但作戰失利。唐朝聯合新羅國大舉進攻高句麗成功佔領平壤,一度設立安東都護府管轄,但南部的新羅很快與唐朝決裂起兵反唐,收復部分故土,表示唐朝無力控制朝鮮半島。宋代北方為契丹、女真統治,南北對立,無暇顧及(契丹曾三次大舉進犯高麗,用兵數十萬,但最終失敗,和談)。元、明、清三朝都是作為藩屬國,明太祖明確規定朝鮮為「不征之國」,(不征之國,也就是無意侵略吞併你,只要你恭順臣服就行)。

綜上所述,宋代之前其實都直接統治過部分地盤,主要是半島北部,但一直無力侵佔整個朝鮮半島。主要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路途遙遠、內部動亂,一部分也跟朝鮮民族長期的反侵略反擴張鬥爭有關(類似於越南的抵抗華夏民族獨立鬥爭,越南北部歷史上也長期處於華夏的直接統治之下)。至於元明清三代,由於對中原王朝態度恭順,更沒了侵略人家的理由。

說句有可能犯忌諱的話,其實西方國家一直認為,在元明清三代西藏其實也只是中原王朝冊封的藩屬而已,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但西藏後來變為宗教政權,冊封表現為對達癩、班蟬的冊封所以被大多數人所忽視)。但不同的是,西藏的獨立性質要稍弱(清廷有駐藏大臣平分權力),而朝鮮在後來的甲午戰爭中淪為日本保護國並隨後被日本吞併,從此結束了與大陸的臣屬關係。而西藏雖然得到英國的扶植,但一直沒辦法完全獨立(相比之下外蒙古在民國時期也一直處於蘇俄的保護之下,但後來成功獨立,主要是因為有老大哥支持),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被解放軍入藏接管,取消半獨立地位,改為中央直轄(西藏木有蘇俄老大哥的扶植)。越南則被法國侵佔,中法戰爭之後跟朝鮮半島一樣完全脫離了中國的勢力範圍。

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日本不曾發動甲午戰爭,法國也不曾入侵印度支那,那麼今天也許朝鮮和越南都將是共滻黨直接統治下的民族自治區了


因為一直沒有移民,同化.


先吐槽一下,這個問題很扯淡。主要是自古以來,這個說法太扯淡了,中國歷史書最喜歡這麼說。

我就說個最簡單的,中國一直到明朝,連現在的東北都沒有真正地納入版圖統治。明朝政府在當時東北也只是設置了奴兒干都司,沒有細緻的行政區劃,天朝上國不屑於統治,也無力統治。

按照西方史學界的觀點,中國是個典型的中央式王朝,核心統治區域在三國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黃河流域,之後也只是加上長江流域。拽個文,在數目字管理無法實現和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朝鮮和越南根本無法統治到。

在明朝之前,中國和朝鮮沒少扯淡,勝利也都挺輝煌的(不是勝少敗多)。但那些戰的目的只是為了讓朝鮮納貢稱臣,而不是滅國之戰。真正有滅朝鮮想法的是元朝和清朝,所以朝鮮史書對元朝和清朝極盡諷刺之能事。當年三藩之亂爆發的時候,朝鮮國王開會,講滿人要完蛋了,我們要加強戰備,不然他們失敗之後逃入東北肯定要消滅我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明清時期,朝鮮和併入中國並無太大差別。從高級官員的任命到皇位的傳承,全都需要中央政府的確認,尤其是在清朝時期,朝鮮人還得壓人質和定期繳納貢稅。晚清時期,朝鮮境內,清朝直接駐軍。在文化上,朝鮮人在東亞儒家文化圈內漢化最深。朝鮮,有一省之實,而無一省之名而已。

此外,中國不滅朝鮮還有一個原因是朝鮮李朝世系完整,傳承多代,在朝鮮百姓心中有著崇高地位,十分便於統治。扶持一個忠心耿耿的傀儡又有什麼壞處呢?所以,在明清時期,中國先後多次拒絕朝鮮、越南等國的內附請求。

最後吐槽一點。本朝無所不有,因此本朝在建立之後,在和朝鮮、越南議界之時,周公乃發話,朝鮮、安南乃我之鄰邦,自古以來受我封建政府欺壓,此次劃界,當償之。於是,朝鮮乃有長白山天池之半。


我覺得收一個小弟跟收一個兒子所需要負的責任是不同的


朝鮮經常在中原混亂時期獲得獨立,並試圖擴充其領地到東北地區,因此幾乎所有的統一中原王朝建立後,都會在穩定北方游牧民族後出征不臣服的朝鮮,但是由於游牧民族地區此時尚未完全在中原政府的控制下,加上中原其實本身也剛剛從戰爭的創傷中修復,因此要達到設軍統治也心有餘力不足,最終都選擇接受朝鮮為臣屬國,將精力重新拉回到回復生產,修復國民經濟上來。

等到經濟恢復到可以佔領朝鮮的實力的時候,由於朝鮮臣服已久,缺乏發動戰爭的必要理由(如領土爭端、宗教信仰等)。

這其實也和傳統上朝鮮從來沒有作為大一統中國的一個屬地有關,這就使得中央政府很容易滿足於朝鮮是一個臣屬國而非領土。


賺的不如賠的多


首先,古代中國人的觀念不是現代的主權觀念,而且天下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異邦也是天下的一部分。古代朝鮮自從唐開始就是中央王朝的屬國,而且仰慕教化,對於中國人而言,這已經是成功了,朝鮮就是明顯的華夏視角下,中國天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存在所謂吞併。

如果你是指直接通知,請參考剛才有關漢代樂浪郡的回答。


宋朝是個關鍵!在此之前唐朝已經控制了大同江以北的朝鮮半島幾百年了,後來由於北方勢力做大知道12世紀才得以重新內附,之前所做的民族同化努力就相當於白費了。元朝也沒好個幾年就土崩瓦解了,最令人心痛的一幕隨後發生了,朱元璋放棄了大同江以北。自此中原勢力永遠的從朝鮮消失了


嗯!應該修改一下我的答案!——————————————————————————————————————————————————————————————————————————————————————我想表達的是古代中國很長時間都未與朝鮮半島接壤,這樣的情況下來吞併它是比較困難的!《燭之武退秦師》里就有這樣一句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當然,我原來的回答不夠嚴謹,也謝謝各位的評論,以後會更加註意!以下是原來的回答:————————————————————————————————————————————————————————————————————————

各位是不是都忽視略了一個問題?古中國是什麼時候將東三省併入的?隔著東三省去吞併朝鮮半島????????????

唐朝之前就不說了,從唐開始:

唐朝後期藩鎮

注意看唐朝,東北那邊有多少個政權?隔著一個叫渤海的政權去併入朝鮮?

五代十國:得了,內亂、割據!

北宋地圖

看看,自保都成問題吧???

南宋。。。。。。。。。。。。。。。。。算了,,,,,

元朝,,,

嚴格來說是中華民族受到外族侵略的,至於為何沒有一舉將朝鮮半島拿下,,小弟不是很清楚哎!

明朝

好像也是,吞併朝鮮比較難以實現吧???清朝!

好的,雖說是外族入侵,但也是逐漸漢化,此時東三省作為嫁妝正式納入中華版圖。至於清朝為何不將朝鮮併入。小弟考慮一下:

一、滿族入關初期,反清勢力猶存在,甚至貫穿整個清王朝,對外擴張較難;

二、不久之後、三藩之亂,,,,

三、綜合各方面因素,我們只觀察一個現象:終整個滿清王朝,未見清政府有什麼對外的侵略戰爭,沒見清政府有對領土擴張的訴求;為何?

附圖:

我相信,有專業的人士可以為此進行分析。。。。。。。

北洋、民國時期,,,近代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不屬於古代,也複雜簡單得多了,,,,,,,,,


在《歡迎來到東莫村》里,現代士兵遭遇了在桃花源里不知魏晉的村民。

士兵說:我們是來抵禦侵略者的!

村民:又侵略了?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崇禎皇帝死了兩百多年,朝鮮都在用他的國號,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半島真正獨立出來,也就是近代的事情吧。


就是一句話的事:開發維護成本高於所得利益!

再白話點就是地方爛,瞧不上、虧本生意!


不存在的,自古以來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要相信朝獨分子的陰毛。^ - ^~^_^~^-^ 凸^-^凸~~(^_^)


怕得火病


古代統治者唯一的工作就是讓百姓吃飯,任何文明都是在有大江大河的發源起,我們國家就是長江黃河附近,利於農業灌溉。朝鮮半島,我們國家東北太冷,不適合生活,主要分兩方面:1天氣冷,那時候建築不比現在,不保暖,我朋友有在遼寧丹東農村的,告訴我過年回家睡覺都凍臉。2因為冷糧食少,冬天沒蔬菜。東北人愛吃蘸醬菜,其實是太少了,尤其冬天,我小時候冬天在家沒事吃過蘿蔔,吃的燒心然後喝水(感謝共產黨我們日子真的過好了)。 3朝鮮半島自然環境更惡劣,整個半島就平壤,漢城兩塊平地,其他都是山地,不適合種糧食,居住(在東北只能住山南坡,不能住北坡,冷)。…………………………提起朝鮮我們能想到的就是泡菜,冷麵。泡菜真是冬天沒吃的想出來的不是辦法的辦法,泡菜是韓國人的說法,在東北就是鹹菜。最正宗的冷麵是蕎麥麵,那東西吃不飽,吃完就餓,還不助於消化。但是半島只有這種農作物,土地不好。這樣的地方自然很少有人惦記。


推薦閱讀:

俄駐聯合國代表說英法怕美俄合作(敘利亞問題),他們在怕什麼?
中國的特種部隊都有哪些?是屬於哪個部門?級別怎樣分?
基本不發展軍事的國家如何保證國家安全?
我國的哪些軍事技術世界領先甚至獨有?
歷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將軍或名人最後是被無名小兵殺死?

TAG:中國歷史 | 軍事 | 朝鮮 | 地緣政治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