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如何看待廣東人和廣東文化?
剛才在《三聯生活周刊》里讀了一篇介紹廣東飲食的文章,裡面說道:「廣東人的飲食系統里,鄙視滾湯,也就是只稍微煮了煮的湯水,在他們看來北方的湯基本上不算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我需要明確的反對這句話。在廣東,湯是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普通的廣東家庭,據我所知的,每天煲湯的很少,尤其是夏天,稍微煮過青菜的湯水,也就是滾湯,我們也很喜歡喝。所以,一般來說廣東人是不排斥滾湯的。
另外,我從廣東到北京以後,經常有人會問我一個問題,「廣東人都會寫繁體字嗎?」這個問題經常讓我很困惑。簡體字從1956年就全面推廣了,是中國大陸的標準用字,廣東作為大陸的一份子,教科書等都是用簡體字,何來廣東人都會寫繁體字的誤解?我相信外省人對廣東人或廣東文化的誤解不止以上兩例,我想知道,在外省人眼裡,廣東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廣東人是怎樣的人,廣東文化又是怎樣的
05年開始真正在廣州生活,迄今還沒到10年,但或深或淺也結識不少本地朋友,相處都不錯,這個問題倒能答上兩句。
從幾個潛規則說起吧。
第一個潛規則,所有的餐廳都有茶位費,按人頭算。上菜前先上一壺茶,最常見的是鐵觀音、普洱、菊花。茶壺離誰近,誰就負責幫周邊的人斟茶。而別人幫你斟茶的時候,你需要用手指指尖扣茶杯前的桌面,以示感謝。
還有更講究的說法是,單身用一隻手指(多為食指),非單身用兩隻手指(食指及中指)。用指尖扣桌面以示感謝斟茶這種做法,我確實只在廣東見到。其背後代表的意義,值得一提,也是大多數廣東人根深蒂固的概念,」沒有誰有義務幫另外一個人做一件事「。就算是再熟的朋友之間,也不可以。就算我們喝醉酒之後勾肩搭背互相吐槽到死,你幫我斟茶(斟酒也適用)的時候,我也要一邊扣桌子,甚至醉醺醺跟你說」唔該「。
大多數時候,餐廳服務小妹上了一道菜或者幫你開了一瓶酒之後,也是要對她說一句」唔該「的。
」唔該「這個詞,可以理解為謝謝,但又不能完全代替謝謝。它表達的是一種打擾的情緒,大概介於」麻煩了「和」謝謝「之間。比如,電梯人太多,可以對陌生人說」唔該幫我按一下7樓「或「7樓啊唔該」;出地鐵的時候前面人太多,借道時可以說「唔該借借」。
(關於「唔該」和「多謝」的區別,來自廣州人的回答:「好簡單,唔該就是別人幫你做了事情,包括遞個東西,倒個水之類的;多謝就是別人把屬於自己的東西給了你了,大到老闆給你工錢、紅包啊,小到給你個蘋果(不是5S啊),給你塊糖,給你份報紙,都可以用多謝。」)
吃完飯,埋單的時候你不能大吼一聲」埋單!「,非要大吼的話,應該吼」唔該埋單!「
第二個潛規則,就算滿桌子人都在講粵語,只要有一個人講了一句普通話,所有的粵語都會開始切換為普通話。
這一點,可能會引起很多不講粵語的外省人的共鳴。好在我大多數廣東朋友的普通話還不錯,但偶爾會遇到一兩個普通話捉急的,卻又非要講普通話,我只能跟他說:「你講白話吧,我聽得懂。」然後他才會順暢地跟我講粵語。
就算如此,一旦他講完,我用普通話回答之後,他又會不自覺地切換回普通話頻道。讓人聽得好捉急。
而與之對應的,是我的家鄉,四川。在那裡,方言就是強勢的存在。就算是CCTV拿著話筒用最標準的普通話採訪街頭的人,大多數人都還是用四川話回答:」說啥子?「。
當然,這並不代表廣東人對方言不看重。與之相反,他們非常維護粵語的存在,前幾年有政府文件要求幼兒園教學使用普通話,民間還掀起過一陣不小的」撐粵語「反對潮。
但這是兩碼事。當考慮到在座者聽不懂粵語的時候,切換語言是對其的尊重,對「自我」的放低。很多廣東的朋友,似乎天生就有」站在對方立場上想「的本領(又或者是從小教育如此),和他們相處總會被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些細節甚至自己都還沒注意到,他們卻幫你提出來。
比如:」今天這個湯是菜乾煲豬肺,聽你最近總是咳嗽,要多喝點。「
對,第三個潛規則,如果想很快交到朋友,那就聊吃的話題。如果能做到「我知道哪裡有個不錯的餐館下次一起去啊」,效果更佳。廣東人看重吃,但不是亂吃,也重視養生。
說到廣東人的吃,我一直比較不解的是——為什麼會有「廣東人什麼都吃」這個說法的存在?
因為就我所了解,在這裡生活的人,不僅不是什麼都吃,而且對於食材的選擇,還非常之挑。四時二十四節氣,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稍微有點廚房經驗的廣東人,都是會分得一清二楚的。
就算你不懂,餐廳的人也會幫你弄清楚。跟廣東人一起吃飯,點一個湯是必須的,尤其是在粵菜館。這裡所說的湯,就是我們所知的粵式老火湯,餐前喝。點餐的餐廳經理可能會告訴你,這個季節天氣乾燥,來點滋陰的蟲草花,是不錯的。
——「瑤柱蟲草花煲瘦肉怎麼樣?」——「好啊唔該。」如果不想費心選,點個例牌也蠻好。除非是反人類的大廚,否則一定不會做反季節的湯。
廚房之外,這種養生的思維還可以細節到方方面面,比如水果。
嶺南盛產荔枝全中國都知道,而全嶺南的人也都知道,荔枝上火,要搭配降火的山竹一起吃。就連街邊挑著擔子賣水果的走鬼小販,也必然是一邊籃子荔枝,一邊籃子山竹地賣。
不過,如果不小心沒忍住嘴上火了,路邊隨處可見的」黃振龍「」平安堂「」鄧老涼茶「,甚至是不知名的涼茶鋪,也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可以接著說第四個潛規則了,可能扯得有點遠,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比如煲老火湯的技巧、隨處可見的涼茶鋪、迄今還存在的一些手藝匠人……相比之下,最近幾年對廣府文化的復興,反而顯得刻意了。
基本上,在廣州老城區的住戶門口,都有一個插香的角落。這方面我所知道得不多,聽說大概是這樣:初一十五逢年過節會上一炷香,家中有事會上香,長久外出歸家之前,也要上一炷香。說到逢年過節。端午節,珠江上每年都有龍舟賽,這跟什麼文化復興無關,因為在廣州它本來就從沒終止過;中秋節和重陽節,可以提一個燈籠爬白雲山,整個城市也就這麼一座山可以爬一爬,於是常常人們為患,半夜一兩點依然絡繹不絕。
春節的花市,更是盛會。很多人都覺得如今過年的氣氛淡了很多,但花市氣氛依然不減。人們扶老攜幼,一家人一同逛花市,選一盆好植物帶回家,寓意來年好彩頭。
元宵節那天,在街頭有老奶奶賣紅包紮起來的芹菜和蔥,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讓大人買給小孩,寓意勤快、聰明。
不過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在更深的層面,這種傳統文化的傳承,私以為還表現在人與人的相處方面,比如,對老人家的尊重。
除非是特別擠的上下班高峰,幾乎沒有見過公交或地鐵上白髮蒼蒼老人家站著的情況。在家庭里,孩子獨立賺錢之後,每個月一定要「給家用」給父母,多少不重要,但一定要給。大多數情況下,長輩永遠是最有威嚴的,掌握家中的「話事權」。
最後再說一個我最喜歡的潛規則:相比其它大城市,這個城市的奢侈品,不太好賣。以外省廣東大學畢業生的角度說一說好惹。。。去廣東之前,對廣東的印象基本來源於電視:滿嘴粵語,什麼都吃,尤其是各種魚蝦蟹貝,夜排檔爆滿,滿桌滿席吃的玩意都長得千奇百怪令人不忍直視。和香港很接近,十分接近,所以港片里的劇情場景在廣東也一定會出現。在廣東念了四年大學之後,對廣東人的印象就變成了:滿嘴粵語,吃東西十分考究細膩,對藥理藥效研究異常透徹,不久病也成醫,基本上是個人都懂怎麼調理自己,涼茶甜品是生活必需品。夜生活豐富,人家的9點10點比我家這邊的7點8點還熱鬧。廣東的同學大體上都有豐富的業餘愛好,在外面逛一圈也可以感受到殷勤(或者可以說是現代化)的服務態度。非常會處理個人自由和社會秩序的問題,同時對權利,自主性的要求非常高。整體上的印象總結起來就是:自主,考究,偶爾放肆卻懂得收斂。=====================================
受寵若驚受寵若驚。。。。好多贊。。。。 @sagak 要求展開一下,我就一個一個點展開說說看好了。
滿嘴粵語這一點也不用說了。我本身是在珠海讀書,去過深圳,中山,肇慶,東莞,廣州。就粵語環境而言,廣州和肇慶的粵語使用頻率高,一個外地人要在廣州生活,必須要在較短的時間裡學會聽粵語,不過廣東人都會普通話,只是不利索而已。【這裡額外補充一個點是有關詢問廣東人是否排外的。我覺得廣州人本身不排外,甚至說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對比他們更北的中國人的生活狀態的好奇心。在我的大學四年里,我時刻被人問很多有關江蘇的民風民俗,我就得給他們講小籠包是什麼樣的,有幾種小籠包等等等等。。。感受到的是一種好奇心,而非對其他地域的否定和消極應對,這也許是面對地域差異能擺出來的很好的一種態度】吃東西考究和懂得調理自己是統一存在的。印象中總說廣東人大吃貨省,其實我回到江蘇覺得江蘇人吃起來範圍也是極廣。。。。廣東人吃東西做的精細,花樣多,而且什麼季節吃什麼好,吃了什麼東西有什麼副作用,又要用什麼來調理,都清清楚楚記在心中。我宿舍里的廣東漢子,屬於不忌口的那種,基本上下鍋端上來的玩意他都吃,但是吃完了就會開始清規戒律,把自己往回拉,比如吃完燒烤,炸雞,火鍋就習慣性買涼茶顆粒或者是涼茶店直接買涼茶,早睡早起,鍛煉身體,持續兩三天進行身體調整。夜生活也是如此,熬夜通宵盡量避免,不可避免就喝涼茶,調整作息;不酗煙酒,我大學裡很少看到瘋狂抽煙喝酒的廣東人,校內校外都是這樣。廣東人的愛好廣泛,主要針對文娛體育方面,身邊的廣東人都樂於參加這樣的活動,而且經常聽廣東的同學講起他們的高中初中生活,感覺同樣是高中初中,學校的教育環境和學生的時間分布都更加自由,豐富,相比之下我的高中實在是。。。。廣東人可能因為離腐朽的港帝很近,大多數廣東人又從小接觸香港電視節目較多,所以這種輿論傳播對他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影響決定了他們對於民主和自主權利的尊重,對社會秩序,公共服務也就擁有了更為現代化的考量方式。在面對上級政府不恰當的政策時,民眾作為整體出現的反彈情緒也更為集中,比如推普反粵階段粵港澳三地爆發的遊行活動等等。但是大多數廣東人又很理智。我在珠海有幸遇上反日遊行,遊行者的隊伍並不嘈雜紛亂,現場的圍觀群眾情緒也穩定,打砸搶的事件完全沒有發生(當然了打砸搶在全國範圍本來也是少數)。就這一點而言,我個人還是認為廣東走在了全國的前面。===================================還是第一次寫好長的答案(上次在知乎寫這麼長的東西還是在評論里幹人的時候),也許是大學時代太過美好的緣故,我真的是很主觀地在讚揚廣東人的好,對於廣東人的不好也是很主觀地省略掉了。但是必須承認,廣東人真正的形象和目前媒體網路所塑造的形象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他們中的很多人笑一笑也就過去了【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某主流媒體在那邊也沒市場】,所以答案肯定很偏頗,拍磚神馬的隨意。。。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句總結(真的話多的要死):不要對沒有見過的人和沒有去過的地方妄加評論。首先,題主問了一個好問題,我之前參與的社會研究小組剛好做了一個相關的社會研究,(但是由於要適當保護研究數據成果,在沒有得到批准的情況下,我只能稍微披露一些數據)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
確實,在外省人的心目中,他們對於廣東的看法是怎麼樣的?先給大家看看我們的調查問卷:
(這個是問卷的部分截圖)
該問卷的調查方法採用的是無限制的「辭彙聯想法」,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受訪者的辭彙聯想並沒有局限在「廣東旅遊」上,而是對「廣東」的全面聯想,我們通過詞頻統計分析與詞性統計分析,得出的數據應該與題主所問的問題有一定的關聯性。
PS:該社會調查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只針對外省的非廣東人與廣東省內的外省人。(此處並沒有對非廣東人有任何歧視意義,僅出於科學客觀的研究態度,如果語言有不妥之處,請諒解)
(這個圖是受訪者辭彙聯想的排行榜)
所以可以這麼說,在外省人的心目中,他們對廣東的印象很大程度上與「吃」的聯繫在一起,「廣東」這個詞與「吃」的聯繫度甚至超過了省會城市「廣州」,當然啦,「東莞」在外省的知名度超過了「廣州」這是一個不錯的槽點~
但是外省人對於「吃」這個問題也是分歧很大:
(這個圖是部分統計數據表)
可以看到外省人對於廣東的「吃文化」還是存在很大偏見的,其實我真的很想在這裡澄清一下:我們不吃老鼠~~
然後我們來說一下「東莞」這個神奇的城市,居然把存在感刷得這麼高,但是詞性如何?
(這個圖是受訪者對「東莞」詞性的判斷)
我真的無心黑大東莞,前兩天剛去出差,覺得那裡乾淨而漂亮,怪不得公司開會出差都愛往那裡去。今年年頭那場浩浩蕩蕩的CCTV廣告片播了那麼久,果然讓全國同胞都知道了這麼個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這個圖單是廣東各城市在外省人心目中的印象比重)
能聯想在「城市」的一般都在這幾個城市了,東莞已經說過了,廣州、深圳緊隨其後,港澳對廣東形象也有促進作用,其次像珠海這種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也被外省同胞惦記著,至於佛山那完全是葉師傅和黃師傅的功勞~(這些印象相信都是不錯的~)
(我們按初中課本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將接受採訪的外省人分為南方與北方,這個圖是他們所聯想到的詞性統計對比)
可以發現,其實總體來說還是正面辭彙聯想居多,也許是南方的外省離廣東比較近,所以他們的聯想辭彙會更加極端,而北方的外省由於對廣東了解甚少,因此中立辭彙的聯想比例相對更高。
(這個圖是所有聯想辭彙的統計與詞性統計)
=========================幺幺式分割線=================================
第一次答這麼多乾貨,可能不夠專業,大家不要噴噴噴噴噴哈~~~
上面所用到的圖都是答主之前自己做的,其實還有許多別的有趣的發現,我覺得略為繁瑣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研究下數據,然後還是那句老話:本題中所有的研究成果未經答主同意不得轉載用作商業用途。
廣州人,北京讀書,稍微說兩句
首先會覺得廣東人普通話不標準。我個人因為各種原因普通話很標準,於是在唱k唱了幾首粵語歌之後被問「你是哪裡人怎麼粵語那麼熟練 」。隔壁宿舍有個江門人經常被本班的北京人拿出來嘲笑口音,不過說實話他那個屬於比較誇張的連我都有點想嘲笑他(。
然後就是覺得廣東人什麼都吃。我不止一次被問到關於「嬰兒」「老鼠」的問題,雖說廣東人確實吃得比較雜吧但是主要還是飛禽走獸,嬰兒這種奇珍和老鼠這種low貨還是看不上的。我個人就比較喜歡向他們介紹水 曱甴 (gaza)然後看他們驚恐的眼神。
還會有覺得廣州遍地土豪的,而且以為廣州土豪看不起北方窮b。首先瓊b在廣東南方(原諒我…),問我的那位原話是「你們那裡是不是很多有錢人看不起北方人覺得他們窮啊」,然後我很開心地跟他解釋了撈字的意思。
覺得廣東人沒事就往香港跑。我確實有沒事就去香港的朋友但是那是人家有親戚在那邊,而且香港有什麼可去的。
覺得全廣東都講香港那種粵語,也就是廣府話。然後我給他們演示了潮汕話關於「pu」的幾句和對應的粵語的對比,收到了許多驚訝的眼神。
覺得廣東人都會寫,至少都會認繁體字。我明確表達了我會認不會寫,但是我很不理解他們竟然基本上不會認繁體字。
以為廣州是個很亂的地方,各種偷搶騙。我的個親娘這些年北方媒體都報道廣東些什麼啊。
覺得廣州消費高。別的地方的人這麼說我也就認了,一個北京人這樣跟我說我就很不解。
覺得廣東的口味太淡北京人肯定吃不慣。川渝湘贛的人這麼跟我說我也就認了,一個北京人這麼跟我說我就很不解,這麼多年喝豆汁辛苦你們了,來個叉燒包怎麼樣?
好像還有想到再補充
應該還有許多神奇的誤解沒有對我表達出來,總的來說就是沒來過,不了解,所知道的信息基本上沒有屬實的。不過每次我都會用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解開他們的誤解,估計是越描越黑了…僅僅說說對於廣州的感受。
答主漢中女孩,定居廣州十年,期間在香港也生活過(有個親戚在)。勉勉強強地會說粵語,英語。但從來不用說,因為差不多所有時候,都會被遷就著一起說普通話,她們對所有人都這樣,很包容,一大桌子只要有一個人不懂粵語,她們肯定立刻轉成普通話。遺憾的是:我的普通話也不標準。廣州人與港澳人的粵語有什麼區別?廣州人普及普通話的時間比香港長,粵語當中偶爾會夾著普通話式的粵語,而香港人會粵語中夾著英文。前幾天看到一個段子:中國預期壽命最長的城市是上海,受教育年限最高的城市是瀋陽,人均GDP最高的是深圳,而城市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是廣州。哈哈。
不過,一直以來,廣州確實被黑的挺慘的——
(廣州絕對是招黑體質,真的,信我。一有風吹草動,眾人便盲目跟風,順便來個煽風點火。)又是被擠出一線城市了,又是第三城市不保啦。又是被創投圈拋棄了。又是創業者紛紛逃離廣州,北上北京南下深圳了,又是投資人看著我們這些廣州創業者就討厭,又是創業者看到廣州本地天使投資人就閃開。又是深圳已經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 「創業之都」。廣州的創業小夥伴哭暈在洗手間。又是廣州房價連二線城市都比不過,100W買三套。真的是太能黑了。被黑的廣州都是笑嘻嘻的,寬容大度。要知道廣州媒體很發達,政府不缺錢,抱團取暖炒作自己有多難?我又想起一個冷笑話。媒體採訪林依輪15歲兒子的林子濠,是的,已經15了。他在真人秀節目中被問到「去過最窮的地方是哪裡?」這個少年的回答居然是:「廣州」……住在廣州的小夥伴們表示遭受了10000點的傷害……我說,林同學,雖然你才15歲,住在北京國際社區,但,廣州真的不窮啊。
我一直活動於天河,位於廣州市新中軸線上,是廣州市東進軸與南拓軸的交匯點。我沒有說市中心。
十年以前天河的中心在中信廣場那裡,後來又默認正佳廣場這。十年以前,或者更早的時候,你如果在珠江新城買房子,別人都會認為你是神經錯亂。而現在的珠江新城——廣州天河CBD的主要組成部分。天河CBD是國務院批准的三大國家級中央商務區之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CBD,主要服務於珠三角經濟圈。
這句要誇的不是廣州政府,這句要說的是,天河變化太快,現在的珠江新城正在逐漸向洲際級CBD演進,我一直都認為,至少10年以內,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哪個城市的速度可以快過她。
說到珠江新城的建設、我是親眼看見廣州大劇院、全球通大廈、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圖書館、廣州市少年宮,花城廣場、海心沙市民廣場。一個一個從無到有的,這種體驗很微妙。因為,每天上班下班看到的風景都不同。
古時廣東被叫「南蠻」,但一點都不蠻。廣州,性格溫和,樸實,務實,自由。當然,也有人說廣州的個性太含糊了,不如北京和上海那樣稜角分明。 你看,人都有個性,城市也有。
想起一個遠古的笑話——天涯唯一的一個沒有吵架的貼子是什麼?答:廣州是一座自由的城市。
如果一定要說廣州的優點?我想排在第一的就是「很多好吃的」——外星人不幸掉在地球,也會被廣東人拖去煲湯。
雖然也絕對不能懷疑廣州作為美食之都的地位,但是只用「吃」來定性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確實遠遠不夠。 廣州,真的太好吃了,又好吃,從早上6點的「初醒上茶樓」一直吃到05:00的「宵夜大排檔」,粵吃粵滋味。剩餘的那一個小時?額,考慮明天吃什麼啊。我比較喜歡潮汕美食。有個同事特別喜歡煲湯。我們問「你明天煲什麼湯?」她一本正經的說,「看天氣。」可能你會覺得吃蛇羹、喝龜湯會很恐怖,其實也沒有你想像中的奇怪。
廣州人還喜歡喝「糖水」,也是我的最愛,燕窩什麼的吃不起,銀耳,紅棗,桂圓枸杞菊花的,我還是可以堅持的。廣州喜歡吃糖水的人不在少數,喜歡甜食但不喜歡甜膩。不要聽到人家說喜歡「甜食」,就以為人家拿著一個勺子,一勺一勺把白糖往嘴裡塞。
廣州其他優點?我想大概就是——好玩。務實、自由。腳踏實地。在這個急進,追求速成的年代,很少城市會有腳踏實地的毅力。廣州深諳其道。難道不是優點?
說到好玩,廣州處處都是風景,一磚一瓦都是走心的風景。你要問我廣州有多大?
1個廣州=3.7個深圳=4.3個廈門=6.7個香港=226個澳門,1個廣州=3.3個東京=4.7個倫敦=9.4個紐約市區=12.2個首爾=70.8個巴黎。那你要我怎麼答你好呢?這個真的太難了!說到務實,真的很多方面都超級務實,最好玩的就是奢侈品賣不動,奢侈品在廣州的門店數比不上成都、杭州、瀋陽等二線城市。因為一來離香港太近,二來假貨又太逼真。三來廣州人接地氣。
在廣州,不要問,市中心在哪裡啊,因為沒有。
廣州那麼多市中心,你指經濟、文化、美食、歷史,還是什麼?老西關還有上下九、荔枝灣,天河有珠江新城、體育西、天河北等。地大物博的廣州,哪裡都是不可缺乏的中心。對了,讓人最無語的就是廣州的天氣,廣州的天氣比翻書還快,春夏秋冬隨機播放,早上是夏天沒準下午就是冬天了。還有,明明是一個城市,可氣溫卻總是不在一個頻道。特別是轉季的時候,花都、增城都降溫了,我們天河這邊還熱成狗……你說神不神奇?因為廣州太大了。
你若是要問,最讓人無語的難道不是廣州的交通和治安,或者環保?哪個一線不堵車?在繁忙工作時段,塞車的地方就塞車,地鐵就塞人。
說到治安,廣州算是國內比較好的,不過要注意遠離某些」不會開車」的人,和一些特殊車牌。龍XX就多蠻不講理的軍車。
說到廣州其他優點?大概就是特別會做生意吧。 ?個段子怎麼說?北京是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天津為衛,拱護京城之地;武漢為鎮,大軍駐紮的兵家必爭之地;上海為埠,往來出入的碼頭;廣州為市,千年來商賈雲集,做買賣的好地方。
不過,後來,移動互聯網來了,務實的「千年商都」遭遇了挑戰。會一直更新我在深圳住了2個月,回到老家後就一個地方特別不適應——特么我把茶壺蓋擱在茶壺上你倒是給我續水啊
最具有開拓冒險精神(商業,政治)與最保守傳統(有時候甚至是糟粕文化) 並存的神奇的土地……
本人標準北方人,在粵西待了六七年,經常跑廣州深圳。從最初的不適應,看哪哪彆扭,到視而不見,再到現在的習以為常,總體來說,看法是越來越正面的。
生活上。首先是吃,這個不得不服,廣東人會吃,能吃,敢吃,愛吃。有個笑話調侃廣東人,天上飛的飛機不吃,水裡游的輪船不吃,地上跑的火車不吃,兩條腿的爹媽不吃,四條腿的桌子不吃,其他的就沒有不吃的了(沒有惡意,只是調侃而已)本人自認吃貨,尤其愛廣東的早茶,周末約幾個朋友,往酒店裡一坐,點幾個點心,泡一壺茶,悠哉悠哉的侃大山,不要太愜意。下午去海鮮市場,各種生猛海鮮便宜的要死,還活蹦亂跳的,不管是買回去自己做還是交給大排檔,都可以。曾經粗略算過,五六個人在湛江花一千塊錢吃的海鮮,挪到北京,價錢可能要乘以五,高檔酒店裡,就要乘以10。有個朋友說,就是為了吃海鮮,專門飛過來一趟都划算啊。
再來其他的生活條件。說實話,除了珠三角,其他地方確實差的遠。珠三角是可以和長三角並列的,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但廣東的其他地區,尤其是粵西北,完全就是另一個世界,某些山區或者是雷州農村這種落後的地方,和西部沒什麼大區別。廣東就是中國的縮影,同時存在著第一第二第三世界,而且大家相隔的還如此之近。
另外,這邊空氣真心不是北方能比的,優尤其粵西地區,全年pm2.5能上100的日子少之又少。這個真要點贊。
工作上。除深圳外,我接觸的廣東其他地區,壓力並沒有想像中大。這裡的人是比較求進取的,思路也比較活,不願意一個樹上弔死,表現在經濟上就是百花齊放,從大到小,從強到弱,從國企到私企,什麼都有,什麼都可以挺紅火,也什麼都可以半死不會,甚至倒閉,全看你經營的怎麼樣。工作中,大家都是比誰更新,更快,更強。相對北方,整體氛圍要更進取,也更規範。
舉個簡單的例子,單說商場售貨員,尤其是那些賣特色商品的,在北方,尤其是我老家,那就是一臉的愛買買,不買趕緊滾,別打擾我刷手機的表情。到了廣東,普遍是,不管你買不買,咱們可以交個朋友,我跟你實話實說,我這東西到底怎麼樣,適合什麼樣的人,你不買沒關係,你身邊有沒有什麼需要這類商品的,可以介紹過來嘛。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說這兩類商家,誰的生意會更好呢?再來說說不足。主要有兩點,一是宗族觀念太重,這邊的私企大都是家族企業,即便是公務員隊伍,也有很多部門成了某家某姓,或者某村某地的自留地。雖然不會為難外人,但也總讓人覺得不舒服。當地的村幹部,尤其是那些城中村的,簡直就是土皇帝,眼裡根本沒有國法,甚至時不時就鬧出人命來。出了事,花錢買個人頂包,也就過去了。這邊基層選舉的黑暗,遠超北方和中國其他地區。
第二,除了珠三角的幾個大城市,這邊不管是征服還是民眾或者老闆,普遍不守法,不懂法,還是湛江,有兩個地產老闆之間私人拆解了幾十億,還不起了,債主竟然直接把欠債的軟禁在自己的酒店裡,逼著他還錢。這麼大的老闆,竟然明目張胆干出這種事,還搞的滿城風雨,也是沒誰了。
注意,這裡說的不守法,不是說不講誠信,相反,廣東應該是我經歷過的各地中,誠信經營的最好的地區之一了,這邊普遍崇尚口頭協議,或者簡單的書面協議,小額交易,少有那種正規的合同,即便是大額交易,很多不被財務制度允許的,只要有錢賺,他們也照做不誤,這就是廣東人的另一個特質,利益驅動的現實主義。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問題,廣東本地人對文化教育並不怎麼上心,學歷對他們來說,有最好,沒有也不是大事,賺錢最重要。
總之,廣東作為一個先發地區,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可以說在大多數領域,是領先全國的,但地區差異,貧富差異也很大,不要看到一個廣東人就以為是大老闆,廣東本地的窮人也很多。做為北方人,在廣東和香港呆了超過十年,會說不標準的白話,廣東文化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最初的印象是,比起內陸省份,廣東人更愛吃,也懂吃,更愛錢,也懂掙錢,學生聰明但比較不重視學習,女生會打扮卻比較著急早戀。聽得懂爛gap的話,段子手的搞笑程度不亞於京片子,在國外聽到廣普話,港英,總覺得幾分逗比幾分親切,也更容易讓人信賴。廣東有開放的一面,相對不排外,也有保守的一面,宗族等舊思想在這裡有很多的遺留。廣東人一般都很為自己的粵語文化自豪,經常會說粵語是一門語言不是一門方言。關於廣東文化,可以類比為風雅頌中的風,有點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的美感,傳統的民間藝術和商業文化在這裡存留的很好,但總覺得缺點中華文化里的書生氣。
廣東人不是裝逼,是牛逼
2013-09-16 王路 iMorning胖室友在我身後講電話:「猴啊猴啊猴啊,海啊海啊海啊。」電話打了五分鐘,有三分鐘是在「猴啊」「海啊」之間來回切換。那是2004年,我第一次到廣州。後來才知道是「好啊」和「是啊」的意思。打完電話,他扭頭問我:「姜藝謀的《英慫》你看了沒?」
我沒有語言細胞,2011年離開廣州時,只能把三個粵語辭彙講標準。一個叫「猴賽雷」(好犀利),一個叫「毛阿雷」(沒壓力),一個叫「sam hi」或者「桑木黑」(傷不起)。廣東人不僅講普通話有口音,連英文發音也和內地人不大一樣。字母G,內地人讀作「季」,廣東人讀作「車」,「車馬炮」的「車」。胖室友說:「我的硬碟有兩個車。」我說:「我的硬碟有兩個馬。」「哪兩個馬?」「有碼和無碼。」雖然講不來粵語,但粵語歌我還是超喜歡的。像陳奕迅的《富士山下》,王菲的《約定》,粵語版的境界比普通話版「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廣東人精力旺盛,好比四個核的CPU,八個缸的發動機。從粵語歌曲就能看出端倪,例如《紅日》、《皇后大道東》、《難念的經》,《浮誇》,絕對是雞血飆滿格,能量吊炸天。相較之下,「卧似一張弓」、「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簡直弱得不堪一擊。我早些年讀詩,讀到黃遵憲、丘逢甲的詩,拍案憤擊,想看二位是何方神聖,一查都是廣東人。武林高手黃飛鴻、葉問自不必提,就算跨出了武打的領域,粵人也相當彪悍。試看學界的康有為,政界的孫中山,商界的李嘉誠,哪個不是一等一的悍將。
廣東文化有三系: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就是廣州。廣州城生活節奏快,廣州人又充滿幹勁,自然也老得比較快。同樣是五六十歲的人,廣州人看起來明顯比內地人顯老。不過,廣州人的老是有限度的。一般老到七八十歲就不再老下去了。而內地人會一直老下去,直到超過廣州人。同樣是百歲老人,內地的看起來像120歲,廣州的看起來像80歲。
這大概因為廣州人一到退休之後就很會保養了,生活節奏突然變得出奇得慢。一頓早餐可以從8點吃到11點,稱之為「喝早茶」。煲一壺湯、煮一鍋粥,常常要花好幾個小時。除了煲湯,廣州的涼茶也很有名。在廣州生存離不了涼茶,當地氣候濕熱,是古時候所謂 「瘴癘之地」,要靠涼茶抵禦百毒。涼茶里最著名的是「癍痧」,喝起來極苦,但祛熱降火,化痰止咳功效奇好。十多年前內地還很少有涼茶,如今加多寶、和其正已隨處可見了。北京西單附近還有個「鄧老涼茶」的鋪子。
我一直很好奇廣州為什麼還有桑拿這種項目。廣州的夏天,只要在室外,就等於蒸桑拿,整座城市就是個大桑拿房,永遠不透氣。北京的夏天,一場暴雨過後,總還有些涼意,但廣州就算一天三場暴雨,仍然剝不透熱氣。人就像蒸籠里的包子,要是沒有空調,早就蒸熟了。
廣州城一年有九個月夏天,三個月冬天,沒有春天和秋天。如此漫長溽熱的夏季,吃點兒什麼能帶來些安慰呢?——甜品。甜品又叫糖水,讀書時有師姐夜晚十點給我發簡訊「我們去小北門喝點糖水吧」,我激動得心裡撲通撲通的,心想不就是開水沖點白糖嗎,在宿舍不就泡了?還非得跑出學校喝,況且又這麼晚,莫非…… 出去了才曉得,糖水就是傳說中的廣式甜點,而且對於廣州城來說,夜晚十點就像早上八九點一樣——生活才剛剛開始呢。
2011年元旦,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小蠻腰」新年倒數,花城廣場鋪天蓋地都是人。到了零點,大家才發現都被放鴿子了,並沒有什麼倒數儀式。隨後,我們沿著珠江南岸一直走回中大,江邊許多玩輪滑的,耍單車的、彈吉他的、賣冷飲的,好不熱鬧,當時已過了凌晨一點,這在北京是不可以想像的。正因夜生活豐富,廣州的24小時便利店特別多,幾乎隨處可見,而北京,即便是在中關村這種地方,夜晚十點後想找個吃東西的地方都很難。在北京打車,半天攔不到一輛,好不容易攔下來了,又有各種不載的理由:下雨了,不載;下班了,不載;跑得近,不載;跑得遠,不載;心情不好,不載……
北方人初來廣州一般都會不大適應,一是水土不服,容易上火;二是不習慣廣式的幽默。有個段子說,鴉片戰爭前,中英原本在廣州談判,談判桌上,中方說我們可以開放貿易口岸,英人大喜:Deal! Delay no more! 老廣官員聞言勃然大怒,不等翻譯即拍案憤然離去,中英就此開戰。
南北笑點不同。趙本山的笑點戳不中南方人的肋骨,他們有自己的喜劇明星,比如周星馳、黃子華。黃子華的棟篤笑在廣州香港一帶極為流行,而且非常有內涵,可惜內地人對此知之甚少。據八卦,周立波在創立海派清口前,專程去觀摩學習過黃子華的棟篤笑。彭浩翔的電影在廣州香港都非常叫座,滿懷雄心跑來北京拍個《春嬌與志明》,卻並不怎麼被帝都人看好。帝都的文化是高高在上的,每個開出租的師傅都是百科全書兼時政評論員,而廣州人不關心這些,他們只關心怎麼活得滋潤、玩得自在。
廣州人看起來有點笨,死腦筋,不會轉彎。比如我的大學同學,廣州人,經常做了一個PPT,逐字逐句地問我妥不妥當,這裡是不是要加個「的」,那裡是不是要去掉「了」,哪種字體顏色好看等等。這些在我看來全是無關緊要的,可他很認真,每個細節都仔細摳。後來效果一出,把我震住了。再後來,他去香港讀了博士。他並不是特例,好些我認識的廣州人都如此。我想這就像廣式煲湯,看起來繁瑣考究,可如果火開大一點兒,或者省去一兩道看似無關緊要的工序的話,味道就出不來了。
或許一切事物都如硬幣的兩面。廣州人看起來笨拙,實際上精明。豪放是表象,溫存才是內里。在廣州,酒桌上一般只喝啤的和紅的,北方那種逼著人把白酒往死里灌的酒風很少見。廣州有種柔弱女子的氣質。曾經我宿舍樓下有兩個大塊頭的肌肉男吵架,互相指著鼻子罵,罵了足足有半個鐘頭,可是沒有一個人動手。我室友說,這要是在北方,早就打起來了。
這座城市有一種女人特有的溫存,不會記得你的壞,只會記得你的好。我讀研時曾經在外面兼職代課。在廣東女子學院代課時一天八百塊錢,教務處給我配了助教,每次上課幫我擦黑板開多媒體,中午還要帶我到辦公室休息,很辛苦,每月只有二百塊的補助。課程結束後我請她吃了頓飯。過了幾個月,她在QQ上跟我說,她們村組織村民去上海看世博會,打算回來帶個手信給我。我問她什麼叫手信,她說手信就是小禮物。
後來我又在廣東旅遊學校代課,那裡好多學生畢業之後當了導遊,經常帶團來北京玩兒。他們有時來了北京約我見面,我卻只能找理由搪塞婉拒。因為來北京出差的朋友熟人實在太多了,關係很好的朋友尚且應付不過來,更不用說是僅僅聽過我幾堂課的學生了。離開廣州兩年後,有天我在微博上收到一封私信,沒說有什麼事,只說「不回我你就死定了」,我一看名字,對她還有印象,她是當時少數從來不逃課的學生之一。我挺感激她,因為那時看著班裡大片大片的座位空著沒人來,就像盯著自己大片大片的傷口一樣,來了的學生又常常提前一個個溜掉,我心裡就會特別挫敗特別無奈,後來經歷新書發布會時的冷場都不足以和那時相比。不過我還是沒有時間和她見面,而且也明白由於各自境遇不同、閱歷不同,我們之間恐怕也找不到共同的話題好聊,於是只好未予回復,還生怕她要默默記恨我。過了好一陣兒,到了教師節那天,卻收到她的一條微博艾特我說:「老師,教師節快樂!已經遠離考試了,可是總覺得現在面臨社會上更嚴峻的考試……」
我在廣東生活了六年,有四年是在廣州度過。直至離開,我也沒能完全融入這座溫存的城市,不過,廣州城卻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如果你問我那些印記在哪裡,我無法從內心深處把它們一起發掘出來。可是,你看此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我本來一直是說「打電話」的,可一個不小心,就說成了「講電話」。
-----------------------------------------------------------由於本人是客家人,對廣府文化不怎麼了解。所以貼了一篇看過的文章,裡面有什麼錯誤我也不清楚,如果有,請指正。昨天剛從廣州出差回來。腳後跟被磨到脫皮了,想在天河城買雙襪子救急。有船襪也有低筒襪。
店小姐看了看我的腳後跟,說,"這得貼創可貼最有效,然後指著2點鐘的方向說,那邊有家藥店。"我 :那我就不買襪子了。。 店小姐:沒關係。覺得很溫暖身在廣東的東北遼寧妹子。兩地文化差異確實挺大的。剛才看了好多回答,很有趣。有些廣東人會說外省人經常會問你什麼都吃嗎?這種問題會讓他們覺得很好笑,有很不可理喻。我感同身受,因為來這邊後,好多本地人會問我東北有多冷?是不是你們冬天都不出去,穿的無比的厚。東北人是不是都特別能喝酒?東北人講話都是他們從電視中看到的那種印象,很土,很好笑。東北人是不是都長得很壯啊?這樣的問題也讓我覺得很好笑,有很無語。 因為不了解,因為距離遙遠,因為知道的那一點點也是從別人那裡得來的消息,不知道真假。所以會有很多好奇的地方。來這裡之後,覺得廣東人很注重飲食,很注重健康,多以清淡為主,每頓飯都要有湯,早茶是最有特色的廣式小吃。對於排外這件事,好像也是因人而異,不是全部都排外。 不是很發達的地方,有很多人都結婚很早,家裡會要幾個孩子,一般都要有個男孩子。也有人會問你是女孩,你家裡為什麼會去讓你讀書。但是發達一點的城市就很少有這樣的情況。都是在廣東省內,都會有很大差異,相距甚遠的北方地區自然差異更大了。 我是一個比較地道的北方妹子,很想念家鄉的食物,最想念的是火鍋。而且作為遼寧球迷,以後如果在廣東主場看球,會不會都不能激烈的喊加油,哈哈。不知道我以後會在哪裡生活,心裡還是偏向我大東北的,可能以後還是要回去的。但是各有各的好,都有吸引我的地方。希望南北都可以發展的很好。哪裡都有家的味道。
在近代革命中,以廣東籍為主的海外華僑為民主革命出錢、出人、出力,有大量華僑義無反顧回國參加孫中山的革命,早期的革命武裝起義買武器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海外華僑的大力捐助!很多次策劃革命武裝起義的會議甚至是在海外華僑的住宅、會所等進行的。他們對革命的支持令到辛亥革命最終成功,所以孫中山稱華僑為「革命之母」毫不過分!我們不應忘記他們對國家民族的作出的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外省人在廣東,最直接的感觸就是語言吧。
第一次在廣東問路,是在佛山,身處陌生的城市,繞來繞去都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停車,問路,對象是位老伯。 老伯很熱情,但是我是有聽沒有懂,因為他一直在說:「¥%#%行,¥%%#行……」 我就聽得懂個「行」字,行等於走,然後我大略的猜測意思,上車,然後又迷路了。 粵語當時於我如天書,去吃飯也好,買東西也好,總會碰到別人對我嘰里呱啦說一堆粵語後,我再用普通話同他說:「不好意思,我聽不懂。」 在廣東待了差不多三個月,我開始可以分辨出原來粵語和我們閩南語一樣有不同的腔調,開始聽得懂對方在和我說些什麼。 身邊的廣東本地同事在發現我聽得懂白話後,終於不用再吃力的說著普通話,感覺就像是從充滿銹跡的鐵軌直接變回高鐵,一路飛馳,那感覺倍爽。從語言可以透視出一個文化的內涵與思維方式,比方廣府人習慣說「唔該」,來表示歉意——「我不應該麻煩你」。而傳統的閩南人則說「失禮、歹勢「,講求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禮數。就我接觸的廣府人來說,普遍都有一種優越感,或者說是自豪,這點身為閩南人可以理解,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有這種族群優越感。我覺得北方人大概很難能夠理解這種族群優越感。 我覺得廣府人充滿了活力與熱情,為人處世平和誠懇,直爽可愛。 擴大到廣東人這個範圍,就我接觸過的來說,潮汕人在我看來和閩南人區別不大,團結,勤勞,充滿冒險精神,彪悍又奸巧;客家人老實勤苦,樂天知命。廣東分為廣府,潮汕,客家三脈,三者在勤勞,務實和精細飲食方面是相近的,但是三者又有些許不同。
廣府人在性格上接近於日本人。
客家人在性格上接近於猶太人。由於我是潮汕人,理解只能到這個程度,但是久居廣東的人還是能比較清楚分辨出來的。潮汕人的話。。。。性格比較接近魔獸世界裡的地精。(這樣自黑不知道能不能理解)潮汕人喜歡做生意,尊重知識卻不擅念書。喜歡闖蕩和偷雞(投機),因此很多做生意的,也有很多發小財的。華強北地區,如果你能操一口標準潮汕話,再懂點數碼知識,被坑的幾率會小很多。。。那裡大部分是潮汕人。
至於煲湯,wtf!我在四川喝的那是什麼鬼?廣東女性大多比較有「女子力」,煲手好湯會加不少分。我媽家雖然算是解放前比較有勢力的家族的小姐,但是基本的女性技能還是一個不少的。。。。
大多數在廣東闖蕩的人,都會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和普通話當中的幾種。
繁體字。。。很多廣東人從小看東森,華娛衛視,本港台,認繁體字和說粵語基本不會是什麼問題。
至於土豪什麼的。。。這完全是謠傳。至少我見過的茫茫多的有錢人裡面找不出來。大多數有錢人都是很有禮貌的。廣東人對禮貌的重視程度很高。從小我就被我爸媽教育:同桌的長輩先動筷子我才能動,不能抖腿會漏財,別人幫你服務要說謝謝,盡量不要麻煩別人,站的時候不要叉腰駝背或者背手,甚至。。。走路的時候上半身要控制擺動幅度。。。。這類。。。。04年一個四川的行為藝術家吃死嬰,先構陷到日本人,後構陷廣東人,用一樣的圖片。更有欺騙性的是,開頭就是記者暗訪,實際只出現在論壇,正式的新聞稿都沒有。
鄙人及祖上六代都是廣府人了,地理上也屬於廣州土著,最早可追溯到番禺沙灣,論姓氏舊稱必言「沙灣何」(沙灣何姓家族人丁繁多,基本上珠三角的何姓氏族均發源於此),跟大家分享下:
1、煲湯問題:如題主所言,煲湯用料複雜,費時費力,普通家庭也並非每天煲湯,家常菜里「滾湯」方便快捷,味道也不錯,與其他地方無異。也許在一些挑剔的食家眼中,幾分鐘就搞定的滾湯就是市井之食。但這與老火煲湯毫無抵觸,畢竟飯天天要吃、老火湯不見得天天有得飲,正常得很。
廣東人體檢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嘌呤高、尿酸高,與經常喝老火湯不無關係,醫生建議是:少喝點湯,清單飲食。
2、繁體字問題:被人問會不會寫繁體字真是莫名其妙,彷彿多懂一些知識就會被當另類。粵地毗鄰港澳台,經濟、文化往來頻繁,對繁體字自然是見慣不怪。漢字演化發展一脈相承,很多字簡繁兩型非常接近,是差異較大的聯繫前後字句也能猜得差不多吧。粵地小朋友愛看香港電視,從小就接觸不少繁體字,就算不會寫都能基本會看。但是本地的教育系統,與大陸所有地方一樣採取簡體字跟普通話教學,與全國人民交流毫無障礙。中原各地,比嶺南有底蘊、有文化、有歷史的城市多不勝數,難道這些文字傳承,都不是用繁體字記錄的么?內地城市的民眾平時少接觸歷史、少接觸繁體字,反而對來自南蠻野地的同志讀寫繁體字表示詫異,真感莫名其妙。
去玩三國殺了,最愛打「南蠻入侵」了,快交「殺」吧!
多次廣東出差,最長廣州待了一個多月吧~
簡單說說~首先,吃!廣州簡直就是一座吃貨的城市,從早茶開始,一直到宵夜!反正廣州是我唯一的出差長肉的城市!人,粵語聽多了還是挺好玩的,路人都是慢悠悠的感覺,老頭老太挺多,等車什麼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老人聊天~都會普通話,也願意跟你拿普通話聊天~行,堵車還是有點的!地鐵還是擁擠的~關於黑人。。我待了一個多月吧,沒怎麼見到。啊對,百年一遇的廣州的雪我遇到了~~總得來說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吧~廣東其他地區都是短暫停留,沒什麼了解~身為一個在廣東上了幾年大學的,並創業過一段時間,女朋友也是廣府廣州人的來說說吧。
吃上面,由於在下也是沿海地區,小時候又經常去吃早茶,對於廣東日常餐飲口味並無不適。(但不過不得不讚歎街坊常去的早茶酒店,實在是太具有性價比了!!32個贊!潮汕現宰現做的牛肉,梅州的鹽焗雞也都得32個贊!)宴席上面的菜也都差不多,乳豬龍蝦螃蟹鮑魚石斑海參各種家禽,山區樸實些的村民可能就沒有海鮮。對於我的其他非沿海地區的同學來說,可能就不是這種體驗了。「來廣東就要吃海鮮啊。。」然後某些人就莫名其妙的去吃了諸如「香辣蟹」「爆炒XX」這種讓我白目的東西,然後付著高額的價格吃著不新鮮的海鮮。海鮮就是吃一個「鮮」字好嗎!!。。「這裡的米怎麼不香啊~不比我們東北大米的香~!」。。。嗯,雖然我不是廣東人,但我也吃不慣粳米(胃也不大受得了)。。更何況,增城絲苗米(秈米)也真心好吃啊。。不過這邊存在著販賣野味的情況,潮汕人尤甚。
文化上面,挺喜歡廣東的廣府文化的(非廣東文化,廣府文化是廣東三大文化之一)。
土著廣東的廣府人(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包容,務實,開放,吸納。」雖然我沒興趣學粵語,但我覺得用普通話在生活上也沒有什麼不便利的啊~可能我遇到的人都比較有素質吧。我也支持廣府人的保護粵語運動,這是要在全國範圍內大量提倡的!!讓人感覺很舒服的,並不會給你造成什麼不良的生活體驗。在此吐槽一些非正統廣府本地人操著各種口音的「粵語」老愛在廣府地區製造一些讓人不愉快的生活體驗。這些人其實沒有徹底的融入到廣府文化裡面,只是浮於表面並沾沾自喜,還特別喜歡對外省人秀優越感。我們廣東人~~~~我們講粵語的~~~(其實我覺得這種心態蠻好笑的,也覺得這種人蠻可憐的。。)生意上面(利益相關,吃過虧):三個民系的廣東人做生意風格的確相差很大,但我蠻喜歡深圳先拿出各自的錢再談生意的風格(而不是夸夸其談,錢卻拿不出來。)。
但潮汕民系的人的確需要反思,珠三角除了一些潮汕小生意人容易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之外,大部分位於珠三角的潮汕人真心蠻好的。但潮汕地區的某些土著生意人就讓人感覺不大好了。2001年的新聞。。
出自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經濟特區史論》的P339,出自《強國之路--紀念改革開放30年重點書系》,是國家宣傳部門重點推廣的一套叢書。(潮汕地區也付出了經濟十年停滯不前的慘痛代價)信用缺失的家園 潮汕地區為造假騙稅付出沉重代價汕頭迎賓館大火迷霧:十年後仍猜測紛紜迎賓館事件。。那個時候----潮汕人懂做生意。這句話是誇獎又似諷剌,像是好彩頭又像是詛咒。還有你百度中國食品第一鎮」出來搜索,彈出的第一個條目便是:揭開「中國食品第一鎮」的「垃圾食品產業鏈」。廣東省潮安縣庵埠鎮揭開「中國食品第一鎮」的「垃圾食品產業鏈」醫用塑料二次料做玩具,廣東汕頭醫療垃圾及二料被曝用於製作玩具垃圾衣服回收,全國最大的廢舊電子電器拆解基地產業鏈,貴嶼鎮_春天的博客不鏽鋼。。。對本地人身體的傷害(地下水,土地重金屬污染,空氣混濁),對不清楚的人身體的傷害。。。本地潮汕人的精明,是要驕傲還是嘆氣呢?難怪很多優秀的潮汕人都不得不跑到珠三角了。我不是黑潮汕,只是在潮汕做生意的潮汕本地人在生意場上好壞的極差太大了。。。哎呀。好想回答這一題,雖然都是些粗淺的個人見解。
我是東北人,在珠海讀了四年大學,男朋友是廣東人。這樣一南一北,在三觀上的碰撞簡直其樂無窮。
首先,說說我初到廣東時的感覺吧。咦?是打開方式不對么?怎麼大街上,女生都長得一樣呢?一樣的身材一樣的長相一樣的髮型甚至。一樣的黑框眼鏡。對於我這種全靠外形辨認的臉盲來說,你他媽是在玩我么?男生也是,一件體恤或長或短的工裝褲一個包包背得很貼身。然後。也是一個黑框眼鏡。天啦擼,當時覺得黑框眼鏡可能是廣東人的官方標配。
然後啦就是,每當在學校操場上走過會發現大半數人都穿一樣的高中校服褲子,而且都是那種瘦瘦的錐形褲。我的校服難看到上高中時連碰都不想碰,你們居然大學還穿著,真是。嗯。
現在穿人字拖的習慣也是大學養成的,一個喜歡打颱風的地方,時時刻刻都在與大自然抗衡著。每次大暴雨的時候,都會被大自然的力量驚呆。
最重要的就是語言啦,覺得好好玩的。四人寢室,一個吉林延邊打電話說朝鮮語,一個揭陽一個普寧說潮汕話,我遼寧人說普通話,瞬間覺得自己弱爆了。(題外話:東北人說話絕大多數都不是電視里演得那麼誇張的)好笑的是,隔壁寢室那兩個汕尾的過來找我寢室那倆女生聊天,有些詞她們相互聽不懂然後只能轉普通話。。。於是,我每天耳邊就是,潮汕話客家話白話普通話朝鮮語蒙古語#%*€£¥*^^#€!)中國語言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呢,也認真學習了潮汕話和白話,發現說得最標準的都是粗口,遂作罷。
最最最重要的是廣東的吃!早茶晚茶各種茶,無論你什麼時候餓都能找到吃的。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簡直。汕頭的牛肉火鍋,順德魚生,豬腳姜豬腳飯,生蚝,蚝烙,砂鍋粥,燒鴨燒鵝各種各種……天啦擼……對於那些說廣東人是不是吃貓吃穿山甲果子狸嬰兒blabla……我只想說,你們這群無知的人類。
哦,對啦。廣東的茶文化也好有趣的,每次都燙到要死,我倒茶的時候不是灑出來就是磕磕碰碰叮叮噹噹,男朋友每次都說你這樣倒茶會被長輩罵噠,可還是覺得有趣。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不能說所有廣東文化我都可以接受都可以認同,但最起碼還是會去尊重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啦。雖然我將來會選擇在那裡生活但骨子裡是東北人走到哪裡都是,不會忘本的。
我男朋友雖然是廣東人,但性格好好,酒量也不錯,他呀就算是在東北也會招人喜歡呢,所以我還是比較幸運噠。可能也是因為他吧,對廣東的印象都蠻好的。嘻嘻嘻。推薦閱讀: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中國大陸文化斷層是指什麼?
※為什麼知乎形成了「如何評價」一類的提問形式,而 Quora 里卻沒有?
※外國人不喜歡什麼樣的中國人?
※在性這個問題上外國人更開放還是中國人更開放?
※中國人如何看待外國男人對亞洲女人所謂"yellow f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