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


我們只談信仰,不談宗教。


昨晚上剛看的書,總結下,中國是多神論國家,多神並敬但卻以無神為常,中國人並不會單一信仰如同上帝,或者希臘神話中的神,形成西方的一神教的現象,中國人信仰的神,多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神"。可以說,凡是能夠"保佑平安"、"賜福於人"者,中國人都會奉之為神明而敬之。上至天神、月神、日神、星神、雲神、雷神、雨神、風神,下至土地神、山神、河神,外至井神、樹神,內至門神、灶神,甚至各種動物化身為神,如狐神、蛇神、五通神,還有各種歷史名人死後也會化身成神,如秦瓊、尉遲恭化身為門神,伍子胥化身為濤神,陶朱公為財神,這都是常見的現象,更有甚者,走路要祭路神,上廁所要拜廁神,實際上,中國的人要仔細統計起來,絕對不下百種。

中國人的多神並敬與原始圖騰的崇拜遺風有所關係,其次,如果剔除其中迷信的成分,應該說也表現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嚮往過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的首要標準就是豐衣足食,所以中國人所敬之神多與衣食住行有關,至於什麼,愛神,繆斯之論,中國人並不感興趣。實際上,在多神並敬的背後,體現出的是中國人對各種日常生活的完美追求,再次,對某些人來說,信神也是一種精神寄託。中國人在某些特定的時候,似乎不敬神便不足以自慰,久而久之,遂成風俗,如春節祭灶神,出海祭海神,入山祭山神。

但,正如多中心即無中心一樣,中國人的多神並敬,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權威的神作為主宰,所以到頭來仍是無神。常見一些山間老婦人,遇廟燒香,封神必拜,但要問及她到底篤信哪個神她什麼名目也說不出來,而稍能說幾個名目的,也會因為個人需要而隨時改變其信仰,還比不上某些人追星來的專一。而且,中國人對於"神"的感情也並不是那麼親密,從孔夫子就說"敬鬼神而遠之",而且還說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然後呢?他不肯說了。中國歷史上祭神之事頗多,但要真的讓他為神而捨身,他倒是不肯的,譬如"河神娶婦"。

這就是中國宗教文化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表面上熱熱鬧鬧,而內心卻避之唯恐不及,多神並敬,但實質卻是無神。


如果這都不算強烈的宗教信仰……


我認為,中國不是沒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以孔子為始的儒家哲學太強大,在這之前,商朝是一個擁有高度宗教信仰性的區域。我們現在遺留下來的很多習慣和民俗都是商朝就有的,一直延續下來的。商朝人最後演變成徹底的迷信,才被儒家思想給覆滅。然後在魏晉時期由於長期的戰亂,生命的無常,才會使印度的佛教在東亞地區得以發展壯大。那個五胡亂華的時期,主宰北方地區的不是漢人,而是外族,所以外族對外族(印度)的文化才有較高的接納程度。

上面說的是大致的歷史進程,下面說說為什麼中國人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里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佛教說,捨身、空。

一對夫妻信佛,天天在家燒香拜佛。兒子有樣學樣,誰成想兒子長大後佛學造詣高於父母。要出家。你如果是父母你會讓你兒子去做苦行僧嗎?如果你是兒子,你會捨棄家庭去出家嗎?

這本身就是文化差異的矛盾。後來有人想了個辦法,叫居士,在家修行,不必出家。這是禪宗。經過更迭換代的佛學,沒有對錯,只是為了順應市場而進行調整。

正因為漢人文化上太重視儒家思想,也確實是儒家思想太強大。別的東西很難進來。已經根深蒂固。直到清末時期,中華以陳獨秀、康有為等人開始全盤接受西化,才慢慢的轉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哲學。中華民國就是建立在西化的政權上,共和國改革開放以後更是如此。

樓主能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的思想已經不是以前中國人的思想。你想想一個明朝初年的人會問出這個問題嗎?

很多人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只信錢!這種消極的看法我認為是不公正的。我們沒有特殊信仰,但是我們有倫理綱常,我們有禮義廉恥信。我們有強大的哲學體系。

佛說 成住壞空 四大皆空

基督說,末日審判會將你帶入天堂

伊斯蘭教說,六信,五功

試問,三大教哪一個不是政教合一?哪一個不是為了統治和穩定社會?

我們有強大的哲學體系穩定著整個社會,從周朝到清末,上下幾千年。哪一朝是政教合一?所以說,中國人對宗教有免疫力,對神話無抵抗力。這是深入骨髓的一種基因。

我們應該慶幸那麼早的時候就有如此強大的哲學,我們更應該在這裡面萃取如今我們應該保留哪些?一味的西化只會在各個領域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今我們說創新,你連別人在玩什麼你都不知道創新什麼?就應該別人看我們在玩什麼搞不明白的時候,那才叫創新。


因為沒有這個文化教育

但這絕對是好事

是毛留給中國人的文化財富


中國人信天,信祖先,信孔孟,信街角算命的,宗教能提供的東西它們也能提供,幹什麼還非得信宗教呢?


我認為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第一章就講的很對。


中國人(特別是漢族)最強大的信仰就是「自治」。

土生土長的道教不用說,傳過來的佛教也是同一模式的:

真人、佛都不是「管理神」,

他們乾的事就是以身作則兼指一條路,他們的地位並不唯一,也沒有「管理職能(連天庭政府最高長官:玉帝也只管天基本不管『人』)」。

其實從人們的禱告都可以知道了,中國式神靈和人是基本平等的,被視為可以「等價交換」(其實是『人』佔大便宜)的對象。

可以拿一點點東西就『等價交換』到巨大好處的對象,有誰會產生「強烈信仰」啊?


我個人來說,受不了跪拜,也不喜歡「奴僕」這兩個字。

可是這就是宗教的必要成分之一啊。受不了,就這樣


夷教不斷的侵蝕,文革的影響也很大大,先秦的文獻經常提到祖宗、祭祀、血食的,詩經里經常提到上帝。即使現在,在中國南方祭祖也是大事,很多人家都有祖宗牌位,清明前大量烤乳豬脫銷。


信老天爺啊,其實就是大自然。


天。吾誠望汝等毋在述及吾之麵條大德時如蠢驢一般道貌岸然自以為是。若有不信吾者亦可,吾亦未虛榮若是。另,此誡並非桑指,望勿聯想。

地。吾誠望汝等毋以吾之名義鎮壓、征服、懲罰、殘害他人,且/或與人為惡。吾不求貢品犧牲。潔凈乃形容飲水之詞,而非適於人眾。

玄。吾誠望汝等毋取人以貌,或以服,或以言。或曰,友善待人,可否?又及,牢記如下於心:女人=某人,男人=某人,蝦米=蝦米。此等未或優於彼等,然若就此論及時尚,則吾為獨將其賦予女人及彼等通曉鳧藍與晚櫻紅區別之男人而深感歉疚。

黃。吾誠望汝等毋縱容有違汝本人或汝身心成熟之傾情伴侶意願之行為。反對此誡之人除非其已自知無禮並能關閉電視外出散步自我反省,否則吾對他們的誥言即是「自瀆去吧」。

宇。吾誠望汝等毋空腹單挑他人之固執己見,憎恨異性,及其它若是之觀念,食後再與彼等庶子計較不遲。

宙。吾誠望汝等毋為吾之麵條大德,在有如下更善之選擇時擲重金於建造奢靡之會堂/教廷/廟宇/聖寺/神龕:

  甲。消弭貧困

  乙。治療瘟疫

  丙。平靜生活,激情戀愛,及降低網費

  吾或為複雜醣質之全知生物,然吾生性淡泊。吾當知,吾即造物主。

洪。吾誠望汝等毋逢人即言吾曾會於汝。汝尚未有趣若是。超越汝身。吾曰愛汝同儕,尚未領會否?

荒。吾誠望汝等毋於嗜用皮革具/潤滑油/凡士林等物方面做己所欲而施於人之舉。然若彼亦樂此道(據《黃》例之款),輒可行之,拍照若干,另看在吾神之面,務需戴套!實言,其不過一膠膜耳。若汝用之而吾不欲汝得好生享受,早已將長釘或它物生於其上。

RAmen!


有啊,我們信仰蛤蛤


那個誰說的呢,忘記了

中國人信易經,只要外國人能信易經,骨子裡就是中國人了。

易經講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根基就是在於中國是農業國家。看天吃飯已經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在正面戰場所發揮的作用?
現在的法國為什麼叫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劉宋皇帝劉裕,劉彧,劉昱讀音相同,是不講究還是古音不同?
王姓的人為什麼這麼多?
南開大學曾經達到過怎樣的高度,又是如何衰落的?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