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茶如何入門?


一、學什麼?

首先明確要學什麼——是「茶與生活」、茶文化、「茶與健康」、還是茶科學?以下我隨意列一下

1.茶與生活

茶有哪些種類,如何區分?我寫過一個回答:茶葉有多少種?在飲茶的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 朱全武的回答

各類里的名茶和各自的特點,如何辨別好壞?

基本的泡茶方法有哪些?泡茶的水溫、時間、器具等有什麼影響?

如何品茶?

如何儲藏保鮮?

送茶禮如何選茶?送茶的依據,比如送長輩,送同事應該送什麼茶?

2.茶文化

名族風情與飲茶文化?

茶藝與茶道;

唐宋元明清的飲茶風氣;

中國、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的茶道有什麼淵源,有何異同?

涉茶藝術品、手工品等

3.茶與健康

什麼茶對應的有什麼養身效果,該如何飲用?

怎麼喝美容?

茶有哪些功效?其成分是什麼?如何起作用的?

每個季節適合喝什麼茶,怎麼喝更健康?

4.茶科學

茶的栽培、採摘;

茶園的土壤和環境對茶的品質有何影響?

茶的加工過程;

有哪些加工工藝,每道工序都起什麼作用?

二、如何學?

知識

你可以在知乎查看或者買相應的書籍來看,或者到大學去上課;總之,現在茶知識的獲取是便利的,但不夠系統和高效,我跟幾個小夥伴正在開發相應的課程,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技能--實踐+陪伴的氛圍

更多時候,學茶需要的是實踐——「老師」帶著你實踐賞玩(比如茶的鑒別、泡茶品茶等),夥伴一起探討交流、陪伴,一起品茶談心訪茶園尋好茶……

嗯,這個我們也在準備。。

希望我們既能給廣大愛茶人提供學習茶知識的平台,又能建立一個彼此探討交流的平台,匯聚廣大茶人。


茶道並不複雜,起碼比量子力學、文學、哲學、宗教簡單。之所以茶道給人一種複雜的感覺,因為沒形成一個專業學科來變成一個體系,世人只能以點來揣測全局,自認深不可測。

我從小愛喝茶,家鄉很多人有茶園,新茶上市季節會拿麻袋裝來送人,當然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綠茶。當我開始注意茶葉的種類,起初開始嘗試江浙皖的碧螺春、龍井、祁紅,逐漸到安吉白茶、廬山雲霧茶、台灣凍頂烏龍,再到後來能區分不同品級的鐵觀音、正山小種、普洱等等。此外,遍訪名山大川,每到一處均會留意當地名茶。

數十年下來,正在我依然覺得對於茶沒有摸到門道之時,偶然機會去了中國茶葉博物館。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博物館裡所列中國六大類茶種,百餘款茶名,我竟然了解大半。原來茶並不複雜啊,一旦分門別類,也不外乎如此。

至於茶器,當然宜興茶壺是最好的,這個可以專門去宜興了解一下。

如果說複雜,那是與茶相關的精神領域複雜,以茶為詩,借茶詠志,體會人生,但這些其實都屬於人文學科範疇。純粹與茶相關的,只有三種:茶葉、茶器、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培養興趣。

想了解關於茶的基礎知識的話,可以多找相關書籍看,去逛逛茶葉博物館等,也可以上網找一些比較專業、權威的視頻看,比如

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chawenhuayujiankang.html浙江大學公開課:茶文化與茶健康

浙江大學的茶學是比較有名的。由於是公開課,內容不會特別艱澀難懂,比較顯淺但是很全面,由淺入深,把知識歸納總結得很科學、系統,初學者可以作為入門教材,有一定基礎的也可以溫故知新。一系列看下來,真心感覺很有幫助。

去有茶學系的大學旁聽也是很不錯的選擇,能學到從基礎到專業的各種廣泛茶知識。

自己買茶喝,多實踐,無疑是個好方法,但是作為入門者不要輕易買高檔茶葉,因為你還未具備識別茶葉品質的能力,另外有不少茶商自己都不太了解茶,盲目聽信他們的介紹推銷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不一定能學到知識,甚至還有可能被誤導(這一點是很可怕又很常見的)。

說個例子吧,有次和同學逛茶博會(我們在華南農業大學讀茶學),在一個攤位蹭茶喝的時候泡茶的妹子說要泡點白茶給我們喝,葉底是這樣的:

一看包裝,果然是安吉白茶。我們試圖向她解釋,從以製作工序決定的茶葉分類來看,這屬於綠茶,然並卵,在她一口咬定安吉白茶就是白茶的堅定態度下宣告失敗。。

到了另一個賣紫砂器的攤位,工作人員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紫砂的特點,還說到他們家的都是全手工的,手工做的紫砂壺如何如何比機器做的好。我不想再聽她吹下去了:請問做紫砂的機器是什麼樣的呢?她說:其實我(編)也(不)不(下)知(去)道(了)。我就噢了一聲。後來她沒再跟我們說過話。

你當然不知道,因為本來就不存在啊:)

有個答案列出了茶學專業課程

大學基礎課程

茶葉貿易

茶文化

茶樹栽培

茶葉鑒賞

茶藝課

插花課

茶藝館裝修設計

茶葉品牌營銷

飲料工藝

植物飲料

「大學基礎課程」,只寫了簡單六個字。我們茶學是一個理科專業,大一大二除了萬惡的數學之外還要修各種有機無機化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卧槽,一把辛酸淚,被你這麼六個字就瀟洒帶過了。。。

若想深入地學茶,要有一定的生物、化學知識基礎,尤其是化學

大三上學期學的茶葉生物化學是一門逼格很高的專業課,裡面的各種理論知識能幫你唬倒很多門外漢,因為它主要介紹的是茶葉的各種理化成分與功效,可以裝逼之餘,還真挺實用的。雖然對化學知識要求並不算很高,但基礎底子還是要有的,不然連一些基本的概念都弄不明白。

學茶學跟學其他知識一樣,再強調一次首先要培養興趣,然後就要跟對人,入對門。要是你跟的老師是一個不學無術只會吹牛但「信徒」很多的大忽悠(很常見),那你再怎麼勤奮努力也只會在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其他更具體的方法如上所述。

打個廣告哈~以下是本人做的一個簡單的網路課程,介紹茶葉的基礎知識:分類與製作。第一次做這種視頻,歡迎吐槽。

http://17muz.com/course/G3a-%E8%8C%B6%E5%8F%B6%E5%9F%BA%E7%A1%80%E7%9F%A5%E8%AF%86/?keshi=1


學茶,學制茶嘛?在學中。。明年開春,準備去我小姑家呆上個把月,農忙季節,學得更多~~


大家一起花了很多時間做了一套學茶入門手冊,無門檻下載。覺得自己真是小仙女呢。

【乾貨】送你最便捷的學茶入門手冊——多圖展示 慎入


學習任何一門知識或技術,無外乎先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就算是不懂開始全背都行,後期在實踐中再逐一領悟和精進),同時結合實踐(也就是多喝茶,最好的對比喝,一個品種各個級別的一起喝,再同一品種不同產地的對比喝),就可以真正入門掌握。

為便於操作性,以下列出提綱和實操方式:

一、理論知識

1、初階:

(1)茶的基礎和起源

浙江大學公開課:茶文化與茶健康(第一講)中國公開課_央視網(cctv.com),王岳飛老師深入淺出的把茶的植物特性和起源講得清晰明了。

其中重要的要點:

茶的定義

ⅰ生物學定義:種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科

ⅱ茶樹: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

灌木型(主幹與分枝不明顯,多為小葉種茶樹,0.8~1.5米)

小喬木型(主幹與分枝明顯,多為大葉種茶樹,1.5~3米)

喬木型(主幹明顯粗大,分枝較高,多為野生大茶樹,3米以上)

ⅲ茶有根、莖、葉、芽、花、果實、種子

茶葉

ⅰ茶葉:茶樹的嫩葉和芽製成的飲料。可冷飲和熱飲。

ⅱ茶葉的特徵(真茶VS假茶)

葉緣有鋸齒(16-32對)

有明顯的主脈(主脈與側脈約45°角)

葉脈呈網狀結構(側脈從中展至葉緣2/3處向上閉合成網狀)

嫩葉背面生茸毛

中國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人工栽培茶樹,最早加工茶葉,茶類最為豐富的國家

ⅰ起源地點:中國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

? 中國西南部山茶科植物最多

? 中國西南部野生茶樹最多

? 中國西南部種內變異最多

? 中國西南部利用茶最早,茶文化最豐富

? 最早的茶樹植物學名(「茶」)

? 茶葉生化成分特徵提供的線索(茶多酚含量高)

ⅱ起源時間:至少100萬年(貴州茶籽化石)

我國發現和利用茶樹有5000~6000年歷史(有文字記載)

ⅲ發現者:神農

集大成者:陸羽(茶聖)

ⅳ歷史變遷:藥用——食用——烹煮飲用——沖泡飲用

參考讀物:陸羽《茶經》。

(2)茶的六大分類及其代表作

根據不同的加工工藝導致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不同(簡單說就是發酵程度),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

  • 綠茶:不發酵茶,綠葉綠湯,湯色黃綠明亮,清香。如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都勻毛尖、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安吉白茶、蒙頂甘露、曬青毛茶、日本抹茶等

  • 黃茶:輕發酵茶,黃葉黃湯,湯色黃亮,清香。如霍山黃芽、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 白茶:輕發酵茶,葉背身披白毫,湯色淡黃,清香。如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 青茶:半發酵茶,綠葉鑲紅邊,湯色金黃明亮、橙黃明亮(根據發酵程度不同),花香。如鐵觀音、武夷岩茶、鳳凰單樅、台灣洞頂烏龍等
  • 紅茶:全發酵茶,葉子變紅,湯色紅艷明亮,甜香。如祁門紅茶、滇紅、川紅等
  • 黑茶:後發酵茶,葉子黃褐色,湯色紅濃明亮。如普洱、安化黑茶、廣西六堡茶等

尤其注意,部分容易混淆的茶的分類不要搞錯,如「安吉白茶」屬於綠茶而不是白茶,這是比較低級的錯誤。

比較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在另一個問題下的答案茶葉有多少種?在飲茶的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 臻悅的回答

參考讀物:陳椽(1979)《茶葉分類的理論與實際》茶葉分類的理論與實際。這篇陳椽大師的論文奠定了目前茶分為6大茶類的基礎,統一了行業的分類標準。雖然是論文,但是短小精悍,對於需要進階的同學值得一讀。

2、中階:

(1)六大類茶的加工工藝

  • 綠茶:殺青——揉捻——乾燥(殺青是特色工藝,即殺死茶葉中的酶,防止酶促反應氧化茶葉)

  • 黃茶:殺青——揉捻——悶黃——乾燥(悶黃是特色工藝,輕微發酵,導致葉子變黃)
  • 白茶:萎凋——乾燥(萎凋是特色工藝,簡單理解就是曬太陽蒸發部分水分,同時葉子出現輕微發酵)
  • 青茶:萎凋——搖青——殺青——揉捻——乾燥(搖青是特色工藝,葉邊緣細胞破損,促使茶葉發生酶促反應)
  • 紅茶: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發酵是特色工藝,讓茶葉發生酶促反應,充分發酵)
  • 黑茶:殺青——揉捻——渥堆——復揉——乾燥(渥堆是特色工藝,揉捻的茶葉通過渥堆充分發酵,一般發酵時間較紅茶的發酵時間長)

同一類茶的加工工藝基本類似,但是會有細微的不同,比如每道工藝的時間、溫度,甚至部分工序的順序會變化等。正因如此,才使茶能產生如此豐富的品種和口感。(高階階段基本可以掌握每種茶的具體加工工藝、流程、時間等)

參考讀物:各類茶的工藝視頻,或者有機會去加工廠參觀,可以更直接深刻的理解各種工藝。

(2)茶的產區和特點

初略的分,我國有四大茶葉產區:

  • 江北產區:以綠茶為主,如河南、山東等

  • 江南產區:以綠茶、青茶、花茶為主,如浙江、福建等

  • 華南產區:以青茶、紅茶為主,如廣東、廣西等

  • 西南產區:以普洱(黑茶)、紅茶為主,如雲南、四川等

進階可以結合各種茶及其產地去理解,除了這些大的區位,還有小產區,如雲南六大茶山等。結合審評,用心體會各種大產區、小產區的區別。

這一階段,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去拜訪茶山。可以一次一座山,了解透徹。

參考讀物:《茶之路》,這是一個記者走訪各茶山寫的,可以作為參考讀物。最好是自己親自訪山進行體驗。

(3)茶葉品鑒:這主要以實踐多喝為主。

(4)茶具相關知識:除了知道一般綠茶用玻璃杯、普洱用紫砂壺等,還需要對各種茶具進行了解。後期對茶具有興趣,可以對某一類茶具進行深入了解,如瓷器、紫砂、陶器等。

3、高階

(1)茶葉生長的風土環境:在高級階段除了對中級階段的各項進行細化以外,還需要對茶葉的生長環境的風土有所了解,並理解各種風土對於茶葉品質的影響。

(2)茶葉化學分析:還有更加專業的人士,會對茶葉里的化學物質進行分析檢測,這就更加專業的。

二、實踐階段

1、初階:主要掌握各種茶類的沖泡方式,做到能泡出好茶(後期進階可以精進掌握泡茶水溫、時間,達到「看茶泡茶」的境界)

對每一類茶掌握泡茶三要素:時間、水溫、茶量與水量之比。

2、中階:品鑒茶葉,至少做到去茶城買茶不會被忽悠。

茶葉審評八項因子:外形(條索、整碎、色澤、凈度)、內質(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這個階段除了對比多喝外,別無他法。可以是同一款不同等級的對比喝,也可以是同一款不同產地的對比喝,也可以是不同類的茶之間對比喝。多喝,記住滋味、香氣等因素如何。

比較關鍵一點,是你學習階段儘可能保證你喝的是標準的茶,如果一開始被誤導,將差的茶認為是好的標準,那以後可就麻煩了。

3、高階:茶席布置和設計。這主要是對每個人自己審美的考驗。

最好學習階段能有一個圈子互相交流,有夥伴一起探討,有老師領路。那就完美了。


其實茶學專業的課是: 無機化學 有機化學 基礎生物化學 植物學植物生理學 高等數學 概率與統計 等等基礎課 ;專業課是茶樹栽培育種 茶葉加工學 茶學生物化學 實驗統計方法 茶葉審評 茶文化 茶樹病蟲害……感興趣嗎 從化學開始 。

上面都是開玩笑 ,如果感興趣就從喝茶開始吧,擺弄茶具也是很有意思的,茶席布置什麼的很有Feel,茶的品質因人而異。


如何入門,首先要看入哪個門,再去相對應的學習。

其實。茶類都是互通的,喝懂了一種茶類,其他的都可以相互理解。

一是靠多喝,喝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山場,不同的年份。

二是靠多聽,聽別人怎麼說,聽賣茶的。做茶的,怎麼說。

三靠多想。比如說為什麼這泡茶味道比較重,可能是工藝問題,可能是山場問題,也有可能是泡茶的手法。都可以多想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可以在做茶季節去看看,走走。經歷了如何做茶,走過了山場,也就懂了。


——!大家的回答好複雜。

1,找一家主要茶為主的工作的地方。身邊都是茶藝師或者賣茶,種茶的。建議茶藝,品茶為主的茶室,種茶,制茶,包裝茶的地方。盡量找比較好的地方,氛圍可以幫你學習快超多。

2,看各種關於茶的資料。結交各種做茶的人。加入茶行業的各種團體。

搞定。重點是肯學。要找個專業點的工作的地方。身邊都是行家,你再努力點,絕對比考證啥的快多了。

我也在茶室打工,從零開始,由於比較上進,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專業的人。學到挺多冷門知識。

另外,茶藝師的美女真多,作為一個男的覺得在其中萌萌噠。

我的口號是,雖然我是個男的,但老闆,我會憑我的技巧,給你比女的更好的享受哦!


喝茶首先得弄懂什麼是氨基酸,茶多酚,酚氨比,北緯30°C優質茶地理帶等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能讓你迅速掌握如何沖泡一杯好茶,如何堅定一杯好茶,而且可以讓你判別今後你遇到的那些大師在講解茶知識中是否在忽悠你。至於其它都是需要閱歷、知識面、時間沉浸的,一時半刻學不了也掌握不了,比如器具茶席什麼的,當然你也可以跟個所謂的老師隨便學些,但往往誤入歧途。


用心,如何用心呢?從茶葉的製作過程中去學習,感受茶葉製作過程中的艱難與歷史積累。

多品,用心品茶,無論是什麼茶,都有好有壞,不要過多的在意茶的缺點,要鑽研茶的優點,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茶。

不急功,不近利。拿武夷岩茶來說,一些武夷岩茶的回甘是很緩慢的,需要經過幾分鐘的等待,才會顯現出來,甚至這種口齒生津的感覺可以持續幾個時辰之久,如果急於品嘗甜頭而不用心發現或者詢問,則會錯過許多好茶。


學茶如何入門?

第一:識茶

1)了解茶葉的起源及發展歷程、茶區的主要分布、中國的十大名茶。

2)茶葉的分類。(包括:茶樹品種、製造程序、產地取名、採收季節……)

3)茶葉的儲存。(包括:不同茶類的儲存方法、暖水瓶/乾燥劑/食品袋/冰箱貯藏法)

4)各地方茶葉茶俗。(包括:北京大碗茶、羊城早市茶、昆明九道茶……)

第二:鑒茶

六大茶類的品鑒與學習。(包括:紅茶、黃茶、綠茶、青茶、白茶、黑茶、花茶)

第三:泡茶與品茶

1)學會甄選茶葉的好壞。

2)了解瓷器/紫砂壺、選購茶器及不同茶具的沖泡方法。

3)茶的一般沖泡流程。

第四:茶道與茶藝

1)6大茶類表演流程及形式。

2)茶葉的禮儀

第五:陸羽《茶經》精要解讀

……

茶葉知識博大精深,建議樓主多看些相關茶葉書籍,或關注【南方茶師】微信公眾號,多看書、多品茶,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去茶館坐坐,可以學到不少知識!

學茶沒有捷徑。

一路茶行深似海,開水飲料皆路人。

——————————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跟樓主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城裡娃來學茶,老師告訴她,這茶有蘭香,可是她從小沒有聞到過蘭花是個什麼味道。所以就是無法理解。

學習基礎知識,背背書,那些都太簡單了。

真正去體悟茶的色香味,還是要依託生活的積累,要多接觸一切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形成類比與記憶。


1.多喝

2.別怕走彎路


首選學習茶文化茶歷史~(⊙o⊙)哦,你還要學

茶文化

植物學

植物生理學

普通化學

茶葉生物化學

茶葉栽培學

茶樹物種學

茶葉審評與加工

多品茶,品多茶,品好茶,多討論。╭(╯3╰)╮


---------自我介紹及廣告-------

綽號劉主任,華南農業大學茶學系畢業,事茶十三年。淵海閣茶業創始人。在買茶時遇見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會磨損對茶的熱愛,浪費寶貴的時間精力和心情。來我的live,教你識破茶商詭計。

2017茶友防忽悠指南

https://www.zhihu.com/lives/865215558755418112

-來自劉沫濡的知乎Live。

---------以下是答案正文-------

學茶如何入門?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從專業從業和消費者/愛好者兩層來說一下。

part 1

你要從業?OK,兩塊:知識、技能。

知識涵蓋:育種種植、加工、審評、生化、泛文化。

學習方法:讀大學教材為核心構架,+網上亂看來豐富+盡量多買書在工作中不斷當工具書來查閱。

如果能參加短期培訓,是性價比更高的辦法。因為把人家幾年學的集中給你灌輸一遍。

買書看書方法:每個領域找學科帶頭人或知名學者,而非外行寫(chao)的書。如單叢看黃瑞光、黃柏梓的書,普洱看周紅傑,鄒家駒,大部頭看陳宗懋,研究茶經看吳覺農《茶經評述》,研究茶史看陳椽《茶葉通史》。看這些公認的牛人的書效率很高。

技能:老師帶

種茶、加工、審評如果沒有老師帶,你的學習效率將只有有老師帶的十分之一左右。 所以請珍惜生命,努力拜師。讓老師肯收你的辦法…表示誠意比如跪在門口一晚上(?ì _ í?)你以為古時候學武那!門衛會讓你粗去!

1,通過你的人脈聯繫上老師;

2,告訴老師你想學哪方面;

3,告訴老師你能花多少時間來學習這個方面;

4,【重要】告訴老師你願意花費一定的費用來學,然後詢問老師怎樣。得到兩個結果:老師收錢--學習最容易達成。老師不肯收錢--你得想好學以後給老師什麼回報。絕大部分的人,如果你學完真的什麼都不表示,那這段師徒感情也就差不多……你懂的。因為大部分技能入門以後你需要老師長期指導的,所以最好保持關係。比如原產地學做茶,提煙酒,給紅包,或是直接向他買茶讓他賺錢。這些你至少選一種吧。

注意,學習技能之前一定要做好知識儲備,看好書,這樣才不至於被動。大多數技能大拿也並不是教育家,更多是他做你看,尤其你要學做茶。所以請提前做準備功課。

技能里包括銷售技能,這個最好也是有前輩帶。

因為你是從業者,我建議你不要想著「速成」。沒有哪個人吃飯的本事是很容易「速成」的。否則那一定不能讓你吃上這碗飯!

part 2

你是愛好者,「我就想喝個茶!(′▽`)要那麼專業幹嘛!」「我就想看上去大神狀喝茶,容易裝x,有一堆談資。」

那你最好一個茶類一個茶類學,有興趣的喜歡喝的茶類先學,我拿喜歡紅茶來舉例。

先認知

紅茶分哪些類: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下面出名的有滇紅,正山小種和金駿眉,祁門紅茶,英紅,九曲紅梅…

典型的品質特徵是什麼?

如煙熏正山小種:松煙香,桂圓味。這些內容隨便一個相關茶書就有。

再體驗:

就是買來喝。

第一步:感受典型品質特點體驗

買的方法-1、可靠渠道:真的懂茶的老師、朋友給你提供。(但往往自以為懂的不一定懂,經常被坑經驗+1)

2、這個品類知名品牌有嗎?有哪些?口碑怎樣?(有時很多大品牌口碑反而差比如某球,這很正常)買點喝喝看。

第二步:開天窗

就是喝這個品類里頂級貨(至少是高級貨)。如有條件,還要多次喝。

這個部分主要靠花錢。如果有上面說的可靠渠道則好很多,如果不,則需要抱著當水魚的覺悟,去多試一些比較貴的茶。

反正,貴的不一定是高級貨,但便宜的一定是低端貨。

實際在喝好茶的過程中分辨茶葉品質最重要的就是靠茶本身的香氣滋味,而不是外觀,不是老闆的忽悠,不是華麗的包裝。

「我分不出來好壞。」?!!

一般情況下,第一次分出好壞不容易,但如果按照一摸一樣的克數,一摸一樣的泡法,經常喝,對比喝,絕大多數人能分辨出這兩個茶的好壞。香氣純的高的銳的幽雅的持久的,滋味醇厚回甘細膩甜滑的,一般就是好的那一個。

人人都能喝出來的,不需要學習的,這是本能。你要做的主要就是排除干擾項。這個我live里會展開講。

還是強調要開天窗,沒喝過好貨,還是不知道好賴的!沒用過iPhone只用過諾基亞功能機,你是不理解「手機體驗」是個什麼鬼的!相信我。

沒錢?那這個就是第三步。第二步就是:賺錢,多多的錢。

注意,只是想感受一下茶的樂趣,經濟條件也有限,不希望全面了解茶的不用開天窗。(謹慎入坑)但題主是問「茶怎麼入門」,想入門就是不想隨便喝喝,就是想稍微了解下情況。別覺得談錢怎麼了,比如你要問:高爾夫球怎麼入門、馬術怎麼入門,首先你得有高爾夫球杆和有自己的馬不是?哪一個不用錢了。茶是奢侈品,但隨便喝喝也可以,真要深入一點肯定要費用。

通過了解基本的品質特徵和開天窗,你就有了個大概概念。如果要想更好的分辨能力,那麼就是

第三步:養嘴。

用一個或幾個典型的,中高端的這個品類的茶,喝一段時間(短則2-3個月,長則3-6個月),反覆的喝同一個茶有利於記住其品質特徵和等級體驗。如有條件,選用高端茶入門產品為最好(如烏崬入門、正岩入門、桐木關入門)。養嘴一旦完成自己心裡就有了參照,喝到別的茶自動會和自己常喝的對比,就建立了一個錨點,多個錨點就能勾勒出這個品類大致的坐標系。

為什麼不選用更省成本的低端入門茶作為錨點?

因為真鈔效應。

銀行櫃檯的職員,因為每天接觸的都是真鈔,一旦有假鈔迅速就感覺出來問題。因為真鈔都是相似的,假鈔則是五花八門的。如果你讓他們天天數假鈔,那麼他們是不能分辨真鈔與假鈔的區別的。

一個品類品種的好茶往往都是相似的,或至少其好的原因都是相似的,而有問題的茶,各有各的問題。

那麼如果只是愛好者入門,喝茶的功夫養出來嘴,就已經入門了,更多進階就不是這個問題涉及的了。而只要能喝出茶的好壞,自然就知道哪家茶性價比相對好,然後,品茶如品人嘛,可以選擇性的相信性價比比較好的這家店老闆,講的這些茶的信息、故事。這樣談資也就慢慢即多又對了。

以上。


【小白必入:雖然沒有捷徑,還是可以找些規律!】

剛入門的茶友時常面臨一個考驗,就是如何迅速判斷眼前這道茶的品級高低。這不僅關乎面子,你的識茶水平是你結交茶友的資本,也是你能不斷喝到好茶的根本原因!

認真地說,識茶需要長期的經驗,大量的樣本,無法速成。但是總有一些一般規律,可以讓你用排除法過濾掉太多干擾,在更規範的樣本里學習和比較。

下面就按開泡一道茶的順序來講:

記住,你可以結合幾個階段一起看,也可以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只憑某一階段的要素來迅速判斷,目的是在一道茶的任何階段都能說上兩句並且不至於太離譜。

當然,還要特別提醒一點,這些表面的技巧不能替代真功夫,真想喝懂茶還是要老老實實地積累經驗;也不要到處炫耀,高手很容易看穿你的小伎倆,最好的方法是適可而止說上兩句,然後虛心向在坐的茶友請教,兼收並蓄,穩步成長。

開湯前

1,看干茶,整體 - 條索整齊,色澤勻整,無過多碎末雜質的為上;粗細不一,色差明顯的為下。

2,看干茶,個體 – 條索緊結,油潤光澤,色澤自然的為上;條索粗散,暗啞無光,色澤過於鮮艷,或者特別乾枯沒有活力的為下。色澤是個難點,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鮮,以西湖龍井為例,冒牌茶都是碧綠生青,彈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黃綠相間,不甚起眼。不過仔細分辨,正品的色澤自然悅目,冒牌茶過於鮮艷,感覺不自然。

3,聞干茶 – 香氣純正,穿透力強的為上;有異雜味兒,香氣飄忽的為下。但是,並不是好茶都會很香,尤其是陳年老茶,干茶也許聞不到香氣。這裡就要區分香氣淡和香氣飄忽否定的區別了。簡單說,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亂。

全手工西湖龍井

新昌龍井

松陽龍井

(注意比較正宗西湖龍井和外山龍井在色澤和光澤度上的區別)

開湯了

1,看杯蓋 – 如果是用蓋碗泡,洗茶的時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蓋上基本沒有雜質的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蓋上殘留較多雜質的為下。好茶在整個製作和倉儲過程中都被認真對待,這個道理很通吧。

2,聞杯蓋 – 首先要熱嗅時沒有令人不悅的氣味,外加香氣濃郁純正,冷卻後掛壁持久為上;熱嗅有酸、澀、焦等異味,香氣蕪雜,不持久者為下。

品飲中

1,嘬茶入口 – 茶湯的滋味豐富多彩,難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點共通的是:茶與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頭禪「這茶讓水變得好喝了」,這是最簡單卻也是最難達到的要求。這口茶湯如果真正愉悅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 – 茶湯下喉,對茶的真正考驗才開始。入喉順暢,香韻在口腔與鼻腔中停留時間長,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強烈的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氣不如茶湯在口中時強烈,舌面發澀,嘴裡好像有一層塑料薄膜的粘膩感,這種茶湯必然有諸多問題,比如原料等級粗老,或者製作工藝不到位,或者倉儲濕熱等等。

3,看湯色 – 澄凈透明的為上;混濁不清的為下。同樣透明的,再比油潤程度。

4,看湯色變化 – 如果沖泡手法正常,那麼整個品飲過程中湯色的變化就可以看出茶葉的品級了。全程湯色穩定,漸漸變淡的為上;幾道之後滑坡厲害,非常不耐泡的為下。對於茶湯品質有急速改變的,要小心「靠工藝拉升原料品級」的可能性。

看湯色的澄凈透明和油潤程度

看耐泡度

品飲後

看葉底– 葉底如女人的皮膚,藏不住秘密。這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今天只講幾點最簡單的。柔韌性:好的葉底要舒張自然,柔軟而有彈性(是不是和皮膚很像呢?)過於僵硬或者過於嬌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輕輕揉捻,不容易揉爛的比一捏就碎的好。顏色均勻:一眼望去葉底呈統一的顏色,沒有明顯的深淺的為上;斑駁相間,或深或淺,就要小心了。葉張中如果有灼傷紅斑的,製作工藝不夠好。烏龍茶的「綠葉紅鑲邊」也必須是勻整自然的,葉張之間不會有太大差異。有光澤:將葉底控去水分後自然晾放幾分鐘,迅速失水表面乾燥的一定不如始終保持油潤的葉底。這和皮膚的鎖水能力異曲同工。

正山小種老叢的葉底,柔軟厚實

正山小種新叢的葉底,比較薄

今天就講到這裡,各位茶友可以多多實踐,體會其中的奧秘。


強烈建議找一個比較權威的老師。(百度可以找到每種茶最權威的老師,看她在哪個機構有推薦或任教)

學茶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是很有意思

茶是喝出來的。

首先要找一個能幫你挑選茶樣的人(老師),不然你喝了好多都是不標準的怎麼學。好多賣茶的人知識都是錯誤的,茶都是不標準的,容易誤導

考證班不要上,最好上那種長期的 初級班就行,告訴你每種茶製作工藝,如何分辨等級,給你喝標準茶樣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知道標準茶樣以後用對比的方法來學習,最好還有幾個一起學習的茶友,多在一起品鑒,對比學習是最能明白的了。

等你會品鑒學了茶文化看看書再說去茶山之類的地方吧不然也是瞎看。

舉個例子:我百度了一下祁紅(一種紅茶)出現了一堆照片 ,我取了兩張

沒學過的人肯定不知道哪個是它該有的形態- -

學過的人都知道祁紅產於安徽有切碎工藝,它的干茶被形容「鋒苗錦繡」

而雲南的茶相對都比較粗壯 ,所以我們可知右邊的是較為標準的祁紅。

這只是比較粗略的舉例一下

干茶、湯色、香氣、葉底,這些都是對比茶最有效的手段

當然老師還會告訴你有些茶外形很好看但其實不好(商業原因你懂得),有些手工茶不好看不標準但是依然好喝,學無止境。

找個靠譜老師很重要很重要 真的很難找 培訓機構實在不忍說


說說茶學專業課程

大學基礎課程

茶葉貿易

茶文化

茶樹栽培

茶葉鑒賞

茶藝課

插花課

茶藝館裝修設計

茶葉品牌營銷

飲料工藝

植物飲料

入門先了解茶的種類和味道,多去喝,然後可以找相關教材看看,還可以考茶藝師資格證和茶藝技師以及評茶師.考證的過程能學到很多理論知識,跑市場也是一種好辦法.


哈哈,特別想抖個小機靈,想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理論知識必須強悍,形成無比堅固的一道強,其次要有舌戰群儒的霸氣心理。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大多數人只是平常喝喝,閩粵一帶有喝早茶的習慣,閩南人多喝鐵觀音,廣東多為水仙,普洱。你要是一大早過去跟他們談茶知識茶文化,很多人是一臉懵逼乃至不可思議,就喝個舒坦,圖個暢快。面對知識,大部分人還是願意了解的。

這時候如果你具備較為嚴整的茶文化理論知識,不說別的,蹭幾杯茶還是沒問題的(正經臉,我不會說因為身懷能唬大部分外行茶客,在廈門蹭了足足三年的黑暗歷史……)

荔枝上市啦,早茶的新伴侶


推薦閱讀:

空腹喝普洱茶好嗎?普洱可以隔夜喝,真的嗎?
岩茶該如何儲存?
什麼是特級茶、極品茶、特種茶?怎麼分?
之前親友從台灣帶回來一款茶叫做金觀音,說是鐵觀音按照等級分最好的是金觀音?不懂求教?
如何選購煮茶葉器具?

TAG: |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