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雲忠一的軍事才能?


就像 @Norman Karma 說的,南雲忠一是個中規中矩的普通海軍將領,而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謹慎小心,從珍珠港就能看出來了。所以我認為就算是讓他指揮自己專業對口的水雷戰隊也難有大的作為,更別說專業不對口的機動艦隊了。一個不敢放手一搏的將領,更適合防守,卻不太適合進攻作戰,總是想的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南雲和三川軍一很像,兩個人都非常謹慎,中規中矩。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三川擊敗美軍艦隊卻不敢進一步去攻擊美軍運輸船,就和在珍珠港的南雲一樣,在取得了一定戰果之後,就保船避戰,不再擴大戰果,反而給了對方喘息的機會。從戰略上講,以日美兩國的國力差距,日本最多通過戰術勝利以期與美國打個平手,徹底戰勝斷然不可能,所以不能將失敗的責任都推在南雲身上,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只是做的不太好罷了。

其實南雲忠一之所以會小心謹慎,之所以不敢放手一搏,之所以想太多,也是因為舊日本海軍本身所導致的,舊日本海軍的規模就小於美英海軍,戰列艦和航母的數量更是少於對手,而受日本的國力所限,要想快速的補充戰損顯然是不可能,對於指揮如此金貴的一航戰和二航戰的南雲忠一來說,他只能謹慎,因為打沒就真的打沒了,所以山本將機動艦隊交給他指揮除了論資排輩之外,我認為也是看中了南雲小心謹慎的特點,手上的牌就這幾張,要是讓小澤這樣的指揮,說不定倆回合就把所有牌都打光了。如果當時真的是讓小澤或是山口來指揮,肯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戰果,但是所受到的損失肯定也更大,對於每一艘船每一個飛行員都很珍貴的舊日本海軍來說,任何損失都是很疼的。

如果南雲忠一是美國海軍將領,我認為他能做的更好,因為他能有更多可以調動的資源,更多可供指揮的艦船,不用有後顧之憂。

【吐個槽,其實當你能指揮幾十艘航母對陣幾艘航母的時候,軍事才能這種東西已經不太重要了。


中途島的失敗,不是那五分鐘的問題。

大的方面來說,日本沒有和美國持續玩下去的資本。

戰術層面上講,南云為啥就不多派出幾架偵察機?最後當了靶子,也是活該了。

整個地圖都是黑的,還腫么玩?


山本五十六不是早就給他下了定論:

南雲如入室小賊,去時自信滿滿,躊躇滿志,一旦得手則心驚膽戰,狼狽逃竄。

大家不會比山本還了解這廝吧,還是想聽不同評價?


贊同的舉爪,要不也不想續寫啊,沒動力,,,,,

如果頂的多了,考慮上圖和給出參考地址,並進一步探討

南雲忠一在日本二戰中其實是一位很有意思的將領,和瘋狂的軍國主義強硬叫囂派不同,他正如樓上幾位所言,為人謹慎小心。

很多人都會設想如果在珍珠島戰役中,南雲中將繼續轟炸,或許最大可能損毀美帝太平洋艦隊,在轉折點中途島海戰中,南雲由於浪費兩個小時導致在先佔據有利的情況下徹底失敗。

在對印度洋戰爭,此時日本風勁正盛,南雲中規中矩達到戰略目的,破壞掉英聯邦等西歐傳統殖民宗主國在此地區的有生力量。在南太平洋海戰中受益於謹慎從而給日本留下兩支艦隊及人才。在塞班島戰役,可以說日本大勢已去,日本純粹以卵擊石,沒有討論價值。

以上是南雲這輩子做的主要事情,回過頭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國運相當順暢,甲午海戰,與沙俄對戰均順利,幾乎未嘗敗績。日本的民族特性中的不安全感決定了他神經質,而神經質的突出反應即冒險、賭博、順從,這又幾乎反應至每個大和人身上。日本長達半個世紀順風順水,日本人認為自己已然東方不敗,希望能在屬於他們的年代完成他們民族很長時間的臆想:攻佔朝鮮,臣服中國,然後東西方來次大決戰,重新洗牌,擁有世界,,在未受挫折的情況下,日本平民和上層順從特性消失殆盡,冒險賭博已經佔據主導地位。

本來有北進和南下兩種戰略,但是39年與蘇的諾門罕失敗以及歐美石油禁運壓力下,日本已經選擇南下,南下主要對手是美國,背景敘述完畢。

南雲曾經去過美國,對美國有他自己的判斷和認識,這與國內其他將領有顯著不同,他從頭到尾反對與美開戰,在虎虎虎影片末尾,當眾將士高興至極,認為偷襲成功後在太平洋就無憂了,他說了一句:戰役才剛開始。但無人聽他。

南雲作為一個非航空類將領卻主導日本聯合艦隊,那時是全球最強大艦隊,高層肯定有所考量。正是其反潛出身才能人不知鬼不覺的將編隊率領至目的地,珍珠島海戰中前兩次都堪稱完美,但其沒有發動第三次轟炸頗受人非議,其實按南雲來看第三次已經沒必要了,兵不厭詐貴在神速,即使航母在,也沒必要轟炸了,因為美兵已經組織好防空了,而自身燃料不足,裝備需要維修,作戰能力下降很快,行話說,此時邊際收益要小於邊際成本,換做他人很有可能會搏一搏,有好名聲,南雲冷靜如斯不容易。

有點困了,以後再細說,先結個尾,南雲整體屬於二戰日軍將領的另類:不狂熱,冷靜,作戰能力不錯(這個很難評價,因為作戰方陣是本部擬定,他只是執行者)


整個聯合艦隊的錯誤讓他一人擔了。

南雲是在執行山本五十六的中途島攻略,現在存在的一個誤解是,以為山本的「中途島攻略」的目標就是要和美國海軍決戰,進而認為南雲理應料到美海軍的出現,這是錯的。

」中途島攻略「的目標,就是拿下中途島。和美海軍決戰,是在日本佔領中途島之後進行。所以日本人千方百計保密,又設置佯攻,說白了都是為了先佔領中途島。陸基空軍的威力日本人是知道的,Z艦隊就是被日本陸航炸沉的,在沒有控制中途島之前,山本不敢和美海軍決戰。

所以山本五十六一廂情願的判定美國航母不會出現。如果美國航母早已嚴陣以待,中途島攻略就要全盤取消。

此外說說那個佯攻阿留申,怎麼看都不像能吸引出美軍的樣子,距離中途島實在太遠。但這個地方卻出動了兩艘航母。竊以為,阿留申攻略是對杜利特爾空襲的反應,阿留申最西端的島嶼,可以讓B-26穿梭轟炸東京,然後在蘇聯降落。雖然蘇聯是日美戰的中立國,但也是德美戰中美國的盟國,對此行為睜一眼閉一眼是完全可能的。阿留申攻略與其說引誘美海軍,不如說是清除美國轟炸的威脅。


哈哈哈我不高興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都怪XXX」,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都怪南雲忠一」吧~

南雲本身天資有限。戰術上,儘管他十分努力勤勉有加,但在對於海軍航空戰術的理解,戰術思維上和同僚中的佼佼者山口、小澤根本沒法相提並論;戰略上,對於整個太平洋戰場的遠見他也不及他的上司山本和米內光政。所謂用人不疑,既然把IJN的航空戰隊這僅有的賭注交給南雲,山本也是深知IJN的空母打一架少一架,航空兵打一個少一個,和美國這樣的對手賭博,沒有一分是輸得起的。出發前米內還再三叮囑——「請務必把聯合艦隊安然無恙地帶回來」。

恐怕他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的他,對待每一分得失都謹小慎微,在每個決定成敗的關鍵決斷上過於求穩。(當然,我們所謂的關鍵點,都是後人復盤才能明白無誤的划下的)。上面有條回答說得很對,他做了他該做的,只是做得不太好。

往小了說戰局瞬息萬變,南雲總是缺少那麼點時運,珍珠港中要是有一艘航母沒有改變歸港行程,中途島中要是天氣或者索敵時間有五分鐘的偏差,戰役結果上想必會大有不同;往大了說,時局更非他所能掌控,整個軍部對太平洋戰爭的判斷愚蠢之極,而有意思的是,狂熱的大本營居然把中規中矩的南雲推上了這條毀滅之路的駕駛席。一旦參與了這場all in的賭局,沒有一本萬利就等於滿盤皆輸,其它幾個將星尚且沒有回天之力,南雲這個凡人頭頂難道還能颳起神風不成?

(吃喝蒼龍飛龍只有吃的鏡頭)

復盤中我們所看到他的錯誤多少有些苛責的意味,身為總指揮他不過做了他眼界之內最合理的決定。如果說這不是他的錯:每一場戰鬥的決定因素大多在戰鬥開始前就決定,這場戰爭本身就是錯誤,再由戰場內外政治、後勤、技術等種種主客觀因素累計於一身。無論是因素還是時局,都無法成為錯誤的法人,所以決策者理應承擔這份罪責。 為何唯獨南雲用被人津津樂道?因為他最像我們普通人吧。命運是偶然的,歷史是必然的。用雞湯一點的話說,人生是由一個個選擇組成,儘管有無限種可能,但組成的路徑只有一條,結果只有一個。


帶路絕不掉溝,直達Boss點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問題不在南雲,而在山本。 珍珠港之後,直到珊瑚海,山本有半年的時間調整思路,但他什麼也沒做,只是在印度洋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如何看待美軍以及太平洋戰爭的問題上,戰略上並不如歷史所謂的明白。

戰術上如果賴戰艦派阻撓,那麼中途島計劃時,他就應該親征,但他卻躲在幾百里外的大和上,這完全說明他沒弄明白航母的意義。

而另一面的美軍早早就通過十數次「問題」演習找到了航母攻防的關鍵--先下手為強!即便數量劣勢,首先索敵成功的一方也能取勝。所以說情報只是中途島大勝的一部分,美國人上上下下都比日本人知道怎麼用航母,十分重視偵查,這樣才有尼米茲敢用三條航母迎擊機動部隊的底氣。

回到南雲,他只不過是山本,或者說整個艦隊的背鍋俠,僅僅是帶著海軍省意圖不明的海令以及諸多的條條框框出征而已,不出彩不是他的錯。


如果從指揮珍珠港空襲這件事來說南雲忠一就像被趕鴨子上架,沒有金剛鑽,卻被要求攬瓷器活。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南雲忠一就是個悲劇的角色。對於珍珠港的第三波空襲,說實話,真心是然並卵。第一,日軍在第二波空襲時損失大於第一波空襲,但戰果卻遠低於第一次。說明美軍已經組織起了有效的防禦,而且防禦還在加強。搞第三波空襲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到什麼戰果反而把攻擊編隊的飛機和飛行員給搭進去了。再者,美軍此時肯定已經知道珍珠港附近海域肯定有日軍航母編隊。在珍珠港的作戰計劃中日軍明確把美國海軍的航母是頭號目標。但是在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美軍航母並不在港,而且日軍也不知其蹤跡,如果在搞第三波空襲時美軍航母突然出現並攻擊日軍航母編隊,日軍將毫無招架之功。其二,日軍航母編隊的指揮官南雲忠一中將只能說是個中規中矩的指揮官。他能完成上司交待的命令,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需要指揮官臨場自行把握。這一點是南雲所不具備的。因此,比起海軍中將和前線總指揮官,他更適合當一個海軍佐官。另外,在從本土出發去珍珠港前,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在召見南雲忠一時說要他盡一切可能將負責珍珠港作戰的艦隊完好無損的帶回日本。對於國力遠不如對手美國的日本,每艘諸如航母這樣的大型軍艦都說國寶,都是寶貝疙瘩,不能輕易損失。南雲的小心謹慎和循規蹈矩的性格導致他不可能那這些航母和自己肩上的兩粒將星去做賭注來冒險。而且,南雲忠一是個魚雷戰專家,卻對航空作戰一竅不通,相比之下,山口多聞和小澤治三郎比他更適合當一航艦的指揮官和珍珠港作戰的前線總指揮,只不過因為所謂的資歷問題才讓南雲這個對航空作戰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指揮一航艦,指揮日軍對珍珠港的空襲。但是,山口多聞和小澤治三郎大膽的指揮風格雖然可能讓日軍在珍珠港獲得比在南雲忠一的指揮下獲得更大的戰果,但代價是有可能讓負責珍珠港作戰的日軍艦隊在美軍的反擊下全軍覆沒。這樣的損失是國力不濟的日本根本不能承受的。因為根據日本對美開戰的計劃就是搶佔先機,打疼美國,然後逼迫美國接受有利於日本的條件來停戰。現在想想當年的日本也是愚不可及,因為1812年第二次英美戰爭英軍在攻佔華盛頓,燒毀白宮,美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的時候都在堅持抗戰,怎麼可能就因為在珍珠港被日軍弄沉了幾艘過時的戰列艦而接受日本的城下之盟?負責珍珠港作戰的日軍航母是日本對美開戰的唯一本錢,如果在珍珠港就全賭沒了,而美國卻依舊實力雄厚,那還怎麼在之後跟美國較量?現實就是那麼殘酷!日本對美開戰就像矮窮矬和高富帥在賭博:美國這個拿著比日本這個屌絲全部家當還多的零花錢的高富帥即使輸100次只要贏一次就夠了,而日本這個傾其所有的矮窮矬屌絲可以贏100次但絕不能輸1次。因此,基於日本對美開戰的戰略目的和山口多聞以及小澤治三郎的指揮風格,日本海軍高層也不會讓山口多聞和小澤治三郎指揮一航艦、指揮珍珠港作戰。但是,只要是南雲忠一指揮一航艦、指揮珍珠港作戰,日軍永遠都不可能對珍珠港搞第三波空襲!

第三,即便日軍搞了第三波空襲,從戰略上對於美國和美軍來說,只是對日反攻不會那麼輕鬆而已,但徹底打敗日本是毫無壓力的。因為太平洋戰爭是一場全面戰爭,拼的是國力。日本的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美國徹底擊敗日本是毫無懸念地。畢竟戰術上的勝利無法挽救戰略上的失敗和國力上的不足。因此,第三波空襲有和沒有從戰略上講沒有區別。


南雲忠一隻是個謹慎的將領而已,誰都沒有金手指怎麼可能不犯錯誤呢?

糾結珍珠港為什麼不進行第三次偷襲的,你們為什麼不考慮一下日本為什麼要跟美國這麼強的對手開戰呢?

糾結「命運五分鐘」的,為什麼不想想日本的命運為什麼要被壓縮到五分鐘之內呢?


我不分析,就說幾個事實:

1、南雲的成績很好,海兵名列前茅,海大次席。

2、南雲是水雷屋,即魚雷專家,缺乏航空背景,但他在指揮1航艦的時候非常重視兩個航空背景的下屬——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和航空參謀源田實——的意見,如果從貶義來說,他是謹慎以及不夠專業,而從褒義來說,他並沒有對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武斷,經常虛心向下屬求教。像這種水面艦背景主官+航空背景幕僚的組合,在美國海軍之中也很常見。

3、任命南云為1航艦司令的人事決定主要是山本五十六的意思。

4、1航艦完全是一個新的編製,沒有任何人知道應該怎麼指揮和運用這個部隊。在成立當時1航艦除了航母外,只有跟隨航母撈飛行員的驅逐艦。1航艦成立目的可以說是為了集中管理航母,而之後的運用是趕鴨子上架。


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胡宗南


小心謹慎,都在黑他沒有進行第三輪攻擊...其實能帶領那麼大個艦隊跑5000公路摸到珍珠港沒有被發現已是很牛逼了!嗯,看看隔壁俾斯麥


背鍋如果算軍事才能此君乃不世出之才,可惜並不是



其實自己的看整個中途島大戰,美國首先破譯了情報,事先準備充分,第二美軍有雷達,100海里之外一個小時之前就看到日軍飛機,根本就是不對等作戰,失敗本不是南雲的責任,只是時間問題,戰列艦快速沒落是所有國家都沒預料到的,美軍畢竟不是大清和沙俄,能在歐洲相同兵力的情況下打趴隆美爾和凱瑟琳說明美軍實力確實高於蘇德


沒學爆發裝填,還亂切彈藥


費舍爾說過,戰爭的本質是暴力,在戰爭中中庸就是低能。


專業不對口的悲劇……


孔武有餘,儲智不足,有時候運氣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


膽子小,運氣稍差 。


聯合艦隊論資排輩上來的產物,一個玩魚雷的去帶航母編隊也是醉了,航海能力確實有,帶著那麼大一撥人能偷偷摸摸接近珍珠港,但是從戰果來看就只有呵呵了。

再說中途島,無論情報失誤成什麼樣,飛機帶的是什麼彈藥,看見美軍來襲第一件事就是要讓戰機升空,總比最後讓人當靶子強,臨場指揮弱成渣了。

結論,除了切腹技術以外,沒有什麼太令人稱道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勝利後審判時不起訴日本天皇?
普通話普及前,來自五湖四海的軍隊,是如何交流的?
你為什麼不喜歡電影《敦刻爾克》?
是不是外國的二戰片就能拍得更宏大、震撼人心?為什麼?
共產黨在1944年到45年發動的大反攻殲滅了多少日軍,打下多少城市?

TAG:日本 | 歷史 | 軍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