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和《卧虎藏龍》相比,各自的優勢在哪兒?


說個題主和很多人肯定不愛聽的結論。別看《卧虎藏龍》當年拿獎拿到手軟,而《英雄》幾乎顆粒無收。但無論是世界電影、華語電影或者中國電影的歷史上,《英雄》的地位實際都比而且會長期比《卧虎藏龍》高。

其實我個人非常喜歡《卧虎藏龍》,為此還曾和朋友們激烈爭執過,第一時間力挺它是傳世之作——老影迷可能還記得,《卧虎藏龍》剛上映,還沒有在2000-2001頒獎季現出橫掃之勢前,國內對它的反映,尤其在普通觀眾中實際是平平的。

問題是,《卧虎藏龍》之所以得獎無數,除了本身的質量之外,很大程度上確實與美歐對「東方神秘文化」的窺探欲有關。當然,李安並沒有故意去扭曲迎合這種慾望,事實上《卧虎藏龍》幾乎是把真實的中國傳統(以清代為代表的中國近古時期)社會文化與武俠想像結合的最好的電影。

但是……這種結合串聯的手法、技巧太有李安個人烙印了。換句話說,沒有多少可複製性,別人學不了,也基本不可能學會。而且,這種題材的核心——真實化的壓抑的異域文化日常——是無法多次重複的,觀眾必然會厭倦,就是導演李安也幾乎不可能再次超越自己。

至於「以武入文」,張著武俠的皮,講的是人性與身份的掙扎。《卧虎藏龍》真的做得很好很好,但是這種動作片拍出文藝片的深度,在影史上真不算罕例,至少在黑澤明之後,光憑這點是無法自開山門的。

而《卧虎藏龍》當時被(歐美影評)讚譽最厲害的鏡頭、剪輯、動作設計,雖然直接大大助力其連連奪獎,但在它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上恰恰是最弱的一環。華語電影的資深影迷都知道,《卧虎藏龍》在這方面是沒有明顯的短板,但並沒有什麼創新,甚至可以說除了投資上的優勢外,李安並沒有比1970年代的胡金銓走得更遠。

所以,《卧虎藏龍》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甚至是一部偉大的(偽)武俠電影?是的。但它更多的只是本身的曇花一現,在題材、風格、技術等方面對華語電影或整個電影來說,都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記。

《英雄》的主題被嘲笑、評譏的夠多了,不過公平的說,它主旨高度的設計原來並不差。老謀子用的是孟子見梁惠王故事,問題是他前面渲染六國烈士之慷慨激昂用力過度,想在最後玩大轉折卻缺少鋪墊,結果就玩砸成了笑場。所以,它也就不可能拿到什麼有份量的獎項。

但是《英雄》雖然沒有實現老謀子當時顯而易見的奧斯卡獎情節,卻無意間重新打通了中國(或者說華語)電影商業化成功之路。正是《英雄》在商業的巨大成功,讓業內,以及更重要的——當時各種業外資本——看到原來中國電影也是可以大投入,獲取大回報的,原來這不是好萊塢的專利(《卧虎藏龍》雖然在文化上非常中國化,但資本血緣上卻是純粹的美國製造)。

2002年《英雄》上映,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佔全年總票房四分之一,進入21世紀之後首部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同時在北美(這是華語甚至所有外語電影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日本、韓國等地也票房登頂,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以當時匯率約合14億元人民幣)。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張藝謀的《英雄》一舉結束了中國(內地)電影此前已經連續近十年的持續衰敗時期,以《英雄》上映為分水嶺,中國電影迅速開始復甦,並進入了所謂的「大片時代」(當然現在回頭看,2002之後幾年其實只能稱為中國式偽大片時代)。如今繁榮的中國電影市場,《英雄》和張藝謀幾乎重新開闢之功的歷史地位是無法抹殺的。這種劃時代的地位,是《卧虎藏龍》再怎麼深沉、深奧也無法相比的。

同時,電影《英雄》在思想主題上、演員表演上沒什麼突破,甚至可以說「玩砸了」,但在鏡頭色彩、動作和場景設計上,不僅對中國電影來說,進步的讓人暈眩——實際上現在這幾方面綜合來說,仍然無出其右者——是所有有志此行者都值得反覆看上一百遍一千遍的完美教科書,甚至其中部分設計對於世界電影都是絕對創新的衝擊,並迅速被人膜拜模仿。最典型的就是就是「秦軍箭陣」。2000年《角鬥士》可說是全球頂級的古裝大片了,開場的軍團大戰一度號稱最接近完美復現了古羅馬軍團的作戰。但《英雄》「箭雨如烏雲罩頂」的模板一出,《角鬥士》流的箭法馬上完全過時,之後好萊塢新製作一放箭陣,幾乎就是全盤照抄《英雄》至今。能在技術上能被好萊塢當做一技之師。這種例子在北美之外也算的是廖廖無幾的。

--------------大年初一超級勤奮有良心的人都不能不點贊的分界線-------------

這個追更要獻給@顏懌

電影評價這事非常的私人化,和文無第一其實差不多,我相信認為僅就電影本身而言,《英雄》比《卧虎藏龍》更好看或者更好的人,一定是存在的。而且這麼認為也完全沒有任何值得嘲諷的地方。但@顏懌的回答還是搞錯了我的意思。

如果問《卧虎藏龍》和《英雄》兩部電影,我更喜歡哪部?回答是:《卧虎藏龍》

其實我想和@顏懌握個手。

我第一時間喜歡上《卧虎藏龍》,首先是兩場戲。前一是一開場李慕白牽著馬緩緩走入村莊,水塘、小徑、古堂、青衫,徹底的平凡人間景象,卻畫出了徹底的中國寫意味道。說句玩笑話,那是我看到過的最唯美的辮子戲。

後一就是盜劍這場戲,其她細節不說,單就給俞秀蓮玉嬌龍兩人的輕功設計就非常注意她們的武學出身。俞硬橋硬馬,於是明顯輕身上要差一籌,縱橫借力用力更大更多,起落更頻繁平均距離更短。玉騰縱飄逸間,雖是逃遁都仍有幾分瀟洒之意。但與後來的李慕白相比,在空中身形姿態就顯得僵硬,轉折間生硬許多,可偏偏又能看出一些相似之處,暗藏伏筆。這番細節上的留意讓我甚為感動。

《卧龍藏龍》其它讓我愛不釋手之處還有許多,真的,許多。然而……主觀上的偏愛,是無法也不應該抵制客觀上的差距的。

時來天地皆同力,《英雄》在影史尤其是中國影史上的地位,遠遠超過了它電影內容和技巧的本身。它是中國電影全面復甦和大興盛時代開始的標誌,也是從討好小圈子轉向為民眾而創作的旗手;是中國電影商業化的開路者,也是一個中國電影時代的統帥。只要看到其後七八年里,中國整個商業電影主流大製作,幾乎完全籠罩在《英雄》設定的「古裝、武俠、(改編或偽改編)歷史題材、史詩」幾個題材關鍵詞之下,就可以明白《英雄》的統治力之可怕了。對比之下,《無間道》這部公認的香港至今最後的超白金大作,無論是在帶動香港電影復甦上,還是重新提振警匪、黑幫、江湖等題材的類型片上,都僅僅是曇花一現。

而且我之前其實已經說過,可能沒有說的更明白一些,《英雄》的優勢是可複製性比《卧虎藏龍》強許多。老謀子的色彩感和鏡頭感雖然也是天才級的,但他還是有套路的,而且骨子裡其實是正統的學院派。別人認真學習是能學到本事的。說的難聽些,就是照抄,認真抄也能抄到個三五分,唬唬一般商業市場也就差不多了。畢竟《英雄》在鏡頭和畫面上對老謀子自己也是巔峰,之前哪怕是他標誌性的《大紅燈籠》,在複雜性和困難度上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之後也只有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他在無數助手和海量資源的支持下才重新達到過這個高度。

而《卧虎藏龍》別看貼著哥倫比亞出品的招牌,幕後生產過程是成熟的好萊塢標準流水線,但它如此特殊如此出色的核心只是因為李安數十年積累一朝爆發!再加一個有實權的武指袁和平!他們兩人個人奇絕的專業能力和同時對中西方文化的熟悉,結合起來才保證了《卧虎藏龍》沒有玩成常見的武不成文不就的文藝武俠情懷作者電影……就是李安自己,兩年後接手《綠巨人》,沒有對美國超級英雄文化真正浸入式的感受或者感情,繼續大玩人文情懷,結果還不是玩砸了,是不是?

所以對後來者、學習者來說,參考《英雄》比拿《卧虎藏龍》當範本要有現實意義的多。事實也是這樣,平心而論,中國電影,我當然是指已經佔據主流的商業電影,現在是繼承《英雄》的風格、技法更多,還是承續《卧虎藏龍》的道統更多,這是一目了然的吧。


英雄實際上是一部用刺秦這個故事把各大炫目的場景橋接起來的一部張藝謀個人視覺藝術展播,而不是電影。

張藝謀是一個視覺效果大師,尤其是在對東方文化元素的視覺表達上,此公世界第一,但張藝謀不是電影大師。

袁和平是一個動作效果大師,尤其是在對東方武術元素的視覺表達上,此公世界第一,但袁和平不是電影大師。

李安是一個電影大師,這就是區別,張藝謀在電影表達上做的事情就是讓你在視覺上爽,實際上張藝謀的《印象西湖》也是這個路子,我第一次看《印象西湖》的時候簡直驚為天人,但不得不說《印象西湖》起碼有兩個問題,其一是它為了視覺上的效果在動作上做了很大的誇張,而中國古人用來表達的動作都比較含蓄,這一點一直是張藝謀的命門,他的電影也一樣;其二是故事性薄弱,更不用說思想性了,這一點張藝謀的電影也一樣。

《英雄》連故事都沒有講好,還談什麼思想主旨,《卧虎藏龍》就沒有這個問題,英雄中的故事情節太過割裂,不成體系,其中情節上有不連貫的地方,而《卧虎藏龍》中的過渡和轉場,包括玉嬌龍跟羅小虎在大漠相識的過程,都交代的連貫清楚,這其實是個比較基本的功夫,但張藝謀在這個上面做的不夠好。


英雄沒有靈魂,行屍走肉,而卧虎藏龍有,卧虎藏龍里那份中國情懷,讓人難忘,好像一副國畫。


《英雄》是我在影院里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小時候被爸爸媽媽拉著去看,根本看不懂,一些膩膩歪歪的武舞、寫字的慢鏡頭尤其讓我看了犯困,後來好像在影院里睡著了,每次睜眼一看到慢鏡頭配古箏,就又忍不住睡過去。

之後看了很多西方的電影,在中國式「商業」爛片的大潮中偶爾回憶起《英雄》,覺得還算是個不錯的片子,羅生門式的敘事結構,很有形式美感的畫面,還裝著個「維穩」的精神內核(而不是沒有內核)。

《英雄》在我心中一直是《魔方大廈》一樣的地位。

不過再後來,對老謀子了解多一些,看過他弄的奧運開幕式、圖蘭朵、印象劉三姐、十面埋伏等等,就發現其實《英雄》里那些讓「很美的形式」不過是為了製造「大片」來「造排場」的「中國特色」而已,敘事結構、中國符號、俠義精神,也更像是一種元素的堆砌,像是一台聯歡會,讓人看了熱鬧熱鬧、震撼震撼,也就過去了。各部分之間沒有有機的聯繫。

《卧虎藏龍》也是屬於我小時候很討厭的那一種,周潤發和章子怡在竹林上方飛來飛去,兩個人又不說話又不打架,行為邏輯還很奇怪。章子怡和張震在沙漠里那一段在小時候的我眼裡也是莫名其妙的突兀。

但大概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又看了一次《卧虎藏龍》。這一次全程入戲,對玉嬌龍動機的追問讓之前所有零散的片段都生動起來,直至片尾玉嬌龍飛身躍下五台山,似乎戛然而止,把解釋的空間留白,讓觀眾自己去回味思索。正是文人畫一般的含蓄之美。

說回這個題目,《英雄》比《卧虎藏龍》差在哪呢?

英雄的形式美沒有為故事服務,故事也沒有為主題服務。羅生門裡的各執一詞是揭示人性黑暗面,放在幾個俠客身上想說什麼?最後看下來,能打動你的也就是單純的服裝、攝影、大排場。

再看卧虎藏龍,片子的武打表演、風景展示也不少,但每一個都是代表了人物的行動在發力。此外就更別提人物的塑造了。

總結一下,英雄更像是張藝謀執導的聯歡晚會,而卧虎藏龍是李安對他心中中國哲學的個人表達。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卧虎藏龍更高。


1、如果《英雄》不是張藝謀拍的,或者說張藝謀沒有給某組織拍過奧運會開幕式,那麼豆瓣上的評分應該能超過7.0分

2、如果《英雄》當年在奧斯卡有所斬獲,豆瓣上的評分估計能上7.5分

3、豆瓣上的評分就是個坑。《爸爸去哪兒電影版》那麼垃圾的東西,在豆瓣上的評分是6.2分。而《英雄》是6.5分、《十面埋伏》是5.5分。

4、十年之後來看《刺客聶隱娘》,你會感嘆《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超前。

5、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本子固然重要,並不代表本子是最重要的,電影畢竟不是小說。電影區別小說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視與聽。很明顯,這兩點,張藝謀是爐火純青,特別是視。

6、王朔的文學水平夠高吧?他導演的《我是你爸爸》也不過如此。還有韓寒和過郭小四,本身也是作家出身,導演的電影怎麼樣?

7、張藝謀的文學鑒賞水平絕對不低,甚至可以說眼光毒辣。這麼多作家,怎麼他就偏偏看中余華了?余華這麼多作品,怎麼他就偏偏看中《活著》了?

其實兩部都是好作品。

如果非要說優劣的話,張藝謀牛在用色彩表達情緒,李安強在用故事詮釋人生。


卧虎藏龍之後,難有第二個卧虎藏龍。這是真實的,但我希望它趕快到來。至於英雄,我不希望有第二個英雄了,但無奈來了千千萬萬個。

前面有人說英雄開啟了大陸商業片的市場模式。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哀。自此之後,國產商業片再無內核,資金大力投入前期宣傳和明星炒作,我覺得英雄沒有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里程碑,反而成為了一個污點。可惜這部電影其實還算良心,但恐怕後世要背鍋。

在此實力點名答主xxx的答案。沒錯,這次我要政治正確一回。

該答主提到了影史,又提到複製,還提到市場。所有的邏輯怕是建立在自己的電影觀之上吧。該答主恐怕對市場的理解更甚於自己對電影的理解,才敢放此豪言。強調電影的模式化生產從來不會被納入探討影史地位的條件之列。而影史經典從來無法輕易複製。

而真實化的壓抑的異域文化日常李安自己就多次重複,但每次都極有新意。從飲食男女到色戒,反映的側重點不一樣,每一部都極為精彩。這種類似於風格的特質,每個大導演都有,就連張藝謀也是。試問張藝謀的美術特長如今哪個導演能模仿了?

從沒見過哪個國家的電影模式能跳脫敘事等基本環節,直接跳到賺錢上來的。鄰國日本至今都在拍一些敘事精良的小成本電影,依然有錢可賺。好萊塢的大製作雖然每每票房盆滿缽滿,但從不扔劇本。反而看看那些扔掉劇本只剩特效的,市場反應怎麼樣?英雄的這個模式是毒瘤,導致本可以良性循環的中國電影市場陷入了嚴重的惡性循環。而且這個循環不止影響了電影業,甚至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寫一部好的劇本不難,但拿它賺錢有多難?

如今還來爭論卧虎藏龍與英雄的影史地位,我覺得這個思路已經歪了。中國電影已經壞了。誰能保證自己的電影觀不受影響?誰能說中國電影的內核精神我們還能把握得住?

不過是聊聊眾生的無稽之談。


當年一群人黑的《英雄》,《夜宴》我都覺得蠻好看,反倒是《阿凡達》之流我總覺得言之無物,除了特效毫無可取之處……也不知道是我奇葩還是人們的眼光奇葩。


首先,不要被情懷蒙住眼睛。(真是夠了,這兩天周星馳粉絲一直煩我)

其次,英雄之後有無數個英雄。卧虎藏龍之後,難有第二個卧虎藏龍。——這是實話。

有人說英雄開創了國產商業大片的先河——扯淡!

之前的刺秦、秦頌,如果把貨幣貶值的因素算在裡面,投資也是老鼻子了好么!!!

有人扯什麼卧虎藏龍在中國票房低是因為李安扭曲中國文化——扯淡!

也太尼瑪高估觀眾的文化水平了吧? 比起毫不尊重歷史的英雄,極力還原戰國服侍建築器械的刺秦賠得褲衩都當了好么!!!!

為什麼人人只知道英雄?因為英雄開創了幾個模式:

1.大明星

2.大宣傳

3.「大場面」

眼熟不?

我們國產「大片」們至今還在用!甭管這個「大片」是真的還是假的,先請大明星「吸粉」、再滿世界宣傳,電影是「大場面」(未必真是大場面,至少五毛特效和色彩艷麗的道具布景)讓人覺得「不虧」——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誕生了富春山居圖這種奇葩。——至於故事怎麼樣?鬼屌你!反正中國年平均觀影人次是每人三四年才看一次電影,沒什麼回頭客,能撈一筆是一筆,大家是都想開了~~~

不照著這個模式玩,下場就是《大明劫》,因為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是非理性的,這與中國人均觀影率不高有直接關係。

再談談張藝謀,他的文藝片都是精品,但他的商業片故事性差,華而不實,每幀都可以當桌面,連起來卻不是電影。中國有會講故事的導演,比如魔障前的馮小剛,比如寧浩,比如烏爾善。

最後,只想說一句話,文藝片的歸文藝片,商業片的歸商業片。

英雄花哨的服裝稍微了解中國服飾史的就知道是扯淡,但是符合現代西式審美,符合當下國人對古代的意淫,而歷史情況可能是這樣的:


個人覺得,卧虎藏龍讓觀眾自己體會片中各位細膩的感情和就算英雄也被時代束縛的悲哀,而英雄在安利「皇權和天下」。

其實通過講故事的能力就可以分出偉大導演和優秀導演的區別,偉大的導演通過故事的徐徐進展讓觀眾自己去細細體會,而非生硬的說教。

典型的比如紀錄片如《海洋》《看見台灣》《故宮》《天地玄黃》那種心靈的洗禮,小說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這些導演和作者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全篇沒有一點說教,只是讓觀眾和讀者自己體會,如果價值觀相同或者能觸摸到一部分,會非常愉悅吧。

說白了,就愛好好講故事的導演,不愛安利洗腦的導演。


二個片子的最大區別是。

卧虎藏龍 是好萊塢電影王國城堡上的一塊美玉。

英雄 是國產商業片大道上一塊里程碑。


「鶴鐵五部曲」是王度廬武俠小說的代表作,也是李安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的故事素材來源。 是一部悲劇武俠小說,講述的是個人的恩怨情仇;英雄嘛當然也是出自荊軻刺秦王,可是你整部影片都在宣揚天下,天下那麼大,我一個凡夫俗子理解不透。主要是,卧虎畢竟是第一部讓外國人了解東方武學的飄逸的,飛來飛去的多帥氣,評價自然高了,還獲得過獎項。英雄在國內票房一般,在國外票房貌似還不錯,查了一下國內2.5億,國外11億左右(rmb)。也是很賺的啦。如果說具體差在那,可能真像靳葉菲所說的那樣字數少了兩個。


只從電影本身來講,兩個片基本是一樣的構成,一樣的水準的。都是 中國功夫+優美畫面+假大空哲理。老謀子看卧虎藏龍火了,也明白了洋人到底喜歡啥樣子的東西,於是如法炮製了一部,各方面一點也不比原創的差,這點可以比較兩個片在imdb上打分人數和分值都很接近,英雄的票房也很高。但因為既生瑜何生亮,英雄也只獲得了奧斯卡一個單項的提名。

那些說英雄思想性不足的,也都是腦殘粉,把卧虎藏龍再看一遍,也沒發現有啥深刻道理,在說理這個問題上,兩部片都是採用東方哲學作為電影的一個元素,而沒有投入太多的筆墨,也許因為平均來說老外更喜歡這種思想簡單些的電影吧。


作為一個武打片愛好者表示,就武打來說,英雄完爆卧虎藏龍。李連杰甄子丹的巔峰對決過多少年都值得拿出來回味一下。

至於劇情什麼的,那都是錦上添花的,武打片首要是打,其他的排在後面。


自影評行開闢一門以來,門檻因地心引力下墜,自大的人抬腳便以為入門。

殊不知,門遠在星辰之上。

此問,若你對自己有那麼一點自知,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完全品盡了這兩部電影,那麼推薦讀兩篇文章。

1.一部電影的隱顯技巧:《卧虎藏龍》本事

講《卧虎藏龍》里故事的隱情,為何隱?這種「隱」在出於什麼原因。

以及故事中動作設計和道具設計引自哪些道家文化,等等。

2.第五代審美的商業變格——評《英雄》

分析武俠片中千人斗一人的局面設計,講英雄的劇作,等等。

這兩篇是《刀與星辰》里的兩篇影評。


說實話,那些說卧虎藏龍「思想深刻」的,肯定都沒看過幾本武俠小說。

屁,對外國人或許深刻(新奇),對中國人,屁的深刻。

被嚼了一千遍的甘蔗渣了。


hhhhhhhh我真喜歡看你們裝逼

最大的一點差在張藝謀是中國人.


差在思想


針對高票回答,有兩點異見。

1、此人首先說到《卧》的"可複製性"低,李安個人風格重,後說《卧》技術上沒有創新,歷史地位弱。

我不知道大家愛不愛看老一些的香港武打片,竊以為淺薄浮誇這樣的評價算是比較客氣了(大概日子久了,大家似乎以為中國早年的武俠電影似乎都是新龍門客棧/笑傲三部曲的水準),然而拍這些片子的人又是如何把《卧》貶的一文不值的呢?

《卧》重新定義了功夫片也好,武俠片也罷,即使至今被某些人斥之為"偽武俠",其歷史地位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而不易複製的個人風格,似乎在這位答主口中也成為了某種缺陷,似乎這位精益求精,完善貫通,最終超越了前人的第一個集大成者,只能算是"沒有創新",那麼試圖模仿李安的陳凱歌張一毛之流又算是什麼呢?

P.s.竹稍上打架是李安首創,那些飛在樹稍上追追打打的都是學生。

2,《英雄》的地位也好,里程碑也罷,大約是港式武俠里場面最宏大意境最含蓄深遠的,好萊塢大片里最中國風的,順便碾壓了一下當年全大陸不知所謂的古裝戲。

從這種意義上說,《英雄》的確是重振大陸大銀幕的一塊豐碑,其意義,恰如斐迪南大公遇刺之於一戰,有他沒他,李安探了路,遲早能爆發。

3、《英雄》是有硬傷的,需知特效再炫炫不過腦補,場面再大大不過CG。為了擴充瘠薄的劇情,把每一處腦補的情節、側線的打鬥,拓展成N分鐘的舞打,然後為數不多的真實的幾處時間線反而被淹沒(飛雪打那個紅衣匕首侍女簡直看碎了,我知道乃萌舞跳得好,TM一場實力懸殊無關故事進展人物形象刻劃中心思想構建的戲你打多久??)。。。


如果英雄在卧虎之前,會有一些不一樣嗎?


卧虎藏龍的主題中心有,但是英雄我覺得就是一個強迫症的色彩交流……反正我看的時候是這種感覺,但是英雄的剪輯手法蠻喜歡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樂視在微博上對影評人「褻瀆電影」發出警告函?
張藝謀是個什麼樣的導演?
如何看待張藝謀超生被罰款748萬?
為什麼張藝謀《長城》前瞻預告畫面尺寸是方的?
如何結合時代評價電影《秋菊打官司》?

TAG:電影 | 卧虎藏龍電影 | 李安導演 | 張藝謀 | 英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