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上市是為了融資,為什麼都是有錢的公司上市,這不是蛋疼嗎?

俺從穿開檔褲開始,就聽專家們說,上市主要目的是為了融資,擴大知名度、圈錢套現等。(還有其它一些蛋疼的所謂好處,我認為都不能算為好處,極其牽強),但實際上,為什麼上市的企業大部分是錢多得花不完的,跟本不差知名度的。而真正需要融資的企業,卻夠不上上市的資格,這不是忽悠人嗎?

即然上市主要是融資、提高知名度、套現,那有以下特徵的企業,才應該上市:

1、很差錢的企業應該上市,你不差錢你融個屁資啊?比如你搞房地產需要投資一千萬才能賺到每年200萬,你才有興趣融資。如果你烤羊肉串只需投資1000塊但一天的凈利也是1000塊,你會傻乎乎的找我融資嗎?就算我投資十萬元只分你5%的利潤你也沒什麼興趣吧?

2、純利潤很低的企業應該上市,如果你投入1萬一年可以賺5萬,那似乎沒必要上市,因為你今年投1萬,明年就會收入5萬,那後年你就能投入1+5=6萬,再收入30萬,大後年就可以投入6+30=36萬,然後收入180萬,這麼高的利潤已經能保證你可以利滾利,不斷的有錢可以投入,而且這麼高的利潤你會傻到去和股民分利潤?

3、你離行業天花板以及巨頭太遠應該上市,如果你已經做到行業天花板了,或已經是市場巨頭了,你融個屁啊?

4、客戶群是人民大眾且急需提高知名度的企業應該上市。

5、老闆自己不想幹了打算圈點錢或把股份賣了以後過閑雲野鶴的生活應該上市。

綜上所訴,得出結論,差的企業才應該上市。但問題是,偏偏差的企業不給上市。

我一直很奇怪,好的企業為何要上市,比如像阿里這種企業,為什麼要上市,我一一分析:

1、阿里的現金非常充足,2010年的新聞里就說阿里現金有83億。也就是說,阿里不是急需投入沒資金,而是該投入的大部分投入了,旗下幾乎所有產品線都盈利了,除了物流平台剛開始做,但這個投入短期跟本不需要花掉83億,阿里沒有光燒錢不賺錢的項目,賬戶里幾十億的現金躺在銀行里生利息,還融資過來幹什麼,放銀行里還跑不贏通賬,融得越來豈非貶值得越多?

2、馬雲說過阿里是一家很賺錢的公司,對於一家很賺錢的公司來說,上市意味著把股份賣給群眾,雖然可以一次性拿到一大筆融資,但以後所賺的每一毛錢,都要跟股民分享。就像我上面說的烤羊肉竄的例子,我一資性投10萬,你看似突然暴發了,但每天我利潤要分走50,其實從長遠看你虧了。

3、阿里的市場份額,幾乎是融斷型的。對市場老二老三或老小(比如京東噹噹)來說,拿一大筆錢,多撐幾年,或許能撐到出頭之日,幾年內有望做到規模翻幾翻。對阿里來說,投入再多的錢,也無助於其市場份額增加多少。重點在於穩紮穩打,保持現有客戶不流失,而不是暴髮式增長,要錢何用?

4、關於上市提高知名度,我認為一個人知不知道淘寶和阿里,和它上不上市,真沒有一毛錢關係。如果有人連淘寶和阿里都不知道,他的文化程度應該沒有到達關注證券市場的高度,顯然他也不可能通知證券市場去了解阿里。

5、阿里的股東應該沒什麼興趣賣點股份圈點錢走人。

那請問,像阿里這種好的企業,為什麼要上市?


說幾個基本概念吧。

1、沒人嫌錢多。準確的說是,沒人嫌低成本的錢多。舉例來說,雖然阿里可能有幾十億閑置貨幣資金,但是如果變成幾百億?有什麼不好呢?羊肉串公司雖然無擴張計劃,但是有閑錢有什麼不好呢?

2、純利高為什麼不能上市呢?融資前每年權益凈利率30%,融資後可能增長率從到300%,原來要七八年的時間,上市後一年搞定,你嫌錢多?之後後面那個問題:而且這麼高的利潤你會傻到去和股民分利潤?這就是個偽命題,因為現實中幾乎沒有公司會分發大額股利。原因之一是個人所得稅;還有就是商業倫理問題了。——所以如你所見,雖然理論上,股權融資是成本最高的融資方法,但是實際操作中,資本成本幾乎為零。

3、這個是企業戰略的問題,本行業的龍頭老大不妨礙我多元化發展呀?微軟都可以賣電腦,蘋果都可以賣手錶,谷歌都可以賣眼鏡。都要錢來推動。

4、上市不上市不是「應該不應該」,沒有人有這個資格說「你應該上市」。發審委也不過是說:「你能夠上市」,題主的思維似乎還在計劃經濟時代。

5、仔細看《證券法》,《證券法》對大股東持股有嚴格的要求,包括買賣。老闆自己不想幹了打算圈點錢或把股份賣了以後過閑雲野鶴的生活可行性很低……而且據我了解,老闆一般都是出於強烈的事業心,死都不會賣的。

6、如果阿里上市,圈來幾十億錢,那麼他絕對不會「放銀行里還跑不贏通賬,融得越來豈非貶值得越多?」幾十億就算輪流高大額存單,做理財,做信託,年利率10%不成問題,絕對不會跑不過通脹。

題主的思維無非是:上市融資對創業期的企業的幫助遠遠超過成熟期的企業。

恭喜你,這也是現代商業理論的基本結論。無論是生命周期理論還是優序融資理論都是這麼個意思。但是這裡面潛在的條件:股權融資成本遠遠高於債務融資成本,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原因就在於大股東侵佔小股東權益,經理人侵佔股東權益。而且小股東也滿足於資本溢價收入。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不過湊巧的是,現實中,真正龐大牛逼的公司,往往真的是沒上市的。諸如國外軍工,國內核心央企。不上市的原因是:披露成本太高。對於這些公司來說,每年來一大批莫名其妙的審計人員來問七七八八的問題參觀各種工作室研究室,接觸各種敏感數據實在是太不爽了。所以他們才是真正的潛在的富豪。

至於樓主的理念:中小型企業上市,成熟企業靠邊。這點國外做的比國內像樣。

這涉及到上市的基本制度:審批制 or 備案制。

雖然創業型企業更有理由上市,但是不能什麼企業都一起上市,廣大股民缺乏對公司的了解,什麼公司都上市只會讓無數公司卷錢跑人。所以無論中美,上市都有基本條件,以下是中國主板上市的基本條件:

1、3000萬股本

2、開業3年

3、3年盈利

4、發行股數的規定

——你看,其實要求很低。

但僅僅符合以上條件的公司,大約勉強能上中小板吧。

因為咱們是審批制。

簡單地說,審批制就是會所+律所+券商三年資料,由保薦人拎著送給發審委看。發審委是個神奇的部門,理論上他們都是各行業的精英,應該從如山的資料裡面看出一個公司的前景(至少要能看出資料有沒有作假),可惜的是,因為發審委的時間只有一個多禮拜。所以他們往往看不出什麼,大夥就匆匆投票來決定該公司能否上市(略過無數提問環節)。目前市面上發審委一票大概是一千萬左右,一共11個人。(啊,我剛才說了什麼?)

目前的情況是這樣:

1、中國有太多公司符合上市要求

2、中國有太多公司財務造假

所以發審委就提高各種隱形門檻,3000萬股本?3年盈利?一般來說3年凈利潤沒有3000萬都是不太可能上市的,私以為,發審委可能無非是想:就算2000萬利潤是造假,至少也有1000萬利潤不是?另外,大家都在等上市,沒有理由說優質公司不能上劣質公司能上。

如果題主問:為什麼不能這些公司都上市?

這是市場景氣的問題,就現在股市這樣子,如果開閘,估計股市下一個牛市還得退十年……

因為股市不景氣,所以上市名額有限,因為上市名額有限,所有掌握現成資源的公司比掌握未來理念的公司更穩健(發審委喜歡),所以上市的都是大公司,因為上市的都是大公司,所以中國股市缺乏健康新鮮血液,導致進一步的不景氣。

以上是個人理解:

我一個朋友喜歡這麼說:中國股票買的是過去(舉例:茅台),美國股票買的是未來(舉例:特斯拉)。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在國外上市。

美國怎麼乾的呢?(以下內容道聽途說,請行業人士指正)

美國股市施行備案制,即上市較低。但是後續證監會及媒體檢查極其嚴厲。如果存在財務造假,相關的利益集團可能都要傾家蕩產。

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是萬福生科(背景介紹:這公司在中國上市1年不到即出現大額虧損,經過調查發現申報材料裡面收入基本都是假的,咱們發審委的功勞),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可能主要券商(平安證券)及母公司(平安保險),會所,律所,高管都要被凍結資產,賠付股民損失,責任人坐牢,而且無論如何,要取消萬福生科的上市資格吧?

咱萬福生科目前還在呢,董事長券商罰錢,會所改頭換面。其他沒了。

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呢?

說明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環境,備案制只會比審批制更糟糕。可惜的是,咱們前任證監會主席剛剛問了一句:能不能不審批?就被換下去了。

所以如果樓主手上要是有極好的項目,還是推薦海外上市啊……

(以上胡言亂語,歡迎業內人士指正)

王智潔:

謝謝這位同學解答了我的部分困惑,但是還有部分我未能理解,請教:

1、沒人嫌錢多。準確的說是,沒人嫌低成本的錢多。舉例來說,雖然阿里可能有幾十億閑置貨幣資金,但是如果變成幾百億?有什麼不好呢?羊肉串公司雖然無擴張計劃,但是有閑錢有什麼不好呢?

--------------------------------------------------------------------------

關於錢多好,還是錢少好,我認為主要還是取決於企業所付出代價吧?

比如我的企業價值一億,30%的股份用於融值,換取3000萬現金,假設這個估值是客觀的,那我是不虧不賺。如果30%的股份能換取4000萬現金,那企業總體賺了1000萬;如果30%的股份融到2000萬現金,那企業總體虧了1000萬。我這個理解是否正確?

如果按照公正公平的交易原則,假設財務沒有造假,假設股民的眼晴是雪亮的,那麼我的30%的股份,應該正好能換回3000萬現金,這是一筆公平交易。

但重點在於未來,假如我認為再過幾年,我能將企業做大,將來我的企業升值為價值3億,那時我再回頭看看,發現我當初傻B了,我當初在並不差錢的情況下融資,才3000萬就把30%的股份給融出去了,如今這30%股份升值為9000萬哦,被股民以當初的3000萬買得,升值了3倍。如果當初我不賣這股份,這部分的升值價值本來不是屬於我的嗎?這就好比我有一套房子,幾年後要漲的,我卻早早賣掉了一樣。

所以,如果我認為我的企業未來幾年運作良好,也不缺資金,我沒有必要去上市,讓股民來分享我企業未來的升值空間吧?所以,好的企業,跟本就不應該上市啊。

而那些認為自己企業幾年後會走下坡路的企業,才會上市套現,與股民共享虧錢風險啊。

A:

這一段涉及到的是股權稀釋企業估值還有實體現金流的問題。

首先一個基本概念是:企業估值是估的是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跟目前的資產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從資產負債表角度來看,不會存在「虧了」這種情況。

然後是閣下的問題,假設存在企業的「真實價值」,上市是否可能造成大股東資產損失。

我們從股權價值和未來現金流兩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

理論界的說法是,股權價值等於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

我們以百度為例,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找的是當時的頂級券商(忘了是高盛還是大摩),發行價是27美元一股。也就是說,當時最牛逼的人經過精密計算,覺得百度的未來,價值27美元一股。開盤當天暴漲300%,收盤價122美元。

以前教我們微觀經濟學的老師說:那天晚上李彥宏肯定在被窩裡吐血,什麼狗屁世界第一券商,害的老子損失了幾百億。

如果百度沒有上市,李彥宏就算100%控股,他的股票能值幾百億么?

顯然不可能。這個時候可以說他的股權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

但是如果沒有上市,就沒有市值一說,根本無從談股權價值。一般來說,隨著融資次數增多,股權溢價也水漲船高。

你本來100%的股權,就只價值1000萬,經過幾次機構投資,就剩下51%了,卻可以漲到5000萬,上了IPO,你的股權就只剩下20%了,卻可以價值十幾億。這中間哪個是真實價值呢?上帝知道。。。

所以說,看股權價值沒有意義。股權價值是外界對公司未來的判斷。如果不賣,跟所有人的財富沒有太大關係。有意思的是,在IPO之前,往往是賣出去越多越值錢。

在大部分的財富排行榜裡面,富豪的資產都是用股權價值來核算。其實毫無意義,一般來說,大股東是不能輕易出售自己的股權,其次,如果李彥宏有1000萬股百度股票,每股價值100美金,是否代表李彥宏有10億美元資產呢?如果李彥宏拋光手上的百度股票,百度市值可能會當天縮水一半以上吧……

所以我說,市值沒有意義。但就算是這樣,對李彥宏來說,不上市,他的百度股票這輩子都不可能一百美元一股。你覺得他虧了么?

然後是現金流角度。

前面說了,市值沒有意義。因為不能花,李彥宏不能拿百度股票去買菜。

所以分析「現金流」比分析評估價值更有意義。

對於公司來說,如果你控股100%,企業實體現金流全是你的,你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包二奶都行,如果稀釋了股權,那麼包二奶的時候就要考慮會不會被其他股東揭發,如果是上市公司,可能還會被審計報告披露乃至接受證監會調查。所以從這裡講,好像是受限了。

但這只是理論。不要忘了,大股東侵犯小股東利益的事情永遠會有。

簡單的說,我一個大股東,股權佔20%,你們幾萬個小股東,沒有一個人股權超過0.5%的,公司運營怎麼樣你們根本不知道。我這公司雖然非常賺錢,盈利能力無敵,你們花100美金買了我1股還覺得自己賺了。但是我公司融資拿到的錢,賺來的錢,跟你們小股東有半毛錢關係么?我公司今年賺了500個億。我發股利一共發你們每人幾塊錢,剩下400多個億我留給自己,我怎麼給呢?我可以關聯交易,我可以給自己發高額的工資和獎金,我可以找公司借錢,我可以讓公司買車買房給我自己用(當然以公司名義)等等等等。

你們花了幾百億,買了我公司80%的股份,到最後還不是給我花?


除了過大規模,還有最重要的是風險分散出去, 你能保證在市場上永遠有優勢嗎?不能的話,讓風險讓股民承擔,你來套現出來,然後就財務自由了。


"那請問,像阿里這種好的企業,為什麼要上市?"

特地找回密碼,來回答下。只針對你其中的一個問題。

阿里上市,是為了早期的投資者退出,就是天使投資、vc和pe等的退出。

我們在看上市公司的一個指標:市盈率,這個指標意思就是每年盈利除以市值,或者每股盈利除以股價(簡單這麼說)。阿里目前市盈率目前是67,即它按照目前股價,必須67年才能賺回股價。即投資機構為了套現離開,阿里拿不出未來67年的總利潤,所以上市流通,有人接盤才可以。你買股票,相當於按照盈利分紅67年才能回本。當然大部分公司是鐵公雞,不分紅。

上市其他的好處也很多,權衡利弊可以上市與不上市。上市不一定是為了融資。IPO是融資,但是IPO同時,又必須上市。所以大家將IPO和上市當成一個概念。


例如,原本公司規模是1,產出是1(兩個1不同單位),股東分得1!!然後上市,30%股權賣出得規模2.3倍的資金,股東先把0.3下自己個人口袋,然後用規模2倍的資金,把原規模擴展到3倍,產出3!股東分得2.1,買家分得0.9~~~~你說誰虧?根本沒人虧,大家都有賺!!!~~~而為什麼小企業不能上市融資?因為小企業一般實力未經證實(就算是有實力,亦需要以「獨自把公司規模發展起來」來證明實力),如上面的例子,如果產出只有0.1甚至是負,買家分得少需要很多年回本甚至虧!!~~大多小企業實力是不強的,如果強都發展起來了!!~~~所以虧的可能非常大,如果小企業能上市,首先,懂行的股民不會買,而不懂的買了也是虧錢的可能性更大,倒不如直接通過法律,或者證券制度限制,要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才可以上市!!


謝謝,讓我的一些思考有了思路


融資主要是公司的再投資(擴大投資)


你看到的這個公司有錢都是表面的,他要擴大規模就需要融資才能發展


推薦閱讀:

中國資本市場典型特徵之一重融資輕分紅的制度根源是什麼?
2016年,你看好哪方面的股票?
如果屬實,如何看待中國證券業協會泄漏證券從業考生信息?
中國的保薦人發展前景會如何發展?
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 CIIA前景真的不被看好了嗎?

TAG:上市公司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股票 | 證券 | 證券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