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能否通過一定加工方式成為建築的支撐材料?

毛竹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建築支撐材料,那其他植物(自然生長狀態下不具備竹子這樣的硬度)例如污水中的水藻,在現有技術下是否能通過一定的加工方式成為建築的支撐材料呢,是否在未來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補充一下:這裡指的是類似藤本壯介蛇形畫廊那樣類似裝置的建築)


謝邀,提示在前,本回答重展開而非直接回答,權當暖場。

在此處你有了傾向使用的材料和完成的建築所希望的呈現效果,我想,你大概是很特指的想完成什麼東西吧。我不是特別熟悉水藻在建材方面的使用,所以在不探討你目的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回答一點,大致分三個部分。

一,關於水藻

從你傾向的材料說起,目前有產業化的藻類在建築行業的使用大概是以下兩種:第一種是利用海藻作為補料滲入混凝土或砌體模塊裡面(利用海藻細胞壁里的硅酸鹽延伸閱讀:Wool and seaweed makes bricks stronger)增強結構強度,延伸閱讀里提到混有羊毛和海藻提取的多聚物的磚塊比普通磚強度高了35%;另一種是『海藻泥』一類強防潮抗菌能力的塗料。除了這兩種在建材上使用外,Arup前陣子還搞了個活體海藻立面利用活海藻光合作用的發電的案子(海藻放在玻璃管里,玻璃管作為建築立面)http://www.dezeen.com/2013/04/15/arup-unveils-worldsfirst-algae-powered-building/這是我目前知道的而已,而且必須記得這些是海藻,可能和你希望使用的水藻(浮萍?)有很大差異。這個你得自行判斷了。直觀感覺是在這種邏輯下可以發展一個砌築方式,而水藻是作為有一定貢獻的輔料加入到這個結構裡面來會比較靠譜。所以你其實把問題分成了兩部分(上闋是砌築結構;下闋才是摻水藻)這其實反而提高了你的自由度(咦,我怎麼說出來了?)

(第一個鏈接里提到的海藻磚)二,關於水環境中的結構問題

如果把你的提問模糊抽象成「水環境里的拉轟結構」,我倒是記得UCL有個做派先鋒的大姐姐(現在在格林威治大學?)在TED上介紹過她參與的一個關於威尼斯水下基礎加固的項目。Rachel Armstrong: Architecture that repairs itself? 她們的項目依賴一種『原生細胞』去自發形成石灰石(代謝材料)。在討論建築結構材料和施工技藝上這是另一種敘事方式。不論你是否會執著於使用污水中的水藻來創建壯壯一樣的裝置式的建築,這個都會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比如從污水到水體富營養化再引申到厭氧環境,水藻附著或者發電(?)來引導類似Rachel介紹的那種新陳代謝式的建造(或者生長)過程,最後效果是清潔水體和擁有了一個親水建築。誰說就一定不靠譜呢?

(咦,我怎麼又說出來了?)

三,關於結構

鑒於我對水藻做作支撐材料的不了解,你可以看到我實際上更願意從廣譜的角度討論你的語境。我校有個客座老爺子,名字娘娘的叫Julian Vincent,但是搞的東西很有意思:結構仿生。不管你是怎麼樣的結構想法以及相關聯的建築想法,因為你提到了藤本壯介的那個結構,我覺得可以簡單介紹下他再一次講座中提到的結構分級(structural hierarchy),因為壯壯那個300mm模數巢型構築在結構邏輯上是一定程度上呼應了這個的(畢竟在這個案子里,強度不是重點)。oops,我是吐槽過他的 → 被寵壞了的建築/2013 Serpentine Gallery - 無端端的歉意 - 知乎專欄

老爺爺用埃菲爾鐵塔的例子解釋傳統大型構築物的結構倫理。由於構思,製作,建造上的限制,這樣的結構充其量到三個級別。

而相比之下,頭髮是6個級別,樹可以到20個級別。

老頭子拿下面這個結構舉例,不光是結構在仿生,保溫,採光,通風都是在同一個邏輯裡面完成,而非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添加式的傳統作業:

我知道我這裡說得跳躍很大,但是我希望借這個回答表達的是宏觀點的整體性設計的理念。真正的實現細節還是靠你自己摸索,哪怕短時間內聽上去不切實際,但是你想法形成的過程會很有意思也很寶貴。也許,最後你的東西和水藻沒有關係也說不定。如果感興趣這個老頭的東西,這有開源課堂

Profile: Dr Julian Vincent


不是搞材料的,隨便說說

不過知道材料行業還是很厲害的,不斷研發各種新材料

本來柔軟的材料當然可以加工成為堅固的結構材料,包括稻草,紙張,木屑,比如衣櫃常用的板材其實都是這些植物材料配合化學膠做的。我家衣櫃還是比較特殊的用稻草秸稈加膠做的板材叫禾香板,確實是稻草的味道,在老家就有這樣的廠子。從草木竹石這些都是傳統的建築材料,加工辦法也多種多樣,比如壓實,捆紮,膠合等等。

不過對於建築材料來說,其實重要的不是可能性,而是大規模推廣是否安全和經濟。安全是要通過大量實踐並經由權位部門核准的,包括耐久性和防火,這是碳基植物的軟肋。

而經濟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完善,來源產量加工成本這些都是比較苛刻的,所以我們日常建築很少見到特殊材料,即使是有潛力的新材料推廣也需要很長時間。


別的不是很清楚,木材不就是植物么?最近加拿大溫哥華的一次木結構比賽里有一組參賽者設計了40層的重木結構建築。根據他們的演講理論上還可以繼續往高建。我沒記錯的話澳大利亞準備建十幾層的重木結構建築。


這個不知道算不算!這是一個村子花了百年,好幾代人做出來的!


我是來抖機靈的

植物(非毛竹)作為建築支撐材料的時間可比現在最常見的砼長的多了……


可以的,佔個坑。我買過一本書都是說植物造的建築,回去拍。


你不知道故宮是木結構的嗎????


木工被遺忘在角落。


布達拉宮的燈芯草算嗎?


推薦閱讀:

4500元左右組裝電腦機箱,建築專業,準備自己買配件!求專業人士給個配置建議?
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坍塌可能由哪些技術原因導致?
建築和土木行業的前景如何,會遭遇危機嗎?
上大下小的柱子受力有何特點?克里特-邁錫尼文化中為什麼會存在這種柱式?
建築機電諮詢是一個怎樣的行業?前景如何?從業者需要哪些專業知識?

TAG:植物 | 建築 | 建築材料 | 建築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