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克服拖延症?

針對大學生


其實寫這種關於拖延症的文章太多, 方法理論數不勝數。 基本上很多都是打雞血的高能正能量,看過一遍,能夠堅持一陣子,沒法在腦中留下太多印象。 然後過幾天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deadline前一天寫assignment。 剛開始做正事就玩玩手機,刷刷微博, 逛逛人人。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拖延症的文章,其實不算文章,只是類似於國內知乎一樣的網站上, 某個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怎麼克服我的拖延症? 其中的這個回答被like了9000多次,所以這個答案有沒有用,不言自明。個人如此嚴重的拖延症覺得還是有指導意義的。

以下是原地址:Oliver Emberton"s answer to Procrastination: How do I get over my bad habit of procrastinating?

我只是當個搬運工 可以直接跳去看英文原版 我這個翻譯實在是 班門弄斧 不得原意之處 各位海涵

我怎麼克服我拖延症的壞習慣?

首先我需要用兩分鐘利用一張漫畫蛇來解釋一下人類文明基本運作方式。(這裡也可以理解是大腦的運作方式)

人都喜歡相信自己是很聰明的。 我們寧願相信那些能讓我們分離原子,登陸月球的偉大如愛因斯坦的大腦和那些甚至沒法開始做一個第二天就要截止的作業的大腦是一樣的。

人類從原始的生命進化而來, 但是人類從來都沒有完全擺脫來自祖先原始低級生命的一些殘留基因。 我們知道, 智慧的,理性部分的大腦我們稱之為人為意識。我們暫且叫他Albert,他和另一個衝動的小爬蟲一起住在你的大腦中, 這個爬蟲我們就叫 Rex吧。

Rex 是你的基礎神經末節, 但是名字太麻煩, 所以我們還是叫Rex好了。

Rex是由幾百萬年前進化而來的(可以想像是有多原始),然而就是你腦子裡的這個小爬蟲(聽起來有點瘮人)的直覺引導和激勵你走到今天這一步。你所有的飢餓,恐懼, 愛,慾望都來自Rex。 Rex的思想是簡單而原始的, 並且是非語言化的。

下面要說的這點你將不會喜歡: Rex擁有你作出的所有選擇的決定權,對, 他決定你做的每一件事的選擇!

我們喜歡把Albert認為是我們的「真我」——也就是大腦的意識部分。他是那個說話和講道理的部分。當我們決定去健身或者寫那個幾千字的學期作業,這是由 Albert 做這個決定。

但是Rex並不一定聽Albert的話。 就像一個小孩一樣,只要他願意, 他就會去做被指定做的事。但是一旦Rex更喜歡躺在沙發上吃著奇多再看幾集 生活大爆炸, 那麼這就是你接下來實際做的事。

(這麼聽起來,好像我們就不會做正事了)不過,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要想完成那些不可思議的成就也是可能的, 因為我們發展了一個系統來安撫,抑制 我們大腦中的Rex。 而這個系統我們大多稱之為「文明」。 食物和住所, 法律系統,正義 公正,義務制教育,娛樂消遣, 一夫一妻制等等。 所有的這些都能讓Rex有足夠長的時間安靜下來, 而讓腦中的Albert可以做些有用的事——比如發現青黴素或者發明奇多。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看拖延症。

當你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是神志清醒的, 但是你卻在奇怪為什麼你沒有去實行這些決定。原因就是真正決定你選擇的控制權在Rex手中。——那個心志一點也不成熟的小爬蟲。

想像一下你需要一直說服一個小孩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簡單點做的話,宣示權威就行了, 比如說「該吃飯了」 但是如果是小孩不想做的事, 他就不會聽你的。你就需要用甜言蜜語來哄他。所以你需要:

? 忘記邏輯

一旦你決定做任何事, 邏輯和理性對你沒有任何幫助。你腦中的Rex可以被安撫,可以被滿足, 可以被恐嚇或者激勵。 但是它是非語言化的, 是不能跟它講道理的。

? 對Rex適時的安慰很重要

如果你餓了,累了或者情緒壓抑了, Rex就會起兵造反。 一旦你沒能照顧好你自己的各種需求(來自Rex), 他就會尖叫哀嚎各種胡鬧,就是不做你要他做的事。因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儘可能的吃, 睡,花時間玩。

? 培養一些紀律約束自己

建立一個獎懲分明的制度。 如果你要小孩子吃蔬菜,就先要把點心藏在最後一道上。完成一項任務就獎勵自己,如果失敗了也要按照既定的規則懲罰自己。有一些典型的例子, 比如致力於一個公共的目標, 或者和一個團隊合作,社交壓力也可以影響Rex。——抑制它,進而有效的做更多有用的事

? 刺激情緒

你的Rex會對情緒做反應。這就是它的「語言」。 所以給自己打起雞血來,或者嚇嚇自己,看看勵志演講或者文章可以幫助你刺激情緒,不過這效果只會持續一陣子。或者聽一些令人振奮的音樂。一些激勵人成功的圖片或者失敗後將會發生的後果, 讓這些畫面都生動到想想都激動或者害怕——也就達到刺激情緒的效果了。其實我們對小孩也是用的同樣的方法: 要記得刷牙哦 不然它們都會掉下來!

? 強迫自己去做一個開頭

萬事開頭難,大部分Rex的意識和直覺就是逃避改變。 所以只要你開始了某件事,它的這些意識和直覺就會開始向有利於你的方向發展, 通過足夠的時間,你甚至可以說服Rex喜歡上他討厭做的事。 這就是我們強迫小孩上學或者學鋼琴的原因。

? 清理工作環境的視野

Rex是一個近視眼, 而且很不聰明, 如果它看到一個微博網頁, 他會想去看看, 這就像是在睡覺前給小孩看一段精彩的電視節目。—— 那他今晚就會折騰著不睡覺了。所以你要將你身邊的環境變得沒有這麼分散注意力。 關了網頁, 斷了網, 手機靜音, 有一個和消遣娛樂完全隔離的工作環境。( 如果可以,盡量用不同的電腦工作和娛樂,或者至少用一個專門的工作賬戶登錄電腦)

所以 綜上

一旦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你就會開始認知其中的規律, 並且慢慢的控制那個小小的Rex。

在你的腦中住著一個毫不講理並且衝動的小爬蟲Rex,更不幸的是它還控制著你日常生活的方向盤。不過, 如果你可以很好的教育它呢, 它就會去做大部分你要它做的事,並且表現的很好。 只要你隨時記得對自己說我的地盤我做主

當然這也僅僅是拋磚引玉 什麼是有效的治癒拖延症的心得方法

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迷你戰拖法 一分鐘可以做什麼》

最近留意到一本書,叫做《1分鐘能做什麼》,作者: 傑夫·戴維森。雖然還沒來得及拜讀,可這觸發了我開展了一次發散思維之旅。每一天我到底有哪些平時特別不情願做,不容易堅持的事情是可以在1分鐘內完成的呢?

不實踐不知道,經過這幾天的行動和羅列,我得出了以下一份長長的清單。

生活:

  1. 家務
    1. 早晨簡單掃地
    2. 做飯後擦灶台
    3. 水開後灌入暖壺
    4. 每日記流水賬
    5. 疊好被子
    6. 疊3件衣服
    7. 把提前放入電商購物車裡的物品批量下單付款
  2. 料理
    1. 喝一杯溫水
    2. 吃一塊小點心
    3. 把一枚雞蛋打成蛋液
  3. 健康護膚美妝
    1. 起床後伸個懶腰
    2. 醒神、發獃
    3. 洗手、擦乾、擦護手霜
    4. 剪完一隻手的指甲
    5. 用漱口水保護口腔衛生
    6. 簡單洗臉
    7. 在臉上拍爽膚水
    8. 塗口紅
    9. 梳個簡單的髮型
    10. 梳頭40下
    11. 按摩耳朵120下
    12. 給加濕器灌水
    13. 打一盆洗腳水
    14. 足底踏板按摩
    15. 選擇當天要佩戴的飾品
  4. 出門
    1. 走到樓下
    2. 地鐵充值
    3. ATM機取錢
    4. 找個人問路
    5. 拍下一張照片
    6. 自助列印一張火車票或飛機票
    7. 在快遞箱輸入密碼取出個包裹

學習:

  1. 聽一條1分鐘語音
  2. 背誦一篇新概念2英文課文
  3. 用金山詞霸查一個單詞含義
  4. 作一份簡單的日計劃
  5. 畫一個簡單的卡通人物
  6. 在iphone下載一個APP

工作:

  1. 在電腦打120個字
  2. 給工作夥伴微信留言
  3. 回復一條工作留言或提問
  4. 批量刪除不再需要的資料
  5. 轉發一份公眾微信到朋友圈
  6. 遞出一張名片,簡單自我介紹
  7. 用固定格式和模板發送或轉發一封郵件
  8. 拿出充電線給手機、KINDLE、電腦充電

關係:

  1. 講個笑話娛樂大眾
  2. 給家裡發個簡訊
  3. 為朋友發出的信息點贊
  4. 給家人打電話確認一件小事
  5. 掃描二維碼,關注一位新朋友

領導力:

  1. 在合同上簽字
  2. 完成一筆手機轉賬
  3. 作一個快速決定,當然,如果這件事相對簡單,其實3秒鐘就可以做好決定

感想

1、驚喜:原來,很多事在1分鐘內能完成,好些以前特排斥的事情居然還可以在1分鐘中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密度:我以前按照每一年去過日子,感覺一年一晃就過去了,絲毫沒有沉澱。最近幾年,我逐步按照每個月,每個星期,最後到每一天去珍惜,去活出自己。人生已經有大不同,尤其今年,總感覺輸出和輸入的密度在提高。一年比過去十年做的事情還多。接下來,如果能用每分鐘去活著呢?我相信一定會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3、組合:每人每天都有1440分鐘的資源,大部分人把1分鐘當成1分錢來看待,掉地上一大把也懶得撿起來,不願意珍惜。可如果我們對1分鐘的世界了解更多,就會更容易去把控每一天,明確每天的1440分鐘應該以什麼樣的組合存在。不一樣的資源利用方法,一定會在未來某一時刻讓你變得與眾不同。

4、習慣:做事情的成本經過量化後,我已經完全不會因為懶得梳頭、倒垃圾而拖延N多天之長。簡單這麼一羅列,就有50件左右的事情在我眼中變得更加簡單可行,不費吹灰之力。我開始養成每天用大木梳梳理頭皮的習慣,養成了每天給老媽打個簡單電話的習慣。。。以前不能堅持的事兒已經不在話下了,為什麼?一天有1440分鐘呢,多富有,多禁花呀,不像人民幣似的,天天貶值。

今後,我會進一步開拓1分鐘世界的各種可能性,讓拖延永不存在。

如果想進一步戰勝頑固的拖延症,我推薦戰拖會會長高地清風老師,更多諮詢請關注他的微信:gdqingfeng

先嘗試去做,慢慢再做好。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戰勝拖延—–讓PHD達成每天必要的工作時間

作為一個PHD,每次被老闆問道每周工作多少時間,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於是老闆質問:你每天工作一個小時還是兩個小時!瞬間就會讓自己在當天晚上感到非常的焦慮和恐慌,但是第二天醒來之後繼續忘記前一天的恐慌,依舊保持著一種非常拖延的狀態。白天依舊無所事事,深陷PHD的時間陷阱而不能自拔;每到深夜,就會為自己在白天的虛度光陰而悔恨。每天,每周,每個月,甚至一整年都處於一種非常拖延的狀態,科研依舊毫無進展,每次看到別的PHD一年寫出幾篇文章,都會覺得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拖延症還是有可能繼續困擾著每一個PHD,甚至會一直的影響下去。對於一個患有嚴重拖延症的PHD而言,要保證一天好幾個小時的科研時間,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且有一段時間,患者的學習的狀態時好時壞,科研一直停滯不前,就像這樣:白天起床—焦慮—瞎忙—挫敗—焦慮—放鬆—發現自己之前做錯了—挫敗—拖延—憂愁。那段時間,別說一天能夠工作8,9個小時,哪怕能夠克服心理障礙並且高效的工作一個小時,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後來到了高年級,面臨著畢業的壓力,科研必須有進展,痛定思痛,於是就開始想辦法克服自己多年的拖延。據說連續兩周讓自己保持一種狀態就可以形成習慣,要突然改變自己拖延的狀態談何容易。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但是對於一個高年級的PHD而言,苦海無涯是真,回頭是岸是假。猛然回頭看一眼,已經沒有退路,只能竭盡全力游到對岸。同時也會覺得,身邊的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沒啥做不到的。於是思考許久,就想到用GOOGLE日曆記錄時間的方法來看看自己每天都幹了啥。

首先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自己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有哪些。作為一個PHD,當然科研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但是我們出門在外,遠離家鄉,肯定還有很多生活上面的瑣事需要我們來處理。同時,學校也會要求每一個PHD每個學期完成一定數量的助教任務。做這些事情都肯定會佔用我們的時間。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先提前一周把這些雜事先在GOOGLE日曆上面標記出來,表示這些時間段是沒有彈性的,是我們必須處理的。標記這類時間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盡量精細。比方說:坐車的時間,花在路上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吃飯的時候,休息的時間,運動的時間,社交活動的時間,諸如此類。

標記完這些時間之後,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每天,每周,甚至每個月能夠在科研上面最多投入多少時間。於是剩下的就是開始執行科研這項事情。科研畢竟不是上班,上班重複的工作多,需要創造的時間少。但是科研恰好相反,需要自己創造的時候是非常多的。由於博士論文是需要PHD自己獨立完成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課題,這個時候就非常容易給人帶來一種挫敗感。能夠選擇讀PHD的,雖然不全是特別聰明的人,但是至少不是傻瓜,至少在讀本科的時候都得到過老師們讚許的人。對於學習這件事,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規定一天看多少書,基本上還是能夠按時解決。但是科研這種事情恰好不同,規定一個PHD在幾天甚至幾周內搞定一個博士課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天天不睡覺,天天想問題,在這段時間內也未必有新的想法來解決手上的問題。如果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在科研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一種挫敗感,因為科研的道路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都是在曲折中不停地往前走。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放棄那種所謂的完美主義,有的事情做到就好,不需要完美,只要自己在不停的做這件事情就可以了。為了保證自己每天都有一定的時間投入在科研上,就必須要時刻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時間。如果是嚴重的拖延症患者,一開始工作的時間不能夠太長,就以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作為最佳的時間。這個就是所謂的30分鐘工作法。每當自己專心的投入科研半個小時,就可以在日曆上面記錄自己工作了半個小時。如果三心二意的在看書,就不要記錄這段時間。每天投入的時間也不需要太長,一定要放棄那種一天能夠工作10個小時的想法,一開始的時候每天投入三個小時即可。只要自己做完了這三個小時的科研,剩下的21個小時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吃飯睡覺,想做啥做啥。這個30分鐘工作法的目的就在於減輕PHD的時間焦慮,改進自己的工作學習流程,精確的保質保量。把一天,一周,甚至一個月分成可以控制的時間片段,通過不斷地積累來促進科研的進展。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對抗拖延,就必須選擇一個小的,可以操作的目標,集中注意力做3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此時不需要惦記著一個很宏大的目標,只需要著重於腳下的路。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每天3小時算什麼,每天有24小時呢。當然,對於每天能夠持續思考科研難題8,9個小時的人來說,3個小時確實少了許多。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科研與學習有本質的區別,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持續不斷地做出書後面的習題,從而刺激自己每天不停地學習下去。在科研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合格的博士課題是能夠讓一個PHD在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之內完成的。在一個人持續幾個月沒有新結果新想法的時候,就會沒有動力來刺激自己繼續進行這項工作,繼續做這項工作,就很有可能給自己帶來一種更大的挫敗感。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最終的結果轉移到過程上面,只需要關注自己每天,每周,甚至每個月工作了多少時間即可,不要一直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夠做出來結果,也不要期望著自己努力了幾天就能夠解決最終的科研問題。每天需要做的就是進行一次不完美,但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努力。其實每天3小時的工作量雖然看上去不夠多,但是幾年累積下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一年的平均科研時間已經達到了1000小時。不要以讀完一本書,寫完一篇論文,或者連續工作4個小時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而要以30-60分鐘的高質量專註工作為目標。

最後,對於一個PHD來說,科研中的失敗肯定是家常便飯,如果一直懷著一種完美主義的心態,就不會願意去冒險,不會願意去採取行動。當你在為了自己而找各種各樣借口的時候,就是一種退縮;而懷著一種成長的心態,就會樂於採取行動去解決問題,即使這件事情看上去很難,看上去是多麼的遙不可及,或者說不是很喜歡去做它。與其相信自己找的各種借口,讓它們帶著你進入泥沼,不如不去理睬這些借口,直接採取行動去解決問題。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搭車去柏林》


其實,不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就可以改寫習慣。

不妨想像習慣由4部分構成:引子、應對模式、獎勵和信念。

1.引子可以是很簡單的事物,比如看見行程表裡的某一條,腦袋反應:「現在該做這項工作了。」或者看見朋友發來的簡訊,腦袋反應:「現在該結束工作了」。

2.習慣的關鍵在於由「引子」觸發的「應對模式」,它可以是有益的,無害的,或是有害的。

3.任何習慣形成都因為它存在某種形式的獎勵,比如:微博被轉發或評論的提示會讓自己感到興奮,人就會不停地刷微博,直到自己被搭理,明知自己正在瀏覽和擴散的內容並沒有太大意義。尋找獎勵好習慣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拖延症。

4.習慣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你對它深信不疑,比如你相信自己永遠改不了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去做的習慣。若要改變習慣,首先要改變你對習慣的信念,即「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你不需要很強的意志力來完全克服習慣,只需要改變和培養它們的一部分。需要用到意志力的地方僅僅是:改變你接觸到「引子」之後的應對模式,如何改變可以參考「番茄時間法」,在集中學習或工作一小段時間(25-60min)後,給自己一點物質獎勵,形成正向的反饋機制。盡量選擇安靜的環境,這樣有助於你進入集中模式。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痛苦,有執行力的人會告訴自己「別浪費時間,忍一會兒就好了」,然後繼續專心投入,片刻之後這種暫時的痛苦就會煙消雲散了。另外,在執行中,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是要投入過程中去。設想你的作業還有4道大題沒做,一味想著「快點寫出結果」只會讓你更加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寫出結果這個事實。然而事實上沒人在乎你是否寫出這些題的答案,重要的是你是否在上面花了時間和心思、有沒獲得實質的提高。投入過程,結果才會水到渠成。

以上內容參考、翻譯自《learning how to learn》https://class.coursera.org/learning-003/lecture


我也跟你一樣,有著嚴重的拖延症,生活過的簡直一塌糊塗。熬夜,賴床。不喜歡做飯不喜歡被叫來叫去,做什麼事情都拖,拖著拖著就不幹了,到最後也沒有成功。白白浪費時間。總之害的全都是自己。

於是我決心改變

可是該怎樣改變?

我一開始將目光放在時間管理的網站,軟體,app上。結果都沒用。真的。白白浪費時間。信我。

因為拖延症患者,對於這些軟體,都沒什麼堅持性。也許你不是,不過我覺得大部分應該都是。比如我,下載了一個軟體,幾天新鮮感就過去了,到最後感覺也就那樣。

有些軟體讓你堅持記錄:睡覺時間,學習時間,看書時間等等等等。

恨不得全天24小時,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都讓你把你干過的事情記錄在上面。

真的很累。也許你說你能堅持……

你確定你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能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每干一件事都要記下來?我是不可能。或者說,你能堅持一個月?一周恐怕都不行吧。

如果你真的能堅持,我看你就不是拖延症。

我也不想在這裡定義拖延症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做事像拖拉機←用它來定義吧。

那麼,正題來了如何改掉拖延症?

1.主動去做事情。

當你被叫去做飯,洗碗,掃地的時候,你可能在坐在椅子上寫東西啊或者看微博人人小說之類的。突然被這麼一叫,你心底有點抱怨,隨口一句「等會」「你做吧」「不想做」,這就是放縱了自己的拖延症。這是錯誤的。

如果別人真的幫你做了…那就更是錯上加錯。因為你會認為你不做,他遲早也會幫你做,就算不願意那就跟他耗時間。

以前我也是這樣的心理。讓我做飯,不想做啊懶啊,然後我就各種拖延,最後別人沒辦法了,就替我做了,口上還說:「今天就幫你一次。」事實上之後我還是各種拖。

解決方法:好!我來做!

剛開始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意外的感覺棒。

早起後,都不用別人催我就主動做起早餐。中午,問了要吃什麼菜什麼飯就直接做。晚上,把剩菜炒炒。一天下來意外的輕鬆。沒有別人的嘮叨和催促。

現在想來,就是因為嘮叨和催促,才導致我們不想幹事。寧可拖也不願擼起袖子干。這是心理上的原因。不管幹什麼,不要慫!就是干!

2.戒電腦戒手機

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說三遍!

電腦:時間一長智商會下降。查到某些知識?收藏!以後慢慢看!查到某些對於你目前學習有用的資料?收藏!以後慢慢看!不知不覺就不愛思考,百度一查都有!

還會養成一目十行的習慣,正文不看直接看評論的習慣等等。

手機:熬夜黨,起床困難戶……大部分都是手機造成的。晚上睡不著,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總感覺一天不能這麼結束然而內心莫名覺得急躁,於是手機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直到凌晨1234567點困的不行才睡覺或者不睡。

起床困難戶:一年四季都有,不止冬天。只不過冬天更加頻繁。冷滴很啊,這個時候起床簡直是……折磨人。於是拿起手機刷刷刷!以前我主要刷的app是:網易雲音樂(私人fm停不下來)skype(查看跟我同樣熬夜的朋友的留言)一款腐女子寵物養成遊戲(上聊天室轉轉/各國家聊天室,日本區人數特多)[嗶]小說(收藏的小說全都刷一遍看看更新沒+找小說)……

所以!!!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手機和電腦!!!已經控制了你的人生!

我不抽煙,看到一些習慣養成里有戒煙的習慣,我總是不能理解戒煙真的有那麼難嗎?

現在想想!

手機和電腦,跟煙和毒品差不多,你無法控制它,就輪到它們控制你。讓你痛不欲生。

當然我不是說你要控制毒品和戒煙,別沾上這些東西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我只是說,如果你無法控制你玩手機電腦的時間,你就會被它們控制住。手機和電腦,適當的玩一玩可以。

畢竟……查東西特方便有沒有……

解決方法把電腦關機,把手機數據wifi關掉。堅持不要去觸碰它們。當你的手不自覺的朝它們伸去的時候……克制住。或者扇自己幾個耳光。把你所有的書拿出來,想玩電腦玩手機的時候就特么的看書!或者做別的事分散注意力。

3.養成跑步的習慣

↑上面那條戒電腦戒手機的解決方法,也可以是跑步。跑步有很多好處。你每天坐在電腦前,躺在床上玩著手機的時候……不僅智商下降,還體胖,臉色又差的要命。

所以養成跑步的習慣,好處特多。

至於懶得跑步?把手機電腦禁了,看書又看不進去,自然沒事做,不跑步還能幹啥?如果還不願意跑步的話,你就把你能做的事情全都做完,到最後又變得無聊的時候你就只有跑步的選擇了。

這是目前積累的經驗。

注意:如果你想克服拖延症的話,不要給自己安排許多的任務。你看看以上三種方法,你覺得自己做到了嗎?做到的話我也不能幫你什麼。做不到的話就集中精力做這些。把這三件事當作你每天必做的事。是必須要做的。其它都可以不做,只有這三件不行。

當你逐漸養成習慣後,就慢慢進行改變。比如你的目標是學習英語,那就把背單詞,插進你的日常任務中……好吧,現在這裡說說,我目前還沒什麼實踐經驗。

先答題,等以後有經驗了,我在補上。


別急,我等等再回來寫..


暑假有一天下午在家和同學擼啊擼,我媽在做課件要急用百度文庫里的一篇文章,但是她百度文庫賬號沒有積分要用我的,我說打完這局再給弄,於是我擼了一下午→_→晚上吃飯時我突然想起來還沒給我媽下那篇文章,但是我媽告訴我她已經對照那篇文章自己碼字碼出來了→_→五千多字。。。

於是那時我決定改掉拖延症。


翹著二郎腿,捧著ipad,以「葛優躺」的姿勢攤在客廳,瀏覽各種靠譜或不靠譜的網頁,欣賞剛剛上線或已經上線了一萬年的綜藝節目(反正都不介意),在一整天的時間裡,如果感覺累了——她會翻個身,換隻手拿著ipad。

這位年輕女性就是我的老婆大人。

這是她今天的安排……哦,等一下,想起來了,似乎她並不是這樣對我說的。

昨天的時候,她對我說:「我明天要開始工作了……是的,我知道是假期,假期我也要工作,我下面的項目太艱巨了,太繁重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所以,你要保持安靜,因為如果不安靜的話,會影響我的工作效率。」

就在今天早上,她再一次強調了她工作的重要,並且要求我,把她的電腦和書籍搬到客廳,因為她需要一個「安靜」和「不被打擾」的工作環境。當我把這些妥帖帖地做完,卻突然發現,不知何時,她已經優雅地「葛優躺」下了。

雖然沒有喝酒,但是我醉了。

這是可惡的拖延症。這個惡魔,不僅俘虜了我親愛的老婆,事實上,千千萬萬的青年人,都是它的階下囚。

一般來說,拖延症的病理,是這樣的惡性循環:

玩樂,不學習/工作

最後期限迫近

焦慮緊張卻仍舊無法開工

火燒眉毛小宇宙爆發糊弄過關

精神鬆懈

繼續玩樂,不學習/工作

相信大多數人都被這個惡性循環折磨過。那麼,我們究竟有沒有辦法,向可惡的拖延症宣戰,按照自己的意志,過自己比較滿意的人生呢?

先看一個小故事。

窮和尚與富和尚

清朝文人彭端淑在《為學》中講過一個「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星雲大師在《圓滿》這本書里做了轉述:

四川一個偏遠的大山裡面有一座寺廟,寺廟裡有兩個和尚。一個很窮,衣不蔽體,吃的也很簡單;另一個和尚很富有,穿著絲綢的衣服,吃著上等的食物。

當時,人們都認為南海(今浙江普陀)是個佛教聖地,很多外地的和尚都把能去一次海南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一天,窮和尚對富有和尚說:「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覺得怎麼樣?」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真地打量了一通窮和尚,突然大笑起來。

窮和尚被他笑的莫名其妙,就問:「怎麼了?」

富和尚問:「我沒有聽錯吧,你想去南海?你憑藉什麼去南海啊?」

窮和尚淡定地說:「帶一個水壺,一個飯缽就行了。」

「哈哈哈哈!」富和尚笑得喘不不過氣來,「去南海來回好幾千里路,路上的艱難險阻多得很。我幾年前就開始準備去南海了,等我再準備好充足的糧食、醫藥、用具,在買上一條大船,找幾個水手和保鏢,就可以動身了。而你,還是算了吧,別再做夢了。」

窮和尚不再與富和尚爭執。第二天,富和尚發現窮和尚不見了,原來,窮和尚一大早就悄悄地離開寺廟,步行去了南海。

果然,就像富和尚說的一樣,去南海的路很遙遠、很艱辛,但是,窮和尚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窮和尚一路上嘗盡了各種艱難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餓暈、凍僵和摔倒。但是,他一點兒也沒想到過放棄,始終向著南海而去。一年後,窮和尚終於達到了日思夜想的南海。

又過了兩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依然是帶著一個水壺、一個飯缽,窮和尚由於在南海學到了精微的佛法奧義,回到寺廟後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而那個富和尚,還在準備買大船呢!

(以上文字來源於《圓滿》的「立業篇·平常心做事」)

每個人都希望制訂出詳盡、完美的人生計劃,並打算在做好這個「完美」計劃後,再一步步照著實施——並且,他一準兒會拍著胸脯說:只要有這樣的計劃,就是拼了命,我也一定能執行好——然而可惜,這種「完美計劃」只存在於想像中,它從來沒有出現過。於是,我們只好一次次看到,在一個個火燒眉毛的任務面前,悠閑地葛優躺著,滿足地像個國王,無所事事、彷彿唯一的使命就是消遣和度假的年輕朋友。

當然,他/她自己心裡知道不是的。說不定,此刻他/她心中正有一千隻草泥馬狂奔而過:老子已經焦慮得要死,但是,為什麼偏偏放不下手頭這玩藝呢?

學會「延遲滿足」

眼前的誘惑雖然小,但就擺在那裡,觸手可及;完成任務的價值雖然大,但還很遙遠,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確實拿到嘞。

問題來了:為了獲得將來的更大利益,你是否願意自己主動延遲或放棄眼前較小的利益?

表面上看,這是一道送分題。

相信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會給出肯定的答案:「YES,I DO。」

然而,別不信,這種願意延遲滿足能力是一種稀缺能力,真到了實際的生活中,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這項能力。

這一點,已經有試驗給出了證明。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提示出自我控制能力對獲得成功的重要性。

實驗中,實驗者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棉花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耐,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力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慾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在美味的棉花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將經受考驗。

經過12年的追蹤,凡熬過20分鐘的孩子(此時已是16歲了),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於接受挑戰;而選擇吃1塊糖的孩子(也已16歲了),則表現為猶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經質、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

在後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事業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正是因為大多數人做不到,所以有一句大俗話,總是正確的:成功者只是少數。

光有「延遲滿足」的精神還不夠,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你還需要方法的武器。

PDD準則

要戰勝拖延症,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後,我總結出了一個PDD準則,分享給大家:

計劃準則(Plan)。有計劃有行動,無計劃無行動。如果你沒有一個用於管理自己任務的時間本(表),那麼恭喜你,在自我管理的宮殿里,你還沒入門呢。

計劃人人會做,但是效果有很大不同,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個做計劃的SMART法則,這個法則在項目管理中常常被用到。

S即specific,代表具體的,不能籠統。比如,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胖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計劃每天吃多少熱量的食物、堅決不運動,達到每周胖一斤,這就是一個specific的計劃。

M即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的,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在上面的例子裡面,每周胖一斤,這個就是可衡量的,不然,你只說要胖,但是胖多少?沒有衡量標準,你就會連「到底達沒達成」這個問題都回答不了。

A即attainable,代表可實現的,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即relevant,代表相關性,計劃要與目標相適應。避免「我們走了很遠,卻忘了為什麼出發」。

T即time-based,代表有時限,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T這個維度,對於我們挑戰拖延,意義重大,所以下面我還要展開來說明。

期限準則(Deadline)。在時間管理中,有一個基本原理大家要明白:時間是一定會填滿的。記住這個原理,能幫我們想明白很多事情。

去年,我要求一名學生完成一篇作品,那篇作品難度不小,我給了他很寬裕的時間:一個月。三周過去了,我問他進展如何,他紅著臉,很不好意思地說:「還沒開始。但是,」他突然又堅定起來,「我一定會按時完成。」我說:「哦,那早知道只給你一周時間好了。何必給你一個月時間呢。反正你只是用一周時間來完成,如果我開始就只給你一周時間,那麼我根本就不必等這麼久了。」

對於很多任務來說,有一周的時間來完成,和有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是熬到不得不行動的最後一刻,才開始。

那中間的三周時間去哪了?他也確實沒閑著啊。

時間是一定會被填滿的。不被正事兒填滿,也會被其他有用、沒用的事情所填滿。所以,為了對自己負責,你必須要想明白,你需要填滿它的,是什麼。

給自己一個時間合理(既不太長期,也不太短)的Deadline,是個不錯的主意。

行動準則(Do。前面我們提到的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行勝於言」的案例。

人們不愛行動,基本原因有二:一是覺得時間還很長,不用著急(請用Deadline合理的「期限準則」來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總覺得準備還不充分,總是想著「萬事俱備」時才行動。

然而,在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一件事情,你的準備工作真得做到了「完美」,那麼可以斷言,你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這件事情,你做晚了。

人家在南海已經悟道,人家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光環滿滿地回來,開始準備進入一種叫「贏家通吃」的市場佔有模式,而你還沒有上路。

這時即使你準備充分了,出發了,成功了,回來了,然後呢?然後市場(寺廟)就會寬容第二個高僧,還會興緻勃勃地圍攏過來,聽他講和第一個高僧難免有些雷同的故事?

別做夢了。

有了想法,立即行動。比如,從2017年1月我們開始啟動的「思享同道原創作者計劃」,要求每個人每兩周寫一篇高質量的作品,大多數人是在我的「忽悠」下,頭腦一熱就加入了,或許他們寫得不夠好,或許有人最終會掉隊,但又怎麼樣呢?至少,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沒有足夠的資源,我就不行動」,這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職場中最廣泛地存在著,看看我們周圍的甲乙丙丁,大多數是這樣的人。而還有一種人,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也敢於上路,他們不是不需要資源,而是一邊行動,一邊尋找和積累資源。在慕梁寫作此文的時候,周星馳和徐克的一部西遊題材的電影正在上映,唐僧同志出發時是自己一個人,回來時是一個團隊。大家都想著完美,但不妨先把目標定為完成,而要完成,你要立即出發。


幹嘛會拖延,有一堆事你都忙不完你怎麼拖延。

大學裡就是太閑了,我大二有段時間,實在沒事做,故意放慢做事的節奏,甚至重複去做。

你要是找不到目標,沒有動力,讓別人給你打點雞血,撐不了幾天。

想想自己在大學有什麼想學的,有看上哪個妹子了,有喜歡什麼運動。

把這些事安排在一天時間裡。再說每天課也不少。應該夠忙活的。

要是還是太閑了,周末出去找個兼職做做,事情做得多了,自然人就勤快,拖延症多少能有點改善。


針對大學生的拖延症現象,主要大學本身是比較管理寬鬆、時間充裕的環境,自律性不強或者目標不明確的大學生就會出現拖延症,如何克服?就是大學最主要的一課——如何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

首先,你得要思考明確自己的目標。你大學四年以後自己想成怎麼樣的人,或者再直接點,四年以後你會什麼,專業技能?英語口語交流無障礙?考研也有考研的打算,大學新生在高中這段被壓抑的日子肯定有很多想法,或者說有很多所謂的夢想,即使是打遊戲還有一個水準目標呢,總之只要目標切實可行,明確,你就可以作為自己四年的目標,當然四年以後結果肯定會有出入,可能出入會很大,即使花了兩年時間發現自己並不喜歡,你也知道了自己不適合你以前以為自己喜歡的領域。

在確定目標以後,你就得做好規劃。你得做好4年規劃,2年規劃,1年規劃,半年乃至幾個月,幾星期的規劃,階段長短由自己定,就是要自己做好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這部就是為了你自己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而不會顯得自己很無聊。

規劃是要與自我審查結合的。無論是短期的、中期的還是長期的規劃都得設時間節點來做自我審查。看看自己做的進度怎麼樣了,看看自己有沒有脫離原定目標方向,看看自己的規劃是不是有點不切實際需要修改,做好這一部,你的規劃才有意義。

最後就是自律性的重要性。設計好給自己的獎懲制度,嚴格按照規划進行實施,你得問你自己可以對自己狠心嗎,要知道很多人短期內看不到效果就做不下去了。

其實上面講這麼多可能只有最後的自律性跟樓主問的才是一碼事兒,不過我覺得大學4年生活,自己付出精力和渾渾噩噩,4年後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本人也是剛大學結束的畢業生,到後來才意識到晚了。大學4年其實就是人生規劃的縮影,你能規劃好4年就相當於有了做項目的經驗,之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自己的人生都不用從頭學起,當然我也並不贊成每分鐘每秒都規規矩矩做事,那你的規劃就成了自己給自己的枷鎖了,大學生活就失去了很多樂趣,只要大方向不變,自己還是可以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玩的遊刃有餘的。


撞上南牆,而且是狠狠地,也許會改掉。我正在找南牆,共勉!(你能承受最終的結果嗎?很疼的,肯定!)


不是理論性的東西,只是小技巧。

把近期要完成的任務列成一個表

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把那些看似重要卻不是十分緊迫的任務放在最後做先完成不起眼的小事。

因為那些重要的事你不得不完成,但你又是拖延症患者,所以按照這樣的順序你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做了很多事。而如果先做大事的順序你可能連一件事也完成不了。

還有一個就是把你要做的事都以哈nb地形式告訴你喜歡的人,哈哈,無形的強迫。


本文由好未來旗下科學家長觀(kxjzg1)提供內容,作者:羅洋洋。

一個朋友跟我抱怨,她這個月的減肥計劃叕叒雙又一次失敗了。我一聽,來了興趣,就追問了一句:「你覺得你屢戰屢敗的原因是什麼?」

她說:「我有拖延症,月初制定的運動計劃總是一拖再拖。」

我說:「我覺得你不但沒有拖延症,而且在某些事情上執行力還很強。」

她滿懷期待地問我:「哪些事情?」

我說:「比如,擼串、喝酒、聚餐、、購物、打遊戲。在這些事情上,你從來都是:目標明確,路徑清晰,執行有力。」

剛說完這句話,我的背部就受到了猛烈的物理撞擊,併產生了局部的灼痛感。

上面這個故事,揭露了一個大部分人不願意承認真相:拖延症就是個借口,本質上是你覺得做這件事太痛苦了。

拖延症的本質

當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學習。大腦中和痛苦相關的區域就會被激活(insular cortex),大腦就趨向於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不那麼痛苦的事情上。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一坐到書桌前,就感覺有點渴,有點餓,喝完水補充完能量之後,你又有了尿意。上完廁所回來,有人在微信上找你,回了微信,發現朋友圈有兩條更新……——你的拖延症就是這麼來的。

從大腦的生理反應來看,拖延症的本質,其實是大腦覺得做這件事太痛苦了,然後把注意力轉向了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上來。這符合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但人終究是要超越自己動物本能的,有什麼方法能治療拖延症呢?

從拖延症產生的原因來看,有兩點很關鍵:①大腦覺得太痛苦②想找點事讓自己開心一下。那我們就可以從這兩點入手,有針對性的解決。第一,盡量減少做這件事的痛苦感。第二,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

療法一:減輕痛苦感

拖延的最大原因,是大腦覺得做這件事太痛苦。那麼,找到方法減少痛苦感,就是治療拖延症的關鍵。現在問題來了,減輕痛苦感的辦法具體有哪些?(看下圖)

養成習慣是減輕痛苦感非常有效的辦法,比如,小時候我是很討厭刷牙的,感覺很痛苦、很麻煩,能拖就拖,能逃就逃。但好在我有一個比較嚴格的媽,在刷牙這件事上,她展現了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打的我曾一度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後來刷牙形成了我的一種習慣,如果哪天沒刷牙,就會感覺渾身不舒服(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習慣能極大的減輕我們做一件事的痛苦感。至於習慣該如何養成,這是一個系統問題,後面會有一片文章專門來講,歡迎持續關注。

獎勵也是減輕痛苦感的好辦法,方式主要有兩種:過程獎勵和結果獎勵。顧名思義,過程獎勵指的是在過程中給予獎勵,結果獎勵指的是對結果進行獎賞。舉例解釋一下:

寫作即使對於專職作家來說,也是一個搜腸刮肚的過程,整個過程極其痛苦,所以靠寫作為生的人往往都是煙茶不離手。魯迅先生就是如此,毛主席也曾經這樣評價魯迅:才華博識萬家文,一袋氤氳入詩囊。在那些寂靜的夜裡,魯迅與寂寞作伴,與孤獨為友。對他而言,煙帶來的不是靈感,是寬慰。

現代人,對書店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不明真相的人,會覺得現代人越來越懶,越來越挑剔。但事實情況是,現在人面對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隨時隨地刷手機給大腦帶來的愉悅感要比讀任何一本書都來的快速、易得。

可以說,讀書對現代人,絕對是一件前所未有的苦差事。所以,現代人希望書店環境賞心悅目,好讓自己的讀書體驗變得美好,從而減少讀書帶來的痛苦感,這就是過程獎勵。

有段時間,我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當複雜的、毫無頭緒的事情傾瀉而來的時候,我的拖延症是非常嚴重的。就算只是單純是想想自己有這麼多事情要做,就已經非常痛苦了,更別說著手處理這些事情了。這個時候,我選擇給自己設置一個結果獎勵:等處理完這攤事,我就獎勵自己一部新手機,這就是結果獎勵。(說實話效果還挺好的【捂臉】)

人的大腦有一個獎勵系統,如果你做某件事情感到了愉悅,其實是因為大腦分泌了一種物質:多巴胺,它會讓你的大腦感到愉悅。簡單來說,多巴胺相當於大腦自產自銷的興奮劑。我們通過對過程和結果進行獎勵,就是在間接操縱大腦的獎勵系統,讓大腦產生多巴胺,減少痛苦感。

療法二:排除干擾

拖延症產生的原因,是大腦感覺做這件事太痛苦,從而把精力轉向了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上來,比如:學習太痛苦了,左腦說我們去刷微博吧,右腦說好啊好啊,然後他們就達成一致了。所以,治療拖延症,除了減少痛苦感,還要摒除掉干擾因素,比如手機微博。

排除干擾的一個比較極端例子,就是封閉式管理的高中:吃飯有專門的學校餐廳,睡覺住在集體宿舍,運動休息集中安排,上課統一要求,禁止帶手機,禁止看閑書。這些規定和要求,把學生與干擾因素完全隔絕開。尋開心的事情少了,學習成了唯一可做的事情,拖延症不治自愈。

因為老師這個職業,我接觸過比較多的學生。從中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喜歡打扮課桌、置辦各種小玩意、貼各種貼紙的孩子,多半是有拖延症的。想來也容易理解,每次要學習的時候,課桌上總有這些小玩意分神,想不拖延都難。所以,治療拖延症的第一步,不妨從自己的課桌或工作台入手,排除干擾因素,把精力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來。

排除干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環境入手,也可以從時間安排入手。比如,魯迅就是白天睡覺晚上寫作,避免不必要的應酬。我的一個學生,喜歡早上起來寫作業,按他的說法就是早上沒有動畫片、沒有ipad、沒有王者榮耀,寫作業就是快。

最後,用一張圖做總結:

引用: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


就用自己的例子來說吧,做完實驗要寫文章,自己總是靜不下心來開始做,快一個月了才寫了幾百字。從最近開始自己下定決心不拖延,終於開始進入狀態。我的方法很簡單,第一是找到完成這件事後對自己的獎勵,一定是要可以實現的哦~我告訴自己有文章就可以評獎學金,有了錢,自己就可以去拔草心水好長時間的一個包包,然後去旅遊一趟。我把目標貼在牆上,明天到了實驗室都可以看到,於是乎就開始一天的計劃。還有就是多看看身邊優秀的人,有一個出國的師姐,她一直是我學習的目標,每次不想做事情時,就想想她,就會有動力~總之,找到一些可以刺激到自己的事情,讓自己有些積極的壓力,這樣就會開始著手做這件事。


再多的雞湯和別人的故事都是廢話,只有拖延症讓你吃了狠虧才會長記性……


我有拖延症,以前有,現在有,以後也會有,但我現在接受它了,不去抗拒了,因為所謂的抗拒只會讓我更加糾結,更加痛苦,就比如我現在在碼這些字的時候,我腦海里還在想:昨晚的衣服還沒洗,明明說好今天中午洗的啊,可是今天中午的時候,我又拖延了,因為忙於工作的事,暫時沒空去想,於是我現在又想這麼晚了,明天一定洗,不然就沒衣服換了。而這次我真的會明天早上洗,因為我不停地告訴自己,洗完衣服,我明天就可以安心的出去玩耍,開心地享受春天的陽光,肆意地看路邊的美眉。在「克服拖延症」這個問題上,我的方法是不去克服,而是去接受它,緩解它,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有痛苦感,負罪感,畢竟事情分輕重緩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我在做事之前,會把事情按它的重要性排個順序,一件一件做,比如我維護的飛機通知馬上要飛,就算我現在在睡覺,我肯定立馬回機場工作,飛機的適航比睡覺重要,因為這是你的職責,這是你的飯碗我的理解是:」任何讓我覺的能拖延的事,那都不叫事,但一定一定有明確事情的最終結果。」


如果你有拖延症,推薦你去讀《這本書能讓你戒煙》亞倫卡爾寫的。

不用說你不抽煙,其實這書本質上和抽煙沒關係。作者作為幾十年的鐵杆煙民輕鬆愉快的戒掉了煙,本質上講的是一種方法,如何正確的進行心理暗示並改掉陋習。

這本書的寫作方式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內容更加能夠輕易的走進你的心裡。我讀完之後感覺,任何問題陋習都不在話下,可以說眼見很明朗。

我有原版pdf,如果你需要讀原版可以聯繫我,咱們郵箱見 當然,如果你讀中文版的還是去網購一本好了,相當普遍


不要把自己流放到家的港灣和西伯利亞遙遠的床

-----------------------------------------------------------------------------------------------------------------------------------

世界上的事情分四種:

1緊急且重要的

2重要不緊急

3緊急不重要

4不緊急不重要

1抓緊完成,2不要放棄,3有空就做,4少做

但我們好多人都把大量時間用在了4因為輕鬆啊玩遊戲啦吃零食啦看韓劇啦

沒事刺激刺激自己吧,躺床上的時候用手機APP聽聽演講啊就想同樣是人為什麼人家為什麼我想想就來勁了就醒了

-----------------------------------------------------------------------------------------------------------------------------------

考研之前我在15年效率手冊最後一頁寫了十幾條考完研想做的事,最後我唯一做成的事大概只有

睡覺看韓劇吃零食

我真的很想死,明明論文一個字還沒寫,遠程工作需要看的資料沒看,這一年胖的20斤依然伴我到黃昏。

還記得考最後一門前,和室友去往考場的路上,她說高考前幻想自己做什麼最後一事無成估計這次也一樣,我嘴上說說「對啊每次都這樣」,但是心裡想的卻是「我知道自己不會」。

結果……

今年的寒假和讀書十多年的任何一個寒假沒有多少區別,怕冷賴床心裡煩躁不堪,抱怨這抱怨那,沉迷網路,整天不是玩手機就是玩電腦,朋友圈知乎微博刷到停不下來,早上十點起晚上十二點睡,說好的跑步從早上賴到午飯後再拖到晚飯後最後食言而肥,每天都覺得體力不支沒食慾卻瞎吃,什麼正能量啊元氣啊通通和我無關,我的天啦我是那個在校六點起十點睡少吃零食多吃水果每天飯後跑步一小時愛看書愛學習的大學生嗎到底!

每天睡到很晚才起,腦子裡又想著給爸媽煮飯,等洗完臉把碗洗了把米放電飯鍋里出門買完早飯已經是十一點了!!!!再炒倆菜!!!這還得了爸媽已經回來了該吃午飯了~這個點還出什麼門啊寫毛線論文啊!!!困那睡個午覺吧~我天好冷不想起不想起一睡睡到五點該做晚飯了……吃完晚飯啊今天還沒看韓劇呢放鬆放鬆……呵呵媽蛋十一點了該洗洗睡了看會兒微信。

#論我是如何毀掉我的生活的#

話說那天FB表情大戰我還在知乎上刷進展其實回答都是重複的內容圖還是弄得微博上的但我硬是看到三點,同時在寫一篇截止日期是前一天的微信文章……這樣分神寫出來是個啥啊

再想想我在豆瓣某個小組開的打開帖……真是狠狠打臉啊(媽蛋那個帖子因為題目起得不吸引人沒人回復顯得超像自言自語以後還是在自己日記里記錄罷)想想我的效率手冊那一頁一頁的空白真是笑死人啊……

雖然我爸媽可能覺得我是裝我在誇張我就是出去玩不想幹活或者想在外面吃好的等等(因為多年來寒暑假懶形象的積累他們不可能把我往好處想)我還是決定以後煮個午飯就去圖書館擼論文也沒啥好愧疚的不然論文是真的寫不完了還有工作呢想死……


我生活中也常常被拖延搞得苦不堪言。知乎上的回答大多數是妙趣橫生的,也非常有趣,大家看了會哈哈一笑,因為真的寫的很有共鳴。拖延的本質其實是恐懼,分享看了《拖延心理學》的一部分感受吧。篇幅有限,大家有興趣可以再討論。

細思恐極,拖延像個怪圈,拖延者企圖逃離這個圈,無論多少次又發現回到原點。一件事因為拖延導致無法按時完成,或者壓根兒沒完成,拖延者往往會會覺得接下來的另一件事一定不再拖延,可是結果再一次拖延,就是這樣,拖延怪圈像是充滿希望到倍感焦慮以致選擇放棄的死循環。

1.拖延的內在後果與外在後果

拖延導致的內在後果,很顯然是自己內心的折磨。惱怒自己為什麼又拖延,後悔沒有一開始就做,譴責拖延的自己,對自己的狀態感到失落甚至絕望。拖延者多數人看起來沒什麼問題,感覺不到喪,複雜的情緒往往壓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是否備受煎熬只有自己清楚,或者自己都不清楚,因為不願接受自己是拖延的心理。

外在後果很明顯了,一件事情沒有按時完成可能導致你被老師教訓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被領導扣工資。拖延導致別人不再相信你。當一大堆事情湊在一起的時候你可能顧此失彼。書中舉了個十分經典的例子。一個男人因為拖延影響到了家庭生活。最後因為一件事,成為妻子與其離婚的導火索:為了趕在截稿之前完成工作而取消了他們結婚周年慶的夏威夷旅行......

2.怪圈內的心理活動

(1)一開始充滿信心。

打從心裡覺得這一次這件事一定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你的內心為此澎湃,興奮。

(2)一段時間過去,你的內心獨白是:得馬上開始了

其實這時候你已經開始慌了。事情沒有早點開始。你開始焦慮,感到壓力,可另一方面內心的你安慰自己時間還早,依然心存僥倖。

(3)又過去了很久,可怕的後果在腦海中打轉

這下你開始焦慮了。後悔沒有早一點開始。另一方面安慰自己,自己只是在這件事上拖延,開始做一些其他事情一次安慰自己至少做了些事情。

有些拖延者甚至覺得都不能愉快玩耍了,去打遊戲,去追劇,去旅遊,跟朋友 聊天......這樣的快樂對於此時的你來說非常沒有安全感,你的心理依然籠罩在那件未完成之事的陰影之下......

慢慢地你唯有開始一直逃避逃避......害怕面對自己拖延的事實,用行為和語言開始自我表演,師徒掩蓋拖延的事實......

(4)自我安慰,還有時間

像是垂死的病人,迴光返照後盼望有「奇蹟」的出現.....

(5)自我的否定

開始懷疑人生。自己這個人自制力是否很差,缺乏天生的勇氣,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6)最後的抉擇:做還是不做

做。在極其有限的過程中開始了瘋狂的追趕模式,一邊身心俱疲飽受壓力,一邊自責為何當初不早點開始.....

不做。只有非常有限的時間了,終於覺得掙扎著要去做完這件事的痛苦實在是太巨大了,你逃跑了.....

(7)「下一次,我再也不要拖延」

在這件事放棄後,你感到鬆了口氣,儘管精疲力盡,還好過去了.....你覺得你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發誓再也不拖延!

當另一件事來臨,你充滿信心,打從心裡覺得這一次這件事一定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你的內心為此澎湃,興奮.....怪圈開始.....

小夥伴們可以評論,私信也可以搜索公眾號【紅領巾說】我還在持續更新拖延心理學,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拖延症向破罐子破摔轉化,沒有任何緊張感,我該怎麼辦?現在的狀態是怎麼一回事?
我有嚴重的拖延癥狀,懷疑自己患有注意缺陷障礙(ADD),怎麼辦?
怎樣看待「有一種病叫看過聽過勵志演講勵志電影勵志書籍勵志歌曲知乎勵志答案彷彿就已經奮鬥努力過了 」?
如何更有效率的制定和執行自己的計劃,而不是拖延和逃避?
把手機裡面遊戲APP刪掉是否會提高學習效率?

TAG: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