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知名外企的優劣勢是什麼?有哪些可能的職業發展路徑或方向?

我是應屆畢業生,傾向於做市場或市場研究方向,請以寶潔、瑪氏、聯合利華、百威英博等快消品公司為例談一談。


謝謝邀請。

1、喬幫主的故事都已經爛大街,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喬布斯問百事可樂前總裁約翰·斯卡利:「你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和我一同改變世界?」

他在百事可樂工作近20年,成功推廣「the Pepsi Challenge」計劃,從可口可樂手中奪下部分市場份額。

1983年,已經44歲的約翰·斯卡利被喬布斯打動,來到蘋果擔任CEO。

在斯卡利掌管蘋果十年間,他曾採用與「the Pepsi Challenge」類似的市場策略擴大了Macintosh的市場份額,蘋果的銷售額從8億美元飆升到80億美元。

——對此,你怎麼看?

2、
對一個有想法、有執行力的人來說,不同行業的類似工作崗位,本質並無不同。

何況寶潔、瑪氏、聯合利華和百威英博都屬於快消行業,除了薪資和文化,沒有其他本質差別。

比如,傳統行業成功的產品經理和互聯網公司成功的產品經理,具備的能力是共通的。

雖然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產品形式、工作氛圍甚至工作語言都有別於互聯網公司;

但是,無論哪個行業,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都需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能力:

快速學習、洞察、創新、策劃、執行、溝通協調、分析和解決問題等。

擁有這些能力,是約翰·斯卡利們在傳統行業和高科技(注意,上世紀80年代)行業間切換自如的的原因。

約翰·斯卡利絕非孤例,文末還有其他例子。

3、不同行業的類似工作崗位,存在形式上的不同。

這些形式主要體現在:市場環境、商業模式、產品形式、工作氛圍和專業術語等。

擁有快速學習能力,這些形式上的區別又有何難?

前者做得出色便可勝任後者的工作;反之,亦然。

重複一次:不同行業尚且如此,何況寶潔、瑪氏、聯合利華和百威英博都屬於快消行業?

4、建立個人品牌,快速成長。

或許,你要說,我不是牛人,我做不到約翰·斯卡利那樣!

那麼,在快速學習、洞察、創新、策劃、執行、溝通協調、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中,

你具備哪些,你缺少哪些?

揚長補短,通過工作的實踐和不斷的反思,不斷獲得成長,逐漸成熟。

無論初露頭角還是已有所成,這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

當然,在成長的路上,有些人成長很快,有些則慢一點。

無論在什麼行業,如果能正式負責一個項目,前述能力的成長和積累就會很快積累。

但是,在正式獲得一個小項目之前,你必須腳踏實地,很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他們將成為建立你個人品牌的磚。

當你腳下的磚塊壘得足夠高時,機會也就隨之而來。

引領團隊,推動項目一步一步接近成功所帶來的挑戰、成長和喜悅,親歷過才能體味!

5、如有興趣,再看一個例子

1991-1993年,IBM連續虧損,93年更是虧損80億美元。

來自美國最大的煙草公司的郭士納,臨危受命。

與微軟的比爾·蓋茨、英特爾的安迪·格魯夫等人相比,郭士納不懂計算機技術,不了解這個行業,是個不折不扣的外行。

IBM將生死大權交給「門外漢」,著實讓人震驚。

七年後,郭士納獲得了美國《時代》周刊的高度評價:

郭士納不但使IBM擺脫困境,還盈利60億美元。他把死板的IBM改造成了一個處於優勢的、體諒龐大的計算機服務公司。他掌權以來,公司股票上漲了12倍。

要知道,1993年的IBM,已經79歲高齡了,企業再造談何容易?

何況是脫胎換骨,飛速發展?

跨行業任職的郭士納,給你哪些啟迪?

2015年的PS:

記得2013年回答的時候,問題並非現在這個樣子,而是提問者希望有人說說寶潔、瑪氏、聯合利華和百威英博的優劣勢,幫助其抉擇。

題目被改動後,我的回答反而略有些文不對題了╮(╯▽╰)╭


優勢:

1. 公司名氣大,進了之後基本保證一直在同水平的公司發展。有點像高考,進入難,進了後只要自己不太差基本還是旱澇保收的。

2. 公司品牌給個人帶來的形象溢價,就好像考上清華北大怎麼著在中國還是能自豪一輩子了。不過這個很虛,還是低調為好,莫太把這些外部標籤太當回事,自我感覺過於良好。

3. 雖然目前外企大不如從前,但我整體感覺在外企還是壓著民企的。這個「壓」對於個人來說,是你從外企跳槽到民企,一般是要升職加薪而我少有聽說從純民企背景能在外企有非常好的發展的。英文就是一個大硬傷,外企畢竟是老外的公司,英文流利懂老外的文化沒事跟他們瞎哈拉,很多時候比踏踏實實幹好一份活重要多了。另外一般說來外企選人還是更嚴格的,對教育背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現在民營企業很多都在國際化,對於外企的人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

4. 外企與世界接軌好。比如我在的公司,是個美國人基本都知道,申請簽證老美簽證官都會樂呵呵與你多哈拉幾句。其他的就是申請出國留學啊,也比國企,民企大大有優勢。如果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人才,外企是很好的平台。

5. 逼格。如果你看重那些虛的東西,比如辦公地點啦,辦公室裝飾啦,出差住五星級酒店啦,工作語言都是中英文夾雜啦。這些外企應該還是要好些的。

6. 好混。個人覺得摸清了外企的遊戲規則,生活還是比較舒服的。比如英文講得好,懂老外的喜好,會講故事,會networking等等。外企講究流程,講究基業長青,講究公共形象,所以你必須通過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達到你的目的,而不能不擇手段。所以外企有一大票業績湊合,但是會講會混的人。當然,這點應該是遠遠比不過國企的。

7. 收入高。30歲年薪百萬並不少見。當然數字見仁見智了。按照與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來說,在外企只要能往上走,還是能掙著錢的。但是畢竟打工本質決定無法暴富,這點妥妥給創業公司,大民企管理層跪了。

8. 同事素質高。大多數外企的人素質還是挺高的,教育背景很好,人品也不錯,有的還熱心公益。

跟這些人在一起做同事,朋友,還是很舒服的,畢竟大家都是一類人。不像民企各路大神都有,保不準碰上幾個完全無法接受的。

劣勢:

1. 邊緣化,邊緣化,邊緣化。重要事情說三遍。在中國這個社會,誰有權力,或者誰離權力最近,誰的資源就越多。另外,教育、醫療、住房是國人最關心,也是資源爭奪最厲害的幾個領域。個中具體不必細說,大家都懂。外企在這方面,確實很尷尬。畢竟按本事規規矩矩做事,而且互相之間也都是職業關係,沒那麼多酒桌上好兄弟真朋友。與人打交道少了,自然不太懂這些人情世故,也很難有一些非常關鍵的人脈。就拿快消的市場部來說的,接觸的無非就外部的廣告代理,媒介採購,最多還有一些媒體,內部的各個部門。大家都是工作關係,一不送禮,二不站隊。工作不高興了大不了換個環境。這種內部導向,弱關係的社交就會導致這樣一些「弊端」。當然這點也不是絕對的,比如醫療外企跑銷售的,肯定就有一些醫院的資源可以為己所用。外企很多人也有錢,可以靠錢來購買相關的資源。比如國際學校,或者高端醫療。但總之,就是與中國社會主流比較脫軌,像活在殖民地的感覺。我沒說主流的路就好,關鍵看自己。要是想清楚想出國啊,移民啊,就不用在意這些了。

2. 管理過於規範,個人尋租空間有限。這點見仁見智,一些採購,銷售,甚至市場的人也不是沒有撈到很多灰色收入的。但可能比起國企、民企來說,相對困難點。這點本來不應該是什麼劣勢,反倒是良好企業的象徵,但是,反正你也懂吧。

3. 過於注重體系,壓制個人能力。外企的體系是雙刃劍,好的體系能保證公司缺了誰都能正常運營,但對於個人來說未必是好事,可能導致離開了體系自己就什麼都搞不定了。以後想在民企等地方有進一步的發展,也許就是很大的掣肘。

最後講下職業發展吧,當今的快消行業是營銷,或者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所以題主提到的這兩個職能在企業內部的分量和發展前景還是夠的。市場,或者叫品牌建設,和市場研究還是挺不一樣的。後者偏理論一些,工作內容大多以報告,調研(定性定量)為主,注重方式和流程,有點像企業內部的諮詢公司,主要以給決策還有市場活動提供方向上的建議為主。相關從業人員大部分性格比較內向,喜歡思考和研究,對概念和數據比較敏感。職業發展的話可以在快消做消費者洞察,現在這部分除了消費者之外,購物者和渠道的洞察也亟待建立,所以還是挺有的做的,順利的話可以一路做到部門總監什麼的吧。但是畢竟不直接創造業績,所以發展還會有瓶頸。其他的話可以去諮詢公司,數據調研的有尼爾森,凱度這些,管理諮詢的有麥肯錫或者其他的。麥肯錫肯定不好進,但我確實見過從快消市場研究跳去麥肯錫做顧問的,因為基本的工作方式還是類似的:從數據到洞察,提供分析框架,做PPT等等。再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總之,在營銷時代,任何戰略或者活動都是從消費和市場趨勢作為起點了,只有了解消費者需求和心理,企業才能常勝不敗。所以市場研究肯定還會是一個鐵飯碗。

市場部(Marketing)就比較複雜了。快消的市場部涵蓋了產品管理,營銷推廣和項目推動三個部分,因此工作內容是多樣的,對人的要求也比較高。產品管理就是如何管好產品組合,尋求增長點,管理毛利率,數據分析,提高活動投資回報率等等。說簡單點就是管生意。營銷推廣是大家普遍熟悉的職能,簡單說就是管廣告。項目推動就是需要在組織內部爭取資源,推動自己品牌項目的進程,這涉及到對上爭取資源,對下管理跨部門團隊,簡單說就是管人。所以綜合下來,市場部需要的人是有很強的概念性技能(會想,邏輯性強,也要有創意),也要有很強的人際技巧,對審美和傳媒也得有一定的水準。其他行業的市場部一般只是做營銷推廣,比如在B2B,互聯網等等,因為產品不需要你管,你也管不了,你更多的是怎麼營銷,怎麼推廣。

所以,循著這個思路,快消市場部的發展路徑還是很廣的。在快消干就不說了,營銷總監,CMO,CEO都是可以的。寶潔市場部有個著名的牛逼就是500強里的全球CEO有多少多少是從寶潔市場部出身的,估計此話也不會假,因為CEO就是一個全能型的職位,思維、專業和人際上一個都不能差。而這些必要技能市場部在篩選人和日常工作中都是密切接觸的。那麼離開快消呢?從管生意的角度,可以去諮詢公司,或者企業戰略部。市場部也是很經常運用思維框架的地方,當然我們的工作沒有也不需要像諮詢公司想的那麼深。從管廣告的角度,就寬廣的無際無邊了,任何公司都有營銷,任何做營銷的都會給快消的推廣三分薄面,因為廣告對於快消實在太重要,因此快消的推廣也是走在前面的。互聯網、金融、Professional Service,耐用消費品,工業公司等等,都有對這塊人才的需求。但市場部對於這些公司的生意都不是最關鍵的,因此市場部的地位肯定也不如在快消高,但作為飯碗,足以。另外,循著這條路,也可以去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等日常與市場部緊密合作的機構。對於創業來說,市場部出來,也是比較有優勢的,因為對於消費者和生意,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當然,如果要出國申請讀書,或者是去民企工作,市場部也都是很好的助力。

說了市場部這麼多的好,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巨大的生意壓力,複雜的溝通環境,無盡的加班會帶來很多身心上的」傷害「,還有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與主流社會邊緣化的問題。但每天都能接觸新鮮的東西,全面地理解和真切地管理生意,明朗的職業前景也都是市場部吸引人的地方。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你是不是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清楚自己可以放棄什麼。

有償提供外企(特別是快消和市場部)實習,求職(簡歷、群面、單面),及托福備考輔導,價格公道,歡迎私信

閱讀更多職業發展、自我提升、心理建設等高質量原創文章,請掃碼關注

http://weixin.qq.com/r/XDmttQTE3FmjrUDW92x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曾去寶潔MKT面試過,感覺快消品行業受整個經濟環境影響大,已經大不如以前了。但是他們BRANDING做的很好,以至於吸引了很多應屆生。當然MKT部門也只招收應屆生,號稱黃埔軍校,能力夠強兩三年跳個不錯的公司。

印象深刻的例子:

有一非誠勿擾男嘉賓,就是從寶潔跳到谷歌。我是因為應聘關注了招聘經理的微博才發現。

需要關注的:

MKT and MKT research做的是完全不同的,進入的難易程度,在公司話語權差別不小。自己先斟酌二三。

快消市場部壓力大,天天加班,你關注他們微博就發現要是晚上九點下班就算早了。

個人建議:

正裝出席。各種自信。還要顯示一不怕苦二不跳槽的精神。踏實肯吃苦。

考慮一下適不適合快消品,其實還有好多行業,好多牛逼企業掙得多,相對輕鬆,打交道的人素質會高點(快消銷售都是跟超市大媽打交道)。

手機碼字。早飯未吃缺營養。不忍細讀。


推薦閱讀:

OKR 考核表格如何制定?
職業HR如何看待海外留學生?
謝作詩這樣的經濟學理論有什麼問題?
如何看待這種類型的加班?
你有哪些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職場小習慣?

TAG:人力資源HR | 大學生 | 應屆畢業生 | 職業規劃 | 大學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