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拖延症」是很好的習慣》這篇文章的觀點?

原文鏈接http://blog.renren.com/blog/44432371/872935283

沒有人人帳號的可點擊http://www.douban.com/note/240696538/


兒子:

你問了我一輩子為什麼如此窮困潦倒,我現在可以給你說清楚了。

那個時候我在人人網上看到了一篇叫做《「拖延症」是很好的習慣》的文章並且一直奉行到今。

但是,高考前最後一晚上才去看書,結果沒有考上大學。

找工作時候到最後一晚上才去準備,結果沒有老闆要我。

好不容易找了個老婆,結婚最後一晚才去準備,娘家人不幹就給接回去了。

就這樣很久以後我找了一個和我一樣奉行這篇文章的女孩。是第一次本壘時,快射才去買套套,但是沒控制好節奏,就有了你。

我這輩子唯一一次沒有拖延的事情,就是在死前把這篇遺書寫宀


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認為,只有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時間坐標參照中保持平衡的人們,才能充分享受生活:「如果只局限於其中一個坐標,那麼生命觀就會發生偏差、受到局限。」 時間感知失衡的一個例子便是「輕視未來」,這一容易導致拖延的狀態也體現了人類的某些天性:當一件事情或者一個目標的時間設定在遙遠的將來,比如為自己創建退休金賬戶、給孩子的大學教育基金,那麼就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看上去沒有實際上那麼重要,以至於許多長期、重要的任務遭遇拖延

事實上,有些情境下的拖延還會給我們帶來其他好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一件被推遲的乏味任務被別人完成了。」此外,比如購買過程中的拖延,最終會因為商品過季而打折;如果你連爭吵都拖延,可能會利用這段時間平靜下來,更有效率地解決爭端而且避免傷害到親友;甚至,如果偶然的拖延並沒有令你受到懲罰,那麼,這難免會讓你期待奇蹟的再一次發生——要知道,我們養成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因為它可以馬上為我們帶來一些益處,即使是「拖延」這種看起來反效率的習慣

拖延作為一種處事的策略,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些事拖延後這件事可能被別人處理了從而使我們順利逃避了,或是使得做這件事的代價變小了,或是在最後關頭被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式的處理了。當然人生中的那些重要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持久地去做好。比如:重要情感維繫,自己的知識體系管理等等。對這些事我們絕不能拖延。所以我覺得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區分你要做的事,是否需要拖延。正如上文提到的,我們大部分人會犯「輕視未來」的錯,僅僅著眼於「現在我」,忽視了那些重要有意義的事。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出我們真正認為重要的事,通過建立一些行為習慣來做好從而盡量避免拖延。舉個我在哈佛幸福課看到的一個例子:幸福課的講師提到他出於對高質量婚姻的重視,在婚後保持著每周約會兩次的習慣。若被中途打斷他必然會事後去彌補。克服拖延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些行為習慣,習慣養成後一切就變得順其自然了。而對於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事,有時候就還是活得隨心一些吧,該拖就拖,沒心沒肺的2B青年才能歡樂多嘛~

參考資料:

有種快樂的代價叫做拖延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procrastination-bill.html

幸福,就是現在和未來的平衡點

http://www.guokr.com/article/5982/?utm_source=bshareutm_campaign=bshareutm_medium=douban


看了、覺得很扯蛋。

本人工科生、智商平庸、試過突擊、考試是過了、可是考完就忘了、有時候想想過去的一年裡學了什麼好像也沒多少剩腦子裡、這不是赤裸裸的在浪費青春么。。。


完全不同意。

1. 只要把「考前會劃重點」這一前提去掉,一切都不成立。

2. 你不可能永遠幸運。

3. 一個通篇沒有邏輯和理性的人在論述邏輯和理性不可靠,這,真的不可靠。

4. 學本事不是考試不是背書,人生更不是。

5. 最可怕的,是讓它成為習慣。


為什麼你會懼怕「拖延」呢,為什麼你擔憂在最後一刻前完不成工作呢?因為你對你的工作效率、對你所面臨的問題缺乏足夠的理解,因而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心。於是,你徘徊在「做」還是「不做」之間,徘徊在「現在做」還是「等等再做」之間,游移不定,畏懼躊躇。明明覺得等等再做也不晚,又擔心萬一等等再做完不成怎麼辦。其實,真正讓你陷入焦慮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這種擔憂的情緒。你現在即使不做,也無法瀟洒地把它拋在腦後。

我覺得文章說的部分道理也挺正確的。你要是再不做就來不及了的話一定會去做,但是之前你總是在躊躇。所以才需要GTD系統,把事情記錄下來,然後在必要的時間提醒你去完成。當然,如果之前你有空餘的時間,也可以給一些事情做些準備,但是並不需要刻意地為一個月之後的一次約會做什麼準備。


這觀點很扯淡啊,考前突擊確實很有效,但這隻限於大學本科,高中的知識雖然可能比大學簡單,但周期長內容多,靠那麼一兩周的突擊絕對沒用,大學只用考一本划了重點的書,那麼一個星期的突擊是完全夠的,可是考試完了以後呢,還能剩下多少?用這個例子說拖延症是好事未免有點牽強了,畢竟不是每次突擊都能無意外的順利完成,最後時刻能激發自己的潛力確實不錯,但這難道不是平時的積累結果嗎,如果一個完全的菜鳥讓他在短時間內突擊成功,這種可能性你認為有多大呢,還是老話說的好,天道酬勤,別想著最後關頭爆發有多麼美了,這就是為自己的拖延症找借口而已。


不做<拖延到最後一刻<早早的很有效率的完成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做到語出精闢?
每次敲鍵盤都超用力的人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從小拇指到食指輪流敲桌面會比從食指到小拇指更流暢順手?
大家在生活中怎麼看待左撇子,或是認為左撇子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如果將來你的小孩是左撇子,你會去糾正他(她)嗎?
有什麼提神、不困的好方法?

TAG:習慣 | 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