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Linkin Park 的新專輯 Living Things ?

請注意問題問的是「評價」,不是「聽感」。

傳送門:http://www.xiami.com/album/51124


看到很多答案說商業化…事實上按照Mike Shinoda自己的說法,他們最商業化的恰恰是Meteora甚至Hybrid Theory這兩張專輯。

Mike自己就不止一次的表示,他們在製作Meteora這張專輯之前就對新金屬感到了厭倦。如此說來的話,MET這張專輯才是很標準的迎合市場期待以及消化創作庫存的產物,而非後來那幾張偏離商業成功的作品。

在2007年M2M這張專輯出來的時候,還是高中生的我就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林肯公園要搞商業化的話,他們直接沿襲前面兩張已經商業成功的專輯的風格,迎合粉絲的口味不就完了?

很有趣的是,現在是2015年,八年來很多東西都不一樣了,只有兩樣東西沒有變。一個是不斷拿自己的熊想法去打破已經足夠成功的商業模式的林肯公園依舊被得不到迎合的歌迷認為實在是太迎合商業,另一個是我依舊是光棍。

某些搖滾歌迷的思路確實有意思,一個樂隊不迎合他們的口味了,便是迎合商業。換言之,這些樂迷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這群人身上大概是無利可圖。好悲傷。

好了不吐槽了,在The hunting party都出來好久了的現在,評價一下living things。

這是一張沒有太多亮點,但是從編曲到製作都成熟自在而遊刃有餘的作品。

說實在的,林肯公園最早期的作品,很多時候都表現的像…嗯,像在演唱會上抱著立麥大幅度的甩頭的Chester一樣,悲劇點的就像是在演唱會上比劃著手勢rap的Chester一樣——看過林肯公園演唱會的朋友都懂我的意思:單薄而生硬。是的,縱然感情充沛,但是依舊單薄而生硬。雖然其中很多歌曲我都願意隨時拿來單曲循環一百遍。但是其中的一些違和感就像one step closer的mv里那幾個傢伙蠢萌的造型一樣令人不忍直視。

熱情而生硬,情感充沛而編排單薄。縱然那確實是我最愛的林肯公園的樣子,但是確實有時候會想起來會囧到捂臉。

而從M2M開始,再到了這張living things,那種生硬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

像powerless這首歌——必須要說我並不是太懂音樂的格律,但是我能聽出一段安排的恰到好處的情感的流淌。無須蓄意的鋪墊,也沒有炫技式的爆發。這並非是最討我喜歡的一首,但是這種在情緒上流露的恰到好處而又回味悠長的歌曲,在之前的專輯裡並不是太多見。我一時能想的起來的,也不過就是M2M里低吟淺唱的in between。

In my remains是比較典型的貼了林肯公園標籤的作品——只是少了前兩張專輯裡硬塞也要塞進去的CC咆哮(沒錯我就是說runaway),它也不負眾望的成了這張專輯裡最討大部分歌迷喜歡的一首歌,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對這首歌,我的感覺就是,他們顧自玩的熊開心之餘,好歹還是照顧了一下眼巴巴希望原來的LP回歸的我等歌迷的。它算是駕輕就熟的操起了原先的LP模式,如同一部中規中矩的美國大片,技巧成熟,製作精良,足夠吸引人。確實,隨手拿來給時興的美國大片配上當主題曲絕對合用。

整張專輯除了里victimized有點莫名其妙,burn it down匠氣過重以外,哪怕其他歌曲中有些我真不覺得好聽(比如I"ll be gone),哪怕還有兩首我到現在沒能把曲子和歌名對上。但是它們當放在一起,總體是自有一種很自在的從容,由內而外的渾然天成的感覺。這是音樂技巧上的成熟和樂隊成員在性格上的成熟共同造就的隨意。

接剛剛打比方提到的Chester在現場十分違和的甩頭和說唱的梗來對比,這張專輯就好像是韓胖子在現場搓碟一樣——你很難說這是林肯公園的標誌或精髓,也基本沒人會認為這能戳到歌迷的痛點,但是它就是讓人感覺看著非常順眼。

因為他們確實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的很high


我從linkin的混合理論一直聽到現在的《living things》,我覺得他們的歌沒有變難聽,不贊同「花兒樂隊」理論,新專輯裡的In my remains、powerless 都很好聽。

樂隊變風格很正常, 現在他們的歌曲不像剛剛出道時發泄不滿、宣洩怒氣的音樂占多數。我欣賞他們過去的、現在的歌曲。


不知道各位商業化商業化叫的那麼起勁,是不是真的理解商業化的意思了。

LP以新金風格出道,十分討喜,即便Mike早就心生厭倦,CC也覺得自己都三十多還在奔奔跳跳簡直害臊,但是LP為了迎合受眾口味長年堅持新金,唱片張張大賣,卻張張都是稍微修改了旋律和歌詞的HY翻版,毫無新意,唱啥玩意都一個味——這才叫商業化。

LP以新金風格出道,十分討喜,但是Mike早就心生厭倦,CC也覺得自己都三十多還在奔奔跳跳簡直害臊,於是LP尋求轉型,並且走火入魔,唱片銷量不復昨日,風評越來越差,粉越掉越多,但是LP無所畏懼,一往直前,拚命走心,直到曾經的粉絲變成了黑子,黑子變成了路人,他們還是如此一如既往,尋求突破,屢戰屢敗——請問都這麼走心了還黑他們商業化,是不是沒找對點啊?

當然我不是說LP是朵白蓮花,商業化,他們當然商業化了,收費制 Linkin park Underground 後援會和樂隊紀念電影難道還不夠我們黑的?但談論專輯,就像 @林布 所說的,MTM開始,LP盡數都是偏離商業成功的作品。

另外,請各位路人黑不要跟風地一路花兒樂隊花兒樂隊,不說高端黑,作為一個合格黑,起碼要做到在喻體上的「具體,生動,形象」,二者等級不能差太多,隨便就敢扯一個花兒樂隊來黑LP,你看用慕容曉曉來黑taylor swift合適嗎?


謝腰

其實自從第一張專輯後,Linkin Park就和金屬越走越沒什麼關係了。(狹義點兒說是Nu Metal,因為Metalheads普遍認為Nu Metal不是Metal,相反Nu Metal可能對各種風格更加包容)能和Linkin Park相提並論的也並非那些True Metal樂隊,而是類似於Coldplay,Maroon 5,Green Day等搖滾大牌兒們。如果說在混合理論中Linkin Park還有些有意思的元素值得聽聽,那麼這張即使是免費下載來的我都會覺得占硬碟。

所以

希望他們像花兒樂隊一樣商業成功。


聽完這張之後我豆瓣簡評是這樣子的

美國五月天,你們現在的階段是走到「為愛而生」嗎?趕緊的到後青春的詩吧,然後再來個第二人生也好啊。


Hybrid Theory 最經典

Meteora 最成功

後面的就是嚴重商業化的結果了

別期待什麼 沒事幹聽著玩吧

初中上課拿CD機偷偷摸摸聽他們打口盤的感覺一去不復返


如同樂隊一步步的處境一般:一群活著的東西


頑固如我,到了這一張也不得不承認我看到了他們的本質:


從最初混沌理論的叛逆發泄,到現在的成熟,看事物的角度更高更大氣了,LP陪著我一路成長起來。真正的音樂成大成者,最後的主題都將是大愛,比如MJ,比如埃爾頓約翰。


我覺得挺好的啊。。。roads untraveled超喜歡。每次聽都超傷感。


呵呵,樓上好多自以為是的裝逼者


像green day那樣堅持自己青蔥的音樂風格 還不是照樣被噴。其實音樂有變化是好的,但最近LP的確有點向流行洗腦歌靠攏了。


不錯,我聽的第一首林肯的歌Castle of glass就是其中的。


或許是並非搖滾狂熱粉的緣故,我並不介意LP的轉型,對於說他們越來越商業化的看法也不敢苟同。搖滾我聽的不多也就涅槃啊夢龍啊酷玩啊曼森啊啥的。但真正讓我能耐著性子聽完從出道到現在的專輯的就只有LP。而且LP無門無派集眾家之長很早前就掛在度受百科(…)上了【這是句舉例?有些人把LP打上各種標籤,認為只有怎樣怎樣才是LP,LP必須怎樣怎樣才能對得起他們以前掏的鈔票買的專輯。但他們忘記了就好像人總會長大一樣,LP也在變化,它已經不是只會憤怒的發泄和吶喊的LP。我可以聽著Faint嘶吼,但並不妨礙我唱著Castle Of Glass流淚。


應該是樂隊的轉型之作,我覺得這張的電子搖滾風格挺好的。其實好聽就行,很多樂隊是很難超越以前的自我,所以LP想開闢新的自我,這也是專輯傳遞的主旨:生命? 進化? 原點。


樂隊風格變化很正常啊,莫名其妙很多人認為不金屬了就不是好樂隊了,歌迷的愛好會變化,人家樂隊就不能變了嗎?主唱歲數大了,嗓子總是那麼吼難受,換個風格嘛。不過還是挺贊同美國五月天的說法的。。。


推薦閱讀:

編曲的工作具體是什麼?
如何評價張靚穎音樂會中演唱《第五元素》中的《The Diva Dance》?
談一談近代音樂中對傳統的反叛現象。?
為什麼昆汀的電影很少用原創配樂?
既喜歡聽搖滾重金屬又喜歡聽古典樂是什麼感覺?

TAG:音樂 | 搖滾樂 | 金屬樂 | 林肯公園LinkinPark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