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中有無類似於印度那樣的貧民窟?其原因何在?
原問題為「中國為什麼沒有形成像印度一樣的貧民窟?」 ,具體內容表述不清。by 胡江
謝謝邀請。
很有意思的問題,破題一下,中國有沒有「中國特色」的貧民窟,這是不清楚的,畢竟這麼多人口,總有所謂「貧民」,總有聚居的地方。 但是中國有沒有「像印度一樣」的貧民窟,我們還是可以大致推導一下的。先看下印度的貧民窟是怎樣的嘛~先吐個槽,之前世博會的的口號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所以我們見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行為,讓生活更美好的做法就是把所有讓人感覺不美好的人,都趕出城市去。
當然,戶籍制度就是一個好理由。印度德里在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之時,也做了類似的事情,把留宿街頭的乞丐和「苦修者」(其實在外人看來,後者和前者區別不大)也全部趕到了一個距離比賽場館較遠的地方圈著。
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進程(我一直搞不清楚城市化進程和城鎮化進程的區別,是否都是urbanization的不同譯法,然後專家們玩文字遊戲的結果 )好像在重複的做一件事情,把窮人逼走,從城市中心逼到城市邊緣,甚至城市之外的地方去。 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存在於城市中心甚至是核心地帶的「像印度一樣」的貧民窟我們很少見到。當然,像@胡江 說的那樣,違章建築和棚戶區也是存在的,但這和印度的貧民窟還是不同,待會兒解釋。再扯個無關緊要的,因為中國的緯度比印度高太多了,所以中國人不太有流浪和露宿的習慣。我每次看到睡在海淀橋地下裹著棉被的人就會特別難受,這樣真的不行,可是似乎沒人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印度就更沒有了,在首都德里,每一座天橋下都是成群的流浪漢和下層勞動人民,諸如人力三輪車夫和一些苦力,就直接躺在地上。德里冬天也凍死人,但不至於像北京這麼冷。 佛弟子袒露右肩,執掌向佛,到了中國不也得加衣服嘛。 城市中沒有數量那麼龐大的流浪漢和乞丐,貧民窟也就不好存在了。@李楠的答案在制度層面上解釋得很中要點,我覺得這大概可以解釋中國一方面的原因了。
但是制度層面上還有一個也蠻重要的原因的,叫貧民窟政治。 舉個例子,2010年的時候有一個孟買的富人爭議性地當上了議員,原因呢就是因為他私人擁有Auto(三輪車)出租給窮人讓他們維持生計,這就意味著他手裡擁有這麼多選票。儘管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對,可是民選的結果是不能改變的。印度的政府總是式微的,畢竟還是有反對黨的,而貧民窟問題處理不好,就可能成為把柄。
好,來說說印度的貧民窟了。為什麼我們說中國的貧民窟不存在呢,因為我總認為貧民窟是類隔離制度的一種遺留。印度的貧民窟大家不熟悉,但是美國的各種貧民窟裡面的典型人種區分就很明顯了。
我不認為種姓制度是隔離制度,但是它在貧民窟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賤民」即「不可接觸者」是貧民窟的主要居住者。因為印度教認為看他們一眼都是不潔的,更別說住在一起了。這部分人沒權沒勢,宗教又隔斷了他們改變社會屬性的途徑,他們聚集在一起,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就變成了貧民窟。所以印度貧民窟的形成是有一個先決條件的,這是中國不具有的。其次,去過印度貧民窟或者在網上看看圖片都可以感受到,貧民窟極端惡劣的生活環境。這是愛衛生的中國人無法忍受的,慚愧的說一句,我生活閱歷還不夠,我去到過中國城市中最窮的區域,和印度貧民窟比起來也是乾淨整潔的。
最後,印度的貧民窟的存在地位有些尷尬。因為政府是想努力去除蠻大一部分貧民窟的,這是社會的一個不安定因素。但一方面掣肘於政治因素,另一方面印度是私有制國家,那些劃塊地住下來超過十年的貧民們,就已經擁有了土地私有權。這就不是一支城管或者幾個房地產商意志可以解決的了。當然,印度也有強拆問題,著名的tata集團就在辦工廠的時候做過類似的事。
所以,發展到今天,在寸土寸金的孟買,貧民窟就成為了一個很符合社會中下層人民居住的地方。隨著政府致力於改善貧民窟的為生環境,保證供電供水,孟買的貧民窟其實好了許多。孟買貧民窟里有很多居住者都是城市白領,他們之前還抗議「貧民窟百萬富翁」損害了他們的形象。 然後孟買最大的貧民窟DHOBI GHAT,實際上也是孟買的一片功能區。這是孟買幾乎所有酒店和大型洗滌中心,可以在網上搜搜圖片,頗為壯觀。這也是印度的一大特色,能夠用手工勞動力的時候,他們堅決不用機器。這種帶有功用性質的貧民窟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特殊的居民區。 以上三點,是我覺得「像印度一樣」的貧民窟存在的表現。 開個玩笑,貧民窟這個詞,資本主義色彩太濃了,我們換個稱呼或許中國還是有的。戶籍制度,城鄉差別對待,土地公有制。
曾經去過一個北京北邊三個小時左右車程的貧困村(承德豐寧某個村),兩個孩子共用一條褲子,輪流下床。同去的一領導老淚縱橫,說不相信離北京這麼近的地方會這麼窮。
其實隨便搜搜就知道,全國一半以上的農民,貧困人口幾千萬人。http://news.163.com/11/1116/11/7IVQIH9600014JB6.html如果可以自由流動,那麼去城市尋找機會肯定是首選:貧窮不是資源/能力的缺乏,而是機會上的孤立。
人的智商/能力分布在各地沒有太大區別(金子哪裡都會發光在統計上是瞎掰)。而機會上卻有實在的差別(同樣炒個蒜苗在東京,北京,鐵嶺的工資不可同日而語。高考分數線也是個例子)。
所以,如果我是農村貧困人口,肯定選擇北京上海。就像日本人選擇東京一樣。(日本人管去東京尋找機會叫「上京」。今天東京很多有名人都是當年上京來的。所以有江戶兒都敗給外地人的說法。 )
但是因為 戶籍制度(暫住證), 城鄉差別對待(各種福利制度的差別:北海道人可以在東京拿低保,四川的農民去北京也拿不到), 土地公有制(參考農民工子女學校被關停的新聞), 農村的窮人難以在城市聚集起來。我覺得有關這個問題,秦暉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的分析非常好。簡單的回答是:「任何國家的貧民窟都是城市新移民構成的」,中國的城市新移民主要是農民工群體,由於中國農民工是能勞動的進城,不勞動的都在農村呆著,因此不具備形成典型貧民窟的條件。
【要點1】無論在哪個國家,所謂的都市貧民都是新移民,也就是今天講的「農民工」,不過「農民工」這個詞只有在中國才有,因為中國有所謂身份制的問題。
【要點2】紐約與巴勒的「都更」過程,最大的區別是巴黎窮人住在郊區,富人住在城裡;美國窮人住在城裡,富人住在郊區。美國市中心的衰落是窮人驅逐富人的過程。
【要點3】南非諸多現象和中國一樣,比如種族隔離時期南非有一個很有名的「候鳥」現象——大量的南非黑人是城市裡的流動勞工,家在外面,每到聖誕夜前就會出現交通擁堵,大量黑人回去過節;聖誕長假過後,大量的黑人回來,把車站擠得水泄不通。
【要點4】如果廉租房不是給城市新貧民蓋的,那是給誰蓋的?難道讓住豪宅的人申請廉租房?我們現在的保障房制度雖然是向西方學習的,但基於基礎制度不一樣,還是有很大問題。
【要點5】西方的問題是福利房本身的問題,中國的住房保障制度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種「負福利」保障制度。中國住房保障制度最大的問題是:經適房優先公務員,廉租房不給農民工。
【要點6】中國現在沒有貧民窟問題,但有嚴重的家庭離散問題,一講到農民工問題就要講到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的「三留守」,「三留守」在中國加上農民工,家庭離散在中國達到了兩、三億之多,這在將來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要點7】要麼給他自由,要麼給他福利,要麼兩者都給,這些方式可能都有缺點,但最不持續的是,既不給福利,也不給自由,而企圖用一種兩棲人的辦法避免所謂的城市化帶來的弊病,這種現象既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要
點8】「租戶權」概念我覺得是城市貧民解決住房問題時所需要加以維護的概念。如果你不能給他們更好的,那他們現在住的地方至少不能無條件的驅逐他們,中國
特殊的租戶權是指相對於政府而言的租戶權,而非相對於房主而言。在發達國家的租戶權是指租佃雙方的權利,比如我租了你的房子,我和房主之間就有權利和義務
的關係,可中國現在驅趕租戶不是房主,而是政府,所以我們現在的租戶權是面對政府的租戶權。
【要點9】中國人的福利觀念一定要從感恩型福利觀轉變成問責型福利觀,這個福利是我們向政府要的,而非政府恩賜我們的,政府給了我們不用感謝,政府不給我們就要。
大部分國家都有或是有過貧民窟,但偏偏在中國沒有大量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也與西方國家一樣:大量的農民湧入北上廣或者其他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他們也如現在印度的年輕人一樣懷抱著夢想或是迫於生活壓力來到城市。可有所不同的是,其中的失敗者並沒有在大城市裡建起大量的貧民窟,不少人在城裡過不下去的人又回到了家鄉。反觀大多數印度與拉美農民則不行,因為他們進城前已經將土地變賣給地主了(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們幾乎是孤注一擲地將全部的家產帶到城市,一旦失敗他們就無家可歸,於是這些「失敗者」就在城市裡建起了大片的貧民窟。當然這也跟那些所謂的「民主」政府處理不當有關(比如缺乏戶籍管理制度保障房建設),不過其發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土地私有制,使得當地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就如同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兼并。只不過古時的農民在喪失土地所有權後只能當人家的佃農,現在的農民則可以進入城市作社會的最底層。 ————————華麗麗的分割線———————————————————————————————— 以下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化的一些資料: 「從1860年開始,英國殖民者在印度全國推行土地私有化,不到10年,全國80%以上的土地都被1%人口不到的大地主佔有,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現在,10億印度農民中的8億多沒有土地,世代靠給地主當佃農租地主的土地為生,辛苦一年,風調雨順的話,收成的80%要繳納地租給地主,災年就只能賣兒賣女賣老婆還地主的地租,4億多印度農民食不果腹,每天能吃到一頓飯,忍飢挨餓,連電燈都沒有見過,印度每年的糧食產量不到中國的一半,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人均口糧不到中國人的60%,還都集中在地主手裡,每年500多萬農民被地主餓死也就不足為奇了,印度地主將農民繳納的地租糧食出口給自己掙錢,也比給印度農民「白吃」划算多了,「天經地義」的,這也是印度地主創造了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的「奇蹟」的原因.....」(以上內容源自百度文庫) 由此可見土地國有化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沒有貧民窟,犯罪率與販毒情況相對緩和了許多、社會的不穩定性大幅降低以及失業人口下降等等。這就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創造了極好的社會條件,也便於中央的政策調節。 可以試想一下:假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將土地所有制放開,內地的許多農民就會變賣土地——尤其是那些年輕人們,狂熱地追求美好的生活,要到沿海城市去闖闖。但至少有50%的人會失敗,因為城市裡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產生如此多的工作機會,況且現實與他們的設想相差甚遠。如果要估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失業率會有高的話,那麼就直接看看現在的農民工有多少即可——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是工人,回鄉務農即是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又在城市裡無法工作,那麼他們都是失業者。 這樣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首先影響的就是就是年代朱鎔基的國企改革——如果城市裡本有如此多的失業者,那麼再讓一批工人下崗,這種做法對整個社會穩定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是極具毀滅性的:印度遲遲不敢進行國企改革,也是害怕下崗的工人會造成支持率暴跌,最後落得政府下台的悲慘結局。(這個不是全部理由,但至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下面的事各位知友也都可以想到了:沒有國企改革,中國經濟的騰飛就 只能永遠寫在紙上。當然在那時那是貧民窟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總結一下:貧民窟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深入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然而由於政府沒能處理好城市化與農村發展的關係,致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後在城市裡建立大片貧民窟,導致這一問題長期存在。
這個和土地所有制有一定的關係
從建國到90年代初期,每個農民都是有自個名下的土地的。孩子的婚喪嫁娶,也是有宅基地做依靠的。沒有大規模的無地農民湧入城市後再滯留城市,農忙時還會回鄉務農。也就是說,除了在城市裡,還有更好的安置。
但近十年的國家政府來看,被剝奪土地農民越來越多,但一直沒有什麼安置政策出來。老一代的農民沒有城市的生存技能,新一代的農民教育又沒跟上。
這個不是給他們搞箇舊村改造就可以的,也不是有個公租房就行的。 所以,看看城市邊上的城中村等等。我想中國式的貧民窟正在成形。還是存在的,深圳上海都有,中國俗稱城中村戶籍制度是一方面,拆遷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一線城市補償成本太高
說一個原因,目前很多農民工在老家有地,所以如果城市裡混不下去了就回老家去,貧也不在城裡貧了。所以現在搞城鎮化,把農民的地徵用,將來回不去了,貧民窟就會形成了,拭目以待哦~
孟買貧民窟:
上海貧民窟:
前者也就比後者差在熱帶debuff吧。
中國確實還有很多窮人,也有很多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以及在繁華城市邊緣充滿貧困的「城中村」,但中國卻沒有如同印度、巴西等國家那龐大的貧民窟。
這其中的原因,就個人以為,首先在於中國的土地制度。土地的公有決定了,在中國只要你有農村戶口,那麼在法律與政策上,政府就有義務為你提供土地。所以在根本上並不存在貧民窟形成的必然因素——失地農民。所以只要你是農民,那麼你就必然有一塊可以回歸的土地。也因此,現如今無數公知精英們高聲鼓噪的土地私有,不但無法解決農民財富問題,更會導致大規模的土地兼并與失地農民——土地公有的時候,確實存在地方領導營私舞弊欺壓良善強買強賣無償拆遷的行為,但這種行為卻是有制約的!因為在法律層面與政策層面,這些行為都是非法的!地方政府在把農民的土地多走之後,必然需要補償!而一般稍有理智的地方官員,在監察嚴密公眾輿論強大的時候,也絕不敢做出這種撈一筆毀前程的「一鎚子買賣」。
而如果土地私有到個人,落到每個人頭上頂多十畝土地,而以個人的力量在沒有政策保護的情況下,去對抗資本團體的收買,那也只能說是螳臂當車!幾千年來的經驗與歐美的例證都證明了,個體小農完全無法有效應對大利益集團的盤剝掠奪!而土地私有後,政府與利益集團的勾結必然將更加輕鬆順暢——對於政府來說,不再有必須補償的農民,一切買賣都是你情我願的自由交易。而賣了地之後你窮了也是你活該;而對於利益集團來說,只要把交易包裝的合法,那麼便也再無秋後算賬的後顧之憂了。而那些失地的流民們如何聚集,那都是別人的事兒了。再怎麼追責也追不到我身上,因為我們已經不再「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了,所以相應的責任我們當然也不用再承擔了~~~~~~~~~所以說,別再對那些精英公知所鼓吹的鄉愁念念不忘了,那不是屬於普通人的期望。前兩天南方周末邀請大V公知們進行的討論會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們要的是「鄉紳階層」。因此,在跟風追隨著去鼓吹土地私有的時候,最好先看看歷史,你會知道地主的盤剝與失地農民的悲慘;再看看自己,你會知道鄉紳階層的鄉愁裡面著實沒你那一份~~~~~~~~~
因為新中國沒有貧民,只有P民。P民住的房子就叫違章建築。政府覺得不和諧時就會以公益的名義,借法律之手和諧掉這些讓達官貴人礙眼的建築。
前面的回答純系個人落後思想,請大家無視。 學術上的討論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哪一個等於「貧民窟」 經濟觀察網 秦暉 http://www.eeo.com.cn/observer/gcj/2011/05/05/200567.shtml於是在官方的稱呼中,中國是沒有「貧民窟」的,有的只是「棚戶區」、「城中村」和「違章建築」。在一般國家,貧民窟這個稱呼只能使人同情於貧民,並問責於政府促其施以援手。說是有損於「國家形象」容或有之,說是有損於貧民則純屬無稽——難道對他們犁庭掃穴、毀「窟」逐人反倒有利於他們?而「違章建築」的說法就更妙了:他們不是需要救濟的窮人,而是應受懲罰的「違章者」!政府可以對他們任意行使權力,但無需對他們承擔什麼義務。
一般那叫城中村,雖然房東都尼瑪超有錢!但是真的非常髒亂差有木有!污水橫流到還罷了,天天小孩兒哭,大人叫,整條街上全部都是麻將館……
百度:貧民窟的定義十分模糊。聯合國的貧民窟定義是最惡劣的住房條件、最不衛生的環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窮人避難所。 百度:印度的貧民窟是歷史的產物,是隨著人口的增長、農村的破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而逐漸形成的。 由此可見:1、印度貧民窟土地屬於公共用地,中國居住條件較差駐地一般屬於租住有產權人的房屋;2、印度貧民窟沒有物業管理,中國居住條件較差駐地屬於村委會、社區的管理範圍;3、印度貧民窟的居住人群多為無業或失業人群,中國居住條件較差駐地居民大都屬於體力工作者和小手工業者;4、印度貧民窟的居民基本屬於赤貧,中國居住條件較差駐地居民中不乏百萬千萬富翁。 最重要的區別——意識! 中國官方的意識形態沒有貧民窟滋生的土壤 ; 中國居住條件較差駐地的居民不願承認自己生存的現狀
一方面我們有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入的數量和速度,保持總量可控。
另一方面中國也有破爛不堪的城中村,媒體不容許報道,文件中也是用很隱晦的詞語一筆帶過。
你懂的。1.自70年代起,貧民窟在城市管理領域就已經不再是一個貶義詞了,在50年代左右,西方學界對於貧民窟普遍的看法是「貧窮」「違規」,而後來更多將其視為新城市移民,視為城市中合法合理的一部分,承認了其有效的市民身份和土地權益,並且越來越多地發現了其正外部性,例如提供了廉價的人工服務,參與了市民政治活動,促進了城市公平,增加了城市彈性和潛力,加速了城市建設,等等。與拆除貧民窟相反,很多國家為了保證這些外來人口能夠長期在城市生存、服務於城市發展,甚至想方設法減慢其生活區的發展速度,防止其過快進入紳士化(gentrification)階段,因為這一階段會導致不可逆的商業化、投資進入、中產階級湧入、生活成本上漲,使得貧民窟居民喪失可負擔得起的生活場所。畢竟,城市發展不能成為把窮人逼走的理由。
2.貧民窟里居住的,大部分不是真正的貧困戶。他們和中國的農民工類似,在鄉下或者郊外有自己的土地,如果呆在自己家鄉,生活並不窘迫,來到城市只是為了接近更好的公共服務和工作機會,他們的收入也並不低。在西方的城市規劃領域中,有一個專門的詞語指代這一現象——urban poor,即只發生在城市的貧困,它是生活資源分布與居民住房分布不平衡的產物。這種貧困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貧窮,人們並非毫無選擇地淪為赤貧,而是主動放棄了有較好住房條件的原居住地,為了追求更好的資源,更多的機會,簡陋地蝸居在了發展程度更好,當然地價也更高的地區。簡單來說,就是住房條件和個人發展二者不可得兼,於是捨棄前者選擇了後者。看到有答主說貧民窟居民進城前變賣了自己土地,目前尚未在專業文獻中找到類似的說法,個人認為不太可信。
3.印度等國家沒有戶籍制度,居民離開原居住地,來到發達地區務工,依舊依法享有各項社會福利,例如醫保,社保,各項津貼,其子女也可以接受義務教育。另外,由於土地私有制度,蝸居十年或二十年(具體時間因國家而異)即擁有了腳下的土地,相當於不花成本地合法佔有了一塊高地價區的土地,十分划得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欠發達地區的居民自然會大規模遷移到發達地區,這是一個幾乎沒有負面效應的選擇。
4.由於土地私有制度,政府和開發商是無權拆遷貧民窟的。印度、巴西、印尼等發展中國家,都曾有過政府以高價補償,並免費分配安置房為條件,建議貧民窟居民搬出的嘗試,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於居民對於其土地的強烈歸屬感,以及抱怨安置房位置不理想等等。而在政府看來,這樣的做法也確實成本過高,所以就乾脆不搬遷他們了,而是直接對他們的居住條件加以改造,例如保證供水供電,建立公共設施,發放住房改建補貼等等。雖然貧民窟依然存在,但起碼居民的生活質量能得到改善。
5.其實站在城市的角度來看,城市也是需要這些貧民窟的,因為它以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勞動力,保證了城市生產活動的可持續性。此外,現在學界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貧民窟的自組織(self organization)現象,表現在對外和對內兩個方面。對外,貧民窟往往會自發地發展出龐大的手工產業集群,給城市居民提供高效廉價的手工產品(例如編織品、木工產品)以及手工服務(如洗衣縫紉服務、維修服務等),成為城市商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內,貧民窟會自發形成自己的管理制度,這種自下而上發生的管理,往往比政府自下而上的管理更有效,甚至還會發展出自己的託兒所,自己的仲裁中心等代替政府服務的機構,這些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貧民窟內部的秩序,雖然說依然有很多無法避免的問題,但貧民窟卻像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帶著一堆問題維持下來了,沒有崩潰瓦解。
6.貧民窟的政治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其居民雖然不具備投票權,卻仍然擁有其他各項政治參與(participation)權利,並成為了左右政府決策的重要力量。如果要頒布政策減少外來人口,或對已有貧民窟進行大規模搬遷,政府的執行壓力會非常大,通常不會有哪屆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願意接下這個鍋。
7.基於以上的現狀及其原因,很多國家並沒有排斥貧民窟,而是默許了它們長期存在,至於政府要做的,就是保障其生活條件,把「貧民窟」變成「稍微高端一點點的貧民窟」。UN habitat也專門成立了千禧年計劃(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並提供資金以及國家間合作渠道給發展中國家,鼓勵他們對貧民窟進行就地改造,從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如果能保證每一個居民擁有尚可的生活質量(UN habitat以及世界銀行的標準是,住房擁有水電氣,周圍環境清潔不易傳播疾病,居民享有醫療教育等服務),貧民窟不貧民窟,其實已經不再是個問題了。
參考文獻:
Dovey, Kim. "Informal urbanism and complex adaptive assemblag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 34.4 (2012): 349-368.
Sorensen, André, and Lake Sagaris. "From participation to the right to the city: Democratic place management at the neighbourhood scal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lanning Practice Research 25.3 (2010): 297-316.
Hamdi, Nabeel. The placemaker"s guide to building community. Earthscan, 2010.
AlSayyad, Nezar. Urban Informality: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s from the Middle East, Latin America, and South Asia. Lexington Books, 2004.
Marcuse, Peter. "Reading the right to the city." City 18.1 (2014): 4-9.
咱這的城中村就是有名的貧民窟
利益無關:哥租住在這
城中村跟貧民窟不一樣,城中村的出現是由於城市擴張,把原來郊區的農田佔有,郊區的農村被城市包圍起來,村民不是貧民。城中村只是基礎設施不太好,居民收入等等跟普通市民沒有太大區別,一旦拆遷,暴富。南美貧民窟的出現是城市化過快,外地農民大量湧入形成新的聚落,但工作崗位、收入、住房交通等基礎設施跟不上來。中國缺少貧民窟的主要原因:1房價高,限制外地人大量湧入。2基建好,修路建房造橋供電跟得上。3政府管的嚴,看見有貧民亂搭亂建,就畫個圈圈,拆。
不匿。答案是應該有的。相比於其他回答的蟻族,蝸居的·我所見到的或許更符合這個貧民窟的概念。爺爺是來自天津的鐵路工人,鐵路修到哪就跟到哪,靠著出力養活了我爹他們兄妹四個,(雖然家裡沒細說,但我估計是京九線),後來隨著公司建立辦事處,一群鐵路工人也隨著定居在了位於豫東的商丘,在那西北角,當地人管那裡叫鐵三局,由於隴海線的車站口朝南,道南道北的發展是兩個極端,這是背景。母親是最後一批包分配,廠子效益不好倒閉後,在離家兩三公里外建設路上的煤炭廠工作,在同一條路上就隔著不遠的一個十字路口矗立著一棟孤零零的樓房,五六層樓高。它沒有中國大部分住宅區會有的圍牆,甚至連個防止外人進去的大鐵門都沒有,要是想的話從路口走幾步就能進去看看,但是沒有人會過去,周圍雜草叢生。要不是晚上能看見那棟樓的個別房間會有亮光我都不知道會裡會有人住,而整棟樓看起來跟受了恐怖襲擊一樣,除了零星的住戶外,整棟大樓連個窗戶都沒有,光禿禿的連毛坯房都不如。那棟房子或許沒有產權,水電或許也沒有,是個三不管的地方,都是幾個窮苦人家,在那個一百多塊就能在周圍租個百平房子的地方,若是有錢他們應該早就搬出去了吧,照這樣看冬天當然是燒不起煤炭的,不知道他們如何熬過。對了,南北向的道路兩旁還種著高大的梧桐還是楊樹,他們擋住了樓房的採光,看起來更陰森了,幾年前家住農村的舅老爺為了多掙點錢,在煤場出力,在一個清晨下了工要騎車趕回幾十里外的家,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就是在那不遠,我更感覺那裡有股莫名的力量。現在家裡條件變好搬離了那裡,但是直到我離開之前,那裡乃至道北依舊是破舊,灰撲撲的沒有活力,甚至在時間的力量下,這個十多年沒有多大改變的道北更北像是個快要死去的老頭子,整個地方都和繁華的道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高鐵修建了,那些貧窮者,與因拆遷動工,附近店鋪關門,而失去工作者生活並不會變得美好,平民窟已經擴大了不知凡幾。最後,那棟房子位於建設西路和新建北路的西北角,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要結合歷史發展進程看現在中國的城市處於擴張階段,需要大量土地來容納新入城市的人群,因此需要大量的房子而建房子的土地從哪來?一般是首選貧民聚居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樓層低矮,環境差,拆遷價格低,因此,這些地方成為開發商及政府首選的拆遷地段,因此,往往還沒等貧民窟形成規模,就己經被拆遷並成為新的樓盤,那些處在貧民窟中的人,也因拆遷暴富,成為富人,從表面上看,貧民窟就徹底不存在了。然而,到了城市化進程的末端,當城市不再需要那麼多土地建新房的時候,貧民們聚居的地方就不會再有拆遷的動力了:新入城市的人群缺乏,使得拆遷所需的資金缺乏,而政府想拆遷,那也得解決貧民的生存問題,政府也很難有經濟上的財力來施捨給貧民像樣的住房。沒有人會願意為貧民們的新住房出錢。那時候,貧民窟將會慢慢地形成並擴大,直至穩定下來,等過二十年,再來看看政府們是怎麼解決貧民窟的問題吧
誰說沒有的?
北京地下室當中,目測居住著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
所以,值得當局高興的是,他們把那些年輕人都趕出去了。
北京清理地下室出租屋 百萬鼠族遭遇大清掃
@李楠的答案當然是重要原因,對這個問題更加直觀的原因還是,政府不允許「看起來」破壞社會團結安定的東西出現。城中村就是中國的貧民窟,只是貧民窟的叫法更像是一個政治概念,而城中村則是地理概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