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普通話,在中國還有哪些地方相距甚遠,卻擁有能夠互相交流的方言?
偶然一次,我發現蘇北,魯南,皖北有些地方方言相似,可以正常交流,但是這是因為地理位置較近。那麼除了普通話,在中國還有哪些地方相距甚遠,卻擁有能夠互相交流的方言?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緬甸北部到陝西南部,西南官話直接橫掃。
但是如果將西南官話理解為國語的一種變體的話,以多數通用成分理解,那基本上就是直接橫掃至黑龍江南岸了。
====
另外,說西南官話內部都對不上的朋友可以歇歇了,那是因為你們語音容量太小,換句話說就是聽得太少。建議持有此觀點的朋友問問自己家裡的長輩看看能不能聽懂其他地區的「多數通用成分」。我相信只要稍微跑過幾個地方的中國人都能明白,西南官話是內部差異最小的方言之一了。我小時候在黔南、遵義、貴陽都呆過,去陝西鎮坪工作調研的時候直接跟他們用「遵義-重慶」口音的西南官話對話,完全沒有問題,在我聽來那邊的西南官話只是有區分翹舌音而已,在表達方面若是排除音調,其「多數通用成分」和普通話其實也是比較接近的,所以被很多人拿來充數的「土詞」概念是不構成對「多數通用成分」影響的。
看看以下幾個音節:
zue-zu-roulue-lu-nu-nuexio-xue-xiaowan-waenyu-yue-yi區別大嗎?對於西南官話來說?反正在我聽來,五組只不過都是「肉」、「六」、「學」、「碗」、「魚」的西南官話不同地區的發音而已,如果這些都對不上,那語音容量真的太小了…這個問題可以變為
中國有哪些方言島?不能保證所以方言島和本部都能通話但是相當一部分是可以的
三亞和東北
1.如果滿語還沒消亡如此迅速的話,東北滿族人可以和新疆伊犁的錫伯族人交流吧,東北到伊犁算是相當遠……
2.那麼新疆的土爾扈特人(蒙古族)也可以和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卡爾梅克人交流。從裏海到新疆,也算相當遠。
3.算上近代漢族大移民,距離遠的,下南洋時候海峽華人的粵語、閩南語、客家語也能和內地交流。
4.客家民系不按地域分類,那麼可能台灣、廣東、江西、福建的客家人比較容易交流吧,但方言差異不知道有多大。
5.海南話也屬於閩南語範疇,從來源來講和福建某些地方閩南語應該可以交流無礙。
6.天津話由於燕王掃北和李鴻章的淮軍導致形成的語言孤島,那麼天津人也可以和安徽忘了哪個地方的人溝通。
土爾扈特東歸、錫伯族西遷、衣冠南渡、流放海南、下南洋、漢人開發台灣、燕王掃北等這些都算遠距離遷徙hhhhhhh
若有錯誤和不足請指出hhhhh那必須是西南官話。
那時候我很天真,一直以為雲南人和貴州人說的是四川話。不過這也不難理解,我猜測這是因為四川人大量移民到雲貴地區(家裡有不少親戚去雲南做生意)
後來遇到漢中人和宜昌人,發現他們也說四川話?!這就很顛覆了,因為只聽說湖廣填四川可沒聽說過四川人遷居到陝西和湖北。然後了解以後,才發現西南官話覆蓋了很大的區域和人口,而四川話(主要是西南官話成渝片)只是西南官話的一種。
西南官話覆蓋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大部、湖南西部、陝甘南部,以及西藏的昌都地區和廣西的桂柳地區。如果試著在中國地圖上標出這個區域,你就知道這有多麼恐怖了。而且,西南官話內部一致性非常高(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南方方言),我大學在北京讀書,親測能夠和甘南湘西桂林的同學直接方言交流。我想無非就那麼幾種情況。
其一,同樣一種方言的覆蓋範圍大,導致不同地方雖然相距較遠,但能夠互相交流,如有答案提到的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官話方言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市,但廣西、湖南、陝西和江西也有不少地區有分布,是官話方言里分布範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區。從湖北到雲南一千多公里,不說無障礙溝通,但互相交流肯定是沒問題的。
其二呢,就是移民等原因形成的方言島了。比如北京官話。北京官話,雖名稱中有「北京」二字,但其分布範圍可不僅限於北京。新疆也是北京官話的重要使用區域,其中北疆地區的北京官話主要是1950年代開始的生產建設兵團人口遷移形成的。北京與北疆相隔2000多公里,這真是『相距甚遠』了。
除了北京官話,還有膠遼官話。被其他東北人說成有股「海蠣子味兒」的大連話不屬於東北官話,而是膠遼官話,與隔海相望的膠東半島說的是同一種方言。
黑龍江二屯、虎林的膠遼官話分布是名副其實的方言島,據說此地的居民主要來自山東省安丘市。不過現在任何地方都不是一個孤島,在人口不斷遷移和相互交往中,這些小的方言島都會被周邊的方言同化吧。
不過我舉的例子都是官話方言,如果你語音容量夠大,對語言敏感度夠強的話,整個官話區的人你都能與之交流。來張官話的分布圖。
歡迎補充。
參考資料:
許寶華, 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 6464.
城市群的劃分考慮過方言的相似度嗎?
東北三省和三亞,最新形成的離得最遠的方言島→_→
正經回答:我現在能想到的一個是客家人作為一個特殊民系的存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再一個就是都在說的「方言島」。至於西南官話,只能說地圖集很誤導人。
問題中描述的蘇北,魯南,皖北,本就同屬於中原官話區啊,差別不大很正常。
看看中原官話區的分布:
往西北方向都到達伊犁霍城了,東南方向可不只蘇北皖北,「蘇南吳江縣菀坪鎮、皖南廣德縣部分地區、浙西北長興縣部分地區」這幾個是有名的方言島。從霍城到蘇南、浙西北至少有4400多公里。
如果是大官話區的話,範圍就更大了。
圖出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E%9F%E5%AE%98%E8%AF%9D
我是北吳的,感覺吳語和湘語,單向可以通,吳語聽湘語。我聽老湘語(雙峰話),對方不用太多本地辭彙的話,不難。吳、湘共同的特點是保留全套濁音,老湘語像沒有入聲的吳語。反向聽懂應該比較難。新湘語更容易聽懂,特地去聽了長沙彈詞,基本完全可以聽懂(也許是他正好講得比較簡單)。官話區就不要說了吧,會普通話的話,官話基本都能聽懂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陝西中部及寧夏南部那一片和東幹人
說一個不是中國國內但是可以和中國方言相通的吧。
中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處,有被稱作"陝西村"的地方,講著地道的陝西方言。他們也被稱作東干族,源於陝甘回亂西逃的回族。
詳情見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9%99%95%E8%A5%BF%E6%9D%91/6881674?fr=aladdin
我校王國傑教授曾對"陝西村"深入考察,並且有專著和論文問世
《東干族形成發展史——中亞陝甘回族移民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1999年2月第二版。(此書在學術界評價極高)《中亞東干族族源族名考》,《人文雜誌》,1997年第1期。 《中亞東干族與蘇聯的衛國戰爭》,《東歐中亞研究》,1997年第4期。《中亞東干學與中國回族學》,《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論中亞東干族的方言特點》,《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05年第6期。最典型的例子是天津話,和徐州、皖北、魯西南和豫東方言是非常類似的,有語言學家曾經在皖北宿州某縣用天津話和當地人對話,當地人居然沒分辨出來對方是外地人。原因是因為,天津衛最初的居民是當年明成祖遷都到北京時從這一代帶過去的子弟兵,所以天津形成了典型的方言島現象,市區和周圍縣城方言都不一樣。。
閩南話,潮州話,廣東話這幾種方言隨著福建和廣東的華僑華人走出國境,遍布東南亞和歐美。東南亞以閩南話(當地稱福建話),美國的廣東話較為普遍。另外,廣西也有白話(廣東話),台灣則通行閩南語,廣東的潮汕話、雷州話和海南的海南話也算閩南語(未必能和廈漳泉台的閩南語想通),浙南閩語受到閩南話,福州話(閩東話)和溫州話(吳語)的影響基本上也通不了
客家方言,七大方言里變化最穩定的一種方言。老師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客家話到東南亞華人區還可以用,因為幾百年前有客家人定居。
整個官話區應該都能無障礙對話吧,最少應該是北方官話區。
大學時 老公來自內蒙的舍友和我們宿舍的一個山西妹子竟然用方言溝通起來了……看的我和老公一臉懵比
四川重慶話跟廣西湖北陝西雲貴小部分地區都能聽懂
歪個樓。大家都說西南官話區交流無障礙。我曾經也是這樣想的。但我一個瀘州合江人出去上大學,南充,重慶的同學說我講的根本不是四川話,他們完全聽不懂。然後我們就全普通話交流了。
感覺題目描述不是很清楚的樣子,東北方言和北疆城區新派方言可以互通的,不知道算不算。
不過客觀來講這還是屬於普通話互通的範疇.....
歪個樓,廣西壯語和泰語基本能夠互相通話,但廣西和泰國並不接壤。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漢語拼音中的二三聲?如何快速掌握髮音要領?
※同治回亂對陝西方言有多大影響?
※「這」和「那」這倆字在普通話交流中可以不可以念作「zhèi」和「nèi」?
※漢語大部分方言為何會出現大規模濁音清化的現象?
※如果沒有現代教育,漢語音系會怎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