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拉丁語與中世紀拉丁語有哪些主要區別?

近來在對著英譯擼I.33(安利: https://pan.baidu.com/s/1mhNhKfA 密碼: u78r),突然想到這個問題了惹...

想知道一下,一般學拉丁文的經典教材和事例都是選用古典拉丁語的,很少會涉及中世紀拉丁文,因此大多數學習者可能相比起來對中世紀的拉丁文獻不那麼熟悉...所以想知道一下,一般來說,中世紀拉丁文與古典拉丁文相比有哪些主要的變化呢~?再以及中世紀不同地區所寫的拉丁文獻會有哪些細微差別,這些差別是否會導致不同地區出現一定的溝通障礙?感謝指教!


謝邀

中世紀拉丁語(Medieval Latin) 與古典拉丁語的差異比較大,但總體上說辭彙與句法都趨向簡化,更加貼近現代印歐語的用法。所以,熟悉古典拉丁語的讀者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就可以比較熟練地閱讀中世紀作品.

中世紀拉丁語在句法上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1. 冠詞的逐漸產生:古典拉丁語數詞 unus, -a, um 演變為冠詞:unus puer [a boy]; una femina [a woman], etc.; 指示代詞hic/haec/hoc, ille/illa/illud, iste/ista/istud 發生了混同,並開始向定冠詞演化(尤其是hic和ille,最後變成了現代羅曼語的定冠詞),而分詞praefatus和praedictus被作為最為新的指示代詞使用。
  2. 由 quod 引導的間接引語:間接引語在古典拉丁語里要用Accusativus cum Infinitive (ACI) 結構,而在中世紀拉丁語里ACI被替換為由quod引導的從句,從句動詞可以用直陳式也可以用虛擬式,遵循時態序列。比如,古典拉丁語里Dicit Gallos esse fortes對應中世紀拉丁語Dícit quod Galli sunt fortes; Dxit Gallos esse fortes則對應Dixit quod Gallos fortes fuerunt. 在Venerable Bebe中,有一句話同時使用了兩個結構:Dico me scire et quod sum ignobilis.
  3. 不定式表目的:在古典拉丁語中,目的的表達非常豐富,包括ut/ne引導的目的從句,ad+動形詞,ad+動名詞,目的分詞,causa/gratia + 動名詞/動形詞 這五種主要的表達方式,而中世紀拉丁語不定式開始取代部分這些形式。
  4. habeo 和 debeo 替代被動迂說法表示義務:比如古典拉丁語中Urbs nobis defenda est對應中世紀拉丁語debemus urbem defendere.
  5. habeo 作為助動詞與完成被動分詞聯用:libros perditos habeo [I have thrown away / wasted books]
  6. 直陳式與虛擬式混同:主要發生在從句中,獨立的hortatory, jussive, optative, potential等用法依然存在。
  7. 古典拉丁語中由表懼怕,希望,承諾的動詞引出的,由ut/ne引導的賓語從句,在中世紀拉丁語中變為不定式從句:Caesar metuebat, ne Galli castra Romana oppugnarent &>&> Caesar metuebat Gallos castra Romana oppugnare.
  8. 對希臘語中動態的模仿:有的動詞被動態表示中動的含義:Spiritus Dei ferebatur super aquas [God was moving himself over the waters];有的動詞則直接變成了異態動詞: viari &< viare, to travel.
  9. 新的時態和變位的出現:現在主動分詞與sum結合,表示continuous aspect: Laudans sum[I am praising]; laudans ero [I will be praising], 儘管後者在古典拉丁語中應該用將來主動分詞:laudandus(a) sum. 另外,fui而不是sum被用於與完成被動分詞聯用: laudatus sum 變為 laudatus fui. 第三,四變位法將來時被規則化了:faciam, -es, -et 變為faciebo, -is, -it.
  10. 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分析化: magis加原級表示比較級,multum加原級表示最高級。magis在古典拉丁語中僅能與以-eus, -ius, -uus結尾的名詞這樣聯用:magis idoneus
  11. 獨立主格,獨立賓格的出現:獨立主格,也叫nominativus pendens, 可能是受到Late Greek中獨立主格的影響,也可能是拉丁語獨立產生的.
  12. dum 作為連詞在時間從句中獲得了cum temporale 的作用.

詞法上,一些屬第三變位法的動詞被規則化了,尤其是用supine詞根合成了一批第一變位法的動詞,如:capio, capere, cepi, captum變為capto, captare, captavi, captatum. 在名詞的變格上,一些詞在某些變格形式中使用其他變格法的詞尾,比如ignis與格複數ignīs替代ignibus出現;senatus, -us 的屬格出現了senati的形式. 類似地,Ille 的單數與格出現了illo的形式.

拼寫上,

  1. 短i經常被寫做e: menus &<&< minus; ille &<&< illi
  2. u與o混同: suppotatio &<&< supputatio; victuria &<&< victoria
  3. y與i混同:sydera &<&< sidera; ocyor &<&< ocior
  4. ae, oe 兩個雙母音簡化為e: que &<&< quae; Egiptus &<&< Aegyptus; celum &<&< coelum &<&< caelum.
  5. 類似於西班牙語和法語,多餘的e/i 會出現在以雙輔音開頭的詞前:eschula &< schola.
  6. 單輔音被加長:cottidie &<&< cotidie; dicciones &<&< ditiones
  7. ph 被 f 代替:profetam &<&< prophetam
  8. di &>&> z: baptizare &<&< baptidiare
  9. ti &>&> ci: eciam &<&< etiam; precium &<&< pretium

很多詞的意思也發生了變化,比如casa在古典拉丁語中表示簡陋的破屋(hut)而不是房子(house),後者用domus表示,而在中世紀拉丁語中casa泛指房子. 有的詞被同義詞取代,如ambulare取代了ire表示to go; comedo 取代了edo表示to eat,不勝枚舉。

另外還有很多零散的語言現象,想(chá)到再補充吧。

參考資料:

Medieval Latin - Wikipedia (中世紀拉丁語英文維基)

Mittellatein - Wikipedia(中世紀拉丁語德文維基)


謝邀,答下古典拉丁語和中世紀早期存在的通俗拉丁語的語音差別。

輔音:

母音前的/e/和/i/變成/j/(音變發生好像早於中世紀)。

/t/ /d/在/j/前齶化成/ts?/, /jj~dz?~dd??/。

/k/ /g/在/j/,/i/,/e/前齶化成/tt??~tts?/ &< /kj/, /jj~dd??/ &< /ɡj/。薩丁語不齶化,達爾馬提亞語在e前不齶化。大野雞法語以及北部奧克語隨後還發生了/k/ /g/在/a/前齶化,不過/ka/齶化和/ke/齶化結果不一樣倒是了。

/n/ /l/在/j/前齶化成/??/ /??/。

尾輔音逐漸消失。動詞變位中的尾t在1世紀龐貝的塗鴉就有消失的例子。當然大野雞法語連誦時還能保留這個t也是一大奇觀。尾-m好像公元前就掛了。

La Spezia - Rimini同言線西北的方言(法西葡等),詞間短清輔音濁化;長輔音變成短輔音。

母音間的/b/和/v/不分(音變發生好像早於中世紀),包括La Spezia - Rimini同言線西北的方言中從/p/濁化來的/b/。

-ns-變成-s-。

/kt/ /ks/ 在La Spezia - Rimini同言線西北通常/k/變/j/,在義大利通常變/tt/和/ss/,在更東部的羅馬尼亞變/pt/和/ps/或/s/。

/kw/非/a/以外的其他母音前變成/k/(音變發生好像早於中世紀)。大野雞法語由於/ka/齶化產生了空位,所以/kwa/後來也變成/ka/了。

/h/逐漸不發音(音變發生好像早於中世紀)。

母音部分待續。


上面的知友舉了辭彙上的差別,那我稍微提提syntax上的變化。

  1. CL中的一大nuisance: indirect speech,一般是由acc.和inf.所實現的,而在ML中,則直接由一系列conj.來表達,如quod。

比如說這邊Bede的一個例子: dico me scire et quod sum ignobilis, 這邊quod之前的部分中的me和scire就是dico牽出來的indirected speech,後面的quod所帶的部分就是新的結構sum ignobilis

2. 還有一個超級煩的東西,subjunctive在ML中被大量的替代,並不是說這些規則就不存在了,只是當時知識分子一般更多的使用present participle來替代比如說qui和cum所帶出來各種類型的clause,有點類似於ablative absolute,只是ML種的participle不需要使用abl;還有就是ut和ne作為marker出現的少了,更多的是以一個可以表現期許的動詞跟著一個Inf.來表示

這邊的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對於habeo和debeo的用法的傾向改變,一般來說在CL中,如果要表達義務會使用gerundive,但在ML中,這倆詞使用的更普遍一點

3. 然後sum的用法也開始改變,ML時的知識分子開始對它冷漠起來,比如說在表現perfect passive的時候,與其使用sum,他們覺得不如使用fui更能表現時態

4. 然後demonstrative pronoun也來事了,hic, ille, iste以及ipse開始享用orgy,含義各種摻雜,間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在諸羅曼語言中,ille和hic變成了definite article,unus開始變成indirect article;而在CL中,不存在的。

5. 形容詞的comparative有的時候和它的兒子以及它的爸爸搞亂*了。

magis本來是個adv,在ML中開始當positive adj的形式使用來表達比較的含義,還有么multum和nimis可以當做最高級來用了(微笑)

6. ablative absolute在CL中幾乎是沒有直接替代的方法的,但在ML中,出現了Nom. Absolute和Acc. Absolute,但這個在當時應該大概屬於不怎麼入流的,其實我覺得這些變化絕大多數(並不是全部喲)點不講道理(逃)

7. CL並沒有什麼progressive action這種玩意,也就是說do既可以說i give 也可以是i am giving,但ML悶聲發大財,我的古希臘語基本等於不會,但好像ML?這邊的變化是從希臘語來的,也就是使用一個present participle再加一個sum來構成一個在現代英語中最能被顯著表現出的一個特色periphrasis。其實看這個詞也能大概猜出來是從哪裡來的。

8. CL的動詞只有active和passive,但好像希臘語?中有多一個reflexive voice,個么有些ML中的知識分子就想搞個大新聞,為了模仿這種,就把動詞變為被動狀態,哪怕這個動詞的意義是主動的,你想的沒有錯就是CL中的deponent verb,但這個例子我並沒有找到(懶),但我覺得大概可以在新約中找到。

9. 還有一些的就是一些單詞拼寫的變化,然而我並不懂和orthography有關的知識。


那麼多大神邀請我,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讓我開心的是,上面已經有大神給了很好很詳細的答案啦,那我就只需要負責吐槽曬書就行了。

所以各位即將看到的(又!!)是一篇無乾貨的吐槽曬書貼,覺得煩趕緊關掉哦!

本答案僅關於中世紀哲學拉丁文,其它中世紀拉丁文不在本人的能力和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有一批廣義上叫做中世紀的哲學家,比如波愛修斯(5-6世紀)這種,其母語還是拉丁文,所以寫的文章爐火純青,我覺得一點不輸給古典時期的作家,這種作家的拉丁文我一般不看的(自從某一門哲學拉丁文開頭選讀《哲學的慰藉》之後我就把波愛修斯拉黑了2333)

例句:

出處:

而如果我們看真·中世紀的哲學拉丁文,就真的變成了一門死語言,廣大哲學教授每天冷漠臉.jpg地用拉丁文碼字,風格基本上是這樣的:

(根特的亨利:quodl. IV, q.7,這本書我之前沒看過,但是我找了找我的電子書,發現這是唯一一本可以直接複製裡面文字且很高清且不是阿奎那的中世紀哲學方面的pdf……)其實他的書我也有一本,但是因為那本沒有高清可複製pdf,所以我就沒有選裡面的段落,曬書在最後)

這種文章讀起來感覺有點像讀今天的碼農用java和C++什麼寫的代碼……

大家想一下,如果未來中國成了世界科技第一強國,然後什麼中國人日本人歐陸人互相之間用英文一臉冷漠臉.jpg地碼文章互相交流,寫出來的英文是個什麼鬼樣子,就可以理解這種中世紀哲學拉丁文的樣態了(其實當今的科技文章也差不多是這樣了吧?)。

這種文章和西塞羅、波愛修斯或者奧古斯丁時候的哲學文章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在於,它有非常非常多固定的句子,比如這段話的第一句:

Et propter eandem causam, ut etiam dictum est

「因為同樣的原因,如同說過的那樣……」就是個固定的句子,到處都有。

不僅套路句式很多,這一類哲學文章的句子結構也很固定,如果我們把這裡亨利自己寫的句子,和他原文中引用的奧古斯丁的句子對比一下,這差別就非常明顯。

首先是奧古斯丁的句子:

(奧古斯丁《三♂體》(大霧),第十卷,第七章,我自己的譯文,可能會有翻譯錯誤)

Non se tamquam sibi desit mens requirat. Quid enim tam cognitioni adest quam id quod menti adest? Aut quid tam menti adest quam ipsa mens?

「心靈不會像自己對自己不在場那般地來自己找自己——有什麼東西之於認識的在場,能比得上心靈之於認識那樣的在場呢?或者說,有什麼東西對心靈的在場,能比得上心靈對自己的在場呢?」[即,有什麼的在場,比心靈對自己的在場更清晰明確的呢——我注]

啊!多麼文藝!多麼小清新!多麼哲♂學!

而且看看那些動詞啊主語啊擺的位置,就是那種讓你想很久「tmd他在說啥」的「高級」句式——雖然句子本身不算糾結變態。

然後是亨利的下一句(註:該段文字沒有任何現代譯文,而且我對這個人和他的自我認識理論也不熟悉,因此全段有可能翻譯錯誤,歡迎廣大大神指正打臉):

Unde et si mens se specie sua cognosceret, illam speciem in se ipsa sicut in speculo spirituali reciperet, ut non solum species illa esset ratio tamquam medium ad cognoscendum se, sed etiam posset esse obiectum cognitum in quo se cognosceret.

「進而,如果心靈通過它的種(species)來認識自身,而那個種在自身中如同在精神的觀看[不知如何翻譯,英文可能會翻譯成spiritual watching]中那樣被把握的話,那麼那個種就不僅僅具有如同自我認識的中介(medium)那樣的內涵(esse ratio),而且也能夠在自身之中成為自我認識的認識對象。」

什麼玩意兒???

在亨利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句子的結構非常固定而有規律(unde...si...ut non solum...sed etiam...),主語謂語擺放得很規整,你不需要思考這些東西是怎麼組合起來的,所以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文采,而且有很多固定的學術辭彙(recipere, sicut之類),總而言之,就是有一股濃濃的科技文味道。

這一方面說明了,拉丁文在當時的哲學圈中已經成了一門死語言,大家往往只用固定的套路來寫作,沒有對語言本身的興趣(除了少數例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當時哲學學科的成熟,學科討論的標準化。

(其實最愛用套路的是阿奎那和他那一派哲學家,文風枯燥無比,但是我實在不想拿阿奎那做例子了……)

附錄:

最常見的套路動詞:

dicendum est(要說明的是)

videtur(似乎)

quaeritur:要探究……

patet:顯然

ostendet:揭示出……(和上面那個差不多)

想想今天我們寫英文文章,如果一直寫什麼because, therefore,然後把一堆簡單句這樣毫無生氣地連起來,考雅思寫作應該會拿5吧?然而誰知道呢,再過兩三百年,說不定全世界的英文文章都變成中世紀拉丁文的風格,氣死美國佬/英國佬,哼!

想想就好爽~

還有一些中世紀哲學拉丁文語法方面的小東西:

(課堂筆記暫時找不著了,找到了再詳細補充,寫兩三個記得的)

esse放在一句話的開頭經常表示there be;

sed有時候不是「但是」的意思,而是表示遞進;

ens, entis(being)這個分詞在哲學文本經常出現。

我那本根特的亨利的書:

炫酷的封皮:


我就講講辭彙上的差別,以中世紀拉丁語詩O Fortuna(哦,命運女神)為例。

順便說一下,這首詩被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譜成曲了,《非誠勿擾》男嘉賓被淘汰時放的就是這首詩。

Sors immanis et inanis, rota tu volubilis, status malus, vana salus semper dissolubilis, obumbrata et velata michi quoque niteris; nunc per ludum dorsum nudum fero tui sceleris.

Fate – monstrous and empty, you whirling wheel, you are malevolent, well-being is vain and always fades to nothing, shadowed and veiled you plague me too; now through the game I bring my bare back to your villainy.

這裡的michimihi的中世紀寫法,而mihi就是ego的與格(ego,mei,mihi,me,me,ego,meus)


推薦閱讀:

拉丁語名字Aloysius是如何從法語Louis演變而來的?
有哪些可唱性高的拉丁語歌曲?
為什麼拉丁語和德語的三複中性人稱代詞和三單陰性人稱代詞主格都是一樣的?
拉丁語的語法結構究竟有多糾結?
一些拉丁語單詞中的字母上面有「-」的標誌是什麼意思?

TAG:語言 | 語法 | 拉丁語 | 語言演變 | 古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