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部分方言為何會出現大規模濁音清化的現象?

古漢語一定時期以前區分全次清濁,而今只有少部分漢語方言(包括普通話)保留了清濁對立(如吳語)

清濁和送氣曾經是辨字辨義的重要標準,為何現在大部分方言都只區分送氣(全清、次清)?希望從語言學上濁音清化的原理談談,謝謝!


濁聲需要氣流周期性地衝破聲帶而引起聲帶振動,而阻音是強氣流在上聲道受到較高阻礙而成,所以濁阻音可以清化,形成阻清-響濁兩相和諧的格局。所以漢語方言和其他一些語言會有濁音清化。

聲調的陰陽分化不是漢語濁阻音大規模/較普遍清化的原因。假如普遍,去聲無陰陽分化、入聲無陰陽分化的方言本應以濁音不清化為更常見情形;而陰平陽平調值很不相似、陰去陽去調值很不相似的方言本可以清化得更大路。把濁阻音清化普遍性解釋為大槐樹、孝感鄉、朱重八等神話居然可能更安全:佔人口和地點數目優勢的官話方言們在某次大轉用大重塑時就主要來自相似的幾個建健不分的母體。上位語的長久生存與生育機會分別提高其誘變(讓其他方言們學自己的某步語音演變)與推平(輸出自身同音關係)的能力;而「某個同音現象或語音演變在大移民大洪水大改造前就進入了某屆上位語」(不管現象是不是官話方言帶頭),是最容易解釋這個現象普遍的。

還有一個角度,現代各官話方言的調值-調類配對關係也算豐富了,但平上去不僅就其中哪些分陰陽存在主流,平送仄不送也普遍。<全濁弛聲論>為平送仄不送提供了一種語音解釋:低送高不送。如果基於調高調形的解釋是正確的,那調值面貌較豐富、普遍平送仄不送,這兩者就不像是既在相近時間形成又都得到繼承至今。

以六南為例,方言也可以很自發地產生同一現象,古清濁去同音字變普遍時不一定要與官話方言有密切聯繫,我考慮把為何南方方言里,上去入聲普遍分陰陽,而官話方言里基本不分?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從解釋官話延伸到解釋這部分方言。


因為聲調的出現。

同一調類中濁音調值容易偏低,非常容易形成調值平行(比如24和13)的陰陽調類分化。然後調值的對立會和清濁的對立特徵同時存在。這就出現了冗餘。因為聲調系統的存在,最後就很容易變成僅通過調值對立來辨義,清濁對立可有可無而慢慢消亡。

吳語的清濁對立和入聲都很很堅挺,所以有些確實出現了聲調作用的弱化。湘語不了解。

我專業方向不是音韻學也不是語音與音系。也不懂歷時和類型學。所以以上都是道聽途說,看見沒人答就隨便說幾句。還是等上述領域的大神來詳細解答吧


濁塞音不容易發;即使發了,也不容易維持。這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和兩個次要方面。主要方面是(1)歷時演變中經常發生濁聲清化,因而(2)共時分布中濁塞音少於清塞音。次要方面是(3)兒童學話過程中先學會清塞音,後學會濁塞音,和(4)失語症病人先失去濁塞音,後失去清塞音。

——朱曉農《從群母論濁聲和摩擦:實驗音韻學在漢語音韻學中的實驗》


謝邀,,這個我是這樣看:

如果從「塞音二分」這個結果來看,全世界都這趨勢

很多語言從一開始就只有二分,比如閃語、南島語;而一開始三分的往往也有二分的趨勢

背後原理大概就是人體口腔構造云云

各種語言,通往「塞音二分」的道路五花八門

A、日耳曼,古印歐的p、b、bh 變成了 f、p、b

B、羅馬,變成了 p、b、f

C、斯拉夫,b和bh合併

D、漢語多數、緬語、衛藏、泰語、越南語:b瓦解,按各種規律併入p、ph

幾個奇葩

E、閩南語,b在閩方言瓦解後,大概在五代-北宋,閩南的m又大規模變成b

F、日語、波利尼西亞語,本來就只有p-b二分,大概在2000年前,竟然連二分都能合併為一個p

G、還是日語,原先的b消失後,大概從1500年前開始,由 -nVpV、-mVpV 等音節重新產生 -bV,這裡V=部分母音;日語在最近的一千多年裡,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增加濁音音節,實質上恢復了塞音二分

H、韓語,本來只有二分,但最近幾百年,由複輔音 sp- 產生了 pp-,變成了一種很奇怪的三分


拋個磚。

個人淺見。可能是多數漢語方言在演化過程中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對立逐漸強化,並覆蓋清音與濁音的對立,清濁對立弱化並消失。

Icelandic冰島語與Scottish Gaelic蘇格蘭蓋爾語也採用類似送氣不送氣對立,兩者濁音系統似乎也不發達,比如都沒有系統性的濁塞音(b,d,g),但有擦音(v)和(f)的對立。

僅僅查到這兩個,可能還需要其它語言的依據來支撐。

如有錯誤還請指出。


謝謝邀請。聲調不是必要條件,白語數個方言七八個聲調還清濁對立。印歐語、南亞語沒有聲調也在濁音清化。我想可能是雙音詞大量產生導致音位可以簡化不需要精細辨義。(袁明軍《漢白語調查研究》。)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現代教育,漢語音系會怎樣發展?
古代音韻學既無法證實又無法證偽,還能算科學嗎?
前鼻音後鼻音的歷史,以及漢語發音優劣?
如果國家發表了第三代簡化字,會是什麼樣子的?
「榮」字的讀音是如何變化的?

TAG:漢語 | 音韻 | 漢語方言 | 語言演變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