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建築,閣樓經常沒有被利用?

中國常見的瓦房,雖然外觀上是尖屋頂,但是室內的吊頂一般是平的,屋頂與吊頂之間的空間一般不被利用,下面這種建築形式非常少見。請問這是為什麼?


中國當然不是沒有閣樓,很典型的就是清代的徽州民居的二樓,層高低,就是閣樓,故事裡常見的小姐在樓上跑馬廊偷看秀才來訪的情節就發生在此處。大家如果去烏鎮這樣的古鎮老民居改造的旅館,也能住到這種閣樓。

但問題在於為什麼多數情況下不用?

其實答案我覺得,就是因為地寬人少,沒有高密度人口居住壓力,自然不需要樓房,也不需要閣樓。廣大農村都是一層房屋為主,即使北京城,也是大量的四合院,而沒有蓋樓房,即便兩千年前的漢代,技術上已經可以造很高的樓。

但為什麼會沒有高密度居住需求呢?

近代主要是因為沒有城市化。而城市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結果,工商業需要人口密度,形成密切的分工協作,才有城市化的進程。西方的高密度樓房,也是來自於幾百年前開始的資本主義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而在之前的農業時代,他們也是住平房的。

徽州地少人多,所以會有較多的二層民居,也來自於高密度居住,而且也是近代徽商發展的結果。類似的浙江古鎮,上海弄堂,都是人口聚集的結果。


有啊。閩東寧德樓下村大宅,外觀只是一層的大廳,內部卻分隔出三層空間(樓梯在兩側)

但由於採光原因,頂層(也就是樓主想問的「閣樓」部分)通常作為穀倉。

有圖有真相。


南方以及很多人多地少用地緊張的農村的民居都以二層樓為主,一層公共起居空間二層是居室,因為單體進深很小,根本形不成有實用功能的閣樓空間,所以到二層就夠了。

北方民居一般用地不緊張,院子大,但是房子進深也很小,抬梁結構,梁架占空間極大,也形不成有效閣樓空間。

大型建築的話,你要爬過架子就知道,即使是進深很大的大殿,樑上能站人的空間有,但是大部分空間要靠四腳著地上鑽下鑽才能爬過去,根本沒法用。

當然了,對於較大型建築用於居住生活而不是儀式空間的話,古人對於提高利用率還是有辦法的,比如仙樓,就是單層建築室內用裝修再加一層樓,這是恭王府錫晉齋,照片都是網上隨便找的,侵刪。

這是故宮倦勤齋的室內仙樓:

這一小型建築室內熱鬧非凡,極盡奢華,除了仙樓,還有室內戲台,這個亭子就是戲台,對面二層仙樓,樓上才是寶座,遺憾的是不還不能對公眾開放,因為空間太小,裝修又珍貴嬌氣,有興趣可以自行檢索,也可以去室外看看,在故宮東北角,真的很小的小房子小院子,從外面沒法想像室內這麼複雜。


首先說說官式建築。

確實,中國古代官式建築一般不會利用大屋頂內的空間,這並不是沒有承重的技術。想法,官式建築經常會有一層天花,這層木板雖然以裝飾為主,實際上也足以承受幾個人的體重。故宮太和殿維修時就有爬上天花,發現藻井上的鎮殿神符的情況。

我以為,官式建築沒有利用閣樓上的空間,一是結構上的原因。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抬梁式是世界上最費木料的承重方式之一。一根根疊起來的梁栿如牆一樣,其間還有攀間,隨枋。所以大屋頂內的空間實際上不那麼寬敞。

聖母殿,可見一根根栿已經和牆差不多了,進深方向一排柱子都對應一堵「牆」。

同樣,大屋頂內的空間也只有裡面幾架比較高,而邊上則相當低矮。實則可用空間不多,何況這「內槽」經常還會有藻井。

藻井很漂亮,但是需要佔用不少體積。

所以結構導致官式建築的樓頂,可利用的空間很有限。

第二點是思想上的原因。中國傳統的觀點,建築本身不重要,而更注重群體,而且也不認為大屋頂內的空間是住人的,即使利用,也往往作為藏寶閣之類的使用。而如果建築空間不足,中國人的解決方法往往也是再蓋一個而不是在屋頂上做文章。可以說中國人本身就沒有重視閣樓的作用。

第三,大屋頂內的空間很可能用起來並不舒服。大屋頂內的保暖是非常差的,採光就更不用想了。雖然理論上和技術上可以開老虎窗或者像日本人一樣在屋頂上開洞,但這樣做同時也要增加大量的構件,很可能得不償失。考慮到中國建築的木構架是一直在簡化的,相比會想到做一個複雜的形態,古人更有可能想到的還是再蓋一座屋子。

——————————分割線————————————

有人說中國南方的屋頂也是得到了利用的,確實,南方建築常常在天花之上藏東西之類。但這樣的利用並沒有達到西方那樣能夠把閣樓作為一個房間去居住的程度。

原因很簡單,南方民居的天花都是這樣的(圖片攝於南潯)


我要說因為風水布局,你們信嗎?

頂、梁、柱,這種在房間內突兀,人如果在其中居住,在其中看來有違氣的循環。不利身、神,健康。

這就是為何要各種吊頂的原因了吧。


1 剖面角度

啊 被評論驚呆 仔細一想 南方下雨多 坡度更抖 囧了 此時我情何以堪 不小心就反了(′?Д?)」

要不我重新寫一個 就不提什麼南北方了!

。。。。。。。。重答!。。。。。。。

大概是因為部分民居的坡屋頂坡度較低,比國外的坡度小多了。國外雪太大,坡度大好排雪。

而且我國的坡屋頂從剖面來看都是三角形啊,多難用啊……從題主放的圖也能看出來,國外的坡屋頂不是單方向的,有垂直的交叉,這樣很好的形成了矩形的空間,做成閣樓以後,空間比三角形的好用多了……

2 氣候角度

閣樓這麼熱 在中國會不會熱瘋了( ̄ー ̄)

所以我猜是由於氣候原因

3 瞎掰

還有可能是因為。。。。。人們窮。。。。不想花錢再做閣樓了?

說了這麼多 其實都是我猜的!

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


就個人看到的回答一下:

(基本為福建地區)

一、單層建築
1.民居中最核心的位置正廳(頂廳)不做居住使用,主要用於祭祀神明、祖先以及接待客人。這部分有採光的需求,且大部分民居的正廳梁架結構較為複雜,無法利用當做閣樓。梁架木雕精緻,直接暴露在外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

上面的圖是廈門的一棟民居的平面圖,紅框位置是正廳所在。附正廳照片一張。


2.入口部分均為一層,層高不高,感覺不太適合利用做閣樓。(僅為猜測)

3。這一部分基本沒有複雜的梁架結構,檁條直接架在牆上。層高較高且可以利用作為閣樓。

但是就所見來看,基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直接作為卧室,屋頂下空間不會進行分割,具體原因也不清。


比較同意袁牧老師的意見,可能是因為人口密度小,沒有太多的需求。像這樣最簡單的平面已經有六個卧室,基本能夠滿足居住的需求。而且這種古民居大多是在平面上發展,或繼續向後增加,或向兩旁增加(在閩南成為護厝)而較少有向上發展的,一二層居多。

另外一種情況是正廳兩旁卧室會做分割,但上面閣樓部分僅用於堆放雜物,而不會居住。

二、二層建築

還有一種是兩層建築,一般會在如圖紅線位置建樓梯,通往二層。

但這樣二層層高基本不會很高,已經有了和閣樓類似的尺度(或許比閣樓稍微高一些),屋頂空間也無法再利用來做閣樓。


有時間再補充~~~~


我真想帶你去我家老房子去看看!我們這個地方,農村的木材房子的閣樓都是用來儲藏糧食和堆放一些雜物。宮廷建築根本沒必要利用閣樓那點狹小的空間,還不如雕龍畫鳳更顯得皇家的體面。


是問的這種房子嗎?

河北邢台某縣某村,老家的老宅。建於1990年。

主要是沒必要利用這個層高再搭建個小二樓,費勁兒。平層就足夠了。早些年村裡蓋房那群人技術也達不到。房子左邊還有2間的廚房和儲藏間。

這樣的房子比平房要氣派,農村攀比心理可比城市還嚴重。都往高里蓋。我很小的時候見過一些土坯房,現在基本沒了。

我很小的時候記得別人家一般人家是不弔頂的,能看到大梁。頂上中間掛一幅布的八卦圖,一串銅錢。現在村裡基本都吊頂。


如果閣樓是這樣的呢?是不是想天天呆在上面^_^^_^


嗯。。我家是貴州黔南的 在我家那邊就我看見的民居而言 基本都有那種二層閣屋 就正間進去左右屋頂到房頂都有一個空間 有的時候裝農家的稻草 有的在上面放床能睡人 上面一般開得有小窗 可以採光 不過主要還是靠大門的光線來照明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一種南方閣樓的應用

(暫無圖)


官家建築一般都有內凹的曲線,空間低矮,且不易放置天窗老虎窗,民間建築倒是有利用閣樓,但是採光通風做得不好,一般就是當倉庫用,我們那兒的鄉下,屋頂上會放置兩片透明的瓦片採光稱之為亮瓦,但是不能開啟,環境不好,基本不能住人。


看有的人家吧。

我家對門那戶閣樓養鴿子

一般東西特別多的話,有些雜物也會放在閣樓

ps特別吸引各種鳥類築巢 特別!!


空間最大的是正廳上面,然額,那是放神像祖宗牌位的地方,你爬到他們頭上去?細思極恐啊……

說到底,中國建築是橫向鋪展的建築群概念,除塔樓等個別類型建築外,沒有向上延伸的觀念。真有不夠住的問題,一般都是一圈圈往外套的解決方案。


哪裡沒有利用閣樓的空間阿?上次我們去調研的一個歷史文化村落,閣樓裡面就放著棺材,雜物之類的,黑乎乎的看見一口棺材嚇一跳


小姐拋繡球用啊,放祖宗靈位也用啊,窮人家裡吊剩菜也用啊,木質結構搭高層承重可能是其中一個要點


過去歐洲有一段時間是按照房屋層數徵稅的,閣樓不算層數,為了合理避稅,房屋結構就大量應用了閣樓式設計。

另外法國常見窄而長的窗戶設計,也是因為法國有段時間按照窗戶寬度徵稅,所以越窄交稅越少。


北方降水很少,屋頂坡度不用太高,怎麼做閣樓?歐洲無論降雨還是降雪都比中國北方高多了。


有的啊,徽州地區明清大戶老宅都有二層,家裡小姐住的。

這家傳說過去小姐還在二樓拋過繡球,現在上面堆了好多雜物。


因為閣樓一般是用來放垃圾的


一般閣樓都是用來收雜物的。

為什麼要住人?

又窄又矮又不方便,採光差

只有地位低下或者受懲戒的人才會被要求住這樣的地方,堪比豬圈草窩小黑屋。。。。。

所以中國人不住閣樓再正常不過。

沒這習慣和文化


開一下腦洞,胡言亂語一下。現代平房建築由古建築演變而成,古建築屋頂是由三角形的房梁組成,如果增加吊頂會提高建築成本,平民的平房低矮,再加吊頂會降低高度讓人不舒服,我看到的老舊平房都是土壘制而成,大梁有的都是兩根木頭拼接的,木材不足,也沒有混凝土,無法搭建承重吊頂。再就是農村也不缺地方,有大院。還有就是窮,老房子基本都是三間,還窄。

到了現代,提高屋頂高度影響後屋採光;自己家房子高起來左右鄰居不樂意;房子還是太窄沒有圖片上的那麼寬。差不多就這些。

農村現在流行的是蓋大的南房(門口處再蓋四間,與正房平行)和在正房兩邊加掛耳(與正房垂直)。

若不對求輕噴


推薦閱讀:

如何從建築設計的角度理解安藤忠雄這句話?
英國建築研究生:值得去 UCL Bartlett 還是愛丁堡?
如何看同濟,清華,華南理工的麗江新博物館設計?
這是一種古老的水利設施嗎?名稱?歷史?很想了解
冰島是如何利用地熱來取暖的?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