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歌唱中的空氣感?
中國新歌聲中哈林提到空氣感
好奇查了一下空氣感(air) 用於表示高音的開闊,或是聲場中在樂器之間有空間間隔的聲學術語。此時,高頻響應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義詞有「灰暗(dull) 」和「厚重(thick) 」 。 《膽機天書》 P24-P25空氣感(bloom) 用於表示在樂器的聲像四周有空氣環繞的聲學術語。 《膽機天書》 P30 「聲像四周有空氣環繞」 ? 看不懂。不是很理解能夠通俗的解釋一下什麼是歌唱中的空氣感嗎如何在演唱中演繹這種空氣感?
在技術合理的前提下 利用共鳴位置 聲帶和氣息瞬間放大造成的空靈音色 比如王菲的天空 神秘園版本的you raise me up
空氣感就是唱歌時的單純聽到的空氣振動的那部分感覺。
很簡單的辨認方法:
①你自己發出「絲絲」的聲音試試,聽到的就是空氣音。②你哈一口氣試試,聽到的也是空氣音。
人發聲時,聲音里除了正常的人聲之外,都會伴隨著空氣音。有的人渾厚,空氣音相對少,聽起來沒有那麼渾濁;有的人嗓音里的氣聲則很重很重。
空氣音屬於人的聲音特徵之一,誰說話都會有伴著空氣音的,只是個輕重的問題。
後期處理時,提高直接影響到空氣音的那部分頻段,就會加強空氣感。
我舉個直觀的例子給你,我在混音時遇到的空氣最重的歌手應該是西國の海妖。
這是一首由她唱過的一首歌曲:
獨立寒江·曲無憶【天涯明月刀】她的干聲的空氣音本來就已經很重了,在拿到她的干聲以後,我在權衡「保持空氣音特色」和「消除齒音」這兩方面費了不少勁,齒音和空氣音都處在差不多的頻率範圍。
接下來,我放出她的一小段干聲,也就是錄音完,什麼都沒有處理過的聲音。
http://pan.baidu.com/s/1jIg4jyu
這是錄完音以後,原本的聲音,把這段聲音掃個頻大概是這個樣子:
那麼,現在我試著把空氣音消掉一些,結果就是這樣的:
http://pan.baidu.com/s/1kVpV8R9
它的頻響是這樣的:
可以發現,高頻部分相對壓低了一些。聽起來,也相對稍微悶了一點點。最後,我再試著把空氣音提高,結果就是這樣的:
http://pan.baidu.com/s/1qYQtjkw
它的頻響大概是這樣:
聽覺上,聲音更亮了,空氣音也更明顯了。當然,伴隨空氣音一起變響的還有萬惡的齒音(shi、chi、qi這類聲音的音頭)。從圖片上看,高頻1萬5hz頻率以上的部分更大聲了。
希望以上回答,有能夠帶給你更直觀的對空氣感的感受。
ps:
對了。影響空氣感的頻率,除了人耳能夠聽到的部分範圍外,還有人耳聽不到的超聲部分,也就是2whz以上的頻段。雖說人聽不到,身體卻可以感受到。就好像你帶著耳機雖然聽不到20hz以下的次聲,但是胸腔卻可以受到共振一樣,是可以被身體感知的。提高超聲部分的頻率,也會帶來聲音更亮了更清晰了的感覺。
有人反對"超聲不能被聽見但卻可以被身體感知"的觀點,我覺得這裡存個疑吧。因為兩種觀點我都見過,但沒有一方的理由使我覺得更充分。但就我個人混音的經驗來看,提高超聲部分的頻率,的確是可以使人感覺到聲音變亮變清晰的,我也經常會處理到20khz以上的頻段。
消除氣聲或者提高氣聲有不止一種方法,上述例子里,我提供的方法,使用到的是一個入門級的人聲處理插件:Maag EQ
氣聲對應的是黃色和藍色的那個旋鈕,一鍵傻瓜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空氣音增加了聲音就亮了,也不是空氣音降低了聲音就悶了。
上面例子中聲音變悶或者變亮的原因是,影響氣聲最重的頻段範圍正好同時也影響著人聲的清晰度,也就是說,變悶或變亮的原因是我調高了這部分頻段的頻響,而不是因為我增加了氣聲。單純想只增加氣聲而不影響到聲音其他部分的方法只有是在你唱歌時改變唱法來提高氣聲這一個途徑。
所以錄音時最初的聲源很重要,不是任何錄音的問題都可以指望後期混音能幫你處理掉,聲音的特質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你最初錄下來的音色就是悶悶的,那麼後期要給你調亮,那也是「悶悶的亮」。如果你最初錄下來的音色就是亮的,那麼後期要給你調悶,那也是「亮亮的悶」,類似這種的微妙感覺。謝邀。
本來想賣弄下,從頻段,空間內聲音作用,共鳴位置、共鳴方式,音色等各種方面說。
然而我跟幾個也是做音樂的兄弟爭執不下…… 都覺得彼此的雖然有道理,但是還是無確切理由的不認同……所以,自認才疏學淺,無法解答,慚愧。有人說渾厚就是空氣感弱這我不敢苟同欸。題主的反義詞更不敢苟同。平原綾香典型的渾厚而帶有空氣感好伐。。
貼一首分享平原綾香的單曲《星つむぎの歌》http://music.163.com/song/573916/ (@網易雲音樂)不就是氣聲么 說高端點 蝶竇共鳴
@比的原理
懂了一些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