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泥這個詞和泥這個侃兒有沒有關係?
12-30
家裡老人是晚清民國的票友,小時候老聽泥了之類的侃兒(上學還老說,同學都聽不懂,我還覺得奇怪:是中國話啊。捂臉逃。)也經常說兔爺挖耳朵之類的俏皮話。所以很好奇,這倆有關係嗎?為什麼泥字總和不好,失敗的義項相關呢?
高老闆的第一次就給了我,哇嘎嘎~~(≧▽≦)/
沒關係。相聲表演效果不好被行內人稱為「ní」,正字為「尼」,源於濟南晨光茶社,有一段時間觀眾席中總有一位尼姑聽相聲,可是從來就沒樂過,後來演員就把說不樂觀眾稱為「尼姑」,簡稱「尼」。
孫書筠有拖延症,人送外號叫崴泥。
謝邀。有沒有關係,我不知道,土地爺掏耳朵才是崴泥了,兔爺那耳朵,掏耳朵要是崴泥……那得崴多少泥啊?!
謝邀我認為沒有必然聯繫,因為在天津崴泥這個詞的重點在崴,崴泥是崴了一腳泥的縮略語,有時候也說崴了,這是一種比喻,領悟一下,就是崴了一腳泥一樣堵心人的倒霉事,不像相聲術語里說包袱不響叫泥了,重點在泥。至於兔爺,我查了,兔爺挖耳朵——崴泥,因為兔爺是泥塑泥捏的,所以崴出來是泥。
泥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不得乾脆利落也。對,我瞎編的。
沒有,瀉藥
早期天津北塘一代的漁民在近海灘捕魚,天津海灘的地址構造是淤泥灘,潮水又不十分穩定,往往晚上停好船轉天再看,海潮將淤泥翻卷上來。漁民需要將船從淤泥中弄出來,於是就有了「崴泥」一詞,代表「麻煩了」,「很棘手」而且從感情上還包含了些許無奈。
來自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