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普通話的用字哪些不是本字?

這裡所謂非本字主要是指誤用。

跟方言考本字是一個意思。

只不過普通話有當下事實上的標準(以港台為準,暫時不考慮簡化字)。

比如

「的」-&>「底」

「吃」-&>「喫」

不是指有些由一個字根分化出來的字。


借題整理。主要針對宋代以來新興的(白話)常用字,用字與唐宋字書韻書上的本字不同的(且大多敓佔了其他字頭)。唐宋用字習慣與字源字理或其他上古用字規範(如《說文》)不一致的不涉及。

(洦):該字古代只有停船義項和一些連綿形容詞。音韻地位上是一等,與眾多方言湖泊一詞中的二等不同。湖泊一義當為《廣韻》普伯切的洦/湐(二者同義)字,本義「淺水」。

(秚):拌字諸書只收「棄也」一義,是現在南方一些方言裡做「摔」講的一個詞的本字。攪拌的拌,《集韻》作秚,意為「物相和也。」

(灹,煠):相當後起的一個字,諸字書不收。去聲讀音(爆炸)來自《廣韻》陟駕切的灹字,義為「火聲」,玉篇釋義「火焰」,本指燃燒時的爆裂聲,後來指火藥造成的爆炸。陽平讀音(油炸,實際來自入聲)來自煠字,本義指類似現在說的「焯」的烹飪方法,在沸水或沸油中對食物斷生。現在意義縮小,僅指用油來煠。

:韻書只作「伻」異體。今用法本字不明。

(謝 @李鶱棹 此條已刪)

(?):俗字。可能來自口下切「?」,《六書故》:「骨著齒閒不去也」。

(竵):俗字。

(櫼):俗字。不過唐代已經大量使用。

(韜):「罩」的意思來自韜的去聲反切。套字韻書也有,是本字的同音字,從大從長,「長大也。」

(欱):喝是「?口歇」的簡字,表示呵斥。飲水的意義當是「欱」,《說文》:歠也。

(搨):拓碑的拓,也就是讀ta4的,本字是搨,「手打也」,《唐書·百官志》:「搨書手」。

(牐):閘字廣韻只有見母、影母讀音。照母讀音及意義來自廣韻裏的牐字。這種用法是宋代以後興起的訓讀。

(?):抹讀ma1那個音,表示擦拭的,應作?。

(燺):苦浩切,音考。《玉篇》燥也。《廣韻》火乾。烤是晚近俗字。

(蹾)

(待續)


訂-釘-定

訂除了「斠訂/校訂、訂正」「商量」義之外,目歬旳其他用灋都是「定」「釘」字。

「釘」如「裝釘」「釘書箴」「合釘本」,是名詞「釘」作勭詞旹旳去聲讀灋;

譬如「訂婚」是「商量締結婚約」旳過程,而「定婚」則是「塙定婚約」旳結果。

尤其容易溷殽旳是「定製-訂製」。「定製」是「塙定做灋、制度」,「訂製」才是「豫先商量製做」。

我近幾秊維護旳字表中收録了很多這頪字,帖上徠以供曑攷:

我近幾秊維護旳字表中收録了很多這頪字,帖上徠以供曑攷:

texts/dzing_variants.txt at master · coywjs/texts · GitHub

--------------------反襾刷存在感旳分割綫--------------------

題主旳說灋「溥通話用字」不太準塙。「溥通話」是審音笵圍內旳,「規笵字」是訂字笵圍內旳。

拝拝。


建議題主申明,

1.不包括一簡(証證)和二簡孑遺(桔橘,粘黏)

2.不包括同源分化字 (辟避僻闢,吅喧)

3.不包括無本字的假借字 (莫暮)

慢慢列,考證不定期更新(如果實在是看不下去,就略去書證、理據,看結論吧)

一、完全的

1.昆,?

2.洗,灑,灑

3.蛘,癢,癢,養

4.四,泗,亖

5.十,七,丨

6.沾,添,霑

7.伯,霸,魄

8.閑,間,閒

9.草,皁(皂),艸(艹)

10.操,日,?,肏

11.逼,屄(毴)

12.慫,?

13.拋,炮,礟,砲

14.球,毬,?

15.娘,孃

16.鰂,賊,鯽,

17.豚,魨

18.蠢,惷,憃

19.稱,偁,秤

20.考,攷

21.邍,原,元,源

22.凋,雕,彫

24.夢,?

25.何,荷

26.她,姐

27.強,彊

28.商,,賞

29.落,

30.單,襌

31.

29.岩,

30.郁

二、在某些成語、詞語中的(每字一般選取有代表性的一詞,且僅限於字的層面,不涉及詞 : 王八蛋[忘八端],三個臭皮匠[裨將] 等々)

1.跳梁(踉)小丑

2.行李(理)

3.磊落(硌)

4.指揮(麾)

5.根底(柢)

6.思維(惟)

7.蒜苔(薹)

8.滾(緄)邊

9.菁(精)華,菁(精)英

10.扒(掱)手

11.毛(蟊)賊

12.顛(蹎)沛(跋)

~~~~~~~~~~~~~~~

爲便於大家理解,所以我使用了漢語拚音。事實上漢語語音的演變比較複雜,而且漢語拚音也不能用以描述古音。

~~~~~~~~~~~~~~~

1.昆, ?

? kūn 許沖《上說文解字書》:「而天地鬼神、山川艸木、鳥獸?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

《說文》:「蟲之緫名也。從二蟲。凡?之屬皆從?。讀若昆。古魂切」

段註:

「註解蟲下曰: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析言之耳,渾言之則無足亦蟲也。蟲下曰:或行或飛、或毛或蠃、或介或鱗。皆以蟲爲象。故蟲皆從蟲。而蟲可讀爲蟲。蟲之緫名偁?。凡經傳言昆蟲,卽?蟲也……《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

註解二蟲爲?。三蟲爲蟲。?之言昆也。蟲之言衆也。古?切。十三部。」

可見,昆蟲之昆,本應作?。經傳假借作昆。今者沿襲之。

蟲(hǔi) ?(kūn)蟲(chóng)

2.洗,灑,灑

灑《說文》:「灑,汛也。從水麗聲。山豉切」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洗xiǎn《說文》 :「洗,灑足也。從水先聲。穌典切。」

段註:

「註解灑俗本作灑。誤。今依宋本正。《禮記·內則》曰:『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此灑面曰靧,灑足曰洗之證也。洗讀如跣足之跣。自後人以「洗」代「灑滌」字。讀先禮切。沿至近日以灑代灑,轉同詩禮之用矣。」

灑①sǎ《詩·唐風·山有樞》:「子有廷內,弗灑弗埽」引申爲散落。《禮記·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②xǐ 洗滌《左傳·襄公十二年》:「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

《說文》:「灑,滌也。從水西聲。古文爲灑埽字。先禮切。」

段註:

「註解下文云:『沬,灑面也;浴,灑身也;澡,灑手也;洗,灑足也。』今人假『洗』爲『灑』。非古字。」

又曰:

「『灑、灑』本殊義而雙聲。故相假借。凡假借多疊韻,或雙聲也。《毛詩》『灑埽』四見。傳云:『灑,灑也。』鄭注《周禮·隸僕》,韋注《國語》皆同。皆釋假借之例。若先鄭雲『灑』當爲『灑』。則以其義別而正之。以漢時所用字正古文也」。

可見,洗本讀xiǎn(洗足),假藉以爲灑(xǐ灑澡) ;灑讀xǐ及sǎ,讀sǎ時與灑同(灑脫,灑掃,瀟灑);灑的含義被灑包含,文改委立「灑」爲繁體,強令廢除。今港台灑、灑、洗皆通行。

3.蛘,癢,癢,養

蛘,今指陳米中之小黑蟲。

《說文》:「蛘,騷蛘也」段註:「騷蛘者,擾動於肌膚間也。」 《說文通訓定聲》:「字亦作癢。」 元應引《禮記》:「蛘不敢騷。」今本作:「癢不敢騷。」

從「蛘」到「癢」的過程中,有借用「養」或「癢」的時期。

《荀子·榮辱》:「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楊倞註:「養,與癢同」

《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癢疥疾」孫詒讓正義:「癢,即蛘之假字,俗作『癢』」

因養癢各有其義,「養」供養;「癢」病名。於是有造「癢」字

蛘,癢二字參考洪成玉《古今字字典》

4.四,泗,亖

亖,數字詞four Ⅳ,指事字,積畫爲數,形義明瞭。

四,鼻涕。一二三亖,易混,「亖」於是假「四」爲之。而其「鼻涕」義乃增形旁作「泗」

5.十,七,丨

直至漢時,尚沿用此法,以橫畫長短為別。

以上出自陳獨秀《小學識字教本》

6.沾,添,霑

沾(tiān)《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只。」洪興祖補註:「沾,音添。益也。」

《說文》:「沾,水出壺關東入淇。一曰『沾,益也』」段註:「沾、添,古今字。俗製『添』爲添益字而『沾』之本義廢矣。」徐灝《注箋》:「古但言增加不言添,『添』乃後出俗字。」

沾有二義,一爲水名;一爲增添,都讀作 tiān

添(tiān)《集韻·沾韻》:「添,通作『沾』」後梁宣帝《遊七山寺賦》:「復有標奇神井,萬載澄渟,汲之不竭,添之不盈。」

霑(zhān) 《詩·小雅·信南山》:「旣優旣渥,旣霑旣足,以生我穀。」《離騷》:「霑余襟之浪浪」比喻受恩澤。《說文》:「霑,雨也。從雨沾聲。張廉切」

《國語辭典》:「ㄓㄢ①弄濕【例】霑衣。②受恩【例】霑惠」

沾(zhān)《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可見,沾音tiān是添之本字,添是從氵忝聲的形聲分化字,約產生於南北朝。霑音zhān有濡濕之義,後俗或假沾(tiān)爲之。

7.伯,霸,魄

伯《說文》:「伯,長也」段註:「凡爲長者皆曰伯。」《繫傳》:「臣鍇按《周禮》:『九命作伯』諸侯之長也。」

霸《說文》:「月始生,霸然也……從月?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普伯切。臣鉉等曰:今俗作必駕切。以爲霸王字。」《繫傳》:「臣鍇按《漢書》載《尚書》,『魄』皆作『霸』字。諸侯之盟主爲伯,伯者長也。是以《周禮》:『九命作伯』,大王爲西伯、齊桓、晉文之類,雖音『灞』猶作『伯』字,爾後人作『霸』」

魄《說文》 :「魄,陰神也。從鬼白聲。普百切」

可見,伯(bó)本指長者,引申爲霸王義(bà),後假借霸(pò月魄)字為之,霸(pò月霸)於是又假魄(pò魂魄)字

《國語辭典》:「魄,②人死後尚存在的精靈。④指月亮不全時殘缺黑暗的部分〖例〗月魄」

伯兩義分化存一,霸本意假借魄字,魄身兼兩義。

8.閑,間,閒

9.草,皁(皂),艸(艹)

艸《說文》:「百卉也,從二屮(chè)」用作部首時,寫作『艹』

草,從艸早聲,皁之本字《說文》:「草,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字。」徐鉉註:「今俗以爲艸木之艸,別作皁爲黑色之皁。」

皁 ①餵馬槽。楊雄《方言·五》:「櫪,梁宋齊楚北燕之間…或謂之皁」《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皁,食(飼)牛馬器,以木作,如槽也。」司馬貞《索隱》:「皁,養馬之官,下士也。」

②穀粒未成熟。《詩·小雅·大田》:「旣方旣皁,旣堅旣好」毛烹《傳》:「皁,實未堅者曰皁。」

③植物名。皁斗,其殼煮只可以染黑,引申爲黑色,成語「不分青紅皁白」。

又⑴皂莢——又名皂角、皂角、豬牙皂、扁皂角、穿心刺、刺皂、刀皂, 隸屬豆目/雲實科/皂莢/皂莢種

⑵肥皂——又名肉皂角、肥皂樹、肥皂角、肥豬皂、肉皂莢、油皂,隸屬豆目/雲實科/肥皂莢屬/肥皂莢種

而這兩者最大區別是皂莢有刺、肥皂莢無刺.但是二者的果實(皂莢),都含有皂甙成分,這是一種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劑,具有起泡、去污、乳化等作用,並且比真正的化工肥皂耐硬水,無鹼性。

艸cǎo草本植物的統稱,古籍多假「草」字爲之。而草(zào草斗、草莢)則假借皁字爲之。

10.操,日,?,肏

11.逼,屄(毴)

12.慫,?

慫,慫恿。疊韻連緜字。從旁勸說鼓動。《方言·一〇》:「慫恿,勸也。南楚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或謂之慫恿。」王安石《和吳沖卿雪詩》:「填空忽汗漫,造物誰慫恿?」

?,本爲「屣xǐ」之異體,後俗假借爲「精液sóng」義。今有罵人爲「?包」者。與國罵「肏你媽」相類。後義轉爲形容詞「指男人膽小懦弱【例】你真?,這都不敢。」

按:?包,卽睾丸也。

13.拋,炮,礟,砲

14.球,毬,?

懶得打字了,湊合看吧

15.娘,孃

16.鰂,賊,鯽,

有一個字打不出來「 」

17.豚,魨

18.蠢,惷

19.稱,偁,秤

20.考,攷

21.邍,原,元,源

22.凋,雕,彫

23.閑,間,閒

24.夢,?

25.何,荷

26.她,姐

27.強,彊

二、辭語中的

1.跳梁(踉)小丑

跳踉 : 跳動、跳起。韓愈《送窮文》:「言未畢,五鬼相與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俗假「梁」作「踉」。

2.行李(理)

受命出使者。《左傳·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杜預註:「行理,使人通聘問者。」《國語·周語中》:「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韋昭註:「行理,小行人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隱》:「行人之官,某名曰使,亦或借理爲之,《周語》云:『行理以節逆之』是也。亦或借李爲之,《左氏》云:『行李之往來』是也。」

3.磊落(硌)

磊,高大的樣子。會意字;或作磥,會意字;又或作礌,形聲字。《說文》:「磊,眾石也,從三石」《文選·海賦》:「?泊柏而迆颺,磊匒匌而相豗。」

硌,山石高大的樣子。《山海經·西山經》:「上申之山 ,上無草木,而多硌石。」郭璞註:「硌,磊硌,大石貌也。」

磊硌,亦作「磥硌」,大貌。 《文選·嵇康》:「參發並趣,上下累應,踸踔磥硌,美聲將興。」李善註:「磥硌,壯大貌。磥與磊同。」

4.指揮(麾)

麾 : 用來指揮的旗幟。《周禮·春官·巾車》:「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南史·卷六·梁武帝紀上》:「望麾而進,聽鼓而動。」

指麾,以信號旗發調動令。

5.根底(柢)

6.思維(惟)

《新華字典》惟 :「④思,想。『思惟』通常寫作『思維』」

《國語辭典》惟 :「

①〖動〗思念;【例】思惟

②〖副〗只有,獨;【例】惟一

③〖連〗但是;【例】他雖聰明,惟不用工讀書。

動詞和『維』相通,副詞和『唯』相通。」

7.蒜苔(薹)

8.滾(緄)邊

9.菁(精)華,菁(精)英

10.扒(掱)手

11.毛(蟊)賊

~~~~~~~~~~~~

手機打字,覺得有用的話就請點個讚吧。


四的本字是亖,四的本意是鼻子,所以涕泗滂沱的泗才會是鼻涕。


作動詞的「日」,本字是「入」。


考—攷


蟲合……蟲下


詴,現在寫喂


逼,做屄的借字基本上完全通假了,也算見證了當代高頻文字的一個通假轉變過程


1.河魨-河豚

2.屄-逼

3.肏-槽/艹/草/操

…………


簡化字人盡皆知的72組合併字

胖的pang音,肥胖意 本字 肨


桔子

蒜苔


詞彙(辭彙) 匯合(匯合) 原來這兩個「匯」各用各的 簡化漢字以後 成為一個字


「別」「挺」「都」……虛詞基本都是假借字。


「葉」-&>「葉」也是一個典型吧

「葉」字是怎麼從「葉」簡化來的? - 漢字簡化


現代漢語不等於普通話,普通話只是其有聲形式。現代漢語的用字習慣是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其來歷貫穿了中古晚期到現代的所有時期,並非上個世紀才形成的。雖然最終定型於國朝,和普通話共享同一批決策者,但其「年齡」遠高於普通話,不能隨便將它的特徵都歸到普通話名下。畢竟多數寫法是漢語共用的。


我不太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過想分享下現代漢語里和古代漢語里意思完全不同的兩個字。

一個是「葷」,現在說道葷菜,大家都認為這是肉食,其實在古代葷指的是蔬菜,腥才指的是肉類,所以才有古語「半天不見葷腥」,只句話原本指的並不是我好久沒聞到肉的腥味了,而是我好幾天沒吃東西了,餓的不行,不管是蔬菜還是肉類都沒吃到。

還有一個是妓女的妓,其實妓原本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青樓女子,妓女主要是表演樂器的女子,而娼才是青樓之中靠性交易賺錢的女性,所以才有古語「逼良為娼」


怕,來自怖。

怖按規律讀鋪,讀成布是讀半邊。


「姜」:姓;

「薑」:常見植物,根莖做調味品


我猜的,不知道對不對:

系→_→是

粵語里是發音是系,學英語時有個東西老師管它叫系動詞,但他們翻譯過來都是是的意思。

可能是因為廣東是中國開放的最早的地區,那的人們最早學習英語。說普通話的人學英語時問一個說粵語的人「這個詞是動詞么?」得到的回答是「是(xì)動詞啊」,然後「系動詞」就這麼傳進了普通話區域。

我猜的,不知道對不對:

系→_→是

粵語裡是發音是系,學英語時有個東西老師管它叫系動詞,但他們翻譯過來都是是的意思。

可能是因為廣東是中國開放的最早的地區,那的人們最早學習英語。 說普通話的人學英語時問一個說粵語的人「這個詞是動詞麼? 」得到的回答是「是(xì)動詞啊」,然後「系動詞」就這麼傳進了普通話區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廣東人比較偏向認為粵語是獨立語言,而上海人更偏向認為上海話是一種方言?
閩南語中的「血」的文讀為什麼會讀成hiat?
糾正自己的方言發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中國南方的方言相互間差異更大?
為什麼說晉語是北方漢族地區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安陽話為什麼歸入晉語而不是中原官話?

TAG:方言 | 普通話 | 漢語方言 | 方言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