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議論性散文?

題主高中生一枚,請教一下寫好議論性散文的方法,希望各位知乎er不吝賜教。

實在不知可以邀誰,望幫邀


議論性散文在近幾年的高考里很是吃香,究其原因,一則是可以充分展現考生的文筆(主要是華麗的辭藻、旁徵博引的功夫或者是清新的筆調風格,不一而足),二則是散文跳脫出了議論文的相關格式,這樣可以使文章的結構不僵硬,為考生所用。試看下面這幾篇議論性散文。

2014四川卷滿分作文:《世界為立心者鼓掌》

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禪宗里有立在菩提樹下之說,孔夫子有讓三千弟子立身修德的記錄,蘇武有持旄節立於北海之上的歷史。我總在想,人當以何種姿態立於這個世界?回答的聲音說:世界屬於站著的人,世界為立心者鼓掌。

立心,立的是一顆飽受苦難卻堅強的心。

摩西與他的子民受盡苦難堅定站起來走出埃及時,耶和華白天以雲柱夜晚以火柱指引他們抵達樂土時,我始終相信世界上是存在那樣純潔自若的光的。因為妄念雖如脫韁,災難又常接踵,而世界上的光明如約而至。這期間是心生期望,心有堅強,心已立了起來的力量。

史公在牢獄,屈子被放逐,勾踐卧薪嘗膽,嗣同在抗訴,魯迅在吶喊,覺民在與妻書,馬丁·路德·金在演講,甘地在印度救贖,特蕾莎嬤嬤在炮火里施予愛與恩賜。

這些人在路阻且長時,站起來懷著殞身之志;在天命赫赫時,站起來心生堅強與希望;在眾人無助時,將小情懷染成了大悲憫。他們立了心,世界為之鼓掌。

立心,立的是一顆舉世渾濁卻清純的心。

在這不斷被分心的社會大劇場了里,辛辣奇突如電影版刷刷掠過,卻使人總記起川端康成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加繆壘山不止的幸福,梭羅在瓦爾登湖垂釣,倉央嘉措白鹿踏雪的淡然,汪曾祺的瓶瓶罐罐,周平國的煮豆撒鹽給人吃之,莎翁的飛鴿與海濤相遇,愛默生透明的眼球譬喻,蘇子的一蓑煙雨,王維的清泉石上流。

這些人即使在繽紛花瓣過時,依舊撣衣故清輝,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即使在亂世紛紜中,依舊立著晴朗的心,如明月松間,菩提微暖;即使在舉世欲舉時,依舊立著修禪之心,如陽光清風,和光同塵。他們立了心,世界為之鼓掌。

立心之高潔,得世之清歡。梁漱溟說:「情貴淡,氣貴和,惟淡惟和。乃得其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清和也是立心之要義與必需。

千萬人已過去,芸芸眾生多為普通人我們只需保持清和,亦可有長久的歲月;只需立著高昂的精神,亦可有光輝的人生;只需立著淡泊的心靈,世界也為之鼓掌。

是的,人立著,世界才屬於他。

世界為立心者鼓掌,為先哲立心鼓掌,亦為凡人立心鼓掌,貴者肯擲通靈寶玉,貧者亦有自強之心。

世界為立心者鼓掌,為氣節高尚守本心者鼓掌,也為油米柴鹽守生活心者鼓掌。只有你立著心,才能站在世上。

世界為立心者鼓掌,為你,為我,為我們鼓掌。

作為一篇議論文散文中間的作文,這篇文章的結構其實很清晰,但是全文的議論段落很少,深藏在事例當中。其實這篇作文能得到滿分是很牽強的,有拼湊事例的嫌疑。但是之所以是滿分,就在於所有事例的娓娓道來,清新文風給閱卷人的衝擊。

2014湖南卷滿分作文:《風景是心的所在地》

東山魁夷曾說過:「風景是人的心中所願。」

  心駐紮之地,風景長存,心駐紮於淡泊之中,便是傾盆大雨也成絕美景緻。好比蘇東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狽二字,他卻竹杖芒鞋,瀟洒地寫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心駐紮於奉獻之中,便是窮鄉僻壤也會變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被譽為「最美鄉鎮幹部」的某鄉黨委書記,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堅守,終將荒山換青峰。

  難忘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所說的一句話:「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生活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生活。」風景反映的是人的心境,與心時刻不離,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蘇軾評價陶潛:「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陶潛棄官場而去,心中挂念的又豈是日暮歸家時刻的那一縷炊煙?他於紛繁官場中,卻並未深陷,也未曾片刻懈怠自己,因為他知道:有一顆超脫淡然之心,處處皆是風景。但也因知曉風景是人心的所在地,因此,他不願心被混濁官場束縛,不願被阿諛奉承蒙蔽視聽,為了不喪失那一片絕美風景,他才毅然離去。他挂念的不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凈土。最終,他的心居于田園,給世人留下一幅採菊東籬下、把酒高歌的隱士圖。

  如果形體被束縛,但是心卻是自由的,那麼最終形與神都將自由。被誘騙為黑奴的所羅門生活如同地獄般悲慘,但他的心卻是自由的,他的心駐紮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著心,因著不放棄,他選擇了堅忍,並最終重獲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處處即是天堂,因此面對十二年非人的奴隸生涯,所羅門才能堅強地熬過來。

  心存於瑣碎之中,那麼風景就是一地雞毛,眼底與遠方是瑣碎不堪的。心存於愛心之中,那麼風景便是面對災難時的同舟共濟,而不是冷漠的眼神,也不是匆匆而過的人流。

  「快樂與你是誰、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麼無關,他只與你在想什麼有關。」卡耐基如是說。的確,風景與所處之地無關,只與心息息相關。

  風景是心的所在地,心懷遼闊,風景自然遼闊。帶著一顆無畏的心,伴著一路風景,你將一步步抵達浩瀚的人生之海。

文章只通過標題這個務虛的主題結構了整篇文章,整篇文章少議論,多事例;並且議論部分也並非過往的滿分作文里那樣的鏗鏘有力、雄辯滔滔。說它是議論文,也並不全是;說它是散文,那也不盡然。這種兼取兩類文體之長的行文套路,讀來讓人有種順暢之感。這是高考作文很難做到的。

同樣是當年湖南的滿分作文:《心之所安,一路風景》

孫中山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將心靈安放於所向之事,傾注全身力量執著向前,才能成就一路綺麗而我滿的風景。

「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跟隨心的指引,為此心而用心,以此身來安放心靈,風景便在遠處迎接著你。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潛心於學術,將一顆沉靜執著的赤子之心安放於漢語言學的研究,以十三年的探索研究成就了最為權威的《英漢大辭典》;無腿青年馬陸殘缺的身軀中卻有顆堅定熾熱的心,他將心安放於登遍五嶽的冀盼之上,先後征服了泰山、嵩山等名山大岳,成就了生命中搏擊長空的奇妙風景;梭羅將心靈安放於對自然的追求,對「物我合一」境界的崇尚,他棲居於瓦爾登湖畔,用心生活,與自然毗鄰,在天地遼闊自由的地平線上觀賞他獨有的人生閃亮的曙光,那是用心追求的最美風景。安放心靈,則一路花香鳥語,一路綺麗風景,而這,無一不是用心的結晶。

正如「最美鄉鎮幹部」安放心靈於為人民謀福祉,我們也應安放心靈於更崇高的境界。左拉說過:「一個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人生的意義。」這正如曼德拉在種族歧視嚴重的南非安放心靈於黑人權益保護,以一己之力奔走呼號,全心帶領黑人與不公正的命運戰鬥著。他最終成就了「彩虹國」的絢麗風景;正如鄧稼先、錢學森等一批科學界元老,安放心於國家振興與民族崛起,使「兩彈一星」的風景燦爛了整個中華大地。將執著奮鬥的心靈與榮光滿溢的出發點融合為一,安放心靈,用心才能成就別樣而博大的景緻!

然而,正如香港傳媒人梁文道所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當淺嘗輒止成為思維定式,急功近利成為文化景象,喧囂膚淺成為喜聞樂見的行動方式,人們勢必會消解了用心而行,安放心靈的執著、理性、深刻。許多青年人好高騖遠,不能安放心靈於當下,相反對工作對學習百般挑剔;學者們無法安心於研究,不能全心於探求學術真諦,於是,紛紛提著裙邊蹬著鋥亮的皮鞋穿梭於燈紅酒綠的晚會;官員們不能安放心靈於為人民服務,貪污腐敗,在盲目追求政績的道路上迷失,用心於本職成了遙遠的絕響。當心靈被物質的瑣屑蒙翳,心的行為在文明的浮華下委頓不堪,也就失去了成就一路風景的所有根基。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安放心靈,用畢生精力傾注於它的實現,那麼無論是於春風得意中跑馬,或是在艱難困頓中蹣跚,亦是一道奪目的風景,人只因安放心靈而使生命得以豐盛而充實。

心之所安,一路風景。

其實這篇文章是很規矩的議論文:首段迅速如題——第二段略舉事例承接主題——接下來呼應試卷中的作文材料,再次加強主題——反例深化文章——文末總結收題。但同樣要注意的是,文章文風的清新化、散文化;比之於傳統的議論文是有差異的。

這一年的湖南評了多份滿分作文,再看一例:《養就心中一段春》

最美鄉鎮幹部用心血與汗水澆灌了一方土地,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的鄉村。凡事貴在用心,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就能創造出一片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開拓進取,以夢為馬,養就心中一段春。

記得《荒島餘生》中的查克,在時機與風向中苦苦地等待而終於到來之時,他依然沒能逃出荒島,原因就在於信念不夠堅定,而《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回蕩,於是,他終於擺脫了一切束縛,重獲自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不帶著堅定的信念去努力拚搏,還有誰會來幫你?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雄雞一叫天下白,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必能養就心中一段春,養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曾經,黃永玉受盡迫害,可他絲毫沒有向厄運屈服,只因心中有一個信念:苦難的生活終會撥雲見日,走向光明。於是,這個無愁河邊的浪蕩漢子每天只是靜靜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沒有一絲懈怠地地等待,終於等來了苦盡甘來的時候,等來了他與叔父沈從文平反的時候。經年之後,有人問他:「在當時的環境中何以如此從容?」他笑著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守住內心的信念,處事亦帶來春風,這是黃老的人生哲學,我們也應用堅定的信念去堅守心中的理想,養就心中一段春。

不由得想起了創刊30周年的《南方周末》,始終恪守著以真實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信念,彰顯當代媒體的報格。它時而宏大敘事,時而犀利評論,但絕不只是冷冰冰的記錄者,而是真實地講述著大時代里的一個個小人物大人物的命運,講述著當代中國發展的眼淚與歡笑。真實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這份辦報的信念也讓它在報業獨樹一幟,給其他媒體樹立了榜樣!有信念的報社才能辦出讓人鼓舞的報紙,而這種對於信念30年如一日地堅守也是當今中國發展所必不可少的!

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遼闊;生活如山,信念為引,尋路攀山,方知山之奇偉;生活如歌,信念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優雅!

讓我們帶著堅定的信念,養就心中一段春,走進天涯,洗盡鉛華,揀盡寒枝,歌盡桃花。

同樣,這篇作文議論少、敘事多。比如在敘述黃永玉、沈從文的例子時,就把議論放在了事例裡面。「不由得想起了……」這樣的句法也有一定的散文傾向。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當年《作文素材》(高考版)的一篇同名文章,被作者借用過來了。所以,這點積累文題的功夫平時很可以做一番。另外結尾幾個短句化用了古詩詞,也有借鑒價值。

2014浙江卷: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 大學的門,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往未知,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感所思,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倚門》(59分/滿分60分)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扣一扇心門,儘管現在有未知的迷茫;扣一扇心門,請相信前方的路有期待的康庄大道;扣一扇心門,倚門回首,在深深淺淺的回憶里吟唱夢想的歌謠。 正如王國維(應是「汪國真」——編者注)所說的,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人生的每一個站點都矗立著一扇門,是一段時光的結束,更是未來的開啟。

不妨就在此,倚門,在淡淡的青梅之香中帶著人生的夢想開啟大 門。曾經的書海泛舟,瀚海遨遊;曾經的年少輕狂,活力張揚。 不妨就在此,倚門,學得一絲「心似繁花艷照,心如枯樹不驚」,在下一扇人生之門開啟前做好充分準備,迎著風,帶上希望。 前方的未知被門所阻擋,跨入未來前,停一停腳。倚在門旁,就這樣再嗅一次青梅的味道。鼻中鑽入清香,教會你帶著回憶和夢想,不忘拼搏。

想起了聰慧的李清照,她的前半生沉浮宦海,後半生卻顛沛流離。國破家亡,下一個人生總有一扇門安靜地在路旁等待開啟。 命運當然不會盡如人意,上帝不會給你永遠的太陽,但只要你堅守心中的夢,總會看到光明。猶太人《塔木德》中有一句話:「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的,可神為什麼要讓人通過黑色的部分去看世界?因為只有通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女子,當年她依然倚門回首嗅得青梅香,獲得了勇氣,因而在下一扇人生之門開啟後,以更完美的姿態走向世界。

嗅一把青梅的香,幽幽淺淺地味道里有過去歲月的記號;嗅一把青梅的香,清清涼涼的味道里有未來時光的代號;嗅一把青梅的香,絲絲縷縷的味道裡帶上你勇氣與智慧的行囊。

倚門,是回首,是展望,更是整裝,積聚力量;倚門,脈脈的斜暉里有我們堅定的目光,朝氣的面龐;倚門,結束一段旅程,開啟一(結尾未完,不影響文章結構)

這篇是最為典型的議論性散文,除了排比散見議論,其他地方都在進行事例化的敘述。並且全文事例適度,說多不多,說少反倒出現了《塔木德》之類的小眾例子。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議論文語言散文化,結構鬆散化的特點。

以上,我認為,議論性散文應當做到:

文筆動人,文風清新,裝逼要清新脫俗小眾化。整體感覺不要給人雄辯滔滔的感覺,要娓娓道來、清新別緻。

事例要旁徵博引,不要儘是蘇軾李白之類爛大街的例子。並且例子的角度盡量要新奇,切口要小;就算是寫常見人物,也要挖掘新鮮的角度。比如,寫出《憫農》的李紳實是個奢侈之人。

要使文風清新,最總要的是語言清新。怎麼操作?比如,用詞典雅妥帖、化用古詩詞,部分段落部分文句文言化、文白夾雜,比喻角度新穎、長短句交錯。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敘述事例的部分最好寫得要有畫面感,不要平鋪直敘般的枯燥。這一點可以看看魯迅先生的《示眾》。

作文題目、引用部分也要清新小眾,引用的名人名言不要是那種人人都知道的,取的作文題目最好是要能給人留下印象的。

突破結構的議論文化,不要刻意追求文章結構的整齊清晰。切記:議論文最重要的是文章內容本身,不管是議論文還是議論性散文,調度事例或組織語言都要圍繞主題,不為了寫作文而寫作文,更不要為了湊字數而給作文注水,要言由旨出、言由心出。


背吧。

但是你要知道一定要有興趣的背。就比如說我(現在也是高三),在高二寒假看最強大腦,看完後發現自己腦洞瞬間……然後問自己,為啥我腦袋不能這樣?與此同時我某天打車,司機問我語文咋學,他兒子就是不會學語文,我說我也不會啊,然後他說他的親戚有一個孩子學習超級好,語文作文就靠背。也許你聽到後會對這嗤之以鼻,我以前也是這樣的。背不下來,沒有興趣是最大的阻礙。但是,因為之前看最強大腦了啊,所以我決定試一試。

這一試,簡直了,停不下來。越來越愛背作文。

如果題主想要嘗試,不可心急。一篇作文可以把他分成三部分吧,因為現在高三,時間緊,所以一天背一段,今天背完第一段,明天背第二段時把昨天的鞏固一下。一個周大約兩篇。(前提是你真的認真背)這是一個慢功夫,不能說你這次背了,期末一定出成績,因為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反正我是這樣鼓勵我自己的。

時間久了,我會發現背作文是個有意思的過程,有時,我會去找一些散文開背,就是我一眼看上去就喜歡的那種,切忌辭藻華麗,內容空虛的文章,要選那種有一定的思想的(比如:泰戈爾的《美》我超級喜歡)。

因為同時高三生,我也不能用特別了不起的口氣說話,但是我真的很喜歡背作文,一開始真心為了功利,但現在也是為了功利,只不過有一些感情在裡面了。而且,當你完完整整背完一篇時,心裡的感情是無與倫比的。

我的文學素養還不是很高,所以我不是說我的作文寫得多麼多麼好,和那些天生就學語文好的人不能比,但題主既然發問,就是說明我們的境遇相同,背作文是有真的有益處的,尤其是在應試考試中。反正我的作文成績是提升了。(作文不跑題,不跑題,不跑題的情況下,然而我卻不知道如何不跑題)

題主問議論性散文,就我的經歷來看,先被議論文,正宗的,傳統的,同時邊背邊思辨性的思考,把這個換成一個哲學性的問題有意無意的摻雜裡面,然後在寫作文時,把答題卡當成一個人,你要跟他說道理,還原到生活中去,比如說你要給一個人說自己的觀點,同時佐證,你該如何說?這樣思考著,文章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哲理化,在哲理化上你平時背的散文,加上去,就跟完美了。(我是這樣認為的)。

總之,這絕對是和慢功夫,現在才開始我想不是太晚。

祝你高考成功。


出門左轉《飲冰室文集》,或者簡單的梁任公選集文集,再或者買本《太陽的朗照》(這回真的不是在搞笑),如果還是不信的話,先看下《呵旁觀者文》,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出門右轉吧……


當時我高中包括高考喜歡寫的文體可能是你所說的議論性散文吧。

首先這類文章里思想是骨架也是核心,你需要有新穎的立意或者辯證的思想,為此建議題主在平時多讀一些有思想啟發性的文章,比如矛盾論比如余秋雨寫的蘇東坡寫的歷史的小人等等,看看他們獨特的切入點和辯證的想法。

然後是要用你的筆觸把你的思想描述清楚,注意是你的筆觸,而不是傳統意義議論文那種一段名人案例,偶爾加入一兩句恰到好處佐證你說理的名句或者事迹或者意象。

我覺得這種文體不要寫的太浮誇,文筆優雅思想深刻就可以,所謂文筆優美不見得非得寫的跟詩或者駢文一樣,飽滿就可以。

題主可以從寫周記開始,不要管格式,只打磨思想,寫給自己看,把思想論述清楚,然後配上平時閱讀積攢的語句,就可以了。

想到自己很久沒有動筆了好憂傷…

共勉


推薦閱讀:

選擇藝考 編導專業需要哪些條件?
電氣工程專業主要學習什麼?將來應用於哪方面?
一輪複習中遇到的任何一個不太理解的地方,都要不惜一切代價搞懂嗎?
自主招生有哪些利弊?
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清華大學金融專業哪個好?

TAG:高考 | 高考作文 | 寫作能力 | 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