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究竟有沒有語法?
1.是否英國人也認為英語並沒有語法?而我們中國人也認為漢語沒有語法?
2.漢語語法是從哪裡引入的?3.最可以體現出漢語的語法的地方是什麼?
不喵自來。在AMES蹭漢語二外習得seminar,馬上蹭到第三年了,感覺和題主之間的信息不對等有點嚴重,所以還是不說什麼不太好聽的話了。總之題主你接好回答。
今兒我們不談論王冕的爹和田中的媽,我們也不談論大學老師怎麼和學生們講漢語的問題(真的不止一次在知乎上看到「我的大學老師說古漢語/現代漢語沒有語法」的說法了,不是我針對誰,「我只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在大學教中文大多數得有個博士學位吧,這麼民科的話也敢說出來我也真是嚇得一身冷汗),我們就來討論——或者以我那無可救藥的喬派立場而言我們站在喬老爺子的肩膀上討論——漢語他喵的到底有沒有語法?如果現代漢語有語法,那麼現代漢語的語法是不是受西化影響才形成的——就是說古代漢語沒有語法?問題一:英國人認為英語有沒有語法?中國人認為漢語有沒有語法?
第一個分問句很簡單。有。第二個分問句也很簡單。有。只是對於母語者而言,語法是一種高度內化的東西,你有的不是像語法書那樣的成文的語法規則,而是兩個字:直覺。
在以下的情況里,我會區分兩種不同的標記:下劃線代表一種直覺性的概念,而「引號內部」則代表概念的條文化。我知道這樣寫可能會有人被我繞進去,但是希望題主你最好不要。你跟一個英國老外聊天,你說「Him drive to work every day」,一個英國老外出於禮貌或者鄙夷,大概不會直接跟你說「你英語說得好爛完全不講究語法」,但是他的心裡是彆扭的;哪怕是一個沒有受過系統的語法訓練的老外,他的心裡也會是彆扭的。他知道你想說的是「他每天開車去上班」,但是他更知道你應該說「He drives to work every day」。他知道第三人稱單數在主語位置應該用主格,他知道第三人稱單數在一般現在時里動詞必須變位加上-s詞綴,但是他未必能跟你說出來「主格」、「第三人稱單數」、「變位」。一個受過語法訓練的老外也許可以告訴你這些名詞,一個沒受過語法訓練的老外可能不會告訴你這些名詞,但他知道你這句話有問題,他知道你應該說「He drives to work every day」,他的心中有著一個大寫的彆扭。同理。一個漢語學習者和一個在他眼中的「中國老外」——也就是你——聊天,他說「上個星期我的爺爺死過」,你出於禮貌,大概會首先安慰他一下,完全不去計較他的語法問題,但是如果我是你,我的心裡是彆扭的;假設有一萬個平行世界,其中的三千個我受過語言學訓練,五千個我受過高中程度的語法訓練,兩千個我是文盲,那麼這一萬個我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都是彆扭的。這一萬個我,都知道作為aspect marker(叫啥來著?語體標記對吧)的「過」通常是不能和「死」這種一次性動詞搭配的(在修辭情況下除外),也都知道「死」在表示狀態的時候應該搭配另一個完成的aspect marker「了」,但是只有三千個我可以講出來什麼叫做「aspect marker」,剩下的七千個我大概只能想到「上個星期我的爺爺死了」。然而,不管怎麼樣,這一萬個我都知道這句話有問題,都知道應該說「死了」而不是「死過」,心中都有一個大寫的彆扭。這就是母語者持有的語法——它不是以系統的條文模式構成的,而是以一系列直覺性的判斷展現的。我們的腦子裡並沒有關於漢語的語法書,但是我們有著一套基礎的結構,比如我們知道漢語的名詞短語里形容詞要放在名詞前面(NP -&> AP-NP),在沒有強調的陳述句里賓語名詞要放在動詞後面(VP -&> V-NP),動詞和賓語名詞之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case adjacency),提問的時候疑問詞不需要挪到句子的最前面(wh-in-situ)……這些都是語法,只是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你可以試試看違背這些規則說話:比如你說「姑娘漂亮的」——你聽起來像個日本鬼子;你說「前天我小明打了」——大家會不知道是你打了小明還是小明打了你;你說「我和妹子喝了昨天下午三點半下午茶」——你的妹子大概會以為你在喝完茶以後被車撞了;你說「哪裡你在買到了新的路由器」——算了連我自己都受不了了。我們還可以試試看更為hardcore一些的比較,就像這樣:1. 聽了系主任的解釋,我感到很開心。2. 聽了系主任的解釋,我感到了很開心。3. 聽了系主任的解釋讓我感到很開心。4. 聽了系主任的解釋讓我感到了很開心。5. 系主任的解釋,我感到很開心。
6. 系主任的解釋,我感到了很開心。7. 系主任的解釋讓我感到很開心。8. 系主任的解釋讓我感到了很開心。那麼,聰明的你,如果還沒有被我繞暈的話,現在覺得漢語到底有沒有語法呢?(笑問題二:漢語的語法從哪裡引入的?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理解的方法,可以把它理解為「漢語之前沒有語法,現在有了語法,那麼語法是從哪裡引進的」,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目前討論漢語語法的一套完整的術語體系是從哪裡引進的」。當然,我這麼解釋是完全的一廂情願,因為我真的只是單純希望題主問的是第二個理解方法。漢語的語法術語體系發軔於馬建忠的《馬氏文通》,借鑒的是拉丁語對於語法分析的概念。當前使用的古代/現代漢語語法術語和分析方式較為貼近印歐語系術語,也是因為這本書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我在剛才那段話里反覆強調了「術語」和「分析」,而不是語法本身;我們採用的是西化的手段,而不是西化的語法。這就像從鄰居家借刀子來殺自己的雞:刀子是人家的,但是雞是你自己的,不能說因為借了人家的刀子合著雞也是人家買來燉湯的了。————但是,我總覺得吧,很有可能題主想問的是第一個理解方法。如果是真的的話,那我只能先甩一句話給題主了:甚矣,汝之不惠!
沒錯,漢語的語法就是從「那個時候」來的,也就是在「甚矣,汝之不惠」誕生的時候、甚至是更之前開始的——確切地說,漢語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有語法。不管你分析不分析,用什麼樣的方法分析,「漢語有語法」這種客觀事實,是不可否認的。這一回我們反其道而行:先談邏輯,再談事實。我們說的「漢語有沒有語法」里的「語法」,指的到底是什麼呢?還是像之前這個問題一樣,「語法」指的不是所謂的成文條例,而是一個在腦內高度抽象化的規則,有了這個規則,我們可以造出讓母語者可以理解的句子,而母語者也是依靠語法來解析句子的;就像我上一個問題的回答里舉出的結構的小例子一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結構,我才能夠說出「我現在正在知乎上寫回答」,你也才能理解我說的是什麼,如果沒有這個規則,你只能把一個串理解為單純的符號堆砌,而不會知道它該如何組合、切分,具有什麼意義,也不會知道如何才能造出一個類似而不相同的串。這就是當前常見的descriptive linguistics所說的語法:分號之前是喬派對於內生語法的定義,分號之後則回歸到了索緒爾對於語言和符號系統的論證,但是它們二者都指向一點:語言必然有語法,即使沒有已經成文的語法規定,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內隱的語法規則。擁有語法是一個符號系統可以被稱為語言的基礎之一,凡是語言,都有語法,如果一個符號系統不具備與自然語言相近的規則,那麼它就不能算是語言。這是個簡單的(至少我當年)高一就學到的逆否命題。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了:大前提:如果一樣東西是語言,那麼它就有語法。(語言學的定義)小前提:漢語是一種語言。(定義+常識)結論:漢語有語法。完。如果再需要加上一點的話,可以這麼說:「漢語有語法」是一個客觀事實,與漢語在哪一個階段、是否已經有有關成文語法的記載、採取什麼樣的術語進行討論等因素,完全無關。空口無憑,我們來討論一些事實吧。以下的「古漢語」特指新文化運動之前的書面用語,也就是「文言」。
不管其他人持什麼樣的觀點,我個人認為,古漢語的句法的系統研究還是很落後,不管是在生成語法內部還是其他語法體系里。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古漢語至少在宋以後(含)就已經完全變成了書面語言,口語讓給了古白話,傳統定義上的「母語者」基本不存在,而在語言學大踏步發展的時候古漢語更是早就死得只剩祖墳了,而國內的語言學又不是非常側重於這方面(相比之下philology多麼熱愛句法哦),所以沒能大批量引起重視也幾乎是個必然,而現在由於落後引起的落後又實在是令人痛心。我感嘆這麼多只是想說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好的論文輔助只能靠反證法了,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我們來看例子。就拿「甚矣汝之不惠」來說吧。如果我們認為古漢語沒有語法的話,這就是一串由六個字元構成的符號串,而如果我們認為古漢語沒有語法的話,理論上說,我們可以對這個符號串進行任意地切分而不影響對符號串意義的理解,就像pi可以說成「3.141 592」也可以說成「3.14 15 92」而實際上不發生任何改變一樣。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這個串是「甚矣 汝之不惠」,也可以是「甚矣汝 之不惠」,還可以是「甚 矣汝之不 惠」。——是的,這就和高考里的斷句題完全一樣。我覺得大概有人看到後面兩個切分法就要撓牆了——但是,如果古漢語沒有語法的話,你為什麼要撓牆呢?根本就沒有一個什麼規則給你撓牆的機會呀。這剛好說明了古漢語是有一套規則的,哪怕它不成文;這套規則告訴你「汝之不惠」應該被放在一起,甚至是「不惠」是肯定在一起的,而「甚矣」則是一個可以相對比較寬鬆的結構。那麼再來稍微長一點的語段,大家感受一下:「大君者天之宗子其大臣則宗子之家相先生慮夫有司百職之不可以智術駕御也於是乎納八政於三德慮夫黎民百姓之不可以刑法鞭笞也於是設為禮儀三千以救刑條三千之敝出禮則入刑出刑則入禮矣」我故意把標點符號都刪掉了,就是要製造一種「混沌的」符號串的感覺。如果古漢語沒有語法的話,你確定你能明白這句話說的是什麼嗎?別忘了,如何把片語成短語,把短語組成句子,語序應該是什麼樣的,都是語法的內容哦,不信請看我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里的說明。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從古漢語(文言文),到近代漢語(古白話),再到現在的現代漢語,實際上是有著一條完整的演化鏈的。近代漢語保存了很多古漢語的語法特徵(比如基礎語序、被動語序、topic-comment結構等),而這些又延續到了現代漢語的身上。我們作為現代漢語的母語者,哪怕沒有受過系統的語法訓練和古漢語的培訓,在看近代漢語的作品時也至少能看懂(我大概小學高年級讀的水滸傳,初一讀的紅樓夢,之前我說過我到初三才知道主謂賓定狀補到底是啥),在看完全陌生的古漢語的作品時也不至於完全看不懂(我相信每個高中畢業生都至少有能力弄明白課本里沒有的史記其他篇目,不說百分之百至少也得有六七成),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如果漢語沒有語法,如果古漢語沒有和現代漢語有所關聯的語法,我們是怎麼能做到的這一點的?如果漢語是到了現代漢語階段才有的語法的話,那麼我們怎麼解釋以前的漢語資料所體現出的在句子結構上的規律性,我們又如何解釋古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三者共享的結構特徵——沒錯,就是語法特徵——呢?別著急,慢慢想。如果想不明白的話,就再把之前的三段論念一遍。我不騙你,一切都是連起來的。問題三:最能體現出漢語的語法的地方是什麼?
……大半夜的parser不是很靈了,我沒太明白題主這個問題指的是什麼,是說「最能體現出漢語的語法特別之處是哪個,和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日本琉球語系南島語系乃至漢藏語系其他成員有明顯區別的是哪個」,還是說「有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漢語有語法」。
如果是前者的話,我只能說我一時半會兒真的找不出來任何僅屬於漢語的parameter(沒錯又忍不住用術語了),因為我對其他的語言了解程度還遠不足可以做到comparative syntax的水平——要是能做到的話我立刻要回倫敦去了。在我能想到的基礎規則里,多少都和其他語言有所重合:比如SVO基礎語序(「我吃飯」)、motion event結構(「摸著石頭過河」)和英語類似;NP內部語序(「一架黑色的望遠鏡」)和德語類似;radical pro-drop(「[我]昨天走了二十公里」)、topic-comment(「西瓜我吃完了」)、wh-in-situ(「你昨天去哪裡剪了頭髮」)和日語類似。一些複雜的規則可能是漢語特有的(未必,我也不知道全世界七千種語言的語法都是什麼樣的),比如漢語的動詞變化不描述時(動作發生的具體時間)只描述體(動作進行到的階段)且明確區分progressive / continuous imperfective(應該叫做未完成體的進行態和持續態吧,區別就是「他在穿衣服」和「他穿著衣服」),再比如說漢語的關係從句是堆在名詞前面但是動詞在最前的(這個在知乎上有回答,問題似乎是漢語結構有什麼缺陷,不過我不覺得這是漢語句法上的「缺陷」就是了),再比如說漢語是SVO-Po-AN-GN(主謂賓、介詞後位「桌子上」、形容詞-名詞「大房子」、所有格-名詞「我的書」),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組合,整個歐亞大陸大概也就一隻手數得過來。但是這樣的東西專業化程度非常高,很難引入到(針對母語者和第二語言習得者)語言教學裡,所以只是我且一說你且一聽。如果是後者的話,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在第一部分回答里我給出的八句話。(hint:「讓」作為主動詞,要求主語出現,「系主任的解釋」作為名詞性短語充當主語,否則無法分配題元角色——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語法特徵,幾乎所有語言里都能觀測到;「感到了很開心」的問題是謂語形態和aspect marker衝突的問題,是一個漢語內部特有的特徵,可以見我之前的一個回答,然而手機並不能貼鏈接)或者,我曾經在知乎上舉過好多例子,每一次都希望這一回就能讓大家相信漢語有語法,就好像每個非洲LL玩家心中都有一個十一連變歐洲人的夢——然而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卵用嘛,下一發還是GG。全劇終。
————不是我要寫postscript,是有些人逼我寫的————「語法」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你看看這個回答里所有活躍在「語言學」話題下的答主,或者隨便問一個和我專業背景類似的人,不管是生成、認知、功能還是其他我不知道的什麼流派,給你的回答都只有一個:語法是一種語言在腦內高度抽象化的規則。至於這個規則什麼樣,有沒有成文分析,那都不影響它是「語法」。而用來研究語法的體系、手段、術語、成文結果,也就是「語法學」,它不是「語法」,就如同「萬有引力」不等於實際存在的萬有引力一樣。我們不能說在牛頓出生之前我們都飄在天上,同樣,我們也不能說在語法學發展之前語言就沒有語法。我開頭所說的「信息不對等」也就在這裡:你以為你問的是A,但實際上你問出來的內容是B,你問出來的問題,在有著相關知識的人看來,就是一個針對B的描述,所以在有著相關知識的人看來,對於B的解釋就是最貼切的回答。然後有人站出來說:你們都跑題了,題主問的是A,你們都應該按照A來回答。——這樣的情況我在知乎上至少遇到過三次,每次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到底是應該遵循我的專業準則從而「偏題」,還是按照大眾的觀念「將錯就錯」?我到底需不需要破一些東西、立一些東西,還是說就這樣得了反正該清楚的人清楚就行了?
再說了,有些人真的以為我就這麼一根筋,沒想過我在回答里的每一個字幾乎都是伏筆?說我沒提到語法學問題的人,真的仔細看過我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么?所以我說了,就這種問題而言,下一發還是GG,每一發都是GG。漢語的語法只是和印歐語系不一樣而已
另外,王冕的爹很happy{占坑, 吐槽先行}中國的許多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師由於自己的民科屬性, 在沒有任何理論支撐的情況下給學生灌輸了類似言論, 造成了某些人對漢語的誤解.推薦書籍: 漢語語法史, 王力
有沒有這個問題,可以用圖來回答。當然不是官方說有就有,下面有能讓你具體感受的答案。
看划出的部分即可,作為一個以漢語為母語並且熱愛漢語藝術到以此為專業的人,我不得不由衷地說一句:這是唯一讓我在上課時感嘆「一節更比六節強」的課程。
首先,語序的變化,直接看例子:
我們理解(主謂)-理解我們(述賓)緊握(偏正)-握緊(述補)●沒有任何的形態變化、語態糾紛或是成分刪改,僅憑語序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表達內容。這是漢語最大的語法特徵之一。●其次,虛詞的作用,就看滿篇都是的「的」爸爸媽媽-爸爸的媽媽 北京大學-北京的大學(我真不是搞笑來的╮(╯_╰)╭)●最典型的虛詞「的」,對語義的作用顯而易見。所以你看,虛詞是漢語非常明顯的特徵,區別於「所有格」,「賓格」「主格」等等各種格,用虛詞和語序來代替形態變化,就是漢語的高明之處,足以把歪果仁繞暈●還有兩個就是次要特徵了,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人都很難感受到,一是漢語的詞類和作為句子中的成分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係。感受一下:石油-名詞 然而:石油工人-作定語走-動詞 然而:他喜歡走-作賓語
二是短語結構和句子結構以及詞的結構基本一致。這需要和英語比較一下:He flies a plane.(他開飛機)To fly/Flying a plane is easy.→短語作為主語、出現動詞時一定要不定式或動名詞形式!然而漢語表示無壓力(??ω??)?,簡單感受一下:1.他走了。2.我知道他走了。●從理論上講,漢語的任何一個自由短語,給予它一定的語調,在特定語境里,就可以成為一個句子。●盆友們!這是非常非常厲害的裝(o^^)o模式啊!get起來吧~
——語料來自邵敬敏老師的《現代漢語通論》手機編輯感覺自己萌得有點累( ??ω?? )起初,只有發音,沒有單詞。 上帝就把單詞從發音中抽離出來,使其與意義相對應。 上帝看單詞是好的,於是便標記它們為動詞、名詞、形容詞等,各從其類。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八天。
單詞在人的心中和口中流轉,但卻不受語法的束縛,於是產生了混亂。 上帝便規定了單詞之間相互結合,以及他們的結合體之間相互結合的種種規則,這些規則有並列規則和嵌套規則,統稱為語法。 上帝看這些規則是好的,因為它們是語言的精髓所在,照著這些規則,就可以創造靈魂,創造新的可能世界。然而,只要人不去吃語法樹上的果子,就只能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卻不能歸納出語法的規律。於是 上帝便警示人,讓他們不要去吃那語法樹上的果子。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九天。
撒旦本是 上帝的僕從,但他後來歸於不義。上帝便懲罰他,使他只能用腹部行走。為了復仇, 撒旦找到了那個女人(夏娃),問她:「 上帝是否告訴你們不可去吃那語法樹上的果子?你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是有著結構的限定的,但作為母語使用者對這些限定條件是無意識的。唯有吃了那語法樹上的果子,才可以明白這些結構,並且可以獲得邏輯之門的鑰匙,創造新的可能世界。這樣的話,你們就可以創造自己的世界,像是在minecraft裡面玩創造模式一樣。」
夏娃覺得語法是好的,便把這事告訴了他的男人,於是他們便一同去吃了那樹上的果子。此後,人類便逐漸掌握了語法知識,開始創製文字,研究哲學。 上帝很生氣,便把他們驅逐出了伊甸園。
否認語法,就是否認 上帝。 上帝已經派遣了索緒爾、喬姆斯基等多位先知,並讓他們傳達了天啟的經典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Syntactic Structures等等。你們如果否認先知和天經,就是背叛 上帝。
在耶穌的審判之日到來之前,請一定要承認語法在所有語言中的存在。 上帝即是根節點,上帝亦為葉節點。 上帝是阿拉法, 上帝是俄梅伽。 他是初,亦是終。只有篤信語法的人才能通過耶穌舉辦的語言學資格考試,在末日之後進入天國。凡是不及格的人,只能參加下一個千禧年的補考。
====
大部分英國人都認為漢語有語法,大部分受過K-12教育的中國人亦然。
漢語的語法是語言自身的本質屬性。語法消亡之日,就是語言滅絕之時。漢語的每一個句子和片語中都能體現出語法。語法與 上帝同在。====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語法行在人類語言中、如同行在 神的語言中一般。 我們日用的言語、今日賜給我們,使我們能夠理解別人所說的話、如同我們讓別人理解自己所說的話。 不叫我們遇見失語症.救我們脫離厭語症。 因為辭彙、語法、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阿們。想倒是我知道,沒漢語如果語法,啥樣子話說出的會是?
你小學語文課沒有做過這樣一種叫做修改病句的題嗎。。。
一、語法部分
語法 語法手段 語法體系 語法種類 語素 語素替換法 單音節語素和複音節語素 自由語素和不定位語素 詞 確定詞的方法 單音詞和複音詞 單純詞和合成詞 派生詞 複合詞 聯合式詞 偏正式詞 補充式詞 陳述式詞 支配式詞 綜合式詞 短語的縮減 合成詞的擴展 劃分詞類的依據 實詞和虛詞 詞類和詞性 名詞 時地名詞 方位詞 動詞 趨向動詞 助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 區別詞 副詞 代詞 連詞 介詞 助詞 語氣詞 詞的兼類 詞語組合的選擇性 短語的分類 短語的結構類別 偏正短語 述補短語 述賓短語 主謂短語 聯合短語 同位短語 連動短語 兼語短語 數量短語 方位短語 介詞短語 「的」字短語 ……
語法修辭小詞典
中文語法:英國人是否也認為英語沒語法?英文語法:是否英國人認為沒有語法在英語里也?日文語法:英國人也,英語里語法沒有這樣認為,還是不嗎?
一種語言不可能沒有語法,否則就是沒有規律的亂碼。我個人對漢語語法的體會,來自於家裡非漢語母語長輩掌握漢語以後對不同語言的比較。比如,最基本的語法是,決大多數情況下,漢語應該是說「我吃飯」,而彝語支各語言都應該說「我飯吃」(SVO-SOV)。漢語語法的問題在於,我們比照西方的語法體系總結建立漢語的語法體系後,一些「特殊」的句式放不進這個語法體系中,以至於到處是「例外」。王冕的爹當然是happy了。另外一方面,很多對外漢語教學教出來的漢語是「中國的歷史是長的」,這不就是漢語語法整理得不好的結果嘛。
1、英國人至少我見過的不這麼認為,中國人中很多根本沒有語言學知識的人人云亦云會這麼認為2、語法不是引進的,是語言本身自帶的,現代漢語語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是從西方舶來的3、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都體現語法。只是不能用西方總結的印歐語系語法系統來生搬硬套,因為漢語不屬於印歐語系
如果的你分的清操我,和 我操 的區別…………你都不會問這個問題…………
當然有語法,而且和曲折語為主的印歐語系很不同。
漢語的語法功能主要由虛詞完成,而且我很嚴肅地告訴你,大多數認為漢語沒有語法,但又說不好漢語的外國人,其漢語主要說不好就是虛詞沒掌握好。
比如
吃了。
吃吧!吃嗎?吃啊!吃!互換任意一個最後的虛詞,意思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又比如量詞
一棵樹
一條船一隻豬一頭牛你不能說 一條樹,一顆豬,一隻牛(勉強)等等,不過你可以說一頭豬。
漢語的量詞非常豐富,也是語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類比西語種的冠詞,在法語中你太陽是男的,月亮是女的,le soleil, la lune,德語中太陽是女的,月亮是男的die Sonne, der Mond,英語中太陽和月亮不分男女the sun, the moon,為什麼?沒有為什麼,這就是是語法。比如說複數
一片樹林,一些樹
一些船一群豬,一群牛人們,狗狗們你可以說豬豬們,牛牛們,大樹們,但你不能說船們,樹林們,樹們,你也不能說 棵樹們,條船們,只豬們,頭牛們,更不能說樹棵們,船條們,豬只們,牛頭們
為什麼?沒有為什麼,這就是語法。(簡單總結下還是稍微有些規律的,X們只能用在有生命的東西上)還有語序
口語上,你可以說
吃了嗎?
你吃了嗎?吃了嗎你? 你吃飯了嗎?飯你吃了嗎?你飯吃了嗎?吃飯了嗎你?飯吃了嗎你?這八個句子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正確的,但是你不能說
飯吃了你嗎?
飯吃你了嗎?WTF?!
因為漢語中OVS語序是不存在的!而SOV,SVO,SOV甚至VS等等都是存在的,意思一樣強調的內容和感情稍有不同而已。
以上。標準漢語語法中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名詞沒有格的變化,也沒有性和數的區別。動詞不分人稱,也沒有時態。這一不同於歐洲語言的特點,使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被很多語言學家認為沒有語法也沒有詞類。現在的一種觀點認為,漢語有語法也有詞類,只是它的語法不同於歐洲語言,而且一個詞語存在多詞性現象。 漢語語法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省略。不影響大概意思的詞往往省略掉。
讀書比知乎更有用,真的
主謂賓定狀補認為漢語沒有語法的人基本都沒上過小學語文。
每一種語言都有語法。印歐語系的語法是由語言學家總結出的一般規律,是符合印歐語系特徵的。中國古代文人很少研究漢語的語法,更多側重於文字、音韻、訓詁的研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隨著白話文成為通行語文形式,學者們開始了以白話文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近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但是,漢語的語法研究是借用了印歐語系的理論體系,並不完全適合現代漢語的實際情況。即漢語語法研究是先有理論框架,再去從語言中找對應的語例。這樣很容易出現理論和實際相脫節的問題。沒有系統地學過漢語語法的人,很容易會覺得漢語很「隨意」,但並不是說漢語沒有語法,只是目前漢語語法的理論建設不夠成熟,不能完全解釋漢語的實際情況。
主謂賓 定狀補 沒學過?
首先,語法的界定是什麼?
一是語言構詞成句的規則。我們都覺得習以為常的遣詞造句的規律。你能說合法且合理的漢語,讓人聽著不彆扭。如我剛吃了飯……而不說 剛飯吃我了。這表現在主觀的內部的語言使用。二是我們將一種語言客觀化陌生化來分析這種語言的結構規律並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這就是語法學。這表現在客觀的理性的語言學分析中。
其次,漢語有沒有語法有這樣幾種理解:
1.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在講漢語的時候有沒有較為固定、合理且為大家公認的語言習慣。
顯然是有的,儘管我們可能來自不同的方言區,但我們交流的時候很少會說 太陽今天大很。而一般會說 今天太陽很大。
2.漢語語言學存不存在語法學這門分支學科?漢語語法學是不是因為從外面「抱養」的就不是「親生」的就不被承認他的存在了呢?
漢語語言學存在語法學這門分支學科,不然,很多高校老師就要丟飯碗了。很多人甚至中文系的一些老師所說的漢語沒有語法,通常指的是漢語語言學中的漢語語法學不是土生土長的。漢語語法學從一開始就打上了外來的標籤,經過歷代語法學家的本土化改造還不能夠讓人接受。
最後,不得不要問問為什麼?。
我上學以來總聽一些老師說,中國沒有哲學,沒有邏輯學,沒有民族學宗教學人類學,漢語沒有語法等等,好像什麼都沒有。說我們沒有或有是按照哪種標準哪種參照?不得不說,我個人認為我們的傳統思維中理性的推理的論證性的思維習慣是很少的,我們更傾向於感性的實用的歸納的經驗總結。長期以來我們並不重視純理論,或者把方法論替代認識論,將方法視為理論知識。比如長期以來漢語語法中的「三個平面的語法理論」,這分明就是一種方法,而不是理論。所以,語法(學)這種純抽象純思辨貌似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理論,就直接簡單粗暴的當做語法分析方法和語法教學法來理解了。本土產生的嚴格意義上的漢語語法理論還不多見。綜上,漢語有語法,漢語語言學有語法學。
對漢語的認識我們還不夠深入,對漢語語法學的認識我們還不夠清晰和透徹。第一個問題得問英國人,但是從常識可以推知答案-是的。因為我們K12學英語都在學習英語語法。詞法加上句法,12大詞類,加上三個從句,還有主謂一致、強調、倒裝等等。肯定是有的,他們應該也認為有,因為他們還有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
其次正如前面的大v所言,不管他們認為英語有沒有語法,語言都是有語法的。第一個問題的第二問,同樣的答案-有。硬是要答其所問的話,很多中國人認為有,但很多人認為沒有。學過一點語言學的肯定會說有,學英語學多了,但是又沒花些了解現代漢語,還有點崇洋媚外心理的人可能會說沒有。
但是不管你認為有沒有,漢語就是有語法,但是它沒有和英語、印歐語一樣的語法形式。一、動詞形式-過去式、進行式、分詞形式、不定式形式、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二、形容詞形式-比較級、最高級。三、名詞形式-主格、賓格、複數形式、單數形式。五大基本句型-主謂、主謂賓、主謂間賓直賓、主謂賓賓補、主系表。四、專門冠詞--the a an或零冠詞五、三大從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六、兩類疑問句-一般疑問句 特殊疑問句,助動詞提前。七、介詞短語、定語從句後置。但是我們漢語有的是
一、動詞--加「了著過」表時和態,再加上「在今天、昨天」等時間狀語。二、形容詞--直接加「很」「最」,而且形容詞還可以做謂語,我老了,花紅柳綠色。有的加上「了」還可以帶賓語——我比他高了五厘米。三、名詞--少數單數複數我們會加「們」,我們、你們,但是沒有狗們,豬門。我們的名詞可以做謂語。我十七歲了=/我是十七歲=i am seventeen.四、專門冠詞——我們沒有,但是有「語境」,及指示語「這個,那個」,以及前置「客人來了」-特指我們知道的那個客人,五、三大從句-我們沒有,我們不講從句,我們句法很少,我在虛詞和詞序上做文章,如果我們要表達複雜句子,一般會分開成小句子說,用虛詞連接,而且很少將定語後置,定語從句那樣。he is the man i like.他就是我喜歡的那種男人。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一般轉化成中文的狀語he lost the game,which makes us sad.我們真傷心,因為他輸掉了那個比賽。名詞性從句--我們一般「的字結構」,what he said is right. 「他說的」是對的。六、疑問句——我們一般加個語氣詞不改變詞序,嗎-一般疑問句「你喜歡他嗎?」 呢--特殊疑問句「你喜歡誰呢?」 特殊疑問詞,甚至不用加語氣詞-你喜歡誰?七、修飾語我們一般前置。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外國人難以理解的語法
1、存在句,山上架著炮,台上坐著主席團2、把字句3、受事賓語句4、「的」字結構,春天的到來,吃的,快樂的。3、動詞、形容詞、名詞、主謂結構、述賓、述補、都可以做主賓語。4、動詞、名詞、形容詞、主謂結構、述賓、述補都可以做謂語。5、我們的「是」除了系詞之外,還有申辯-我昨天來的,不是今天來的,表示主觀認同--我是昨天出的醫院。6、我們的「有」除了表示「擁有」「佔有」,更多的表示「存在」,相當於there be..比如這裡的問題也可以這樣說,英語中有語法,漢語中有語法。我有見過你。我有吃過飯。7、有些虛詞連我們中國人都很難說出和所以然來,在馬氏文通之前,古人研究語法的大頭就是「虛詞」。漢語是有語法的,這點不用懷疑,前面的語言學博士們已經夠把你們說服了。
漢語的問題不是有還是沒有語法。而是,我們研究的還不夠。畢竟真正引入西方的方法來研究,也就100來年,基本是馬氏文通之後才進入現代語法研究階段,而且漢語這百年來變化也不少,清代文白逐漸一致,鴉片戰爭以後,翻譯西方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著作使漢語很多地方西式了,故有人也說,現在漢語是中西雜交的結果,當然還有一些老學者還在用很文里文氣的書寫方式。再加上方言也多。再加上中國學術自古就缺乏理論化體系化的習慣,研究的難度還是很大的。所以,研究起來太難了的時候,有人就發出感嘆--漢語沒有語法。但也不必如此絕望,畢竟漢語這門語言幾千年還存在已經是一種奇蹟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因為我們用著一種奇蹟般的語言。海德格爾常說-語言是存在之家。我們也不必對家這麼失望。至於後面的兩個問題我想我已經在上面回答了。初學陸儉明、瀋陽、彭澤潤老師的現代漢語語法、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幾個月,胡說八道一番,如有異議,煩請指正!當然如有幫助,當然希望看到你的「贊」。推薦閱讀:
※「見學」一詞究竟是中文辭彙還是日文辭彙?
※日語,韓語,越南語中有沒有《施氏食獅史》?
※為什麼一些字衍生出了很多字,但其本身卻不常用甚至成為了生僻字?
※New York 中「York」是什麼意思?
※東干語是用西里爾字母拼寫的,能不能算漢語成功實現拼音化的一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