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茶品牌中沒有誕生星巴克那樣的國際連鎖品牌?

星巴克,韓國的咖啡陪你,在中國大中型城市遍地都是,咖啡和茶都具有提神的功效,本身的味道都苦,有自己獨特的香味,可熱飲亦可冷飲,可以有很繁瑣的工序,也可以簡單快速的做成,有很多共同點,為什麼中國的茶沒能像咖啡一樣被大家所喜愛與追捧呢?

————20161019修改人:笑千帆————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誕生了很多名品如:大紅袍、鐵觀音、普洱……咖啡在大部分西方國家中也非常流行,地位同茶在東方文化中一樣。但為何咖啡文化中誕生了星巴克這樣的大型國際連鎖品牌,而茶文化中雖也有眾多品牌,卻沒有星巴克這樣的品牌呢?

相對於原提問,我希望大家把重點放在企業定位方面,而不是茶文化和咖啡文化的撕逼上面。


看了很多答案,尤其是懂茶行家們的答案,講了傳統茶行業的規矩、樂趣,並以此推論茶的星巴克化不可行。

說結論:這是錯誤的。

1.

有一部爛片,1998版的哥斯拉。

具體怎麼爛不提了,裡面有一段經典的對話,發生在追擊哥斯拉的法國人(讓·雷諾扮演)與美國人之間。

美國人遞給讓·雷諾一杯星巴克。

讓雷諾入口即噴。

你們管這貨叫咖啡?

不,我們管這東西叫美國(美式咖啡的雙關梗)。

這位法國佬的心理陰影里,怕不是也填滿了「品味、文化、傳統、規矩、靈魂、雅興、暴殄天物……」這些詞兒?

恰恰,星巴克打破了咖啡行業的「傳統」藩籬,才得以將其擴大連鎖,並賣給全世界。

不是星巴克不懂咖啡,而是星巴克滿足了不懂咖啡的人。

注意:這裡說的「懂」,是被少數所謂「內行」「專家」定義的。

對於茶和咖啡——本質上一口飲品,被人為堆砌了很多符號。

只要是人為的,都可改變。

2.

現在差不多點是一線城市,應該都有英式下午茶的專門店了。

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看看受眾,看看售賣形式,看看人氣。

你可以說那些一坐一下午的姑娘們(絕對的主要消費群體)不懂茶,喝的是垃圾,完全外行,玷污了茶文化……

隨便。

但你真是不能說,換個活法,茶就賣不動,就沒人喝。

3.

茶有茶的特色,可咖啡也有咖啡的規矩。

什麼品種,什麼莊園,什麼加工方式,什麼批次……

那又如何?

星巴克打碎了這一切,將咖啡直接對接給了完全不懂咖啡的人。

甚至在國內,都有很多人堅持認為星巴克是個飲品店,而不是咖啡店。

管他是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咖啡可以,為什麼茶就不可以?

一定可以。

大家感受下。

4.

Apple Watch 會不會摧毀瑞士鐘錶業? - babayage 的回答

我回答的問題里,有這樣一個回答。

新的會摧毀舊的?扯淡。

但是這一次:

因為有舊的,舊的有舊的規矩,所以新的起不來?還是扯淡。

以上。


所有答案都沒有答到點子上。

排名靠前的一位答主已經說的很接近了,但是仍然沒有點透。

中國茶之所以沒有星巴克咖啡這樣的大型連鎖店是因為

茶的口感不夠大眾化

什麼樣的口感才大眾化?

答案永遠只有一個: 甜味。

正宗的茶館好比只賣單品的咖啡館,受眾都是小的。

而星巴克賣的最好的永遠是加糖加奶的飲料。

市面上所有流行的軟飲料都含有大量的甜味劑

追求甜味是人類的本能,甜味飲料天然有最廣闊的受眾。

換句話說,人類接受甜味飲料幾乎是沒有門檻的。

然而中國茶(不管是綠茶紅茶花茶等)的品鑒或者享用是需要門檻的。

好比甜味產生欣快感幾乎是本能的,但茶的味道要通過腦子琢磨和養成才能達到類似的欣快感。

所以正宗的茶館只能賣茶給願意喝茶的人,但星巴克可以把咖啡賣給任何人

所以想要連鎖經營,就要改善口感,

方案是 茶+奶+甜味劑=奶茶。

個人比較看好英式奶茶和馬來西亞拉茶的連鎖經營。


對於先前讚這個答案的朋友說聲對不起,我改答案了。

你就說這一罐罐的算不算茶吧。


因為厲害的是星巴克,而不是咖啡。

同理,安卓為什麼沒出現一個像iPhone一樣統治性的手機?因為厲害的是蘋果,厲害的人做什麼都NB。

讓老美按照麥當勞做漢堡星巴克做咖啡的模式,不出幾年就有一個很NB的品牌做茶葉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取決於用什麼方式去經營內容,而不是內容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快銷食品這種技術含量不是極高的行業。


本人坐標澳洲。照理來說澳洲人的飲品習慣優先選擇的是咖啡,除去各類milk tea 連鎖店,有一家主打賣茶的店卻在全澳洲連鎖,而且走的是較小資的路線:T2(sydney melbourne brisbane 等城市都有連鎖店)

跟星巴克不同的是,雖然有現泡的茶,但都是供給顧客免費品嘗,再由顧客挑選喜歡的口味,最後買一整盒茶葉或茶包帶回家,並配有專業的泡茶工具。裡面茶的品種齊全,從english breakfast 到Chinese green tea jasmine tea 都是有的。還有它自創口味 什麼草莓巧克力啥的。。

從T2網站上扒下來的。店內裝修以暗色為主,茶盒就整齊碼在一整面牆上,簡潔且高逼格。有各種價位的,也有各種包裝的,滿足各種層次及各種用途的需要(送朋友什麼的還是蠻適合的)。

所以在國外,也有正兒八經的茶店開的很好,既保證逼格,又能接地氣。

但在中國,論茶而言,中國茶沖泡過程比較繁瑣。就算不是當場沖泡,讓顧客在店內品茶,而是讓他們帶回家,恐怕也很難有所謂的閒情逸緻。而英式早茶之類,現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製成茶包沖泡,所以在國外,在英式茶較流行的地方,這種專門賣茶的地方有其受眾人群。

另一方面,T2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服務員極其熱情,但也不會過分。非常樂意地為你免費沖泡並且和你聊天。在中國,由於各方面原因,實現這項服務比較困難。 對於茶不了解的顧客,在沒有嘗試,很難確定自己喜歡什麼口味,所以購買力也小。

除此之外,在中國,中國茶一直被定為一種很老派很古樸的飲品。但t2的受眾人群很廣,包裝鮮亮,價格有高有低,我和我室友倆留學生有時候會買幾盒然後兌牛奶喝。。

而且T2真的很適合小資情調泛濫的女生。除了包裝好看的茶,還有各種各樣小杯子小壺賣,只能用好看來形容。。

最後貼幾張圖。


謝邀

中國千年茶文化,有豐富的產區、品種,還有豐富的種植和後制的技術。

本人覺得,問題不在"茶",是"遠光"淺,問題還是在"人"身上

大家只想到快錢,做門檻低的小茶舖和外帶的茶檔口的多...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終會有人把"茶"推到全球的


又是一個讓我完全忍不了的答案,我想請問回答的各位,你們做過茶葉行業么?或者對於該行業有什麼了解么?再退一步你們能說出茶葉有幾大類么?如果你一個都不滿足的話,我只能認為你的回答是片面的不準確的。

先擺利益相關,家母曾是北京三大茶葉老字號之一的領導(不要和我說天福茗茶和更香這些除了炒概念啥都不會的公司了好么,順便再說一下,這三家的掌門都是女的),從小和家母討論該類問題,感覺還是比樓上要更靠譜一些。

首先批駁樓上一些觀點,中國茶口味不被大眾所接受,直接上數據,十幾年前,北京張一元一家在單個城市的零售額已經過億,記得那是十幾年前的一億哦,那年北京的房價過萬已經是天價了。所以證明很簡單的一點,在中國社會,茶葉還是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

再說一下奶茶算不算茶這個問題,排名第一的答案用奶茶和拿鐵等各式各樣的咖啡類比並不合適,因為向咖啡裡面加除了水以外的其它東西(奶、糖)是咖啡的通行喝法,或者說被大眾所接受。

但是對於中國茶來說,除了極少數地區外,大部分區域都是沖泡試喝法,且不往裡面加任何東西!所以明確反對票數最高答案。

下面來說一下中國茶不能連鎖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標準化問題!

所有連鎖的快銷都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標準化,你看麥當勞肯德基可以全球連鎖,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所有的東西是可以標準化的,把東西放到油鍋里炸多長時間,然後麵包上放什麼都是有明確規定的,原料就是工業產出的半成品和麵包,原料簡單,操作方便,才能連鎖。而要是中餐呢?你吃蔥燒海參,你吃九轉大腸?你吃松鼠桂魚?這些材料和操作的發展就註定了其無法連鎖的特性。

看明白這些,就應該懂為什麼中國茶沒法標準化了。

中國茶有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青茶、還有花茶(原諒我一個老北京對於花茶的執念)。

光綠茶就有好多種,西湖龍井、洞庭碧螺、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等,愛喝什麼的都有而且都不少,要是連鎖店沒種都賣的話,就成茶葉店了。

再說沒種茶不同產地的味道也不一樣,比如大佛龍井和西湖龍井的口味就不一樣。

採摘時間的區別也會產生口味的差別,同樣是龍井,同樣產地,明前的龍井和春末的龍井口味就不一樣

再說貯藏時間,你三年和五年的熟普口味差距很大,更別說新綠茶和陳茶了。

更別說黃茶這種觀賞茶了。

所以你要保證一年內茶葉口味的連續性是基本不可能的。

連口味的連續性都無法保持的產品,就不要想做連鎖了。

綜上所述,由於中國茶沒有辦法保證產品的標準化,所以無法進行連鎖。

======================================================================

一更 @王伏波

感謝他提出來的工業化生產的問題,怎麼說呢,我希望中國茶葉這個行業發展,但我也不希望他變成完全工業化產品,就像我在給他的回復裡面寫的:我並不希望我們國家的茶變成一種工業化產品,因為在我們國家茶承載了太多商品以外的內涵,工業化生產的前提就是, 把每個品種的獨特的特性消除,留下共性。但是每種茶它自己與其它茶葉不同的地方,恰恰是我眼裡他最美的地方。如果通過標準化碧螺長得和龍井一個樣子,六安瓜片和其它綠茶一樣大,太平猴魁沒有了猴子的故事,我們真的是失去很多。所以從一個私心的角度上來說,我還是希望我們的茶文化能保持他原始的多樣性。

=====================================================================

多謝各位的支持,首次過千,拜謝!

為了慶祝一下首次過千,我決定就下面評論中比較熱門的問題做一下解釋!

首先一個業內人 @郭振鵬 ,提出了了1拼配的概念,首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所謂拼配就是往茶葉中拼入不同時期的茶葉以保證一定的口感(消化陳茶),其實這個我也不是特別了解,剛剛跟家母溝通了一下,家母說拼配只限於同品種茶葉中(就是西湖龍井只能拼西湖龍井,此處舉例不要當真),而且拼配在實際操作中只用於花茶的拼配!!!所以說可以用拼配標準化的,只能用來標準化花茶!!!所以此路不通!!!

還有人一直跟我說咖啡很多種,我不知道和我的答案有什麼聯繫,只好我腦補了一下他們的邏輯線,就是咖啡種類很多,但咖啡為什麼能標準化但茶葉不能?(如果你們是這個意思,我下面回答一下,如果不是,歡迎評論補充,我會每一條評論都看的!別忘了不要只抨擊我,想著和題目的聯繫!!!)

因為我沒出過亞洲,所以我並不清楚在咖啡流行的國度咖啡是什麼情況,所以不敢妄言,但看了樓下一些回答,告訴我國外星巴克過得也不好,這樣我就能寫下面的推論了。

首先提出一個高層次標準化和低層次標準化的概念。

根據兩個例子(星巴克和立頓),我們的出一個結論1就是:

概念一:

雖然咖啡和茶葉的種類都很多,但是削減了很多特性的標準化,是可以實現的,是可以工業化生產的,對於這種消除不同品類之間的差別的標準化,我們稱之為低層次標準化。

概念二:

現在沒有一個工業產品能使真正喜愛咖啡或者茶的人滿意。換句話說,就是我對於咖啡或茶的了解很深,更喜歡關注與一些細節(不同品類之間的特性),對於這種人來說,市面上的標準化產品是其不滿意的。如果能使這部分人滿意的標註化流程,我們稱之為高層次標準化。

推論一:

低層次標準化容易實施,高層次標準化難以實施。

推論二:

某國對於某種飲品的文化越深,該國大多數民眾對於該類飲品的要求越高,低層次標準化產品難以達到該國大部分消費者對於該類飲品的品質的需求,所以低層次標準化產品在該國並不流行。

相反來說,如果該國對於某類飲品的文化很淺(甚至於舶來品),那麼該國民眾對於該類飲品的要求就很低,低層次標準化產品能滿足消費者對於品質的需求,所以低層次標準化產品在該國流行。

實證:

立頓茶在英國流行,在中國不流行

星巴克在中國流行,在歐美不流行

個人觀點,星巴克之於中國相當於立頓之於英國,反之亦然。

======================================================================

再更,很多人吐槽我說美國也有星巴克啊&>&<

你們能根據段意稍稍理解一下么!!!不過我也承認用詞確實有一點不恰當

評論里說星巴克在澳洲和義大利不火,所以我推論在歐洲和澳洲不火,但又實在找不到辭彙形容這兩片相互不挨著的土地,只好用歐美代替,煩請大家諒解。

如果再跟我說北美星巴克多,咖啡文化也很濃厚,我先姑且相信你的論述,如果你以此反證我上述觀點,我也作出下述解釋:

中美國情差距大,美國各個族裔眾多,不同族裔有不同的習慣,本來對咖啡要求高標準的族裔,在美國的數量就值得論證(你如果和義大利肯定沒法比了,然後本人大膽揣測:其比例肯定小於中國愛喝茶的人口比例)(如果此處你以我不、我周圍的人不、為理由反駁,抱歉我不接受,因為此處你以個體論證整體不成立),其次其中喜歡咖啡的又只是一部分人,所以對咖啡有高標準的人的數量及比例小,這導致了星巴克在美國很火的原因。

對了我就是一個標準九零後!歡迎各種形式的,善意的討論!


義大利有星巴克嗎?


茶在中國就像咖啡在義大利一樣。

義大利沒有標準化星巴克,正如茶在中國不能被統一標準。


星巴克最便宜消費方式:

一杯濃縮+免費開水+免費超大紙杯。

等效用20塊濃縮的錢喝一杯超大美式。

普洱品嘗店最低消費:

90元最低端小茶餅+20元水費。

110元與20元,5.5倍價格的差別,

貴的總是小眾的。

5.5倍是什麼區別?

速騰和輝騰都是大眾的,他們兩價格差距大約就是5.5倍。(14.5W——79.6W)

怎麼不說都擁有「騰」字,為什麼輝騰賣的沒有速騰多?


完全就是一個商業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會往各種細枝末節去想呢?

原因是三個字:工業化。

看到有幾位說是人的問題,算是有點沾邊,但也不是根本啊。

反駁一下幾個典型觀點:

1、茶很難標準化。

早年市場也基本認為中餐很難標準化,結果人家肯德基麥當勞都做中餐了,咱們自己也發展出不少中式快餐了吧?

說茶品種怎麼複雜的,我倒是想問問立頓是怎麼標準化的——別說立頓怎麼差,星巴克在喝精品咖啡的人眼裡也是垃圾。

咖啡其實也很難標準化,品種多了去了。知乎有很多關於精品咖啡的問答,各位去看看,不同的豆子,或者同一種豆子烘焙法不同,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不同時間衝出咖啡口感的差別。

2、關於人的問題。

其實和上一條差不多。我們既然能學會做中式連鎖快餐,為什麼就學不會做茶飲連鎖?

3、天福茗茶或者八馬或者其他茶企連鎖,也很厲害啊。

你怎麼不幹脆說中茶集團呢?他們是賣茶葉為主的,而不是賣茶飲好不好,星巴克雖然也賣咖啡豆,但是人家是以賣咖啡飲料為主啊。

4、星巴克也並沒有在美國、歐洲、澳洲……所有地方都很流行啊。

這就屬於審題不清了,題主又沒這麼說,只是問為什麼沒有類似星巴克的茶飲連鎖,無論在哪裡。

5、茶不甜、茶可以反覆沖泡、泡茶有多牛逼的文化在其中,以及所有說茶有多獨特的。

這是我最想反對的觀點,也是商業中最容易迷惑人的市場觀。

在第一條中我已經提到,其實咖啡也一樣複雜獨特、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各種玄學一樣可以大行其道。

在中國的茶葉生意中,被反覆提到、被絕大多數人推崇備至津津樂道的,是玄乎的茶禪一味、是茶氣、是繁複優美如同舞蹈的茶道表演、是悠久的歷史不可反駁的傳承……我不認為這些不好,很好,咖啡文化里也有這類東西,然而並不妨礙人家干成了星巴克立頓啊!而這正是是中國7萬多家茶企干不過一家立頓的原因。

你的茶葉好,好在哪裡?用什麼標準衡量?就是找個穿著中式對襟褂子的老頭講一堆玄乎的評語?你能說清你茶葉的內質含量都是怎樣的?農藥殘留多少?你每批次茶葉都能保持相同口味嗎?不能?說不清?活該你們干不過立頓!

知道中國的出口紅茶都用來幹嗎的嗎?給立頓之類的做拼配料,最不值錢的那部分。知道立頓的拼配部門集中了多少牛逼專家嗎?他們就是可以把不同產地批次的茶葉原料拼配出穩定的口味,並且內質含量、農殘清晰。

然後國內大街小巷充斥著裝修古樸典雅的各種茶館,裡面老闆美女優雅地泡著來歷不明的茶葉,號稱著「雨前、老樹、正山、70年」之類無法驗證的裝飾詞,你喝不出來好?那你很LOW啊!啊呀趕緊頻頻點頭,咂嘴稱好。

皇帝新裝。

吐槽完畢,回到正題吧。

茶和咖啡,都是從農業,經過簡單的工業甚而手工業,直接進入商業市場的產品,如果始終維持這種商業模式,那麼就會發展出類似精品咖啡、中國茶文化、莊園紅酒……這一類小且零碎的市場。

為什麼立頓出在英國、星巴克出在美國?因為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美國是當今農業工業化最徹底的國家啊。

只有以工業思維去經營茶產業,才會集中更多的專家人才去研究產業化和技術問題,發展出更多能量產的產品來,從源頭保證品質。在此基礎上,才能研究和試探出既蘊含茶文化傳承、又時尚、能適應大量年輕人快速消費習慣,進而逐漸建立起中國自己的茶葉和茶飲品牌。

所幸,中國已經開始趕超美國,成為第一工業國,我所了解到已經有一些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在開始以工業化思路操作茶產業投資。

相信我能看到中國誕生自己的超級茶企、自己的茶飲品牌。

以上。


這個問題我也來攪和下吧。

這個問題其實沒什麼意義

1、國人提起茶有兩種態度,財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茶是大眾化的,這也就是成都茶館,曾經的北京大碗茶,重慶麻將茶館,蘇州園林里、杭州西湖邊茶館,廣州香港早茶、茶餐廳,閩南潮汕地區功夫茶等茶形態的基礎,也是西藏酥油茶,甜茶,新疆內蒙古奶茶,寧夏八寶茶的基礎。

2、另一種態度是,茶是一種精神訴求,一種很有逼格的上升到道的高度的帶有靈氣的東西,要講求品質,山頭,大師,年份,工藝等。這是中國眾多高端茶會所,茶葉店的基礎。

3、以上兩種態度給茶形成了固有思維,要麼逼格很低,要麼逼格很高。而星巴克是帶著逼格而又很容易裝逼的,也很容易複製,沒有地域性,全國星巴克一個樣。

4、態度決定高度,國人對茶的態度基本把茶的形態確定了。

5、說產品形態,咖啡的製作容易做到標準。一套十幾萬的咖啡機,一本操作手冊。幾種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咖啡倒進去,奶泡打好,分分鐘做好,全國一個味。 而茶葉,花色品種太多,綠茶几百種,紅茶几十種,烏龍茶几十種。。。沖泡手法各式各樣。。。木有標準。

6、茶葉想做成星巴克那樣可以複製的逼格品牌,也不是不可能。做成標準化的產品也不難。思路要改,摒棄品種差異。綠茶選一種(不用很好,大宗茶就行)做萃取茶湯,然後各種配奶泡,糖,糖漿,果醬,冰塊等,烏龍茶,紅茶,黑茶普洱也是這樣,每個茶類出三到五個單品,這樣就能形成20個左右的單品。這樣的產品還是能讓年輕人接受的,包裝,裝修搞一下,逼格也是滿滿的。 茶葉還有個優勢,清飲的茶可以做的比咖啡豐富幾十倍,咖啡無非就是美式意式濃縮,而各種茶葉配套茶具就是一類茶,太豐富了,只不過一家店要弄多少種清飲,是考驗經營者的智慧的,太多了就亂了。 並且茶葉的周邊也比咖啡豐富太多。。。所以,茶葉星巴克並不是那麼難。。。重慶的嫩綠,做的比較像星巴克。。。新加坡的TWG的逼格甩星巴克幾條街,上海的敗家娘們兒都知道,哈哈。。。很多人也在關注著Teavana的動態,看看星巴克自己的茶葉店要怎麼做,尤其是將來來中國了怎麼做。


瀉藥:

大家回答的一個共同點是對的,都是人的問題。也就是經營方式的問題。

但是中國茶(不考慮外國茶)之所以沒有能夠做成大的連鎖店,原因很多。

首先在歐洲,咖啡、茶、酒都是在一個地方做的。所以咖啡店的連鎖就意味著茶飲料店的連鎖。茶與咖啡是不能分開的,咖啡店賣酒,酒吧賣咖啡。也都賣茶。所以應該說茶飲料也一樣可以,實際上也已經有連鎖了。

回到中國茶,我不知道這裡有多少在店(包括茶店,咖啡店,酒吧等)里賣過茶的。我們的咖啡店既有咖啡和其他飲料,也有英式茶和各種中國茶。實際上現在歐美人很流行喝中國茶,特別是有研究證明中國綠茶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具有防癌的功能。也有很多外國人喜歡喝普洱茶,鐵觀音等其他中國茶。

但是,外國人,特別是歐洲人接受中國茶有二個主要的障礙。一個是茶湯上漂著的茶葉,我們習慣了吹開茶葉喝茶湯,這對外國人是一個比用筷子不更簡單的技巧。第二就是多次沖泡。因為在歐洲人心裡,泡過的茶葉是垃圾,再次沖泡就有點「心理障礙」,難以接受。這一點美國人比較好克服,心裡影響沒那麼大。但是對歐洲人來說就比較難了。

前一個問題我通過選用合適的茶具解決了,後一個問題就比較難,只能靠他們自己在心裡跨過這個坎。否則他們怎麼都難以接受。

總而言之,茶館不是不能做,關鍵是怎麼做。

………………………………………

將來我們把咖啡館開到國外去,就會帶著中國茶一起做。讓更多的外國人學會喝中國茶。


因為茶館的關鍵,在於茶館主人與茶客之間的交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絕對不是能夠去複製的東西。


一財君終於也可以說一句知乎流行語了:

在問「為什麼」之前,要先問「是不是」喲。

事實:一家已有26家分店的茶連鎖店正在悄悄擴張

因味茶

上海市楊浦區大學路坐落著近20家咖啡館,「因味茶」在這裡有一家門店。這家茶飲店的店面設計看上去和咖啡館相似,一進門抬頭可以看到掛在牆上的菜單,顧客在收銀處點單後,會坐在沙發和靠背椅上等待飲品。店內的客人有不少是年輕人,也有一些中年人在聊天談事或是拿出電腦在辦公。在大眾點評上,這家店已經擁有2200多條評論,而「茶飲健康」「環境適合聊天」是留言中出現的高頻辭彙。

因味茶是繆欽在2014年年底創立的休閑連鎖茶飲品牌,在此之前他是麥當勞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曾負責將McCafe業務推入中國市場。繆欽將因味茶連鎖品牌定位為「茶界星巴克」,一家因味茶的店面面積在100到300平方米之間,售賣單價為25元到35元的茶飲品。一年多以來,因味茶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開了13家門店,加上其收購了13家嫩綠茶,門店總數量達到了26家,月均營業收入在10萬至60萬元不等。

和傳統茶店有所不同的是,因味茶用製作咖啡的方式做茶飲。這裡的店員會穿上工裝圍裙,玻璃杯代替掉了砂壺,吧台上擺著咖啡手沖壺、冰滴壺以及4台頗像扎啤酒桶的Steampunk半自動煮茶機,這些咕咚咕咚冒著蒸汽的機器通常是煮咖啡的,但在因味茶店內,一位店員在一台iPad上觸動幾下,茶葉自動在機器中浸泡、沸騰、過濾,Steampunk變成了沖泡茶的機器。

因味茶的想法萌生於繆欽2009年讀EMBA期間。當時他對咖啡做了一次調研,結果顯示25歲至35歲的年輕人傾向消費中檔價位的品牌咖啡,這一情況大致也符合國內的茶飲品市場,中國排名前60的城市中差不多存在8萬家街鋪式奶茶鋪,大量使用茶粉、奶精代替茶葉和牛奶是這類奶茶鋪的普遍狀況。茶飲市場的另一頭,分布的是一些中年商務人士光顧的高檔茶館。

另一方面,單價在25元至35元的茶飲消費市場卻在全球範圍內不斷上升。在美國市場,茶飲生意開始越來越受歡迎。根據The Tea Association of the USA的統計,茶飲連鎖店的營收從1990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110億美元。如果打開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搜索舊金山地區的奶茶,會得到512個選擇。類似的情況也適用於紐約和洛杉磯,在洛杉磯這個數字達到了2905家。

-

做吸引年輕人的茶連鎖店

年輕一代對茶的認知和消費習慣大都還停留在「喝茶是中年男性的愛好」。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喝茶方式被視為繁瑣的象徵,事實上喝茶的方式可以更加輕鬆有趣,「他們想喝茶了,但不是父母手裡的那杯。」

繆欽說,他的設想是將漫咖啡(Maan Coffee)的極致休閑氛圍與McCafe的「產品和便利店」模式結合在一起,來吸引年青一代的注意力。

繆欽希望創立一個年輕的茶飲品牌—就像他們在星巴克尋求的體驗一樣,悠閑的環境、現代化的設備,還有足夠有趣的設計包裝。另一方面,回到2014年這個時期,國內還尚未出現一家大型連鎖茶品牌,繆欽決定在2014年年底成立自己的公司。

做茶飲品牌的第一步,因味茶對年輕消費者做了一番調研,花了幾個月時間去問他們要喝什麼。當時的調研包括對茶飲的口味、色澤、香氣的問卷回答,結果出來之後,繆欽發現年輕人對茶飲的了解非常少,於是他決定親自從茶葉開始挑選,開發一套全新的茶飲品。

1.小眾茶與拼配茶

「我不希望讓年輕人想起一些已經定向的名優茶。」繆欽對《第一財經周刊》說。比如烏龍茶,因味茶沒有選擇鐵觀音以及大紅袍,取而代之的是潮汕鳳凰山上的一款烏龍茶葉,口感不錯而且有著一種蜜蘭香的花香果味。同時他也走訪了其他國家,引進了巴西和阿根廷的馬黛茶,這是一種冬青科植物,和中國的茶樹截然不同,但在巴西和阿根廷人的心目中,這就是他們的茶。

在單品上避開傳統的名優茶,除此之外,繆欽還研發了多款拼配茶。在茶的取名上,他也花費了一番心思來吸引年輕人,比如絲綢之路,這是一款斯里蘭卡紅茶與中國紅茶的拼配茶。

圍繞年輕人的喜好,團隊將各類以原葉沖泡為茶體的海鹽茶當作主打產品,比如茉莉海鹽茶,這種茶飲是在原葉沖泡的茶體上加入了海鹽奶蓋,讓奶蓋的甜味和鹹味在入口時中和茶體的苦味,在此之前,海鹽茶在市場上已經是熱銷的茶品種類。

2. 根據反饋調整店鋪裝飾。

這段期間,繆欽和他的團隊常常參加市集活動和設計周。在市集上,他向年輕人們展示店內的茶飲、設計裝飾以及桌椅,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對店內的設計做出改進,之後創意傢具、手工皂、乾花、茶杯套裝都出現在了因味茶的門店裡,裝潢的主色調整為偏黃色,座椅也更換成了原木色。

因味茶店內

「標準化問題」

怎樣制定標準化的沖泡,這是最為複雜的一項流程,其中一個原因是存在變化的因素較多。事實上,有效控制變數因素也是連鎖飲品店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繆欽琢磨了一套新的沖泡標準。

1. 讓上游的採購供應鏈鎖定茶葉質量,而在選品上不選傳統的名優茶,這種非稀缺性的策略讓茶葉的供應和品質得以保障。

2. 泡茶過程中盡量避免人工操作,全程讓機器來控制。因此,因味茶配備了15萬元的煮咖啡機器Steampunk,它可以控制水的溫度、降溫曲線、沖泡時間還有水量。

「你看茶藝師有的時候倒茶要有高度、講究速度,其實都是為了水溫、水量的控制,而這些東西機器是最在行的。」繆欽解釋道。

3. 人工沖茶:簡單的整體沖泡流程

對於手沖茶飲品,他也並未完全放棄,人工沖茶仍然是一個必要的品類,以什麼樣的水溫從什麼樣的高度倒入,再到需要放置多少分鐘,因味茶制定了一套整體沖泡流程,並將基礎作業員工培訓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

-

選址與擴張

在選址上,繆欽總結出3種店能夠賺到錢:商場店、寫字樓以及大學區的周圍。但在開店節奏上,繆欽並不打算加快。他並不想跟街邊的奶茶鋪一樣,快速擴張以快速回籠資金。

繆欽並不害怕後來的模仿者。很多咖啡連鎖店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基本都在虧損,店面開得越多,所需要的管理能力也越強。此外,在門店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門店與門店之間系統信息打通、後台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也在不斷上升。「連鎖店在四五家的時候很討彩,但是開出二十家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管了。」繆欽認為連鎖品牌並不是一件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

2016年7月,因味茶獲劉強東個人5億元投資,這筆融資讓因味茶有了未來三年到五年的開店資金。繆欽希望有戰略投資方入股,比如能夠幫他實現品牌價值的投資方。此外,團隊也計劃在2017年下半年建立海外團隊,或許會將因味茶店鋪開到國外。

奶茶妹和因味茶

原文/李嘉文 回答時有所改動


滿大街的喜茶皇茶貢茶都是神馬?


不請自來。

其實這麼問真的沒什麼,畢竟隔行如隔山,解釋清楚就可以,沒必要挑些口水起來玩。

中國的茶有一個咖啡無法替代的本質,就是:慢。這並不是說咖啡不可以慢,而是喝茶的慢,幾乎是必要的,不可替代的。

咖啡可以速溶,茶葉不可以(對不起我暫時不把所謂的速溶茶,袋泡茶和一切茶葉類飲料成為茶)。這是茶最本質的文化訴求。

茶的本質,或者說,喝茶人,買茶人和賣茶人最重要的共識,是品。

僅說喝茶,顯得檔次不夠,至少顯得你不懂茶,不愛惜茶,不明白茶;品茶是茶行業延年益壽的根本屬性,品茶是中國人文化輸出和文化表達的重要途徑,品茶更是每個茶客,或者支撐各地茶文化一個極其重要的根本屬性。中國人講究泡茶,因為茶的每泡滋味決然不同,每泡所體味到的文化因子都可隨意寫書,用快銷品的方式對待茶葉,簡直是暴殄天物。

當然你可以說,咖啡也可以品,義大利某些地方的咖啡廳,光不同的咖啡杯和咖啡泡發就上百種 —— 可是咖啡即便如此,仍然脫離不了已成為快消品的本質 —— 星巴克作為便捷在美國暢銷超過40年,麥當勞的"麥咖啡「作為和快餐業捆綁的重要產品,早已被快餐族們當作了自己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早餐佐飲。茶葉?儘管康師傅綠茶,冰紅茶早已風靡全國,但是它們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茶飲料。

其二,茶葉有連鎖,而且在全國很普遍。

這麼回答題主:茶葉不是沒有連鎖,而是沒有快銷連鎖。沒有快銷連鎖就等於沒有連鎖,這是偷換概念。殊不知勐海茶廠的普洱茶早已賣遍全國,它的名字,叫大益普洱;殊不知中國鐵觀音集團在全國已經有多少連鎖;祁門紅茶,滇紅茶,這些全國知名的紅茶,在全國都有廣泛的受眾面和撲入全國各地的連鎖,它們只是標準化,規模,沒有星巴克那麼耀眼。

其三,噢,對了,標準化。

如果你告訴一個老茶客,從今年開始,到你生命完結,由於天氣恆久不變,你喝的西半山老樹的冰島純料,都將是今年春茶的味道,永恆不變。老茶客會在你們面前氣的吐血而亡。

用標準化去丈量茶,等於抽掉了茶的靈魂,也抽掉了茶客存茶,賞茶,玩茶的雅興,其對茶客的傷害程度,約等於謀財害命。

以7542為例(7542是大益出產量最大的青餅,以肥壯茶箐為里,幼嫩芽葉為撒面,研配得當,麵茶色澤烏潤顯芽毫,心茶肥壯。該茶品香氣純正持久,有花果香,滋味濃厚回甘好,湯色黃亮,葉底勻齊,FROM 親愛的BAIDUBAIKE),雖然這款茶的配方確定,但是由於每年產區的雨水,土質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才有了「藏某年的7542才是老茶客,某年某月開倉一塊xxxx年的7542是一種享受」的說法,因為當年的雨水,季節,陽光,都達到了這款茶可以達到的相對優質的口感,所以會被茶客爭相傳頌,人人熱捧,這是普洱茶屆一種非常特有的文化。

其四,連鎖的商業效應以及受眾面

鄙人這麼說,買星巴克的各色人等,有不少人都是為了那個LOGO吧?在我國,喝某巴克本來就是一種身份 —— 我有40-50人民幣消費一杯咖啡的實力,我小資,我有品味 —— 某巴克抓的很准,一二線城市CBD周末年輕人睡個懶覺出來裝逼人手一杯某巴克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順便還能拍個圈,話語里全是:「周末出來曬個太陽犯個懶。」這並不是貶低誰,而是這個年齡階層習慣的生活方式。

所以,這樣的受眾面極其適合聯營,也適合品牌營銷和推廣。茶葉不是 —— 茶葉的受眾大多為中年和老年,而且茶葉的溢價屬性比連鎖咖啡複雜而充滿多樣性 —— 茶葉以年份,口味,採摘,做工等等等等方面來體現溢價體系,每個人的口味又完全不同,一壺「標準」茶是無法滿足很多人的需求的。沒有多少中年人會神經到拿著一個「頂級龍井」紙裝茶杯走在路上拿來裝逼的,中年人的裝逼體系和年輕人根本不一樣,品牌連鎖化的茶葉經營方式,只會讓那些真正懂茶的人,認為這款連鎖茶是LOW逼。他們要的,是私房,獨有,甚至是翻山越嶺到了雲南某個山溝子的茶葉初制所弄出來的曬青毛茶,這才是逼格 —— 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文化圈子的事兒。

以上。

一個10年以上的老茶痴。


你喝過星巴克嗎?

我相信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都市白領來說似乎有些可笑。每天喝一杯星巴克已經成為北京上海白領的日常。怎麼說呢,喝星巴克已經日常到,你已經忘記了這種習慣其實是一個舶來習慣,而它出現在中國還不到20年時間。

1987年,星巴克的第一家咖啡店才剛剛在西雅圖建成營業。而11年前的1976年,喬布斯和Woz已經發布了他們的第一台Apple I型電腦。你每天都去的咖啡廳的歷史,並沒有比你每天都用的蘋果筆記本更長。

第二個問題來了:

你喝過喜茶嗎?

如果你是坐標北京的白領,可能會一臉懵逼:喜茶是什麼?

如果你是坐標上海的白領,又對吃喝比較關注,可能會聽說過:就是那個排隊排到有黃牛的奶茶店?好像剛剛開到上海了呢。

如果你是坐標深圳的白領,那麼在過去的半年裡,你可能已經領教了喜茶的厲害。

我第一次知道喜茶是一個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的。我看了一眼就走了。

因為排隊的人太多了。

那是位於深圳海岸城的喜茶,開在海岸城的步行街主道上。門口排隊的人群把道路切成了兩半,以至於店員不得不把排隊的人流從路中間切成兩半,開一條通道讓行人通過。

晚上吃完飯原路返回的時候,那條隊還是那麼長。而周圍原本也排了一些人的各式餐飲店早已無需排隊。我暗暗有點吃驚。

當我第三次路過這家店時,決定排一次隊。無論如何要試試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我過去對奶茶店的印象還停留在「貢茶」的階段。就是一個幾平米的加盟鋪面,幾個不明就裡的大茶罐子,一些奇奇怪怪的糖漿和配料。你點完飲料後,他們會從各種罐子里把配料湊在一起,變成一整杯速食飲料,用飲料封口機封上,交給你。奶是奶精沖調而成,茶只有紅茶綠茶的區別。你能選擇的頂多是加不加珍珠,要不要椰果,是不是少冰和半糖。味道自然也是奶精和劣質茶的結合,再加上大量的糖填充口感。

喜茶不一樣。店內最顯眼的裝飾是透明圓柱型的茶罐,裡面是一顆顆漂亮的烏龍茶粒。每種茶葉前面還有聞味瓶,可以聞到不同品種的香味。喜茶的茶品不再是用虛頭巴腦的糖漿口味來定義菜單,而是直接使用不同產地和品種的茶葉來作區分;奶蓋則強調是進口咸芝士奶蓋,而非其他奶蓋茶採用的奶蓋粉調製;店面不再是小而局促,而是有著舒服的沙發和高腳椅組合,有明確的休息區設置。由於點單量太大,買完單後你會拿到一個圓盤型的提醒器,在你的茶飲製作完成後會震動發光提醒你前去取餐。

拿到手裡的茶杯也頗有巧思。奶蓋茶講究的是奶蓋的咸和細密的口感與茶湯清冽甜美的口感在口中交匯碰撞的快感。傳統奶茶的吸管杯根本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你要喝好只得打開蓋子喝一嘴沫。喜茶的杯蓋則有特別的設計,直接傾倒即可同時喝到奶蓋和茶湯。

說實話,這種全方位超越普通奶茶的體驗,加上排隊40分鐘等到一杯茶的儀式感,讓我喝到第一口的時候直接被震撼了。

我覺得這種震撼,應該跟第一次喝到星巴克的感覺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強烈。跟星巴克一樣,喜茶代表的並不是最傳統的茶文化。但是他用高度的標準化和水準之上的各個環節保證了一杯80分的茶飲可以很方便的被喝到,這本身已經非常不易了。

之後的幾周里,我連續去了好幾次喜茶,以及類似喜茶定位的奈雪の茶。越是了解這些品牌,越是覺得像。

太像星巴克了。從店內的裝飾,門店的選址,目標人群,到飲品的品質,都已經跟星巴克有接近的水準。唯一不同的只不過是咖啡豆換成了茶葉而已。

正如咖啡在歐美國家的文化地位,茶葉在中國的地位也是極其類似的。中國茶文化有著完全不輸於咖啡的歷史積澱和豐富口味。既然咖啡可以被星巴克以快餐標準化的方式傳遍全球,為什麼中式茶飲不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實現?

我於是發了一條微博:

當然,對於一家直到上個禮拜才剛剛把第一家店開進上海的地方性連鎖品牌來說,做出這樣的預測,簡直跟對著一個小男孩說他有帝皇之命一樣,是近乎江湖術士般的算命行為。然而,過去的一年裡,我愈發堅信,這件事一定會發生。

2016年開始,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一個中國品牌在全球建立全新的手機品牌形象。因此我仔細調研了幾十個國家的市場狀況,也親自到其中一些重點國家實地考察,並與當地的頂級vendor合作,完成了數次品牌落地活動。這裡面既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法國,也有馬來西亞、越南這種東南亞的新興國家,還包括南美、東歐和中東的一些發展中國家。

整體看下來,有一個對比非常強烈:

中國人實在是太勤奮了。以至於過去二十年,中國一路成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奇蹟,變得毫無懸念。

中國人中的精英們的職業化程度,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已經遠遠甩開了大部分國家的精英。

中國人的整體努力程度,更是把絕大部分國家的絕大部分人秒成了渣。

如果把世界看成一個班,中國無疑是班裡最聰明,又最努力,同時還是學習時間最長的那一個同學。

在老外們喝著下午茶的時候,中國人在上班;老外在下班了,中國人在上班;老外去休假了,中國人還在上班。更不用提在同樣的工作時長內,中國人的強度和效率要遠遠勝過大部分老外了。

這一情況在手機行業尤為突出。中國手機品牌已經佔據了手機全球銷量前五名中的三個;中國手機市場也已經是競爭最激烈,最先進的手機市場。如果不是親眼看過,我甚至無法想像海外的手機市場上還在賣著遠遠落後與國內市場的手機型號,門店的形態也還是3年前的國內水平。而中國的手機廠商正在開始布局海外市場。

這是一個歷史機遇。就像8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電器品牌一樣,中國的手機品牌將在未來10年誕生出一批索尼、松下、日立和東芝,並且像它們當年一樣橫掃全球。在可以看到的未來5年內,中國手機廠商一定會席捲全球手機市場,取得令人咋舌的市場份額。

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正在繼續高速增長。在上一個十年,已經有很多優秀的製造業企業成功佔領海外市場:華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廠商;TP-Link在家用路由器市場全球市佔高達50%,超過2-10名市佔率的總和;聯想也已經在PC業領跑多年。 下一個十年,將是中國優秀企業全面走出中國,走向全球的十年。各個領域的中國企業都將陸續出海,把產品和文化向全球輸出。

既然短短十幾年時間,我們已經可以把咖啡喝得如此嫻熟。作為同樣優秀的茶文化,為什麼不能跟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遠行海外呢?我相信,不管是喜茶,還是某個尚未誕生的中式茶連鎖,終將把中式茶的門店開遍全球。讓你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像喝到星巴克一樣,喝到地道的「中式茶飲」。

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吧。

原發於微信公眾號:托馬斯白

2017.2.25

P.S:這真不是軟文...

更新:

說了不是軟文。還有很多人在評論區喊軟文軟文的。

你們知道什麼叫軟文嗎?

見文必稱軟,是不是特別有智力優越感?

更新於2017.2.26


天福茗茶已經超過一千家連鎖店了,茶葉店多得很。題主說的是,茶葉並不如咖啡受歡迎。那麼目前我國咖啡人均年飲用量僅為0.03公斤,中國茶葉人均消費量為0.95公斤。

所以,你告訴我在中國茶葉不如咖啡受歡迎?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為什麼美國lifestyle的商業文化容易在全世界獲得影響力?」 這和是茶或是咖啡沒有太大關係。

--漢堡發明於德國,然而推廣到全世界的是麥當勞;

--咖啡產於拉美興於歐洲,然而推廣到全世界的是星巴克;

--披薩/冰激淋在義大利的街頭遍地開花,然而推廣到全世界的是必勝客和哈根達斯。

--儘管麥當勞漢堡和真正鮮嫩多汁的漢堡相距甚遠;

--儘管法國人義大利人一直在鄙視星巴克驢飲的咖啡味奶制飲品;(有沒有覺得和奶茶是不是茶的爭論很像?)

--儘管義大利街頭的披薩/冰激淋好吃到爆,熱量還低。

然並卵。

全世界人民最普遍接受的是麥當勞的漢堡、星巴克的咖啡、哈根達斯的冰激淋和必勝客的披薩。

--------

為什麼茶沒有像咖啡一樣普及?因為美國人是歐洲人而非東亞人的後裔。


推薦閱讀:

不懂茶,偶得普洱茶一餅,求知大概市價是多少以及是否有收藏價值,求行家客觀解答。?
現在哪些才是真正的金駿眉?
如何評價奶香味的肉桂?
為何茶這種健康飲料無法廣泛流行於青年人群?
如何倉庫存普洱?

TAG:咖啡 | 品牌 | | 連鎖餐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