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_大家上圖來晒晒你的讀書筆記,學習下不同的筆記模板?

大家都是怎麼做讀書筆記的呢

是直接在書上做筆記,還是寫在筆記本上

怎樣才能有序而又整潔地寫出一份完整的讀書筆記。

大家有沒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

有沒有人是真的參考裡面的方法做閱讀筆記且成功有效的堅持呢

大家上圖晒晒美麗的成果吧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6127


(2017.5.1註:

哎,真慚愧大家的贊同。這是本科階段的讀書筆記,現在讀研了,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如今的讀書筆記,我只選擇個人最感興趣、自認最具價值的一個話題切入而談。

至於如何選擇話題,這個真的只能經過一定的摸索性的閱讀體驗和審美過程,不具有普遍參考意義。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閱讀,可以移步我之前的一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33119/answer/95772259

如今,我不敢輕易對作品下判斷,只能不斷地擴大閱讀量,共勉。)

————————————————————

?先抄目錄的只有我一個?

?然後每一章節的要點?

接著是書中的金句,我覺得這個要看主觀能動性了。

接著看別人怎麼說作家作品。

最後寫寫一篇讀後感或評論,這是形成系統性的認知結構了。

說到字,用便利貼略工整地寫了一下……不要嫌棄我……


看到喜歡的就記下來了~對於如何讀書分享幾點建議和看法:

1、讀書的時候拿筆一邊讀、一邊劃、一邊記,比單純的干讀效率更高,印象更加深刻,更容易專註,因而收穫也就更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這樣做,一般是當我們精讀一本書的時候。

2、很多書看過就忘實屬正常,對於經典書籍,應該反反覆復的讀,譬如《紅樓夢》讀個十遍八遍才算開頭,比如《沉思錄》《人性的得失與智慧》等書應該置於觸手可及之案頭,一旦有閑散時間隨時就拿來翻看。

3、擇書要選擇經典。經典書籍是經過古往今來無數讀者大浪淘沙、層層篩選後的結果,必有它值得一讀的特質。

4、有效利用好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去讀書。不是說讀書一定要大張旗鼓的弄出一下午或一晚上的時間來專門來讀,讀書是一種渴望和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吃飯睡覺,不讀不行,甚至毫無功利。

5、背只是讀書的一個方式之一。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都要做筆記,古往今來的文人、哲學家們更不必說。鄧曉芒讀《純粹理性批判》都要做筆記,他翻譯了這本書都沒背下來,甚至《資本論》《自然辯證法》《三毛文集》《魯迅全集》都要背下來嗎?自己不做讀書筆記還要笑話態度認真的人,就像不研究哲學的碌碌之輩嘲諷康德一樣。不要鬧了,對待大眾要負責。

6、如果覺得靠筆來做讀書筆記太慢,可以選擇鍵盤。

如果想要專精一個領域,勢必還是要做一個更加系統的記錄和檢索,搜集、裁剪、複印、歸類資料,系統梳理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將來查看、複習、寫作或其它用途。比如自稱學問最大的李大師是如何讀書的呢?

 「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類別分開來。那背面有用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整理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分類留存。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那分類怎麼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我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我的夾子裡面。我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我李敖就分得更細了,天主教還可以分,神父算一類。神父還可以細分,神父同性戀就是一類,神父還俗又是一類。修女同性戀是一類,修女還俗這又是一類。

  任何書里有關的內容都進入我的資料里來。進入幹什麼呢?當我要寫小說的時候,需要這個資料,打開資料,只是寫一下就好了。或者發生了一個什麼事件,跟修女同性戀有關係,我要發表對新聞的感想,把新聞拿過來,再把我的資料打開,兩個一合併,文章立刻就寫出來了。

  換句話說,我這本書看完之後,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屍。可是被我勾住了,這些資料我不憑記憶來記它,我憑細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緊,放在資料夾子里。我的記憶力只要及這些標題好了。標題是按照我的習慣來分的。基本上都翻譯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來,偶爾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領告訴大家,李敖知道的那麼多,博聞強記,記憶力那麼好。我告訴大家,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一開始就是你不要偷懶,不要說躺在那裡看書,看完了這本書還是乾乾淨淨的,整整齊齊的,這不對。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大卸八塊,書進了資料夾,才算看完這本書。

  今天我問大家特別亮一手,把如何看書的招告訴大家。不要以為這本書看完了,乾乾淨淨的新的算看過。那個不算看過,因為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有系統地扣住這些資料,跟資料掛鉤。可是照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都把它的精華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這種土法鍊鋼的治學方法。「

我們畢竟不是專家學者,大可不必像他這樣下如此多功夫,但李敖的方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尤其當你有目標的去研究一個領域的時候,不妨嘗試下系統梳理這方面的內容,多管齊下、融會貫通,做好搜集整理的工作,才能方便引經據典。

對於答主來說很遺憾,研究生三年只做了兩本讀書筆記,後來為了方便整理知識和引用,大多是敲在電腦上了~

習慣於在第一頁空白寫上一些激勵自己的句子

有時候讀一本書,看到比較經典的句子就記下來——《菜根譚》

《帕斯卡爾思想錄》,其實也有《蒙田隨筆集》和《培根論人生》,集齊了龍珠。

有時候就記得比較雜亂,像個雜貨鋪,有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有錢鍾書對楊絳的話,還有張愛玲的《半生緣》。

各種作家都有,余華、王小波、海明威、倉央嘉措等

《雨後》VS《一棵開花的樹》看到自己兩年前的文藝小清新,自己都醉了~~

汪國真《熱愛生命》


最簡單的當然就是勾勾劃劃,覺得有些話說的有道理,耐人尋味,可以高游標出,不時翻翻。

還有就是寫文學作品讀後感,看一句,想一想,再看幾句,聯繫前後的句子思考,形成觀點,付諸紙筆。可以邊讀邊想邊寫,也可讀完再寫。但是不推薦後者。上面kindle那本就是地鐵讀完,又比較厚,讀完再寫發現提不起來了,當時的好多思緒飛了。

還有就是筆記了。理論性的書適合這樣讀。

最後一個是細緻研究,我一般這麼讀:

我是一個不用什麼思維導圖只相信紙筆的人,也許和我讀書的種類有關吧。


引爆點 (豆瓣)


剛用一年多時間做完了羅素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的九本閱讀筆記,正好用這個答案來回顧一下我這一年多以來的智力生活吧~

全文目錄

上篇、回答答主的問題

  1. 大家都是怎麼做讀書筆記的呢?見本回答第二部分」下篇、羅素《西方哲學史》閱讀筆記總結「
  2. 是直接在書上做筆記,還是寫在筆記本上?只有要精讀、且有難度的書才記本子上
  3. 怎樣才能有序而又整潔地寫出一份完整的讀書筆記?提高理解力
  4. 大家有沒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有,很認真的看過
  5. 有沒有人是真的參考裡面的方法做閱讀筆記且成功有效的堅持呢?舉個手
  6. 大家上圖晒晒美麗的成果吧!好的~

下篇、一個做讀書筆記的例子——我自己做的羅素《西方哲學史》的九本閱讀筆記

  • 這本書對我個人的意義
  • 筆記的文字內容(此部分只包含少量必要圖片,大量相關圖片見第四部分)
  1. 閱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我故意用一年多時間極其緩慢的閱讀這本書的原因
  3. 筆記的整體設計體系及這樣設計想要到達的目的
  4. 一些我認為有價值的筆記的具體內容展示
  5. 總結:全部工作完成之後,這整件事(閱讀、筆記、思考、尋找新書)對我的啟發與意義
  • 總結:閱讀此書所使用的參考書目相關視頻音頻資料匯總目錄
  • 全部本筆記本的圖片 對圖片的簡單說明

————————————————很嚴肅的分割線————————————————

上篇、回答答主到問題

  • 大家都是怎麼做讀書筆記的呢?

總的來說,要看讀的什麼類型的書,這本書的難度如何(當然是對自己來說),我想投入多大的精力和時間來讀這本書,具體回答在下面。

  • 是直接在書上做筆記,還是寫在筆記本上?
  1. 個人認為:首先應該看讀的是什麼類型的書(哲學?歷史?小說?科普?漫畫小人書?),一般來說難一點,或者重要一點的「論說型的」書,例如哲學,歷史和一些科普書,比較適合專門用一個筆記本來做讀書筆記;文學類的,比如小說和詩歌則一般直接把筆記寫在書裡邊,一般都是把讀到某一段的感想順手寫在書的空白處,想到什麼寫什麼,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寫,讀過就算,而讀消遣類的書,像漫畫、網路小說一類的則完全不推薦任何筆記。。。

  2. 其次要看你打算投入多大的精力來讀這本書,如果只是想隨便翻翻,當然不推薦專門找一個本子來記,但是如果是想投入很多精力與時間,非要把一本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書讀透不可的話,那當然就要記在書上記筆記,也找一個本子來記筆記了,甚至好幾個本子(個人而言,這種書一般都是論說類的書)

  • 怎樣才能有序而又整潔地寫出一份完整的讀書筆記?
  1. 」有序「感覺應該是理解力的問題,理解力越強,筆記就越有系統,反之則越雜亂無章。因此個人認為要想筆記」有序「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2. 」整潔「嘛。。。這我就完全沒有發言權了,因為我的筆記實在是太不整潔了,而且很多時候甚至是故意這樣,因為我覺得這樣一來可以減少記筆記時的心理負擔,二來也有一種」凌亂美「。。。
  • 大家有沒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

哈哈哈很認真的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下面是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對這本書的介紹。

楊森瑞:如何精讀一本學術著書?

雖然我和任何一個正常人一樣,同樣的書從來不會買第二本,但是為了這本書————同一本書中文版我買了6本,英文版買了4本(一共10本,第一本是高一時買的文版,第10本是去年買的精裝版的英文版)————為什麼我會這樣瘋狂呢?簡單的說,是為了可以讓自己在里書邊自由自在的做筆記,把書當草稿本用而不用擔心筆記內容太傻浪費書上寶貴的空白頁而不敢勾花、寫字。

就英文版而言,第一本是用來查單詞的,就是在不會的單詞下面用鉛筆划下一道小黑線,然後再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上中文意思,這樣這本書就基本上被寫的密密麻麻的沒啥空位留給其他類型的筆記了(畢竟一個高中生讀英文原著不認識的單詞還是很多。。。)。然後第二本是專門用來勾畫重點句和寫讀書時產生的問題與想到的答案,在段落上標註1234,或者用一個簡單的句子來概括一個複雜的論述。第三本專門不做筆記,白板一片,免得有時可能會擔心筆記束縛自己的思考。最後一本是精裝版,主要是收藏,便於攜帶(書殼子很硬,扔書包里不怕被擠壞),當然也用鉛筆在裡邊做筆記,筆記形式跟第二本里的差不多,但因為在這本書的幫助下這幾年來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很多,筆記內容當然有所不同。

中文版里的第一本我用鉛筆、黑色、紅色、藍色和不同顏色的熒光筆也做了很多筆記,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代表這個句子是不同種類,比如:黃色代表主旨句、作者在這裡提出一個觀點或者陳述一項重要的事實等;藍色代表問題,作者在這句話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紅色代表總結句,作者用這些句子總結了之前的論點等等等等(書現在不在手邊,改天再上圖。。。)

除此之外,第11章第4小節作者總結的15 rules of analytical reading 我還用另外的活頁紙抄錄下來夾在其他的我打算認證精讀的書里以便隨時參考——比如讀下邊這本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時,我幾乎在每一個筆記本里都抄了這15個rule,或者至少是前8個,關於如何分析一本書的大綱和解讀關鍵詞,架構論述的規則

為了證明這一點,請看下圖~

有沒有人是真的參考裡面的方法做閱讀筆記且成功有效的堅持呢?

  1. 確實是真的參考裡邊的方法閱讀和做筆記,當然不是一板一眼的完全只用這本書里方法,也有結合思維導圖和其他一些講學習方法甚至製作旅行手帳的方法,還有些時候做筆記完全是自己發揮想像力,怎麼做著好看又實用或者好玩就怎麼做。。。。
  2. 感覺」堅持「的還不錯吧,因為覺得很好玩,完全沒把這事當成個負擔或者責任,沒什麼心理壓力,全當是小時候玩的玩具的升級版了。。。
  • 大家上圖晒晒美麗的成果吧

好的,見最後面「全部本筆記本的圖片 對圖片的簡單說明」部分~

。。。不過先讓我假裝下面的圖片與本題有關,來強行秀一下我這集書店、咖啡店、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古典音樂廳、獨酌爵士小酒館和流浪漢的雜物櫃於一身的即可遠觀又可褻玩的多功能學生宿舍吧,畢竟學習環境也很重要!——在這裡看書思考很棒,我挺為它驕傲的,下面那些哲學史的筆記也大都是在這裡寫的——我認為:咖啡(有時也可能是紅酒或香檳)+餅乾+安靜的小夜曲 +哲學=智力的狂醉狀態 愉快的夜晚~

以及大一大二拍的

以及十分合理的利用出國交流不在學校的室友的空床

當然比起文學、歷史、哲學和科學,我不得不說我果然還是更喜歡美女寫真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

———————————————————————————————————————

—————————一條很想去美帝學Liberal Arts的分割線—————————————

———————————————————————————————————————

———————————————————————————————————————

———————————————————————————————————————

———————————————————————————————————————

下篇、羅素《西方哲學史》閱讀筆記總結

下邊是本答案的第二部分:作為對上面回答的補充——我自己閱讀的Bertrand Russell 的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並專門買了9個本子來查單詞、分析大綱、記筆記(全部記完了)的例子。本部分的答案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 這本書對我個人的意義
  • 筆記的文字內容(只包含少量必要圖片,大量相關圖片見第四部分)
  1. 閱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我故意用一年多時間極其緩慢的閱讀這本書的原因
  3. 筆記的整體設計體系及這樣設計想要到達的目的
  4. 一些我認為有價值的筆記的具體內容展示
  5. 總結:全部工作完成之後,這整件事(閱讀、筆記、思考、尋找新書)對我的啟發與意義
  • 總結:閱讀此書所使用的參考書目相關視頻音頻資料匯總目錄
  • 全部筆記本的圖片 對圖片的簡單說明

———————————————————————————————————————

———————————————————————————————————————

第一部分 這本書對我個人的意義

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的意義重大,早在我初三的時候我就對哲學抱有極濃厚的興趣,雖然對這個學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但只要是看到哲學類的書,我就會兩眼放光,迫不及待想要一讀——雖然根本完全讀不懂。恰好我家旁邊有一家很不錯的書店,記得當時每次去都會直接坐在靠近咖啡店的哲學區里,很享受那種被各種哲學書包圍的感覺,好像一個守財奴被夢中所有最珍貴的寶物包圍者的感覺一樣——總之,那是哲學書對我來講就是那種「看不懂,但看得津津有味的書」,書越是困難,「津津有味」的感覺越是強烈。

而在所有哲學書當中,最想擁有的就是一本靠譜的哲學史,可以可靠的從最早的哲學一直講到最新進的哲學。大概從初三開始我就一直在極其渴切的尋找著這樣一本書,對這樣一本書很有種「還沒遇見,就已陷入了狂戀」的類似盲目的熱戀的心態。找了一年多,終於在高一的時候偶然發現了羅素的這本《哲學史》,欣喜若狂!立馬買下!簡直想等不及在回家的路上就想邊走邊讀!

但是正想各位可能預見到的,以我那時候的理解力而言,讀這本書完全不行,光是裡邊出現的大量人名地名就足以把握攪暈——於是沒幾個月這本書就被無奈的束之高閣,躺在柜子里吃灰。。。。

幾年過去,我大二了,《哲學史》已經吃了好幾年的灰,雖然這期間當然我也讀了很多其他的書,英語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長進,對哲學和許多其他「嚴肅的」學科也多了很多了解,然而竟然至今還是沒有系統的讀過一本哲學史!於是突然又想起這本書,然後買來英文版,準備大幹一場。。。。。。才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那一刻竟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這感覺大概就像是一個在外漂泊了很多年,經歷了許多人和事,早已從一個單純的小夥子變成了滄桑的行者的人突然有一天又和自己學生時代曾愛得死去活來卻無奈分開,很多年渺無音訊,也在多年前就強迫自己忘記的初戀再度相遇一樣然後重新墜入愛河時的欣喜若狂一樣。。。。可是既然我的理解力與高中時已有了很大長進,自然不會滿足於簡單的只閱讀這一本書了,我還想通過這本書做一個串聯,把歷史上所有的重要哲學家甚至思想家、學者、藝術家、歷史人物都做一個大串聯,全都研究一遍,因此採取了下面的做法。

———————————————————————————————————————

———————————————————————————————————————

第二部分 筆記的文字內容

一、閱讀工具 他們的使用方法

閱讀工具

  1.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原版書一本
  2.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有聲書朗誦壓縮包一個
  3.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電紙書一個
  4. 下載電子詞典一個
  5. 《西方哲學史》中文翻譯版(商務印書館漢譯學術名著系列2009年版),上下兩冊
  6. 9本筆記本(用完一本,再買的第二本)
  7. 黑色、紅色簽字筆、自動鉛筆、紫色水彩筆、黃色熒光筆各一支
  8. 便簽若干、若干
  9. 與哲學家、哲學史或者一般歷史相關的紀錄片若干、若干
  10. 相關公開課若干、若干:在線看、下載看 edx、coursera註冊

這些閱讀工具的各自使用方法

(1)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原版書一本

(2)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有聲書朗誦壓縮包一個

(3)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電紙書一個

(4)下載電子詞典一個

(5)《西方哲學史》中文翻譯版(商務印書館漢譯學術名著系列2009年版),上下兩冊

(6)9本筆記本(用完一本,再買的第二本)

(7)黑色、紅色簽字筆、自動鉛筆、紫色水彩筆、黃色熒光筆各一支

(8)便簽若干

(9)與哲學家、哲學史或者一般歷史相關的紀錄片、公開課(這些紀錄片的目錄見下面,「三、資料匯總目錄」圖片見本答案最後)

———————————————————————————————————————

二、我故意用一年多時間極其緩慢的閱讀這本書的原因

本來最多一兩個月就可以讀完的書,我卻用了一年半多的時間來多,我這樣做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必須讓我花這麼多的時間來讀嗎?對此我回答如下:

第一:這本書只是個「地圖」,我真正的目的是用它探索真實的哲學史——為此必然要閱讀大量哲學家原著

打從一開始,我讀這本書就不是為了讀它本身(更不是為了學英語!),而只是將它當作一張可供參考的地圖,用來探索「西方哲學」這個巨大而幽深的叢林。因此,在我正式開始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就打算讀每一章的時候不光要盡我最大努力很仔細的給這一章一個analytical reading(how to read a book 裡邊的第三個層次的閱讀方式,其實就是俗稱的精讀)——還要盡量多的閱讀羅素在這一章里所有有過詳細處理的哲學家——重要的比如Plato,Aristotle,St. Augustine,Descartes,Galileo,Newton,Locke,Kant這些人肯定要去買他們的原著來看(理想狀況是把每一個哲學家和歷史上對哲學思想有過重啊影響的思想家的有價值的著作全都買來,比如牛頓、達爾文、亞當斯密、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或者至少要去圖書館借來看,將羅素《哲學史》里的章節僅僅當作是一個導言性質的介紹,我要通過儘可能多的閱讀這些人的原著來形成一個自己的對他們的判斷,這樣,把羅素僅僅當成是一個我的同學,與我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我在陰間的兄弟,而不是老師,更加絕對不是教授!

為了說明這個目的,以及展示我彼時的決心,在此我引用一段寫在第二本筆記本封面上的話來證明:

須知對一個追求思想的人來說浮光掠影的快速閱讀並沒有任何意義。

正確的做法是儘可能的緩慢閱讀(但並非刻意拖沓),每周花時間全神貫注的獨立思考並撰寫批評論文,閱讀推薦讀物,想想自己在認真上一門持續XX周的哲學課程。

不要先著急動手做筆記!

要先mind widely awake,鳥瞰全書,詳推細節,品味語言.......總之要像Adler說的一個active reader一樣閱讀!思維強度越大,越有益,太小,無益有害——不要給自己「交差」!要像備戰高考時複習歷史一樣(對比法、列表法、整理框架結構、背目錄法)動用各種方法,把這本近900頁的大部頭「玩弄」在股掌之中——看到它,即使還沒有翻開,也要像已經用x-ray眼看過一樣,全局、細節一概瞭然於胸!

閱讀筆記思考時要時刻記住以下這些話:

1.注意欣賞原著的語言美(不要忘了羅素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思想美(作為一個數學天才、大邏輯學家的精細、嚴謹思維美),思考書中梳理的歷代思想家的「智慧」。

不要糾結於閱讀技巧上過於技術性的東西,像結構、術語含義等——要像你「學會閱讀」之前一樣閱讀此書,要充滿靈氣的閱讀,不要糾結於閱讀中的技術環節而忘記享受求知的樂趣,要充滿喜悅的閱讀(正像哲學家們充滿「喜悅」的寫作一樣)!

2.時刻銘記,你讀這本書是為了學習西方哲學而不是「為了讀而讀」,更不是為了學外語或背單詞!!!!

有介於此,

可同時參閱一些其他中英文的哲學書籍、文章、大綱,例如家中那本影印版的《西方哲學史》(),或北大出版的暢銷書系列《西方哲學十五講》以及stanford,wikipedia等百科全書的哲學詞條。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

一、可以增加新鮮感,避免長時間閱讀同一本書帶來的「審美疲勞」,從不同視角看同一人物、事件而給出不同評價也有益於開闊思維。

二、時刻提醒自己「不是在看書」而是「在學習哲學」——時刻提醒自己這本書不過是一個學習哲學的手段(mean),不是目的(end)探索真正的哲學世界才是我的目的!!!!

3.翻著花樣做筆記吧少年!亂中有美!亂中有序!

第二,還要研究歷史背景

因為除此之外,我還打算把介紹每一章相關的歷史背景也詳細研究一遍,比如我在讀到《雅典與文化的關係》這一章時就買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讀到中世紀時就去書店看了好多關於基督教教會史的書,看到Book 3《科學的興盛》這一章時就買了亞*沃爾夫的《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來看,後來發現羅素竟然就在《西方哲學史》里引用了這書的一些結論,並把它列在了腳註里!還高興了好半天(然後我立馬在這個腳註旁邊用醒目的紅筆批註:啊哈哈哈!就是我現在正在看的這本!英雄所見略同啊!——此時正點在左邊,方便寫字。。。。。哈哈哈哈老子英明!)——至於我的目的明明只是研究純粹的哲學為什麼卻要讀這麼多的歷史書,羅素在序言里的這段話已經說的很清楚:

My purpose is to exhibit philosoph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not as isolated speculations of remarkable individuals, but as both an effect and a cause of the various communities in which different system flourished.This purpose demands more account of general history than is usually given by historians of philosophy.

第三,數學和自然科學也不能放過!

羅素開篇就說,科學在16世紀以後直到今天在哲學界乃至思想界產生的作用越來越大,以至於不理解這個影響,就幾乎不理解這一段歷史。因此,為了讀好Bk Three,閱讀一定的科學著作也是必須的——即使可以「偷懶」不去學習那些技術性的科學知識,一般的科學史知識只怕是不能省的了。

另外,一直很愛數學,不是中學、甚至大學課堂上的數學,而是真正數學家的數學——阿基米德、歐拉、高斯、黎曼他們的數學;也一直喜歡黑洞、宇宙、大爆炸。。。後來又因為崇拜愛因斯坦的原因進一步加強,以一種幾乎是愛上哲學同樣的心態愛上了理論物理——所以,幹嘛不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把數學、科學知識「惡補」一番呢?

因此,綜合以上理由,我決定,以對待哲學、general history知識一樣的嚴肅認真態度來對待科學、科學史的閱讀

最後,總結一下,我把讀這本書的時間拖得那麼長的原因主要有:

  1. 除了讀此書,還要很多相關哲學家的原著,重要的哲學家,像Plato,直接買了全套中文版的《柏拉圖全集》。。。
  2. 還要研究相關歷史背景(又多了很多書)
  3. 還要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以及數學史、科學史(又多了,很多書)

———————————————————————————————————————

三、筆記的的整體設計體系 這樣設計想要達到的目的

筆記的整體設計

首先,我的筆記是分成四個部分的:

  1. 英文版的電子書上:勾畫並用電子詞典生詞
  2. 英文版的紙質書上:用鉛筆在大片空白出寫本章大綱、正文上劃分段落結構、勾畫重點句、圈出重要術語(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里說的「terms、key words」)、標註1234、將一個複雜的argument用幾個簡單的句子總結在空白的地方、或者記錄一些與內容關聯或大或小的自己認為特別重要並值得永遠記錄以待日後重新思考的ideas——總之,筆記方法大體上就是照搬《如何閱讀一本書》第5章第2節「how to make a book your own」里介紹的方法,當然不可能是每個細節都嚴格得一板一眼的像製作精密儀器一樣,也有不少自己臨時隨意發明的方法
  3. 中文版的紙質書:當草稿本用的,主要作用是將對英文術語(人名、地名、學科專業名詞等,就是在筆記本上總結的「terms」)抄在對應的中文術語上面——因此中文書實際作用相當於一個很貴的單詞本。除了這樣的筆記之外,中文書上的其他筆記就完全是想些什麼就寫什麼了,行雲流水、任意所之、一陣鬼畫桃符哈哈哈。。。。
  4. 個專門的筆記本用來及各種筆記:記筆記的具體方法和相關圖片在最後,本回答的主要內容就是來介紹這些筆記本

然後,我的那個專門買來的筆記本里的筆記體系是這樣的

A.我將筆記本按章節劃分為不同的部門,每一章做一份專題筆記。每一章內包含如下比較正式的內容

一、Terms:這部分摘抄本章出現的所有的人名、地名、哲學術語、其他術語(科學、政治、經濟學等)——無論多麼生僻都要摘抄——因為我認為應為對一個中國學生來說這些詞可能很生僻,但對於一個外國學者來說,這多半就只是常識~這部分工作有以下幾個步驟

1.單純的抄寫、記憶(英文+中文+單詞出現的頁碼)

2.為辭彙分類。例如:人名、地名、神話人物名字(神名、英雄名),歷史事件,學科術語(哲學、科學、宗教術語等)

3.區分辭彙的重要性,重要的(例如:God,Time,Being,Wisdom,Idea,Christianity等)用紅筆,高亮筆標註出來,常看常思考

4.感興趣的辭彙,標註出來,可做go further study,例如對古埃及Osiris這個神感興趣,就可以wiki一下他,然後把這個wiki詞條列印下來,專門閱讀,同樣的,希臘神話里的酒神Dionysus,也是,那個Orphism教的教義也很有趣,也可以繼續加深閱讀——除了單詞,當然「片語」也可做這樣的工作,比如這個片語,the Peloponnesian War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研究一個片語似乎立馬就可以牽出又一本大部頭了啊,所以這樣的「go further study」的工作基本就是沒完沒了的。。。。

5.

單純抄寫的話就像這個樣子,亞里士多德的邏輯

stoicism哲學的部分「術語」

Christianity during the first four centuries 那一章的部分"terms"

下面這些好像是全部筆記中做的詳細的?因為這章術語確實多。。。Bk3. chapter6.the rise of science~

術語分類模版(紅筆部分)

二、Outline

1.

2.

3.

4.

5.

從大概是最簡單的大綱,幾筆就完了——Spinoza那一章的

到複雜一點的

到雖然不見得是最複雜最燒腦,但「大綱」的字數應該是最多的,Plato的出名的the theory of ideas,Bk1.Part2.Chapter15因為為了分析清楚,我實際上把很多細節也抄進去了,連續專心做了4天才做完——實際上這已經不能叫"outline"了,當是分析過程吧。。。

這就是那個很出名的洞穴比喻,畫了個圖跟自己逗樂~

然後繼續

到這裡時已經快瘋掉了。。。不得不爆個粗口,休息一下,給自己加個油,補充下體力才能繼續。。。不過現在兩年後回頭來看這樣的筆記還是蠻有趣的,比較生動。。。

在下面這張圖的左頁,詳細版的「大綱」基本就完了,右邊開始是「Terms」

最後因為「大綱」太複雜,序號層級太多,把我自己也繞暈了,所以不得不搞個「序號整理」,重新做一個比較簡明的大綱

到這裡是真的完了,最後批註的是,做這一章的「大綱」足足花了我4天!從2015年7月20到23日!

緊接著的一個「附錄」

高中歷史老師教的「列表法」,很清楚,一目了然,古希臘數學和天文學一覽表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

還有這種專門用來跟自己搞笑的「大綱」~一份來自曾經的、光榮的「美術30分小組」的榮譽組員的masterpiece~

當然也有很傳統的大括弧outline,這是做完了所有關於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筆記後寫在筆記本最後的全部內容總結大綱

Plato

他的時代

他的哲學

Aristotle

Socrates

timeline其實也可用作大綱的

美文摘抄

詩歌當然要抄!超喜歡這一章的這幾首詩!——全書第一章,the rise of Greek civilization

文學性極強的內容!

本章困難問題論述分析分解,論點以一種清晰的、大綱的方式重新架構

閱讀本章時產生的有意義的問題

純粹為了抄寫的快感而抄

B.此外我的筆記本里還有數量相當可觀的另一部分、刻意為之的很「雜亂」的筆記,筆記的內容大多先記在便簽上,然後再貼在筆記本上,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如下類型

  • Homework

例一:2015年7月 日,Chapter,

例二:

  • Reading List:一般是讀這一章節應該補充閱讀的書目

例一:

例二:

  • To Do List

小「to do list」

大「to do list」——實際上可說是一份簡要的「研究計劃」,比如

「數學研究計劃綱要」

古希臘神話體系研究綱要

柏拉圖研究綱要

  • Shopping List,這不一定是買和閱讀直接相關的東西,有時記的甚至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比如:去買
  • Insight,
  • Plan,
  • 讀書時想到的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問題

讀Pythagoras這一章時想到的,紅筆標的是啟發出這個問題的頁碼

  • 「智力日記」

閱讀方面的實用性建議,例如:自娛自樂,給歷史人物寫信,交流思想

思考

  • 其他

如Plato全部書名的匯總 ——其實並不懂希臘語。。。只是覺得抄著很有逼格哈哈哈~(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極其十分樂意認真學習Homer和Plato時代的古希臘語~)

續,及希臘語、英語字母表

羅馬數字一覽表 《如何閱讀一本書》「分析閱讀」的十五個規則(抄在第一個筆記本的開頭幾頁——每個筆記本開頭我都會專門留幾頁做個「封面」然後寫些諸如此類的東西,就像一本書要有一篇才像個樣子,一本珍惜的筆記本也該有個「序言」)

筆記本「封面」

最後,我這樣設計的目的

  1. 電子書
  2. 英文紙質書
  3. 中文書
  4. 九個筆記本,目的如下:
  • 為什麼有些筆記故意記得系統性很強?(如「outline,」)

答:和在英文書上的筆記作用一樣鍛煉理解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鍛煉理解能力,即如何有條理的處理複雜信息,理解並簡化困難且複雜的論述,在理解作者的意思的前提下還能不被他的思路帶著跑,保持自己的獨立判斷的能力。

第二、鍛煉寫作表達能力,即清晰準確簡捷的用文字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第三、大段大段的寫很整齊的筆記有一種書法上的美感(即使是寫的英文),這樣記筆記記完了之後再回過去看會很爽——就像欣賞一部自己創作的優秀的書法作品那樣爽

  • 為什麼有些筆記用便簽的形式想到什麼就記什麼,與上面的那些筆記相反,毫無系統性?(例如那些「homework,reading list,to do list,shoopping list,Insight,Plan等」)

第一、方便。有時候臨時想到一些idea沒地方記了只好加紙(多半是便簽)

第二、好看。筆記本上到處粘著這些五顏六色的便簽有一種「凌亂美」

第三、活躍思維,系統性的筆記記得太多思維容易僵化,喪失「intellectual rigour」,因此我可以用這些筆記來活躍我的思維,打個比方:系統性的筆記像是一絲不苟的園丁精心修建的皇家花園,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規模宏大而主題清晰令人肅然起勁,但是缺乏嬉皮士那樣的赤裸裸的生命的活力;作為補充,「胡亂」打補丁記的筆記就像是世外桃源里溪邊的花叢,重重疊疊、繁花似錦、茂密而混亂、鮮艷而富有活力,充滿了原始、自然的愉快感覺。——因此這兩種筆記可以很好的互為補充,這種關係有點像孔子說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樣,兩種筆記相互補充「然後君子」。

  • 為什麼要美文摘抄?
  • 為什麼要總結「terms」?
  • 為什麼要將「本章困難問題論述分析分解,論點以一種清晰的、大綱的方式重新架構」?

第一、最明顯的回答顯然是

第二、除此之外,

  • 為什麼要

———————————————————————————————————————

四、一些我認為有價值的具體筆記內容的展示

———————————————————————————————————————

五、總結:全部工作完成之後,這整件事(閱讀、筆記、思考、尋找新書)對我的啟發與意義

———————————————————————————————————————

———————————————————————————————————————

第三部分 總結:閱讀此書所使用的參考書目相關視頻資料、電子文檔資料匯總目錄

一、為閱讀此書所購買的書籍(以下書名,若用英文寫的,則代表購買的是英文原版書,用中文寫的,則購買的是中文翻譯版)——以下書籍絕大部分在閱讀《哲學史》期間購買,也有的是以前買的,因常作為參考書所以也列在下面

A.哲學類,哲學家原著

Plato,《全集》一~四卷,王曉朝譯、《理想國》 Aristotle,《全集》第一卷(前後分析篇等)《天象論,宇宙論》、《動物四篇》、 St. Augustine, 《懺悔錄》

《愚人頌》 《蒙田隨筆全集》 F Bacon,《隨筆》、《新大西島》、《學術的進展》 Descartes,《談談方法》、《論靈魂的激情》 Spinoza,《知性改進論》:超級短,一共才 頁

Kant,Critique of Pure Reason、《論美感和崇高感》

B.「導讀」系列書籍哲學史哲學相關書籍

《劍橋&<理想國&>研究指南》 《劍橋亞里士多德研究指南》 Mortimer J Adler,Aristotle for Everybody :延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風格,文字很淺顯,但內容很實用,極其適合有研究亞里士多德原著的興趣一般人的「研究入門指南」

《古典哲學的趣味》

C.哲學、科學、以外的Ancient Greek Classics宗教類文學類

Homer,Iliad 《噢!諸神!》(希臘神話) the Holy Bible Dante,《神曲》卷1~3全集

D.歷史類(更多古希羅歷史見F.部分)

Herodotus, 《歷史》

Thucydides,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Edward Gibbon,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人類精神文明進步綱要》 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綱要》 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這是一個課堂錄音的整理稿,篇幅不多結構也較為鬆散,顯然不適合用來提高理解力做「analytical reading」,但我卻十分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思維特別活躍,讀它的文字總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這本書可以作為在「嚴肅閱讀」之餘一個很好的消遣性讀物。

E.數學自然科學類+科學史

Euclid,Elements Descartes《笛卡爾幾何》 Newton,《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克萊因 ,Mathematics for Non-Mathematicians,《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古今數學思想》卷一卷二 《十六、十七世紀的科學、技術和哲學史》、《十八世紀的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James Newman,the World of Mathematics,Vol 1~4 Albert Einstein,Collected Papers,the Evolution of Physics,《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愛因斯坦文集》卷一~三(商務印書館) Roger Penros,the Road to Reality

F.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相關匯總(可能有的遇上面重複)

(1)哲學:古希臘哲學家原著二手書

(2)宗教

(3)歷史

見上面「D.歷史類」 《地圖上的希臘史》 《》

(4)藝術:文學、雕塑建築

(5)

(6)

(7)

其他

二、紀錄片

目錄

A.哲學家思想家個人部分

BBC亞里士多德

BBC笛卡爾

BBC牛頓

BBC阿基米德

B.哲學史

C.一般歷史

Greek

Roman

中世紀,一個光明的世紀

D.神話

History頻道:神話(共12集,分別是介紹Zeus,Thor,)

E.數學、理論物理與其他自然科學

the story of science

the elegant universe

string theory

三、公開課

Yale,Death Yale,Greek History Oxford,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Reasoning

四、PDF(書地圖)及其他

《地圖上的希臘史》

———————————————————————————————————————

———————————————————————————————————————

第四部分 圖片 評論

這是英文版和中文版的書,英文版有兩種,這是美國版的《西方哲學史》,中文版分上下兩卷(上卷是何兆武和李約瑟翻譯的~)

當我大二花了一整年終於扎紮實實的把整本書都看完了,而且看的是英文版,還是很激動很有成就感的。。。。。於是寫下最開心的批註:老子讀完了!!!

這是記的筆記一共有九本~前前後後幾乎弄了一整年(從2015年暑假弄到2016年6月份左右,期末考試前夕。。。

這是直接在中文書書裡邊做的筆記,因為主要是在讀英文書,中文書只是為了標註人名地名和專業辭彙,當單詞本用的——勾劃重點句,關鍵詞,整理大綱,隨手記下問題、答案和感想這些工作,儘管中文書上也有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做在英文書上和筆記本上的。。。。所以筆記塗寫得極其隨意。。。。

在這一頁上發現了一個翻譯錯誤~~商務的漢譯學術名著系列竟然也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真是難得啊。。。希望新的簡體字版已經改過來了。。。

這是在英文書上做的筆記,我同時還在讀英文書的電子版,所有生詞都標註在電子版上了,而紙質書上只是用鉛筆分結構,勾劃重點句,標註要點的。本來有很多疑問和感想都不敢往書上寫,好像這又太過愛惜了一點。。。(畢竟英文書貴啊。。。)

這是電子版,上邊高亮標出的都是不認識的生詞,用歐路詞典查過以後抄在筆記本上的

這是第一本筆記,講pre-Socrates哲學的

這是第二本筆記,整本筆記全是關於Socrates,Plato,Aristotle的哲學的

還是第二本筆記,這是Plato那個洞穴理論,用來解釋他的理念論的,光看書太無聊,我就畫了一個示意圖。。。果然自己感覺好玩多了。。。

這是第三本筆記

然後是第四本,這本筆記的內容沒什麼新東西,全是複習古代哲學,也就是前三本筆記,因此主要用的是中文來寫。。。

這是第五本筆記,對應書中的Bk2.Catholic Philosophy. Part1 the Fathers

下面的內容是這一時期的general history的時間線~;其他筆記改天再發。。

未完待續



17年來完善答案的全部動因是我最後寫了「未完」+一直斷斷續續有人給我點贊。

現在我已經大三啦,讀書筆記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現在的筆記分兩種,一種是紙質書的筆記,一種是電子書的筆記。

首先紙質書又分完全憑興趣讀的書和老師要求讀並且做讀書報告的書。

1、完全按照興趣讀的書,我是依舊用本子記。之前一年是用的特別厚實的方格本,用了一年快用完的時候,又買了一本九某山的讀書筆記本……也很厚。

但是有個問題,因為我讀很多長篇,喜歡的句子也比較多,但是這種功能明確的讀書筆記,一般有固定數量的地方,不夠發揮啊……

大概就是這樣。

我更喜歡我的方格本,不過它太重太厚了,不便攜帶

2、老師要求讀的尤其是要做讀書筆記的書,就以《叫魂》為例吧。

一共寫了16張。因為《叫魂》是分-總式的寫法,並且案例很多,分析也很多,所以就用活頁畫了思維導圖,也比較方便攜帶。不過我的思維導圖畫的很亂,大家可以去看看大神們的。

3、電子書。電子書我一般看完會在那本讀書筆記上做一下記錄,主要是記錄感想啦。具體句子的話KINDLE有專門幫你導出筆記的網站、軟體啥的,大家自搜。

開心,拖了兩年終於更新了2333333

以下是原答案。

默默拿出了我高三的讀書筆記本。主要特點目的性強,當時更多的時為了高考議論文。一開始是老師強制寫的,但後來寫讀書筆記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並且現在如果讀紙質書一定要拿本子記筆記,不然就很不爽……

先佔坑!

8.18拖延症晚期來更圖啦…………

其實圖我當時就拍好了,當時一直上傳失敗於是就拖到現在突然想起來QAQ晚上在宿舍里拍的燈光比較暗,字也不好看,希望大家不要嫌棄~這三本是高三一年的成果,其實不是很多,不過平常寫作文什麼的我覺得很實用!

有人覺得摘抄沒用啊,到用的時候不記得用啊,我想說多翻!!平時寫作文之前翻翻,月考複習的時候翻翻,期末的時候翻翻,你會發現一些經典的你自然而然就記住了,就算具體的記不住也不要緊,因為你大概是記得某段是在你本子的某個位置,總之對寫議論文非常有幫助。

我的筆記上有黃色、橙色記號筆,還有彩色水筆的勾畫。每一種顏色是每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很經典很出彩的地方,就劃一下,臨陣磨槍的時候主要看這些效率也高啦~

另外除了摘抄,每天的摘抄下面還有自己的感悟,自己回頭過來看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塊。想想當時的思想是否很好,還有什麼不足。

右半部分不算是摘抄,算是讀後感,寫了很多,是對一篇新聞的感受,平常周末可以自己嘗試寫寫這類分析性的文章。


我習慣邊看邊勾畫。其實做筆記這個題目有點大,做哪方面的呢?你最想從這本書里獲得什麼?是架構,文法,為人處事的經驗,學習方法,怎樣利用時間,怎樣面對困難,怎麼度過大學生活?

一本好書所涉及的領域是方方面面的,你看的是棋譜,有時又何嘗不是人生?你看的是傳記,卻找到了勇氣,你所看到的是什麼,與你看書時所困惑迷茫之事之物之人息息相關,看書所看是心境,所答是心疑。

做筆記不過是形式。自古及今,讀書法頗多。撕書背書,讀厚讀薄,鉤玄提要,思維導圖,好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讀書筆記做得好不好,檢驗一下就知道了。能否默想出此書的思維導圖,能否就某個問題向他人進行簡要清晰的解答,那些寫個不停的美句能默出幾個,書中所提的你認可的方法,提議,經驗可曾有應用過,是否反思過,或者最簡單的,你有沒有感動過,感動過後,你有改變嗎?還是流過淚,流過了,也就算了。

雖說討論的是做筆記,但我們為什麼要做筆記呢?當我們過於在意做筆記的形式,字跡是否工整,詩歌怎麼摘錄版面會好看又省地方,這個是寫愛情的那個是講信仰的要不要分個類,紅筆藍筆不夠用,要不要再買幾支彩筆,甚至這個本子古樸,那個本子甜美,所以記的東西也要匹配。。。。。。

經常記著記著,一篇文章記沒了,現在,數年過去,只能記得字還是認真寫的,還有當時那份磨磨唧唧,半天半天得著機會想展示給別人看的虛榮心。

很浪費時間。筆記是給自己看的,是用來梳理思路,開拓思維,防止遺忘,再加工,是先想作者所想,後思自己所思,最后里里外外,將書如庖丁解牛般,拋掉筆記,一念之間,寥寥話語,便將此書說個明白,或將疑問得個解答。

做筆記為的是拋開筆記,拋開原著,是先整理,理解,記憶,應用,最後它融入進了你的血液里,再也分不開。

多問為什麼?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讀書的同時勾畫自己認為有用的有價值的,並把當時的感想立即寫在空白處。或者寫下某一段某一篇的總結概括。總之寫下自己認為有意義和想寫的東西。

不同類型的感想和心得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和寫出來。

可以把認為需要銘記的真理或者其他非常有價值的語句摘抄下來。

讀完之後立即寫整本書的讀書筆記,感想心得,因為剛讀完印象最深感觸最深。就寫你自己想寫的,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東西,可以把從整本書體會到的東西做一個分類歸納總結。

但在寫《本傑明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的時候,我發現還是邊讀邊寫的好,因為讀完再寫許多具體內容在哪個地方就很難找了,即使做了勾畫。所以邊讀邊寫下心得也不錯,可以是一章完了之後寫下。但這個方法也有不好的地方,不容易大方向的總結歸納,比如不容易把富蘭克林所有的具體的品質做一個大分類,並且前後章節的歸納會有重複和各自不完整的地方。所以邊讀邊寫還是讀完再寫,按照不同類型的書來區分吧,自己選擇合適的。

本人也才開始做讀書筆記不久,沒什麼經驗,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筆記1——圖片筆記

用ppt自帶的功能做出來的,思維導航是建立在一個很強大的系統上做出來的,但是我更喜歡這樣自由的做筆記方法

筆記2——文檔筆記

主要是用顏色標出重點,而且裡面的文字不是原文,都是我自己轉換過來的文字,也就是二次創造,儘力去學會如何更好的表達

筆記3——手機筆記

成果的話就是堅持到現在,已經寫了很多很多筆記,連自己也覺得驚訝

共30篇讀書筆記~

——————————————————————————

今天已寫了快60多篇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全文

1.閱讀的層次

2.基礎閱讀

3.檢視閱讀

4.分析閱讀

5.主題閱讀

6.作者建議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筆記有點多,分享一些書摘想法


10張圖。

我很幸運,從小學一年級起老師強制寫摘抄,包括初中也是,甚至於我那逗比的高中老師寧願不讓我們寫作文也要讓我們看書摘抄,於是我小學初中高中一直摘抄沒丟過,今年大一依舊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

那麼回歸正題,我是如何做摘抄的呢。 做過摘抄的都知道,當你邊看一本書一邊抄時,你的閱讀速度會放慢,閱讀量減少,所以每每開始讀一本書,我都要經過精挑細選。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把要摘抄的部分先勾畫,最後統一摘抄,也算是個回憶與再閱讀鞏固的方式,如果是借的書,最好摘抄本與書互不分離啦~

那麼我的摘抄本建立經驗有哪幾個點呢?

如下——

(1) 摘抄本是自己的東西,也是自己閱讀過的見證,同樣是自己以後可以用來回憶的美妙。所以最好可以好好裝扮一下自己的筆記本,字體工整是必須的,可以畫點畫,摘抄的句子段落與自己的點評用不同顏色的筆,總之要讓自己的摘抄本看起來很「活潑」不單調。

(2)分條摘抄,分段摘抄,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看起來一目了然。

(3)當你閱讀一本書時,你可以列明123456的類似序號;那麼一起閱讀多本書該怎麼辦呢,可以醬紫!→_→

(4)哈哈,這一點是高三才想起來的,挺好玩的,就是這個→_→每一頁的下面都有一句意味深長又好玩的一句話

暫時就想到這些,想到新的再更。

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我就是深夜無聊了想秀秀自己的摘抄本罷了。。。見諒。


作為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作為一個不喜歡寫讀書筆記的人,這個問題太糾結了。

最後決定,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隨便怎麼樣了。反正一切都是自己慢慢發展起來的。高興就好了嘛


這是我目前為止啃得最透的一本書,從我下面的讀書筆記"思維導圖"應該就看得出來吧ヽ(*^^*)ノ

做檢視閱讀時先用XMIND做一遍全書框架

分析閱讀時再深入填充框架裡面的細節支末

由整體思維再到局部思維,這是這本書教會我的最有用的思維方式之一了

雖然上面的截圖中全書所有內容都在一張上面,看著感覺很多會有點累的樣子

但是我還是覺得書的整體框架最好不要拆分頁,大不了就再做一張只有一級標題的思維導圖截圖

不然就失去本書作者一直強調的整體框架的意義了,此乃本書的精髓

小女子才疏學淺,歡迎討論╮(‵▽′)╭


輕度強迫症,先上目錄:

1、遺忘曲線

2、如何去閱讀

3、紙質版閱讀

4、閱讀習慣

5、以終為始

1、遺忘曲線

大致就是人類大腦遺忘知識的時間趨向,6天沒有回顧,只記得25%左右。

所以溫故而知新,多次的回顧還是很有必要的。

詳見:遺忘曲線_百度百科

2、如何去閱讀

也是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比我年齡大多了。

閱讀後的唯一感覺:詳細,一句話的內容,用3頁紙講解,所以閱讀時要耐心一點。

詳見:如何閱讀一本書 (豆瓣)

3、紙質版閱讀

以前也喜歡閱讀電子版,但發現太傷眼就放棄了,現在基本只看紙質版。

  1. 平時多收集感興趣的書,拉書目清單;
  2. 去圖書館泡一天,把清單的書找到大致看一下主要內容是否感興趣;
  3. 如果感興趣去淘寶買回來,不感興趣從清單劃掉。

附:上海圖書館搜索結果

4、閱讀習慣

一直認為自己不傻,但是絕對算不上聰明,所以笨鳥先飛,早起吃蟲。

  1. 第一次閱讀,有一些聯想看法,直接寫在書上,以後回顧的話也能看到自己以前的想法;
  2. 1個月左右第二次閱讀,整理思維導圖;
  3. 再1個月左右第三次閱讀,結合書上筆記、思維導圖,做一個簡單的讀後總結。

5、以終為始

方法手段和最終目的要分清,本末倒置。

  1. 首先你閱讀的目的為了學到或了解新東西;
  2. 然後關於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學習模版、電子書、紙質書,這些只是工具,用來輔助你;
  3. 你可以全部嘗試,然後選擇最符合自己習慣、效果最好的工具。

PS:一定不要產生用了某種方法工具就可以完成目標的錯覺。

PS:本人字丑爆,所以就不上筆記圖了。(┬_┬)


沒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是這麼做筆記的:

這是讀《JavaScript 高級程序設計》做的筆記,用xMind做的思維導圖,然後導出成圖片放在iPad里時常看看複習一下


我來偏個題,大部分人不願做筆記並不是懶,而是嫌棄自己字太丑了!!!


最開始在電腦上做思維導圖,後來我發現,純腦圖查閱不是很方便,我出門不隨身帶電腦。

於是索性做了個公眾號,把筆記全部扔在這上面,想起來什麼了隨時都能查閱。

說說看此階段的三次升級吧。

1.簡單粗暴的1.0版——直接上圖

就像最上面那樣。

可此時我發現,在移動設備上看腦圖真的太不方便了!

2.加入文字升級到2.0——文字+圖

文字+腦圖,這樣等於是連做兩遍筆記。

加深印象的同時還能讓我更輕鬆地在移動設備上閱讀。

腦圖部分我就不放了先,太長-。-#

3.分割圖片升級3.0——文字+小圖

腦圖體積大,移動設備打開速度太慢,這個都是小問題了,關鍵是——篇幅大的腦圖看起來累成狗有木有!

於是我把腦圖按章節分割,一章文字+一章腦圖,響應速度快了不少,查閱體驗也高了不少。

======================================================================

最後,上述資料在我的公眾號中都可以找到。

公眾號:閱行悅遠

微信號:YXYY1231

本公眾號提供PDF電子書下載、讀書筆記整理(文字版+腦圖版),涉及營銷、廣告、傳播、文案等方面,拒絕馬桶讀物……

掃描二維碼,或長按關注。

謝謝各位支持。


一、關注理解速度,而不是閱讀速度(閱讀,是為了理解,而理解這事兒,慢,即是快;快,便是無。)

1)朗讀

2)抄寫

3)查詢相關聯知識

二、系統化學習

1)買好書,讀好書,讀懂好書,然後用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

2)檢索性閱讀 知識輸入——知識消化——知識實踐

三、閱讀一本書,就像是打仗,先熟悉地形

1)目錄——附錄——前言——書評

2)分章節掌握每章節的概念——概念的應用——方法論

3)整理概念方法論之間的關係,先把概念和方法論抄下來

四、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向後總結,向前預期

1)總結前一章節的內容;猜想下一章節將會講的內容

2)輸入、處理、輸出

五、即使讀不懂也要讀完它

1)硬著頭皮讀完,然後反覆讀很多遍

2)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本領,很多人不知道。重要的知識,從來都是通過反覆學習才能獲得的。一下就能學會得東西,通常上價值不大。

六、一定要用起來

1)不用,學它幹嘛?

2)不用認真讀的書,讀它幹嘛?

3)讀書就是拿來使用的,吹牛也是

七、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1)分享,不僅需要能力支撐,也是培養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識分享,沒有成本,只有收益 —— 雙方都有的收益。

2)分享的技巧很簡單:

1、真誠,只分享自己確實覺得好的東西

2、也是真誠,絕對不能居高臨下地裝蛋

3、還是真誠,對方完全有可能不理解你

八、最重要的問題:這個道理、這個知識,還可以用在什麼地方?這個概念、這個方法論

1)腦子裡有足夠多清晰正確的概念與方法論

2)然後它們之間還有正確應有的關聯

九、與喜歡學習的人泡在一起


推薦閱讀:

有哪些初看不以為意,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覺得是本神作的書?
你讀過的最實用的書是哪一本?
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
《浮生六記》中有什麼令人難忘的句子?
賞析- 泰戈爾 《飛鳥集》?

TAG:閱讀 | 閱讀分享 | 讀書筆記 | 閱讀技巧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