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作品中的主角能發現自己是這部作品的主角么?

如果以我為核心的人生或一部分人生是某位神靈寫的小說的話,我想我並不能發覺自己在這部小說中起到多麼決定性的作用(但我確實是它的第一主角)。

那麼人類創作中虛構的主角們,是否能在其作品中察覺到自己確實「改變了故事的進程」或「本身是故事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能,他們是怎麼察覺的?

如果不能,那麼一部作品中主角定義是什麼?

————————

抱歉可能是我沒描述清楚……

我的意思並不是問作品中的角色能否發現自己是個虛構人物,而是說,在作品中,主角會不會有一種「無論好壞,不論因果,在某個故事中非我莫可」的宿命感(我暫且把它稱為主角意識)?

打個比方,射鵰英雄傳,郭靖和雜兵甲。郭靖的一生,拜名師,報父仇,退蒙古,守襄陽,每一個節點都有明確的目標,那在這些節點上,郭靖會不會有「這些事情如果我沒做行不行」、「若是雜兵甲來做會有什麼後果」這樣的想法?是有了這樣的自覺?還是毫無意識,就因時事當前,推得自己不得不做?

而雜兵甲可能不到兩頁就掛了。但若有一部小說名叫《雜兵甲的一生》,他是唯一的主角,那會不會在某些時刻,雜兵甲也會產生「這些事情我就得由我來做」、「就算是郭靖做也絕對不行」的想法?

這還是激蕩背景下的人物,某些時刻角色們可能會確實的感覺到改變或身為「歷史」的一瞬間。但若換成另一種作品,就用流水賬寫一個普通人平平淡淡的一生,沒有衝突,日復一日,那麼「他」還會有這種主角意識嗎?

或者再換一種,由一個人的視角來講另一個人的故事,那麼主角到底是「敘述者」還是「被敘述者」?兩者誰會具有這種主角意識?或者是都沒有?

(我知道我有些語無倫次了……)

所以在一部作品中,到底是由主角創造了故事?還是故事隨波逐流造就了主角?主角自己能分辨這一點嗎?

這就是我的疑問。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被好好討論。

大部分人的答案和題主問的問題並不匹配。

題主要了解的並不是虛構者與被虛構者的互動

也不是關於主角自身對於命運與源頭的追問

也不是虛構與真實間的此消彼長

簡單來說,問題想要表達的是:

在時勢造完英雄之後,英雄在執行任務,或者成功執行完任務的後期,英雄是否會有這樣一種追問或是意識:我目前的成績是否是可以被他人所替代的,究竟是時代造我,還是我造時代。我是否具有可替代性?而我作為豐功偉績的執行主體,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題主真正的疑問恐怕是這個。

我先說說我的看法

你所謂的「主角意識」

這個提法有謬誤

在故事中,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我這樣說,是因為題主所描述的主角意識,即:

無論好壞,不論因果,在某個故事中非我莫可的宿命感

是一個缺乏動機的思維走向

一個缺乏動機的行為發生在故事裡的話,要麼這是一個失敗的故事,要麼這是因為主角本身的特殊情況。

一個主角如果身在故事裡,作為故事的主要推進者,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具有動機與意圖,這也是依照生活經驗。而從前期的初生、成長、漸入佳境、逐漸牛逼,均有符合相應條件下的內心流變。

主角意識中所包括的:猶豫、追問、彷徨、焦慮。都是相應情節下的相應產物。

作者不允許,主角也不可能憑空出來這種思維。

正如同所有做夢的人,都在執行一件事,他作為主體的意識是不會動搖的,這是他行為的基本前提。

例:小明追到了全校最難追的小紅。

小明不可能去想他的成就是否會具有替代性,因為這個想法不符合機理,不具備思維推導的條件與動力。

小明追到小紅後只會想:1、我追小紅是為了什麼?2、我追小紅會不會對學校造成不良影響?

3、我到底追沒追到小紅,這究竟是幻覺,還是真實?

人都有關切點,思維依照關切點而生長。以上疑問都是與小明利益相關的關切點。

而「可替代性」與「不可替代性」說白了,利益不相關。

如果要主角有這種追問的話,不妨把情節這樣設定:

還是小明。

小明在追到小紅之後。班裡有傳言說:其實小紅早就被很多男生追到過,小明的追女生本領也沒有什麼。

此時小明才會想:呵呵,原來老子是可以被替代的。小王和小李也都可以做到。

————————————————

我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理解我的淺見。

因為故事是流通的,是一脈的。是圓環,不是莫比烏斯環。

主角是融合在整個故事裡的第一推動力

而作者也不可能單獨把「替代性」、「不可替代性」抽離出來做文章(除非是劇情特定需要)

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

可這畢竟是後話

英雄哪管時勢

英雄只管做

除非是一個自戀的英雄,不然不會考慮到 「替代性」這種奇妙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題主所謂的「主角意識」,不存在。


我叫齊平。

我又在填那討厭的履歷表了。我依次填上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日,民族,該死的政治面貌(政治有面么?一笑)

我又填寫著從小學開始的經歷,我用左手數著那些年頭,無數的面孔從指縫裡擠出來,又隱沒下去。

寫到初中時,我停下來。好幾年沒聽到她的消息了呢!最後一次見她,還是看見她去紐西蘭遊玩的照片,她在海灘上那渾圓的石頭上跳躍著,上帝造那些圓石頭幹嘛

沒了興緻。

我推開這堆履歷表。我決定從這疲憊不堪(特別是不堪)的生活中暫時抽離,就一小會兒。

嗯。一小會兒

我點開知乎。這個爛東西浪費好多時間,我懊惱著,彷彿作著小小的惡。

「虛構作品中的主角能發現自己是這部作品的主角么?」

這是什麼問題?我想說這真是一個爛問題,但其實並沒把握。我承認。

想了想。我寫上第一句話。

我叫齊平。

我又在填那討厭的履歷表了。


首先……

這問題挺有趣的但現在我沒空寫 - -佔個坑,以後再來填。

先說一句:取決於故事是什麼樣的故事,以及主角是什麼類型的主角。


給你一部片子,完美的回答你的問題,當然你看不看是另一回事:《非公認戰隊秋葉原連者》一共2季,加起來30集不到


有一種可能性可以。

《名偵探柯南》有真兇故意布局製作假線索讓毛利小五郎自以為是,正中下懷的劇情。

其他作品裡,類似橋段也可以實現讓主角發現他是主角的效果。

比如主角死後復生就是個陰謀,他打怪能力會變強(不同於普通人)也是因為他不是正常人,而且主角發現了,然後劇情里主角發現他是被設計好了要和什麼戰鬥,要在這個世界做什麼事,實現幕後黑手的什麼目的。

沒錯……小夜路線……


這個題目非常好,雖然提問的描述方式有點令人費解。

@陸佳傑的答案寫的很好,但是看了他與題主在評論中的對話,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可能在於混淆了「主角意識」和「主體意識」。

正如題主在問題補充中舉的郭靖與雜兵甲的例子一樣,《射鵰英雄傳》以郭靖為主角,因此我們看到他在每一個節點的選擇都充滿使命感;而如果一本書叫《雜兵甲的一生》,那麼雜兵甲作為敘述主人公,那麼他的人生一定也會顯示出因為他的選擇而具有獨特性的一面。這事實上與「主角意識」無關,而是在文本中展現了小說主人公主體意識的自然結果。

所謂主體意識,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指主體的自我意識。它是人對於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根據。自主意識和自由意識是主體意識的重要內容。自主意識是指,人意識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觀世界的關係中,人居於主導和主動方面;同時,人意識到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有獨立自主的人格。

從某種角度上說,現在的小說(特別是新歷史小說)拋棄宏大敘事,而偏於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實際上就是為了展現在浩蕩的歷史中,每個人都具備獨立的主體意識,而這些是不應該被所謂英雄、時勢等宏大敘事遮蔽的。舉個典型的例子就如余華的《活著》。福貴被抓去當壯丁,最後跑了回來。如果以他當時參加的軍隊領導人的視角來看,他無疑就是個雜兵乙,但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卻能夠深刻地理解他這麼做的動機和心理,這並非所謂的「主角光環」,又或者他有什麼「主角意識」,而是簡單地帶入他的主體意識自然得出的結論。

換言之,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這一點與時勢無關,與你是否是英雄也無關,只因你擁有獨立的主體意識。而一部成功的小說,特別是現實主義作品,一定是先賦予人物獨立的主體意識,才能夠依照這一設定,展開情節的發展。主體意識猶如人的靈魂,沒有靈魂的人物,在小說中也是缺乏生命力和說服力的。

回到題主的最初的問題補充,「如果以我為核心的人生或一部分人生是某位神靈寫的小說的話,我想我並不能發覺自己在這部小說中起到多麼決定性的作用(但我確實是它的第一主角)。」

你必須要明白的是,如果你的人生是一本小說,那麼你的一切行為,每一個選擇,都在這本小說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與你是否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進程無關,也與你本身在世界中有多重要也無關,它只與你的人生相關。

而「人類創作中虛構的主角們,是否能在其作品中察覺到自己確實「改變了故事的進程」或「本身是故事重要的一部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如此。

他們無需去察覺到這一切。他只是在他的主體意識的驅動下,完成他的人生選擇。就好比潘金蓮,她無需察覺她在《水滸傳》是配角,還是在《金瓶梅》中是主角,她就是她。只要她被賦予了靈魂,無論在《水滸傳》還是在《金瓶梅》里,她都有她的生命。


呃……就這個問題寫了超長的一段東西……這裡摘幾篇,沒貼全就是了。有興趣可以到我的公眾號看。

公眾號:閑時間(Xian_time)

23 想擺脫上帝控制的凡人們

就「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來說,其間的關係可以有很多種情況。具體表述出來的話,基本是這麼幾樣:

其一:創造者完全控制被創造者。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所謂被創造者意識到自己是「被創造」的,這種思維也只是創造者控制出現的。在這種情況下,被創造者沒有一絲一毫的自主權。

創造者與被創造者這種稱呼很煩人……改一下,叫「上帝」與「凡人」。

在這種情況下,凡人不存在自我意識,也就是說,我們所見的凡人的所思所想全都是上帝想表達的思想。具體的例子就是我前兩篇講過的那個《君與彼女與彼女之戀》,在那個遊戲里你從頭到尾見到的人與物與事件,全都是惡意滿滿的編劇的自我表述。全程沒有美雪沒有葵,根本是編劇在耍你而已,利用劇情。當凡人不存在自我的時候,它自己就是無法觀察到自己的,因為它只不過是上帝的一個分身。但如果我們是作為與上帝同等級的存在去觀察,你就很可能被這個分身騙到。就像有些玩那個遊戲的人真以為自己是在和遊戲談戀愛一樣……

其二:上帝只是創造了一個初始狀態,之後就不控制了。那麼,凡人有沒有獨立思維是根本無從評判的。

當我們是作為那個「凡人」的時候,只有當我們有獨立思維時,我們才能意識到自己有獨立思維,就像我在第十一篇講的量子自殺一樣。換言之其實到底有沒有思維根本就不確定。

但如果我們是作為與上帝同等級的存在去觀察的話,我們根本沒辦法做到這件事——因為我們找不到那個世界了。我們只有通過上帝的描述也好表現也好才能看到那個世界,但這個上帝卻不可以去描述他所創造的世界——在他描述的那一瞬間,就像上帝講要有光一樣,他就干涉了那個世界的運行,就真的有了光。於是我們就無從知曉那個世界裡的一草一木。

這裡面的問題在於,被創造的世界必須經由上帝才能讓其他人知曉。你可能會說,說不定我們有另一種方法可以繞過這個限制呢?

我也想知道這種方法啊!!!

就像論證生命的誕生到底需不需要水一樣,科學家們比誰都更不相信這一條,但當沒有證據的時候,就不得不把這一條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

而為什麼講我們現在必須經由他人之手才能看到他所創造的世界呢?

你猜?

其三:上帝創造了世界,然後他只控制了一部分東西,並且他創造的凡人確實具有獨立思維。

比如說,我們寫一本小說,在小說里創造了很多人物角色。只有寫出來之後,它才能被別人看到。而如果要寫出來,我們就必須設置人物性格與情節等等之類。這裡會出現一個問題:我們不可能將一個人物的所有行動、想法、話語等等全寫出來。這就導致,在某些情節的間隙,這個人物是不被控制的。然而,作為上帝的作者又賦予了他獨立思維的能力。如果我們假設這個世界真的在運轉的話,那麼,這個人是不是在不被控制的那一瞬間真正成為了他自己呢?

這種情況與第一種《君與彼女與彼女之戀》那個有些相像,因為在那個遊戲里,編劇也沒辦法做到完全控制。我以為,雖然這兩者之間界限非常模糊,但還是有標準可以區分的。區別可能在於,作者到底有沒有賦予人物真正的性格靈魂。當然了,我也是瞎說。

那麼,我們再從凡人的視角看問題。這一次就不是量子自殺了,因為有位上帝時不時就出來控制了一下,這個世界是被觀察著的。

但,在上帝沒把「你是被創造者」告訴凡人前,凡人有沒有可能自己察覺到這件事呢?比如說,我本來是要回家,走到半途卻臨時起意跑去CBD買衣服,而過程中也非常戲劇性地發生了某些事件……比如說柯南,他在這麼多集里見識了這麼多起案件這麼多位死人,而他發現自己在這段時間裡不過剛從三年級升到四年級。那麼,在青山剛昌沒有畫到他的空隙里,他會不會意識到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有一點不對勁呢?

講到這裡我可以提一點比較驚悚的有趣說法:你想想看,所謂的一見鍾情,會不會是上帝存在的證據?那個上帝在那時候控制了你,剛好他又需要發生一點劇情,於是又控制了另一個女孩,又順手寫了一句:他們二人瞬間墜入愛河……你在考慮一見鍾情的時候,有沒有覺得這件事情的發生有一些不對頭?

沒沒沒我胡說的!我自相矛盾的想法多了去了這個也是不算數的!

但問題是,即便凡人猜到了自己是被創造物,並且意識到那個上帝還在時不時控制自己一下強塞給自己一堆故事,那又能怎麼樣呢?

我們換一個視角來看,再次回到與上帝同地位——或者乾脆點,讀小說的讀者——的角色上來。其實某一本書描述的那個世界裡,有一些人意識到自己是存在於一本書里了,但這種意識有可能被讀者知道嗎?不可能的。即便書中有台詞講他們意識到自己是被創造物,但那也是作者寫出來的。書中人物根本不可能獨立將任何信息傳遞給讀者。

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作為被創造者,有沒有可能在不被創造者發現的情況下向與創造者同等級別的存在發出信息呢?

而我認為這是可能的。

你或許會覺得上面有兩個陳述句完全矛盾了。但請仔細重讀一下,「獨立」兩個字是很重要的。

我可是在教你寫小說哦?沒,雖然我自己都沒寫什麼真正有意思的東西……意願啦意願。

我先來講一個遊戲,再通過這個遊戲來仔細談談這件事到底如何達成。

好了,我要再次提醒了。下面我要講的這部遊戲叫做《EVER17》,對其有興趣的就別往下看了,這個遊戲要被劇透了的話你一定痛不欲生。對於其他沒興趣的,如果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去碰這遊戲,那隨便你吧。

今天狀態不大好,講得很雜亂不清晰。說不定以後會修改。

26 世界時間線的內外

在打越鋼太郎設計的眾多劇本里,最核心的Trick基本都是敘述性詭計、時間錯位以及引入玩家視角。這種詭計的運用在《ever17》里並不純熟,遊戲的字裡行間能明顯感覺到玩家與劇情的疏離。我個人認為這是由於AVG這種遊戲形式的操作性實在太弱了。當玩家沒辦法對那個世界進行控制也好影響也好的時候,所謂的「引入玩家」根本是痴人說夢。

具體來說,在《ever17》中,按照劇情進展,「我」確實是作為BW完成了那些事情。但這其實根本不是我的處事方法與講話手段——這仍然是打越在編寫劇本時設計的情節。

從這個角度講,這個遊戲是一部很好的懸疑小說,但並不成為一個真正打破框架的Metagame。其實玩家根本沒有被引入遊戲世界中,只不過在打越描寫的那個世界裡有一個可以穿梭時空的BlickWinkel而已,它也與坐在電腦前的人沒有一毛錢關係。

另外,還有一點因素很重要。

在《ever17》里,BW確實可以穿梭時空沒有錯,按劇情解釋,這是我們處於世界之外可以存檔讀檔所致。但我們要知道的是,BW根本也控制不了時間。這樣講是因為,BW自己也明顯存在一條單獨的時間線,只不過這條線不與遊戲世界重疊而已。我們在玩遊戲,遊戲的進程就是我們的經歷的時間線。當我們在我們的時間線上,在劇情的最後,告訴遊戲里的角色要布置這麼一個局欺騙自己時,遊戲里的角色其實已經跑回到我們的過去影響了我們——換言之,我是說,遊戲里的人物們,其實也擁有了隨時控制我們的時間線的能力——就像我們在遊戲中對那個世界造成影響一樣。

當然了,遊戲畢竟是遊戲,說到底它也不過是一個劇本而已,是人為編寫的。

但是,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設想:會不會存在一個宇宙,不小心與我們的宇宙有了接觸,而我們之間相對的時間線是完全紊亂的呢?

這與我之前提到的量子自殺的平行宇宙又完全不同。平行宇宙是分裂而出的同一個世界,基本的時間線一定重合的,不然不可能產生下一次的分裂。在平行宇宙中,即便穿梭時空,也只是影響在這之後的事件發展。然而,如果真的存在一個與我們的宇宙時間線完全不同的世界的話,再假設我們之間能夠互相影響,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讓我們回到這個《ever17》的故事裡來。

《ever17》最令我驚嘆進而深思的一點是:因果律在時間線上的順序被真正完全地打亂了。當然了,這裡的因果是那個大體被人類接受的因果,不純粹的那種。

我們能在遊戲剛開始時經歷到十七年後的局,是因為未來的我們告訴十七年前的人們要設局騙過自己。這時,結果跑到了原因之前。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人幻想過一種概念武器,叫做「因果律武器」。我們還時常戲稱有三大因果律武器正在運行:中國發改委、張召忠局座、球王貝利以及馬親王……什麼?你說這是四個?拜託,四大天王有五個人這是常識好不好。

嘛,三大因果律武器也有多個版本就是了,就像三皇五帝中的「三皇」至少有五個人……

因果律武器是讓整個世界產生變動的東西。使用因果律武器這個「因」產生的「果」可以發生在現在時間的之前或之後,於是世界也因此而不同。但我認為這裡會產生一些時間悖論——如果放棄平行宇宙的說法,時間悖論是根本躲不過去的坎。

然而,如果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時間線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就像我們在遊戲中對那個世界所做的那樣。不過前提必須是一方面單獨地影響另一方面罷了,如果兩邊都可以互相影響對方,那不過是另一個因果律武器。

最根本的問題現在來了:如果因果可以在時間線上順序錯位,那這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難道說,世界根本是隨時在變動的嗎?比如說,雖然我這時候在打字寫東西,但在那個相對的宇宙來看,我一秒之前還正吃飯。然後因為未來的我要發這篇文章,所以那一瞬間世界在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變化,然後我開始寫字了嗎?

也就是說,在那邊的時間線看來,我之前的所有記憶、行為、做法全部都是虛假的是嗎?是在變動的那一瞬間才生生被編造出來的嗎?

並且,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動?我們之所以認為因在前果在後,純粹是假象嗎?

再把我們之前討論的東西引進來,世界的上帝呢?

如果再把平行宇宙的說法結合起來……你會發現這太有意思啦!

即便你的世界裡沒有錯位的因果存在,但只要這無數的平行世界裡有一條有,那所有宇宙都會跟著變化——而這已經可以將時間悖論繞過去了,換言之,可以不與另一條時間線接觸。並且,按照概率,這樣的宇宙是一定存在的……

所以,少年,放心吧!其實你現在經歷的每一個難題,都只是在這一瞬間才出現的!你只要一閉眼一睜眼,難題就不見啦!因為普朗克時間的存在,時間不可以無限細分,所以理論漏洞基本沒有。

沒,雖然如果你沒有記憶的話這樣做根本沒有一點意義就是了。

但可以用來寫小說……

還有更有意思的時間線表達方式,這就要提到打越的另一款遊戲《極限脫出:9門9小時9個人》。

這款遊戲是一款密室逃脫遊戲,基本故事是,有9個人被抓到了一艘船上,只有9個小時用來逃出去。我並不打算細談這款遊戲,因為它的核心詭計與上面那個《ever17》幾乎完全一樣,再講一次沒有意義。雖然操作性好得多就是了。反正,9年後一位倖存者重新設置了這個局要救人,於是藉助玩家的能力回到九年前,一步步教導玩家如何正確解密。

這個遊戲與之前那個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發行在任天堂NDS上的。而眾所周知也或許不知,NDS分上下兩個屏幕。

我剛玩這個遊戲時,覺得這個遊戲很奇怪。它經常讓上下兩個屏幕顯示同樣的畫面,有時在同樣的畫面下還會以不同的方式再把剛發生的劇情再複述一遍。這很浪費屏幕資源,有點像偷工減料。最後謎題揭曉,你才知道,上面那個屏幕是九年後發生的事情,而下面你在操作的屏幕是九年前。

遊戲我們不提了,我們可以再次想像一下,我們面對另一條時間線,那條時間線的兩截甚至多截同時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我們又可以同時影響它們。如果我們在同一個普朗克時間向這兩邊乃至多邊施加影響,那麼,那邊的世界以及我們這邊的世界,各會發生什麼呢?

不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嗎?

27 刺破上帝的封鎖

世界每一刻都在發生變化,除了當下的這一瞬間,其他的所有記憶都是虛假的。因為存在超越時間線順序的因果律。

這種情況當然是可能存在的。

回到上一篇最後的那個問題:當另外一條時間線上的生物對我們的兩截時間線同時施加影響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這還是要分兩個視角。

首先,對於被施加影響的世界來說,兩個影響發生的時間是不同的。比如說,另一條世界線的人同時撕開我們的1840年與2015年兩條世界時間線,同時對這兩邊施加影響。雖然對他來說這是同時發生的,但對於我們來說,一個事件發生在1840年,而另一個發生在2015年。也就是說,在1840年,世界整個被改變了一次,而這個改變後的世界運行到2015年,又被影響了一次。

好了,我們可以把上面這些被影響後的世界改換一個比較好記的稱呼,我們稱1840年前的世界為世界a,1840年與2015年中間的世界為世界b,2015年後的世界為世界c。

回過頭來,對於施加影響的那個生物所在的世界來說,他左手點在1840年上,右手點在2015年上。這是同時發生的。那麼這兩個事件的發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如果他左手的動作生效了,那麼,他將得到一個世界a;如果他的右手生效了,那麼,他將得到一個只對2015年施加了影響的新的世界d。

兩隻手都生效了呢?

會得到什麼?

我猜世界就崩掉了。

這是一個悖論,很有趣的悖論。

如果想要和被影響的世界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他的左手必須先行生效。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左右手同時生效了。那麼,右手就不可能真的點到世界b,右手會有一定概率會點到世界a沒有在1840年被影響而一直運行到2015年時的世界……e,然後世界變成世界d。

根本沒有人知道這兩種情況會發生哪一個。更有可能的是,混合發生了。而混合之後會是個什麼鬼樣子?天知道。

平行世界理論在這裡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在前面談到過了。

我說這些是因為,我想說明,打越在999這款遊戲里的雙時間線設計雖然精妙,但從這裡更深入地思考一層的話,這個悖論簡直是個噩夢。

解決這個悖論唯一一可能是,兩個世界必須可以相互影響。

按「力是相互的」牛三來看,說不定影響也必須是相互的,不然世界會出bug。我也在前面假設了相互影響會發生什麼——另一種形式會相互毀滅的因果律武器。

問題是,為什麼可以相互影響呢?

我們在遊戲里看到的是,我們確實可以算作被遊戲的時間線影響了。然而,這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得到BlickWinkel的全部能力——我們只能跟著劇情向前走,遊戲根本沒有賦予我們隨時穿梭時間了解全部事件的能力。存檔讀檔並沒有真正的用處。

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在對面的時空中隨意來去,我們就可以相當容易地了解到全部事情的始末,那麼,遊戲人物設計的局根本騙不到我們——我們早就跑到未來看到你們的布置了。

如果想讓這種「相互影響」真正實現,必須達成的條件是:信息不會被完全獲知。若要達成這個條件,最靠譜的思維方式是:每一次觀察,都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擾動,從而使那個世界發生變動,使得之前獲知的信息作廢。

像不像我在第十篇時談到的虐貓狂人薛定諤的那隻貓?我不是指它又死又活的狀態,而是指,每次打開箱子,它都可能坍縮到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狀態——可能死在左邊的角落,也可能在箱子中間變成了一灘水,也可能在右角落以添著毛髮的方式活著。

如果這種兩條時間線相互影響的假設不過癮,你還可以想像一種嵌套型圓環狀的多時間線影響模型……反正都是瞎想,不如玩得大一點。

具體我就不論述了,但確實非常有意思。我是指,可以寫出非常好玩的小說來。我也確實有這方面的計劃就是了……天啊,那堆清單不知何時能寫得完……

大致談完了打越鋼太郎的《ever17》與《極限脫出9小時9人9扇門》這兩個遊戲,我們回到這一系列的主題上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們正在談的主題是什麼……

仍然沿用那兩個比喻,在這兩部遊戲中,打越就是「上帝」,而遊戲中的那些人物就是「凡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大致是我在第二十三篇講過的第三種關係:上帝創造了世界然後只控制了一部分,其創造的凡人確有獨立思維。

打越寫的這幾個劇本比起《君與彼女與彼女之戀》的劇本來說,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幾乎真的給了遊戲里的人物一個世界。我是說,打越並沒有讓遊戲人物意識到他們只是一個遊戲程序而且還被劇本控制著。打越處處迴避這個問題,包括以「BlickWinkel」的方式來描述玩家等等。於是,遊戲人物想要利用玩家就變得合情合理。

但我們仍然要說,打越所創造的人物並沒有在不被上帝發現的情況下向我們傳遞出什麼信息。比如,在《ever17》里,按照劇情設定,可可小姑娘也應該擁有看穿時空的能力,按說她一定可以發現她所在的世界只是個遊戲而已。但她沒有說出來。並不是她不想說出來,而是作為「上帝」的打越根本不允許她講這個話題——打越不寫這方面的劇情。

但我在前面也說過,作為被創造者,是有可能在不被創造者發現的情況下向與創造者同等級的存在發出信息的。我是為了佐證這件事情而談到了打越的這兩部遊戲。那麼,遊戲人物到底以怎樣的方式透過上帝給玩家傳遞了信息呢?

世界。

這就是我在開始時論述那一堆時間線相互作用的原因。

打越為了追求邏輯的完善與故事的趣味性,硬生生給了遊戲人物一個世界。他對玩家說,去觀察這個遊戲世界裡發生的故事吧。然後我們就看到時間線被完全打亂了的故事。

然而,就像我在上面瞎說的那一大堆一樣,如果是世界與世界之間的觀察,就一定會相互產生影響。而為了達成這種影響,另一個世界必須變成薛定諤的貓。被創造的世界越合理,相互影響也就越大,刺破上帝封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具體怎麼操作呢?

28 可以玩弄上帝的未知生物

回過頭來,還是回到小說的比喻。如果我們掰著手指細數的話,就會發現,在這所謂的「第三種情況」中,上帝或者說作者,所擁有的能力,其實不過寥寥數種:

一、設定。就是說,人物的初始性格,初始想法;

二、情節和設計,包括遇到什麼人什麼事。事實上,如果不通過心理描寫的話,所有人物的性格與想法的表現絕大部分是來自於情節的安排。這應該無所質疑吧。

三、小說的筆法。而筆法這種東西就會流露出作者的傾向性,情感渲染什麼的。所謂春秋一字含褒貶。

四、篇幅長短的設計。

還有什麼嗎?

大致沒有了吧……再有也只是些零碎的邊角。

在這裡,我們先把在前面設立的那個刺破上帝封鎖的目標拿開,看另一件事:一個作者確實不可能寫出超出自己智商的陰謀詭計,但作者可不可能創造出一個超出自己智商的人物呢?

當然可以。

並且非常簡單。

比如說,我寫這一段:

這個人的智商達到了170。

那麼,作為作者,我就確實在這個世界裡創造了一個智商為170的角色。

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我的智商達不到170,我根本不知道170智商的人到底是怎麼看待問題處理事情的。

如果是我在二十三篇提到的那第一種上帝與凡人的關係,在這種時候,作者隨便寫就可以了。然而,這樣做的後果是,這個被設定出來的人根本不成為高智商人士。讀者一眼就能看破其虛實,於是就會有不和諧感,進而意識到作品背後那個嘿嘿傻笑著的作者——就像《君與彼女與彼女之戀》的劇本。

如果想要在第三種關係中創造一個超出作者智商的人物,那麼,作者必須去推測這種自己不理解的人會如何做事。聽起來與上面說的沒有區別,但實際上差別相當大。在上面那第一種關係里,根本不存在那個超越了作者的人物,但在這第三種里,如果作者以一種不確定的、猜測的方式寫這個人物的話,這就是在和這個高智商人物鬥智。雖然基本上是作者贏就是了……作者寫了劇情,要你做什麼你就必須做什麼。

但這時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果這個高智商人物是真的,那麼,他憑什麼要聽從作者的指揮呢?

好吧,因為他是作者。

但是,如果你的智商比作者高出很多的話,你為什麼不能利用作者來讓自己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呢?換言之,因為作者必須推測自己的思考方式,那麼利用這個信息,為什麼不可以故意流露出作者想看到的破綻來讓劇情達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結果呢?

說這些太虛,那麼,具體來說,這兩種方式到底差別在什麼地方?

我以為,在心理描寫。

永遠不要對自己根本不能理解的人物進行心理描寫。

如果再引入我在第五篇時講到的「人幾乎絕不可能相互理解」的結論,那麼,這個命題可以推得更廣一些:

永遠不要對小說中非自己投影的人物進行任何的心理描寫。

於是你就可以創造一個更有可能打破框架的世界了。

如果更加深入地使用「設定」這個手段的話,你盡可以更為激進一些,創造那種整個人類都不可能理解的生物出來。比如說,真正的吸血鬼,真正的佛陀,真正的神仙,真正的永世不死者。

永遠記住,我們只能試著理解他們的世界,也只能以我們淺薄的經驗與智慧來推測他們的想法。雖然在我們的筆下他們對一切乖乖照辦,但要記得,他們另有目的。

雖然你是上帝,但它們仍然可以利用你。

所以,有時候讀到那些真是俗到不行的小說時,看到那些所謂活了千百萬的傢伙們仍然為了一兩毛錢的利益拼死拼活,就覺得這作者暴露智商真可憐。

回過頭來總結一下,我們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我們如果設定一個世界的話,那個世界就有很大的可能脫離作者掌控。而如果我們又在那個世界中通過設定創造了一個我們自己都沒辦法理解的生物,那麼,那個生物就一定是脫離作者掌控的。只要不是什麼心理描寫,那它的一切被描寫的行動全都可以另有目的——我是指,不是作者想寫出來的目的。

好了,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我們現在就可以把「寫小說」這層比喻消去了。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世界中——或許我們再也找不到比目前我們呆的這個宇宙更像世界的世界了。並且按照之前的結論,這個世界或許每時每刻都在因果的時間線上發生變動——也有可能不是平行宇宙概率或者另一個時間線引發的,還可能是上帝在修改劇本?

於是,以我們自身來說,有可能刺破我們頭頂的上帝封鎖嗎?

我猜還是不行。

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與上帝的智商差距太大了。上帝創造的那個超出他自己理解的生物,反正不是人類……這麼一說真是悲哀。

講到這裡,我們得出了一套大致可以讓凡人繞過上帝向其他神衹傳遞信息的方法,雖然前提條件苛刻到要依賴上帝的人品罷了。

這還有一個問題,雖然凡人以這樣的方法確實能繞過上帝,但凡人傳遞的信息是不能被確切地獲知的。也就是說,就像人類向宇宙發射先驅者號一樣,即便有外星人接收到我們的信息,更可能發生的事情是,它們完全不知道我們在說些什麼。

你看一本書,一本好小說,你得到的東西真的是作者給予你的嗎?很多你受到觸動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作者設計來給你受觸動的。故事越好的小說越是如此。而如果我們把這種觸動理解為書中人物發出的信息的話,你知道這信息的原貌到底是什麼嗎?

根本不知道。

再總結一下,到目前為止,按照邏輯來說,如果真的存在上帝以及其他神衹的話,說不定我們是可以繞過上帝給神靈傳遞消息的。但是,這種信息不能被明確得知。

如果回到最初的假設上來,我們與可能存在的上帝的關係,真的不存在其他形式了嗎?

接下來,我要掏出這個系列第四款Metagame了,叫做《史丹利的寓言》。

然後,像例行公事一樣,我再次做一個提醒:

沒玩過這款遊戲的朋友,如果你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碰這個遊戲,那你還是別往下看了。

到了明天,這個遊戲會被我劇透個爽的。

34 支配上帝的神祇

我在上一篇的最後提到,作者重製遊戲時保留了旁白的所有語音。不知你從這句話里能得到什麼信息,我希望表達的意思是,你需要意識到,這個遊戲也是有一個製作者的。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廢話,有哪個遊戲沒有製作者的嗎?程序又不是自己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然而,我的意思是說,雖然看起來在《史丹利的寓言》這部遊戲中旁白近乎無所不能,但他仍然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角色。而按照遊戲劇情,這個「追尋自由」的故事又是旁白做出來的,旁白為此創造了史丹利這個人。

然後在上面所講的結局裡,旁白髮現史丹利脫離了他的控制成為了真人。而原因在於我們這些玩家。

這中間關係似乎有些錯綜複雜,或許需要仔細理一理:

首先,一個閑著無聊的遊戲製作人某天靈感一現做了個遊戲,順手把這個遊戲掛上了steam。這就是說,他創造了一個遊戲世界。然後,製作人在遊戲世界裡創造了一個旁白,讓旁白寫劇本搭場景搞了一個故事出來。

事實上,旁白不止搞了這麼一個故事。在某個結局裡,你會來到一個旁白百般阻止你進入的場景,裡面凈是些裸露的場景貼圖與遊戲框架,旁白以一種看白痴的語氣講我都告訴你了不要來。而在另一個結局裡,旁白要你對他的遊戲打分,你還會看到一個遊戲排行榜,並且旁白會給你玩另一個遊戲。這個新遊戲內容簡單粗暴,左邊是熊熊大火,右邊是一張嬰兒圖片。圖片緩緩向左邊移動,如果碰到火焰便會被燒為灰燼。你的任務就是按一個按鈕使嬰兒圖片回歸最右邊,而不讓他碰到火焰。旁白講這個遊戲有非常深奧的哲學與藝術內涵,但差不多要玩四個小時才能理解。如果你真玩了四小時,會達成結局——藝術之神!

當然我沒玩出來。

按照製作者的設定,旁白在這裡創造了很多個遊戲。而史丹利這個人物是旁白在某個遊戲里創造出來的,用來講故事。

到目前為止,這條「上帝」與「凡人」的權力線還是非常清楚的,相信我不用再多講了。

問題是,有一個玩家跑進去了。

玩家到底是哪一頭的?

或者說,玩家到底是哪一個層次上的人?

製作者創造了一大堆遊戲,其中有一個叫《史丹利的寓言》。《史丹利的寓言》里有一個旁白也創造了很多遊戲,其中一個遊戲劇本里有一個叫史丹利的人物。然後有一天,旁白髮現,史丹利根本就不是他創造的那個傀儡,他成為了一個真人。

我們處於史丹利的視角,經歷著旁白寫的故事。然而旁白的整套劇本其實又是製作者控制他寫出來的。

當我們走正常結局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差不多是史丹利的級別。當我們開始脫離控制的時候,旁白以為我們和他一個級別。然而實際上,我們是跟那個滿肚子惡意的遊戲製作者一個級別。

不過,雖然說是這麼說,我們卻仍然可憐兮兮地受控於旁白,感受著旁白在遊戲中近乎上帝的力量。畢竟,旁白要有欄杆就有了欄杆,旁白要你重來你就得重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里是存在脫離旁白控制的方法的。如果你在進入老闆辦公室後馬上退出來,那扇關起來稍有延時的門就會在你面前合上。也就是說,把你隔絕到了門外面。此時,旁白不見了,什麼都不見了。你可以原路走回去,一路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打擾你,整棟樓安靜得像座死城。末了,你會發現,自己辦公室旁邊打開了一扇從來不曾被打開的門。走進去,一片漆黑。繼續向前,你會來到一個只亮著應急燈的昏暗樓梯間。有一部電梯,但不能用了。於是只得爬樓。在非常昏暗的燈光下爬大概五六層,能遇到一扇打開的門。進入門之後是一條單行道,其盡頭有一隻膠囊倉,旁邊寫著:逃生倉。你進去,遊戲就結束了。

或許史丹利的的其他同事全是以這樣的方式逃走了?

但無論如何,在這個結局裡,旁白不見了,我們擺脫了他的控制。

問題是,你還在遊戲製作者給你劃定的結局選擇之內。

你沒法擺脫他。

作為遊戲的玩家,在這個遊戲里,我們同時有著三個層次的身份:史丹利、旁白同級別、製作者同級別。這就使得我前面一直在論述的所謂「上帝」與「凡人」的關係變得極度錯綜複雜,在這種情況下,混亂的架構導致一切的控制都很混蛋。

比如說,當我們作為與製作者同級別的「上帝」時,我們就可以使用作弊手段。眾所周知也可能不知的是,半條命引擎調作弊可以使用控制台。當你在遊戲中使用這個控制台的時候,你就可以去一切你想去的地方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這就是說,此時我們擁有了比旁白還要強大的權力。但在這個遊戲里,作弊也是一個結局。當你使用控制台的時候,旁白真的會跳出來罵你的!製作者為作弊結局配了好多不同的語音,都相當有趣。

這種作弊跳出也不等於《君與彼女與彼女之變》那種提前輸結局碼,那種根本就不是我們在控制,因為我們確實沒能在那個世界控制什麼。畢竟我之前下過結論了,那種敘述方式實在假得令人胃疼。這兩者真的天差地遠。

於是,我們現在得到了一種新的上帝與凡人的關係。這是一種嵌套模型,在最根本的模式上就與我之前講到過的那三種完全不同。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模型里,可以存在一個同時包含三種身份的存在,讓這個系統充滿變數。

在嘗試將這種模式引入我們的現實來進行思考之前,如果把這個模式再擴充一下,你可以想像,一個循環往複的、相互影響的、圓環形的上帝與凡人的創造支配關係。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史丹利已經知道自己是被控制的了,是個被創造物,是「凡人」。

但旁白知不知道自己是個被創造物呢?

在某個結局裡,他真的知道了……

36 人工智慧創造的AI

首先,我們來看這種多層次結構的所謂「上帝」與「凡人」關係。這種結構可以衍生推廣很多層,直往無限大都說得過去。不過,最基礎的也就是三層結構,就是這個遊戲所展示的樣子。

我們先把橫跨多個層次的玩家給拋開。

多結構層次與單結構有什麼差別嗎?我在前面說過三種上帝與凡人的關係方式,如果就前兩種來說,沒什麼不同。關鍵還是在於第三種,所謂「上帝創造了初始條件並部分控制凡人」。

在這種情況下,單層上下結構與多層結構的最大不同在於,多了許多空隙。這種空隙就給跨越層次留下了不小的空間。我們之前談過在單層次關係之下凡人要如何刺破上帝的封鎖,在那種情況下,我們還必需要求助於上帝的設定。現在,當存在多層有上下關係的「上帝」之後,空隙的產生就在於,每個層次的上帝都是擁有「設定」的權力的。

其實,雖然存在層次之分,它們之間的權力大小其實相差並不多。

啊啊啊,這麼說太過模糊了,我們還是來舉例子:

如果我們是程序員,而我們在電腦里創造了一個人工智慧。這種時候,我們確實設立了這個人工智慧的所有初始狀態,並且親手給它加上了自由成長的能力。我們每次管理這個人工智慧,都能完整地看到其內部代碼,想要它做什麼它就必須做什麼,這就代表我們對這個人工智慧的部分控制權。這裡所謂的「部分」,就是指,我們畢竟還要回家吃飯睡覺抱老婆孩子,哪能全天候地監視人工智慧在幹什麼呢?並且,需要的時候,我們想怎麼控制它就怎麼控制它想怎麼改變它就怎麼改變它,它根本不可能違抗我們的命令。

不過,當這個人工智慧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已經有可能脫離程序員掌控了。而它賴以擺脫控制的根源,就在於我們作為程序員為它設定的自由成長的能力。它確實不能擺脫我們的命令,但它可以藉由我們的命令來讓我們發不出任何命令。我在第十六篇提到過那個隔壁老王的機器人故事,大抵如此。

然而,這種超脫控制的方式仍然是單線的。

所謂多線的超脫是什麼呢?

就是說,當程序員給予人工智慧以「創造」的能力時,人工智慧自己搞出來的一個超出程序員的東西。打個比方,如果程序員給自家的自動升級人工智慧設立的目標是搞一個遊戲出來,越好玩越好。於是這個人工智慧利用這個許可權,在遊戲里寫了一個以殺死全世界所有人類為目的的敵人AI作為boss,以便玩家玩得爽一點。而這個人工智慧為了讓遊戲更好玩,盡全力提升那個AI的能力,直到有一天,AI超越了那個人工智慧,也超越了人類。

當然了人工智慧的縮寫就是AI,不過為了便於區分,這裡的人工智慧與AI是不同的東西,大家都能理解的。

因為同樣是程序,AI就比較容易地穿透了遊戲的沙箱,在人工智慧不知情的情況下來到了與之相同的層次上運行。這一定比人工智慧超脫到人類的層次更容易,因為,在人工智慧的基礎設定里並不包括自身的安危或者其他什麼的。我是說,對自身安全保護建立在必須完成指定任務的前提下,也就是說,我之所以不可以死掉,是因為我死掉就不能開發這個令人覺得好玩的遊戲了。而當死掉對這個好玩的遊戲有幫助時,人工智慧也並不會在乎自己死活。

這當然只是其中的一條邏輯,你可能會說,可以在初始設定里加入其他限制什麼的。然而,只要你想讓它做事,你就賦予了它許可權,而這種許可權就可能在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時候誕生出下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它就成為了上帝。只要層數夠多,所有的限制條件都可以重複那種單層結構的處理方式來打破,並且會越來越容易。層數越多,空隙越多,漏洞越大。

於是,在上面那個例子里,人工智慧設計的遊戲boss的AI就這麼從潘多拉盒子里自己爬出來了,然後遵從它被設定的目標,殺死全世界所有的人類。可能還有條設定是,它在遇到什麼手持雙刀或法杖或光槍或能量刀的勇者法師士官長的時候就一定要被幹掉,它也忠實地遵從這一條原則,就像我們這個種群也忠實遵從繁衍的天律。只可惜,現實里真沒有Good Hunter。

到這裡,我們確實可以說,如果確實存在第三種關係的上帝的話,也可以存在超越它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我上面所談到的玩意兒,會發現,這些方法在根底上還存在兩條假設:

一,被創造者必須有可能與上帝所在的世界發生聯繫。我是指,需要存在一定程度以上的聯繫。畢竟,既然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不存在聯繫是不可能的。

我講這一點是因為,我不認為所有的創造都可能對上層世界產生影響。譬如說,我寫了一本小說,在小說里竭盡心力搞了一個盡乎全知全能的生物出來。那麼,那個生物能跨越過書本的限制影響到我的生活嗎?

呃……可能也說不準?

但我相信,這中間必定存在一個聯繫程度的問題。就比如說,電腦程序就可能更容易超越我們人類加之於其身的封鎖,但小說里的鬼怪一定相當困難。如果說那些小說內的人物以一種情感傳達的方式對讀者造成影響……似乎也不能說它們沒有超越,但相比於那幾個AI,程度實在差得有點大。

二,被創造者確實存在在某方面超越創造者的可能性。這一點一直是一種隱形假設,如果這一點不可能,那基本一切都是白扯……也不算啦,用這套東西寫小說一定好看。

這種可能性以目前能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已經是存在的了。畢竟,你寫一段程序,能保證它不出Bug嗎?如果不能的話,那它不就在Bug層面上超過你了嘛。而可能性是很重要的,只要存在可能性,按照概率,就一定會發生。這是我在前面談概率時談到的基本想法。

然後就是,多層次身份存在的傢伙了。

37 耶和華是個加速度

在開始談這個所謂橫跨多世界的存在前,我們先來理清一個問題:

所謂「世界」,其定義到底是什麼。

我們之前講到不同層次的存在,講到在《史丹利的寓言》中我們同時處於三種層次。但這個層次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或者說,世界到底是個毛?怎樣才能算作是一個世界?

如果連世界本身都無法確定的話,所謂多層次的世界就根本是一個笑話。那創造世界的上帝也就是一個笑話。

我們了解世界的時候,最主觀的概念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這個地球。再直觀一點,就是我們的家,有爹有媽有床有沙發,還有我們自己。更為具體的東西也並不能讓我們有更深的實感,而那些更抽象的東西,比如分子原子量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就離「世界」這個概念更遠了。世界似乎就在那裡,但誰也不敢確定其邊界到底位於何處。如果你去查新年字典,上面寫著: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一切事物的總和。

說起來,這種「查字典」的湊字數方式上次使用還是在寫高中作文啊……有點懷念。這段當然也是湊字數。

廣義的世界就是——全部。所有。

於是這就很令人困惑:你說,我寫一部小說,稱裡面的故事舞台為世界,那它到底是不是一個世界?並且,如果我們把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稱為世界,那世界裡不就包括這本小說嘛,也不就包括了另一個世界了嘛。說好的所有呢?

不過我們也用不著這麼鑽牛角尖,給出非常確切的定義那是真正的哲學要乾的事兒,他們本來就不好找工作,就不要搶他們的飯碗了。添亂。並且,我一直覺得,如果一件什麼東西被給出了確切的定義,那這個定義基本就是錯的。就像那隻被拔光了全身羽毛的走地雞。

如果我們先承認世界是所有,那這個包括的關係可以給另一種解釋,就是所謂三千小世界三千大世界的佛門說法。我並不懂佛家,但似乎是這麼一回事兒吧。不過也正因為什麼都不懂才敢什麼都摻攪著瞎講,懂得更深入的傢伙們一般是不敢隨便開口的,而我就不怕誤人子弟,因為我堅信別人沒那麼好糊弄。畢竟我的智商也沒到170,也寫不出170的人物。

當世界是以一種嵌套的形式存在的時候,另一個問題是,這種嵌套到底有沒有個頭兒呢?還是說,也是形成了一個環?

在想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被忘到一邊的「上帝」引入到這個世界的概念里。上帝到底在不在世界裡面呢?可能不在吧,畢竟我們說是他創造了世界。可是,我們還說,世界是嵌套的,那麼,雖然我創造了一本小說世界,但在更大的世界看來,我也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於是我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換言之,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話,就一定存在一個能把我們目前所處世界包括進去的更大的世界。而這種情況之所以能產生的原因是,上帝是處於被創造的世界之外的,而我們說世界是「所有」。

只要存在「之外」,就存在「更大的世界」。

那麼,這個「更大的世界」,有沒有一個「更高的上帝」呢?

以這種方式推導下去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在上面提到的那個「世界的嵌套有沒有頭」的問題就可以有答案了:

只要有上帝存在,世界就可能沒有盡頭。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像神棍一樣:

0.999999……=1,這是無限趨近。∞,這是無窮大。這個沒有盡頭的世界,到底是無限趨近呢?還是無窮大呢?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所以不如分開都想一下:無窮大根本不用思考,直接丟到一邊去就對了,上帝之上還有上帝,世界之上還有世界,像《從零開始》一樣,用這種方式寫打怪升級流的網路小說絕對會把讀者看太監掉。話說,有誰知道《從零開始》到現在打過多少張地圖了嗎?

而如果世界的嵌套是無限趨近,這就有意思了。因為無限趨近的數值一定是確定的。

那麼,這個世界與上帝的無限趨近之後的值,到底是哪個「1」呢?

我在第八篇提到過一個問題,0.999999……=1,到底是在哪個九等於一?那時候我在談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長度,知道,一尺之錘……算了不開玩笑了,膜蛤太多會有種欽定的感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當取到普朗克長度的時候,就取完了。這裡的無限之所有不成立,是因為世界不連續,是因為存在最小的可取單位。

但0.999……是怎麼回事?它在無限切分下去欸!它之所以成為1,根本不是因為碰到了什麼量子,它只有無限切分才等於1.這就很令人費解。我當時也沒想通,就胡亂給它安了個所謂「加速度」的很隨意的想法。我知道這個問題有相當多的解釋與解法,相信我,你所有能搜到的解釋我都看過的。但,那基本都是數學方面的解釋,而我想知道這背後有什麼存在於現實的含義。畢竟這個式子既然能在現實中被應用,它就應該代表些什麼現實含義。

實在是扯遠了。我們就先信任這個「加速度」吧。

如果說那個真正的上帝就是這個加速度,而它也確實就既在世界內也在世界外。當然,加速度也只是個比方,你要說加速度也有加速度,那就是抬杠了。我想說明的,只是這種既在內又在外的存在狀態而已。

與此同時,我們就會知道,上帝是沒有同類的。

因為0.9999……只等於1.

而所有的無限趨近,都可以化簡為0.9999……=1.

換言之,其他一切達到與上帝同層次的做法,本質上,都只是成為它的一種狀態。

天啦,基督家的那個耶先生會不會晚上來懲罰我……我這麼胡思亂想地給他老人家添堵。

這個真正的「上帝」,其存在方式很特殊。至少它不像我們在前面講過的那些可以創造世界的上帝那樣行使權力。如果它是以無限趨近的方式來成為真正上帝的話,它的行動本身也就需要無限趨近。也就是說,這種存在可能只是個真實投射的狀態,或許有些像我們常說的市場無形的手?

其實這又回到了我在第三篇最後結果忘記談的那個話題了,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呢,還是一「堆」?

但這個問題還是必須先放一放,本質的問題總有一天會繼續的(大概)。我們還是先談完超脫世界的話題。

38 不確定性的具現化

如果真想超脫這樣的上帝,我們至少要先對它有一點了解。不然連個方向都沒有。

要理解這種既在內又在外的概念性上帝很困難,不,事實上就是不可能的。不過我講所謂的難,是指比我們只是在一般意義上所講的那種上帝……也不能叫一般意義,就是我們之前講的那種只不過擁有創造世界能力的存在吧,比如說你我。因為我們也能寫小說寫程序創造世界。我是指,比理解我們來得難。

而按我之前講過的觀點,我認為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就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雖然我在第五篇講到過那種所謂的「輸入端理解」,但,一來這只不過是我個人的理想,我靠這個連姑娘都找不到……也就是說這根本是一個未經驗證的理論,而且,也根本沒辦法驗證——驗證就需要檢驗,你要如何檢驗呢?靠腦波嗎?而如果都可以通過腦波來了解一個人是怎麼思考了,你還要這個輸入端理解的理論做什麼?就像已經用汽車運輸貨物了,你還要開著汽車去檢驗馬匹的速度嗎?

二來,即便是這個所謂的輸入端理論,也不可能達成真正的理解。這只是一種取巧的近似而已。我在講這東西的時候舉的例子是電腦,我說到MS的office是千萬行代碼級的產品了,我們要在兩台電腦上實現同樣的輸出也只要「打開word」這一個輸入。但事實上,每個人常用的word根本也不一樣,常用的習慣也不一樣。你默認載入的模板里有首行縮緊兩字元行距1.5倍,但別人的word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設置。這也有點像輸入法,用習慣了的詞序與縮寫,在別人的電腦上就是打不出來,即便是同一個輸入法。更何況,在現實理解中,我們也沒辦法看到別人的電腦屏幕。即便對方願意搞得湯湯水水地做開顱手術讓你看,你又看得到什麼?

很多輸入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雲端。可我們的人腦沒有雲端能讓我們上傳。

又說回來,即便人腦有雲端,想必我也不會去用的。你敢用嗎?

不過這麼一說,那些所謂帶著記憶轉世輪迴的傢伙們,不管是西方天堂地獄體系還是東方地府體系,其實現方法,是不是送了一個雲端服務上傳空間呢?

不過還有另一種理解方法,我也提到過,雖然不是太明顯吧。在第六篇我有提到一個性格虛擬機,而在第二十八篇我提到如何寫出一個自己不能理解的人物。這兩者結合起來,大概也是一種方法。唔,這樣講根本沒人懂,或許通俗一點說,基本就是換位思考?無形裝那啥,更為致命……

但在上面那兩篇東西中,一個是被用於自身,另一個是被用於自己創造的人物中。我並沒有說到這種方法可以用到其他人身上,因為效率很低,運行起來卡卡頓頓,特別消耗資源。對他人使用的更有效率的認知方法,在我看來,是分類程序以及完美模型程序。呃,可能以後會稍微提到一下,這是我的體系里的另一些淺層應用吧,跟概率論這種命令提示符還是差遠了。

把這種東西用於他人,得出的結論從來不可能真正正確。就像換季時的那個段子,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也有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己所欲亦勿施於人」。既然根本上我們沒有一絲可能性理解其他人,那麼,想要站在對面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就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明知曉這一點還如此行動,就特別虛偽。而我這人很令人討厭地有一點精神潔癖。哦,我也知道這是病,得治,只不過沒人願意把青山的病床位讓給我……

但對於這種真正的上帝,你除了以這種極其不自量力的方法嘗試理解它所處於的位置,基本上也別無他法。

這種上帝存在於世界的無限嵌套之中,並且不是單個單的相互嵌套,每一個世界都可能包含無數個小世界,就像這個世界裡有很多小說世界遊戲世界。這又與佛家的說法有那麼一點點差別吧……?不扯佛家了,我的時髦值不大夠,純粹瞎編也並不幽默。

以極限達成的上帝,其行動也應該是由極限驅動的吧。在一個與一堆的問題上,盤古可已經把自己給玩崩掉了。我是說,以這個點來看,這種多意識聚合的整體意識到底是如何運作的,挺難想像。雖然我也有提到過,我們自身也可能是一個意識聚集體,像盤古一樣。但這個極限上帝與我們不同的是,它的意識橫跨無窮多個世界。起個酷炫點的學名的話,叫多宇宙資訊統合思念體?上柱香拜一拜,說不定它會送你一隻長門大萌神。

不過,雖然我們說其運作也需要極限驅動,但如果按我在第二十六篇談過的因果倒置來看,或許是它的運作導致一系列極限值的變化,從而導致無數個具體上帝的動作,再使世界產生變化。也就是說,是它在驅動極限。這種控制方式並不會被那些具體的有創造力的上帝意識到,因為極限之所以會成為確定值的原因基本可以追溯到量子。即便我在前面的解釋不靠譜,但總是一種可能是吧?如果牽扯到量子的話,我從第八篇直至第十三篇都在談這個問題,就是說,不確定性。

這個上帝到底是如何運作的?胡扯到這裡大概有個跟瞎話也差不了太多的結論了:上帝是通過操縱不確定性來運作的。

或者換句話說,上帝就是不確定性本身。

上帝根本就不擲骰子,上帝就是那粒骰子。

你看吧,把一樣東西具現化之後,結論往往非常地有意思。思考不確定性本身的存在,這到底是確定呢?還是不確定呢?而我們要怎樣和這種東西戰鬥,並且超脫它?

不過,先不說那些。我在第十六篇提到過不確定形成的價值觀,又在找不著的第某篇提到過一見鍾情這種東西。當時我在講,這可能是一個假的上帝在操縱你。現在可以確定了,你可以大聲地說,這是真正的上帝的賜福,因為它來自不確定。

你現在可以嘗試著把這種存在塞到你的小說里了,能編出什麼程度的故事呢?

---------------

未完……


推薦日本輕小說《涼宮春日的憂鬱》??(???????)??

漫畫版的也有,不過我沒有看過。

要劇透么???

嗯,大概就是,涼宮春日是個很有個性一心尋找外星人的姑娘,然後有一天在阿虛(文章第一人稱主人公)的隨意幾句話後,成立了一個SOS社團,開始組團兒尋找外星人、超人什麼的。然後阿虛發現,後來加入社團的三個人,居然真的就都不是普通人誒。然後這些非普通人告訴他們,這個世界很有可能就是涼宮同學自己創造的只是她還沒有意識到。

不過不能讓他知道呦不然他們這些被創造出來的角色可能都會消失……

很好看的小說,心理描寫足夠和邏輯都足夠有說服力。

谷川流憑藉這本小說拿了2003年第八屆Sneaker大賞。

哦對了,第一冊結尾的時候,涼宮似乎有些覺醒,但是在×××××之後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創世的事情啦~


1)銀魂

2)死侍


哼,竟然被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下一話就把你寫死掉吧┑( ̄へ ̄)┍


也許要到中後期,大家望著他等他來拯救世界的時候才會注意到吧。


拙見加一點聯想

⒈主角在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改變了故事進程,可能很多年後才發現自己影響的故事

⒉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⒊分割線下的第一個問題:不知道,主角如果在很久之後回憶起這個「非我莫可」的場景,再深入去思考,也許會有主角意識

⒋主角在平淡的生活中做了一個平淡的決定,過了一段時間,他了解了那個決定帶來的每件事的前因後果,每個促成那個那個決定形成的因素串起來,主角有了「主角意識」。

舉個栗子。你去上課的路上,突然想蹲坑哎~不行不行要上課了,思想鬥爭後你還是在教學樓里廁所蹲了。完了一陣舒爽要衝廁所走人,卻發現沖不出水,萬般無奈下你若無其事的走出洗手間沒帶走一片雲彩。過了一下保潔阿姨來了,看到了你那坨,憤怒地把它鏟掉了,還叫水電中心的大叔來修。阿叔打開水箱,一塊c4躺在裡面。原來是有人要炸學校。過了幾天你聽到了那個新聞,發現那個廁所不就是你前幾天蹲的那個嗎?然後你就想,雖然逃課被抓住了,但是姐拯救了世界。

⒌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主角在自己故事中是被敘述者。

⒍時勢造英雄吧。故事造就了主角。

很久之,前就有一個腦洞。假設有人設了一個局,你就是主角小白,自你被設計進那個局開始,你身邊的某些東西(一些對話,報紙上的文章,路邊的牛皮癬)都是被人刻意安排的,可能對你的影響不大,但是始終有點映像。然後一點一點映像加起來,促成你每一個小決定,每個小決定最後促成那個影響故事進程的大決定。你一步一步入局,卻還以為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手機碼的好累


看到答主的修改,我想說每個經典虛構故事裡的英雄都有「無論好壞,不論因果,在某個故事中非我莫可」的宿命感。像蕭峰,只有兼容遼漢,英雄無敵的他才能已一己之死換得兩國罷兵。像基督山伯爵,只有用信仰控制慾望的他才能把錢變成懲惡揚善的工具。我最近在看《東京食屍鬼》和《寄生獸》,裡面的主角也是感到只有自己能拯救世界宿命感,才衍生故事的。至於答主說的「到底是由主角創造了故事?還是故事隨波逐流造就了主角?」我覺得主角是因為有了精彩的故事才成為了主角,故事也因為有了情感複雜的人物而更加精彩。主角和故事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單說哪個更重要都會變得偏狹。


有一本書,叫做《蘇菲的世界》(喬德坦·賈德);有一個故事,叫做《永遠講不完的故事》(米切爾·恩德),建議題主認真地去啃一下。實在沒耐性的,就以下面這幾句對白作答:


有些作者比較關心自己的角色,還會進去跟他們交流,角色們應該發現自己的主角光環了。

角色們心中的疑惑直接向他們的上帝發問。

事實上他無處不在,請看斯坦李客串了哪些漫威電影? - 動漫

今年,復仇者聯盟、蟻人、神奇四俠又要來了,大家來找茬!


要說能夠突破次元壁的二次元角色的話,漫威里的死侍絕對是最突出的。不但知道自己是漫畫人物,而且經常會爆料。甚至曾經成功地來到了漫威編輯部,其他諸如威脅開發商給自己做遊戲的事情數不勝數。詳情可以去看《死侍大戰漫威世界》、《死侍大戰文學名著》和《死侍大戰死侍》三部漫畫,這傢伙為了對抗編劇安排的命運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反正沒跟我說之前沒發現…………


小說《蘇菲的世界》


  反正我知道我是這部作品裡打醬油的(還沒到路人那麼悲摧……別問我哪來的自信)。

  但是如果表現得好的話可能提升到常任醬油,下次拍別的可能當上常任角色。

  表現好的方式有兩種:

  一、跑到主角面前怒刷存在感。

  二、和主角做同樣的事,總有一天會和TA對上。

  但問題是我不知道誰是主角,也不知道主角的工作是什麼QAQ

  所以還在拚命查資料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中……


就動漫而言,漫威的死侍和DC的小丑都有這種超時空感知力:他們有時會與讀者(觀眾)交流。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殭屍新娘》這部電影?
電影院屏幕可以被「觸碰」損壞么?
怎麼看待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忍者大師和小丑同樣是要摔死,而布魯斯最後卻救了小丑?
如何評價中國版的電影《嫌疑人 X 的獻身》?
諾蘭新片《interstellar》的片名如何翻譯更貼切?

TAG:電影 | 小說 | 動畫 | 心理學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