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滴滴完成超過 40 億美元的股權融資?

滴滴出行今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滴滴方面稱,此輪融資得到中外多家投資機構的大力支持,顯示了全球投資人對滴滴管理層的戰略決斷和領導能力的高度認可。

【一線】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_科技_騰訊網

1、「進一步加大對 AI 交通技術的投入」具體指的是哪些業務?

2、 在該輪融資中滴滴管理層獲得了主要投資方的投票權委託,主要投資方將投票權授權給滴滴的管理層,意味著什麼?

3、滴滴首次直接引入中東方面資本,雙方的深度合作未來有哪些可能?

4、2017 年滴滴的兩筆融資額加起來在 95-105 億美元之間,在科技領域,2017 年赴美 IPO 共 37 起,融資額總計 99 億美元。滴滴是如何做到本年度的總融資額超過赴美上市科技企業的 IPO 總額?


最近幾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傾向,就是在新經濟互聯網創業中,資本的力量越來越大了

在過去,都是最優秀的人才在前面走,資本在在後面支持,是被動的

而現在,很多想像空間巨大的項目,資本已經可以主動扎堆攢局碾壓一切

滴滴是一個例子,融這麼多錢幹嘛,賬上有1000億,幹嘛?不知道。滴滴管理層都可能完全清楚。但資本扎堆的傾向根本擋不住。從打車公司,到交通出行平台,到AI公司,甚至外星探索公司,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從投資人的角度看,對於這樣的領域,現在只能高估值投滴滴,而不可能投其他小公司,也沒的投

OFO和摩拜也是例子。只要概念好,資本能決定擴張速度的模式,資本一紮堆,就是能把公司頂起來。OFO這邊,你說戴威的90後創始團隊優秀嘛,確實都是優秀的年輕人,但要說一開始就具備把這種重運營業務一年估值上10億美元的能力,是不切實際的,但是資本就是有這個能力。摩拜就更特殊了,眾所周知早先的創始人比較弱,結果是易車李斌進來擔任董事長主持大局,然後招聘王曉峰等,再開始瘋狂融資。這種情況在以前是從未發生過的。

說到摩拜,就不能不說蔚來汽車。李斌總的另外一個大局,就是造車。蔚來汽車也是一樣的,大家都知道電動車是未來,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投資現在這些汽車廠是沒有意思的。那怎麼辦,那就資本扎堆再造一個汽車廠唄。在過去,財務投資機構再造一個汽車廠那是完全不敢想的。但現在就是可以,蔚來汽車應該已經融了200億了,後面肯定還要融,不融個300-500億才奇怪呢。資本的這種資源集聚,已經大大超出了人們過去的認知。資本等的就是有一個有說服力的人出來扛旗,李斌一出來,資本就立刻扎堆過去了。

今年的話,可以看一下無人貨架,或者說新零售概念吧。這個模式同樣是沒有門檻的,非常適合資本扎堆。我早些就看了一圈,但不敢投,因為知道一旦有適合出來扛旗的更牛的人,早先投的較弱的項目肯定是要完蛋的。果然後來就出來了 果小美,番茄便利 這樣牛人扛旗的東西,資本立刻快速反應,二話不說錢就過去了,然後運營還沒運營,資本就等不及,先合併了。合併了更好扎堆,更好後續融資啊,可怕,太可怕了,我作為早期機構都沒投進去,估值太高,融資額太大。

技術方面,可以看一下商湯科技,這同樣是這個意思,你說商湯科技一開始做的時候能幹嘛,不知道,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就是AI概念公司。但是,資本不怕,因為有牛人出來扛旗,那就瘋狂扎堆投,錢越來越多,就可以把其他牛人招過來,形成牛人資源的扎堆。只要把AI領域最好的那部分科學家聚在一起,就不怕沒價值,要做點什麼事情可以後面再說。一個月工資發一個億,不怕,工資發十個億都不怕,因為AI這條賽道是確定的了,資本都原因投科學家資源最多的no1

我覺得在未來很多類似的領域都會形成這樣的局面,龍頭的創業企業融資幾百億是正常情況


由於被不少人說是滴滴的托兒,懇請滴滴的朋友看到本答案後給點稿費,這樣我這個托就理直氣壯了,如果有offer可以細聊,蟹蟹

————————————————————

(華麗的分割線)

先說重點:

首先,我認為拿樂視和滴滴做對比扯淡了,並沒有可比性。

其次,真的不理解知乎上的大神們居然對滴滴最大的吐槽是「價格和計程車比如何如何」。

再次,滴滴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現有業務是紮實的,講的故事也不是漫無邊際。

展開:

1,滴滴現在每天2500萬訂單,日均gmv估計4到5億,一年的流水也有1500億+了。毛利啥的不清楚,但告別燒錢補貼那麼久,這個是真金白銀,比樂視吹的那些泡泡紮實多了。

2,從合併uber中國之後,一提到滴滴就是壟斷。講真,滴滴充其量只是在網約車這個細分行業有壟斷的態勢。但出行本就是個非常開放的行業,且不說傳統的巡遊計程車依然龐大,最後一公里有單車,城市裡長距離出行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公共交通,價格不敏感的用戶還有其他體驗更好的專車可選,滴滴真的壟斷了嗎?有多少人搞清楚了壟斷的定義?

3,網約車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價值,難道不是不用在路邊靠運氣打車嗎?給司機帶來的最大價值,難道不是多了一種專職或兼職的職業選擇嗎?

燒錢階段的打車不要錢,獎勵比車費還高本就不可能是常態,佔過的便宜現在沒了,還成了企業的原罪了?這個從何說起?

4,滴滴現在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中央把皮球提給地方。地方政府的姿態各不相同,有大力支持的,有睜一眼閉一眼的,有嚴厲打擊「非法網約車」的,政府公關部門全國各地到處救火,才是滴滴眼下最大的困難。

滴滴儲備現金,很可能打得算盤是趁著融資能力強時,儲備彈藥,應對可能出現的政策風險。熬到政策鬆動或者電動車、無人駕駛之類的大變革出現。

5,國際化,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汽車金融,智慧交通,無人駕駛……這些故事中的任意哪一個成為現實了,都可以稱得上是足夠大的新風口,滴滴現在廣撒網布局全產業鏈條,就是典型的巨頭思維,總能押中一兩個寶吧?

想要廣撒網,重點培養,就得有錢啊,上千億的現金儲備,就是為了這個吖,最近滴滴的招聘信息烏央烏央的,儲備人才是大幹快上的第一要義。

6,憑良心講,程維和柳青的組合,比起假藥停的一言堂,決策要理性得多。

以上


拿這40億美元收買美團,讓它放棄做打車業務,都未必夠呢。

美團靠每年補貼幾個億美元在幾個核心城市拿下20%的份額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一旦打破滴滴的壟斷,滴滴估值要下降一百多億的。


利益相關:uber滴滴前員工

滴滴在交通領域壟斷算不上,但不可否認已經有了絕對的領先優勢,並且這種優勢短期穩定環境下幾乎是無法改變的。

社會出行需求是穩定的,所以網約車市場幾乎是一個供給驅動的市場。把控了幾十萬網約車司機的生計,通過訂單獎勵和服務費獎勵可以保證那些優質司機有較大的跳槽門檻,是滴滴在網約車領域不再懼怕任何對手的底氣。

說回融資,當然是為了實現更大的野心。ai智慧交通在滴滴內部更多是和各地政府深度合作紅綠燈智慧管控以及交通調度,從而和各地政府有更好的合作關係從讓滴滴自己立身之本網約車也能更好的存活。

網約車活下來,政府訂單合作有希望,國際化再慢慢做起來,在其他國家重複一下滴滴在中國的成功。不需要太多的新故事,光過去三年故事的重複,就夠讓那些投資者澎湃的了。


其實我同意一些低贊答主的看法,泡沫,絕對的泡沫。

滴滴前面很成功,但是在其賺錢的整個過程中,主體是誰?廣大私家車司機。我作為一名前快車車主給朋友算過一筆賬:跑滴滴快車能賺多少錢?在煙台,我統計過身邊跑快車的朋友,基本每個小時能入賬約30元算中等偏上的收入。以一輛十萬元的A級轎車為例,假設它的壽命是40萬公里,平均到每公里的磨損費用就達到了0.25元,油錢不要加兩桶油的,大約需要0.4元每公里,兩桶油的就接近0.5元了。加上保險,保養,維修,違章等成本,一公里至少0.8元妥妥的。那麼每公里能收入多少呢?在煙台,算上空駛成本,每公里大約能收入1.2元。昨晚為了答題高峰期剛去跑了一圈,71公里,到手88塊。我是服務分96分的高分車主,接單優先順序別超過92%的車主。減去成本0.8,每公里賺0.4元,每天能跑400公里的話能賺,呃,160元,每月無休能收入4800元。離知乎收入平均線差了不是一點。有人說了,車跑四十萬公里還能賣錢呢!嗯,神車卡羅拉,一年八萬公里,跑到四十萬也是五年車了,算您改改里程錶賣六萬,那麼這五年賺了多少錢?16萬,加上賣車的六萬,22萬,平均每年44000元。在煙台,但凡能買個車開開的,一個月賺4000塊錢?我就笑笑不說話。

換個角度來考慮。一小時30塊基本是身邊數十位朋友公認的較高收入水平,假設一公里1.2元收入,意味著一小時平均跑25公里。想一年跑8萬?每天跑十小時不停。

再換個角度。滴滴每單扣20%,很多,司機群罵聲一片。滴滴到手多少錢呢?前面有高贊答主提到年流水1500億,那麼這個數字就是300億左右,具體滴滴公司運營每年需要多少成本我不知道,我知道有這麼幾塊是滴滴必須支出的:幾乎每周一次的打折(五到八折),每天早晚高峰的獎勵(煙台目前是十六元),以及各種打車券。這個總數沒法估計,有懂行的朋友可以給個數據。我分析照這樣算每年他們能剩200億就不錯了。換句話說,投資人想收回成本,在目前這個形勢下,需要等待五到六年。不算很長,但是創業者最擅長的就是把投資拖住,除非有下一輪更大的投資進入。他們開什麼新業務我不管,反正我分析出來就這麼個結果:司機積極性越來越低,乘客會發現快車成本不再低於普通計程車,除非有活動,而活動期間滴滴公司是不賺錢的。不要跟我說那是現金儲備,留著開發新業務的,靠新業務賺錢會更慢。

我沒文化,不會像大家那樣說些數據術語,只是從實際出發分析一下滴滴賺錢的方法和面臨的問題。結果是,我仍然看衰滴滴。本文隨便轉載,也歡迎大家補充完善再轉載,只一個要求:看衰滴滴是中心思想不能變。


滴滴已處於守勢,40億的融資和共計140億美金的現金儲備,是用現金備好了用戶和市場規模的護城河,但競爭不可避免。

合併優步,投資OFO,易到深陷危機,2017年初的滴滴進入全盛時期,年底卻強敵環伺,出行作為基礎業務面對挑戰。

美團進入網約車市場可能打破現有格局。從2017年情人節在南京測試,到12月1日成立出行事業部,再到決定進入北京等七個城市,美團的邊界已進入滴滴腹地,且10月份完成了40億美金的融資,給滴滴極大壓力。

美團打車雖後發,卻有場景優勢,截胡了打車流量。即打車是在有明確目的下的行為,要先有「 目的 」才會打車。比如去某個電影院或餐廳,而生活領域的「 目的 」查詢入口是美團,則用戶在美團上確定「 目的 」後,直接在美團完成打車是最順暢的場景。也就是說,美團成了打車流量的天然入口。

滴滴做了什麼反制美團?據說成立了神秘小組,由滴滴第一個PM羅文帶隊做外賣業務,但此舉無法圍魏救趙,美團不會停下在網約車市場的進攻,而外賣也不是打車的流量入口。滴滴可以考慮,放棄與阿里的成見,加大對餓了么的支持,外賣戰場由餓么了消耗美團,滴滴則找尋生活消費「 目的 」的入口進行投資或合作。

單車市場上滴滴投了OFO,半年前OFO的投資人朱嘯虎還在朋友圈懟馬化騰和摩拜,目前卻先放話談對合併的看法,而滴滴派駐到OFO的高管也集體「 休假 」,也許OFO進入了困境。

OFO下一輪的潛在投資人里,媒體報可能有阿里,而滴滴是騰訊系,不在一個陣營。阿里也剛投了哈羅單車D1輪3.5億美金,加上老對手摩拜,滴滴通過OFO想實現的,可能已經遙遠了。也許滴滴自己做單車是最好的選擇?

AI交通技術,國際化,新能源汽車服務,本就是滴滴計劃內的創新業務,也是更好的故事。但守住出行基礎業務的優勢,是當務之急。40億美金的融資,不足以敲山震虎,但讓滴滴會在競爭中有更多底牌。


其實有件事很有意思,早上有條新聞,關於美團在出行領域的擴張

「美團打車將進入全國七大城市,全面擴張深入滴滴腹地

據《財經》報道,在南京測試了十個月的美團打車即將開始擴張,內部已經擬定了七個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美團打車隸屬於美團點評的出行事業部,該公司在2017年10月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後,估值為300億美元。知情人士透露,這幾天,美團點評負責政府關係的人員已經陸續到這些城市,去和當地政府溝通運營資質的問題。選擇這些城市可能的原因是——第一,這七個城市是大城市,除了北京以外都圍繞南京展開;第二,這七個城市是滴滴比較賺錢的城市。」

然後晚些時候就看到滴滴宣布新一輪融資的消息~

創投圈其實其實有個很有意思的事,和大家也分享下,就是融資完成的時間和在媒體上公布PR的時間往往是不一樣的。有時時間會相差很久~

一般都是等到有需要,比如又要開始下一輪融資了,要大規模做宣傳了,要震懾競爭對手了,才把融資的消息放出來:)

所以,世上的事情,有些也許是巧合,而有些,或許就是故意了:)


一個融到十幾輪還不能上市的公司,說句不好聽的,是被資本裹挾不得不前進。AI也好,進軍海外也好,新能源也好,正面可以看成新戰略布局,負面可以看成是尋求新方向破局。滴滴的基本盤,其實已經被地方利益集團搞殘了。


2017.12.30更新

為慶祝優步down round 30% 放血融資,還是就滴滴這輪融資專門寫了一篇文字。優步仆街了,滴滴還會遠嗎?

滴滴為什麼不停融資?www.huxiu.com圖標

----------這裡是原答案的分割線----------

滴滴本輪融資已經是第十六輪了,未上市科技公司中融資輪數世界排名第一,而且這個第一還有望繼續保持下去。希望滴滴儘快上市,否則26個字母會不夠用的,需要搬出水滸108將來命名融資輪數了。

竊以為,為加大競爭力,滴滴可以與另一家深陷業務發展泥潭,同樣經歷多輪融資的公司——新美大合併一下,這樣基本就在線下領域無敵了。唯一的麻煩,可能是新公司的命名問題,叫大美滴?大滴美?美滴大?

PS:鑒於評論里出現個別指責我「抖機靈」「沒有價值」「沒有乾貨」的言論,考慮到這類巨嬰是沒能力去我的知乎專欄做延伸閱讀的,所以我把之前有關專車公開發表過的文章放在這,就當給你們買橘子了。

為何說低價專車是沒有前途的?

「新政」的真實面目:出行領域的分享經濟已失敗,「專車」將終結

打不到車這個鍋,還請滴滴背好

專車市場大限將至?聽聽司機們怎麼說


如果你是滴滴,你想不想在壟斷廉價網約車之後,再壟斷高端約車市場? 想不想徹底取代計程車? 想不想……空間大了去了。

一個事實被忽略了,就是本輪40億美元之後,滴滴的現金儲備達到了120億美元,也就是說融資前就有500億左右的人民幣現金,現在快車已經不需要燒錢補貼,滴滴需要這麼多錢做什麼?

與uber的補貼大戰結束後,中國的入門網約車(快車)市場戰鬥基本結束,這期間還包括易道的掉隊,易道本來是做高端市場的,後來也加入了快車大戰,但在uber被收編之後以及自身陷入資金危機後,在快車領域同滴滴競爭已基本無望,滴滴事實上壟斷了這塊市場。

高端網約車呢? 易道這個玩家還在,首汽約車還在玩,滴滴也還在,目前看不到這塊進入補貼大戰的跡象,但如果市場發生變化,需要再燒錢呢? 滴滴怕是有長遠打算,屯錢備戰。

看似與最後三公里的單車出租無關,但滴滴還是在出行領域投資了ofo,這是個防守策略,加強整個大出行領域的布局。投資也得花錢呀。

市場上還有那些出行形態,以及未來還可能產生那些新的形式?

快車未必能取代計程車,但大膽想像一下,隨著電動車和自動駕駛越來越成熟,未來無人駕駛的共享電動車,會不會取代計程車? 當然會,而且一定會,這是需要錢的,如果跟車企合作,需要租賃車輛,如果做重資產模式購買車輛,那資金壓力都是巨大的,雖然到時候也可以融錢,但能屯錢的時候多屯點總不是壞事。

隨著出行,還可能有一些衍生的服務,例如外賣,快遞,誰說無人駕駛的車輛拉客的時候不能順便送個快遞呢? 當下看起來還遙遠,但是想像空間是有的,科技真的能解決很多問題,只是需要時間。

滴滴可能跟旅行社合作,切入旅遊市場么? 誰說不能呢。 錢多好辦事。

中國模式成熟了,往什麼印度啊,南美啊,非洲啊地方搬,國際化也要錢。

錢真是好東西,你說資本催生了社會進步,與科技的力量一樣重要,也完全不過分。

以上純屬個人瞎扯,不要當真。

說點不瞎扯的:

最近用滴滴的快車拼車比較多,拼車是個好東西。

1,它降低了出行成本,因為確實比計程車便宜,有時候特別便宜,有時候不明顯,但總體上是便宜的。

2,拼車模式大大降低了社會成本,什麼意思,兩個不認識的人出行,用計程車需要兩輛,意味著道路上有兩個車,增加了擁堵的可能或程度;兩個車排放尾氣,增加了污染排放;而拼車在同等條件下,降低了擁堵的概率,污染的排放。 這個模式計程車也能做,但計程車行業躺著掙錢習慣了,沒人給做接單軟體,演算法優化(如何更順路,路徑如何規劃,躲避擁堵又不繞太遠,這都是智能AI的一部分),數據分析等等,滴滴做了,這是個功德無量的產品。 即使將來路上的車全都換了電車,不存在排放污染的問題,但減少車輛出行也是單個租賃不能相比的。

3,但是,壟斷終究不是好事。


作為一隻小屁民,股權融資表示不要太關注,還是關注下和自己實際相關的吧。

阿里巴巴引領的電商行業,確實把C端的消費成本拉下來了。

小米的手機再LJ,確實讓C端購買手機變得更實惠了。

滴滴,並了快滴,吃了Uber,然後現在比計程車的價格還貴。確實讓C端的我懵逼了。


今年11月滴滴成立了一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正好和他起家的業務相輔相成,你覺得滴滴以後自己造車的可能性多大?

2020年之前,滴滴將率先在平台推廣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時,籌備搭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體系;未來,隨著基礎建設規模的拓展,滴滴還將會提供智能充換電服務

前幾天刷屏的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投資布局了32個互聯網汽車相關於業務,唯獨就沒有專車。你覺得他可能會不入駐專車業務嗎?

無人駕駛技術第一應用場景,肯定是這種固定通勤業務,李斌會白白浪費這塊肥肉嗎?

所以這「AI交通技術」,可能就是滴滴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未來滴滴自己造車基本就是板上釘釘。

而且你不會以為滴滴就只干一個計程車行業吧?

今年7月的時候,滴滴給OFO投了2個億美金。滴滴在ofo的占股接近25%,目前是ofo的第一大股東。

ofo每天在中國的使用量得有個2000W+吧,你再加上滴滴自身每天訂單2000W。每日的訂單量超過4000W,想想看著巨大使用量的背後是什麼吧。

滴滴還正在嘗試進入很多行業,15年9月的時候,滴滴就投資過餓了么,後來因為阿里拿下了餓了么滴滴才終止了合作。

所以你看滴滴表明上就是干計程車的,其實它早就開始布局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


謝邀,滴滴到底是盈利了還是沒盈利?不知道,說不好。我唯一知道的是它確實改變了計程車行業的原有格局。

另外對於這筆融資,我只是不自覺的聯想起之前的樂視。或許,維持一個謊言唯一的辦法就是再編一個更大的謊言~

There is no return!


滴滴最新估值:約560億美元。

滴滴估值上漲速度,只能用驚人來形容。

2012年滴滴估值僅為1000萬美元。

五年時間上漲到560億美元,上漲5600倍。

你沒看錯,5600倍。

這什麼概念呢?甚至遠超同時期的比特幣。

2012年12月比特幣價格人民幣90元左右,昨天是約11萬,上漲幅度僅為1200倍,比起滴滴差遠了。

融資之後,滴滴將會加速全球擴張。

滴滴全球擴張思路類似騰訊,以入股為主,共同開發。

過去兩年的時間,它投資了:巴西的99,印度Ola,到南非、歐洲的Taxify,中東Careem,東南亞的Grab,以及美國的Lyft。全球七大移動出行平台,滴滴都有參與。

這一輪中國互聯網公司國際化,滴滴可能成為後來居上的贏家。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國內新的對手正在輪番上場。滴滴後院能否起火,又有了一點懸念。

最新消息是,美團打車在南京測試10個月後,現在計划進入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7個城市。

這說明:美團通過南京試驗,發現打車這個事可以做,並且值得大規模做。

而美團打算新進入的這7個城市,都是滴滴比較賺錢的城市。

美團能做打車的優勢:

根據易觀數據,美團App月活躍用戶數在1.2億左右,大眾點評2700萬左右,加起來約1.5億;而滴滴App月活躍用戶僅為9200萬。

美團對用戶的主要作用在於,用美團查看周圍有什麼餐廳;而用戶到餐廳之前、之後需要打車。這是主要的聯想點。

設想一個場景:你用美團、大眾點評查看周圍有個評分4.5顆星的鱷魚肉餐廳,查看之後,App向你推送一條價值50元的打車優惠券,比滴滴便宜多了,你用還是不用?

如果50元不能打動你,100元呢?

很多用戶反映滴滴收費高、壟斷,也希望市場上有個給力競爭者。而市場上已有的易到、首汽實力太弱小,根本難以和滴滴抗衡。

美團挑戰滴滴,不一定說能成,但至少比已有的實力強,給人更大希望。

已有南京網友表示:因為美團打車這根攪屎棍,他已經享受了半年多1塊錢一次的打車費了。

殷切希望美團、滴滴瘋狂補貼進入成都。

我在這兒等著你過來

等著你過來

看那桃花開


首先,這意味著短期內滴滴不會上市

其次,傳統車企和兩桶油更加危險

再次,互聯網格局會更加有趣往更深的方向走了

俗套一點:能夠有想像空間的,他會往哪裡花的

1、海外市場,現在Uber不行了,唯一能夠和Uber一決高下的,就只有滴滴了

2、高技術密集型投入,如無人駕駛技術、不知所云的AI交通技術、

3、新業務拓展費用:對美團、攜程起到震懾作用,隨時居高臨下打擊對方;還有可能接下來投入的租車業務、汽車經銷業務

4、如果無人駕駛什麼技術成熟後,像神舟專車、首汽約車一樣,存在大規模買車的費用

5、投資業務拓展的潛在需要:想想可憐的ofo,軟銀如果撤資了,也就只有靠滴滴爸爸了;此外,滴滴還有多元化投資,構建大生態的可能心

6、統戰工作的需要:像蔚來汽車一樣,還沒開賣,拉了一堆投資商進來。各路背景、各個國家、各種大佬都拉進來,船就安全了,業務也方便開展了,腰也不算,腿也不疼

7、新能源布局:只要你認同未來的天下是新能源,那汽車動力系統帶來的轉換,就是巨大的商機。滴滴在含充電樁在內的新出行生態當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如果進入自動駕駛時代,所有的平台車輛都將只在滴滴的充電樁充電。

如果滴滴率先大規模改換新能源汽車,這將意味著,滴滴也將第一個領跑能源系統,第一個養活能源系統,這對很多類似規劃的新能源車企,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比如蔚來汽車。

================================================粗糙的分割線

感覺很厲害的樣,但真不理解。現金儲備120億美金,還要融40億。

從去年6月到現在,融了168億美金。摺合人民幣1100億以上。

到底是要幹嘛。還有,上一輪估值超過500億美金,這一輪估值是多少。。。縱觀天下,滴滴還有什麼估值快速上升的支撐點呢?

媽的真的要屯那麼多錢么,開銀行呢。。。。

只能說滴滴應該在布一個很大的棋,但我這個俗人是看不懂了

難道要造車(哈哈哈哈,反正我不信)


謝邀,

12月21日消息,滴滴正在進行新一輪40億-5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達拉公司(Mubadala)和軟銀集團(SoftBank)。目前交易已經完成。本輪融資完成後,滴滴現金儲備接近120億美元。

此輪融資安排中,主要投資方將投票權授權給滴滴管理層,意味著滴滴管理層對未來滴滴戰略發展的控制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進一步加大對 AI 交通技術的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技術大規模地應用在出行領域,人工智慧交通引擎--滴滴大腦,能實時學習城市交通出行規律,優化交通工具和道路情況。

阿布扎比慕巴達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之一。根據其官網2017年5月20日消息,慕巴達拉出資150億美元成為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的LP,該基金由軟銀和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簡稱PIF)聯合發起,目前基金規模為930億美元。

2017年滴滴的兩筆融資額加起來在95億-105億美元之間,滴滴上一輪融資是在2017年4月28日,其完成了超過5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招商銀行、軟銀中國、高達投資、銀湖投資、中俄投資基金和交通銀行。目前,滴滴在2017年的總融資額已經超過了赴美上市科技企業的IPO總額。能否在明年成功上市,我們還需要有所期待。

此前15輪融資一共涉及34個投資機構及個人,融資額總計超過168億美元。加上此輪融資,這一數字將超過200億美元

根據SexyVC不完全統計,自滴滴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已經完成了16輪融資。此前15輪融資一共涉及34個投資機構及個人,融資額總計超過168億美元。加上此輪融資,這一數字將超過200億美元。這輪融資的完成也意味著,滴滴應不會在短期內規模性盈利以及上市。據消息,滴滴海外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正著手準備其在2018年的IPO。截止到目前,滴滴的估值已經超過了Uber。

目前,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估值來看,滴滴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出行公司的獨角獸,下面就跟著SexyVC一起回顧滴滴的融資史。

天使輪融資

滴滴成立於2012年,最早獲得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阿里巴巴前高管王剛是其中的天使投資人,投資滴滴也讓他獲得了數千倍收益。

A輪融資

2012年11月,滴滴獲得金沙江創投A輪融資300萬美元,這可能是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最引以為傲的一筆投資。

B輪融資

2013年4月,滴滴完成B輪融資,騰訊投資1500萬美元。

C輪融資

2014年1月,滴滴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以及其他機構分別投資6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1000萬美元。

D輪融資

2014年12月,滴滴完成D輪7億美元融資,由淡馬錫、DST、騰訊主導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D輪融資僅僅兩個多月後,滴滴和快的進行合併。

E輪融資

2015年7月,滴滴完成3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淡馬錫、中投公司等。

F輪融資

2016年6月,滴滴宣布,已經完成了新一輪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蘋果、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阿里巴巴、招商銀行及軟銀等現有投資人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頭牌VC


看騰訊新聞有一條回復笑死我了:

「賬面上有1000億的現金,下一步是不是要攻打外太空了?」

就看這幾輪投資機構的變化,真的不知道滴滴最後的形態會是什麼樣的,才幾年就見證了一個龐然大物的崛起,不過美團最近進軍打車市場了,看看能不能釜底抽薪唄,畢竟滴滴確實太貴了現在。


滴滴出行今日宣布完成由多家中外投資機構投資的新一輪股權融資,總金額超過40億美元。滴滴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二是加速推進國際化進展,三是進一步擴大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創新業務。

而早在今年4月8日,滴滴也完成了一輪超過55億美元融資,加上今日的40億美元,其在一年之內就獲得了95億美元(約合624億人民幣)的資金支持,體量驚人。

滴滴今天早上這份融資公告數一下只有區區246字,但字裡行間已經道出了這40億美元以及之前的55億美元怎麼花的打算,所以車東西就來拆解這份融資消息背後,看看滴滴的出行大餅已經攤到多大。

與此同時,就在滴滴公布融資的前一夜,媒體也報道了美團打車即將進軍京滬杭等7城的消息,背後意味也值得回味。

一、美團入局 網約車之戰又要開打?

12月1日晚上7點,美團與點評的員工收到一封來自CEO王興的內部郵件——《新階段、新組織—全新出發、迎接未來》。王興在郵件中表示未來將聚焦在到店、到家、旅行和出行四大業務方向,並調整設立了出行事業部,之前美團在南京秘密測試網約車服務的傳聞坐實。

而據《財經》昨天晚上報道,美團內部負責政府關係事物的員工已在近日陸續抵達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廈門7城,開始與當地政府洽談網約車資質問題。

美團點評在今年10月完成新一輪超過40億美元融資,在成立出行事業部後又被曝出了內部的發展規劃,標誌著美團確實下定決心要從滴滴身上虎口奪食。

去年夏天滴滴吞併Uber中國後,很多人都認為滴滴成了國內的網約車市場霸主,但事情卻並不是這樣簡單。

去年12月起,北京、上海等地相繼出台網約車新政,主要內容即「本地人本地車」,且車輛登記時還需要是運營車輛,一下子給滴滴的C2C運營模式蒙上了一層陰影。

就在滴滴還在為新政進行調整期的時候,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等小型專車公司則趁機通過B2C模式擴張了一番。

雖然這三家整體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但是其在專車細分市場或區域市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吉利集團旗下的網約車公司曹操專車在杭州就比較知名。

再加上手握重金和擁有互聯網基因的美團點評的入局,能否撼動滴滴的霸主地位?

二、AI: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是關鍵

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技術的發展將大幅改變現有的交通體系,對於滴滴Uber這兩個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出行公司來說意義重大。所以說滴滴口中的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主要涉及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兩個方向。

1、加註自動駕駛

今年3月份,滴滴聯合Udacity優達學城一起在矽谷搞了一個「滴滴-Udacity『無人駕駛』大挑戰」活動。

在此之前滴滴幾乎沒有公布過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任何進展,因此在搞比賽時也拉上了優達學城,以期利用自己在網約車領域積累的數據和優達學城創始人塞巴斯蒂安特龍的人氣來吸引參賽者。塞巴斯蒂安特龍是谷歌無人車之父,離職後創辦了在線學院優達學城,仍然在大力普及自動駕駛技術。

在比賽背後,滴滴的想法當然是利用比賽來補強自己的技術團隊。

為此,滴滴在同期也在加州山景城成立了美國研發中心——滴滴實驗室。滴滴方面表示,該實驗室主要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AI技術在安全以及智能駕駛領域的應用。

據報道,滴滴美研將由滴滴研究院副院長弓峰敏領導,在成立之初是約有十幾名員工,目前人數仍在增長。此外,某Tier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此前也曾向車東西透露,滴滴在蘇州還有一個20多人的團隊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不過遺憾的是,滴滴仍然對自動駕駛方面的進展保持沉默,目前仍未看到其自動駕駛測試車或是任何進展。

2、智慧交通領域的3大動作

相比自動駕駛,滴滴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消息則要多上一些。

滴滴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整個平台目前有4.5億用戶以及超過2100萬個司機(網約車),日訂單超過2500萬,這種體量讓其擁有了非常多的出行數據。

另一邊,在滴滴北京總部的7000名員工中有50%都是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他們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數據來提升運力,並通過與政府、高校等機構合作,來推動我國的智慧交通體系建設。

據負責滴滴城市交通項目的數據分析師王占偉介紹,滴滴在智慧交通體系方面有3大動作:

(1)利用數據提升運力

上圖為滴滴方面提供的北京城區網約車供求圖(實時),紅點表明這裡對計程車和專車有額外需求,綠點則表明車輛供大於求。根據對網約車的需求的判斷,滴滴的後台就能夠智能調配司機,從而是運力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需求。

(2)利用數據預測交通情況

據王占偉介紹,滴滴已經可以根據歷史數據預測某些區域的交通情況,預測準確率高達85%。在此基礎上,滴滴設計並開發了預測派單模型,即可以提前派遣車輛達到打車需求旺盛的區域。而如果滴滴擁有了全區域的交通預測能力,交管部門就能根據預測去提前消除擁堵。

(3)與交管部門合作推進智慧交通體系

事實上,滴滴的智慧交通願景並非閉門造車,其已經與包括南京、深圳、濟南和武漢在內的20座城市合作,用數據去解決實際的交通問題。

例如在濟南的項目中,滴滴就利用數據來協助交警部門設計智慧信號燈、交通引導屏以及潮汐車道,從而幫助濟南主要道路的通行時間縮短了10%—20%。

(滴滴與濟南合作項目)

除了這3點應用,滴滴也在與城市經濟學家展開合作,通過分析打車人群的密集程度,既可以判斷出當地的經濟水平。如下圖所示,除了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傳統經濟發達地區,四川的打車密集度也越來越高,正在成為我國下一個經濟增長和區域一體化中心。

三、國際化:全球覆蓋43億人口

全球網約車市場目前的格局與冷戰時期的政治格局非常相似,東西方各有一個巨頭,滴滴和Uber,而在其他地區,則分布著本土化的小型網約車公司。

但Uber與滴滴卻完全不是一個打法。

Uber從一開始就走的是全球化運營模式,其在拿下美國市場後,又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開設了分公司,直接到其他國家搶佔市場。Uber在全球的發展勢頭很猛,但是作為外來公司,還是遭遇到了很多水土不服的問題,例如其在中國和俄羅斯就相繼出局。

滴滴的所有業務雖然都在中國,但這並不表示滴滴不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在滴滴與優步中國進行的那場驚天動地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補貼大戰之時,滴滴就與自己的投資方一起,向Uber的美國對手Lyft進行注資。

在滴滴吞併掉優步中國後,其吸取了Uber的前車之鑒,放棄親力親為的形式轉而選擇了用投資的方式將進行擴張:

今年8月8日,中東和北非最大的網約車平台Careem獲得了滴滴投資,該公司的業務覆蓋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摩洛哥、沙特、阿聯酋、卡達、科威爾等13個國家的80多個城市,目前已經擁有了25萬餘的司機和1200多萬的用戶。

8月1日,東歐和非洲網約車公司Taxify獲得滴滴投資,其業務覆蓋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南非、奈及利亞、肯亞等18個國家,擁有超過250萬用戶。

7月24日,滴滴與軟銀一道以20億美元投資了東南亞網約車公司Grab,該網約車平台目前已經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七個國家的65座城市開展業務,其應用下載量超過5000萬次,平台上司機達到110萬,佔據了東南亞地區95%的網約計程車市場與71%的專車市場。

(Grab授權計程車)

1月,滴滴以1億美元投資巴西最大的網約車公司99,該公司的服務覆蓋了巴西全國550個城市,擁有超過14萬名註冊司機和超過1000萬名下載用戶。

而在更早的2015年,滴滴還投資了印度打車軟體Ola。如果從人口對比上來說,滴滴的勢力範圍已經包括中國(13億)、印度(10億)、東南亞(6億)、非洲(12億)、巴西(2億),總計覆蓋約43億人口。

(紅色為滴滴勢力範圍,綠色為Uber)

相較而言,Uber最強勢覆蓋的則是北美(3.6億)與西歐(4.5億)兩個地區的發達國家,其總人口加起來才8.1億,再加上發達國家的私家車比例極高,用戶打車需求不如發展中國家等原因,Uber未來的發展勢頭未必能敵得過滴滴。

看到這裡,車東西不得不感慨,滴滴的對外策略與我國剛建國時的外交策略幾乎一致,就是與廣大亞非拉兄弟們站在一起。

四、搶佔新能源業務

眼下交通領域發生的變化不僅聚焦在共享出行、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方面,新能源或者是電動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明晰的趨勢。對於滴滴這種巨頭公司來說,當然不會對此熟視無睹。

北京時間11月2日,美國東部時間11月1日,聯合國總部內舉行了一場以「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助推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論壇,滴滴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代表共享出行行業進行了發言。

(程維在聯合國發言)

在會上,程維談到智能化、共享化是交通產業變革的兩個重要趨勢,而新能源汽車則是信息互聯網、交通互聯網和能源互聯網三網合一的「奇點。」

為了抓住「奇點」,滴滴將在2020年前在平台上部署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並與合作夥伴合資組建了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致力於充換電網路等新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而目前,滴滴平台上已經有超過26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運營,並且滴滴也在籌備搭建新能源充換電體系「小桔充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滴滴目前的主要運作模式是C2C,大部分車輛都是司機自有車輛,那麼滴滴準備如何實現這個100萬輛的投放目標呢?

答案可能是與新造車公司合作來採購電動車,然後再以租賃等形式提供給司機。

(9-3EV)

在剛剛過去的12月5日,靠收購薩博汽車起家的國能新能源在天津為其首款量產電動汽車9-3EV舉行了試生產下線儀式。國能新能源董事長蔣大龍在演講中透露,9-3EV已經累計獲得十餘萬訂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來自滴滴,由此也可以窺見滴滴在新能源車推廣方面的一些想法。

五、未來:不差錢的滴滴何時上市?

今年4月28,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超過55億美元的融資。再加上今日公布的這40億美元,其在一年之內就完成了共計超過95億美元融資。

華興資本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科技公司共有37起赴美IPO事件,總融資額在99億美元左右,這也就是說滴滴一家的融資量相當於一群赴美上市的公司的融資量。

而據IT桔子提供的數據,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累計獲得15輪融資,加上本輪其總融資量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無疑是全球資金實力最強的數個創業公司之一。

事實上,自去年吞併了優步中國後,滴滴就已經是國內網約車市場的老大。在確定網約車霸主地位後,從出行出發,滴滴開始向更多領域拓展,尋找新的增長點。但不論是自動駕駛、智慧交通,還是推進新能源業務,其發展成熟還都需要時間。

所以對於砸下重金的投資人來說,滴滴的上市進展自然成了最大的期盼,終於滴滴將在何時上市,你怎麼看呢?


每日IT極熱:美團打車擴展至7大城市 滴滴外賣或隨後推出

看來知乎還有好多人不知道美團出打車了。。?

講真的,美團進入打車,對滴滴的壓力其實挺大的,我隨手分析一下。

一、正和:網約車的技術壁壘

前幾天,滴滴某高管接受採訪,說滴滴最大的壁壘,是技術壁壘。

嗯,網約車接單派單的不斷優化的確需要技術的積累,但面對美團的挑戰,這點並非牢不可破。

美團打車脫胎於外賣團隊,這說明啥?

嗯,技術里有外賣接單派單的血統。

二者相似的地方,比如每個消費者都在一個隨機的位置,每個配送員相當於一個網約車。

然而外賣接單派單的業務複雜度是高於打車的,因為外賣派單不僅要考慮消費者的位置,還要考慮商家的位置,每個外賣員也不是單一的取餐送餐,還要考慮到不同商家取餐、不同訂單的取單、送單順序,一個整合規劃效率最優問題。

其他的諸如結算、平台等等,都有現成的技術經驗積累,沒有太多的新領域需要開發。

所以毫不懷疑美團的技術團隊可以搞出一個不遜色滴滴的網約車系統。

二、奇勝:低抽成與用戶場景

網約車的核心,一個是聚攏司機,一個是聚攏用戶。

聚攏司機,核心就是要讓司機覺得有利可圖。

滴滴一直讓司機詬病的,就是抽成太高;滴滴也有自己的苦衷,前期培養用戶習慣、和快滴等血拚,花掉了太多的成本,為了回本,盈利壓力也很大。

然而美團撿了個便宜,不需要培養用戶,也沒有太多競爭對手,更沒有什麼盈利壓力,所以從司機處的抽成就少了很多。網路媒體上提供的數據是8%,幾乎是滴滴的1/3。

所以大量司機接入美團,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用戶端呢?大家說的很好了。美團的到店場景,是天然的打車流量入口,如果價格合適,車源充足,為什麼不用美團呢?

三、美團的核心發展原則:三高三低

以「高品質 、低價格」為核心價值主張,「高科技、低毛利」為競爭優勢,「高效率、低成本」為持續發展前提。

高品質:便捷的消費場景,不差的消費體驗

低價格:自己少抽成,車費更低廉

高科技:外賣配送技術團隊搞打車,幾乎算是無縫切換

低毛利:明顯低於滴滴的車費抽成

高效率:美團從團購開始的運營與地推優勢

低成本:最大頭的前期成本已經被滴滴等花完了。。。

感覺,還是挺靠譜的


按英文字母順序已經融到L輪了,是準備把字母表弄完么?


推薦閱讀:

TAG:首次公開募股IPO | 企業融資 | 滴滴出行 | 出行O2O | 獨角獸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