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已死?


作為一個寫了十年詩的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余秀華意外走紅,引起很多議論,主要觀點是:中國是詩歌大國, 時至今日詩歌卻要跟隨」腦癱」二字才能進入大眾的視野, 多埋怨社會大眾捨本逐末、娛樂至死。一大幫詩人出來感慨社會膚淺 。感慨社會人群不讀詩、不懂詩,只知消費快餐文化,我看到覺得好笑。

最近,武漢舉辦了一個公共詩歌空間的活動,選取了全國100多位詩人的總計200多首詩,分別張貼上武漢三條地鐵線路的廣告牌上。在人流量如此密集的地方推廣現代詩歌,在價值千金的廣告牌上做文化推廣,武漢算是很下血本,在全國也算是首例。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據我觀察,雖然地鐵沿線人流量極大,但是駐足讀詩者可謂寥寥。我作為一個寫了上十年詩的詩歌愛好者,也會經常去讀一讀,但是經常發現晦澀難懂,難以揣摩,無法深入。

可以毫不客氣的講,中國現代詩的可讀性已經降到了一種令人絕望的地步,詩歌創作者的小我情懷,故作深沉的晦澀技巧,讓有一定文學功力的人對詩歌都退避三舍,至於一般人,更是諱莫如深、置若罔聞。

所以,我認為,現代詩歌沒人讀,不是讀者的原因,而是詩歌的創造,本身已經走進了一條極為狹窄的死胡同。

文學界評價詩歌是:語言中的皇冠。詩歌的魅力在於提煉,在於一言勝萬言。但並不是要故作艱深。

很好的例子,李白的詩、蘇東坡的詞都是是中國詩歌的巔峰,文學價值很高,傳誦度也是最高的,但是其實他們兩的語言都非常的平實。讀者都能讀得懂。讓詩歌的意境撲面而來,而非讓讀者艱難的探索,這才是詩歌的最好境界。 李白當年寫詩,詩一出,國中老少爭相傳誦。今天的詩人,熬十年,出一本詩集,最多印1000本,還全都是送人,也算是凄涼到家了。


詩歌沒死,只是人的詩意死了。


詩歌死了人類就死了。


詩緣情,只要人類有情感,詩歌就死不了


中國活著的東西多嗎?


歌詞就是一種詩。

所以說死是不正確的,


究其根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詩歌是永恆的經典,死不了的。只不過風沙暫時蒙蔽了世人的雙眼,把她給弄丟了。不礙事的,題主莫過擔心,放鬆心情,睡一覺醒來見著太陽就好了。


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根本不看詩!


汪國真都死了。


如果中國詩歌已死,那麼請死得大方點,可是半死不活,苦的是很多人。死了之後詩歌就可以活了,但不再會在自己的腦門上貼「中國」二字,起碼也得換做中文詩歌。


中華文化都斷層了,中國詩歌肯定死了啊,在這兒balabala,就像人工呼吸能活過來似的。


既然沒人再需要他,自然衰退—消失 挺好的嘛


推薦閱讀:

美麗的詩?
你最喜歡顧城的哪一句詩歌?
有哪些你聽錯了卻覺得很美的歌詞?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有哪些英文詩是每個說英語的人都知道的?

TAG:文化 | 詩歌 | 詩歌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