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能夠反映民族特性的著作?

在《菊與刀》裡面看到作者說《四十七士物語》是特別能反映日本民族特性的故事。不知道中國有沒有類似能反映民族特性的書呢?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看了《菊與刀》之後發現自己對中國的國民性根本就無法做一個系統的理解,求指導。

在看《菊與刀》的時候,會感受到日本民族即使受到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衝擊,但仍舊有保留著對精神的重視,書中稱之為「道義」。我不知道有沒有一部著作能夠反映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歷經數千年後,在今天仍舊能夠綻放光彩的民族特性。也就是說,我想知道的是支撐著中國走過這麼多年的精神究竟是什麼。


《阿Q正傳》以及魯迅的眾多其他作品。

魯迅一輩子都在磨嘰的事就是國民性,不過大多是醜陋的一面。


水滸傳


一部《論語》,講的是中國人面上的功夫和光底下的心思。

一部《金瓶梅》,按照鄭振鐸先生的說法,是把真實中國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寫盡了。什麼叫真實呢,就是所謂的黑暗史吧。


金瓶梅

在《紅樓夢》出現之前,它是明代四大小說之一,只不過紅樓夢太過耀眼,把它頂了

西門慶不是水滸里的西門慶

潘金蓮不是水滸里的潘金蓮

甚至武松都不是水滸里的武松

全面展示了晚明社會百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無所不包,最深刻的還是對人性的刻畫


費孝通《鄉土中國》


《活著》

無出其右。


呼蘭河傳。


《中國人的氣質》(美)明恩溥

一個美國傳教士在19世紀末長期遊走中國大地後寫的。、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關於反應中國國民性這種文學不應該到處都是么……

比如—國民大師魯迅的雜文小說反映的是奴性,蕭紅的生死場反映的是東北人民的抗爭性。最著名的還有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呀~

但是不太同意樓上說的《活著》,可能就故事情節來說就小說本身來說的確很能打動人,但是我卻覺得余華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對於《活著》中一再重複的死亡敘事也真的很賺取眼淚。但是——《活著》反映的只有悲,很少甚至沒有喜。因為余華本身就是明星作家,所以在講故事的時候抓住了人們最脆弱最想要的一點,贏得滿堂喝彩。(我很喜歡《活著》)

如果說當代我覺得能代表國民性的。我建議樓主去讀一讀韓少功,不是那麼主流甚至有些邊緣化的作家。因為他首先的身份很特別,是一個半出世半入世的當代作家。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海南當文聯主席,有一半的時間在湖南老家種地當農民—不是作秀的那種,而是持續了十幾年的時間的持續耕耘。所以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兩面性,一方面,因為地位較高(他在30歲的時候是湖南廳級幹部)又經歷過文革,因此他對世事有敏感性,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話語體系,有對較高層的深刻領悟,另一方面,他以一個農民身份在接觸土地,與土地產生著最為直接的聯繫,因此,他筆下也有國民的保留到現在的劣根性。總之,強推之——具體作品可百度之。

我覺得每一部都很深刻,他沒有板著臉孔講大道理大談國民性。但仔細讀,肯定會覺得很多都是在隱指的。

另……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最,所以就不說具體作品了。只能說真的很多很多~


《中國人的精神》辜鴻銘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大染坊


賽珍珠的大地


《毛主席語錄》


中國人的性格。。


金瓶梅


推薦閱讀:

台語文化中的志明春嬌等人名,有典故嗎或者從何發源?為何成了情侶的代名詞?
大隱於市的高人存在么?為什麼隱於市?怎麼尋找隱士、高人?
什麼是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和沒文化的人有哪些顯著的不同?
如果以「崖山以後無中華」和「元清非中國」的理論評判,當今世界大國正統歷史有多少年?
與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相比,中文在語法上是不是有失「嚴謹」?

TAG:文化 | 民族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