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鬼子來了》中軍艦進行曲配合屠殺場面,這種風格或者手法叫什麼?類似的電影還有哪些?

多多益善


這個屬於音(樂)畫(面)配置的三種方式之一:音畫對位;

音畫對位的意思是指音樂情緒和畫面情緒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其作用可以表現在對畫面的強調、突出、反諷等意義上。

題主所列舉的《鬼子來了》的例子就是音畫對位的手法,這種手法在姜文的作品中被大量運用,以彰顯出一種戲虐感,同樣昆丁的許多作品中也有用到這樣的音畫配置手段。

除了這些比較誇張的實例外,還有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常規實例:比如用童聲合唱甚至聖詠曲調來突出屠殺場面等等。

其他的例子就請題主自行發掘吧。


用優美的音樂配上暴力的畫面,可以突出事件的荒唐。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發條橙里艾利克斯一邊聽貝多芬一邊施暴


eva里最喜歡邊打架邊唱童謠


音樂與電影內容及情緒一致是音畫對比,能產生加強畫面結構的作用。

音樂與畫面不一致的是音畫對立,不能說不一致應該是音樂的情緒和電影氣氛完全相反。影響比較深刻的是《殺死比爾》里的The Grand Duel (Parte Prima),曲名叫「大決戰」真諷刺,那是滅門大屠殺!(此處導演另外還用動畫元素代替真人拍攝,更有訴諸聽覺、視覺以及感覺的綜合效果)


這應該是借用了文學修辭手法中「樂景哀情」的手法吧。「以樂景寫哀情增其一倍哀樂」。揶揄與反諷往往比斥責與批評更要震撼人心。


導演在電影《發條橙》男主角姦淫婦女的時候用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作為配樂


這個殺手不太冷,Stan歪著脖子聽貝多芬開槍你們忘了嗎?(好喜歡加里奧德曼)


《瘋狂的賽車》裡面李法拉殺妻的背景音樂。


蒙太奇。。

因為太普通了,所以太多了。。個人最喜歡《無恥混蛋》裡頭陪著莫里康內對飈子彈的畫面


還記得中學學的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嗎 這種手法是以哀景寫樂情 樂景寫哀情 就是突出對比 顯得更哀 更樂 個人認為有點超現實的感覺

電影這樣 是顯得荒誕 諷刺


變臉


推薦閱讀:

大衛·芬奇在談及他為何執導美劇《紙牌屋》時稱「電影兩個小時的長度使得演員難以進行複雜、多層次的角色塑造」這個說法有道理嗎?以前也有其他電影導演表示過類似觀點嗎?
如何評價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昆汀的電影裡面為什麼總是出現大量無意義的對白?
小島秀夫這樣的遊戲製作人轉行拍電影會製作出怎樣的作品?
克里斯托弗·諾蘭對鏡頭的運用能力如何?

TAG:電影 | 姜文 | 導演 | 電影原聲 | 鬼子來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