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所有的茶葉都需要洗茶嗎?

我平時喝毛尖比較多,從小家裡教的就是泡之前要洗茶(就是倒一點開水稍沖一下立刻倒掉水,再倒水泡茶)。現在也喝鐵觀音普洱了,求問喝茶專精人士,鐵觀音、普洱需要洗茶這道手續嗎?

另:為什麼要有洗茶這道手續呢?(我洗茶只是養成的習慣而已。。。)


洗茶一般就是洗去浮灰和雜質。

綠茶,兩三泡就沒滋味了,所以如果茶有明顯雜質,用溫水洗茶就好。

對於上好的綠茶,尤其是明前、嫩芽,可以不必洗茶,直接中投、上投沖泡就好。

而對於烏龍、普洱,都會有洗茶工序,浸潤之後,洗去葉褶皺間雜的灰塵,也方便充分沖泡出茶的香氣和韻。

對於上好的烏龍,其實也不必洗茶。比如有一次從台灣帶回來的高山茶,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我真的不捨得浪費每一泡。

所以,洗不洗,關鍵看茶的質量好不好。但陳年普洱肯定是要洗的。

另,洗茶的水別浪費了,淋壺身養紫砂也不錯。


洗茶其實是醒茶,老友重逢之前,先跟睡著的茶打個招呼,把它們從睡眼惺忪的狀態喚醒,專心而熱烈地和我交流~當然明前嫩芽一副興高采烈的:來泡我來泡我。這就不用醒了


我認為,」洗茶「之目的有二:清洗和濕潤。

清洗

普洱茶的乾燥方式是日晒,難免會染塵,陳放多年的則更加可能沾染雜物,清洗一到兩遍很有必要。其他綠茶、紅茶等加工過程較快較衛生,而且經過高溫烘乾或炒干,則不必清洗,如果實在有顧忌,可以用溫水快速沖洗一下。

濕潤

緊壓的普洱茶、包揉成粒的鐵觀音,沖泡過的朋友應該能體會到,想用水一下子沖開是有困難的。如果長時間浸泡則時間較難把握,那麼先用水濕潤一下是不錯的辦法。用熱水快速濕潤,出水,放置濕潤半分鐘,再正式沖泡。這樣就比較容易衝出茶味,控制浸泡程度了。

不可取

有人,茶非洗不能喝也,細嫩的紅黃綠茶也要狠狠洗一遍,精華盡失;普洱、烏龍則要洗三遍四遍,自認為講究,實則是糟蹋,不可取也。

說到底,還是個習慣罷了,這麼個洗茶潤茶的過程要是不要,都隨你,只要不盲目就行了。


對於第一名的答案中這句結論:所以,洗不洗,關鍵看茶的質量好不好。 不是很贊同。

要不要洗茶這事得具體茶葉 具體分析。

綠茶、白茶、一些黃茶,都屬於不發酵或輕發酵茶,屬於不耐泡型茶葉,為了更好地品嘗茶的原滋原味,可盡量不要洗茶,且這些茶葉都是一些嫩芽,加工過程中相對比較乾淨,所以個人覺得可不必洗茶,但是如果非要洗的話,也無傷大雅,至少處女座的人會選擇洗茶吧。

烏龍茶,黑茶,紅茶這些茶的話,個人覺得洗茶是很必要的。 況且洗茶的茶水可以用來溫杯淋壺什麼的,所以也不會被浪費掉。關於茶分類,這篇還是說得比較完整的。茶葉有多少種?在飲茶的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洗不洗茶,主要看個人。

像我,一般好的岩茶,都會把頭湯留著最後喝。

但是如果像普洱,老白茶這種陳茶,是可以洗的。


一、洗茶,也叫「潤茶」,是指泡茶的第一次沖水,有兩個含意:

1、使乾燥的茶葉先受熱吸水濕潤,形成葉片舒展的萌動狀態,以便在其後更好地透發香氣和滋味。如綠茶的沖泡,首先沖入少量開過的水浸潤,接著再沖水完成第一次沖泡,這種先沖少量水的方式稱「浸潤泡」;

2、具有洗去茶表面塵粉的作用,如烏龍茶、普洱茶的沖泡,尤其是工夫茶的沖泡,第一次沖泡的茶湯不作飲用,具沖洗之意,稱為「洗茶」。

二、潤茶有利於香氣、滋味物質的溶解透發。

1、茶的香氣滋味成分存在於葉片細胞器中,茶葉加工過程的揉捻等環節會使到細胞及細胞器破損,這些細胞在沖泡時香氣滋味成分很容易溶解到水中形成香濃的茶湯。

2、茶葉在沖泡過程包括受熱吸水、舒展、物質成分的溶解等階段,在最初沖入開水的瞬間里,茶葉以受熱吸水為主,葉片尚未舒展,物質溶解的量是很有限的。多數茶類的細胞破損率往往只是少部分,如果先洗茶,讓十分乾燥的茶葉先受熱吸水,會有助於葉片的舒展及物質成分的溶解,尤其在烏龍茶的沖飲中對成分的溶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所以長期以來都很強調洗茶。

3、但加工過程中細胞破損率高的茶葉其成分溶出快,如紅碎茶,在沖泡時內含成分很易溶解出來,所以不必洗茶。

三、潤茶要注意做好三點:

1、把握好水溫,潤茶水溫因茶類及嫩度而異,首先看茶類,如泡飲烏龍茶要求水溫很嚴格,要達到100℃,泡飲綠茶則要求水溫不宜過高,優質綠茶具75—80℃即可;其次看嫩度,嫩度越高,要求水溫反而稍低,嫩度低則水溫要相對地高些。

2、注意懸壺沖水,水流不宜過大過急,以細緩為宜,還要注意水量,玻璃杯沖泡綠茶至1/4杯為宜,工夫茶沖泡烏龍茶則要至滿稍溢出,以便浮出茶泡沫。

3、注意搖杯或刮沫,搖杯是對綠茶沖泡而言,沖水後端起杯輕柔搖動,使茶葉均勻受潤;刮沫是對沖泡功夫茶而言,在一手提壺沖水的同時,另一手提壺蓋輕颳去泡沫,接著順勢沖水淋去壺蓋及壺外延的泡沫。


一般人理解的洗茶,就是要將茶葉清洗乾淨,可洗掉茶葉表面髒的東西。這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或是習慣。

通俗一點講,洗茶的作用有兩種:1、清洗灰塵;2、濕潤茶葉,此謂之「潤茶」,類似「醒茶」,讓干茶舒展開來,儘快出湯。

針對不同品類的茶是否要洗茶?總結下來就是,對於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這幾類基本不需要洗茶,而對於烏龍、黑茶(包括普洱)一般需要先洗茶(主要是「潤茶」)。

更新幾個常人對於洗茶的誤區:

1、洗茶可以洗掉茶里的農藥。

如果茶葉在種植過程中有農藥,茶葉早已吸收並轉化成內含物質,怎是一個表面的沖洗可以輕易洗出的?

2、綠茶、白茶等帶白毫的優質茶,一泡白毫漂浮在水面,好臟要洗掉。

這可是洗掉了真正的精華。甚至有人洗三四泡終於洗盡毫,那這茶葉的內含物質已經全都被洗掉。

3、茶葉在外放置有灰塵,需要清洗。

孰不知,對於輕發酵茶,需要品其鮮爽,能代表鮮爽的氨基酸一般在第一泡大部分浸出,這一洗是真洗掉其精華。


如果我是你的話,會選擇洗茶。茶葉整個加工過程忌諱水,沒有清洗過程,製作流程長,經過多次多種設備的流轉,因為有了這麼多工序流程,難免會有一些雜質和異味。以我個人的喝茶經歷,第一泡茶不會是最好的口感,大紅袍/岩茶最好的口感一般在第三道水左右出現,所以洗洗茶更顯茶葉乾淨自然的本味。


半發酵茶接觸比較多,發酵少一點,就說說這方面的吧,其他的等大家分享。

這個洗,在我的理解來看,應該是過水,靠它來去除農藥殘留個人覺得是不靠譜的,就算高溫浸泡都未必有用,對於去除製作過程中如烘焙翻炒時候夾雜進去的一些細小雜物,是稍微有點作用的,但遠遠不如想像中那麼大,這個從第一遍濾過的茶水中可以看出,最常見應該是茶水上有薄薄的類似油膜或粉狀的一層,部分還可能會產生稍為密集的水泡,據說是製作、存放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從以前到現在都有的。所以除非茶農不用心,比如沒什麼利潤、低端茶、工具出問題。

好茶也過水。主要是令茶葉舒展開來充分受水,而在舒展的過程中,假如原先有些被捲起來的雜質,也可以分離開來。故茶葉一般不必要填充得滿滿的,給些空間可以迅速帶走這些影響茶感的東西。而在功夫茶裡面,禮節是第一遍過水,倒掉不喝,也可用於熱杯或有人用於養壺,接著熱水再燙一次杯,把第一遍沾在杯上的沖洗掉,第二遍先敬客人,有多的自品,沒有多的等下一遍水。根據這樣的禮儀,可以看到,有了過水這個步驟,第二遍水給予客人品嘗的時候,去除了其他影響因素之後,香氣會更加充盈和純粹一些。

貌似有些跑題了~~~~~~


洗茶,也稱為溫潤泡或者醒茶。

茶葉靜置在包裝中,就像人們在睡覺一樣,不可能一下就醒來,需要有一個過度的過程。洗茶一方面是為了活躍茶葉中的靜置的份子,讓其充分的「跳躍」起來,為後面的沖泡所做準備。

茶葉在製作的過程以及生產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粉塵顆粒以及一些茶葉碎末,洗茶是為了去處一些粉末,讓茶葉更有滋味。一些碎茶的葉片是張開的,與沸水接觸的面積也更大,這樣茶就更容易泡開,但是大多數的茶葉都是很完整的,一些碎末往往影響茶葉的滋味,所以就要有所取得。


茶葉分為:白茶、黃茶、綠茶、烏龍茶(青茶)、紅茶、黑茶。洗茶的目的,是為了讓茶葉舒展開抒展開,從而使茶葉被更好地更好沖泡。所以像鐵觀音這種條索捲曲的就需要洗。普洱也需要洗。在洗茶的時候要注意溫度不宜過高,出湯速度要快。白、黃、綠、紅茶類不建議洗,尤其綠茶第一泡最新鮮最香了。有的人洗茶純屬習慣問題,覺得洗了就乾淨了,心裡舒坦了。其實喝茶很多時候講心境,如果一定覺得洗了就舒坦了,那就洗吧~


謝邀

茶齡不長,從自己喝過的幾種來說

不洗的: 太平猴魁.竹葉青

洗的: 普洱,鐵觀音,正山小種,龍井,六安瓜片

有些綠茶經會有絨毛,有人喜歡 有人不喜歡 我就比較喜歡喝

所以自己喝的時候就不洗,請朋友的時候還是洗一下的


@maggie 的回答我非常贊同,再狗尾續貂一點。

我的觀點也是:綠茶一般可以不洗,如果習慣了洗茶,不洗覺得不幹凈,可以溫水衝下。一般綠茶產地氣候濕潤多雨,空氣清新乾淨,所以不洗直接喝也不錯,綠茶也沖不了兩三泡,上好的茶,一洗也有點浪費。今年去了兩次杭州,都專程到龍井村喝茶、買茶。那環境、空氣,去了就不想走,太乾淨清新了。在當地茶館喝茶,綠茶也不洗。

黑茶如普洱,都要經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工序,並且多數還陳放多年,本身就會沾染很多灰塵,再加上可能有陣倉味,需要用熱水正經洗一次。最近在喝07年的古樹普洱,洗茶後第一道還有土腥味,第二道開始甘甜,也不知道是我存放有問題還是本身就這樣,反正不洗根本沒法喝。

紅茶喝的少,最近在喝鳳慶滇紅,感覺雖製作工藝與普洱有諸多相似,但沒有普洱那麼多塵味,洗不洗基本喝不出區別,所以是否要洗要看具體茶葉和個人愛好了。

烏龍沒喝過不敢評論。

2016.8.4追回

近兩年喝了不少頂級烏龍茶:岩茶、鐵觀音、碳焙鐵觀音 基本都是同類頂級茶葉,從頂級匠人那裡直接拿的茶葉,在匠人家裡喝也是不洗的,而且這麼好的茶,工藝、材料已經很好,過程很乾凈,不需要洗了。尤其岩茶的匠人跟我說要把第一道留下,冷著,等喝完茶時最後再品下。這是他們武夷山鬥茶時會用的一個品飲方式。


標題和內容範圍不一致,細嫩的綠茶建議不用洗茶,當時可以潤茶(兩者區別就是水要不要倒掉),一些發酵茶或製作比較粗放的茶建議洗茶,但是功能是醒茶。

總之喝茶找製作精細的茶沒錯的


洗茶的科學分析

「洗
茶」或「潤茶」的程序由來已久,曾有一段時間,不少人誤解「洗茶」的意義,認為洗茶就是洗去茶葉表面的灰塵與農殘,認為這樣會幹凈許多。可是洗茶並不能洗
去酯溶性的農殘,所以洗茶作為清洗的作用其實意義不大,而且名字叫做「洗茶」,不太熟悉茶葉的人還有一些國際友人,但聽這個名詞,就覺得茶葉是髒的,反而
得不償失。但洗茶的程序的確是在被認為是清洗作用之前就有了,必有另外的作用,所以更適合的名字應叫做潤茶。

潤茶的道理,也有曾講過,目的是讓茶葉充分舒展,茶味更容易浸出,沒有更詳細的說法。關於泡茶或者茶葉浸出、萃取的研究從國外到國內,藉助其它學科的優勢,已經將其機理研究的較為深入。

1.用熱水沖茶,過程1中,熱水透過葉片,進入干茶內部組織,並進入細胞內部。細胞內部含有各類茶葉有效成份——在此簡化為對滋味影響最大的兩種成份——茶多酚(含茶色素)與氨基酸,茶多酚含量約20-30%,氨基酸約4%,酚氨比是茶湯品質的重要指標。

2.茶多酚與氨基酸在熱水中溶解後,形成由內而外的濃度梯度,突破細胞,開始由細胞內「跑」向細胞外與葉片之間的地帶,熱水繼續進入。

3. 茶多酚與氨基酸突破茶葉內部的組織,沖向葉面。

4.
過程4,茶多酚與氨基酸從葉片內部衝到了葉片外部,如果是潤茶,茶多酚與氨基酸此時只能附著在葉片表面上,無法逃逸,但葉片內部與外部仍存在濃度差,茶葉
內部還是一個裝滿濃度不均勻茶湯的「容器」,茶多酚與氨基酸不斷進行1-4的過程;而如果是泡茶,則是整個杯子內是一個裝滿濃度不均勻茶湯的「容器」,茶
多酚與氨基酸從葉片表面逃向水中,在葉片表面不做停滯。

5.
氨基酸在80度溫度上,浸出的相對速度(非絕對量)是遠遠高於茶多酚的,氨基酸的分子量更小,在葉片內部收到的阻力小,很快達到浸出平衡,而A-5中,由
於葉片內的溫度要低於A-6中葉片溫度,加上A-5氨基酸停留在葉片表面,造成的濃度差遠低於A-6的濃度差,動力及外部條件皆差,所以A-5中2個單位
的氨基酸停留在葉表即達到浸出平衡,而A-6中,氨基酸濃度差大,溫度也高,氨基酸不斷、快速(相對茶多酚)沖向茶湯,此時茶湯中擁有了5個單位的氨基
酸;茶多酚的相對浸出速度要低於氨基酸,茶多酚組成複雜,收到葉片內部阻力大,在浸出的很長時間內才能達到浸出平衡,此時A-5中有2個單位的茶多酚在葉
表,A-5中有3個單位的茶多酚在茶湯中。

6. A-5沖熱水,然後倒出茶湯,A-6直接倒出茶湯,A-5的茶湯中葉表本來附著的茶多酚氨基酸加上熱水短時浸泡的,形成3個單位氨基酸+3個單位茶多酚,A-6中形成5個單位氨基酸+3個單位茶多酚,此時A-6茶湯鮮味足,A-5茶湯滋味較為平衡。

7.第2泡,A-5中氨基酸繼續在葉表形成2個單位,而達到濃度平衡,此時茶多酚繼續沖向葉表,還沒有達到浸出平衡;A-6中由於氨基酸在第一泡內大量浸出,幾乎消耗殆盡,形成不了足夠的濃度差,只能有1個單位的氨基酸衝出,茶多酚繼續衝出3個單位。

8.

A-5沖熱水,然後倒出茶湯,A-6直接倒出茶湯,A-5形成3個單位氨基酸+3個單位茶多酚,A-6中形成1個單位氨基酸+3個單位茶多酚,此時A-6
茶湯顯的澀而鮮味不足,A-5茶湯滋味仍然較為平衡協調。A-6兩泡茶先後滋味差別較大,難以對茶品質做評價,甚至覺得茶不耐泡。而A-5採用潤茶的方
式,各泡滋味平衡協調。

說明:

1. 為了簡化,忽略不計潤茶中「洗」去的很少量有效成份。

2. 浸出有效成份的單位及數量僅僅是一種示意。

3. 過程為推導的共性結論,也沒有考慮到香氣,不適用於所有茶葉及具體泡法。具體泡法仍需靈活掌握。

4.
細胞的破損程度及葉片內部組織是有效物質浸出的限速階段。大多是岩茶、鐵觀音等相對成熟的原料採用潤茶的手法,成熟的鮮葉,葉片較厚加大了茶多酚從細胞內
擴散到葉表的距離,細胞組織對茶多酚等類阻礙較強,而且講究多次沖泡(5次以上)所以較為適用上述機理;而鮮嫩芽葉製成的高級綠茶,加上揉捻、理條工序,
細胞破碎率高,各類物質非常容易浸出,而且名優綠茶以鮮爽味作為指標,泡次要求不多,頂多3泡,若是洗茶過重,則會造成導致氨基酸流失,茶多酚更易浸出,
反而可能使味道失去平衡。但綠茶中的六安瓜片,採用先注少量水浸潤茶之後,再注滿水的手法,與潤茶有異曲同工之效。

5.岩茶等烘焙程度較高的茶葉,咖啡因「升華-結晶」於茶葉表面,高溫潤茶可洗去岩茶中大量咖啡因,而保留大部分茶多酚、茶色素,氨基酸、糖類也相對損失較小,所以岩茶的潤茶不僅僅能使茶湯滋味更加協調、耐泡,而且除掉大量咖啡因,可以免受喝茶不易入睡的苦惱。


我採摘過茶,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男女2個人一組摘了一籃,手指烏黑,這還是在山裡。然後這麼多同學收集起來一籮筐茶葉進入加工坊,看著這籮筐茶葉進入烘乾機器,然後出來人工炒,製作茶葉的過程是不會清洗茶葉的,看過一次我們老師就說,原來茶葉也不幹凈啊。

我還見過汽車教校考場里種的茶葉呢,前年靠的駕照,你想想,肯定吸飽了重金屬。

喝茶的人 有多少採過茶呢。


先回答茶的分類,茶分7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藥茶(勉強可以把花茶併到藥茶里)。前6種是茶類正統,其中需要洗茶工序的是發酵度50以上的,也就是青茶以上。綠茶,白茶,黃茶,因為揉捏工序,茶葉味道停留在茶葉表面上,第一泡如果倒掉,太可惜了,味道能下4成,這是其一。其二,綠茶相比紅茶製作工藝簡單很多,受外界二次污染幾乎沒有,所以也就沒有洗茶的必要。

那麼為什麼青茶以上的茶類需要洗茶。首先工序複雜決定喝像青茶類大紅袍,鐵觀音,紅茶類正山小種都需要第一泡洗一下,這本身就是南方制茶的茶莊傳出來的喝法,說簡單些,就是自己喝自己家茶都嫌棄不幹凈,古代有沒有完全密閉的發酵屋,還有風乾工序,都可能接觸到不少雜質,所以喝起來就需要洗一遍。然而,發酵度高的茶味道濃,第一泡也比較重,第二第三泡才是精華。

洗茶的方法,高溫開水,倒入3成,晃晃倒了就行了,畢竟是喝茶不能浪費啊。


(註:本文所稱「洗茶」「溫潤泡」「第一泡」均指干茶第一次沖泡)

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討論:

1.新鮮的綠茶,紅茶或者黃茶:

不洗茶,第一泡正常沖泡,直接引用。因為這些茶,尤其是原料鮮嫩的高等級茶,耐泡性差,第一泡即析出大量茶質,而且往往第一泡滋味最佳,倒掉實在浪費。

2.白茶:

當年的白毫銀針或者高等級白牡丹不洗茶,第一泡稍快出。帶芽頭的白茶第一泡有特殊的鮮爽滋味,和後面的茶湯口感差異很大。個人特別喜歡這一水的淡中有甜,值得仔細品嘗。

壽眉可以洗茶,白茶未經揉捻,細胞壁完整,一開始茶質難以析出。第一泡會顯得特別淡,而壽眉又難有鮮爽感,故溫潤泡一次,有利於之後茶的發揮。

3.岩茶或單從等條索型烏龍茶:

如果是試茶,洗茶水可以不全喝,但是一定要嘗一下,因為第一次沖泡的茶湯攜帶了十分重要的信息,比如茶受了急火,或是有返青,這些在第一泡中體現最為明顯,而在之後可能為其他特徵所削弱或掩蓋,因此第一泡的茶湯對判斷茶葉的品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是熟悉的茶,則視茶葉情況和個人習慣而定。像火味未退盡的茶,可以洗茶一道再沖泡,則燥感減弱,又比如略有雜味的茶,洗茶過後的茶湯更顯純正。當然這些都只能對茶葉的小毛病進行一點修飾,一包炭洗上十遍出的湯還是難以入口。要是工藝得當的正岩茶,反正我是捨不得洗。

4.鐵觀音或台茶等顆粒型烏龍茶:

這類茶經過包揉,茶葉捲曲成球型,在葉片舒展開之前茶質不易析出。因此可以用溫潤泡的方法讓茶葉稍稍舒展再正式沖泡,當然第一泡延長出湯時間等待茶葉舒展開也是可行的。

5.普洱餅、磚、沱等緊壓茶:

可以溫潤泡,理由大致同顆粒型烏龍。

6.陳茶

試茶同岩茶,洗茶水可幫助判斷倉儲情況、轉化階段等信息,不喝但要嘗。

熟悉的茶,個人習慣洗茶一到兩遍。一來陳茶難免有些雜味或者倉味,二來陳茶多為緊壓茶,溫潤泡有利於茶葉舒展,後面沖泡更易掌握濃度,三來放了那麼久的東西,直接入口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

以上個人見解,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友好討論~


需要的從健康和衛生兩方面來說都是需要的。

洗茶對品質好的茶來說,絕對不會因為洗茶而導致其品質下降。


我最近選修課選的名茶評優與製作。自己親自炒了一鍋茶,然後了解製作工序,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最好溫水洗一下,不管手工的還是機器的,灰塵確實很多很多很多。


推薦閱讀:

如何從零基礎成長為一名 「茶客」?
最早喝茶的那個人是怎麼想的會用水煮樹葉?
天福茗茶是中國第一個在主板上市的茶業公司,為什麼他能做到呢?
隔夜茶能喝嗎?隔夜的茶葉能再次沖泡嗎?
鐵觀音和台灣茶有什麼不同?有哪些品質不錯的鐵觀音或者台灣茶推薦么?

TAG: |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