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有什麼魅力?


當年劉翔代言白沙煙廣告,遭到網友質疑。他很無辜地回應,我只是太喜歡那句廣告詞了----鶴舞白沙,我心飛翔。

可見文字是能打動人心的。

同樣的經典句子還有: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這句詩被茶花聰明地印在煙盒上,導致茶花煙受言情女作家的熱烈追捧,於是在許多無聊的小說里會不斷這樣惡俗的橋段,女主角看見男人抽茶花,便愛上他,因了這句詩。
詩是好詩,只是轉化為白話中的意思,就很一般了,像是寶玉初見林妹妹時說的,這位妹妹,好生面熟啊。

平淡粗糙的人生需要提煉與修飾,這是詩歌的魅力。


讀詩不是令人痛快的事情。最起碼,我看過的現代詩,很少是寧靜而祥和的讚美詩。他們的句子都急促有力,血液里蟄伏著暴烈的靈魂。憤怒,滾燙,血脈賁張。

你可以想想,用刀猛地砍掉自己中毒的肢體。那種剔除自己身體上有毒的部分可以帶來的爽快與痛苦。

猛烈地寫,不停地寫,都是因為,不甘於這個速朽的軀殼,這種混沌的日子。

雖然,死亡詩社裡說我們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是因為我們充滿熱情。但不止於此。它只說了一半,為什麼要因為寫詩自殺呢?

因為詩歌其實一點也不堅強,它什麼都改變不了,什麼都刺穿不了。

詩不硬,人也不硬,他們一碰就碎。生活本身就很殘忍。

所以詩極易死去。只欠一聲槍響。

你知道詩,浪漫,美,愛是我們生存的原因。但你是否知道,屍體,死亡,醜陋,下流是我們居住的世界?

波德萊爾寫巴黎的垃圾堆,下水道,小巷;寫腫脹的屍體,妓女的大腿。他被憎惡,被傳頌,被緬懷。這又是為什麼呢?

再也不是承諾中那個盡善盡美的世界,那只是少數人的天堂。你看到這個世界,滿目瘡痍,遍地流毒。人,孤零零地住在那裡。

他激動;他歡呼;他誠實;他依然熱愛著這個世界。這就是波德萊爾講的現時性的英雄主義。

你發現這個世界沒有救贖,但是生機勃勃。

你發現這個世界多災多難,但是充滿理想。

你發現這個世界醜陋著,你卻愛著它。

你應當讀過這句詩:「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在末日你能做什麼呢?什麼又體現了人的堅韌?

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微不足道,但不會欺騙,不會妥協。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作者 / 狄蘭·托馬斯

翻譯 / 巫寧坤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Dylan Thomas

@李蝦皮 你很久前邀請我的那道題,末日來臨,藝術家能做什麼?我寫在這裡。


每個人都有藝術創作的潛在慾望,詩歌創作的意義是把普通人的這種潛能激發出來。

幫助普通人在心裡創作比畢加索達芬奇更好的畫,更觸探內心的旋律,更新奇搞怪有感染力的氣味和味道,夢境里才能體驗的溫度、壓力、撞擊與撫摸,以及不枯燥的理學或哲學問題。

好的詩,會讓人如痴如醉。

不少人誤解詩歌。

現代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都覺得詩歌是不接地氣的東西,是與俗物對立的雅物件兒。

古代很多人認定詩的地位尊貴,只能用諷喻來講大道理,如果說俗事、表私情,就只能用詞、曲、小說、戲劇,這真是最惡劣的捧殺。這種觀念,越到後世越嚴重。

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

好在,在今人看來,無論傳統的詩,還是詞、曲、樂府,乃至部分韻文,都已經算作詩歌。這對詩歌來說本是好事,可是,也不知道是時代的原因還是我們中國人變俗了,現在連這個廣義的詩歌,也通通被敬而遠之起來,真是遺憾。放眼世間愛詩的族群,多在古代文明區的邊緣。

詩歌有什麼根本特徵,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私認為,詩歌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必須在音韻和格律上加以整飭,使之富於語音上的美感

部分自稱新體詩的,放蕩自流、格律全無,是不配稱詩的,你哪怕每兩句押個韻也好啊。

就如打羽毛球,兩個菜鳥可以隨便玩玩,但沒啥意思;一定要有嚴格的規則,才能玩出趣味、打出精彩的比賽來。

除了形式的這一特徵外,詩歌就是純粹的個人表達工具了。

但一定要有所鬱積而發泄,有所感而生情,有所見聞而心動,即使敘事也不可過於上帝視角,必有作者的褒貶,這才是詩。

詩歌是思想與感情的表達,不能沒有情境,不能沒有生活,不能沒有「我」

詩歌不是為時而作,不是為事而作,但又離不開時、事、人、物。所以任何脫離詩歌背景去賞詩,或者為作詩而作詩,都是一件很不討好的事情。

與其說脫離情境而賞詩,不如說部分詩歌的氣場太過強大,讀者想不被其強行帶入也難。

前人有某方面的出色詩作,自己並沒有同樣的感觸,卻去貿然模仿,這種做法只能存在於學習和練手的階段,所寫的,不應拿出來稱詩。

對詩歌有敬畏情緒的讀者,如何撩開詩歌這位女神身上的衣服?

看詩集可以嗎?可以啊,中國詩集不少,西方很多著作本身就是詩,像神曲、浮士德等,只要有毅力看下去,沉浸進去,自然是墜好的。蛋四,中西方文化差異太大,譯作很難傳神,學語言成本又太高。。。

然而,與學習語言一樣,賞詩也有捷徑。作為中國人,我建議拿源氏物語這樣的作品試試,這部作品,在美到醉人的生活情境里,有數不盡的詩,可以讓人時時刻刻被觸動。源氏物語產生於與宋朝同期的日本,雖然後者的生活水準無法與宋朝相比,但相對當時漢文明爛熟近朽的狀態,日本的漢風文化正處於青春勃發期,魅力四射;類似源氏物語中那種詩歌贈答的曼妙情景,在中國恐怕只有先秦才能找到了。通過它來學詩,你不會失望。


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於不寫詩的荒謬。 辛波絲卡


. 詩者,吟詠性情也。

——宋·嚴羽《滄浪詩話》

抒情詩詩歌的最根本特徵,也是最大魅力之所在。

1.好詩有真情

滿足人們對情感的抒發和共鳴

2.好詩有妙筆

滿足人們對文學審美的喜好

3.好詩有樂性

滿足人們對節奏韻律的喜好

.1大於2,正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我就說說自己作為一個大學生喜歡上詩歌並創作的過程。--咳咳,還處於初級階段。

-------在我眼中,詩歌範圍實在廣泛,詩詞和歌詞,音律性 的短句都可以入列。

老實說,我對古代中國詩歌並不感冒,小時候買的唐詩幾百首,沒有覺得有怎麼打動我,那時童話倒是看的興趣盎然。

初中時的課本,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給了我現代詩歌的啟蒙。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當時只是淺淺的喜歡這種體裁,因為文字很親切,格式很優美。而且可以摘抄作為作文名人名言

咳咳,真是段不堪回首的記憶。從那後,有意識的收集,什麼經典現代詩歌一百首之類的,但鑒賞力有未逮,唯獨喜歡泰戈爾的一些詩集。

天空沒有痕迹 但鳥兒已經飛過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那時確實觸動了我,是那種文字怎麼可以那麼美,言盡而意無窮的感覺。

一句話,反覆吟讀,每一遍感觸就更深一層。

後來,到高中,讀了一些大詩人的詩歌,《再別康橋》,《雨巷》之類

儘管無論是意象,語言都很美,但反倒不如泰戈爾的詩打動我心底。

應該說是對美的解讀不同,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很難真的體會原詩中一層層的美的展開。

同時語文老師上中國詩歌時分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等講解,當時我那個頭大。。。

結果,暫時中斷了對大詩人詩歌的涉獵。

同時重心轉到那些優美 的歌詞上。

網上那麼多」那些歌詞打動你「的帖子,都很好體現歌詞這個載體的巨大影響。

一句話,就觸目驚心,一句話,靈魂共鳴。

《東風破》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假裝你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遊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時間怎麼偷

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就這樣到了大學,搜尋歌詞,無意間找到張雨生歌詞賞析的帖子。

一下子被那些洋溢著的詩人氣息所捕獲。

在感情的棋局裡,我們都是過河的兵。------《說得再多你也不了解

沒有你等的清晨我掃著心房堆積如山的灰塵

沒有你攙的漫步我走著一條離家最遙遠的路----《那麼》

沉默之沙 任人千踏萬踏

只讓浪花撫平或深或淺的傷

只讓陽光慢慢燙

一夜寂寞的冰涼

我是沉默之沙 任人千鏟萬剮

總要悠悠歲月還我本來容顏

總在靈魂深處 藏了一些喜悲---《沉默之沙》

-由此又對詩歌產生了興趣,去搜尋一些喜歡的詩歌,進而找到原作者。

從而結識了顧城,北島,葉芝,等詩人。

-----人生真的很有趣,轉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但感受力不同了,也明白了自己喜歡的詩歌到底是什麼。

所謂詩歌的魅力,我想就像陽光一樣。

他照射的地方,萬物各自映照著自己的美麗。

萬物可入詩,萬景可入詩,萬般思緒可入詩。

只要人們能感受到美的存在,

並不吝將之訴諸於口,投之於筆。

詩歌便永遠存在。

就像陽光一樣。

下面附上自己寫的一首詩歌,

失重

如果我失去體重

會不會

從小桌前

陡然一躍

進入你的夢鄉

如果我失去體重

會不會

變成一顆流星

在天宇內

沒有羈絆的遊盪

如果我失去體重

會不會

承載不了喜悲

一滴眼淚

就能讓我墜入人海

收起-----by 夏浩歌


說到底還是語言。

詩歌是簡短語言的魅力,是濃縮的語言,是語言的極致。

此外,都不是詩歌。


看到沒有人提毛詩序。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首先人的心裡有情緒、想法堆積,才會形諸於外。

言語、嗟嘆、詠歌、肢體行動,都是表達情感或想法的工具。

——這裡插一段語言缺陷的想法。

譬如我養了十年的貓死掉了,這時候我的痛苦像十把刀加身。

假如你是我的愛人,我向你傾訴我和貓的感情,可這世上,沒有誰的語言能夠完全將自己內心描述出來。

我能描述出來的,也許至多只有七把刀的疼痛分量。

而我說的每一句話,這世上也沒有任何人可能完全理解其中蘊含的含義。手被刀劃傷了,別人下意識說一句「好痛」,但作為旁觀者,我們不可能體驗到那究竟有多痛的。

到你,我的愛人心裡,這心痛也許只有四把刀的分量了。

假如我們是陌生人,那麼我的悲痛,在你看來,一把刀的分量也沒有,無關痛癢。

——回到正題。

詩歌,歸根到底,仍是語言的建築。

為何詩人要寫詩,為了歌功頌德那一類暫且不論,私以為每首詩都是一篇口供。

胸中塊壘、心臆不平、懷才未遇、天地不仁、戰爭殘酷、思遠懷人。

被如此種種刑訊逼供。

假如你說你把這些衝動都生生壓抑下去,恐怕沒有人的心能裝得下一生悲歡離合那麼多的情感,到最後不是成為一塊石頭,就是一個瘋子。

不能不吐露。

古典詩詞中有這樣的說法,「詩言志,詞表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寫詩是一種發泄。

到這裡,還未明確詩歌這一文體的作用,詩歌不同於散文、小說等體裁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我的想法是,將「十把刀」的疼痛傳達給別人這一過程,詩歌、散文、小說都在做。

散文與小說描寫得相對具體,這確實有助於讀者將自身代入其中。

但這一做法的弊端也在於,假如小說描寫的場景與讀者比較隔膜,人物並非讀者喜歡的,那麼也難以引起讀者共鳴。

詩歌很偷懶,但也很聰明,它只給你一個朦朧的輪廓,具體是什麼,你自己想,憑你自己喜歡。

譬如《紅樓夢》,你不喜歡林黛玉,那麼黛玉之死也許對你而言不痛不癢。

回到詩歌,「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你想的是你的愛人,旁人想起的是旁人的愛人,都有人可托。

但話說回來,如果寫詩,那個朦朦朧朧的輪廓勾勒不好,也將比壞的小說更加糟糕難看。

以上。


欲了解詩歌的魅力,得從詩歌創作的最初衝動說起。

李贄《雜說》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於為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欲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蓋極積久,勢不能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訴心中之不平,感數奇於千載。既已噴玉唾珠,昭回雲漢,為章於天矣,遂亦自負,發狂大叫,流涕慟哭,不能自止。寧使見者聞者切齒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能忍藏於名山,投之水火。余覽斯記,想見其為人,當其時必有大不得意……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詩歌,可以三言兩語、輕而易舉地擊中他的軟肋,讓他放下所有的矜持和面具肆無忌憚的哭。當你遇到屬於你的那首詩的時候,你就明白了詩歌的魅力。

《現代詩的「有」與「無」》

詩人,就是飽受語言折磨的人。從古至今,沒有一位真正的詩人不慨嘆「尋言」之苦:「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歸」;「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現代詩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們對詩總是反覆推敲,非搞得形銷骨立而後已。

詩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詩人的心靈更加敏銳,因而更加飽受言不能盡意的痛苦。

《貞一齋詩說》

詩求文理能通者,為初學言之也;詩貴修飾能工者,為未成家言之也。其實詩到高妙處,何止於通?到神化處,何嘗求工?

詩人將言意寄託於「工整」的詩歌之上,依託格律的美感才得以抒發複雜深刻的情思。

我不否人詩歌最直接的魅力是音律美、文字美、建築美,但詩歌和其他所有藝術一樣,歸根究底是情感美,詩歌亦或是其他表現形式,技藝的高超只是一部分,更多的還是藝術家對人類情感的細微而又深刻的體會和發揮。

用馬克思對美的本質看法作為總結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讓你覺得

活著,除了等死,還能再做一些什麼。


短短几個字,不說「我」,不說「愛」,不說「你」,讀起來心裡滿滿都是——我愛你。

附本人高中舊作一首《江南墨》

蘸一筆暮色昏黃了年頭

古驛站車轍的渾厚

老石橋靜靜聽了整個秋

歸人的 遠遊

烏篷船啊 順著思念流

那記憶如滿載的絲綢

爬滿了華美刺繡

是誰 藏在青石小巷身後

用月色暈開的憂愁

釀一盅孟婆酒

戲台幕後蟄伏的小獸

在這一季成熟

斜倚在年少的門樓

孤單的等回眸

那一抹溫柔


這是《Contact》里的一個場面。

女主角穿越蟲洞後來到了一個新的星系。

(忽略右上角的暫停中(/ω\))

於是她被震撼地說快不出話了,只能說beautiful,so beautiful

看到了么,都把她美哭(???????????)了。

於是她又說,應該派個詩人來的喔!

記得我們西哲老師說,詩歌是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還有美術。古代西方不乏吟遊詩人,中國古代也是詩騷並舉!

接著才是哲學、政治等思維的遊戲。

詩是人類用來描述自己處境的優美表達。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來自語言卻優於直白的語言。


動人。

你遇到喜歡的詩歌時自然就知道了。

比如我喜歡的這首:

在古代

——翟永明

在古代,我只能這樣

給你寫信 並不知道

我們下一次

會在哪裡見面

現在 我往你的郵箱

灌滿了群星 它們都是五筆字形

它們站起來 為你奔跑

它們停泊在天上的某處

我並不關心

在古代 青山嚴格地存在

當綠水醉倒在他的腳下

我們只不過抱一抱拳 彼此

就知道後會有期

現在,你在天上飛來飛去

群星滿天跑 碰到你就象碰到疼處

它們象無數的補丁 去堵截

一個藍色屏幕 它們並不歇斯底里

在古代 人們要寫多少首詩?

才能變成嶗山道士 穿過牆

穿過空氣 再穿過一杯竹葉青

抓住你 更多的時候

他們頭破血流 倒地不起

現在 你正撥一個手機號碼

它發送上萬種味道

它灌入了某個人的體香

當某個部位顫抖 全世界都顫抖

在古代 我們並不這樣

我們只是並肩策馬 走幾十里地

當耳環叮噹作響 你微微一笑

低頭間 我們又走了幾十里地


正是語言沉浸於語言自身的那個特質,才不為人所知。這就是為何語言是一個奇妙而碩果累累的秘密。——諾瓦利斯

  理性帶來的傷痛,靠詩歌來癒合。

   「詩歌的意義和預言十分相似,一般來說,和先知的直覺差不多。詩人——預言家通過有魔力的詞句和形象使人得以觸及一個陌生而神奇的世界的奧秘。」——諾瓦利斯

    「當我給卑鄙物一種崇高的意義,給尋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樣,給已知物以未知物的莊重,給有限物一種無限的表象,我就將它們浪漫化了。」——諾瓦利斯

    想像中的一些事件往往與真實事件並行,他們很少重合。人與環境總是去改動想像中的事件,這就是使其看上去並不完美,因而導致的結果也不完美。——諾瓦利斯《精神論》

    詩人必須有一種寧靜而專註的心境,使他遠離俗務和瑣事的想法或癖好,無憂無慮的處境,很多旅行,結識三教九流,大量的觀察,閑散,回憶,能言善道,不必只盯住一個對象,不需要太多的激情,而需對一切保持敏感。——諾瓦利斯

  詩,是生活的外形.個體生活在整體之中,整體生活在個體之中。通過詩,最高的同情與活力,即有限與無限的最緊密的統一,才得以形成。

    「突變與含混最富詩意」。——諾瓦利斯

    「靈魂的座席位於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的交匯處。」——諾瓦利斯

   「每一種病, 都是音樂的問題; 每一種治癒, 都是音樂的療方。」 ——諾瓦利斯

  「心靈是世界和生命的鑰匙。」

  「心靈的寶殿是建立在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相通處。它在這兩個世界重疊的每一點。」

  「這條神秘的路通向內心。永恆連同其世界——過去和未來——要麼就在我們身內,要麼就不在任何地方。外在世界是個影子世界。」

  為人是一種藝術。

  命運和性情是一種概念的兩個名字。——諾瓦利斯

  夢是人們躲避單調乏味生活的一個避難所,它們使想像掙脫枷鎖,從而使每天存在的所有景象混淆起來,並以童趣般的快樂打破了成年人經久保持的莊嚴。

  「成為人是一門藝術。畫廊是未來世界的卧室。未來世界的歷史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以這裡為家——他在此造就自己,並為這個世界而活著。」

  「教育不是指對某一個體品格的教育,而是指對人類的教育,精確地說:使人類形成對自然的認識。相信在自然的背後發現'另一個故鄉』或者'未知的主宰'......」。

  有兒童的地方就有黃金時代;而有童心的人就有天堂。

  沒有什麼比所謂平凡的世界和命運更浪漫。——我們生活在一部波瀾壯闊的小說中。觀察我們周圍發生的事件。給人生以浪漫的定向、評判和處置。

  諾瓦利斯的《夜之讚歌》:「她的眼睛裡棲息著永恆/我握住她的手,眼淚流成割不斷的閃光的飄帶,千年的韶光墜入遠方,像暴風雨一樣......」。

  「夜在我們身上打開千百隻眼睛,我們覺得比那些燦爛的群星更加神聖」。

  一個極其憂鬱而忠貞的孩子,/ 被逐入一個陌生的國度,/ 他從來厭棄華麗的新東西,/ 只對古老的事物感興趣。 經過許多艱苦的跋涉,/ 長久的尋找,長久的等候,/ 他在一座荒蕪的花園裡/ 找到了一本金閃閃的古書。 ——諾瓦利斯《致蒂克》


詩歌將原本熟悉的字詞或形象陌生化,深挖其內涵或賦予新意。

玩味文字和世間萬物者,不可不讀詩,不可不試作詩。

詩歌賦予字詞新生,也使讀者耳目一新。


借用逝者的話——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最近正在瘋狂讀詩歌和散文

之前的發音不夠好,現在我已經能發音基本OK,而我的聲音其實很磁性,雖然有點稚氣

好處一

聽我朗讀詩歌散文都覺得很不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達不到標準美音標準英音,但不需要,我要自己的風格。

*Judy朗誦Four Quartets Part I by T.S. Eliot

*ANNABEL LEE詩歌朗讀 by 愛倫坡

*Judy朗誦Ode to a Nightingale

散文

Judy朗誦If I Were A Boy Again

好處二

自己感覺很快樂,經典的詩歌都是古往今來活過幾百億人中那群最敏感最能感受美的人的創作,他們的感知可以說是人類極限

好處三

辭彙迅速過30000

好處四

心儀我的人聊天,不管是精神性的,還是身體性的,彷彿都是一句句詩,只看到那些神奇的意象,感覺古往今來都不會有人描述出來

好處五

寫作功底迅速提升

好處六

更加溫柔,更加浪漫,更加敏感


魅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於詩歌(本人愛好現代詩歌,對古詩一竅不通),我是外行人,就來聊聊詩歌的熱鬧是什麼?

一、普通人是讀不懂詩歌的。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詩歌是有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存在。相比於其他文學體裁,它在寫作表達上是最難拿捏的,也是最美感的存在。真正優秀的詩歌絕對是小眾的,就好比有人會問抽象畫(或者梵高的畫)的魅力在哪裡?大眾如果沒有很好的審美與藝術修養,是很難去理解其藝術價值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詩歌沒有魅力。

二、詩歌是作者情緒的發泄。

相對於作者來講,這就是魅力之一。好比我自己,失戀時經常寫一些看起來很糟糕的詩歌,但我的消極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釋放。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作者自我的情緒發泄,這是藝術作品共性的一面。

三、詩歌是有心讀者的心靈共鳴。

相對於小眾的讀者來講,他們可以從一首詩歌里去發現作者的情緒或哲學,詩歌所體現出來的意境之美,可以讓讀者換新視野去看舊世界,這是審美的一種提升,或者是心靈的一種共鳴。詩歌不僅僅只是文字的排列,而是畫面的跳動、思維的轉動、心情的驛動。

四、詩意的生活。

還是那句老話: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想再添一句話: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為生活服務的。在如今被生活強姦的年代,美,更顯得重要。朱光潛《談美》中說道:藝術作品其實就是用新視野去看舊世界,讓我們學會去全方面看清生活,去熱愛生活。生活除了真、善,其實還有美感。

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包括詩歌),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用新視野去看舊世界,讓我們對生活的審美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這是詩歌最重要的魅力——讓我們學會熱愛生活,讓我們懂得去欣賞生活。


純個人感覺,討論的對象主要是中文詩歌,歡迎批評指正。

詩歌能傳遞大量的信息。對比其他語言,中文本身就言簡意賅(不知可否歸為信息熵高?)。而中文古詩,比如唐詩宋詞,又是在這個基礎上的進一步濃縮。所以,寥寥幾個詞就能讓人回到古代,一個字的變化就能夠改變意境(比如「僧敲月下門」和「僧推月下門」)。

個人覺的有類似與統計學上的線性回歸,列出幾個關鍵點,讓讀詩者自己去求得/勾勒出回歸曲線,從而感受到詩人看過的花,踩倒的草,賞過的月,把玩過的姑娘小伙,用過的體位...當然最重要的是體會到詩人的情感。

詩歌具有優美的音樂性。音節,韻腳,聲調,可以製造出語言上的節奏,且不提本來中文古詩詞曲就是需要配樂演唱。至於英語詩歌,馮唐在他的博文「文字趣味」里提過一個例子:

還記得一首西文小詩,講"霧"。最後一句:"Then, it moves on."M-O-V-ES-O-N,你慢些讀,在濃重的鼻音中,可以觸摸到霧的緩緩移動。

via 文字趣味 (馮唐)

當然,我對英語詩歌不太了解,相信會有更好的例子。

詩歌是一種語言文字的實驗,也是想像力的試驗場。各種意向、情景、典故的排列組合,經常能創造出的新的意境、感受。往俗了說比如李白的各種誇張比喻,國內科幻作家劉慈欣還以李白為主題寫過一個短篇叫做「詩云」,還有個人至愛科幻小說《海伯利安詩篇》,約翰 · 濟慈的長詩《Hyperion》就是作者丹 · 西蒙斯的靈感來源之一,濟慈的克隆體/複製體也作為一個重要配角在·《海伯利安詩篇》的前兩卷里出現。


建議看下《死亡詩社》: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romance, love,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

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

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 ...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擊潰 ...

以免在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推薦閱讀:

有時候會不會突然的想寫一首詩?
北島的詩難懂嗎?如果是,為什麼?
為什麼《讓我們盪起雙槳》有一種淡淡的哀傷?
請教能媲美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的詩句。謝謝?
寫了一首詩,求評價?

TAG:文學 | 詩歌 | 詩歌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