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在公共場合親熱?

在北京的地鐵站台,公交車上經常可以看到穿校服背書包的孩子旁若無人的擁抱接吻,有些嚴重影響到了他人。為什麼會這樣?社會學校家長應該如何看待?

-------------------------------------------------------------------

我把原本會產生歧義的補充刪除了,因為這題想討論的是無法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未成年人,在公共場合親熱影響到了他人,怎麼辦?至於未成年人的愛情是否應該接受不在本題範圍內。


不用去改善吧……改善一下校服比較好,應該更時裝化,更加迎合親熱的情景。穿現在的那個樣式校服摟摟抱抱的太有違和感了,所以你會覺得怪。

如果女短裙男西裝抱在一起那才好


看到什麼程度咯~普通的擁吻還能接受,再劇烈的就最好不要了。

為什麼說最好不要呢?儘管我國並沒有相關的法律禁止這樣的行為,但這樣的行為又確實給周圍的人(特別是未成年人)造成影響或困擾。

在香港、台灣、美國都有妨害風化罪或公然猥褻罪,以規範相關行為。如:

appledaily.com.tw 「打野戰」找刺激 妨害風化可判囚

sinchew.com.my 女高中生台捷運公然為網友口交

Man Convicted of Being Naked at Home Wins Appeal of Indecent Exposure Case

chinatimes.com 男女主角都到案 依「公然猥褻罪嫌」函送

Police release efit after indecent exposure in Laindon

Arrest Report: Having Sex in a Public Place, Prowling and More

中國有妨害風化相關的罪罰,但只限於聚眾淫亂罪、賣淫相關犯罪、淫穢色情物品犯罪。對於公共場合親熱過猛,暫無法律禁止,在這層面來說,中國還是很「開放」的。

怎麼看待呢?法律沒禁止,所以怎麼看待是個人行為,就像「大家對鋪天蓋地的人流廣告怎麼看待」一樣。我只能希望當事人能收斂一點,不要作出暴露性器官、進行性行為等行為,另外就是,陪同孩子出行的父母看到這樣的行為,應該上去提醒或帶孩子迴避。

與是否未成年人無關吧,說得好像成年人就能肆無忌憚一樣。

-----------------------------------------------------------------------------------------------------------------

同意匿名用戶說中國是個「性觀念謹慎,性行為開放」的地方,電影電視沒有分級制度,人流廣告鋪天蓋地,中國真的挺開放的。

另外,這麼多人只是為了表示對傳統的不滿,轉而支持這樣的行為是怎麼回事啊。


挺好的,做了我以前遺憾沒做的事兒。


也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覺得被影響到了。

更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從孩子變成大人,變成了社會的擁有者,也開始習慣於用強權強迫規範別人的行為以利於自己了。


對自己的行為能負責的成年人,在公共場合親熱就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了么?

是有什麼神奇的魔法,讓17歲11個月和18歲1個月突然就從會影響到其他人變成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了?

如果討論的真的是親熱要分場合,那為何要特別指明未成年人?

所以其實討論的還是未成年人有沒有權利親熱啊。

回到題目,其實不管年齡,在公眾場合和私下裡做事本來就是有區別的,你卿卿我我沒問題,要是做個bj什麼的,自然要考慮到旁人,我覺得這屬於常識範圍好不好。


感謝邀請!

說實話,看到問題的時候,我覺得沒什麼;

但是,當我看到問題的補充內容的時候,我震驚了!

我另外講一個段子先:

我認識一朋友,好幾年前她還在某快捷酒店上班的時候,她說,常常會有中學生過來開房,因為沒有身份證(還未到年齡),孩子們每次都是用類似於「求」的方式讓她給開鐘點……

在公共場合親熱這個事情,這個和小朋友的心理有關係,也和接受到的教育有關係。

小朋友認為:愛就要大聲說出來並且表達出來——我們這樣做是在秀恩愛,怎麼會傷風化!

——其實,他們沒有錯。

大人們認為:TMD,這還像不像話了啊!我們那年代,牽手都不敢!

——其實,他們沒有錯。

小朋友會說:靠!你們那是神馬年代呀!

大人們會說:艹!這TMD是神馬世界呀!

當時時刻刻同學們都被家長、老師脅迫、恐嚇千萬不要「早戀」的時候,他們平時被壓抑的那種本來其實可能不用那麼變形的單純的感情,會被擠壓到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泄和表達——你們說這樣不好是吧?但是我們就這麼相愛!(雖然還沒搞懂什麼是愛)

所以說,問我怎麼看待的話,我只能說:

其實,我們真的很難再要求現在的同學們還能怎樣了,真的——雖然從內心中,我每次看到有同學們這樣,我也很不舒服。

觀點1:學校、家長,或者家長、學校,應該正確的給孩子們傳遞一種正確的面對男女感情的教育方式——其實,我們的人生除了考試、考試、考試,還可以有很多色彩的。

觀點2:當有些現象趨於普遍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以試著換一種角度去看,不要一味的總是批判。


沒戀愛的時候,看到那些公眾場所親熱的人,覺得

真討厭

戀愛了以後,看到哪些公眾場所親熱的,尤其是高中生大學生,覺得

真美呢

當然我說親熱就是摟抱kiss一下,沒太過分的。


作為一名91年的男青年,我覺得親熱這個動作還真不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成年人不應該在公共場合過分親密,未成年人同樣是不提倡的!這不表示反對中學生們戀愛,戀愛多美好啊,只是在公共場合這樣做的確有些不妥當。作為一個過來人,你說你牽個小手吧,多小清新多唯美。但,你說親吧,還親個不停;你說抱吧,還摸上摸下,這不合適吧?總之,我覺得戀人盡量不要再公共場合過分親密。


參考問題「一個人如果擁有一些與社會道德相違背,但是沒有違反法律也絲毫沒有影響到其他人以及自己的正常生活的愛好。這樣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呢?」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20141/answer/13692409

我判斷這類事情的原則:

一、是否成年,年滿18則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不滿18的只要不是年齡太小,我覺得問題也不大;

二、是否影響到或傷害到他人,比如在公共場合,不可以,在公共廁所哼唧,占著茅坑不拉屎,更不可以,在家和在旅館,可以;

三、所有參與其中的人是否均為自願,如自願,可以。

以上均可以,只要她不是很幼齒(其實幼齒也沒關係啦,教育從娃娃抓起嘛),只要她不是跑大馬路上把音量放到最大,只要她不是拉著其他不想的人和她一起,那就再正常不過。

其實,都是廢話,關鍵是他們要從中學會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那比什麼都強。


為什麼要改善?沒有妨礙到別人,他們愛幹嘛幹嘛去好了。


我也是不理解為什麼老師和大人們以前都說公眾場合親熱不雅,我看到會很羨慕,或者羨慕嫉妒恨,沒覺得不雅.順便說一下,上次在重慶玩,見到兩個老外老夫妻合影的時候抱了一下,又很自然的接吻了一下,瞬間覺得渾身都是暖洋洋的,好幸福的感覺


在社會心理學裡,有個說法叫公眾距離和私人(個人)距離,還有個介於二者之間的什麼距離記不清了(囧),類似的也有公眾空間和個人空間。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未成年",而是」公共場合親熱「,我們都知道人和人個體間按照親近關係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而當有人把個人空間行為帶到公眾區域的時候,行為的差異會給處在不同空間的人帶來不適(當然對親熱者來說也有可能是」刺激「等感受);這種現象不論國內國外都是個問題,想當年看到有人在地鐵直接「開工」的那種囧感;不論出於社會道德的考慮、還是對他人的影響的角度考慮,選擇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滾來滾去都是一種美德,是尊重他人空間的表現。

(心理學那塊說的不夠專業,回頭再查詳)


我媽從小就教育我公眾場合不能卿卿我我的,不文雅又不禮貌,會給他人造成尷尬。但是誰沒年輕過?我非常羨慕那些早戀的,激情四射的人生。AFTER ALL,這種激情早晚會遠去,人總是會成熟的。


恨自己生得早了,當年我們那會兒……說多了都是淚啊!


We live in world where we have to hide to make love while violence is practiced in broad daylight.—John Lennon


公共場合安全啊

難不成要去那種黑漆漆的人煙稀少的小巷子小樹林裡面啊?那多危險


你可以對比下穿透視裝的人和未成年戀人,哪個對你刺激比較大,然後對著鏡子問問自己,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我就是這麼看待的,客觀傷害別人的應該禁止,而這些行為是他們的權利,沒有客觀傷害到別人


讓高中生肆無忌憚的看什麼書,什麼電影,我總想如果擁有一分純潔的愛,他們也不會墮落成這樣,在公共場所親熱總比在黑暗的小樹林里更讓人放心,這是一種坦白。


羨慕,嫉妒,恨(開玩笑~~~~(&>_&<)~~~~ )

祝福,順便可以飽下眼福


很早以前鏘鏘談到過這個話題,贊同其中一句評論。--中國是一個「性觀念謹慎,性行為開放」的地方。

未成年人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電影電視沒有年齡分級制度,課堂教育是了一個「謹慎」的方式,課下教育是一個「尺度不明」的方式。

部分家長教師說到了禁區,卻沒有說明為什麼是禁區,也沒有引導如何不踏入禁區,在叛逆期這樣危險的年齡段,都想著去嘗試吧,只是有的人有機會,有的人沒機會,有的人知道要做什麼,有的人看別人怎麼做就跟著做。


推薦閱讀:

你在支教中遇到的最糟的情況是什麼?最後怎麼克服的?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和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在職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第十一屆桃李杯?
怎麼可以享受到蘋果商店的教育優惠 ?
什麼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戀愛 | 社會 | 戀人 | 社會心理學 | 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