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把粵語、閩南語和吳語劃分為獨立的語言?
拜託,主流人民都沒有這個訴求,而且也和中國傳統——以官話為重,逐步統一的趨勢相違背的。
如果中國各地發明自己的拼音系統在本地區推廣使用並且放棄漢字,方言就有可能會升格為語言。不過,語言與方言的劃分,又往往是出於政治目的,而不僅僅是文化。所以,即使中國的方言在文化上升格為語言,在政治上仍然屬於漢語方言。比如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他們彼此接近,都是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官方語言拉丁語的方言,出於政治目的而被劃為不同的語言。
德語分為高地德語、低地德語的數十種方言,相互間無法通話,辭彙不同,發音不同,語法也不同,比拉丁各語言的差異還大,但是出於政治目的,以上這些差異巨大的語言被統稱為德語,你掌握了標準德語,去到德國低地德語州就象出了國,如果當地人不用標準德語跟你通話,你學習當地方言還得花個幾年時間。而法西意葡羅等語言的使用者,彼此學習對方語言最短只需要幾個星期最長几個月就能沒有障礙地溝通交流了,所以對於馬克思花幾個星期掌握一種外語,幾年就精通數門外語的情況,他不是神人,只是他學習的大多是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這類名為語言實為方言的東西,對於他來說,俄語是最難的,具體情況我在本文的結尾有詳細介紹。
同理,中國南方的六大方言吳語、粵語、湘語、贛語、閩語、客語甚至四川雲南的一部分方言,從某種意義來說,彼此有很大聯繫,根據不同標準,比如根據德語的標準,這六種方言算成南方漢語的一種方言都不為過,粵語客語贛語這三種方言的聯繫很明顯,江西南部和雲南東部的許多方言與粵語可以勉強通話,底層辭彙的發音接近。反之,如果根據法語、英語、西班牙語的劃分標準,那麼官話本身就得劃分成二十多種語言和方言,更不用說南方的這些方言了。馬克思學習的幾種西歐語言,都近似,所以俄語對於他來說最難。馬克思在中學時學過法語和拉丁語。上大學後又根據語法書自學英語(辭彙80%來自法語或拉丁語)和義大利語(與法語一樣同屬拉丁語方言)。
在波恩大學時,馬克思翻譯塔西佗的《日爾曼》和奧維狄斯的《哀歌》。在柏林大學法律系讀書時,馬克思將羅馬法全書的頭兩卷譯成德文。
1848年以後,馬克思在英語知識比較豐富的情況下,還把莎士比亞特殊風格的詞句搜尋出來並加以分類。後來馬克思一直沒有放鬆對外語的學習。
馬克思學習外語,目的是很明確的,是革命鬥爭的需要。為了寫作《資本論》第二卷,為了能直接閱讀俄國的統計資料,他在五十二歲的時候,開始自學俄語(俄語當中也有不少辭彙與西歐的語言一樣,但是這對於馬克思來說已經是非常困難的語言了)。經過一年的時間就能夠很好地閱讀普希金、果戈里、謝德林等俄國作家的作品,能夠閱讀俄國官方的報告資料了。馬克思說:「我發現有必要認真學習一下俄文,因為在探討土地問題時,就不可避免地要從原文材料中去研究俄國的土地所有制關係。」1871年1月21日,馬克思在致齊格弗里特·邁耶爾的信中寫道:「……1870年初我開始自學俄語,現在我可以相當自如地閱讀了。……成績是要付出努力才能取得的,象我這樣年紀的人,為了學會一種與古典語、日爾曼語和羅曼語截然不同的語言,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注重閱讀原著。這是馬克思學習外語時十分注重的一種方法。他讀莎士比亞的英文原著來學習英語;讀巴爾扎克的法文原著來學習法語;讀但丁和馬基雅弗利義大利語原著來學習義大利語;讀西班牙文的《唐·吉訶德》原著和卡德龍的西班牙原文作品,來學習西班牙語;讀《俄國工人階級狀況》、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和赫爾岑回憶錄等俄文原著,來學習俄語。通過學習外文版的原著來學習外語,掌握有關語言的語法和辭彙,這是一條成功的經驗。
語言就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
——Max Weinreich
這是政治上的考慮。因為劃分為語言的話,很容易會產生進一步的民族身份訴求,而終極訴求往往就是民族自決從而產生獨立國家。民族這個詞是高度政治性。拋開粵語的例子,從加拿大魁北克爭取獨立的事件可以看到,最近幾十年來都是圍繞著法語而爭鬥:首先是爭吵法語的地位,然後在爭共同說法語的人無論血統來源,他們在魁北克是否形成一個單一民族(Ethnie/Ethnic Group),從而這個民族是否構成一個Nation。從民間到學界,從學界到國會,整個獨立運動就是一個圍繞著語言為中心問題而起的名詞爭論。
One debated subject that has often made the news is whether contemporary Quebec nationalism is still "ethnic" or if it is "linguistic" or "territori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Qu%C3%A9b%C3%A9cois_nation_motion)
最後的結果就是加拿大總理Stephen Harper在國會上宣布:"That this House recognize that the Québécois form a nation within a united Canada.
"Que cette Chambre reconnaisse que les Québécoises et les Québécois forment une nation au sein d"un Canada uni."
http://en.wikipedia.org/wiki/Qu%C3%A9b%C3%A9cois_nation_motion
把上述問題的魁北克置換一下問題就明顯了。Wikipedia 上也說了:"粵語文化不以籍貫來作為判斷對方是否廣東人,是以語言作為判斷根據的,這其實是一種嶺南文化,或者說是白話文化,當第一代移民意識到這種文化特徵後,就自然都讓他們的下一代掌握白話,白話生存下來,深圳第二代發生白話化可以作為研究白話為什麼可以在海外沒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傳承下來的縮影。"。這點和魁北克Québécois這個身份認同以是否說法語而非種族來判定是一致的。語言成為身份認同的主要特徵,身份認同形成單一民族,然後提出自治獨立訴求。
因為劃分語言不單單是文化議題,更是政治議題。
「為什麼不把粵語、閩南語和吳語劃分為獨立的語言?」
問這個問題首先主語是誰?誰有權力把粵語、閩語、吳語劃分或不劃分為「獨立的語言」?
——————————我知道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有這個權力,當然這是它自己給的,某國認不認是另外一回事。ISO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簡稱ISO)中,以ISO 639-3為例,粵語的代碼是yue,閩南語的是nan,吳語的是wuu。這三個語言在國際公認是語言地位的,題主不知道嗎?不能因為你不知道就認定「不把粵語、閩南語和吳語劃分為獨立的語言」這是一個事實吧。
粵語、閩南語、吳語,還有贛語等都是受國際承認的語言。
ISO 639 code tables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639代碼頁面自己查看如果你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這個國家正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它的標準化是有自己特色的,不多解釋。其次「獨立的語言」是什麼概念?我理解為「孤立語言」,也就是和其他語言沒有親緣關係的語言。
——————————孤立語言,也就是「獨立的語言」,大家能直接理解的就是日語、朝鮮語這些,還有巴斯克語等。他們和其他語言沒有親緣關係,無法妥善地按照現在的語言譜系分類法把他們歸類到某個語系中。而粵語、閩南語(屬於閩語支)、吳語三者之間明顯有親緣關係,都不屬於孤立語言,屬於漢藏語系(Sino-Tibetan Languages)(ISO 639-2:sit)的漢語族/漢白語族(Sinitic Languages)(ISO 639-5: zhx)。(漢藏語系語言譜系圖)原圖在漢語族下面的劃分很不妥當,為了不引起誤解我把綠色方塊掩蓋了。至少能看得出來,粵語、閩南語、吳語各有自身的演化路徑(雖然眾說紛紜),所以並不是獨立的語言,而是和其他語言有很深淵源的。
另一張圖片,漢語族語言分化圖。
維基百科的漢語族語言地圖
(世界語系圖)
總結:粵語、閩南語、吳語是屬於漢藏語系的語言,和官話、湘語、贛語等是平級的。這是不論學界或國際都不否認的事實。首先漢語是一個語族,其上歸屬於漢藏語系,其下又有七種語言:官話(北方方言,包括普通話)、吳語、閩語、粵語、贛語、湘語、客家話。而與其他語族語種不同的地方在於同使用漢字,有的觀點認為漢語族下面有七個語種,有的觀點則認為漢語即是一個語族,也是一個語種,而以上七種語言只是七大方言。
很明顯這是因為中國長期只有一個中央政權,文化統一的結果,如果是東周那樣的邦國制度持續下去,那中國和歐洲一樣,也有差別明顯的N種語言了。政治原因-_-#
你想想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都是兩種語言了-_-#不都因為政治嗎首先,「語種「這個概念不夠嚴格,你的意思應該是「為何不說吳語、粵語、閩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 漢語各個方言和普通話的語音區別程度,很多時候不亞於歐洲各國語言,所以國際上有人認為吳語、粵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語言之間的紐帶——漢字。由於漢字的表意性和超方言性,使得漢字成為中國各個方言的共同書寫形式。此外除了語音差別,漢語方言之間的語法差別、詞彙差別都很小,故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不認同"吳語、粵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
這個問題既然已經有這麼多答案,我就不跳轉了。其實在這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8039?rf=20030968 中,已經有了非常好的討論,如@Hynuza 認為由於書寫系統(漢字)的一致性,粵語應被列為一種方言;而@梁海 引用維基提到的中西方學者的爭議......希望關注此問題的知友們能去讀一讀他們的答案。
我想補充一個參考案例:Yiddish 意地緒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4%8F%E7%AC%AC%E7%B7%92%E8%AA%9E#.E6.84.8F.E7.AC.AC.E7.BB.AA.E8.AF.AD.E5.9C.A8.E6.97.A5.E8.80.B3.E6.9B.BC.E8.AF.AD.E4.B8.AD.E7.9A.84.E5.9C.B0.E4.BD.8D這是一種日耳曼猶太人使用的語言,目前使用人口約300萬人,書寫系統為希伯來字母,但轉寫為拉丁字母后可以明顯看出德語的痕迹,很多人認為它只是一種德語方言,甚至是"broken German"(其實我覺得荷蘭語也差不多)但語言學界的共識是意第緒語和德語是不同的,因為:
-
這兩種語言在地域和文化上是不同的;
-
這兩種語言有不同的書面標準,甚至使用不同的字母;
-
意第緒語的一些語法本質上與德語不同,而是受接觸的其他(例如斯拉夫語)語言影響產生;
-
20%-30%的意第緒語辭彙與德語不同,包括一批基礎辭彙;
-
這兩種語言總體來說不能通話(在講德語的人試圖理解意第緒語時尤為明顯)。
-
當然,政治和語言學一樣受到了意第緒語是一種方言而非語言這一長期廣泛流傳的看法的影響。一個有名的例子是Max Weinreich在他關於這一問題的講話中所引用的一位聽眾的觀點:"A shprakh iz a diyalekt mit an armey un a flot",這句名言就是意第緒語(此處引用的拉丁轉寫),意思是「語言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中歐和東歐猶太人沒有自己單獨的民族國家,缺少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作為後盾,語言的地位也被人看低。
如果只是按照上面的幾條標準,我認為完全可以將粵語劃為語言。可是如@Hynuza所說,漢語的整體性是由統一的書寫系統——漢字來維繫的。插一句個人經驗,我每每遇見想學點皮毛中文的西方人,都會告訴他/她,成年人脫離漢字來學中文是極其困難的。雖然「語言」本身是不包含文字的,但必須承認,漢語各方言的演化都受到了統一文字的牽制。
那麼加入「文字」這個因素之後來看粵語吳語呢?- 有不同辭彙,但難以統計比例(基礎辭彙是否不同我不知曉);
- 書面語仍然會使非使用者理解困難。如蘇白寫成的《海上花列傳》需要有張愛玲的註譯國語版。即使如今,粵語論壇會讓我感到理解困難。
個人傾向於認為粵語等「方言」應被劃為不同「語言」。如果我們想拋開政治來考慮這個問題,不妨想想,屈子時代的古漢語、唐宋的古漢語和現代漢語是不同「語言」嗎?
你乎水準越來越低了,這種問題也問得出來,稍微有些語言學知識的有誰說過吳語粵語不是語言么?模擬一下提問過程:吱乎吃瓜群眾們聽說了一個叫「方言」的詞,然後自動把吳語粵語等往上套,最後得出萬能結論「是政治原因哦!(欲言又止的神秘臉)」。。。。嗯,你乎日常。
對於一直用漢字論證的觀點,我不同意。粵語用漢字用法和普通話不同,粵語口語寫成漢字普通話區人是很難看懂的。這就像英語和法語都用拉丁字母,有很多共同的詞彙,但互相之間仍然看不懂,也聽不懂。但是粵語有書面語系統。粵語的書面語系統和普通話的書面語系統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說口語,那粵語和普通話完全是不同的語言,因為兩者不論讀音,用字/詞,語法都互不相同。而粵語書面語是普通話書面語的方言,因為粵語書面語遵照普通話書面語用字/詞和語法,僅僅讀音不同。
還有客家話,也應當是獨立語言。不要漏了客家話。
身為閩南人針對「閩語」回答一下吧。其實不存在什麼閩語,福建每個地區的方言都不盡相同。事實上也沒有一個地區的方言可以代表閩。
任何語言和同等層次的其他語言相比,當然是獨立的,但和上一級的總類比,顯然只是它的一種方言。
粵語、閩南語和吳語是不是獨立的語言,看和誰比。粵語、閩南語、吳語和官話相比,它們都是獨立的語言。但漢語是個大類,粵語、閩南語、吳語、官話,都是漢語方言。
再往下,台山話、玉林話、廣州話和東莞話彼此是獨立的語言,但它們都是粵語這個大類的一種,是粵語方言。
往上看,漢語、藏語、緬語、米佐語,彼此是獨立的語言,但他們都是漢藏語的方言。
英語、德語都是日耳曼語的方言;日耳曼語、羅曼語、斯拉夫語都是印歐語的方言。
目前比較無爭議的是這些。如果我們能夠確認更高層次的語系,比如未來經過仔細對比,確立漢藏-南島-南亞-壯侗-苗瑤的東方超語系,以及印歐-阿爾泰-南高加索-閃含-烏拉爾的西方超語系。這兩大超語系將囊括亞歐大陸絕大多數現存語言,我們就可以說,印歐語是西方超語系的一種方言,漢藏語是東方超語系的一種方言,等等其實基本上很贊同金晨羽的回答,補充地很細緻。
只是關於其最後一句個人表態,我持相反意見。ps:贊同Terry所言:【但無論採取何種觀點,有一點都是必須明晰的,粵語應該和普通話作為同一個層面來討論,而不是漢語. 普通話和漢語不是一回事兒.】好比芬蘭以外的北歐帝國全部使用冰島語的拼寫,但各有各的口音,丹麥省照丹麥省的口音念,瑞典省照瑞典省的口音念,你好意思把它們分成不同語言?
粵語是古時候中國人講的口語。(粵語區講白話的藍孩子)發現很多人不去了解粵語,客家話的歷史緣由。
我認為說書寫系統維繫論基本就是扯淡。世界上同一個語言兩種文字,一種文字多個語言的例子海了去了。前者的比如內外蒙古語,前者蒙古文後者西里爾字母,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語,還有南斯拉夫時期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後者比如拉丁諸語和採用西里爾字母的語言等等。。
主要還是政治上的考量,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在南聯盟解體後就變成兩種語言。荷蘭語在比利時境內1980年荷比簽約成立荷蘭語聯盟之叫做弗萊芒語而不是荷蘭語。而德語,阿爾薩斯語和瑞士德語同為高地德語但顯然只有德語不是方言。我比較認同維基百科裡面對於阿列曼尼語地位的解釋,就是
就德語語域的語言學角度而言,在眾多的德語方言中,只有當一種方言成為了某個區域的標準語言後,才可以被視為獨立語言。而實際情況是,在阿勒曼尼語區高地德語(Hochdeutsch)也就是標準德語才是普遍被使用的標準語言,只有在少數地區(如瑞士部分地區)阿勒曼尼語才有成為標準語言的傾向。從長遠上看,該語種更有可能成為一種「文化方言」。
首先要先把語言和文字分開,人類語言的產生時間大大早於文字,至少在10萬年到5萬年前,人類就能用語音進行複雜的溝通,很可能是由於狩獵需要,因為捕殺猛獸需要人際間較複雜的溝通協作。而最古老的文字不過萬年。如果題主所指的語言是廣義語言(包括對應語音的書寫文字),那粵語閩南語等不算獨立語言,因為它們和普通話共用漢字。如果是指狹義的語言(僅語音),那相比普通話的確算外語(起碼比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發音差異更大)。所以,這些方言之所以算作漢語之下的方言,主要是因為漢字的維繫作用。
如果不是中國很早就統一了,同時統一了文字(秦統一書同文),那各地很可能相繼創造出屬於各自的文字,就像今天的歐洲一樣。另外還有個例子,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也共用一套書寫系統,但它倆連一個語系都不是(一個閃含一個伊印),能說它倆是一種語言嗎?
推薦閱讀:
※「至於嗎?」如何用英文翻譯?
※為什麼英語中的「 I(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大寫?
※疊詞為什麼會有美感?
※方言中一些有音無字的情況是一開始就有的還是由於讀音演變而產生的?
※看三國時有關方言的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