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日戰爭的時候,日軍沒有轟炸故宮?


因為7月28號發動的總攻,7月29就拿下北京了……



日本人吃飽了撐的炸故宮啊!

一旦吞併了中國,裕仁天皇是要遷都北京,在太和殿登基建立和朝的。

二戰末期日本曾計劃遷都中國

侯濤編譯

原載《上海譯報》

2006年10月26日-11月1日

1945年日本法西斯曾妄圖在「本土決戰」失利後遷都中國,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與盟軍繼續對抗。

  1945年6月,美軍攻佔日本沖繩島後,日本軍部高層意識到「本土決戰」已迫在眉睫。在準備「本土決戰」的同時,日本軍方還制定了一份絕密的作戰計劃——即一旦「本土決戰」失利,他們要將天皇和日本政府秘密護送到中國的日本佔領區以繼續戰爭。

  當時中國大陸上的侵華日軍還具有一定實力。日軍第一步準備在華中和華南地區實施收縮,撤出廣西和湖南(在廣西地區的日軍4個師團從1945年4月起已經開始撤退,預計到8月份撤退完畢),然後集中兵力固守長江下游和長江以北地區。待「本土決戰」顯現出不利於日本的態勢後,再將天皇和政府護送至長江以北的某一軍事重鎮,利用中國廣大的戰略空間來爭取與盟國「有條件停戰」。

  該計劃認為美英盟軍在經過「本土決戰」後實力將大打折扣,最多只能在淞滬一帶再實施一次登陸作戰,而日軍會在上海等地節節抵抗消耗盟軍的機動力量,使盟軍失去繼續進攻的能力,從而為「有條件停戰」創造機會。

二戰時期,日本國會曾提案遷都中國,一個方案是先遷都瀋陽然後再遷北京,一個方案是直接遷都北京,理論基礎是:蒙古人,滿洲人都曾順利統治中國。大和民族也能統治中國,在遷都的同時,從日本移民一百萬到北京, 之所以沒有執行,主要是負責移民任務的軍方考慮到移民百萬需要的船隻和海上運輸安全不能保證,因此暫不執行,將來再說,再後來就是日本戰敗。」

當時中國的侵華日軍還具有一定實力。日軍第一步準備在華中和華南地區實施收縮,撤出廣西省和湖南省(在廣西地區日軍4個師團從1945年4月已經開始撤退,預計到8月份撤退完畢),然後集中兵力固定長江下游和長江以北地區。待「本土決戰」顯現出不利於日本的態勢後,再將天皇和政府護送至長江以北的某一軍事重鎮,利用中國廣大的戰略空間來爭取和盟國「有條件停戰」。

該計劃認為美英盟軍在經過「本土決戰」後實力將大打折扣,最多只能在松滬一帶再實施一次登陸作戰,而日軍會在上海等地節節抵抗消滅盟軍的機動力量,使盟軍失去繼續進攻的能力,從而為「有條件停戰」創造機會。

戰後這份絕密作戰計劃被美軍發現。由於其中有些內容相當敏感,美國軍方將此文件封存了長達6 0年之久,直至2006年方將其在小範圍內公布。

美國媒體還報道了戰後美國軍事專家對此份作戰計劃的評論,他們認為此份計劃忽略了蘇聯會出兵,以及中國敵後抗日武裝的力量。很明顯,蘇聯的參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隊大反攻將使侵華日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日軍軍部狂妄地認為關東軍至少能將蘇聯紅軍擋在山海關之外,後來的歷史證明這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不過此計劃萬一實施,還是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美國軍事專家指出,日軍在垂死掙扎之際還敢指定「遷都中國」再戰的計劃,主要是由於中國國內的黨派爭端和國民黨軍隊的「不爭氣」。當盟軍已佔領沖繩島時,那些美械裝備的蔣介石軍隊卻還在廣西徘徊,在其它幾個省份,國民黨軍隊甚至還在進行防禦作戰,由此給了日軍以可乘之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遷都中國再戰的計劃胎死腹中。

1860年英法聯軍,1900年八國聯軍炸故宮了嗎?


故宮駐紮有軍隊么?你真當炸彈多得要命,必須浪費么?


因為北京近千年來都是和平易手啊。

金軍分兩路進攻南京。一路由迪古乃率領入得勝口(今北京昌平北),一路由銀術可率領入居庸關(今昌平西北),恰遇地震,遼軍不戰自潰,遼知樞密院左企弓、虞仲文等率百官出城奉表投降,金軍輕取南京。

後金廷雖屢遣援兵,終無成效。中都糧盡援絕,陷於孤立。五月,金中都留守承暉服毒自殺;抹燃盡忠棄城南逃,餘眾以城降。

元順帝見大勢已去,遂於閏七月二十八日夜三鼓攜太子、后妃出建德門,由居庸關逃往上都開平(今內蒙古多倫西北)。明軍在野外前後等了五天,八月二日,徐達率軍進佔大都。


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太窩囊廢啦,早都拋棄故宮了,炸它幹嘛,要炸也是炸重慶啊。美帝炸東京,也是為了脅迫日本投降啊。炸個沒人的宮殿,除了浪費炸彈,毫無效果


日軍為啥不轟炸滿洲國皇宮,不轟炸台北,台南,不轟炸景福宮呢。。。

因為都是日佔區啊。

北平才堅持了幾天?

北平抗戰初期就是淪陷區了。自己轟炸自己佔領區,這腦子有多大的坑啊。。。


1,不僅僅沒有轟炸故宮,整個北平都沒炸。

宛平事變到北平陷落之間所有的戰鬥都是地面戰鬥(說北平沒抵抗的也不是事實,只不過抵抗的不太有成效倒是真的),根本就沒動用空軍。相同的瀋陽也一樣(當然當時全國少女心中的老公,張少帥抽著大煙溜了也是重要原因)。

2,北平陷落是在日軍大規模侵華之前,那時日本人打的旗號還是大東亞共榮,是用先進的理念來幫助東亞兄弟擺脫白人奴役。這層面子沒破,就不能太放肆,當然要做的像幫忙,不能進門就毀東西啊。

3,日軍侵華打的另一個旗號就是幫助漢人恢復中華。日本人對唐宋還是非常尊重的,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中華文明被蒙古人滅了,後來雖然漢人趕跑了蒙古人,建立了明朝,但中華文明的血脈已經斷了,所以明朝實際上是按照落後的蒙古文明建立的,所以又被落後的滿人滅了。而日本繼承了中華文明的傳統,沒受到蒙古人破壞,所以是回來給漢人延續中華文明血脈的。所以當然不能破壞中華文明留下的璀璨遺產。

4,日本人還是比白人更了解東亞文化中珍寶的意義。殖民時代初期的西方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戰利品還不過是黃金,寶石之類,當年英法聯軍趁著酒勁兒到圓明園搶劫的時候,面對無數珍寶,卻有眼無珠,只搶了些金銀珠寶,其他東西根本不懂,只覺得放把火燒個園子給中國皇帝點兒顏色看看,不知道多少最珍貴的東西被付之一炬。日本人就比那幫鄉巴佬懂多了,怎麼可能炸了?要不是國軍麻利把大量珍寶搬走了,還有最終日本人戰敗投降,否則日本人一定據為己有了。

以上說的是當時日本人的說辭,大家讀來覺得荒謬很正常,我只是轉述當時的各種說法。如果大家不相信日本人當時是這樣的,手機上打字,具體出處後補。


不應該是問為什麼不炸,應該想想為什麼要炸。

比如我問你早上起來為什麼不放一遍沙里瓦沙里瓦,你會怎麼回答?


╭(╯^╰)╮我玩兒紅警的時候也不喜歡炸別人基地啊,拿工程師佔領了能有新科技不說賣了還能換好多錢


日本要的是你的底盤

不是要你的廢墟


因為沒必要炸故宮,它在當時還排不上號。

先說轟炸:

轟炸,是航空兵從空中消滅敵方地面有生力量,摧毀技術兵器和其他重要目標的重要手段。

故宮算重要目標,但是,當時,沒有必要炸它。

為何?因為當時戰鬥重點不在此,而在南苑等外圍(甚至這時候,故宮的重要性和盧溝橋也難以相比),詳見資料。

而且,28日平津大戰,28日晚29軍就被迫退卻,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淪陷。

這一戰,打的結果,實力對比即知。打的速度,戰前部署已定。可惜我29軍好男兒!

戰前沒必要針對,戰鬥進程幾乎可稱為疾風暴雨,外圍打完了北平就淪陷了,故宮沒有成為爭奪要點,那日軍就沒必要在戰鬥時轟炸它。

戰前情況:

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佔領丰台,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面,有關東軍控制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面,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佔丰台,逼迫中國軍隊撤走。這樣,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

七七事變:

為了佔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冀察當局,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鬥,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平津淪陷:

至1937年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

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偽滿溥儀是日本人扶植起來的,炸了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激怒盟(kui)友(lei)


打北平的戰鬥主要是在南苑,南苑保衛戰損失太大,二十九軍南撤,張自忠將軍留在北平與日寇周旋。


北京都沒抵抗,炸故宮幹啥?

再說炮彈不要錢嗎?故宮也沒啥戰略價值。日本人又不是傻子。

不過有的答案說留著日本天皇遷都登基也是扯淡。日本當時早過了仰慕中華文化的階段了,和今天中國人看非洲差不多了,就算把中國打下來,和英國統治印度一樣設個總督就差不多了。


我覺得日本從根源上是認同中華文化的,雖然他們提到的東亞共榮是以日本為主導的。不管他是否瞧得起當年的中國,日本還是認同中日文化一脈相承。他覬覦中國,想要佔領中國,同時以日本文化來主導中華文明。試想一下,日本天皇把故宮佔領,再做出一些日式改變,豈不能完美達成這個願望?他們跟歐洲列強不同,歐洲列強覺得你的就是你的,他越美好,我越要砸碎他,讓你們看看西方文明才是最強大的。但日本的想法是不同的,可以類比今天的韓國,你的雖然是你的,但我們也可以把他變成我的。


完全沒有必要炸。炸了有什麼好處么。這種問題很中國古代挖墳掘墓思想的味道。1860年英法聯軍沒幹,1900年八國聯軍沒幹,侵華日軍也不至於干。不是美化他們,燒掉故宮除了會把對方民族徹底推入永世為敵的狀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看關河五十州的《抗日正面戰場》里寫是張自忠誤判局勢/有非分之想,逼迫宋哲元等棄守北京,客觀上保存了故都的完整性。然並卵,躲過了初一,也沒躲過十五。


相對於這個問題,題主更應該問:如果在日本轟炸中,轟炸了天皇皇宮,京都,奈良。日本人會不會報應性的摧毀故宮,中山陵?


倒不是我看不起本子。他們這計劃,真是二得不行。

蒙古、滿洲,對對。我們漢族確實2次亡國,但是我們文化沒斷鏈啊。於是,就有了內蒙古(要不是俄國,就是有了蒙古自治區),東三省。用你們腦子想想,真把自己移民過來,現在還能有日本?呵呵,東瀛特別行政區(名字我都給你們想好了,總比叫11區好吧,不謝)

當然了,我也覺得,說文化完全沒斷層也不對,畢竟在共產主義面前,漢族文化也出現了斷鏈,不過看現在罵街的架勢,似乎也沒有多大問題。根基沒傷到

so~別特么抖機靈什麼移民中國了,真特么挺危險的,如果你們「霓虹」這個羅馬發音用膩歪的話,就特么來吧,呵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出賣楊靖宇的人?
為什麼很多日兵投手榴彈之前都會往頭戳一下?
如果美國沒有在日本投原子彈,抗日戰爭會不會晚些結束?
抗戰時哪些戰死的中國軍人非常受日軍尊重呢?
抗日戰爭時期為何不將八路軍調到前線作戰?

TAG:歷史 | 戰爭 | 中國 | 抗日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