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斷身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哈哈…來個知乎體式的問題… 佛法常說此身非我,要斷見惑。內觀了一段時間雖然能發現身體是在不斷的變化,但身體的疼痛和麻痹等等升起來的感受還是會令我不太舒服…我的意思是,是不是能如實平等的對待身體上的各種感受不執著於這些感受中,最終做到痛而不苦就是斷身見?
身見,邪見之一;在經藏中,身見是我見的另一個說法,意思是「持有『我有身』的見解」,修行者證悟初果後自然斷除。
身見本質是一種見解。什麼是見解?根據觀察結果演繹、推導、歸納、總結出的正確或錯誤的結論被稱為見解,比如「地球是方形的」是一種見解,「每個人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是一種見解。所以身見無非就是一種見解,即因為不能如實的觀察五蘊集起消散而產生的一種有一個可主宰、控制、觀察的「我」存在在五蘊中或者五蘊外的錯誤認知,僅此而已。
所以,斷除身見就要通過對五蘊集起和消散的特性進行正確的、如實的考察,從而認識到五蘊現象是緣緣相繼的,並沒有一個可主宰、控制、觀察的「我」立足於五蘊內外任何地方。
斷身見本身沒什麼體驗,與感受無關,你現在什麼樣斷身見後還是什麼樣。但是由於你正確的觀察到了緣起現象,你會對佛陀教法產生絕對的信任,不再有任何疑惑。這好比以前你認為地球是方形的,突然有機會你上太空溜達一圈,親眼看到了圓形的地球,於是你自然拋棄了錯誤的看法,建立了正確的看法;待你返回地球,你自然對「地球是圓形」的這個結論產生凈信——因為這是被你觀察到的事實,無所謂信不信;同時你自然對「地球是方形的」這個結論以及其演繹出的理論嗤之以鼻。
其實你每個當下都具備觀察到緣起從而斷除身見的潛在條件。在任何時候,停下來看著當下的念頭,問問自己當下的這個念頭是由於看到/聽到/嗅到/觸到/嘗到/想到什麼而升起的,還是有一個「我」決定要產生這個念頭的?
初果:不認為有一個不變的「我(實體)」存在,明白生起的一切都只是身心現象——理解、接受這一點(而不是洗腦讓自己相信),可說是隨法行/隨信行(視個人根性)或向須陀洹,持續修行下去必定解脫,佛陀說這種人也不會下墮。繼續觀照至智慧成熟,心會在某個剎那自動發生徹底的轉變,身心不會再聚合成為「我」(指「身見」的「我」,而不是「慢」的「我」,後者在四果斷除),不再出現「有我」的實在感,斷身見和證初果都是指這個。此時貪嗔痴仍在,也會有較強的煩惱。
三果:身體發生的一切不會影響心,不會給心造成痛苦。不再執著五欲,但心仍執著於心本身,執著於存在。
四果: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再無後有。無論五蘊如何都不再有動搖,此生五蘊的滅去就是苦的徹底止息。
在禪修中,面對禪修引起的疼痛之時,已斷身見結的人,身體疼痛但是心不苦(第二支箭的比喻),他會去尋找這疼痛的原因,解決疼痛這個問題,能忍著就忍著,忍不了該休息就休息,該看醫生就去看醫生,就這麼簡單。
雜阿含470經
相應部36相應6經/箭經
(受相應/處篇/修多羅)(庄春江譯)
「比丘們!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感受樂受,感受苦受,感受不苦不樂受,已受教導的聖弟子也感受樂受,感受苦受,感受不苦不樂受。在那裡,比丘們!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與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 ……(中略) …… 比丘們!當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被苦受接觸時,不悲傷、不疲累、不悲泣、不搥胸號哭,不來到迷亂,他只感受一受:身的[受]而無心的[受]。比丘們!猶如以箭射男子,如果接著第二支箭沒射中他,這樣,比丘們!那男子感受因第一支箭[所引發]的受。
同樣的,當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被苦受接觸時,不悲傷、不疲累、不悲泣、不搥胸號哭、不來到迷亂,他只感受一受:身的[受]而無心的[受]。 又,當被苦受接觸時,沒有嫌惡;當他對苦受沒有嫌惡,則不潛伏苦受的嫌惡煩惱潛在趨勢。當被苦受接觸時,他不歡喜於欲樂,什麼原因呢? 因為,比丘們!已受教導的聖弟子了知除了欲樂之外,還有對苦受的出離。當他對欲樂不歡喜,則不潛伏樂受的貪煩惱潛在趨勢[躲開第二支箭]。 他如實了知那些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當他如實了知那些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則不潛伏不苦不樂受的無明煩惱潛在趨勢。如果他感受樂受,他離束縛而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離束縛而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離束縛而感受它。 比丘們!我說這被稱為:『不被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所束縛;不被苦所束縛之已受教導的聖弟子。』 比丘們!對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與未受教導的一般人,這是高下,這是不同,這是差別。」
身見是佛教最根本的不正見,基本上和無明一個意思,身見又稱為我見,此中的我並不是單純指自我,而是指具備常一主宰這樣的特性的事物,因此我見實際上就是和佛教思想對立的外道思想,佛教的思想是緣起思想,而常一主宰是違背緣起的,因此破掉身見的含義就是指具備並認同了緣起思想,認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不認為會存在常一主宰的事物。佛教的解脫必須依賴於身見的破處,如果存在身見,必然會存在欲求,不能離苦,而緣起思想最終會斷滅一切欲求,進入絕對理性的狀態,這就是佛教所謂的慧解脫
斷身見是初果須沱恆的境界,只是清楚的明白身心中沒有一個「我」可以主宰五蘊,而欲界貪,色界貪和無色界貪尚未滅除,這個狀態除了「見道」以外,和凡人的表面差別不大。
身體產生痛苦而導致心苦,是因為欲界貪導致的。
想徹底放下欲界貪,必須要三果水平才能到達,所以僅僅斷了身見不會放下身苦。說的更直白點,因為心徹底照見身體是純粹的苦,所以不會對身體再有任何執著,不會期望一個苦的東西變得舒適,變得不苦。
從而斷除由身苦導致的心苦。這時身體還是充斥了各種各樣的痛苦,但是心能保持中立平和的看待身苦,但絕對不會感覺不到身體的痛苦。如果帶著對身苦的強烈排斥心理,心不能中立的去接受身體是苦的事實,是一輩子斷不了心對身體的執著的。因此需要不斷讓心看到身心的實相,不斷接近中立的看待身心。
而且路上邪門歪路實在太多
像提出用止觀修法消除「糾纏」的某某(點開這人的個人信息居然還宣揚「意識獨立於心理之外,是人的主體」……),去消一輩子也達不到初果。以逃避,排斥,打壓心理面對身心之苦純屬外道。只有直面身心中的苦集滅道才是唯一滅苦方式。幻想自己通過幻想的方式就能消滅實際存在的痛苦是幻想一輩子也沒用的。可以多看看泰國林居派系大佬的書和開示入門,他們是現代佛教界真實存在的解脫希望。
比如像隆波頌汶,隆波甘恬,阿姜甘澎等等
都能無比坦然輕鬆的面對身體上難以想像的痛苦甚至沒有面對死亡的恐懼。隆波帕默去年也得了胰腺癌(癌王),僅僅是說了聲「我去休息治療八個月,你們修行別懈怠啊」然後今年又回來到處開示。不過樓主好像在看阿姜查的書?斷身見是斷我執,斷對色身的執著心。是斷妄心,不是斷感受,是斷對於感受的分別執著心。
哪有痛而不苦的,痛就是障礙,有礙皆是苦。這是業力果報。
是不是沒有師父指導你修行啊?好像知見上出了問題。
非也!止觀修以後,這叫糾纏。能看清糾纏,卻擺脫不了!因為,糾纏是一直出現的。而止修,就會減少干擾出現的頻率。觀,可以看到這些不是自己。所以,先會減少或慾望變淡。然後,會明悟哪種是有用的,哪種是沒效的。這是戒禁取。隨著練習,習氣在一點點脫落,明顯能感覺到。糾纏在變弱。將斷未斷,如木轉火,將出未出。隨著練習,集中於一個點,總是那個點是受處。還是重複前面的過程。練習,減弱,然後豁然貫通。有覺無知。
沒有特殊體驗,只是對平時的人事物有了新的認識而已,身見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而已。
哪有痛而不苦這種事,佛陀都有生老病死苦。痛而不苦莫不是抽大煙麻醉自我,飄飄欲仙啊
「如實平等的對待身體上的各種感受不執著於這些感受中,最終做到痛而不苦」 單純通過禪定證果是不存在的。證果需要積累波羅蜜修三十七道品。
注視它的人,將無法看到它;收聽它的人,將無法聽到它;盲目摸索它的人,將無法領會它。虛無、靜止的運動本源、無限的精神本質,是生命之源。精神是自我。雖然,幾面牆壁構建並支撐著一間屋子,但是,其內部的空間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罐子由泥土加工而成,但是,其內部形成的空間才是最實用的。正如一切的形態源自於精神的虛無一樣,行為是由無中生有的力量促成的。一個人之所以遭受著巨大的痛苦,是因為他擁有一個身體,如果沒有身體,他還能遭受什麼呢?當一個人在乎自己的身體超越了他自己的精神的時候, 他就會變成這個軀體,並且放縱了其精神之道。自我、精神,創造了幻覺。一個人產生的錯覺,使他認為現實並非是一種幻覺。一個能夠創造比現實更加真實的幻覺的人,可以遵循精神的道路,發現天之道。
推薦閱讀: